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头二十四番信,吹透天香雪里枝。
总被诗人收拾去,封姨正自未能知。
打头二十四番信,吹透天香雪里枝。
总被诗人收拾去,封姨正自未能知。
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1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剪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收却纶(lún)竿¹落照²红,秋风宁(nìng)³为剪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译文:夕阳西下,渔人收起鱼竿准备回家。连秋风都是温柔的,不肯让荷花凋谢了。烟水蒙蒙,渔人悠闲自得,听短笛的旋律,被秋风吹进芦花荡的深处。
注释:¹纶竿:钓竿。²落照:即夕阳。³宁:犹乃。⁴剪:作吹动解。⁵芙蓉:荷花。⁶“吹入”句:谓悠扬的短笛声飘入芦花丛中。

  这首词犹如一幅恬淡的水墨风俗画。

  开篇描绘晚霞烂漫,渔人悠然收竿的场景。“收却纶竿落照红”,纳兰一贯钟情的白描手法在此一显无余,夕阳西斜、晚霞烂漫,渔人悠然收竿,首句铺展在读者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收却”二字用在全词的开头,别有一番意味。从字面上看,“收却”与“落照红”是同时发生的动作,而纵览全词,则可体味出这两者其实有着暗示的因果关系,即因“落照红”而“收却纶竿”,无须多言,便道出了黄昏中渔人逍遥自得,不假他求,这种自由自在的情绪,为整篇作品奠定了基调,又与下句的描述前后呼应。“秋风宁为剪芙蓉”承接上句,由落照的色彩写到秋风的声响,由人之主体写到荷花之喻体,仍然是从细节着手,以拟人的手法,描述飒飒秋风之凉意吹飘,不求他物,只为了能轻轻地摆动水中那一簇簇绝美的荷花。此处着一“宁”字,赋予了秋风人的性情与品格,出奇地于平和中凸现词人强烈的感情。勾勒完风物,“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一句抛出一个空远淡漠的远景,人影稀,烟水蒙,笛音轻,纳兰将他的山泽鱼鸟之思寄托于词中,点明主旨,道出了渔人悠然自得,逍遥自在的情趣。

  夕阳西斜、晚霞烂漫,飒飒秋风,烟雾蒙蒙,时人称纳兰题画诗词有种“烟水迷离”之感,从这首小令的诗情画境中也可见一斑。全词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

参考资料:
1、 纳兰容若著.一生最爱纳兰词 全词彩插珍藏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11:第286页

··shōuquèlún竿gānluòzhàohóng--lánxìng

shōuquèlún竿gānluòzhàohóngqiūfēngníngwèijiǎnróngréndàndànshuǐméngméngchuīhuāduǎnzhōng

於皇时周!陟其高山,嶞山乔岳,允犹翕河。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
¹²³周!陟(zhì)其高山,嶞(duò)山乔,允(xī)¹⁰¹¹。敷(pǔ)¹²天之下,裒(póu)¹³¹⁴之对¹⁵。时¹⁶周之命。
译文:光明壮丽我周邦!登上巍巍高山上,高山小丘相连绵,千支万流入河淌。普天之下众神灵,齐聚这里享祭祀,大周受命永久长!
注释:般(pán):乐名,是巡狩四岳河海的一种歌乐。郑笺:“般,乐也。”¹於:赞美词。²皇:伟大。³时:是,此。⁴陟:登高。⁵嶞:低矮狭长的山。⁶乔:高。⁷岳:高大的山。⁸允:通“沇(yǎn)”,沇水为古济水的上游。⁹犹:通“沋(yóu)”,沋水在雍州境内。¹⁰翕:汇合。一说通“洽(hé)”。洽水又作郃水,流经陕西郃阳东注于黄河。¹¹河:黄河。¹²敷:同“普”,遍。¹³裒:包聚。¹⁴时:世。¹⁵对:封国,疆土。一说配合。¹⁶时:通“侍”,承受。

  《诗经·周颂》所载《大武》乐章歌诗六首,它们反映的是周朝初年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叙事上具有纪实性和连续性。六首都有相应的歌舞形态,其首尾系序幕和谢幕,主体部分是中间四段。

  《大武》的乐曲早已失传,虽有零星的资料,但终难具体描述。然其舞蹈形式则留下了一些粗略的记录,可以作大概的描绘。第一场,在经过一番擂鼓之后,为首的舞者扮演周武王,头戴冕冠出场,手持干戚,山立不动。其余六十多位舞者扮武士陆续上场,长时间咏叹后退场。这一场舞蹈动作是表示武王率兵北渡盟津,等待诸侯会师,八百诸侯会合之后,急于作战,而周武王以为伐纣的时机尚不成熟,经过商讨终于罢兵的事实。第二场主演者扮姜太公,率众舞者手持干戈,奋臂击刺,猛烈顿足。他们一击一刺,做四次重复,表示武王命太公率敢死队闯犯敌阵进行挑战,武王率大军进攻,迅速获胜,威振中原。第三场众舞者由面向北转而向南,表示周师凯旋返回镐京。第四场开始时,众舞者混乱争斗,扮周、召二公的舞者出而制止,于是众舞者皆左膝跪地,表示周成王即位之后,东方和南方发生叛乱,周、召二公率兵平乱的事实。第五场,众舞者分成左右两大部分,周公在左、召公在右,振动铃铎,鼓励众舞者前进,表示成王命周公镇守东南,命召公镇守西北。第六场,众舞者恢复第一场的位置,作阅兵庆典和尊崇天子成王的动作,表示周公平乱以后,庆祝天下太平,各地诸侯尊崇周天子。

  《大武》六成对应六诗,据《毛诗序》“《武》,奏《大武》也”、“《酌》,告成《大武》也”的说明及《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记楚王之言“武王克商,……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其三曰:‘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则可确定四篇,另两篇,王国维认为其中一篇即此篇《般》,他并且认为它当是《大武》六成的歌诗,说:“《酌》《桓》《赉》《般》四篇,次在《颂》末,又皆取诗之义以名篇,前三篇既为《武》(指《大武》乐舞,非《周颂》中之《武》篇)诗,则后一篇亦宜然,……至其次第,则《毛诗》与楚乐歌不同,楚以《赉》为第三,《桓》为第六,毛则六篇分居三处,其次则《夙夜》(王氏认为即《昊天有成命》)第一,《武》第二,《酌》第三,《桓》第四,《赉》第五,《般》第六,此殆古之次第,……与《乐记》所纪舞次相合。……《般》云:‘於皇时周,陟其高山。’则与‘六成复缀以崇’(《乐记》中语)之事相合,是毛诗次第与《乐记》同,恐是周初旧第,胜楚乐歌之次第(《左传》所引《大武》之次第)远矣。”(《周大武乐章考》)但高亨认为王氏之见过于相信毛诗篇次,他确定《般》是《大武》四成的歌诗,指出从诗中所述,表明“周朝广大的疆土,有小山大山,有小河大河,普天之下包括当时的边疆,都遵奉周朝的命令,很明显是中国统一的景象,是征服南国后的景象”,既然“诗的内容和《大武》舞第四场所象征的故事如此相符合,那末《般》篇是《大武》舞第四场所唱,是《大武》诗的第四章,也是很明显的”(《周代大武乐考释》)。

  《大武》四成的舞蹈是表现周公东征平乱、至于江南的事迹的。作为《大武》四成的歌诗,《周颂·般》和《周颂·武》一样,是四言七句,语言虽然非常简练,但是用了“高”“乔”“敷”“裒”等表示空间之大的字眼,用了最能体现空间感的山峰河流来实化这种象征、隐喻周室伟大的空间之大,便具有一种雄浑的气魄,体现了圣王天下一统的恢宏之势。

  起首一句“於皇时周”,就是在赞叹周朝。因为周代既是第一个以“华夏”自称的朝代,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又是孔子所终身向往的“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礼乐之邦的完美典范,因而,后世在读到和用到这些含有“周”字的古文时,就可以直接将周王朝代入为是属于中华民族共有的国度风范。

  “陟其高山”,登上了高山。巡视四海,自然要登山临水,祭拜天地。置身高岗,看到的是“嶞山乔岳,允犹翕河”。这两句形容的场景是:俯瞰群山,仰望岳峰,眺望百川,汇于一脉,俯仰天地之间,山河尽收眼底。这是属于王者的格局,这是巡视河岳的眼界,这是颂诗吐纳的气势。

  正因为有了这俯仰之间气势如虹的胸襟与豪情,所以才有最后的升华之句:“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这是在说明天下的归心与时局的顺遂,也是说国家的天时地利人和。

  因此,《周颂·般》作为《周颂》诗里的最后一篇,虽短小精悍,却气韵冲天,势比山海。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97-699
2、 李炳海.《诗经·周颂》大武歌诗论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9)

pán

míng xiānqín 

huángshízhōu zhìgāoshān duòshānqiáoyuè yǔnyóu tiānzhīxià póushízhīduì shízhōuzhīmìng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帝城春欲暮,喧喧¹车马度²
译文:长安城已经快到暮春时节,一路上喧闹嘈杂车马争相而过。
注释:买花:一作“牡丹”。¹喧喧:喧闹嘈杂的声音。²度:过。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译文:都说是到了牡丹盛开的时节,相互跟随着一齐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贵贱无常价,酬直¹看花数:
译文:牡丹花的价钱贵贱不一,价钱多少要看花的朵数。
注释:¹酬直:即酬值,指买花付钱。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zhuó)¹百朵红,戋(jiān)²五束素³
译文:上百朵的红牡丹多么鲜艳,微少的五本白牡丹更觉雅素。
注释:¹灼灼:色彩鲜艳的样子。²戋戋:细小,微少的样子;一说“委积貌”,形容二十五匹帛堆积起来的庞大体积。³五束素:五捆白绢,形容白花的姿态;一说指花的价钱。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上张幄(wò)¹庇,旁织²³篱护。
译文:上面张开帐篷遮蔽阳光,旁边编织了篱笆加以保护。
注释:¹幄幕:篷帐帘幕。一作“帷幄”。²织:编。³巴:一作“笆”。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水洒复泥封,移来¹色如故。
译文:既洒上水又培上肥沃的泥土,虽是移栽而颜色依然如故。
注释:¹移来:从市上买来移栽。一作“迁来”。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译文:家家买花,已经习以为俗;人人赏花,都是执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译文:有一个农村的庄稼汉,无意中也来到了买花之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¹
译文: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头长叹,然而此叹没有人晓喻:
注释:¹喻:知道,了解。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¹赋!
译文:一丛红牡丹的价钱,抵得上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税赋。
注释:¹中人:即中户,中等人家。唐代按户口征收赋税,分为上中下三等。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¹心?
译文:我问这江潮和海水,哪里像郎君的深情和女子的心意。
注释:¹妾:古时女子的谦称。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相恨¹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译文:埋怨郎君的情意不能像潮水一样来去有定时,思念的时候才发觉海水并不算深。
注释:¹恨:埋怨,不满的情绪。《说文》恨,怨也。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这是白居易为妇女呐喊不平的名句,表现了诗人对封建时代下层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关注。在这首原调《浪淘沙》小词中,他又通过对一位思妇复杂微妙的内心矛盾的描绘,真实地表现了妇女对爱情的忠贞和悲惨的境遇。

  发端二句,劈空发问:“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以水喻情,此为古诗所常见。在人们看来,汹涌澎湃而来去倏忽的潮水,与负心汉那狂热似火却须臾即逝的短暂之情多么相似;而那浩瀚永恒的大海,则正如痴情女那缠绵忠贞的爱的胸怀。可是,诗人笔下这位女子对此却不以为然,予以否定。在她眼中,江潮海水哪能与郎情己意相比呢?此言与众不同,一反常理,而反问句式更强调其意。一下紧扣人心,感到新颖奇特,不知何故:是水长情短,还是情深于水?急于得知答案。这样就为下文的申说发挥作好有力的铺垫。

  紧承此意,转句即申说其由。“相恨不如潮有信”,以君、潮相比。潮水已是变化不定的了,但潮涨潮落,毕竟还有其定时,而君之离去,渺无归期,可见君不如潮,对比之下,更衬出君之薄情,令人相恨。同时,诗人在此化用了李益《江南曲》诗意:“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从而暗示出这是一位“老大嫁作商人妇”的不幸女子,这种情况在中唐时极为常见。当时官府重商弃农,盐商和珠宝大贾成为一个特殊阶层,“姓名不在县籍中”,“不属州县属天子”,他们牟取暴利,生活豪奢,玩弄妇女,喜新厌旧,自然谈不上什么爱情专一。“商人重利轻离别”、“日日逐利西复东”,故商人妇便更要常受“来去江口守空船”之苦。了解这一背景可更深一层地理解此句之意。

  既然君不如潮,则水就不似君情。意思本已很明白,似可就此住笔。然诗人意犹未尽,却翻空出奇,推出“相思始觉海非深”的妙句作结。短短七字,寓意深长,耐人寻味。首先,它在上句君情潮水相比君不如潮的基础之上,再分别从情与水两方面加以延伸,将妾心与海水相比,谓妾心深于海。同与水比,或不及,或过之,已自见出高下。而这两组对比又通过潮不如海这客观差异而相联系,使君情与妾心之间形成更鲜明突出的反差。可谓匠心独运,出人意料,极为夸张而形象地渲染出君之负心与妾之痴情,起到了进一步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其次,“相思”与上句“相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还巧妙地给我们展示出思妇那复杂微妙的心理。她既恨君不如潮,却又非李益笔下那位意欲“嫁与弄潮儿”的妇女一样泼辣决绝。而是相恨又无奈,恨罢仍相思,思与恨交织融合,难以区分。这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有助于突出其忠贞不渝,情深于海;另一方面也更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下层妇女孤立无援的不幸命运和深受残害的悲剧性格,因而更具有普遍的典型意义。在当时的罪恶制度下,她们除了默默的忍耐、无望的期待之外,没有其它的选择。故作者所揭示的思妇心理,不仅有对负心汉的谴责,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讽谕。第三,“始觉”二字,说明君之薄幸、妾之深情都是在痛苦相思之中悟出,同时还照应了上联,说明那异于常理之问并非来无端绪,而正是相思女子久经失望折磨后之体验所得。这样,便充分地传达出无比深切的酸楚,凄婉动人。

  由此可见,白居易诗并非只是如前人所批评的那样直露无隐。这首小词既借鉴民歌常见表现手法,质朴明快,天然无饰,而又言简意赅,细腻而生动地表现出一位与琵琶女身世相同的思妇的复杂矛盾心理。含蓄深婉,怨而不怒,堪称民间词与文人词结合的典范。

làngtáoshā ·jièwènjiāngcháohǎishuǐ

bái tángdài 

jièwènjiāngcháohǎishuǐ jūnqíngqièxīn 
xiānghènchǎoyǒuxìn xiāngshǐjuéhǎifēishēn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¹东南水行,至芜江²,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³幽丽奇处也。
译文:从冉之向西南,走水路十里远,山水风景较好的有五处,风景最好的是钴鉧潭;从之口向西,走陆路,风景较好的有八、九处,风景最好的是西山;从朝阳岩向东南,走水路到芜江,风景较好的有三处,风景最好的是袁家渴;这些都是永州幽深美丽奇异的地方。
注释:袁家渴(hé):水名。《舆地纪胜》载:“永州袁家渴,在州南十里曾有姓袁者居之,两岸木石奇怪,子厚记叙之。”渴:原为干涸之意。湖广方言,称水之反流(即回流)为渴。袁家渴位于今永州津渡电站坝址所在地,即原诸葛庙乡沙沟湾村前潇水河床的一段湾流。¹朝阳岩:地名,在今永州古城潇水西岸。²芜江:水名,潇水的支流,在永州市境内。³永中:永州之中。⁴幽丽奇处:风景清幽秀丽奇异之处。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¹、越²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³。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lài)。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zhǔ)¹⁰,间厕¹¹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译文:楚、越两地之间的方言,水的支流叫做“渴”,读音就像衣褐的“褐”。渴的上游与南馆的高山会合,下游与“百家濑”汇合。其中重叠江河里边的岛屿、小之、有的地方水深,成为清澈的潭,有的地方水浅,露出小块的地,成为浅渚,两者还夹杂着水在那里曲折地流。深潭的水面平,呈深黑色,冲击石头的水像沸腾一样冒着白沫。船好像就走到了尽头,忽然又豁然开朗,变得宽阔无边。
注释:¹楚:古称湖南为楚。²越:通“粤”,古称广东为越。³音若衣褐之褐:中华书局《柳宗元集》认为英华版本和何焯校本注此六字为侧注,非原文中字。褐,与“渴”并不同音,只是楚越方言音相近。⁴南馆:指唐代在此所建立馆舍。⁵高嶂:高而险如屏嶂一样的山峰。⁶百家濑:水名,在永州古城南二里处。濑,急水从沙石上流过为濑。⁷合:相接,相邻。⁸重洲:重叠的水中沙洲。⁹澄潭:澄清的潭水。¹⁰浅渚:浅显的刚露出水面的小块土地。¹¹间厕:交错夹杂。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lì)¹,其树多枫²(nán)³石楠,楩(pián)(zhū)(yòu),草则兰(zhǐ)¹⁰。又有奇卉(huì)¹¹,类合欢¹²而蔓生¹³,轇(jiāo)(gé)¹⁴水石。
译文:有座小山从水中露出来。山上都是好看的石头,上面生长绿色的草丛,一年四季都浓密茂盛。山旁有许多岩洞。山下有许多白色的碎石;上山的树木多是枫树、柟树、石楠、楩树、槠树、樟树、柚树;小草则多是兰草、芷草,又有许多奇异的花卉,类似合欢但是长出许多茎蔓,缠绕着水中石头。
注释:¹白砾:白色的小石子。²枫:枫树。³柟:常绿乔木。⁴石楠:生于石缝间的常绿树,又名千年红。⁵楩:即黄楩木。⁶槠:常绿树,木坚硬,子可食。⁷樟:樟树,常绿,可提取樟脑。⁸柚:常绿乔木,柚子,可食。⁹兰:兰草,香草的一种。¹⁰芷:白芷。多年生草本植物,开白花,果实长椭圆形,中医入药,有镇痛作用。¹¹异卉:奇异的花卉。卉,各种草的总称。¹²合欢:合欢树,又名马缨花,落叶乔木,夜间小叶成对相合,夏季开花。¹³蔓生:草本蔓生植物。¹⁴轇轕:即胶葛,交错纠缠的样子。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rǎn)¹众草,纷红骇绿²,蓊(wěng)(bó)³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yáng)(piāo)(wēi)(ruí),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译文:常常有风从四周山上吹下,吹动大树,翻动着轻柔的众草,使红花和绿叶在纷乱中像吃惊似的,香气浓郁;冲起波涛旋着水涡,从之谷流进流出,摇动着繁密的花草,随着季节而变换。风景大多都是这样的。我没办法都描述完。
注释:¹掩苒:野草轻柔地随风倒斜的样子。 苒,轻柔。²纷红骇绿:花纷乱而惊骇,叶惊骇而纷乱。³蓊葧:草木茂盛的样子(浓郁)。⁴冲涛旋濑:缠绕在水石上的花草,在水石激起的波浪中冲击激,波浪退回到溪谷里。⁵退贮溪谷:倒流到溪谷中去。贮,贮存,躲避。⁶摇:同“飘”,飞扬。⁷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译文:永州没有人过来游玩,我来到了这里,不敢独自享受。回来写出文章告诉世人。这里土地的主人姓袁,所以我叫它“袁家渴”。

  这篇文章概括、详尽、具体、细致地描写了袁家渴的景观。行文中,山、水、树、石、花、草、洲、潭、渚、岩巧妙组合,搭配天成,形、声、色、韵、动、静、疏、密和谐互用,贴切优美,显示出了作者在艺术构思上极为巧妙的笔力和描写景物的丰厚的艺术底蕴。

  文章开头先写:由冉之向西南从水路行十里。山水好的地方有五处,都比不钻姆潭。由之口向西,从陆地行进,风景好的地方有八、九处,都比不上西山。然后才写袁家渴:由朝阳岩向东南从水路行,到芜江,风景好的地方有三处,都比不上袁家渴。这徉写,表面上看似乎很费笔墨,实际上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这种写法,既把袁家渴的地理位置作了明白的交代,又突出了袁家渴的风景幽丽奇异,而此文就是将三处相提并论,称它们“皆永中幽丽奇处也”,无疑起到了以前述两处来陪衬、突出袁家渴的作用。

  第二段从总体上描写袁家渴。首先简单介绍袁家渴的音义。其次写袁家渴水流情状。其七游同南馆高嶂汇合,下游流入百家濑。“其中重洲小之……忽又无际。”写袁家渴水上风光,都是四字句:那里水中有许多小洲,小洲上又有一条条小之。水流深的地方形成清澈的水潭;水浅的地方土地露出水面成为小渚。它们中间夹杂着曲折的流水。深潭水流平稳,呈深黑色;水流湍急的地方像煮沸的水飞起白沫。最为精采的是“舟行若穷,忽又无际”两句。至此,作者就描绘出了奇妙的画面:船儿正在行进,忽然一座山挡住去路,似乎已到了路的尽头;但河流一转,绕过山峦,眼前猛然一亮,却是无边无际的开阔水面。

  第三段写水中山色,“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概括写山上的景色,突出美石和冬夏常青的树木。下面具体写岩洞,白砾,各种树木,香草。其中突出地描绘犷一种奇异的草,它的样子像合欢而有藤蔓,缠绕在水石上。

  第四段是全文最精采的部分,写山风吹动下的动人景色:每当大风从四面山上刮下来的时候,摇动着大树,各种草儿随风倾倒,红花和绿叶被风吹得纷纷乱乱,像是吃惊似的。浓郁的花香随风拱散;浪涛冲击之水回旋,纷纷退到澳谷里去,摇动着茂密的花草,这种景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无穷。这里的风光大致如此,没有力、法把神种景象全部描绘出来。这一段写风,把山风申的树木、花草、波涛的动态写得生动逼真。不仅写出了色彩,而且写出了香气;不仅写出了姿态,而且写出了情感。文中的一个“骇”字,使红花绿叶入格化。同时也融进了作者的情感。清人沈德潜评道:“亦善写风,前篇骇动,此篇静远。”“前篇”即指《袁家渴记》。

  最后一段,以“永之人未尝游焉”为中心而述,这里与《钴鉧潭西小丘记》类似,而用笔各殊。这样奇伟、这样高洁、这样清丽幽雅的风景区,却无人了解,长久地被遗弃、被埋没,连当地人都“未尝游”。作者“发潜德之幽光”,以巧夺天工的笔墨描绘这种自然美,表彰这种白然美,“出而传于世”,既表现了他对受压抑、受摧残的美好事物的无限同情爱护,也寄托了他自己的无限惨痛、无限深沉的身世之感。最后点明取名袁家渴的由来。因为那块土地的主人姓袁,所以才取名为“袁家渴”的。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064-1066
2、 吕晴飞.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2001:455-456

yuánjiā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yóurǎn西nánshuǐxíngshí shānshuǐzhīzhě ruòtán yóukǒuér西 xíng zhějiǔ ruò西shān yóuzhāoyángyándōngnánshuǐxíng zhìjiāng zhěsān ruòyuánjiā jiēyǒngzhōngyōuchù 

    chǔ yuèzhījiānfāngyán wèishuǐzhīfǎnliúzhěwéi yīnruòzhī shàngnánguǎngāozhàng xiàbǎijiālài zhōngchóngzhōuxiǎo chéngtánqiǎnzhǔ jiānzhé píngzhěshēn jùnzhěfèibái zhōuxíngruòqióng ér 

    yǒuxiǎoshānchūshuǐzhōng jiēměishí shàngshēngqīngcóng dōngxiàchángwèirán pángduōyándòng xiàduōbái shùduōfēngnánshínán piánzhūzhāngyòu cǎolánzhǐ yòuyǒuhuì lèihuānérmànshēng jiāoshuǐshí 

    měifēngshānérxià zhèndòng yǎnrǎnzhòngcǎo fēnhónghài绿 wěngxiāng chōngtāoxuánlài tuì退zhù yáopiāowēiruí shítuī dōu qióngzhuàng 

    yǒngzhīrénwèichángyóuyān zhīgǎnzhuānyān chūérchuánshì zhǔyuánshì míngy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