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色霜姿迥绝尘,生从天一许谁论。已于润物瞻全德,更用馀波养世人。
雪色霜姿迥绝尘,生从天一许谁论。已于润物瞻全德,更用馀波养世人。
傅说命来王政远,夷吾书在霸图新。南溟天阔风涛壮,国计边防倚重臣。
傅说命来王政远,夷吾书在霸图新。南溟天阔风涛壮,国计边防倚重臣。

yánméièrzhù--chéngōngyǐn

xuěshuāng姿jiǒngjuéchénshēngcóngtiānshuílùnrùnzhānquángèngyòngyǎngshìrén

shuōmìngláiwángzhèngyuǎnshūzàixīnnánmíngtiānkuòfēngtāozhuàngguóbiānfángzhòngchén

陈恭尹

陈恭尹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14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
天宝年前勤政楼¹,每年三日作千秋²
译文:天宝年前的开元年间,玄宗下令修建了勤政楼,每一年的祝寿活动都会持续三天。
注释:¹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713~741年)所建,全称“勤政务本之楼”,是玄宗处理政务、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²千秋:生日。敬辞,指人的寿辰。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著音声总举头。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著音声总举头。
译文:他命人对马厩的马进行舞蹈训练,让它们一听到音乐就要抬头起舞。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¹之也,皆人思念存想²之所致也。致之何由³?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rèn),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译文:在这个世界上,鬼魂的存在并非由已故人的精神构成,而是由人们的思维和想象所塑造的。那鬼是如何诞生的呢?通常是由于疾病。当人生病时,担忧和恐惧会萦绕心头,这种情绪或让他们看到所谓的鬼魂。大凡人们不得病就不害怕。所以得了病卧床不起,就害怕鬼来。害怕就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眼睛就会恍恍惚惚地看见所谓的“鬼”。
注释:¹为:变成。²存想:想象。³致之何由:经过什么途径导致鬼的产生。何由,从何处,从什么途径。⁴寝衽:睡在床上。衽,衽席,这里指铺设在床的卧席。⁵虚见:眼睛恍恍惚惚地看见了(鬼)。
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何以效¹之?传²曰:“伯乐学相马,顾玩³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páo)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译文:那么,如何来验证这个观点呢?古书记载:“伯乐学相马,仔细端详所见到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马的。同样,宋国的庖丁学解牛,三年内未见过一头活牛,看到的都是杀死了的牛的部分。”这两人用心是到了极点啦。当人们陷入杂乱思绪,自然会看到怪异的事物。人生病看见鬼,就像伯乐看马,庖丁看待牛一样。伯乐、庖丁所看到的并不是马和死牛,由此可知那些病人所看到的鬼实际上并不是鬼。
注释:¹效:验证。²传:这里指古代的文字记载。以下引文语意出自《吕氏春秋·卷九·精通》。³顾玩:仔细端详。玩,欣赏,玩味。⁴无非马者:没有不是马的。⁵庖丁:名叫丁的厨师。庖,厨师。丁是人名。⁶用精至矣:精神专一,到了极点。用精,使用精神。至,极。
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见之也。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病者困剧¹,身体痛,则谓鬼持箠(chuí)、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chuí)锁绳纆(mò)²,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³见之也。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译文:病人因病而极其难受,浑身疼痛,就说是鬼拿着鞭子、棍子在打他,或者看见鬼手中拿着槌子、锁、绳索,站着守在他旁边。这种现象是因为疾病带来的痛苦引发了恐惧,导致他们产生荒谬和毫无根据的想法。刚病时心里害怕,就看见鬼来了;当病情加重时,他们可能害怕死亡,就看见鬼在发怒;而由于身体受到疾病折磨,就看见鬼在打他:这一切都是由于混乱的思维和虚构的幻觉,未必是真实存在的。
注释:¹困剧:极其难受。困,困顿。剧,厉害,严重。²绳纆:绳索。³妄:荒诞,无根据。
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夫精¹念存想,或泄²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³人据案其身哭矣。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译文:胡思乱想的结果,有时从眼睛里显露出来,有时从嘴里显露出来,有时从耳朵里显露出来。从眼睛里显露出来,眼睛就会看见它的形体;从耳朵里显露出来,耳朵就听到它的声音;从嘴里显露出来,嘴就说出它的事情。白天就看到鬼出现,夜晚睡觉就在梦中听见鬼声。一个人躺在一间空荡荡的房间里,如果他感到害怕,就会梦见那人按住他的身体而吓哭了。其实醒时见到的鬼和睡时听到的鬼,都是因为精神作用而产生的幻觉;害怕和想象,都会产生相同的情况。
注释:¹精:专一,纯正。²泄:显露。³夫:那。⁴据案:按。据,按着。案,现在写作“按”。⁵俱用:全都因为。用,因为。⁶同一实:真相、本质相同。
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
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
译文:心志在天边,身子却困在架子上,想要腾飞却没有机会和条件。
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
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
译文:最终总会翱翔在万里碧空之中,只是不知道谁是解开绳子的人。

yǒngjiàshàngyīng--cuīxuàn

tiānbiānxīndǎnjiàtóushēnfēiténgwèiyǒuyīn

wànxiāozhōngzhīshuíshìjiětāorén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qī)凄去¹亲爱²,泛泛³入烟雾。
译文:凄怆地离别了亲爱的朋友,船只泛泛地驶入茫茫烟雾。
注释:¹去:离开。²亲爱:相亲相爱的朋友,指元大。³泛泛:行船漂浮。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归棹(zhào)¹洛阳人,残钟广陵²树。
译文:轻快地摇桨向着洛阳归去,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
注释:¹归棹:指从扬子津出发乘船北归洛阳。²广陵:江苏扬州的古称。在唐代,由扬州经运河可以直达洛阳。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今朝棹¹为别²,何处还³相遇。
译文:今日在此我与你依依作别,何时何地我们能再次相遇?
注释:¹棹:棹处。²为别:作别。³还:再。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世事波上舟,沿洄¹安得住²
译文:人情世事犹如波上的小船,顺流洄旋岂能由自己作主?
注释:¹沿洄:顺流而下为沿,逆流而上为洄,这里指处境的顺逆。²安得住:怎能停得住?

  这是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一首诗。诗人与元大的感情很深,他在还能望见广陵城外的树和还能听到寺庙钟声的时候,就想起要写诗寄给元大了。

  此诗前四句写离情。“凄凄去亲爱”,诗人与朋友分离,感到很悲伤。诗中以“亲爱”二字相称,可见彼此友谊很深,一旦分别,自然依依不舍。但船终于启行了,一会便飘荡在迷茫的烟雾之中,友人的身影虽已消失,诗人还不停地回望广陵城。正在这时,诗人忽然听到广陵寺庙里的钟声,从朦胧的烟树中隐隐传来,他的心情更觉难过。

  此诗“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十个字非常著名。诗人和元大分手,心情很悲伤。可是船终于开行了。船儿飘荡在烟雾之中,他还不住回头看着广陵城,那城外的树林变得愈来愈模糊难辨,这时候,忽又传来在广陵时听惯了的寺庙钟声,一种不得不离开而又舍不得同朋友分离的矛盾心情,和响钟的袅袅余音、城外迷蒙中的树色交织在一起了。诗人没有说动情的话,而是通过形象来抒情,并且让形象的魅力感染了读者。“残钟广陵树”这五个字,感情色彩是异常强烈的。

  接着后四句抒发感慨。诗人望着滚滚东流、一去不返的江水,禁不住感叹道:“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分别容易重逢难,这后会之期就难以预料了。

  但另一方面,他又自我宽慰:“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意谓:自己的身世飘浮不定,有如波上的行舟,要么给流水带走,要么在风浪里打转,世事怎能由个人作主呢?末两句蕴含身世之感。

  表面看来这首诗,写得平淡无奇,但细加体味,却感内蕴深厚。特别是“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两句,以景喻情,言简意深。船已“泛泛入烟雾”,渐行渐远,可是诗人还忍不住凝望着广陵城外迷蒙的树林,迷恋地倾听寺庙里传来的残钟余音。诗人对广陵之物的依恋,实则是对挚友的依恋。这两句“虽不着情语,却处处透出依依惜别之情,可谓情景交融,含蓄不尽”(《唐诗别裁》)。表面平淡,内蕴丰厚,正是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

chūyángyuánjiàoshū

wéiyìng tángdài 

qīnài fànfànyān 
guīzhàoluòyángrén cánzhōngguǎng广língshù 
jīnzhāowéibié chùháixiāng 
shìshìshàngzhōu yán沿huíānzhù 
月波疑滴,望玉壶天近,了无尘隔。翠眼圈花,冰丝织练,黄道宝光相直。自怜诗酒瘦,难应接许多春色。最无赖,是随香趁烛,曾伴狂客。
月波¹疑滴,望玉壶²天近,了无尘隔³。翠眼圈花,冰丝织练,黄尘宝光相直。自怜诗酒瘦,难应接许多春色。最无赖(lài),是随香趁烛(zhú),曾伴狂客。
译文:月波涓涓真担心它会下滴,望玉壶般的明月银天近在眼前,澄澈如镜没有一丝灰尘阻隔。各式彩灯五光十色花团锦簇,都是用透明的丝绢织就,月光和灯光交相映射。可怜我因诗酒而消瘦,难以接受这太多迷人春色。感到最可喜的还是,拿着烛带着香,去陪伴那些风流狂客。
注释:喜迁莺:词牌名。有小令、长调两体。小令起于唐 ,长调起于宋 。¹月波:指月光。月光似水,故称。²玉壶:比喻月亮。³尘隔:尘埃。⁴翠眼圈花:指各式花灯。⁵冰丝:指冰蚕所吐的丝。常用作蚕丝的美称。⁶黄尘宝光相直:指灯光与月光交相辉映。黄尘:原指太阳在天空周年运行的轨尘。
踪迹,漫记忆,老了杜郎,忍听东风笛。柳院灯疏,梅厅雪在,谁与细倾春碧?旧情拘未定,犹自学当年游历。怕万一,误玉人寒夜,窗际帘隙。
踪迹,漫记忆,老了杜郎¹,忍听东风笛。柳院灯疏(shū),梅厅雪在,谁与细倾春碧²?旧情拘未定,犹自学当年游历。怕万一,误玉人³寒夜,窗际帘隙(xì)
译文:旧日游踪隐约还能记得,岁月催老了杜郎,怎忍心去听东风中的幽笛。杨柳院中灯火疏落,寒梅厅堂还留有残雪,谁和我一起细品新酒春碧?旧日的风情难以拘束,还要去学当年那样游历。怕的是万一,误了寒夜里美人在窗边帘缝的约期。
注释:¹杜郎:杜牧,此用于自指。²春碧:酒名。³玉人:容貌美丽的人。

  在咏元宵节词中、此篇颇具特色。上阕前几句,突出正月十五月夜的清明,与词人情绪和谐一致。“最无赖”转为忆旧,追想往事但用笔极为概括。下阕开头“踪迹”紧承上阕后两句。“忍听”又回到眼前。“旧情”句翻出一意,“犹自学当年”,作者又焕发出青春朝气。词中极细致地表述了人对青春少年的浪漫行径回忆时发生的心理动荡,将人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委婉而真实。

  上片先写元夜花灯与月交相辉映的景观,后写自己沉迷诗酒、愈加消瘦,无心赏景的寂寞心境。前三句写满月,词人以“月波”,“玉壶”等词眼,写出元宵夜月之美,让人为之动容;“翠眼”三句写花灯,将读者带入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渲染了一派温馨欢乐的节日气氛;“自怜”三句陡然转到自身,写自己因沉浸诗酒而消瘦憔悴,没有兴致赏春色,抒发了自伤孤独的心情。上片以世俗的热闹反衬词人的寂寞,极具艺术特色。

  下片思昔抚今,先追忆少时游历的豪兴,再写此刻的消瘦憔悴、无心赏景,两相对照,抒发了凄惊苦闷的心情。“踪迹,漫记忆”由上片后两句而来,引出“柳院灯疏”后三句,写自己独寻旧日踪迹,看到柳院依然是灯火稀疏,梅厅积存的残雪仍在,但能与谁一起“细倾春碧”?词人运用反问句式,增强了抒情色彩。“老了杜郎”两句写眼前景:如今杜郎已老,再不敢听东风笛,因为柳院梅厅仍在,可情人已去,庭院空空。此情此景令词人油然而生物是人非之感。“旧情”四句写自己为何寻访昔日踪迹,原来是旧情难忘,想学当年的狂荡,恐怕误了寒夜与情人帘隙的约会。全词情景交融,感情真挚。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251-252页

qiānyīng ·yuè

shǐ sòngdài 

yuè wàngtiānjìn liǎochén cuìyǎnquānhuā bīngzhīliàn huángdàobǎoguāngxiāngzhí liánshījiǔshòu nányìngjiēduōchūn zuìlài shìsuíxiāngchènzhú céngbànkuáng 
zōng màn lǎoliǎoláng rěntīngdōngfēng liǔyuàndēngshū méitīngxuězài shuíqīngchūn jiùqíngwèidìng yóuxuédāngniányóu wàn rénhán chuāngl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