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动地只花发,渭城桃李千树雪。芳菲可爱不可留,
东风动地只花发,渭城桃李千树雪。芳菲可爱不可留,
武陵归客心欲绝。金华省郎惜佳辰,只持棣萼照青春。
武陵归客心欲绝。金华省郎惜佳辰,只持棣萼照青春。
君家自是成蹊处,况有庭花作主人。
君家自是成蹊处,况有庭花作主人。

tóngcénlángzhōngtúntiánwéiyuánwàihuāshù--

dōngfēngdòngzhǐhuāwèichéngtáoqiānshùxuěfāngfēiàiliú

língguīxīnjuéjīnhuáshěnglángjiāchénzhǐchíèzhàoqīngchūn

jūnjiāshìchéngchùkuàngyǒutínghuāzuòzhǔrén

独孤及

独孤及

独孤及(725~777),唐朝散文家,字至之,河南洛阳人,天宝末,以道举高第,补华阴尉。代宗召为左拾遗,俄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历濠、舒二州刺史,以治课加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徙常州,卒谥曰宪。集三十卷,内诗三卷,今编诗二卷。 ▶ 8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辙西蜀之人,行年二十有二,幸得天子一命之爵,饥寒穷困之忧不至于心,其身又无力役劳苦之患,其所任职不过簿书米盐之间,而且未获从事以得自尽。方其闲居,不胜思虑之多,不忍自弃,以为天子宽惠与天下无所忌讳,而辙不于其强壮闲暇之时早有所发明以自致其志,而复何事?恭惟天子设制策之科,将以待天下豪俊魁垒之人。是以辙不自量,而自与于此。盖天下之事,上自三王以来以至于今世,其所论述亦已略备矣,而犹有所不释于心。夫古之帝王,岂必多才而自为之。为之有要,而居之有道。是故以汉高皇帝之恢廓慢易,而足以吞项氏之强;汉文皇帝之宽厚长者,而足以服天下之奸诈。何者?任人而人为之用也,是以不劳而功成。至于武帝,财力有余,聪明睿智过于高、文,然而施之天下,时有所折而不遂。何者?不委之人而自为用也。
辙西蜀之人,行年二十有二,幸得天子一命之爵(jué)¹,饥寒穷幸之忧不至于心,其身又无力役劳苦之患,其所任职不过簿书米盐之间,而且未获从事以得自尽。方其闲居,不胜思虑之多,不忍自弃,以为天子宽惠与天下无所忌讳,而辙不于其强壮闲暇之时早有所发明以自致其志,而复何事?恭惟天子设制策之科²,将以待天下豪俊魁(kuí)(lěi)³之人。是以辙不自量,而自与于此。盖天下之事,上自三王以来以至于今世,其所论述亦已略备矣,而犹有所不释于心。夫古之帝王,岂必多才而自为之。为之有要,而居之有道。是故以汉高皇帝之恢廓慢易,而足以吞项氏之强;汉文皇帝之宽厚长者,而足以服天下之奸诈。何者?任人而人为之用也,是以不劳而功成。至于武帝,财力有余,聪明睿智过于高、文,然而施之天下,时有所折而不遂。何者?不委之人而自为用也
译文:我是川西人,今年已经二十二岁,很幸运地得到一个天子任命的官职,心中不会再担忧饥饿穷困,我的身体也没有劳役的折磨,我所需要做的只不过是处理一些简簿公文和米盐等事情,并且没有得到实职来发挥自己的力量。空闲时间比较多,所以思考了一些问题,不愿意自暴自弃。我认为天子非常宽厚仁德,对天下人的言论没有什么忌讳,而我如果不趁著自己强壮并且空闲的时候,早点实现自己的志向,还要做什么别的事呢?恭敬地想到天子设立制科,用来选择天下英俊豪杰,所以我试着不自量力地参加这次考试。天下的事情,从远古到现在,人们的议论大体已经完备了,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让人满意的。那些古代帝王难道一定要博学多才,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亲自去做吗?做事情要抓住要领,才能够更好地做好。因此,汉高祖宽宏傲慢却能够战胜强大的项羽;汉文帝有宽厚长者风度,却能够让天下奸诈的人顺从。为什么会这样呢?知人善任,所以才能够不用事必亲躬却让事情做得很好。到了汉武帝,财力都很丰富,聪明才智超过了汉高祖和汉文帝,然而用来治理天下,却经常遇到挫折而不能成功。为什么会这样呢?不善于用人,事必亲躬的原因啊。
注释:¹“幸得”一句:苏辙于嘉祐五年(1060)三月,授河南府渑池主簿。没有到任,所以下文才说:“未获从事以得自尽。”²制策之科:即制举。开始于唐代科举取士制度。除了地方荐举以外,朝廷在中央,由皇帝亲自在殿廷诏示制科举,称为制举或者制科。³魁垒:形容高超突出。宋曾巩《本朝政要策·文馆》:“悉择当世聪明魁垒之材,处之其中,食于太官,谓之学士。”⁴“是故”二句:汉高祖平定天下之后,置酒洛阳宫,让列诸侯将领分析他为什么能够战胜项羽取得天下的原因。⁵“汉文”二句:汉孝文帝即位二十三年,节俭而无犬马宫苑之好,是宽厚仁德者,对于奸邪之人能够以德报怨。⁶“至于”以下七句: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承接文景之治,对内进行改革,对外用兵,加上大兴土木,迷信神仙,急征敛,使得国家空虚。
由此观之,则夫天子之责亦在任人而已。窃惟当今天下之人,其所谓有才而可大用者,非明公而谁?推之公卿之间而最为有功;列之士民之上而最为有德;播之夷狄之域而最为有勇。是三者亦非明公而谁?而明公实为宰相,则夫吾君之所以为君之事,盖已毕矣。古之圣人,高拱无为,而望夫百世之后,以为明主贤君者,盖亦如是而可也。然而天下之未治,则果谁耶?下而求之郡县之吏,则曰:“非我能。”上而求之朝廷百官,则曰:“非我责。”明公之立于此也,其又将何辞?嗟夫,盖亦尝有以秦越人之事说明公者欤?昔者秦越人以医闻天下,天下之人皆以越人为命。越人不在,则有病而死者,莫不自以为吾病之非真病,而死之非真死也。他日,有病者焉,遇越人而属之曰:“吾捐身以予子,子自为子之才治之,而无为我治之也。”越人曰:“嗟夫,难哉!夫子之病,虽不至于死,而难以愈。急治之,则伤子之四肢;而缓治之,则劳苦而不肯去。吾非不能去也,而畏是二者。夫伤子之四支,而后可以除子之病,则天下以我为不工;而病之不去,则天下以我为非医。此二者,所以交战于吾心而不释也。”既而见其人,其人曰:“夫子则知医之医,而未知非医之医欤?今夫非医之医者,有所冒行而不顾,是以能应变于无穷。今子守法密微而用意于万全者,则是子犹知医之医而已。”天下之事,急之则丧,缓之则得,而过缓则无及。孔子曰:“道之难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夫天下患于不知,而又有知而过之者,则是道之果难行也。昔者,世之贤人,患夫世之爱其爵禄,而不忍以其身尝试于艰难也。故其上之人,奋不顾身以搏天下之公利而忘其私。在下者亦不敢自爱,叫号纷,以攻讦其上之短。是二者可谓贤于天下之士矣,而犹未免为不知。何者?不知自安其身之为安天下之人,自重其发之为重君子之势,而轻用之于寻常之事,则是犹匹夫之亮耳。伏自明公执政,于今五年,天下不闻慷慨激烈之名,而日闻敦厚之声。意者明公其知之矣,而犹有越人之病也。
由此观之,则夫天子之责亦在任人而已。窃惟当今天下之人,其所谓有才而可大用者,非明公而谁?推之公卿之间而最为有功¹;列之士民之上而最为有德;播之夷狄之域²而最为有勇。是三者亦非明公而谁?而明公实为宰相,则夫吾君之所以为君之事,盖已毕矣。古之圣人,高拱无为,而望夫百世之后,以为明主贤君者,盖亦如是而可也。然而天下之未治,则果谁耶?下而求之郡县之吏,则曰:“非我能。”上而求之朝廷百官,则曰:“非我责。”明公之立于此也,其又将何辞?嗟夫,盖亦尝有以秦越人之事说明公者欤?昔者秦越人以医闻天下,天下之人皆以越人为命。越人不在,则有病而死者,莫不自以为吾病之非真病,而死之非真死也。他日,有病者焉,遇越人而属之曰:“吾捐身以予子,子自为子之才治之,而无为我治之也。”越人曰:“嗟夫,难哉!夫子之病,虽不至于死,而难以愈。急治之,则伤子之四肢;而缓治之,则劳苦而不肯去。吾非不能去也,而畏是二者。夫伤子之四支,而后可以除子之病,则天下以我为不工;而病之不去,则天下以我为非医。此二者,所以交战于吾心而不释也。”既而见其人,其人曰:“夫子则知医之医,而未知非医之医欤?今夫非医之医者,有所冒行而不顾,是以能应变于无穷。今子守法密微而用意于万全者,则是子犹知医之医而已。”天下之事,急之则丧,缓之则得,而过缓则无及。孔子曰:“道之难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夫天下患于不知,而又有知而过之者,则是道之果难行也。昔者,世之贤人,患夫世之爱其爵禄,而不忍以其身尝试于艰难也。故其上之人,奋不顾身以搏天下之公利而忘其私。在下者亦不敢自爱,叫号纷³,以攻讦其上之短。是二者可谓贤于天下之士矣,而犹未免为不知。何者?不知自安其身之为安天下之人,自重其发之为重君子之势,而轻用之于寻常之事,则是犹匹夫之亮耳。伏自明公执政,于今五年,天下不闻慷慨激烈之名,而日闻敦厚之声。意者明公其知之矣,而犹有越人之病也。
译文:这么看来,天子主要职责是做好用人就好了。我看当今天下的人,那些所谓的有才能而可以任用的人,除了您还能有谁呢?看公卿之间功劳最大的,在士民之上而又德行最高,声名远播在异族中最无畏的,这三种人不是阁下又是谁呢?而阁下担任宰相职位,那么我们的君王的职责就到位了。古代的帝王能够无为而治,希望百代之后作为明主贤君之人,能够做到这样就行了。然而,天下没有治理好,责任在谁呢?从下面郡县的官吏中找,他们说:「我们做不到这样。」到上面的朝廷中去找,他们则说:「也不是我们的责任。」阁下身居要职,又怎么能够推辞呢?哎呀!恐怕是有人曾经用秦越人的事情向您进言吧?从前,秦越人凭借医术名闻天下,天下人把越人看成是生命所系。越人不在,那么病死的人就认为自己的病不是真病,死也不是真死。有一天,一个病人遇到越人对他说:「我把身体交给你,你只是要为了你的才能而诊治它,不要为了我而治疗它。」越人说:「哎呀,这很难做,你的病虽然不至于死,但是,要想完全治愈也很困难。如果用药过猛,就会伤及你的四肢,如果用药太缓,那病就不好除根。我不是不能治疗,而是怕出现上述的两种情况。伤害你的肢体治疗你的疾病,那天下人就以为我的医术不精;但是(如果用药缓)你的病根不除,那天下人就认为我不配当医生。我心中一直有这两种矛盾在斗争。」后来又见到那人,那人说:「您只知道医生的医术,却不知道不是医生的医术吧?如今不是医生的医生,敢于冒险,所以能够应付无穷的变化。而你在(疾病面前)严格遵守法则,追求万无一失,你所知道的医术只是医生的医术罢了。」天下的事情就是这样,急于成功往往会失败,如果从容去做,往往能够成功,但是,如果过分拖沓,也会使机会白白失去的。孔子说:「中庸之道难于实行,我早就知道。聪明人往往超过界限,而愚笨的人却又达不到要求。」天下的事情既怕不明白,也怕明白过度的人,于是中庸之道的确难以实行。古代的贤能忧虑世人吝惜官爵,所以不肯试着用自己的身体去尝试艰难。因此高高在上的人奋不顾身为天下人谋取公利,忘掉了自己的私利;下面的人也不顾惜自己的私利,敢于说话,指出上面的不足。这两种人可以说是比天下人都贤明,却还不免做不聪明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不明白让自己安全是为了天下人安全的道理。对自己的举动要慎重,是为了尊重君子的权势,但是把这种慎重普遍化,那是普通人的识见。从阁下执政,到现在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天下听不到慷慨的陈颂,却听到您淳朴厚道的名声。想来阁下还是知道的,但是,还有秦越人身上的缺点啊。
注释:¹“推之”一句:《宋史·富弼传》,仁宗“锐以太平责成宰辅,数下诏督弼与范仲淹等”。“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²播之夷狄之域:《宋史·富弼传》,契丹屯兵境上以求地。“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因是荐弼。”欧阳修引颜真卿被李希烈所杀的故事,请求留之。而“弼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帝为之动色。”³纷:表示纷杂、争吵。⁴攻讦:举发他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北齐书·刘贵传》:“刘贵性峭直,攻讦无所回避。”
辙读《三国志》,尝见曹公与袁绍相持,久而不决,以问贾诩,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绍兵百倍于公,公画地而与之相守,半年而绍不得战,则公之胜形已可见矣。而久不决,意者顾万全之过耳。”夫事有不同,而其意相似。今天下之所以仰首而望明公者,岂亦此之故欤?明公其略思其说,当有以解天下之望者。不宣。辙再拜。
辙读《三国志》,尝见曹公与袁绍相持,久而不决,以问贾诩,诩(xǔ)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绍兵百倍于公,公画地而与之相守,半年而绍不得战,则公之胜形已可见矣。而久不决,意者顾万全之过耳。”夫事有不同,而其意相似。今天下之所以仰首而望明公者,岂亦此之故欤?明公其略思其说,当有以解天下之望者。不宣¹。辙再拜。
译文:我读《三国志》,记得见过这样的情节:曹操和袁绍相对峙,久久不能决断,曹操问贾诩,贾诩说:「您的明智比袁绍高明,胆力也超过了他,在用人方面也比他强,当机立断的魄力也超过了他。袁绍虽然兵力百倍于您,您与他画地而守,半年袁绍却不能取胜,那您取胜的形势已经比较清楚,但是却久而不决,那是因为你为考虑万无一失的过错罢了。」事情虽然不一样但是道理却一致。如今天下人寄希望于您,难道不是这个缘故吗?阁下只要稍微考虑一下我上面的说法,就应该明白天下人希望您所要做的事情。不一一细说了。苏辙敬上。
注释:¹不宣:古代的书信末尾常用语,即不用一一细说。
一曲鸾箫别彩云。燕钗尘涩镜华昏。灞桥舞色褪蓝裙。
一曲鸾箫别彩云。燕钗尘涩镜华昏。灞桥舞色褪蓝裙。
湖上醉迷西子梦,江头春断倩离魂。旋缄红泪寄行人。
湖上醉迷西子梦,江头春断倩离魂。旋缄红泪寄行人。

  “一曲”三句,上片述一位女子与郎君分别时的哀伤。“彩云”,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词有:“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句。这里据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说:“彩云,指小萍,系歌女也。”女主人公说:“自从郎君用凄哀的鸾箫声吹了一曲离别曲与我告别。在柳絮飘舞的分别处,我对郎君说:‘当你走了之后,我将不再打扮自己,从此钿钗上会因沾了灰尘而失去光泽;那铜镜也会因为不去拭拂而逐渐昏暗。’终于郎君离我而去,我久久地凝望着送郎远去,以致身上飘满了一身柳絮,将穿着的蓝裙盖得消褪了颜色,也还不忍离开这与郎君的分别处。”

  “湖上”三句,下片写女主人公盼郎忠于爱情,不生异心。此言“彩云”姑娘,去信告诫郎君:“希望郎君在西子湖畔不要沉湎在酒色之中,以致使我这个在‘江头’天天望郎归的‘倩娘’因相思而‘离魂’(即逝世),从而折断了你我俩的相思红线。”“倩离魂”,用《太平广记》中“倩女离魂”典故,并与上句“西子”映衬。又说:“随信我将把思君的胭脂泪封上,希望羁旅在外的郎君见信后能更加巩固我俩的爱情。”

  此词或是作者追忆杭妾之作。

huànshā··luánxiāobiécǎiyún--wényīng

luánxiāobiécǎiyúnyànchāichénjìnghuáhūnqiáotuìlánqún

shàngzuì西zimèngjiāngtóuchūnduànqiànhúnxuánjiānhónglèixíngrén

节物行摇落,年颜坐变衰。
节物¹行摇落,年颜坐变衰。
译文:秋天的景色即将凋零,我的容颜也变得更加衰老。
注释:¹节物:季节物象。
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译文:树叶刚刚泛黄的日子,也是我头发即将变白的时候。
乡国程程远,亲朋处处辞。
乡国程程远,亲朋处处辞。
译文:回乡的路途十分遥远,亲戚朋友都与我辞别。
唯残病与老,一步不相离。
唯残病与老,一步不相离。
译文:只有疾病和衰老紧紧跟随着我,寸步不离。

zhōnggǎnqiū--bái

jiéxíngyáoluòniányánzuòbiànshuāishùchūhuángrénbáitóushí

xiāngguóchéngchéngyuǎnqīnpéngchùchùwéicánbìnglǎoxiāng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译文:诗至于唐,本已难于再出奇境来,谁知宋人偏偏翻空出奇在奇境之外。标新的诗论刚一下垂,立刻就引来千万缕波纹、层出不穷的流派。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只知诗到苏黄¹尽,沧海横流²却是谁?
译文:我只知诗歌在苏黄之后再无新意,又有谁能够成为诗坛上的逆流,横流沧海?
注释:¹苏黄:苏轼、黄庭坚,北宋著名诗人。苏诗气象阔大,豪放飘逸;黄诗气象森严,生新瘦硬,对北宋诗坛都有很大的影响。²沧海横流:狂流泛滥,比喻诗坛上的逆流,可能是指江西诗派。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自苏、黄更出新意,一洗唐调,后遂随风而靡,生硬放佚,靡恶不臻,变本加厉,咎在作俑。先生(元好问)慨之,故责之如此。”

  这首诗是对求奇追险诗风及其流弊的批评。苏轼、黄庭坚是北宋影响巨大的著名诗人,两人的诗歌都有很高的成就。苏轼的诗歌气象宏阔,铺叙宛转,意境恣逸,笔力矫健,常富理趣,但苏诗散文化、议论化倾向明显。苏轼有满腹才学,难免在诗中卖弄,以出新意。黄庭坚作诗则力求新奇,选材僻熟就生,喜用他人未用的典故和字句,造拗句,押险韵,做硬语,诗风生新瘦硬峭拔,善于出奇制胜。他所用“夺胎换骨”、“点石成金”增加了“以才学为诗”的倾向。

  苏、黄两人在技巧上力求出新,对传统有所发展变化,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因此元好问承认了他们在诗歌上的成就“只知诗到苏黄尽”和影响力(“一波才动万波随”)。但是另一方面,苏黄的后学者却往往没有苏黄的才力,未得其长,先得其短,容易出现一味崇尚奇险、堆砌生典、搜罗怪异形象,语言生硬晦涩、词句雕琢不自然的弊端(“奇外无奇更出奇”)。元好问批评了苏、黄诗歌缺点所造成的不良风气,同时,这也反映了元好问崇尚自然、雅正,反对险怪、雕琢的诗歌思想。

lùnshīsānshíshǒu··èrshíèr--yuánhǎowèn

wàigèngchūcáidòngwànsuí

zhǐzhīshīdàohuángjǐncānghǎihéngliúquèshìshuí

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
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岁月如梭(suō)¹。白首相看拟奈何²
译文:往日春光亭下的流水,现在在哪里啊?日月如梭,我们头发都白了,打算怎么办啊!
注释:¹梭:织布机上的部件,穿引很快。多用以比方往来迅速,如日月如梭。²拟奈何:打算怎么办。
故人重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
故人重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lán)(shān)¹。惭愧青松守岁寒²
译文:友人再一次相见,我已不能适应变化不测的世事。出仕的热情淡薄了,自愧不如青松,青松在寒时也能守住本色。
注释:¹官况阑珊:意谓出仕为官的热情淡漠了。况:况味,境况和情味。阑珊:衰落,即将残尽。²青松守岁寒:指青松耐寒冷,终岁不凋。

  上片“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是说词人早年与赵晦之相识在春光亭下,那亭下的流水已不知逝去到什么地方了,回忆起当年交友,情深谊厚。从此词的下文“岁月如梭。白  首相看拟奈何”看,“春光亭下”云云,当指第一次密州相见之时,那时词人刚四十岁,尚属壮年,至此时的第三次赠词,词人已是五十六岁,故得称“白首”,且时隔十六年,也与“岁月如梭”相合。

  下片:“故人相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词人在“故人”面前,倾诉着自己别后的仕宦坎坷经历,有如赵晦之早年的失官东武令和“三仕已之无喜愠”等遭遇,但自己则更为悲惨,“官况”可谓大起大落,几度挫折,正是“世事年来千万变”的反映。结句“惭拟青松守岁寒”,是说自己难能如青松耐守岁寒一般,而倍感惭拟。

  词中的“白首相看拟奈何”、“惭拟青松守岁寒”诸句,虽慨叹时光流逝,无奈“岁月如梭”;但是词意却隐含着“壮志难酬”和坚守职责、不惧磨难的积极内涵。读之令人肃然起敬。全词曲尽心态,含蓄哿慨,笔力纵横,铸语自然。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18-1120页

jiǎnlánhuā ·sòngzhàolìng

shì sòngdài 

chūnguāngtíngxià liúshuǐjīnzài suìyuèsuō báishǒuxiāngkànnài 
rénchóngjiàn shìshìniánláiqiánwànbiàn guānkuànglánshān cánkuìqīngsōngshǒusuìh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