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为边户,年年常备胡。
家世为边户¹,年年常备胡²
译文:世世代代都是边界上的住户,年年都要防备胡人进攻。
注释:¹边户:边境地区的住户,此处指代辽(契丹)交界处宋境内的居民。²备胡:防备胡人侵扰。胡,古代对北方、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此处专指契丹。
儿僮习鞍马,妇女能弯弧。
儿僮习鞍马,妇女能弯弧¹
译文:儿童从小就学会了骑马,妇女们也都能拉弓射箭。
注释:¹弯弧:拉弓,指射箭。
胡尘朝夕起,虏骑蔑如无。
胡尘¹朝夕起,虏骑蔑(miè)如无²
译文:胡人经常发起突然袭击,敌军猖狂如入无人之境。
注释:¹胡尘:辽军骑兵搅动起的沙尘,指辽军入侵。²蔑如无:视如无人之境。蔑,轻视。
邂逅辄相射,杀伤两常俱。
(xiè)(hòu)¹(zhé)相射,杀伤两常俱²
译文:偶然相遇就互相射杀,彼此之间经常都有伤亡。
注释:¹邂逅:偶然相遇。²俱:相当。
自从澶州盟,南北结欢娱。
自从澶(chán)州盟¹,南北结欢娱。
译文:自从双方签订澶州之盟,南北两国于是握手言和。
注释:¹澶州盟: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辽主萧太后和圣宗耶律隆绪亲率大军南攻,直抵澶州,威胁汴京。真宗本想听从王钦若、陈尧叟之计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坚持抵抗,只得勉强去澶州督战。由于部署得当,加之宋军士气高涨,在澶州大败辽军,并杀其大将萧挞凛,辽军被迫请和。结果战败的辽国,不但没有退还半寸幽燕的土地;打了胜仗的宋朝反而同意每年赠辽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同辽国签定和约,史称“澶渊之盟”。
虽云免战斗,两地供赋租。
虽云免战斗,两地¹供赋租。
译文:虽然避免了杀戮和争斗,却要到两边去缴纳赋税。
注释:¹两地:两边,指宋和辽。
将吏戒生事,庙堂为远图。
将吏戒生事¹,庙堂²为远图。
译文:当官的不许我们惹起纠纷,说是僮廷为了深远的谋略。
注释:¹戒生事:不许惹起纠纷。²庙堂:指北宋朝廷。远图:深远的谋略。
身居界河上,不敢界河渔。
身居界河¹上,不敢界河渔。
译文:祖祖辈辈住在界河岸上,却不敢到界河里去打渔。
注释:¹界河:两国分界的河流。

  这首诗分为两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叙说澶渊之盟以前边民对契丹的抵抗和斗争。后八句为第二部分,写澶渊之盟以后,朝廷软弱无能,使边民的生活更加艰苦。这首诗采用诗中人自叙的口吻,使人感到更加真切,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开头两句,正是这种形势的真实写照。“家世”句是说家里世世代代都在边地居住,可见时间之久。而在这很长时期中,不仅年年都要防备契丹的侵扰,而且一年之中,时时刻刻都处在战备状态。正是这种长期的战斗生活,培养了边民健壮的体魄和勇武性格,以致孩子还没有长大就已开始练习骑马,妇女们都能弯弓射箭。边民的英武表现在各个方面,作者也会从边民那里听到或看到许多这方面的事例,如果件件罗列出来,就会拖沓冗长,没有重点,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中只写儿童妇女的“习鞍马”、“能弯弧”,取材很精。儿童习马,妇女射箭,这在别处是很难见到的,最能体现边民的尚武特点。这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不仅有着现实的依据,还同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关。河北地方,从春秋战国以来,一直是经常征战之地,当地人民,历来就有尚武之风,加之宋朝建国以来与辽国长期对峙,使尚武之风更加发展。孩提妇女都能弯弓射箭,青壮年男子更加骁勇善战。

  这样英武的人民,绝不会任人侵侮,下面四句,就写边民对契丹的英勇斗争。“朝夕”表明辽军不仅攻扰须繁,而且出没无常,威胁极大。“蔑如”是说边民对契丹毫不畏惧,根本没有把他们放在眼中,表现了边民的英雄气概。因为契丹经常来犯,边民常常同他们不期而遇,一见之后即互相射杀,双方死伤常常相当。“俱”表明辽军异常凶悍,也体现了边民为保卫国土、保卫自己的和平生活而英勇战斗的精神。

  上面虽然讲到残酷的战斗,巨大的伤亡,情调却是高昂的,下面转到澶渊之盟以后,情调就不同了。这次议和是宋辽关系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宋朝对辽即完全采取妥协屈服的方针了。诗中的“结欢娱”,即指这次议和,这本是统治者的语言,边民引述,是对最高统治者和那帮主和派大官僚的辛辣讽刺。据和约,以后辽帝称宋帝为兄,宋帝称辽帝为弟,表面上“情同手足”,“欢娱”得很。宋朝廷用大量绢、银买得了“和平”,以为可以笙歌太平了;契丹统治者打了败仗,还得到这样丰厚的贡献,是真正得到了“欢娱”;而受苦的却是宋朝劳动人民,这大量的绢银,全都将从他们身上榨取出来。而对于边民说来,他们更要同时向宋、辽两方交纳赋税,遭遇更加悲惨。朝廷既然对辽采取妥协屈服的方针,边境上的将吏就害怕同辽发生纠纷,便约束边民,不准他们“生事”,实际上就是要边民服服帖帖听凭契丹骚扰,不得反抗。朝廷为了欺骗民众,便把这种妥协求和以求苟安一时的行径,说成是深谋远虑。“远图”本是统治者欺骗人民的话头,诗中用作反话,加以讽刺。诗的最后两句就是“远图”的具体说明。“界河”本来是中原故土,此时却成了宋辽边界,而且由于朝廷的妥协退让,住在界河上的边民,甚至连去界河打鱼的权利也被剥夺了。“不敢”,不仅是说要遭到辽军的横蛮干涉,还包括宋朝将吏的制止,因为他们害怕得罪辽军。末两句极为悲愤沉痛,是对朝廷的尖锐谴责。

  这首诗写法同杜甫的名篇“三别”相同,都是采用诗中人自叙的口吻。这样写可以使人感到更加真切,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诗中把澶渊之盟的前后作为对照,也使得对朝廷主和派的揭露更加深刻有力。欧阳修前期在政治上站在以范仲淹为代表为改革派一边,对辽和西夏主张坚决抵抗,反对妥协。他在庆历三年(1043年)写的《论西贼议和利害状》,就主张对西夏采取强硬态度。这首诗正是这种政治主张的反映。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欧阳修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29-31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世代代都是边界上的住户,年年都要防备胡人进攻。

儿童从小就学会了骑马,妇女们也都能拉弓射箭。

胡人经常发起突然袭击,敌军猖狂如入无人之境。

偶然相遇就互相射杀,彼此之间经常都有伤亡。

自从双方签订澶州之盟,南北两国于是握手言和。

虽然避免了杀戮和争斗,却要到两边去缴纳赋税。

当官的不许我们惹起纠纷,说是僮廷为了深远的谋略。

祖祖辈辈住在界河岸上,却不敢到界河里去打渔。

注释

边户:边境地区的住户,此处指代辽(契丹)交界处宋境内的居民。

备胡:防备胡人侵扰。胡,古代对北方、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此处专指契丹。

弯弧:拉弓,指射箭。

胡尘:辽军骑兵搅动起的沙尘,指辽军入侵。

蔑如无:视如无人之境。蔑,轻视。

邂逅:偶然相遇。

俱:相当。

澶州盟: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辽主萧太后和圣宗耶律隆绪亲率大军南攻,直抵澶州,威胁汴京。真宗本想听从王钦若、陈尧叟之计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坚持抵抗,只得勉强去澶州督战。由于部署得当,加之宋军士气高涨,在澶州大败辽军,并杀其大将萧挞凛,辽军被迫请和。结果战败的辽国,不但没有退还半寸幽燕的土地;打了胜仗的宋朝反而同意每年赠辽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同辽国签定和约,史称“澶渊之盟”。

两地:两边,指宋和辽。

戒生事:不许惹起纠纷。

庙堂:指北宋朝廷。远图:深远的谋略。

界河:两国分界的河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为作者于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冬,充任贺契丹国母生辰使出使契丹途经边界时有感而作,揭露了屈辱的澶渊之盟给国家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抨击朝廷的腐败无能,对边户的不幸遭遇表达了深厚的同情。

参考资料:
1、 刘扬忠.欧阳修诗词:中华书局,2014:115-117
赏析

  这首诗分为两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叙说澶渊之盟以前边民对契丹的抵抗和斗争。后八句为第二部分,写澶渊之盟以后,朝廷软弱无能,使边民的生活更加艰苦。这首诗采用诗中人自叙的口吻,使人感到更加真切,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开头两句,正是这种形势的真实写照。“家世”句是说家里世世代代都在边地居住,可见时间之久。而在这很长时期中,不仅年年都要防备契丹的侵扰,而且一年之中,时时刻刻都处在战备状态。正是这种长期的战斗生活,培养了边民健壮的体魄和勇武性格,以致孩子还没有长大就已开始练习骑马,妇女们都能弯弓射箭。边民的英武表现在各个方面,作者也会从边民那里听到或看到许多这方面的事例,如果件件罗列出来,就会拖沓冗长,没有重点,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中只写儿童妇女的“习鞍马”、“能弯弧”,取材很精。儿童习马,妇女射箭,这在别处是很难见到的,最能体现边民的尚武特点。这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不仅有着现实的依据,还同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关。河北地方,从春秋战国以来,一直是经常征战之地,当地人民,历来就有尚武之风,加之宋朝建国以来与辽国长期对峙,使尚武之风更加发展。孩提妇女都能弯弓射箭,青壮年男子更加骁勇善战。

  这样英武的人民,绝不会任人侵侮,下面四句,就写边民对契丹的英勇斗争。“朝夕”表明辽军不仅攻扰须繁,而且出没无常,威胁极大。“蔑如”是说边民对契丹毫不畏惧,根本没有把他们放在眼中,表现了边民的英雄气概。因为契丹经常来犯,边民常常同他们不期而遇,一见之后即互相射杀,双方死伤常常相当。“俱”表明辽军异常凶悍,也体现了边民为保卫国土、保卫自己的和平生活而英勇战斗的精神。

  上面虽然讲到残酷的战斗,巨大的伤亡,情调却是高昂的,下面转到澶渊之盟以后,情调就不同了。这次议和是宋辽关系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宋朝对辽即完全采取妥协屈服的方针了。诗中的“结欢娱”,即指这次议和,这本是统治者的语言,边民引述,是对最高统治者和那帮主和派大官僚的辛辣讽刺。据和约,以后辽帝称宋帝为兄,宋帝称辽帝为弟,表面上“情同手足”,“欢娱”得很。宋朝廷用大量绢、银买得了“和平”,以为可以笙歌太平了;契丹统治者打了败仗,还得到这样丰厚的贡献,是真正得到了“欢娱”;而受苦的却是宋朝劳动人民,这大量的绢银,全都将从他们身上榨取出来。而对于边民说来,他们更要同时向宋、辽两方交纳赋税,遭遇更加悲惨。朝廷既然对辽采取妥协屈服的方针,边境上的将吏就害怕同辽发生纠纷,便约束边民,不准他们“生事”,实际上就是要边民服服帖帖听凭契丹骚扰,不得反抗。朝廷为了欺骗民众,便把这种妥协求和以求苟安一时的行径,说成是深谋远虑。“远图”本是统治者欺骗人民的话头,诗中用作反话,加以讽刺。诗的最后两句就是“远图”的具体说明。“界河”本来是中原故土,此时却成了宋辽边界,而且由于朝廷的妥协退让,住在界河上的边民,甚至连去界河打鱼的权利也被剥夺了。“不敢”,不仅是说要遭到辽军的横蛮干涉,还包括宋朝将吏的制止,因为他们害怕得罪辽军。末两句极为悲愤沉痛,是对朝廷的尖锐谴责。

  这首诗写法同杜甫的名篇“三别”相同,都是采用诗中人自叙的口吻。这样写可以使人感到更加真切,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诗中把澶渊之盟的前后作为对照,也使得对朝廷主和派的揭露更加深刻有力。欧阳修前期在政治上站在以范仲淹为代表为改革派一边,对辽和西夏主张坚决抵抗,反对妥协。他在庆历三年(1043年)写的《论西贼议和利害状》,就主张对西夏采取强硬态度。这首诗正是这种政治主张的反映。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欧阳修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29-31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 116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抑抑¹威仪²,维德之隅(yú)³。人亦有言:靡(mǐ)靡不愚,庶(shù)人之愚,亦职维疾。靡人之愚,亦维斯戾(lì)
译文:仪表堂堂礼彬彬,为人品德很端正。古人有句老俗话:“智者有时也愚笨。”常人如果不聪明,那是本身有毛病。智者如果不聪明,那就反常令人惊。
注释:¹抑抑:慎审貌,谦谨貌。一通“懿懿”,美好貌;轩昂貌。马瑞辰通释:“抑,通作‘懿’。”²威仪:仪表威武严肃,军容整齐。³隅:角,借指品行方正。⁴职:主。⁵戾:乖谬。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¹²维人³,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訏(xū)定命,远犹(yóu)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译文:有了贤人国强盛,四方诸侯来归诚。君子德行正又直,诸侯顺从庆升平。建国大计定方针,长远国策告群臣。举止行为要谨慎,人民以此为标准。
注释:¹无:发语词。²竞:强盛。³维人:由于(贤)人。⁴训:顺从。⁵觉:正直。⁶訏谟:大谋。⁷命:政令。⁸犹:同“猷”,谋略。⁹辰:按时。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jué)德,荒湛(dān)¹于酒。女²³湛乐从,弗念厥绍。罔(wǎng)先王,克¹⁰明刑¹¹
译文:如今天下乱纷纷,国政混乱不堪论。你的德行已败坏,沉湎酒色醉醺醺。只知吃喝和玩乐,继承帝业不关心。先王治道不广求,怎能明法利众民。
注释:¹荒湛:沉迷。湛,同"耽"。²女:汝。³虽:惟。⁴从:通"纵",放纵。⁵绍:继承。⁶罔:不。⁷敷:广。⁸求:指求先王之道。⁹克:能。¹⁰共:通“拱”,执行,推行。¹¹刑:法。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
(sì)¹皇天弗尚²,如彼泉流,无沦胥(xū)³以亡。夙兴夜寐(mèi),洒扫庭内,维民之章。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tì)蛮方
译文:皇天不肯来保佑,好比泉水空自流,君臣相率一齐休。应该起早又睡晚,里外洒扫除尘垢,为民表率要带头。整治你的车和马,弓箭武器认真修,防备一旦战事起,征服国外众蛮酋。
注释:¹肆:于是。²尚:佑助。³沦胥:相率,沉没。⁴章:模范,准则。⁵戎兵:武器。⁶用:以。⁷作:起。⁸逷:通“剔”,治服。⁹蛮方:边远地区的民族部落。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¹尔人民,谨(jǐn)尔侯²度,用戒不虞(yú)³。慎(shèn)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diàn),不可为也!
译文:安定你的老百姓,谨守法度莫任性。以防祸事突然生。说话开口要谨慎,行为举止要端正,处处温和又可敬。白玉上面有污点,尚可琢磨除干净;开口说话出毛病,再要挽回也不成。
注释:¹质:安定。²侯:语助词。³不虞:不测。
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无易¹²言,无曰苟矣,莫扪³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雠(chóu),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mǐn)(mǐn),万民靡不承
译文:不要随口把话吐,莫道"说话可马虎,没人把我舌头捂",一言既出难弥补。没有出言无反应,施德总能得福禄。朋友群臣要爱护,百姓子弟多安抚。子子孙孙要谨慎,人民没有不顺服。
注释:¹易:轻易,轻率。²由:于。³扪:按住。⁴朕:我,秦时始作为皇帝专用的自称。⁵逝:追。⁶雠:反映。⁷绳绳:谨慎的样子。⁸承:接受。
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视尔友¹君子,辑²柔尔颜,不遐³有愆(qiān)。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ɡòu)。神之格¹⁰,不可度(duó)¹¹思,矧(shěn)¹²可射(yì)¹³思!
译文:看你招待贵族们,和颜悦色笑盈盈,小心过失莫发生。看你独自处室内,做事无愧于神明。休道“室内光线暗,没人能把我看清。”神明来去难预测,不知何时忽降临,怎可厌倦自遭惩。
注释:¹友:指招待。²辑:和。³遐:何。⁴愆:过错。⁵相:察看。⁶屋漏:屋顶漏则见天光,暗中之事全现,喻神明监察。⁷云:语助词。⁸觏:遇见,此指看见。⁹格:至。¹⁰思:语助词。¹¹度:推测,估计。¹²矧:况且。¹³射:通“斁”,厌。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¹尔为德,俾臧俾嘉。淑²慎尔止³,不愆于仪。不僭(jiàn)不贼,鲜(xiǎn)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译文:修明德行养情操,使它高尚更美好。举止谨慎行为美,仪容端正有礼貌。不犯过错不害人,很少不被人仿效。人家送我一篮桃,我把李子来相报。胡说羊羔头生角,实是乱你周王朝。
注释:¹辟:修明,一说训法。²淑:美好。³止:举止行为。⁴僭:超越本分。⁵贼:残害。⁶鲜:少。⁷则:法则。⁸童:雏,幼小。此指没角的小羊羔。⁹虹:同“讧”,溃乱。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
(rěn)¹柔木,言²(mín)³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其维靡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
译文:又坚又韧好木料,制作琴瑟丝弦调。温和谨慎老好人,根基深厚品德高。如果你是明智人,古代名言来奉告,马上实行当作宝。如果你是糊涂虫,反说我错不讨好,人心各异难诱导。
注释:¹荏染:坚韧。²言:语助词。³緍:给乐器安上弦。⁴话言:陈奂《诗毛氏传疏》:“话,当为‘诂’字之误也。《(经典)释文》引《说文》作‘告之诂言’,云:‘诂,故言也。’是陆(陆德明)所见《说文》,据诗作‘诂言’,可据以订正。”诂言,老古话。
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wū)¹小子,未知臧(zāng)(pǐ)²。匪³手携之,言示之事。匪(fēi)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mù)成?
译文:可叹少爷太年青,不知好歹与重轻。非但搀你互谈心,也曾教你办事情。非但当面教导你,还拎你耳要你听。假使说你不懂事,也已抱子有儿婴。人们虽然有缺点,谁会早慧却晚成?
注释:¹於乎:叹词。²臧否:好恶。³匪:非。⁴示:指示。⁵面命:当面开导。⁶借曰:假如说。⁷盈:完满。⁸莫:同“暮”,晚。
昊天孔昭,我生靡乐。视尔梦梦,我心惨惨。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匪用为教,覆用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昊天孔昭,我生靡乐。视尔梦(méng)(méng)¹,我心惨惨。诲尔谆谆,听我藐藐²。匪用为教,覆用为虐(xuè)³。借曰未知,亦聿(yù)既耄(mào)
译文:苍天在上最明白,我这一生没愉快。看你那种糊涂样,我心烦闷又悲哀。反覆耐心教导你,你既不听也不睬。不知教你为你好,反当笑话来编排。如果说你不懂事,怎会骂我是老迈。
注释:¹梦梦:同“瞢瞢”,昏而不明。²藐藐:轻视的样子。³虐:“谑”的假借,戏谑。⁴聿:语助词。⁵耄:年老。
於乎小子,告尔旧止。听用我谋,庶无大悔。天方艰难,曰丧厥国。取譬不远,昊天不忒。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於乎小子,告尔旧止。听用我谋,庶¹无大悔。天方艰难,曰²丧厥国。取譬不远,昊天不忒(tè)³。回遹(yù)其德,俾民大棘
译文:叹你少爷年幼王,听我告你旧典章,你若听用我主张,不致大错太荒唐。上天正把灾难降,只怕国家要灭亡。让我就近打比方,上天赏罚不冤枉。如果邪僻性不改,黎民百姓要遭殃。
注释:¹庶:庶几。²曰:语助词。³忒:偏差。⁴回遹:邪僻。⁵棘:通“急”。

  《毛诗序》曰:“《抑》,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也。”但古人对此多有争议。《国语·楚语》曰:“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道我。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倚几有诵训之谏,居寝有暬(xiè)御之箴,临事有瞽史之道,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蒙不失诵,以训御之。于是乎作《懿戒》以自儆也。”三国吴韦昭注:“昭谓《懿》诗,《大雅·抑》之篇也,懿读曰抑。”是以此诗为卫武公自儆之诗,而非剌诗。宋朱熹《诗集传》也持此观点,云:“卫武公作此诗,使人日诵于其侧以自警。”而清姚际恒《诗经通论》驳《毛诗序》道:“刺王则刺王,自警则自警,未有两事可夹杂为文者。”近人亦多以为此系刺诗而非自儆之诗。其实《毛诗序》之说并无大误,只是措辞有些欠妥,如说成“卫武公藉自警以刺王”,就圆通无碍了。因为自儆与刺王两事看似无关,实则“乃诗人之狡猾手法,恰当赅括在奴隶制社会诗人首创主文谲谏技巧之中”(陈子展《诗经直解》)。

  至于所刺的周王是否如《毛诗序》所说是周厉王,宋代以来学者对此考辨已详。宋戴埴《鼠璞》说:“武公之自警在于髦年,去厉王之世几九十载,谓诗为刺厉王,深所未晓。”清阎若璩《潜丘剳记》说:“卫武公以宣王十六年己丑即位,上距厉王流彘之年已三十载,安有刺厉王之诗?或曰追刺,尤非。虐君见在,始得出词,其人已逝,即当杜口,是也;《序》云刺厉王,非也。”他们都指出《抑》不可能是刺厉王。清魏源《诗古微》进一步分析说:“《抑》,卫武公作于为平王卿士之时,距幽(王)没三十余载,距厉(王)没八十余载。‘尔’、‘女’、‘小子’,皆武公自儆之词,而刺王室在其中矣。‘修尔车马,弓矢戎兵’,冀复镐京之旧,而慨平王不能也。”魏氏认为此诗所刺的周王不是厉王也不是幽王,而是平王,他的意见是正确的。
  
  周平王就是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幽王昏庸残暴,宠爱褒姒,最后被来犯的西戎军队杀死在骊山。幽王死后,宜臼被拥立为王。公元前770年(平王二年),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秦襄公等以武力护送平王到洛邑,东周从此开始。其时周室衰微,诸侯坐大。平王施政不当,《王风·君子于役》、《王风·扬之水》就是刺平王使“君子行役无期度”,“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申国)”之作。而此诗作者卫武公则是周的元老,经历了厉王、宣王、幽王、平王四朝。厉王流放,宣王中兴,幽王覆灭,他都是目击者,平王在位时,他已八九十岁,看到自己扶持的平王品行败坏,政治黑暗,不禁忧愤不已,写下了这首《抑》诗。

  诗的前四章为第一部分。首章先从哲与愚的关系说起。《诗经》的艺术手法,通常说起来主要有赋比兴三种,此处用的是赋法,也就是直陈,但这种直陈却非较常见的叙事而是说理。“靡哲不愚”,看来是古人的格言,千虑一失,聪明人也会有失误,因此聪明人也要谨慎小心。普通人的愚蠢,是他们天生的缺陷;而聪明人的愚蠢,则显得违背常规,令人不解。在卫武公眼中,周平王不是一个傻瓜,但现在却偏生变得这么不明事理,眼看要将周王朝引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卫武公是非常希望平王能够做到“抑抑威仪,维德之隅”的,可惜现实令人失望。于是接下去作者便开始从正反两方面来作规劝讽谏。

  第二章卫武公很有针对性地指出求贤与立德的重要性。求贤则能安邦治国,“訏谟定命,远犹辰告”二句便是求贤的效用,立德则能内外悦服,“敬慎威仪,维民之则”二句,便是立德的结果。第三章转入痛切的批评,“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虽(惟)湛乐从(纵)”、“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一下子列举了平王的六条罪状,可谓怵目惊心,仿佛是交响乐中由曲调和缓的弦乐一下子进到了音响强烈的铜管乐,痛之深亦见爱之深。第四章“首三句有挽回皇天之意,亦明其为王言之”(陈子展《诗经直解》),再转回正面告诫,要求执政者(从自儆角度说是卫武公,从刺王角度说是周平王)早起晚睡勤于政事,整顿国防随时准备抵御外寇。“用戒戎作,用逷蛮方”两句,对幽王覆灭的隐痛记忆犹新,故将军事部署作为提请平王注意的重大问题。

  第五章至第八章,是诗的第二部分,进一步说明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作者特别在对待臣民的礼节态度,出言的谨慎不苟这两点上不惜翻来覆去诉说,这实际上也是第二章求贤、立德两大要务的进一步体现。后来孔子所谓的“仁恕”之心,以及传统格言的“敏于事而慎于言”的道理,已经在此得到了相当充分的阐发,从这一点上说,卫武公可称得上是一个伦理家、哲学家。在具体的修辞上,作者在纯粹的说理句中,不时注意插入形象性的语句,使文气不致过于板滞,可渭深有匠心。如第五章的“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是对比中的形象,第六章的“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是动作中的形象,第七章的“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与第八章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是比喻中的形象,而“彼童而角,实虹小子”以无角公羊自夸有角的巧喻刺平王之昏聩,尤为神来之笔,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之与《小雅·宾之初筵》“由醉之言,俾出童羖”句相提并论,说此诗“是无角者而言其有角”,《宾之初筵》是“有角者而欲其无角”,“二者相参,足见诗人寓言之妙”。

  第九章至末章是诗的第三部分。在反覆申述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之后,卫武公便恳切地告诫平王应该认真听取自己的箴规,否则就将有亡国之祸。“荏染柔木,言緍之丝”为诗中惟一用兴法的两句,兴又兼比,拿有韧性的木料才能制作好琴,而上等的制琴木料还应配上柔顺的丝弦作比方,说明“温温恭人,维德之基”的道理,可谓语重心长。而作为对比的“其维愚人”、“其维哲人”几句的弦外之音,无非是这样的意思:大王啊,您听我的话就是明主,您不听我的话就是昏君,您可要三思啊!其言潜气内转,柔中带刚。下面第十章“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用两个递进式复句叙述,已是后世扇面对的雏形,极其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功勋卓著的老臣恨铁不成钢的忧愤。而第十一章连用四组叠字词,更增强了这种忧愤的烈度。于是末章作者再一次用“於乎小子”的呼告语气作最后的警告,将全诗的箴刺推向高潮。“取譬不远,昊天不忒”,就如《大雅·荡》的结尾“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一样,是痛心疾首的悲叹。今天的读者面对这样的忧愤之词,仍觉惊心动魄,不知当时周平王读此诗会有什么反应。但不管效果如何,此诗“千古箴铭之祖”(吴闿生《诗义会通》)的地位当是无法动摇的。并且,除了从文学角度说《抑》自有其审美价值外,从语言学角度说,它又是一座成语的矿藏,“夙兴夜寐”、“白圭之玷”、“舌不可扪”、“投桃报李”、“耳提面命”、“谆谆告戒”等成语,都出自此篇。

míng xiānqín 

wēi wéizhī rényǒuyán zhé shùrénzhī zhíwéi zhérénzhī wéi 

jìngwéirén fāngxùnzhī yǒujuéxíng guóshùnzhī dìngmìng yuǎnyóuchéngào jìngshènwēi wéimínzhī 

zàijīn xīngluànzhèng diānjué huāngdānjiǔ suīdānzóng niànjuéshào wǎngqiúxiānwáng gōngmíngxíng 

huángtiānshàng quánliú lúnwáng xīngmèi sǎotíngnèi wéimínzhīzhāng xiūěrchē gōngshǐróngbīng yòngjièróngzuò yòngmánfāng 

zhìěrrénmín jǐněrhóu yòngjiè shèněrchūhuà jìngěrwēi róujiā báiguīzhīdiàn shàng yánzhīdiàn wéi 

yóuyán yuēgǒu ménzhènshé yánshì yánchóu bào huìpéngyǒu shùmínxiǎo sūnmǐnmǐn wànmínchéng 

shìěryǒujūn róuěryán yǒuqiān xiàngzàiěrshì shàngkuìlòu yuēxiǎn yúngòu shénzhī duó shěn 

ěrwéi zāngjiā shūshèněrzhǐ qiān jiànzéi xiǎnwéi tóutáo bàozhī tóngérjiǎo shíhóngxiǎo 

rěnrǎnróu yánmínzhī wēnwēngōngrén wéizhī wéizhérén gàozhīhuàyán shùnzhīxíng wéirén wèijiàn mínyǒuxīn 

xiǎo wèizhīzāng fěishǒuxiézhī yánshìzhīshì fěimiànmìngzhī yáněr jièyuēwèizhī bào mínzhīyíng shuízhīérchéng 

hàotiānkǒngzhāo shēng shìěrméngméng xīncǎncǎn huìěrzhūnzhūn tīngmiǎomiǎo fěiyòngwéijiào yòngwéixuè jièyuēwèizhī mào 

xiǎo gàoěrjiùzhǐ tīngyòngmóu shùhuǐ tiānfāngjiānnán yuēsàngjuéguó yuǎn hàotiān huí mín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¹吴起²出,遇故人,而止³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sì)¹⁰¹¹,恐¹²¹³自食其言也。其为¹⁴¹⁵若此,宜¹⁶其能服¹⁷三军欤(yú)¹⁸?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¹⁹
译文: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啊,等我回来就(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想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注释:¹昔:从前。²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政治家、改革家。³止:留住。⁴食:吃。⁵之:代词,指“老朋友”。⁶明日:第二天。⁷令:派;使;让。⁸求:寻找。⁹方:才。¹⁰俟:等待。¹¹者:.....的原因。¹²恐:恐怕;担心。¹³其:他,指吴起。¹⁴为:坚守。¹⁵信:诚信。¹⁶宜:应该。¹⁷服:使……信服(使动用法)。¹⁸欤:语气词,吧。¹⁹非信不可也: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信,守信,讲信用。可:行;可以。
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
市人¹(jīn)²巧智,于道若童蒙³
译文:集市的商贩自负机巧聪明,对于道却似无知幼童。
注释:¹市人:城中街道上的人,这里是说城市中的人。²矜:自负。³童蒙:幼稚愚昧或无知的儿童。
倾夺相夸侈,不知身所终。
倾夺¹相夸侈(chǐ)²,不知身所终。
译文:倾轧争夺相互夸耀奢侈,不知自身最后的归宿是什么。
注释:¹倾夺:倾轧争夺。²侈:奢侈。
曷见玄真子,观世玉壶中。
(hé)¹见玄真子²,观世玉壶中。
译文:有人见到了得道的真人,看世事就像是看玉壶那样透彻。
注释:¹曷:何。²玄真子:泛指得道仙人。这里指壶公。
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yǎo)¹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译文:深远莫测地抛弃了尘世,顺应造化进入宇宙无穷。
注释:¹窅然:深远难测。

gǎnshīsānshíshǒu--chénziáng

shìrénjīnqiǎozhìdàoruòtóngméngqīngduóxiāngkuāchǐzhīshēnsuǒzhōng

jiànxuánzhēnziguānshìzhōngyǎorántiānchénghuàqióng

风调雨顺民安乐,都不似俺庄家快活。桑蚕五谷十分收,官司无甚差科。当村许下还心愿,来到城中买些纸火。正打街头过,见吊个花碌碌纸榜,不似那答儿闹穰穰人多。
风调雨顺民安乐,都不似俺庄家快活。桑蚕五谷十分收,官司无甚差科¹。当村许下还心愿,来到城中买些纸火²。正打街头过,见吊个花碌碌³纸榜,不似那答儿闹穰(ráng)穰人多。
译文:风调雨顺,百业安泰,都比不上俺们农民欢快。粮食、蚕桑收成都好,衙门里也没有什么租税摊派。在村里的神像前许下还愿,所以来到城里将祭物购买。正从街头走过,见垂挂着一张花里胡哨的告示,那里特别热闹,人都挤挤挨挨。
注释:般涉调:宫调名,十二宫调之一。耍孩儿:般涉调的一个曲牌名,也在正宫、中吕、双调的套数里运用,但没有单独作小令用的。¹庄家:犹言庄稼汉,即农民。²构阑:即勾栏,宋元时演出戏剧杂要的场所,因其以栅栏勾连围绕,所以叫勾栏。¹差科:差役,租税。²纸火:祭拜鬼神用的香火。³花碌碌:花花绿绿。⁴那答儿:当时口语,即那里、那儿。
【六煞】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的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说道:前截儿院本《调风月》,背后么末敷演《刘耍和》。高声叫:赶散易得,难得的妆哈。
【六煞¹】见一个人手撑着椽(chuán)做的门,高声的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说道:前截儿院本²《调风月》³,背后么(yāo)(fū)演《刘耍和》。高声叫:赶散易得,难得的妆哈
译文:门扇由木条钉就,一个人手撑着把手,“请!”“请!”一声声喊不绝口。“来迟的话,客满了,可就坐不进喽!”又说:“一场两段杂剧,《调风月》先演,《刘耍和》排后。”高声叫:“野鸡班子哪里不见?包场子的正班可是绝家仅有!”
注释:¹煞:套数里煞尾的曲调。为了充分表达曲意,可以增加调数。调数大都倒数,像此曲的从“六煞”到“一煞”。这里“煞”曲是般涉调用的,句格与正宫、南吕、双调等的“煞”曲不同。²院本:行院之本,即艺人演出时的底本。³《调风月》:要演出的院本剧目,内容描述男女的调情戏弄。⁴么末:金元间北杂剧的俗称。⁵《刘耍和》:要演出的杂剧剧目。⁶“赶散易得”二句:夸说自己的演出非赶散的班子可比。赶散,指赶场的散乐。妆哈,即装呵,指勾栏里的演出。
【五煞】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圞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五煞】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¹,见层层叠叠团圞(luán)²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³,往下觑(qù)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shāi)锣。
译文:收了我二百钱放进了门,入门就见木制的看台,成个坡形,环状的座位一层又一层。抬头望戏台像个钟楼模样,朝下看只见黑压压的人群。戏台上坐着几位娘们,又不是求雨或社日要迎神娱神,为何她们敲锣打鼓忙个不停?
注释:¹木坡:指观众坐的看台。²团圞:团圆,环绕。这里形容三面围定戏台的半圆形。³钟楼模样:指戏台。⁴人旋窝:指拥挤的观众。旋窝,即漩涡。⁵台儿:指前台中间靠后边的座位,是伴奏乐贡的女艺人坐的,当时叫作乐床。⁶迎神赛社:旧时民间习俗。每逄神诞日,群众敲锣打鼓迎神出庙,周游街巷,谓之迎神赛社。
【四煞】一个女孩儿转了几遭,不多时引出一伙,中间里一个央人货,裹着枚皂头巾顶门上插一管笔,满脸石灰更着些黑道儿抹。知他待是如何过?浑身上下,则穿领花布直裰。
【四煞】一个女孩儿转了几遭,不多时引出一伙,中间里一个央人货¹,裹着枚皂头巾顶门上插一管笔,满脸石灰更着些黑道儿抹。知他待是如何过?浑身上下,则穿领花布直裰(duō)²
译文:一个女孩儿转了几圈,不多久引出一伙演员。中间那副净真是丢人现眼:扎巾,顶头上插支笔管;满脸涂着白粉,更抹上几道黑炭。不知他怎么混过一天?浑身上下,只穿件花布的直筒袍衫。
注释:¹央人货:即殃人货,犹言害人精。²直裰:长袍。
【三煞】念了会诗共词,说了会赋与歌,无差错。唇天口地无高下,巧语花言记许多。临绝末,道了低头撮脚,爨罢将么拨。
【三煞】念了会诗共词,说了会赋与歌,无差错。唇天口地无高下,巧语花言记许多。临绝末¹,道了低头撮(cuō)脚,爨(cuàn)²罢将么³
译文:他念了些诗词,说了些韵语,口齿伶俐没错句。耍嘴皮有天没日,说不完的插科打趣。临末时低住了头,双脚并立,念了下场语。小品结束,开始了正剧。
注释:¹临绝末:指临近艳段结束的时候。²爨:宋杂剧、金院本的开场戏,也叫艳段。³么:即么末,指杂剧。⁴拨:开始表演。
【二煞】一个妆做张太公,他改做小二哥,行行行说向城中过。见个年少的妇女向帘儿下立,那老子用意铺谋待取做老婆。教小二哥相说合,但要的豆谷米麦,问甚布绢纱罗。
【二煞】一个妆做张太公,他改做小二哥,行行行说¹向城中过。见个年少的妇女向帘儿下立,那老子用意铺谋²待取做老婆。教小二哥相说合,但要的豆谷米麦,问甚布绢纱罗。
译文:一个演员扮演张财主,他改扮小伙计。两人边走边谈行向城里。见一个小妇人帘儿下站立,老财主百计千方想娶她为妻。请伙计去把亲提,豆谷米麦,布绢纱罗,索要了一批批。
注释:¹行行行说:边走边说。²有意铺谋:想方设法。铺谋,设计。
【一煞】教太公往前那不敢往后那,抬左脚不敢抬右脚,翻来复去由他一个。太公心下实焦燥,把一个皮棒槌则一下打做两半个。我则道脑袋天灵破,则道兴词告状,刬地大笑呵呵。
【一煞】教太公往前那¹不敢往后那,抬左脚不敢抬右脚,翻来复去由他一个。太公心下实焦燥,把一个皮棒槌(chuí)²则一下打做两半个。我则道脑袋天灵破,则道兴词告状,刬(chàn)³大笑呵呵。
译文:他让财主往前挪就不敢往后挪,叫抬左脚便不敢右脚跨,翻来覆去花样大。张财主着恼将副净打,打折了手中的皮磕瓜。我只以为他脑袋开了花,只以为要打官司告到县衙,没想到全场竟放声笑哈哈。
注释:¹那:同“挪”,动的意思。²皮棒槌:也叫皮磕瓜,是副末打诨时用的,槌头用软皮包棉絮做成,打时不会痛。³刬地:平白无故地。
【尾】则被一胞尿,爆的我没奈何。刚捱刚忍更待看些儿个,枉被这驴颓笑杀我。
【尾】则被一胞¹尿,爆的我没奈何。刚捱刚忍更待看些儿个,枉被这驴颓²笑杀我。
译文:只被一泡尿涨得没办法,原想再看下去却憋得忍不下。这老王八差点儿把我笑杀。
注释:¹胞:同“泡”。²驴颓:驴的雄性生殖器,骂人的话。

  这套曲子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庄稼汉秋收后进城看戏的情形,再现了元代勾栏的建筑和院本、杂剧的演出情况,描绘真实具体,不仅剧场如见,演员的化妆和表演,剧本的名称和内容等,皆历历在目,保留了一份研究中国戏曲史的珍贵资料。全曲采用第一人称写法,故事情节完整,心理刻画入微,语言清新幽默,风格诙谐活泼。

  首曲交代了庄稼汉进城的缘由。庄家丰收,无甚差科,以为神功保佑,进城买香烛纸马(纸火)还愿,偶然发现街头挂着的演出告示(花碌碌纸榜),许多人围在那里看。

  六煞曲写庄稼汉看到勾栏门口一个高声招徕观众的人,从他口里知道这次演出的两个剧目是院本《调风月》和么末《刘耍和》院本是由副末和副净两个角色主演的滑稽戏,内容比较简单。《调风月》是当时经常演出的院本。刘耍和是金元间著名的演员,在金朝教坊里担任过色长(领班之类),见《辍耕录》及《录鬼簿》。他的故事后来被编为杂剧。元高文秀有《黑旋风敷演刘耍和》杂剧,今不传。

  五煞曲写庄家交了二百文的高价进了勾栏时看到的情景。只见密密麻麻的观众坐了好几层,围了个圆圈儿,在观众席从上往下看,人挤人、人挨人就像漩涡一般。戏台边上几个女乐手正在紧锣密鼓地演奏前奏曲。

  四煞曲写副末开场。当时院本演出以五人为一伙,出场时副末站在中间,央人货即指他。下面几句形容他的脸谱、服色。

  三煞曲写开场时一段小演唱,当时叫作艳段,也即是爨。《梦梁录》:“杂剧中末泥为长,每一场四人或五人,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两段。”下面演的《调风月》《刘耍和》,就是在艳段演出后的两段正杂剧。

  二煞曲写庄稼汉所看到的院本《调风月》的演出情况。这场小戏共有三个角色,副末扮小二哥,副净扮张太公,旦扮帘下妇人。

  一煞曲续写《调风月》的演出,着重写张太公处处受小二哥的调弄,最后把皮棒槌都打成两半。初次看戏的庄稼汉不明就里,自己又十分入戏,想当然地认为这一下闹不好要吃官司的,没想到全场观众却大笑起来。

  尾曲写庄稼汉因急于入厕半途出场,看不到后面精彩的演出。他本想憋住尿多看会儿,剧情实在引人发笑,但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法再硬撑下去了。

  曲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戏剧演出的情况,其中有不少插科打诨的成分。作品以农民进城首次进入勾栏看戏这一新奇的表现角度,将民间口语直接入曲,不仅体现了以俗为尚的审美追求,更再现了古代勾栏的建筑和院本、杂剧的演出情况。从剧场的形式,包括观众席、戏台到演出形式,如乐队、道具、人物化妆、角色活动、演员表演都有十分形象具体的描写,不仅剧场如见,演员的化妆和表演,剧本的名称和内容等,皆历历在目,为后人研究中国戏曲史提供了珍贵资料,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曲中抓住庄稼汉未见过世面、不识勾栏的特点,以夸张的手法,把他初进勾栏好奇新鲜的感受描写得活灵活现。全曲用第一人称写法,情节完整,心理刻画入微,语言诙谐幽默、清新活泼、妙趣横生。全用口语,对庄稼汉的无知虽有嘲弄,但属善意的调侃,使全曲形成一种轻松活泼的基调。

  元曲的写作强调“本色”和“当行”。本色是指浑然天成,率真自然;当行是指娴熟自如地表现曲子的特点。这套曲子绝好地体现了二者的结合。历来备受关注,论者颇多。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2-14
2、 李汉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4-6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咚咚。
女巫浇酒¹云满空²,玉炉³(tàn)火香咚咚。
译文:女巫浇酒迎神,满空阴云,玉石雕刻的香炉中,炉火正红,兽鼓咚咚,烟柱腾升入空。
注释:¹浇酒:泼酒于地,用以迎接神仙。²云满空:是指女巫请神时烟雾腾腾,充满天空。³玉炉:用玉石雕刻的香炉。
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¹(xī)(sū)²鸣旋风。
译文:请得海神山鬼依次排入座中,焚烧的纸香发出窸窣声;纸灰伴随着旋风。
注释:¹纸钱:烧化给鬼神当钱用的纸张。²窸窣:轻微细碎的声音。这里指烧纸钱的声音。
相思木贴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
相思木¹贴金舞鸾(luán)²,攒蛾³一啑(dié)重一弹。
译文:相思木制成精美的琵琶,雕镂的图案是飞鸾舞凤。女巫眉头紧皱,唱词念曲,喋喋不休。
注释:¹相思木:即相思树,这里指相思木做成的琵琶。唐代女巫常弹奏琵琶。²金舞鸾:金色的鸾凤飞舞的图案。³攒蛾:紧皱眉头。⁴啑:这里指女巫喋喋不休地唱曲念词,每唱一次就弹一次琵琶。
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呼星召鬼歆(xīn)¹杯盘,山魅(mèi)²食时人森寒³
译文:弹奏琵琶,扭扭疯疯,呼唤上天诸神和冥界诸鬼;把丰盛的祭品品味,可享用祭品时人们毛骨道悚。
注释:¹歆:鬼神享用的祭品。²山魅:山中的鬼怪。³森寒:毛骨悚然。
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
终南¹日色低平湾²,神兮³长在有无间
译文:终南山的暮色下垂,垂到平平的山弯,众神飘忽在有无之间、阴阳之间。
注释:¹终南:即终南山,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²平湾:指山凹。³兮:语气词,相当于“啊”。⁴有无间:好像有,好像无。
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
神嗔(chēn)¹神喜师²更颜³,送神万骑还青山。
译文:女巫的脸色仿佛由鬼神主宰,喜怒不时在变幻。人们恭恭敬敬地焚烧纸人纸马,好博得诸神欢心洗喜地,满意地返回青山。
注释:¹嗔:生气发怒。²师:指女巫。³更颜:变化颜色。⁴万骑:指的是送神时候烧的许多纸人纸马。

shénxián

 tángdài 

jiāojiǔyúnmǎnkōng tànhuǒxiāngdōngdōng 
hǎishénshānguǐláizuòzhōng zhǐqiánmíngxuànfēng 
xiāngtiējīnluán zǎnéchóngtán 
xīngzhàoguǐxīnbēipán shānmèishíshírénsēnhán 
zhōngnánpíngwān shénchángzàiyǒujiān 
shénchēnshénshìgēngyán sòngshénwànhuánqīngsh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