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岳东走千万峰,南支五岭为其宗。龙川浈水在左右,中有都会为番禺。
衡岳东走千万峰,南支五岭为其宗。龙川浈水在左右,中有都会为番禺。
海天清迥见万里,旷望可以开心胸。重九已过秋爽至,大夫车骑来雍容。
海天清迥见万里,旷望可以开心胸。重九已过秋爽至,大夫车骑来雍容。
高峰表里临城北,下视朝台犹咫尺。霸业升沉已几回,文风极盛馀三百。
高峰表里临城北,下视朝台犹咫尺。霸业升沉已几回,文风极盛馀三百。
将军犹纪廖与朱,当日何公献版图。楼名镇海故有以,五层特立当城隅。
将军犹纪廖与朱,当日何公献版图。楼名镇海故有以,五层特立当城隅。
自从楼废烽烟逼,人事萧条多瓦砾。整顿欣逢子大夫,九衢三陌生颜色。
自从楼废烽烟逼,人事萧条多瓦砾。整顿欣逢子大夫,九衢三陌生颜色。
即今海宇无纤埃,乾坤元气须人培。杖藜父老各翘首,何时重见高崔嵬。
即今海宇无纤埃,乾坤元气须人培。杖藜父老各翘首,何时重见高崔嵬。
且当酾酒临高台,松风谡谡帟幕开,甘棠勿剪桃李栽。
且当酾酒临高台,松风谡谡帟幕开,甘棠勿剪桃李栽。
先公作宰趋庭地,白首乘骢使节来。人生所贵有称述,羊公岘首今蒿莱。
先公作宰趋庭地,白首乘骢使节来。人生所贵有称述,羊公岘首今蒿莱。
令名直与天壤偕,馀子碌碌安在哉。后来不朽应吾侪,为君满引手中杯。
令名直与天壤偕,馀子碌碌安在哉。后来不朽应吾侪,为君满引手中杯。

jiǎzizhòngyánghòujiǎngshēntiáncānzhāotóngpānwēngshāndēngchéngběizhūfēngwàngquányuèxíngshèngháiyǐnjiǔyuèwángtáishàngshíyǒujiànzhènhǎilóuzhīshìchéng--chéngōngyǐn

héngyuèdōngzǒuqiānwànfēngnánzhīlǐngwèizōnglóngchuānzhēnshuǐzàizuǒyòuzhōngyǒudōuhuìwèifān

hǎitiānqīngjiǒngjiànwànkuàngwàngkāixīnxiōngzhòngjiǔguòqiūshuǎngzhìchēláiyōngróng

gāofēngbiǎolínchéngběixiàshìcháotáiyóuzhǐchǐshēngchénhuíwénfēngshèngsānbǎi

jiāngjūnyóuliàozhūdānggōngxiànbǎnlóumíngzhènhǎiyǒucéngdāngchéng

cónglóufèifēngyānrénshìxiāotiáoduōzhěngdùnxīnféngzijiǔsānshēngyán

jīnhǎixiānāigānkūnyuánrénpéizhànglǎoqiàoshǒushízhòngjiàngāocuīwéi

qiědāngshāijiǔlíngāotáisōngfēngkāigāntángjiǎntáozāi

xiāngōngzuòzǎitíngbáishǒuchéngcōng使shǐjiéláirénshēngsuǒguìyǒuchēngshùyánggōngxiànshǒujīnhāolái

lìngmíngzhítiānrǎngxiéziānzàizāihòuláixiǔyīngcháiwèijūnmǎnyǐnshǒuzhōngbēi

陈恭尹

陈恭尹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14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¹雪成堆。
译文:海上波涛初来时像一条白线,转眼在望海楼前就变成雪堆一样了。
注释:¹指顾:即指点顾盼之间,形容其快。犹如说须臾、一会儿。这两句写海潮来势凶猛。
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
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¹回。
译文:如今潮水翻涌向上你也要再上层楼,再来观看白浪形成的银成,看它二十回也不嫌多。
注释:¹二十:一本作“十二”。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译文:大风吹打雨水斜着飘进望海楼,壮丽的景观应该用华美的辞句来夸赞。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¹(chè)²紫金蛇³
译文:风雨过后潮水平静江海碧澄,时时闪过的电光形成紫金般的龙蛇。
注释:¹时:时时。²掣:拉,拽。³紫金蛇:形容闪电的形状和色彩。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应。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应。
译文:青成断开的地方有层层的塔,隔条江水想要回应对岸人家的呼唤。
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
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¹
译文:傍晚,江上的秋风吹得很急切,为的是把钟鼓的声音传到西兴。
注释:¹西兴:即西陵,在杭州对岸萧山区境内,相传为越国范蠡屯兵之处。
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
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
译文:夜晚,谁家在望海楼下点燃炉香,玉笙哀怨的的乐曲在刚刚有凉意的时候响起。
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
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
译文:有位客人面对秋风在扇子上题诗,祭拜明月让人无法看见你的晚妆。
沙河灯火照山红,歌鼓喧喧笑语中。
沙河灯火照山红,歌鼓喧喧笑语中。
译文:沙河上的船灯将成照红,歌声鼓声在笑语中喧响。
为问少年心在否,角巾欹侧鬓如蓬。
为问少年心在否,角巾欹侧鬓如蓬。
译文:问一问少年的心思在哪里,只见他方巾斜在一旁以致头发散乱。

  这组诗分别咏江潮、雨电、秋风、雅客、江景,五首各具情韵。其中第二首(“横风吹雨入楼斜”)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的语文试题中。

  有人认为,苏轼诗中的“横风”、“壮观”(“观”在这里读第四声,不读第一声)两句,写得不够好。他既说“应须好句夸”,却不着一字,一转便转入“雨过潮平”了。那样就是大话说过,没有下文。

  这话虽说不无道理,但苏轼这样写,自是另有原因。第一,他是要写一组望海楼晚景的诗,眼下还不想腾出笔墨来专写忽来忽去的横风横雨。所以他只说“应须”,是留以有待的意思。第二,既然说得上“壮观”,就须有相应的笔墨着力描写,老把它放在“晚景”组诗中,是不太合适的,不好安排。

  苏轼写下这组诗后的第二年,他游览了有美堂,适逢暴雨,就立即写了《有美堂暴雨》七律一篇,奇句惊人,是一首名作。应了他那“壮观应须好句夸”的话了。

  其实在这首诗中,他的思想有过一段起伏变化。在开头,他看到一阵横风横雨,直扑进望海楼来,很有一股气势,使他陡然产生要拿出好句来夸一夸这种“壮观”的想法,不料这场大雨,来得既急,去得也块,一眨眼间,风已静了,雨也停了。就好像演戏拉开帷幕之时,大锣大鼓,敲得震天价响,大家以为下面定有一场好戏,谁知演员还没登场,帷幕便又落下,毫无声息了。弄得大家白喝了彩。苏轼这开头两句,正是写出人们(包括诗人在内)白喝了一通彩的神情。

  雨过以后,向楼外一望,天色暗下来了,潮水稳定地慢慢向上涨,钱塘江浩阔如海,一望如碧玉似的颜色。远处还有几朵雨云未散,不时闪出电光,在天空里划着,就像时隐时现的紫金蛇。

  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样一幅望海楼的晚景。开头时气势很猛,好像很有一番热闹,转眼间却是雨收云散,海阔天肯,变幻得使人目瞪口呆。其实不止自然界是这祥,人世间的事情,往往也是如此的。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0-341

wànghǎilóuwǎnjǐngjué

shì sòngdài 

hǎishàngtāotóuxiàn线lái lóuqiánzhǐxuěchéngduī 
cóngjīncháoshàngjūnshàng gèngkànyínshānèrshíhuí 
héngfēngchuīlóuxié zhuàngguānyīnghǎokuā 
guòcháopíngjiānghǎi diànguāngshíchèjīnshé 
qīngshānduànchùcéngcéng ànrénjiāhuànyīng 
jiāngshàngqiūfēngwǎnlái wèichuánzhōngdào西xīng 
lóuxiàshuíjiāshāoxiāng shēngāiyuànnòngchūliáng 
línfēngyǒuyínqiūshàn bàiyuèrénjiànwǎnzhuāng 
shādēnghuǒzhàoshānhóng xuānxuānxiàozhōng 
wèiwènshàoniánxīnzàifǒu jiǎojīnbìnpéng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一代倾城¹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²
译文:一代绝色美人终于如浪花般消失了,在吴宫里的人白白地想念着你。
注释:¹倾城:绝色美女的代称,也叫“倾国”。语本汉代李延年的诗歌。²儿家:称呼古代女子,你。指西施。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效颦(pín)¹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huàn)²
译文:切莫讥笑东村效颦女长得丑,她满头白发时仍能在溪边浣纱。
注释:¹效颦:相传西施家乡的东村有女子,貌丑,人称东施,因见西施“捧心而颦(皱眉)”的样子很美,她也学着捧心而颦,结果反而更丑(出《庄子·天运》)。这句倒装,意即“莫笑东村女效颦”。²浣纱:西施和她家乡的女子曾在若耶溪边漂洗过棉纱。浣,洗涤。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在小说中由林黛玉所作。前两句直写西施的不幸,后两句写西施和一般女子一样,红颜多薄命。这首诗是林黛玉以西施自况,发出了预感命运不幸的悲叹,悲哀自已红颜薄命。这首诗引用了东施效颦之典,化用王维《西施咏》和《洛阳女儿行》诗意,增强了全诗的悲叹基调。

  首联直写西施的不幸:一代绝顶美丽的西施葬身江中,有如浪花一样很快消失了,吴宫里的妃子白白地想念她。其中,“一代倾城逐浪花”就把红颜薄命的意思点明,并为全诗定下了悲叹的调子。第二句写“逐流花”后的反响。红颜而薄命,只给人留下悲伤的叹息。

  三四两句写西施和一般女子一样,红颜多薄命。请不要笑东村效颦女长得丑,却能活到满头白发,且能自由地在溪边浣纱。意思是说美女不如丑女长寿、自由。黛玉《西施》化用王维诗意,意思指西施虽美,已如江中浪花,稍纵即逝;而东村丑女,却可活到银丝白头。

  此诗字句浅白,所用东施效颦之典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其用意却在以古喻今。西施虽美,终究薄命随江水而去,有如浪花易逝。她虽令宫女怀恋,但不如东村女能活到白头。黛玉借此而说自己寄人篱下,虽有贾宝玉等知己的关心,但她也预感到病鹰继身难治,因而发出了预感命运不幸的悲叹。

参考资料:
1、 玉乃球.红楼梦诗词鉴赏.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253-255
少年费白日,歌笑矜朱颜。
少年费白日,歌笑矜朱颜。
译文:我少年时代浪费了不少时光,自认为朱颜常在,高歌欢笑空度日。
不知忽已老,喜见春风还。
不知忽已老,喜见春风还。
译文:不知不觉发现忽然已经衰老,今天见到你来,又感觉春风回来了。
惜别且为欢,裴回桃李间。
惜别且为欢,裴回桃李间。
译文:想到马上要分别,心里难过,且多饮几杯吧,我们徘徊在桃李花间。
看花饮美酒,听鸟临晴山。
看花饮美酒,听鸟临晴山。
译文:看着花儿饮美酒,听着鸟鸣飞临晴山。
向晚竹林寂,无人空闭关。
向晚竹林寂,无人空闭关¹
译文:到了晚上竹林一片空寂,却正是闭关的好时间。
注释:¹闭关:犹闭门也,江淹《恨赋》:“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jiànxiàoshūshūyún--bái

shǎoniánfèibáixiàojīnzhūyán

zhīlǎojiànchūnfēnghái

biéqiěwèihuānpéihuítáojiān

kànhuāyǐnměijiǔtīngniǎolínqíngshān

xiàngwǎnzhúlínrénkōngguān

还了酒家钱。便好安眠。大槐宫里着貂蝉。行到江南知是梦,雪压渔船。
还了酒家钱,便好安眠。大槐宫里着(zhuó)貂蝉¹。行到江南知是梦,雪压渔船。
译文:还了欠下的酒钱之后,便能好好安眠。迷迷糊糊好似在槐安国中做了太守,船到江南醒来才知只是一场梦,只有满天大雪压着渔船。
注释:浪淘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五代时起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上下片首句各少一字。题酒家壁:把词写在酒店的墙壁上。¹“大槐宫”句:唐代李公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记载,淳于棼梦到槐安国,娶了公主,当了南柯太守,荣华富贵。以后率师出征战败,公主亦死,遭到国王疑忌,被遣归。至此梦醒。在庭前槐树下寻得蚁穴,即梦中槐安国都。南柯郡为槐树南枝下另一蚁穴。此寓言比喻富贵得失无常。着:穿。一作“著”。貂蝉,喻达官显贵。貂蝉本是古代王公显官冠上之饰物,始于汉代武官。《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铛,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西晋崔豹《古今注》上《舆服》谓出于胡服。
盘礴古梅边。也信前缘。鹅黄雪白又醒然。一事最奇君记取。明日新年。
盘礴(bó)¹古梅边,也是前缘²。鹅黄³雪白又醒然。一事最奇君记取:明日新年。
译文:叉开腿坐在古梅树边,也许是与梅树前世有缘。早春杨柳枝条上泛出的淡黄嫩芽与白雪相映分外鲜明。还有一事最奇请你牢牢记住:那就是过了今天明日便是新年。
注释:¹盘礴:本指梅树根基牢固,此处借以形容作者箕踞而坐于梅树边的形象。“箕踞”这种坐法,是以屁股坐地,两腿斜前伸出,状如簸箕,是一种傲慢不敬的姿态。²前缘:谓前世定下的缘分。³鹅黄:指早春杨柳枝条上泛出的淡黄色,是初春的象征。⁴雪白:指雪。⁵醒然:清楚而鲜明的样子。

  这是一首即事抒怀的小词。上片写“还了酒钱”后,便安稳睡大觉,熟睡中做了个好梦,醒来却只见雪压渔船的情景。下片写自己独坐古梅边,望着雪中杨柳枝条上泛出的淡黄色,故意小题大做,提醒人们关注一件“奇事”:“明日新年”。词中通过写官场如梦的人生体验,表现了作者倜傥不羁、飘逸不群、高洁兀傲的性格,也流露出逝者如斯、流年暗换的感伤情绪。作者以严肃的内容,发之以诙谐幽默的形式,读之使人笑中落泪。词境平中见奇,悬念迭起,结句更出想象之外,为全词带来事浅意深的艺术效果。

  词中所写到的事,是作者“还了酒家钱”之后的一些活动,有酒后的安眠,有美梦的欢欣与破灭,伴随着江南路上的行程以及在古梅边的“盘礴”。作者是嗜酒的。他在《清明日书事》中说:“野夫不知时节换,但要熟醉如春泥。”“野夫”是其自称,他的别号就叫“野斋”。他的嗜酒贪醉,他的美梦及其破灭等都与他所处的时代及个人的遭遇有关,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产物。词中“大槐宫里着貂蝉”,典出唐代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作者借用这个具有特定寓意的典故,其目的恐不仅仅在于说明自己酒后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也不一定是写他某种追求的破灭,而是用来批判当时富贵无常、得失不定的社会现实。作者曾任溧阳县丞,也算在“大槐宫”里戴了一阵纱帽,对官场浮沉、人生冷暖,深有体察。在这首词中,作者借酒以入梦,由梦而借典,用典以刺世,乍看似随手写来,细玩乃知有弦外之音,含不尽之意,这正是作者对当时社会在不敢公然“怨怼”的情况下,所作的一种曲折巧妙的批判。

  “雪压渔船”,自然是作者在梦醒之后所看到的真实景物,但也未尝不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形象表现,写其严酷,寓有作者的指斥之意。至于“盘礴古梅边”云云,则是作者性格另一侧面的表现。“盘礴”,即箕踞而坐。一般来说,傍梅而踞,以为岁寒友,挹其清芬,自然是一种绝好的境界。但这里却别有用意。“箕踞”这种坐法是一种傲慢不敬的姿态。《礼记·曲礼》就有“立毋跛,坐毋箕”的训诫,即使在宋代,文士也不能这样坐。这里是作者以自己的放浪形骸去嘲弄礼法以至愤世的一种行动表现,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抗形式。作者的这种个性特征,在其诗赋中也时有反映;而这种性格特征,知往往是通过他的“诙谐”来表现的。

  这首词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诙谐幽默。前人说,诗庄词媚。而这首词却在庄媚之外,别具一格:幽默诙谐,酸而不腐,谑而不虐。

  前人认为这首词“奇怪”,原因也就在这里。初读起句,便觉异于常格。吃酒还钱,事极平常,但以之入词,表现了一个不赊不赖的醉汉形象,涉笔成趣,却令人耳目一新。

  词的下片尤其诙谐,作者把他在“古梅边”那种放浪形骸的“盘礴”,说成“也是前缘”,是前世定下的缘分,显然是小题大做,故弄玄虚,把本来不相关的事情硬是拉在一起,意在构成幽默,这是说“俏皮话”的一种常用手法。这种表达,尽管作者寓有嘲弄礼法的用意,但在文字表达效果上,首先征服读者的,还是它的幽默诙谐。“鹅黄雪白”,“鹅黄”指早春杨柳枝条上所泛出的那种淡黄色,“雪白”指雪,这种初春的消息,与白雪相映,醒然在目,这预示着作为新春佳节的新年很快就要到了。结句的诙谐与奇特,是超出常人想象之外的:“一事最奇”,猛提一笔,突如其来,形成悬念;“君记取”,再提醒一句,言之凿凿,不容稍怠;但在形成了一种紧张的气氛,人们屏息而待的时候,作者却出人意料地说出了一件尽人皆知、无“奇”可言,更无加“最”之理的答案:“明日新年”,把严肃的悬念立刻化为轻烟,随之而来的是读者的莞尔甚至捧腹。这仍是一种虚张声势、大起大落的笔法,从而构成幽默。但是,在这里,作者也并非为诙谐而诙谐,诙谐之中也流露了他的伤感。“鹅黄雪白知醒然”以至“明日新年”,诵读之下,在一阵捧腹之后,细味深参,便觉一种逝者如斯、流年暗换的伤感情绪隐然可见,与蒋捷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舟过吴江》)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的“知”字,下得似轻而实重,作者的这种伤感,就是通过这个“知”字传达出来的。原来作者并不那么天真,诙谐只是其表象,腹中却有其块垒。

  这首词的好处便是这样:在一片诙谐幽默之中,作者把要奚落的奚落了;把自己倜傥不羁,飘逸不群的形象性格以及他的伤感情绪,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严肃的内容,发之以诙谐幽默的形式,这就是它的“奇怪”。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唐圭璋,缪钺,叶嘉莹等撰写. 宋词鉴赏辞典 5[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7:1698-1700.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郑人有逃暑¹于孤林²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xǐ)³(rèn)从阴。及,流席¹⁰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¹¹阴,而患露¹²之濡(rú)¹³于身。其阴逾¹⁴¹⁵,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译文:郑国有个人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随着太阳的移动树的影子也移动,他就挪动自己的卧席跟着树的阴影。等到了黄昏时分,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等到树影随着月亮移动时,他又随着树影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注释:¹逃暑:避暑,乘凉。²孤林:独立的一棵树。³徙:迁移,移动。⁴衽:卧席。⁵以:(用)来。⁶及:等到。⁷至:到了。⁸暮:黄昏。⁹席:睡。¹⁰于:在。¹¹从:跟从。¹²露:露水。¹³濡:沾湿。¹⁴逾:通假字,通:“愈”),更加。¹⁵去:离开。
《郑人逃暑》讲述了郑人白天将席子移动到树阴下避暑,晚上由于月光下树的影子拉长了,郑人不是将席子铺在树下,而是和白天一样还移动到树阴里,离树干远了,其实已经毫无遮拦了,所以被露水湿身了。这则故事主要细节就是晚上睡在树阴下,不但不能避暑,流而湿身。二是找好讽刺角度,分析因果关系。这则寓言还告诉我们,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一定要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太死板了,要懂得变通。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