复挂征帆去此都,劳劳终日在驰驱。十旬三上二禺峡,百里连分五岭符。
复挂征帆去此都,劳劳终日在驰驱。十旬三上二禺峡,百里连分五岭符。
南楚烽烟嗟往昔,东风民物望来苏。关门锁钥须公等,骨气昂藏一丈夫。
南楚烽烟嗟往昔,东风民物望来苏。关门锁钥须公等,骨气昂藏一丈夫。

sòngkǒngqiáolánzǎichāng--chéngōngyǐn

guàzhēngfāndōuláoláozhōngzàichíshíxúnsānshàngèrxiábǎiliánfēnlǐng

nánchǔfēngyānjiēwǎngdōngfēngmínwàngláiguānménsuǒyàogōngděngángcángzhàng

陈恭尹

陈恭尹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14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山水万重书¹断绝,念²君怜我梦相闻。
译文:被千万层山水阻隔使书信来往间断,今日忽接到你寄来的诗,难得你爱怜我在梦中还打听我。
注释:微之:元稹的字。¹书:信件。²念:思念。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我今因病¹魂颠(diān)倒,唯梦闲人²不梦君。
译文:我现在病魔缠身以致心神错乱,只梦见些不相干的人却没有梦见你。
注释:¹病:诗人在通州得过一样严重的疟疾,病后身体一直很差,记忆衰退,同时也包含内心的苦闷。²闲人:不相干的人。

  元稹的这首酬答小诗构思相当奇巧,感情极其诚挚。虽然全诗只有四句,却把诗人对好友的无限感念之情和内心世界的凄苦心境描写得淋漓尽致。

  元稹贬通州,白居易谪江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通信十分困难。因此,诗一开始就说“山水万重书断绝”。此时好不容易收到白居易寄来的一首诗,诗中告诉元稹,前一天晚上又梦见了他。老朋友感情这样深挚,使他深深感动。诗的前两句,诗人首先感叹于由于“山水万重”的阻隔,常常会使人的通讯断绝,因此能得到好友的寄诗是不容易的,而从好友的诗中又得知好友连梦中都在关切着他的境遇,这种人世间珍贵的深挚友情,使诗人感深肺腑。这两句直叙贬谪之后处境的艰难与郁闷的心情。这种艰难,不光是反映在山水万重上,更体现在由此导致的音书断绝上。这种郁闷,不仅仅是因为身处荒僻之地的无聊穷困,更多的是因为很难得到好友的消息。

  “念君怜我梦相闻”一句,表面经这千难万险,诗人终于收到好友的来信,知悉还有远在异地思念入梦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千,夜不能寐。后两句,诗人紧扣好友寄诗中的急切询问,向好友作了深情的回答。两诗都没有直接叙述自己对好友的苦苦思念挂牵,而是用写梦来抒难尽之情,但写法又各辟蹊径:白居易的寄诗主要以反问的语气用如梦后的苦思来表示对还有境遇的关切;而元稹的诗,虽是从正面回答,但构思也同样精巧,他回答好友自己因病魔缠身又梦到一些闲人而感到痛苦。前者“梦见君”,后者“不梦君”,这一唱一和,表面看去是如此截然不同,可是形成了感情基础,都是来自两人彼此苦思相念之情。这既符合酬答诗在内容上要彼此相应的基本要求,又在构思上独处机杼,使人于同中见异。酬答诗在形式上也有严格的要求,它要求和诗与原诗必须题材主题相同、诗体相同、用韵相同,有的甚至连韵脚字词都相同。而元稹这首诗能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依照酬答诗的形式要求,写得如此深沉蕴藉、形神俱肖、富有包孕,为历代诗评家视为酬答诗中的佳作。

  全诗纯用白描,几乎没有一点设色布景之处,也丝毫没有生涩拗口之语,而且人物形象生动隽永,情调境界感人肺腑。特别是作为一首次韵和诗,在押韵韵脚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能匠心独运,别出心裁地写出这首诗,更其难能可贵。

参考资料:
1、 孙安邦,蓓蕾 .《元稹集》 .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5 .
2、 萧涤非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953-954 .
3、 侯健 .《历代抒情诗分类鉴赏集成》 .北京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4 :31 .
4、 乐云 .《唐宋诗鉴赏全典》 .武汉 :崇文书局 ,2011 :461 .

chóutiānpínmèngwēizhī--yuánzhěn

shānshuǐwànzhòngshūduànjuéniànjūnliánmèngxiāngwén

jīnyīnbìnghúndiāndàowéimèngxiánrénmèngjūn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洛阳三月飞胡沙¹,洛阳城中人怨嗟(jiē)
译文:暮春三月飞沙扬,安史胡儿太猖狂,城中百姓怨连天,哀号不绝断肝肠。
注释:¹飞胡沙:指洛阳陷入安禄山叛军之手。胡沙:胡尘,指安禄山叛军。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天津¹流水波赤血²,白骨相怨如乱麻。
译文:天津桥下血成河,赤波呜咽泪不干,郊外白骨垒成山。
注释:¹天津:桥名。天津桥,在县北四里。²波赤血:流水为血色染红,谓胡兵杀人之多。
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
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shē)¹
译文:南隐东南我奔迁,岂料道路尽充塞。难坏沦落士一员。
注释:¹道路赊:道路长远。赊:远。
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
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
译文:直奔吴地避战乱,旭日东升曙光显,惊起鸟雀噪一片,开门扫除喜涟涟。
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
梧桐杨柳拂金井¹,来醉扶风豪士家。
译文:梧桐初发柳絮飞,雕饰华丽美井栏。好景如画人欢畅,醉卧扶风豪士衙。
注释:¹金井:井口有金属之饰者。
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
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
译文:天下奇士多直爽,与我意气投又羡,做人不以他人势,情谊深重可移山。
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
作人不倚将军势¹,饮酒岂顾尚书期。
译文:香风欢愉客心暖,好客乡俗照胆肝。
注释:¹“作人”句:作人,为人。
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
雕盘绮(qǐ)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
译文:香风欢愉客心暖,好客乡俗照胆肝。
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原尝春陵(líng)¹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译文:忽想战国养士人,原尝春陵四先贤,
注释:¹原尝春陵:指战国时四公子: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
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
译文:真诚待士美名扬,堂中食客人数千。今日君效前人样,礼贤下士情意长。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¹
译文:我抚长剑谢主忙,
注释:¹“抚长剑”二句:咏自己才能非同一般。《孟子·梁惠王下》:“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
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
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
译文:脱帽欢笑表衷肠。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张良未逐赤(chì)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¹
译文:饮君美酒歌一曲,来日报恩效张良。
注释:¹“张良”二句:这里作者以张良自比,暗示自己的才智和抱负。

  此诗一开始,直写时事:“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这一年的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洛阳成了叛军的政治中心。洛城西南的天津桥下血流成河,洛城的郊野白骨如山。“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报国无门,空有一身匡世救国之心的诗人李白无奈只能奔往东南吴地以避战乱。

  就在这时,李白遇到了“扶风豪士”。“东方日出啼早鸦”以下十句,描写在豪士家饮宴的场景。这一段写得奇宕,就是叙事过程和描写场景有很大的跳跃与转换。经这一宕,转出一个明媚华美的境界,这是闲中着色:四句赞美环境,四句赞美主人,两句赞美盛筵。这些诗句并不意味着李白置国家兴亡于不顾而沉溺于个人安乐,而不过是即事即景的一段应酬之辞罢了。从章法上说,有了这段穿插,疾徐有致,变幻层出。

  李白并没有在酣乐中沉醉。铺叙过后,转入抒情:“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这里举出战国四公子,用以引发下面的自我抒怀。在战国那个动乱的时代,战国四公子各自蓄养了数千门客,其中不乏杰出人物。信陵君门客重义气,轻死生,以大智大勇协助信陵君成就了却秦救赵的奇勋,千秋万代,为人传诵。此时又逢罹乱,李白很想效法他们,报效国家。眼前这位扶风豪士虽然不能给李白提供立功报国的现实机会,但他“开心写意”以待李白,使李白顿生知遇之感,禁不住要将胸中事一吐为快。“明日报恩知是谁”一句极为自负,大意是说:我今天受了你的款待,明日定要干出一番事情来教你瞧瞧!诗人故意用了反诘语气,将下文引出:“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末段表明心迹,一片真诚。南朝陈代诗人江晖有句:“恐君不见信,抚剑一扬眉。”(《雨雪曲》)古乐府《艳歌行》有句:“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李白化用其语,以“三三七”的句法出之,“清水白石”比喻心地光明,“脱吾帽”四句益发烂漫,活画出诗人率真的天性。接着,以张良为喻。李白把张良的事迹倒转过来,说“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这两句的大意是:我之所以没有象张良那样随赤松子而去,是因为功业未成,国难当前,我更得报效于国家。耿耿此心,黄石公可以明鉴。

  李白七言歌行自由挥洒、不暇整饬,诗人的思想往往只包含在某些片断和句子中。《扶风豪士歌》以系念时事发端,以许国明志收束,这正是诗的本旨所在。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25-229
2、 薛天纬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49-151

fēngháoshì

bái tángdài 

luòyángsānyuèfēishā luòyángchéngzhōngrényuànjiē 
tiānjīnliúshuǐchìxuè báixiāngchēngluàn 
dōngbēnxiàngguó yúnsàidàoshē 
dōngfāngchūzǎo chéngménrénkāisǎoluòhuā 
tóngyángliǔjīnjǐng láizuìfēngháoshìjiā 
fēngháoshìtiānxià xiāngqīngshān 
zuòrénjiāngjūnshì yǐnjiǔshàngshū 
diāopánshíhuìzhòng zhàoxiāngfēngchuī 
yuánchángchūnlíngliùguóshí kāixīnxiějūnsuǒzhī 
tángzhōngyǒusānqiānshì míngbàoēnzhīshìshuí 
chángjiàn yángméi qīngshuǐbáishí 
tuōmào xiàngjūnxiào yǐnjūnjiǔ wèijūnyín 
zhāngliángwèizhúchìsōng qiáobiānhuángshízhīxīn 
江北之山,蜿蜒磅礴,连亘数州,其奇伟秀丽绝特之区,皆在吾县。县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出郭循山之麓,而西北之间,群山逶逦,溪水潆洄,其中有径焉,樵者之所往来。数折而入,行二三里,水之隈,山之奥,岩石之间,茂树之下,有屋数楹,是为潘氏之墅。余褰裳而入,清池洑其前,高台峙其左,古木环其宅。于是升高而望,平畴苍莽,远山回合,风含松间,响起水上。噫!此羁穷之人,遁世远举之士,所以优游而自乐者也,而吾师木崖先生居之。
江北¹之山,蜿蜒磅礴,连亘数州,其奇伟秀丽绝特²之区,皆在吾县³。县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出郭循山之麓(lù),而西北之间,群山逶(wēi)(lǐ),溪水潆(yíng)(huí),其中有径焉,樵者之所往来。数折而入,行二三里,水之隈,山之奥,岩石之间,茂树之下,有屋数楹(yíng),是为潘氏之墅¹⁰。余褰(qiān)(cháng)¹¹而入,清池洑¹²其前,高台峙其左,古木环其宅。于是升高而望,平畴(chóu)¹³苍莽¹⁴,远山回合,风含松间,响起水上。噫!此羁穷¹⁵之人,遁世远举之士¹⁶,所以优游而自乐者也,而吾师木崖先生居之。
译文:长江下游以北的群山,蜿蜒起伏,磅礴雄伟,连绵横卧于皖、豫、鄂三省好几个州其的境内,其中雄奇魁伟秀丽和特别突出的区域,都在桐城其。其城依山而建,城外林壑幽深,有许多园林沼泽的胜境。出城沿山脚走过西北方向的间隙,群山连绵曲折,溪水曲折环绕,其中有条小道,是供打柴人往来的。转几个弯进山,步行二三里,在一条小河的拐弯处,在山峦高耸,岩石壁立的峡谷深处,茂密的林木下,有几排房屋,这就是潘木崖先生的别墅。我将长袍下摆提起走进去,一泓清流在庭前缓缓流淌,左边高台峙立,宅旁参天大树环绕。于是,登上高处远望,田野青碧,一望无际,远山重峦叠嶂,松涛阵阵,水起波澜。噫!这就是困顿不得志而避世隐居人士,所赖以优游而自得其乐的良宅,而我的老师木崖先生正是居住在这里。
注释:¹江北:这里指长江下游以北地区。²绝特:超出寻常。³吾县:指桐城县。现为安徽省桐城市。⁴县治:县衙所在地,指县城。⁵郭:城墙。⁶逶逦:连绵曲折。⁷潆洄:曲折环绕。⁸奥:深处。⁹潘氏:潘江,字蜀藻,号木崖,戴名世之师末清初文学家、诗人。¹⁰墅:别墅。¹¹褰裳:将长袍下摆提起。¹²洑:流水回旋貌。¹³畴:田亩。¹⁴苍莽:田野青碧,一望无际的样子。¹⁵羁穷:穷困不得志。¹⁶遁世远举之士:避世隐居、去避远方的人。
夫科目之贵久矣,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艳羡之,中于膏肓,入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而未必有适于天下之用。其失者,未必其皆不才;其得者,未必其皆才也。上之人患之,于是博搜遍采,以及山林布衣之士,而士又有他途,捷得者往往至大官。先生名满天下三十年,亦尝与诸生屡试于有司。有司者,好恶与人殊,往往几得而复失。一旦弃去,专精覃思,尽究百家之书,为文章诗歌以传于世,世莫不知有先生。间者求贤之令屡下,士之得者多矣,而先生犹然山泽之癯,混迹于田夫野老,方且乐而终身,此岂徒然也哉?
夫科目¹之贵久矣,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艳羡(xiàn)之,中于膏肓,入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而未必有适于天下之用。其失者,未必其皆不才;其得者,未必其皆才也。上之人患之²,于是博搜遍采,以及山林布衣之士,而士又有他途,捷得者往往至大官。先生名满天下三十年,亦尝与诸生³屡试于有司。有司者,好恶与人殊,往往几得而复失。一旦弃去,专精覃(tán)思,尽究百家之书,为文章诗歌以传于世,世莫不知有先生。间者求贤之令屡下,士之得者多矣,而先生犹然山泽之癯(qú),混迹于田夫野老,方且乐而终身,此岂徒然也哉?
译文:科举考试被尊贵得很久了,天下读书人没有不为之追求艳羡的,早已深入于膏肓、肺腑之中,全都要求得从这里出身,可未必有适用于天下的地方。其中落第者,未必都不是人才;考中的人,未必都是人才。居于上位的人因此而忧患,于是广泛地搜索寻访,从而涉及到那此隐居于山林中的布衣之士;而士子中也有趁机通过其他途径走了捷径的人,常常可以获取大官的权位。潘先生名声传遍天下三十,也曾与诸生一道屡次参加有司主持的科考。主考官们的好恶与普通百姓不同,常常想着就要高中却又落第了。一旦放弃并远离科考,专下心来深入地思考,精心探究诸子百家之书,创作文章和诗歌而传播于世,世上没有不知道先生大名的。近来朝廷求贤的诏令屡屡颁下,士人获得功名利禄的途径多得很,可先生还是隐迹山泽的清贫之士,与田夫野老打成一片、和睦相处,并将以此种方式安度晚。难道此生只能空手而归吗?
注释:¹科目:指唐代以来分科选拔官吏的名目。唐代以科举取士,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等名目,故称科目。后世即以科目指科举考试。²上之人患之:一些官高位显的人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深表忧虑。患,忧虑。³诸生:清代已入学的生员。⁴覃:深。⁵间者:官吏名。这里指主考官。⁶犹然山泽之癯:仍然是隐迹山泽的清贫之士。癯,清瘦。
小子怀遁世之思久矣,方浮沉世俗之中,未克遂意,过先生之墅而有慕焉,乃为记之。
小子怀遁世之思久矣,方浮沉世俗之中,未克遂意,过先生之墅而有慕焉,乃为记之。
译文:在下怀有隐居的念头已经很久了,可是挣扎在世俗社会的沉浮之中,并不能马上顺遂如愿,经过先生的别墅而顿生羡慕之心,于是写下了这篇游记。

  这篇散文借记河墅之景,颂扬隐居山林,高洁不污的河墅主人——他的老师潘木崖先生。思想内容十分可取,艺术手法独具特色。

  文章分为三段,首段记游写景,中段议论抒情,最后统括全篇,卒章显志。外在形式与思想内容高度统一,实为桐文讲究“义法”之范文。文章“因声求气”,造句上以四言为主,杂以三,五、七言,既有古歌行韵味,又有韩柳遗风,音律俱佳,字句传神。如第一段写河墅眭境,文笔清新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开头两句:“江北之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是闲大写意的笔法把桐城河山和盘托出,有如登高鸟瞰,全景尽收眼底。接着避虚就实,去粗取精,细描木崖住宅环境,如“出郭循山之麓......是为潘氏之墅。”如此由表及里,精雕细刻,还嫌语不惊人,又“升高而望”,用远景烘托渲染,如“平畴苍莽,远山回合,风含松间,响起水上。”近于泼墨。翘首远望,景色错落,十分开阔壮观;侧耳静听,风啸水吼,难以捉摸的大自然之声写得渐沥萧飒,奔鹃澎湃,可听,可感,可见。至此,大丈夫不遇于时的安适生活环境描画得美不胜美。先秦的哲学家荀子在他的《乐论》中说:“不全不粹不胜美。”看来,戴氏对前人的这个美学观念是心领神会的。他在描写河墅时,既丰富地全面地表现自然环境,又去粗取精,经过锤炼、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自然环境,难爱是很大的。“全”和“粹”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只远望求“全”,不近观颐“粹”,是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反映“全”,又容易走上抽象的'臣式主义的道路。

  《河墅记》的写作,求全而不失粹,确切地说,是概“全”以精“粹”。如果我们再将第一段把玩一番,我们就会发现戴氏笔下的河墅,如同一幅出神入化的“龙图”,云中虽只露出一鳞一爪,然而全貌宛然可见。戴氏把握“全”与“粹”的关系如此之娴熟,自然得益于桐文的“义法”之说。因为桐城古文义法本身就有两种意义:“就文之整体言之,则包括内容与形式的调剂,而融合以前道学家与古文家之文论。就文之局部而言之,即专就学文方式而言,则又能融合秦汉派之从声音证人以摹拟昔人之语言,与唐宋派之从规矩证人以摹拟昔人之体式”。中国的山水散文萌芽于两晋,产生于南北朝,鼎盛于唐宋,戴名世继承了前人记游记景的散文传统,模山范水,体物图貌,技巧很高,为桐城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篇散文还不同于当时士大夫娱情山水的闲情逸致,风雅倜傥之作,戴氏在这篇文章中弃铺陈擒藻之常法,求淡描点画之奇功,其目的在于债河墅之美,赞颂河墅主人潘木崖光明峻洁的人格和独立不群、不同世俗的高尚品质。潘先生应试不第后,从科场回到山庄,托怀玄胜,远咏老庄,过上清淡、闲适、幽雅的生活,与世俗之徒断绝了来往,这也是戴氏所倾慕的。在他看来,介人迫名逐利的官场,“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既然科场失意,弃绝了入仕的念头,“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有何不好。

  他在文章的第二段中的议论,情绪激昂,气势恣纵,他为先生的际遇鸣不平,矛头直指贻误人才的科举制度。如“夫科目之贵久矣,天下之土莫不奔走而艳羡之,中于膏盲,人于肺腑”,寥寥数笔,使那些追名逐利的官迷丑态毕现;而“犹然山泽之瘤,混迹于田夫野老,方且乐而终身”,则赞扬了潘木崖不为利禄所诱惑的高洁风貌。“其失者未必其皆不才,其得者未必其皆才也。”持论公允,爱憎分明,作者在描写这种超脱尘俗的河墅之中,也流霡了磊落不平之气,深化了自己的思想。

  最后“小于怀遁世之恩久矣,方浮沉世俗之中,未克遂意”,升华了文章的主旨。作为一个封建知识分子不逃避现实,为将胸中书数百卷形成文字而奔走四方,历岁逾时而不罢手,单就这点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

参考资料:
1、 田望生.新闻采编录: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年12月:228-232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千万恨,恨¹极在天涯²。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yè)³碧云斜。
译文: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是那远在天涯的人儿久不归来。苍山上空悬挂的明月不知我心中愁事。水面上低吟的风吹落水旁花瓣飘落眼前,远空摇曳的碧云在晚风的吹拂下微微斜行。
注释:梦江南: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原名“望江南”,又名“忆江南”等。¹恨:离恨。²天涯:天边。指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³摇曳:犹言摇荡、动荡。

  这首词以意境取胜,通过描写思妇在孤单的月光下独自思念的情景,表现了其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所恨之人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说“恨”而有“千万”,足见恨之多与无穷,而且显得反复、零乱,大有不胜枚举之概。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事只有一桩,即远在天涯的那个人久不归来。这是对全词的主旨作正面描写。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二句,初读感受亦自泛泛;几经推敲玩味,才觉得文章本天成,而妙手得之却并非偶然。上文正面意思既已说尽,故这两句只能侧写。词中抒情主人公既有“千万恨”,说她“心里”有“事”当然不成问题;但更使她难过的,却在于“有恨无人省”。她一天到晚,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却无人能理解她的心事,只有山月不时临照闺中而已。不说“人不知”,而说“山月不知”,则孤寂无聊之情可以想见.这是一层。夫山月既频来相照,似乎有情矣;其实却是根本无情的。心里有恨事,当然想对人倾诉一下才好,但平时并可以倾诉的对象亦无之。好容易盼到月亮来了,似乎可以向它倾诉一下,而向月亮倾诉实等于不倾诉,甚至比根本不倾诉时心情还更坏些!于是“山月不知心里事”也成为这个主人公“恨”的内容之一了。这是又一层。至于说“不知心里事”的是“山月”而不是其他,这也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李白《静夜思》:“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令本通作“望明月”)望山月能使客子思乡.当然也能使闺人怀远。况且山高则月小,当月逾山尖而照入人家时必在夜深。这就点明词中女主人公经常是难以入眠的。这是第三层。《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以日月喻丈天,原是传统比兴手法。然则这一句盖谓水阔山长,远在天涯的丈夫并不能体谅自己这做妻子的一片苦心也。这是第四层。

  “水风”句与上联角度虽异,意匠买同。夜里看月有限,昼间看花也还是有恨。看花原为了遣闷,及至看了,反倒给自己添了烦恼。况上句以月喻天,则此句显然以花自喻。借花落,正是惜自己年华之易谢:花开花落正如人之有青年老年,本是自然现象;但眼前的花却是被风吹落的。“空落”者、白白地吹落,无缘无故地吹落之谓;这正是《诗·小雅·小弁》中所谓的“维忧用老” 一语(《古诗十九首》则云“思君令人老”)的形象化,而不仅是“恐年岁之不吾与”这一层意思了。

  至于所谓“水风”,指水上之风。这也不仅为了求与“山月”工整相对而已。水面风来,风吹花落,落到哪里?自然落在水中,这不正是稍后于温庭筠的李煜的名句“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另一种写法吗?温的这句写得比较蕴藉,但并不显得吞吐扭捏,依然是清新骏快的风格,可是造意却深曲多了。

  “摇曳碧云斜。”夜对山月,昼惜落花,在昼夜交替的黄昏,摇曳是程度不怎么明显的动荡,是轻轻移斜了角度的晃动。此句看似单纯写景,却状出了凝望暮色与碧云的女主人的百无聊赖之态,说明一天的光阴又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不着“恨”字而“恨极”之意已和盘托出。

参考资料:
1、 邓红梅 评注.婉约词.北京:中华书局,2011:11
2、 傅德岷 等.唐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图文本).武汉:长江出版社,2010:26
3、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1-62

mèngjiāngnán ·qiānwànhèn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qiānwànhèn hènzàitiān shānyuèzhīxīnshì shuǐfēngkōngluòyǎnqiánhuā yáoyúnxié 
仙家无甲子,吴俗纪生辰。
仙家无甲子,吴俗纪生辰。
译文:神仙(长生不老)是不需要计算年龄的,按照吴地的风俗,大家还是习惯纪念吕洞宾的生辰。
首夏蓬山会,终宵脯枣陈。
首夏蓬山会,终宵¹脯枣陈。
译文:进入四月就开始在蓬莱山集会,通宵陈列果脯红枣之类的供品。
注释:¹终宵:彻夜、通宵。
蓂犹未满荚,月已渐成轮。
(míng)¹犹未满荚,月已渐成轮。
译文:蓂草还没长满蓬,月亮已经渐渐成为圆轮。
注释:¹蓂:传说中的瑞草,它每月从初一至十五,每日结一荚;从十六至月终,每日落一荚。所以从荚数多少,可以知道是何日。一名历荚。
不见悬壶客,何由觅异人。
不见悬壶¹客,何由觅异人。
译文:再也看不见那个悬壶济世的大善医了,大家为何还会寻觅这个仙人呢。
注释:¹悬壶:指行医、卖药。

yuèshí--huángfāng

xiānjiājiǎzishēngchénshǒuxiàpéngshānhuìzhōngxiāozǎochén

míngyóuwèimǎnjiáyuèjiànchénglúnjiànxuányóu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