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随雨急,水势满川黄。巨舰困澎湃,穷阎悲混茫。
风声随雨急,水势满川黄。巨舰困澎湃,穷阎悲混茫。
为鱼怀洛汭,揵竹谢宣防。共徯阴云卷,冰轮替戾冈。
为鱼怀洛汭,揵竹谢宣防。共徯阴云卷,冰轮替戾冈。

yùnxiāngzhīguānzhǎngèrshǒuèr--hóngshì

fēngshēngsuíshuǐshìmǎnchuānhuángjiànkùnpēngpàiqióngyánbēihùnmáng

wèi怀huáiluòruìqiánzhúxièxuānfánggòngyīnyúnjuǎnbīnglúngāng

洪适

洪适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7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fù)¹
译文:有一种植物名叫丹桂,一年四季都香气浓郁。
注释:¹馥馥:形容香气很浓。
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
花团夜雪明,叶剪¹春云绿。
译文:花团像夜晚的白雪般明亮,叶片像春云般碧绿。
注释:¹团、剪:这两个字是相对的,是动词。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
译文:临风的身影水一样澄澈,带霜的枝丫洁净如玉。
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译文:独自占领小山的清幽,不许庸俗的鸟儿停歇。
匠人爱芳直,裁截为厦屋。
匠人爱芳直,裁(cái)(jié)为厦(shà)屋。
译文:匠人喜爱它的芳香正直,砍了来建造大厦高屋。
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译文:细干还没有长足力量,采用它未免过于急速。
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
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
译文:虽然担负的责任很重,正直的性格却从未改变。
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
¹非梁栋材,犹²胜寻常³木。
译文:纵然不是栋梁之材,究竟胜过平常的木材。
注释:¹纵:即使。²犹:还,仍然。³寻常:平常。
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相思有如少债(zhài)¹,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²,准不了³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译文:相思就像借债给别人,每日都去逼迫催促。经常担负着沉重的愁思,却抵不了三分利,这本帐只有见到他时才算得。
注释:清江引:俗称(江儿水),也偶称(岷江绿)或(临江仙),本为元代小令,至今尚不见元代之前对此词牌的有关著录。“南曲并收入仙吕宫与双调;北曲属双调。字数定格为七、五、五、五、七,共五句。可单用作散曲小令。¹少债的:欠债的。²一担愁:形容愁思沉重,一担:元时市语,形容重。³准不了:折不了,抵不得。

  相思和借债给别人有一定的相似点,即都是出本钱的一方,共同点都是需要对方偿还,如果不偿还则一定不断地追;如果不追到手这赔就太大了,有时是本利全无。但放债的人目的就是追求利润,追求三分利,而相思的则只要把对方追求到自己手里则万事大吉,则是高傲的胜利者,根本就不计较利钱。这就是这篇小令比喻的基础。

  “相思有如少债的”这句活的关键是“少债”二字,即谁是债权人,谁是债务人,谁少谁的债,谁是追债的人,这确实需要思索一下方可以理清。如果从付出的角度来看,当然相思者本人是债权主体,以下的抒情都是她的内心活动。

  “每日相催逼”意谓每日都催逼对方还债,实际是每天都在催促对方表态,催促对方赶快答应自己的求爱。这句也可以理解成相思之苦日日催人逼人折磨人,令人无法躲避,这将那时时刻刻萦绕于心、无法逃避的思念之苦,极为真切形象地表现出来。“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两句写相思者的精神状态,也极其形象生动。愁,是相思者经常担负着相思的忧愁和讨不回债务的双重忧愁,这忧愁是极其沉重而难以担负的,而且更是不能指望三分利了。因为相思本来是自发的,对方是否知道都不敢完全确定,故利钱就更不敢指望了。“常挑着一担愁”,把无形化为有形,抽象化为具体,生动地表现出相思之深重,显示出很高的想象力和语言表现能力。

  最后一句点出这种债务了断的的方式就是“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要求实在是太低了,见面时才能计算本钱,人家还不还还不好说,如果偿还算是要回了本饯,利息就不计较了。曲中把相思者一往情深,不可解脱而又急切之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小曲比喻新奇,语言爽利,一如小儿女声吻口气。用韵斩钉截铁,不押而叶,不期而遇,可谓百中无一,难有其匹。至于意味,更堪细玩。全曲浅中见含蓄,俗中见机巧,这是其高明之处。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909-910
2、 毕宝魁 尹博.元曲三百首译注评.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336-337

qīngjiāngyǐn··xiāng--zài

xiāngyǒushǎozhàideměixiāngcuīchángtiāozhedānchóuzhǔnlesānfēnzhèběnqiánjiànshícáisuàn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齐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熔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济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¹²。既而³君悔阿,遣(qiǎn)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齐君曰:“何以知阿。”曰:“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阿智¹⁰,以少者决阿¹¹,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熔库兵以作耕(gēng)¹²,出仓廪(lǐn)¹³以济¹⁴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¹⁵治邑,库无兵,仓无粟(sù),乃起兵击阿。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¹⁶战,遂(suì)败魏师。
译文: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齐王反悔了,派人追赶。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齐王问:“你怎么知道的呢?”回答说:“同车的人都是老人,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到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井井有条。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亲带儿子,哥哥带弟弟,以自己家的兵器战斗,于是打败了魏国军队。
注释:¹治:治理。²阿:地名,即今山西阿县。³既而:后来,不久。⁴遣:派遣。⁵使:派遣。⁶反:通“返”,返回。⁷共载:同车。⁸白首:老年人。⁹夫:句首语气词,用以引起下文的议论,无实义。¹⁰智:智慧。¹¹决阿:决断政事,决断事情。¹²耕器:农具 ,器具。¹³仓廪:储藏粮食的仓库。仓:仓库。廪:仓库中的粮食。¹⁴济:救济。¹⁵童子:小孩子,儿童。¹⁶私兵:私人武器。兵:兵器。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湖山¹胜处²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³斜。
译文: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树阴下小径幽幽。
注释:¹湖山:湖水与山峦。²胜处:美好的地方。³野径:村野小路。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水满有时¹观下鹭,草深无处²不鸣蛙(wā)³
译文: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
注释:¹有时: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谓有如愿之时。²无处:所有的地方。³鸣蛙:指蛙鸣,比喻俗物喧闹。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tuò)¹已过头番笋,木笔²犹开第一花。
译文:新茬的竹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
注释:¹箨龙:竹笋的异名。²木笔:木名,又名辛夷花,是初夏常见之物。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叹息¹老来²交旧³尽,睡来谁共午瓯(ōu)茶。
译文: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注释:¹叹息:叹气;嗟叹。²老来:年老之后。³交旧:旧友;老朋友。⁴瓯:杯子。

  这诗是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八句诗前六写景,后二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首句“湖山”二字总冒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一起便在山关水色中透着一个“幽”字。次句写到居室周围,笔意微阖。乡间小路横斜,周围绿荫环绕,有屋于此,确不失为幽居;槐树成荫,又确乎是“绕屋树扶疏”的初夏景象。这一句暗笔点题。颔联紧承首联展开铺写。水满、草野、鹭下、蛙鸣,自是典型的初夏景色。然上句“观”字,明写所见;下句却用“蛙鸣”暗写所闻。明、暗、见、闻,参差变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一片澄碧,视野开阔,是从横的方面来写。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人的视线随鹭飞儿从上至下,视野野远,是从纵的方面来写。而白鹭悠然,安详不惊,又衬出了环境的清幽,使这幅纵横开阔的画面充满了宁静的气氛,下一“观”字,更显得诗人静观自得,心境闲适。景之清幽,物之安详,人之闲适,三者交融,构成了恬静野远的意境。从下句看,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表面上似与上句清幽景色相对立,其实是以有声衬无声,还是渲染幽静的侧笔。而且,这蛙鸣声中,透出一派生机,又暗暗过渡到颈联“箨龙”、“木笔”,着意表现,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细针密线,又不露痕迹。“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箨龙”已经过去“头番笋”,则林中定然留有许多还没有完全张开的嫩竹;“木笔”才开放“第一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诗人展示给读者的是静止的竹和花,唤起读者想象的却是时时在生长变化的之中的动态的景物。

  从章法看,这前六句纯然写景,而承转开阖,井然有序。颔联“水满”“草野”是水滨景色,承前写“湖”;颈联“头番笋”、“第一花”,则是山地风光,承前写“山”。首句概言“湖山胜处”,两联分承敷衍,章法十分严谨。但颔联写湖,是远处宽处景色;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近处紧处的风光。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律诗中二联必分宽紧远近”,这就在严谨中又有变化。

  诗的前六句极写幽静的景色之美,显示诗人怡然自得之乐,读诗至此,真令人以为此翁完全寄情物外,安于终老是乡了。但结联陡然一转,长叹声中,大书一个“老”字,顿兴“万物得时,吾生行休”之叹,古井中漾起微澜,结出诗情荡漾。原来,尽管万物欣然,此翁却心情衰减,老而易倦,倦而欲睡,睡醒则思茶。而一杯在手,忽然想到晚日旧交竟零落殆尽,无人共品茗谈心,享湖山之乐,于是,一种寂寞之感,袭上心头。四顾惘然,无人可诉说。志士空老,报国无成,言念至此,只能怅怅。所以说这首诗在幽情中自有暗恨。

  陆游这组诗一共四首七律,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四首诗都着意写幽居初夏景色,充满了恬静的气氛,但心情都显得不平静。第二首有句云“闲思旧事惟求醉,老感流年只自悲”,可见旧事不堪回首,只求于一醉暂时忘却。第三首颈联说:“只言末俗人情恶,未废先生日晏眠”,说明先生之所以“日晏眠”,乃由于“末俗人情”之险恶不堪回。第四首结联说:“移得太行终亦死,平生常笑北山愚”,则是嗟叹自己空有移山之志,而乏回天之力;笑愚公,其实是自慨平生。陆游晚年村居诗作,周必大评为“疏淡”,刘熙载称为“浅中有野,平中有奇”。这类诗的渊源所自,历来论者无不指为“学陶”、“学白”。从他大量的写农村风光的诗来看,特别是从这首《幽居初夏》看,固然有陶渊明的恬静,白居易的明浅,但此外另有陶、白所不曾有的一境;他的心总是热的,诗情总是不平静的。即使所写景物十分幽静,总不免一语当起微澜,在“一路坦易中,忽然触着”。梁清远《雕丘杂录》说:“陆放翁诗,山居景况,一一写尽,可为村史。但时有抑郁不平之气。”这是陆游一生忧国忧民,热爱生活,积极用世,坚韧执着的个性的闪现,也正是这首《幽居初夏》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宋词名篇赏析 .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 ,2007:114-116
2、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997-999

yōuchūxià

yóu sòngdài 

shānshèngchùfàngwēngjiā huáiliǔyīnzhōngjìngxié 
shuǐmǎnyǒushíguānxià cǎoshēnchùmíng 
tuòlóngguòtóufānsǔn yóukāihuā 
tànlǎoláijiāojiùjìn shuìláishuígòngōuchá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落莫¹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译文:是谁家男儿流落在京城,无依无靠,独对寂寞的寒秋?
注释:¹落莫:落魄潦倒。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壮年抱羁(jī)恨,梦泣生白头。
译文:青壮之年长抱着羁恨,梦中悲泣,只换得白发满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瘦马秣(mò)¹败草,雨沫飘寒沟。
译文:像一匹干瘦的马,以败草为食,冷雨萧萧,水沫漂浮在寒沟。
注释:¹秣:饲养。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南宫¹古帘暗,湿景²传签筹(chóu)³
译文:贡院的旧帘遥看黯然,透过雨幕,听得见更声幽幽。
注释:¹南宫:尚书省,此诗专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授的吏部。崇义里离尚书省很远,无法目及,此乃隐喻有司昏庸。²湿景:雨影。³签筹:古代报时用的竹筹。这句意谓只听到敲更声从雨影中传来。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¹
译文:家山啊,远隔在千里之外,在那天边,那云脚的东头。
注释:¹天东头:长吉家在洛阳福昌县,在长安之东。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忧眠枕剑匣(xiá),客帐¹梦封侯²
译文:满怀忧愁,枕着剑匣入眠,封侯之愿,也许这梦中得酬。
注释:¹客帐:他乡的住处。这里指崇义里。²封侯:投笔从戎,立功以封侯。

  诗人李贺抱着满腔热忱来到长安,冀望通过“荫子得官”的途径,求得一官半职,实现其济民报国的人生抱负。而现实生活对他的回报却是无情的,奉礼郎官职卑微,受尽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冷遇和排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愤,时时袭来心头。在萧瑟寒冷的秋雨中,他滞留馆舍,触景生情,凭借诗句抒发郁结于心头的忧愤。诗的首句用“谁家子”唱发,“仿佛自问,极愤郁之致”(叶葱奇《李贺诗集注》)。诗人来到长安,感受到秋意的萧瑟,更感受到“落莫”与“牢落”,壮年怀着羁居他乡的怨恨,梦见自己白发满头,暗自悲泣。“瘦马”以下四句,从直接抒情转入即景描写,诗人所骑的瘦马,喂饲劣等草料,雨沫飘零在寒沟里;遥望南宫,古帘下一片昏暗,只听到更筹声从雨中传来。笔触细致的景物描写,紧紧扣住“滞雨”的题意行笔,既能表现诗人贫困、飘零的景况,又能暗喻吏部官员的昏庸,着墨不多,而意境融沏。最后四句,诗人驰骋想象,一会儿想归回故乡。家乡远在千里之外的白云脚下,一会儿又想到投笔从戎,立功封侯。诗人不甘心沉沦下僚,不满于现状,亟想摆脱困境,徘徊于进退、穷通之间。

  全诗基调极为低沉忧郁,结尾突然振起一笔,写出“客帐梦封侯”的诗句,以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自作宽慰之语。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7-10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