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华标韵出邹枚,要路飞翔见轶材。编削终篇辞右府,袤延飞诏入中台。
词华标韵出邹枚,要路飞翔见轶材。编削终篇辞右府,袤延飞诏入中台。
碑刊棠萼如敦实,衣曳荆兰似老莱。五两风轻清汳路,迎船鱼笋助南陔。
碑刊棠萼如敦实,衣曳荆兰似老莱。五两风轻清汳路,迎船鱼笋助南陔。

sòngyànshīzhífāngyíngqīnquēèrshǒu--shèngzhòng

huábiāoyùnchūzōuméiyàofēixiángjiàncáibiānxuēzhōngpiānyòumàoyánfēizhàozhōngtái

bēikāntángèdūnshíjīnglánshìlǎoláiliǎngfēngqīngqīngbiànyíngchuánsǔnzhùnángāi

葛胜仲

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6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洛最多竹,樊圃棋错。包箨榯笋之赢,岁尚十数万缗,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下。然其治水庸,任土物,简历芟养,率须谨严。家必有小斋闲馆在亏蔽间,宾欲赏,辄腰舆以入,不问辟疆,恬无怪让也。以是名其俗,为好事。
洛最多竹,樊(fán)(pǔ)¹棋错²。包箨(tuò)³(shí)之赢,岁尚十数万缗(mín),坐安笋利,宁肯为渭川下。然其治水庸,任土物,简历(shān)养,率须谨严。家必有小斋(zhāi)闲馆在亏蔽¹⁰间,宾欲赏,辄(zhé)腰舆(yú)¹¹以入,不问辟疆¹²,恬无怪让也。以是名其俗,为好事。
译文:洛阳最多的是竹子,竹园星罗棋布。光是竹笋、竹竿的盈利,每年就不下十余万缗钱,等于坐得千户侯的利禄,其收入不在富庶的渭川流域之下。但是,竹园里打堰灌水,养土施肥,育苗选材,修剪培养等工作,都必须严谨细致,认真从事。在竹林深处的空地上,家家有精巧雅致的亭舍,客人要想游赏,都可以坐小轿,径直而人,不必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主人亦不在意,对此不会感到奇怪和发出责难。因此,洛阳种竹赏竹的风俗也出名了,都把它当作一件好事。
注释:戕(qiāng):砍伐。¹樊圃:竹园。²棋错:星罗棋布,多的意思。³箨:包着的竹笋的皮。⁴榯笋:竖立的竹笋。榯,直立。⁵缗:原指穿铜钱用的绳子,这里指用绳子穿连成串的铜钱,每缗一千文,即一贯钱。⁶渭川:指渭水流域。⁷庸:通“墉”,水堰。⁸简历:选择。⁹芟:删除,修剪。¹⁰亏蔽:指竹林深处遮蔽的空地。¹¹腰舆:古代的一种便轿。¹²辟疆:顾辟疆。这里代指竹园所有者。
壬申之秋,人吏率持镰斧,亡公私谁何,且戕且桴,不竭不止。守都出令:有敢隐一毫为私,不与公上急病,服王官为慢,齿王民为悖。如是累日,地榛园秃,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壬申¹之秋,人吏率持镰(lián)斧,亡(wú)²公私谁何,且戕且桴(fú)³,不竭不止。守都出令:有敢隐一毫为私,不与公上急病,服王官为慢,齿王民为悖(bèi)。如是累日,地榛(zhēn)园秃,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译文:壬申年秋天,官府纷纷率人拿着镰刀斧头,不论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竹林的主人是谁,一律砍伐,不伐尽不止。西京留守发出严令:敢隐瞒丝毫的即为私藏,将按照不服从官家急需治罪,当官的被看作是对朝廷的怠惰不敬,当百姓的则被看作是叛逆不道。这样一来,数日以后,土地荒芜了,竹园光秃了。老百姓的脸上却看不到一点吝惜的神情,由此可知,洛阳的百姓是急供朝廷所需的。
注释:¹壬申:即北宋明道元年(年)。²亡:通“无”,不论。³桴:鼓槌,这里作动词用,指砍伐。⁴守都:这里指河南府治洛阳的主管官,即西京留守。⁵服王官:指做官的。⁶慢:怠慢。⁷齿王民:指做百姓的。⁸悖:叛逆。⁹榛:荒芜。
噫!古者伐山林,纳材苇,惟是地物之美,必登王府,以经于用。不供谓之畔废,不时谓之暴殄。今土宇广斥,赋入委叠;上益笃俭,非有广居盛囿之侈。县官材用,顾不衍溢朽蠹,而一有非常,敛取无艺。意者营饰像庙过差乎!《书》不云:“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君子节用而爱人。”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
噫!古者伐山林,纳材苇,惟是地物之美,必登王府,以经于用。不供谓之畔废¹,不时谓之暴殄(tiǎn)²。今土宇³广斥,赋入委叠;上益笃俭,非有广居盛囿之侈。县官材用,顾不衍溢朽蠹( dù),而一有非常,敛取无艺。意者营饰像庙过差¹⁰乎!《书》不云:“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君子节用而爱人。”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¹¹,不可以忽也。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
译文:唉,古时砍伐山木,交纳木材芦苇,只是把地产的好东西,送到官府,以准备充当一定的用途。不供给就叫做叛逆犯上,不按时令砍伐征收,就叫做随意糟蹋。现在大宋王朝疆域广大,赋税收入积聚众多;皇上更是一心一意地节俭,并没有大兴宫室、盛设园圃的奢侈之心。官府中积累的材料物资,无不是余裕漫溢,甚至于都被蠹蚀腐朽了。可是,一遇到意外之事,却又没有限度的搜敛刮取,也许是塑像修庙超过了限度吧!古书上不是说过:“不要做无益的事来损害有益的事吗?”还说过:“君子应当节约用度,爱惜人民。”皇上和各部门的官吏们应当每天早晚都要考虑到这些,坚守职责的道义,千万不可忽视。以此类推而扩展开来,伐竹则如同是一桩小事了。
注释:¹畔废:叛逆。畔,通“叛”。²暴殄:残害灭绝,任意糟蹋。³土宇:土地和屋宅。⁴广斥:广阔的盐碱地。此句意为宋朝疆域广大。⁵委叠:积聚众多。⁶县官:指政府、朝廷。古称天子所居之地为县,即王畿。⁷无艺:没有限度。⁸意者:推测之词。⁹营饰:营造修建。征用材料的目的是修复宫殿。作者这里说营饰像庙,是委婉之词。¹⁰过差:超过限度。¹¹守官与道:这里意谓坚守职责和道义。

  文章从题前落笔,先写洛竹之利,养竹之艰,竹林之美,主人之好客,言简意赅,生动而具体地展现了洛阳竹林既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又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这就为“戕竹”——一场灾难的到来,作了有力的铺垫和反衬。

  第二段正面写“戕竹”。先点时间:“壬申之秋”,即明道元年秋天。接着就写大砍大伐。“人吏”四句,句式由长而短,由散而整,用辞斩截,音节急促,将“戕竹”的来势之猛,行动之快,渲染得令人难以喘息。“人吏”之所以有如此来头,原来是“守都”有令。如此层层邀功,个个卖力,不几天,“樊圃棋错”的竹林,便变成处处“地榛园秃”。而百姓却没有一丝吝惜之情流露于颜面,确实耐人寻味。再接下去就是表现百姓的可怜、可悲,因为他们不仅在物质上作了惨重而无益的牺牲,而且在感情上还遭到一番极大的欺骗和愚弄,则吏之可恨,自在言外。“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 由是知其民之急上”,实在是意味深长的一笔。

  作者写过“戕竹”之后,引古证今,加以议论,这就是文章的最后一节。首先指出“伐山林,纳材苇”的目的是“以经于用”。在这个前提之下,地方“不供谓之畔废”,但是,官府若不按一定时间采伐聚敛,则“谓之暴殄”,更何况不“经于用”呢!宋朝疆域辽阔,年年赋敛之物积聚甚多,而仁宗亦无大建宫室园囿的奢侈之心,所以朝廷长期积压的各种材料,无不听其朽烂。但是尽管如此,只要有一点意外情况,还是一不问是否需要,需要多少;二不问时间是否合适,便打着“与公上急病”的旗号,层层加码 ,敛取无度,“不竭不止”,结果所取又超过所需,自然又是堆积腐烂。“《书》不云”两句,以正面的教诲之词,婉转而尖锐地批评了上述行为,恰恰是以“无益”于民之举(戕竹),害于民有益之物(洛竹),无“节用爱人”之心显而易见。由记事而评论,最后上升到为官之道。至此,事已记过,理也说透,文章似乎可以结束了,可作者又再加生发——“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奇峰突起,境界大开。原来“戕竹”一事,只不过是用以折射大千世界的一面小小的镜子。大千世界,古往今来,还有无数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戕竹”之事。点睛结穴,戛然而止,是所谓实处还虚。

  文章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前叙后议的方式,前两段铺叙,笔力简明、清晰。由于第一段的美与第二段的丑的对照,则后一段议论,笔锋所向披靡,深刻地表现出美被丑破坏的痛心,从而滥砍滥伐竹子乃至推而广之的一系列害民之举皆令世人共讨之。作者虽然在议论时顾及到最高统治者,但言辞之中柔中有刚,谏中有刺,戕竹的危害性通过一番叙述与议论,则十分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此外,他采取引用法,援引儒家经典《尚书》中的有关议论来增强自己文章的说服力,也是很有见地的。因为他的文章是给当朝皇帝和权贵们看的,作为当时地位卑微的作者来说,恐怕人微言轻,不若搬出祖训来,以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这也正是作者的聪明之处。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下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1207-1209

qiāngzhú

ōuyángxiū sòngdài 

    luòzuìduōzhú fáncuò bāotuòshísǔnzhīyíng suìshàngshíshùwànmín zuòānhóu nìngkěnwèiwèichuānxià ránzhìshuǐyōng rèn jiǎnshānyǎng shuàijǐnyán jiāyǒuxiǎozhāixiánguǎnzàikuījiān bīnshǎng zhéyāo wènjiāng tiánguàiràng shìmíng wèihǎoshì 

    rénshēnzhīqiū rénshuàichílián gōngshuí qiěqiāngqiě jiézhǐ shǒuchūlìng yǒugǎnyǐnháowèi gōngshàngbìng wángguānwèimàn chǐ齿wángmínwèibèi shìlěi zhēnyuán xiàyǒushǎojiànyánjiānzhě yóushìzhīmínzhīshàng 

     zhěshānlín cáiwěi wéishìzhīměi dēngwáng jīngyòng gōngwèizhīpànfèi shíwèizhībàotiǎn jīnguǎng广chì wěidié shàngjiǎn fēiyǒuguǎng广shèngyòuzhīchǐ xiànguāncáiyòng yǎnxiǔ éryǒufēicháng liǎn zhěyíngshìxiàngmiàoguòchā  shū yún  zuòhàiyǒu  yòuyuē  jūnjiéyòngéràirén  tiānyǒusuǒdāngzhāomóu shǒuguāndào  tuīlèiérguǎng广zhī zhúshìyóu 

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高城鼓动¹兰釭(gāng)(xiè)²,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³三两声。
译文:城头上响起了晨鼓的声音,油灯早已经燃熄灭了。不管是睡着的还是醉了的也始终又要醒过来,忽然听到鸿雁的几声哀鸣。
注释:¹高城鼓动:城中晨鼓响起。古代京城凌晨击鼓以解宵禁。²兰釭灺:油灯熄灭。³孤鸿:三国魏阮籍:“孤鸿号外野”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¹,悲也零星,都作连江²点点萍³
译文:人的一生就像柳絮一样随风飘散,不管是喜还是悲都是零星的点缀,全像那江中的浮萍一样零落其中。
注释:¹零星:零碎,少量。²连江:满江。³点点萍:江面的浮萍。

  “高城鼓动”,说的是凌晨时分。凌晨击鼓是唐代京城的作息制度。后代写旧体诗词都喜欢以古说今,王国维当然也不能免俗。“兰釭灺”是说油灯已经点干了而自动熄灭。耳中听到城中的晨鼓,睁眼看到油灯熄灭,这代表了夜已结束,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在“睡也还醒,醉也还醒”这两句的口吻中,有一种不甘心和不情愿的情绪在。是睡还是醉,都可以看成是一种逃避,不敢面对现实。“忽听孤鸿三两声”这句是对前面的一种含蓄的回答。“孤鸿”就是“孤雁”,而且“孤鸿”意味着在奋斗的道路上没有伴侣和得不到理解。

  “风前絮”,是说柳絮。暮春时节柳絮飞时纷纷扬扬,把天地搅得一乍朦胧。接着“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是说人生的悲欢离合就像风关的柳絮一样,最后结局也化作满江浮萍流水而去柳絮在诗词中常代表着一种缠绵、迷惘的情意,落入水中化为浮萍是这美好情意的一种令人感伤的结束。“人生也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这几句,似乎已经把人生看透了。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26.

cǎisāng ·gāochéngdònglángāngxiè

wángguówéi jìnxiàndài 

gāochéngdònglángāngxiè shuìhuánxǐng zuìhuánxǐng tīnghóng鸿sānliǎngshēng 
rénshēngzhǐfēngqián huānlíngxīng bēilíngxīng dōuzuòliánjiāngdiǎndiǎnpíng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
只得流霞(xiá)酒一杯¹,空中箫鼓²几时回。
译文:(被称为曾孙)的众乡人只得到仙人们赏赐的一杯流霞仙酒,今天所听到的空中箫鼓声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再能听到。
注释:¹流霞酒一杯:流霞酒是传说中的仙酒。²空中箫鼓:出自中唐时期的笔记小说《诸山记。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武夷(yí)洞里生毛竹¹,老尽曾孙²更不来。
译文:武夷洞里长满了很多有毒的毛竹,那些被称为曾孙的乡人们纷纷老去,再也没来。
注释:¹生毛竹:出自武夷山神话传说。²曾孙:曾孙是神仙对众乡人的称呼,因为神仙的年龄小者几百岁,大者上千岁,所以这样称呼。

shān--shāngyǐn

zhǐliúxiájiǔbēikōngzhōngxiāoshíhuí

dòngshēngmáozhúlǎojǐncéngsūngènglái

谪弃殊隐沦,登陟非远郊。
谪弃殊隐沦¹,登陟(zhì)²非远郊。
译文:遭贬被弃可不同于隐逸,只在近郊登山散心。
注释:¹隐沦:隐居。²登陟:登上。
所怀缓伊郁,讵欲肩夷巢。
所怀缓伊郁¹,讵欲肩夷巢(cháo)²
译文:不敢与伯夷、巢父比肩,只求能缓解心中的郁闷。
注释:¹伊郁:忧郁,忧怨。²夷巢:即伯夷、巢父,古代的高士。
高岩瞰清江,幽窟潜神蛟。
高岩怀(kàn)清江,幽窟潜神蛟。
译文:高高的朝阳岩俯瞰清江,幽深的洞窟神龙深潜。
开旷延阳景,回薄攒林梢。
开旷延阳景,回薄¹攒林梢。
译文:朝阳才照过开阔的岩口,又跃过了岩顶的树林之颠。
注释:¹回薄:动荡。
西亭构其巅,反宇临呀庨。
西亭构其巅(diān),反宇¹临呀庨(xiào)²
译文:西亭建在岩洞顶端,突起的屋檐伸向蓝天。
注释:¹反宇:屋檐突起的瓦头。²呀庨:深广的太空。呀:太空。庨:深广的样子。
背瞻星辰兴,下见云雨交。
背瞻星辰兴,下见云雨交。
译文:抬头已看见星辰升起,亭下可看见云腾雨欢。
惜非吾乡土,得以荫菁茆。
惜非吾乡土,得以荫菁(jīng)(máo)¹
译文:可惜这不是我的故乡,广袤的原野香草弥漫。
注释:¹菁茆:即菁茅,一种香草,古代祭祀用以漉酒去滓。
羁贯去江介,世仕尚函崤。
(jī)¹去江介,世仕尚函崤(xiáo)²
译文:儿时曾去过长江边上,历来求仕都只在中原。
注释:¹羁贯:儿童的发髻。²函崤:函谷关、崤山,泛指中原地区。
故墅即沣川,数亩均肥硗。
故墅即沣(fēng)¹川,数亩均肥硗(qiāo)²
译文:我的故乡就在沣水边,家宅附近有数亩良田。
注释:¹沣:沣水。²肥硗:肥沃。
台馆集荒丘,池塘疏沈坳。
台馆集荒丘,池塘疏沈坳¹
译文:山丘上建有亭台馆舍,池塘与深泽碧水相连。
注释:¹沈坳:很深的坳泽。
会有圭组恋,遂贻山林嘲。
会有圭组¹恋,遂贻(yí)山林嘲。
译文:只因恋着仕途的官职,于是招来山林的嘲讽。
注释:¹圭组:指仕途,官场。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组:古代佩印用组,引申为官印或作官的代称。
薄躯信无庸,锁屑剧斗筲。
薄躯信无庸,锁屑¹剧斗筲(shāo)²
译文:微薄的我确实没有用,琐屑的俗事看得太重。
注释:¹锁屑:即琐屑,烦细,细碎。²斗筲:量器。斗,容十升;筲,竹器,容斗二升。
囚居固其宜,厚羞久已包。
囚居固其宜,厚羞久已包。
译文:囚居异地固然是活该,蒙受的羞辱早已包容。
庭除植蓬艾,隟牖悬蟏蛸。
庭除植蓬艾,隟(xì)(yǒu)¹悬蟏(xiāo)(shāo)²
译文:我在庭院里种了蓬艾,窄小的窗户悬着蟏蛸。
注释:¹隟牖:狭小的窗户。隟,同隙;牖,窗户。²蟏蛸:虫名,长脚蛛,俗称喜蛛。
所赖山水客,扁舟柱长梢。
所赖山水客,扁舟柱长梢。
译文:幸有山水客屈就来访,驾一叶扁舟摇着长梢。
挹流敌清觞,掇野代嘉肴。
挹流敌清觞(shāng)¹,掇(duō)野代嘉肴。
译文:舀一瓢清流胜过美酒,采摘些野菜可代佳肴。
注释:¹觞:盛有酒的杯。掇摘取,拾取。
适道有高言,取乐非弦匏。
适道有高言,取乐非弦匏(páo)¹
译文:志趣相一致言谈高妙,互相娱乐也无需弦匏。
注释:¹弦匏:指乐器。琴瑟为弦,笙竽为匏。
逍遥屏幽昧,澹薄辞喧呶。
逍遥屏幽昧,澹薄辞喧呶(náo)¹
译文:逍遥的生活驱走了晦气,淡薄的心境隔断了喧嚣。
注释:¹喧呶:声音嘈杂刺耳。
晨鸡不余欺,风雨闻嘐嘐。
晨鸡不余欺,风雨闻嘐(xiāo)¹
译文:报晓的公鸡不会欺骗我,风雨中听见了鸡鸣嘐嘐。
注释:¹嘐嘐:鸡鸣声,象声词。
再期永日闲,提挈移中庖。
再期永日闲,提挈移中庖(páo)¹
译文:我希望还会有更多闲暇,携家厨再来此游乐逍遥。
注释:¹中庖:家中的庖厨。

  诗的前十四句抒写诗人谪居永州后的心境,描绘朝阳岩及西亭的美景。首句的“弃”,点出了诗人谪居的心情。柳宗元来到偏远的永州,远离了政治文化中心,一种遭遗弃的感觉始终折磨着他。诗人“弃”而来到偏远的永州,伯夷、曹父洁身自好,两种心境大相径庭,所以在永州附近登山临水,只求缓解一下忧郁的心情。正如他在《与李翰林建书》中所云,只是“闷即出游”而已。这次来到朝阳岩,景色果真异常优美:位于潇水西岸悬崖绝壁上的朝阳岩俯怀着奔腾的江水,洞窟幽深,岩口开阔,温暖的阳光在树梢盘旋;岩顶的西亭檐牙高啄,气势不凡,亭后星光点点,亭下却是云雨交替,一亭之上下而气候不齐,这确实是难得的自然景观。如此美景,使诗人情不自禁的发出了“惜非吾乡土”的感叹。眼前的美景虽然赏心悦目,但毕竟不是自己的故乡。“信美非所安,羁心屡逡巡。”(《登蒲洲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此情此景,不禁勾起诗人的故乡之思。

  于是,诗歌自然而然地转写思乡述旧之情,抒写其抱负与不幸。公元784年(德宗兴元元年),柳宗元曾随父亲移居夏口(今湖北武昌),“羁贯”句指的应该就是这次南迁,这时柳宗元12岁。可历来求仕都只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中原地区,柳宗元也在16岁那年回到了他出生、成长的长安。当然,诗人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利安元元”的政治理想。他21岁中进士,因父丧耽误了几年,至26岁始任集贤殿正字,此后春风得意,一路青云,33岁时被提升为礼部员外郎,与王叔文、刘禹锡等人大刀阔斧革新政治,兴利除弊。那是他一生最得意的时期。诗人满怀留恋地描写了他在长安的故居:故居就在沣水边上,那里有肥沃的田地、宽敞的台阁馆舍、碧波荡漾的池塘。如此美好的故居不能不令囚居蛮夷之地的柳宗元思念,更何况那是他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地方。诗人虽然是以自嘲的口吻说自己曾迷恋仕途官场,落得贻笑山林的尴尬,说自己太微薄无用,把官场升迁的琐事看得过重,但这自嘲里包含的是万般无奈与满腔忧愤,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巾”的叹惋。实际上,志大才高的柳宗元就是被贬到永州后,也一直没有熄灭他的理想之火,这在他羁永期间的许多诗文中都可以找到明证。

  故乡之恋,往事之思,使诗人的心灵备受煎熬。于是诗人又回到现实,写他在永州的囚居生活。“囚居固其宜”自然也是自我解嘲。诗人在《对贺者》中也曾说“凡吾之贬斥,幸矣,而吾又戚戚焉何哉?”但在内心深处,他并不认为自己是罪有应得,在《与许京兆孟容书》里,他曾那样执着地为自己辩解过。“厚羞久已包”则是真实的表白,也正是因为有能包容“厚羞”的胸怀,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诗人接着描写了他在永州的陋居:院子里种植着蓬艾,狭小的窗户上结满了蜘蛛网。这与他的故居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初到永州的柳宗元寄居在龙兴寺,终日与僧人为邻,过着孤寂的幽居生活,所幸常有一些喜好山水的客人来访,于是诗人常与他们结伴而行,登山临水,访寻名胜,饮清流,烹野菜,志趣相投,言谈高妙,醉舞欢歌,其乐也融融。诗人说,这种逍遥的生活驱除了心中的晦气,淡泊的心境隔断了尘世的喧嚣,荒僻的谪居地倒成了他躲风避浪的宁静港弯。于是,当他每天清晨听见鸡鸣嘐嘐的时候,竟萌生了希望这样的日子更多些,或者干脆把家厨也带来过过这种逍遥生活的念头。表面上看,诗人把自己的囚居生活写得充满乐趣,其实不然,他在《与李翰林建书》中给自己的囚居生活打了个比方:譬如常年关在监狱里的囚徒,遇上好天气出来活动一下筋骨,在墙上磨擦搔痒,也感到很舒服,但这样的舒服不是能长久享受的。这才是诗人心灵的真实表白。

  柳宗元这首五言古诗,以记游为题,从描绘眼前景物入手,继而写故乡之恋,往事之思,囚居之“趣”,运思缜密,蕴涵深远。他将个人遭际与满怀忧愤含融在山水诗之中,将深沉的忧思隐含在浅淡的微笑之内,“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姜夔),细细吟咏,回味无穷。

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
游莫逐炎洲¹翠,栖(qī)莫近吴宫燕²
译文:鸟儿们呀,游玩千万不能到炎洲的翡翠堆里追逐玩耍,栖息千万不能接近吴宫的燕子窝。
注释:¹炎洲:海南琼州,其地居大海之中,广袤数千里,四季炎热,故名炎洲,多产翡翠。²吴宫燕:巢于吴宫之燕。春秋吴都有东西宫。后以“吴宫燕”比喻无辜受害者。
吴宫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网罗。
吴宫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吴罗。
译文:吴宫筑巢虽好,可经常会因为大火烧毁你们的巢穴,炎洲翡翠虽然无比华丽,可经常会有人设下网罗捕捉你们。
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
萧条两翅蓬蒿(hāo)¹下,纵有鹰鹯(zhān)²奈若何。
译文:还不如在蓬蒿丛中扑扇着两只小翅膀,天上纵有鹰鹯,能奈你几何!

  前四句“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吴宫火起焚尔窠,炎洲逐翠遭吴罗。”言莫趋炎附势,追名逐利;

  后二句“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言避世自能远祸。

  整理来说,此诗言淡泊避世之志,远祸全身之术。诗以鸟为喻,唤醒人们切莫趋炎附势,追名逐利;而应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以达到老子所说的“夫唯不争,故无尤”的境界。

  李白部分作品采用赋题的方法,但恢复古辞的立意,在体制上也恢复汉词的杂言体制。变齐梁无寄托之咏物为有寄托之体。另外,与齐梁呆板的赋题不同,李白之赋题常常是窥入题意,深入形容。如《野田黄雀行》。

  此诗实为野田黄雀自幸之语,就是用“野田黄雀”这个题意来赋写的。此诗运用了刻板咏物、反衬之法。黄雀自语不逐炎洲翠游玩,不近吴宫燕栖息。是因为宫燕易被焚巢,洲翠易遭吴罗。而今我深栖野田中蓬蒿之下,可以藏身远害,纵有鹰鹯奈若何!这也是赋题法,只是用得如此巧妙。此诗综合运用发挥古意、赋题与以古题寓今事三种方法,可见李白对传统拟乐府方法的创造性发展。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野田黄雀行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