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秋授终。
素秋授终。
玄节敬御。
玄节敬御。
逝将离征。
逝将离征。
我整我车。
我整我车。
命彼仆夫。
命彼仆夫。
驾言北徂。
驾言北徂。
告别津裔。
告别津裔。
执手歧路。
执手歧路。
泛舟中流。
泛舟中流。
□□载遡。
□□载遡。
临河难逝。
临河难逝。
眷眷长顾
眷眷长顾

zhàojǐngyóu--cáoshū

qiūshòuzhōng

xuánjiéjìng

shìjiāngzhēng

zhěngchē

mìng

jiàyánběi

gàobiéjīn

zhíshǒu

fànzhōuzhōngliú

zài

línnánshì

juànjuànzhǎng

曹摅

曹摅

曹摅(?—308年),字颜远,曹魏大司马曹休曾孙,卫将军曹肇之孙,谯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官至襄城太守、征南司马。曹摅善治地方,爱民如子,担任临淄令期间更被称为“圣君”。其生平见载于《晋书·良吏传》中,张隐《文士传》中亦简载其生平。 ▶ 4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
江陵¹城西二月尾²,花不见桃惟见李。
译文:在江陵城西郊在二月底,白色的李花到处开遍,几乎看不出红色的桃花。
注释:张十一署:即张署,时韩愈与张署同在江陵府任参军。十一,行第。¹江陵:今湖北江陵县。²二月尾:二月末。
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
风揉雨练¹雪羞比²,波惟翻空³(yǎo)无涘(sì)
译文:在春风的抚摸与春雨的洗炼下,李花的洁白连雪也难与相比,花林象波涛在空中翻滚一样杏无边际。
注释:¹风揉雨练:言李花经春天的风雨搓洗出来。²雪羞比:言李花洁白,使白雪羞于与之相比。³波惟翻空:李花繁密,似波惟在空中翻动。⁴杳无涘:无边无际。
君知此处花何似?
君知此处花何似?
译文:您知道这里的花到底象什么呢?
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
白花倒烛¹天夜明,群鸡惊鸣²官吏起³
译文:白色的花儿反照着天空,把夜色中的天空也照亮了,以致于群鸡也惊觉而啼鸣,官吏都起床了。
注释:¹倒烛:倒照,言李花的白光从下往上照,使夜空明亮。²群鸡惊鸣:群鸡见天空发白,误以为天亮,争相打鸣,此夸张之辞。³官吏起:官吏闻鸡鸣,便起床前往官衙,此夸张之辞。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金乌¹海底初飞来,朱辉²散射青霞³开。
译文:那承载着金鸟的太阳从海底升起,红光照射,青霞披开。
注释:¹金乌:太阳,古神话说日有三足乌。²朱辉:红霞,红光。³青霞:青云。
迷魂乱眼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
迷魂乱眼¹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²
译文:李花在阳光的照射下繁密成堆,令人魂迷眼花,不敢直视。
注释:¹迷魂乱眼:阳光下的李花,光彩撩人,使人神魂恍惚。²繁如堆:形容李花之茂盛。
念昔少年著游燕,对花岂省曾辞杯。
念昔少年著¹游燕²,对花岂省曾辞杯³
译文:我想起少年时候,喜爱游赏宴乐,对着美丽的花儿哪里肯推辞美酒。
注释:¹著:著意,贪恋。²游燕:游赏宴饮。燕,通“宴”。³辞杯:推辞酒杯。
自从流落忧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自从流落¹忧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译文:自从流离贬逐以来,百忧交集,即使去赏花,人还没到赏花之处就已经盘算着回来了。
注释:¹流落:远流他乡,穷愁潦倒。此指远贬阳山。
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
只今¹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
译文:现在我才四十岁就已经是这样了,以后年纪更大又不知将与谁说起。
注释:¹只今:如今。
力携一尊独就醉,不忍虚掷委黄埃。
¹(xié)一尊²独就醉³,不忍虚掷(zhì)委黄埃
译文:还是让我独自喝得酩酊大醉,我实在不忍心将美丽的光阴抛弃而让鲜艳的李花零落在黄土中。
注释:¹力:尽力。²尊:酒器。³独就醉:独自喝醉。⁴虚掷:虚度光阴。⁵委黄埃:零落到黄土里。

  这首诗可分前后二段,前十一句为前段,先作巧构形似之言,摹写李花的色白和茂盛状,再用夸饰手法写夜中的李花,而后写朝阳初照花林的景致,其体物入微,发前人所未发,是描写客观景物的笔力展现;后八句为后段,写自己感到赏花心情已远不如少年时代,李花盛开,自己却与张署同谪江陵,同悲流落,可知自贬阳山以来,政治上的失意始终笼罩在韩愈心头。这首诗写得奇丽精妙,体物入微;全诗情寓物中,物因情见。

  前十一句,极写李林繁花之盛,景象之奇。韩愈大概早就领略过李花明黑夜的奇景,夜游李林不为无因。所游似一处果园,有桃李等果树林,然而夜间因红色反光微弱,洁白之色反光强烈,故“花不见桃惟见李”。接着大笔“等闲平地起波澜”极力挥洒,李林之神光被描摹得气势非凡,压倒一切。凿空乱道得理直气壮,涵盖时空远近动静虚实大小,硬语盘空。“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涣”说风雨压李花不倒,其洁白超过白雪,李林耀眼白涛腾空盖地无边无际。“君知此处花何似?”句后有删节,故无下句。

  “白花倒烛天夜明”至“照耀万树繁如堆”六句,并未回答“花何似”问题,而是接前“波涛翻空”写李林繁花的气势。李花照耀压倒一切,如同天已破晓,群鸡惊鸣,官吏们纷纷起床。太阳升起,霞光万道,使人眼乱魂迷,这里没有说这是阳光还是李花的神光,把所有的树林都照耀得明亮奇异如玉山堆垛。

  李花夜明诚属奇景,然而韩愈尽其诗笔夸饰描写,真实目的显然已非在写李花,而是另有感兴寄托。韩愈素来对李花另眼相看,其诗集中另有《李花二首》,其中第二首也写到月李交辉“明月暂入都交加”的奇景,发挥却在诗后半写到了“玉皇家”的席上,皇家酒宴韩未肯一顾,因为李花的神韵盘踞肝肠,“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加”。谜底揭开,“君知此处花何似?”写李花即是写自己,自己的灵魂和人生操守就正像“清寒”两句诗所描写的那样。韩愈对照亮黑夜的李花屡动深情原因就在这里。

  描摹歌颂夜李,对自己是一种寄托和勉励,更是磨难时期的有力鞭策。诗末八句的后段所写感兴就较直白,要向蔑视黑夜大放异彩的李花汲取精神力量,永葆清醒莹彻的肝胆。

  这首诗写得奇丽精妙,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诗歌前段着力描摹李花的情状,刻画从黑夜到清晨之间李花的物色变化,写得绚丽多姿,令人魂迷眼乱;后段借花致慨,百感交集。全诗情寓物中,物因情见,堪称咏物佳作。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唐诗名篇赏析(第三册):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01:436-437
2、 萧涤非等著.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790-792

huāzèngzhāngshíshǔ

hán tángdài 

jiānglíngchéng西èryuèwěi huājiàntáowéijiàn 
fēngróuliànxuěxiū tāofānkōngyǎo 
jūnzhīchùhuā 
báihuādǎozhútiānmíng qúnjīngmíngguān 
jīnhǎichūfēilái zhùhuīsànshèqīngxiákāi 
húnluànyǎnkàn zhàoyào耀wànshùfánduī 
niànshàoniánzhuóyóuyàn duìhuāshěngcéngbēi 
cóngliúluòyōugǎn wèidàoxiānhuí 
zhǐjīnshí hòugènglǎoshuílùnzāi 
xiézūnjiùzuì rěnzhìwěihuángāi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译文:晚上在江楼上向东望去,海天相连,一片茫茫;山川形势,又阔又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灯火万家城四畔(pàn)¹,星河²一道水中央。
译文:城中万家灯火在江的四面闪烁着;灯火倒映在江面上,宛若一道璀璨的银河。
注释:¹四畔:四边。²星河:银河,也叫天河。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风吹古木晴天雨¹,月照平沙²夏夜霜³
译文:晴天时,风吹古树,瑟瑟作响,好像是在下雨一般;夏夜里,月光撒满了平地,就跟秋霜一样。
注释:¹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²平沙:平地。³夏夜霜:月照平沙,洁白似霜,但却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能就¹江楼消暑(shǔ)²否?比君茅舍较³清凉。
译文:能不能到江楼来消消暑气?比起您的茅屋,的确要更加清凉。
注释:¹就:近,到。²消暑:消除暑气。³较:又作“校”。

  诗人写出了黄昏时站在楼上所看到的杭州城外繁华景色。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一首句写仲夏之夜,登上江楼,极目远眺,海天暮色“茫茫”一片,写出海上夜色。次句推展画面,山川形势,气象壮阔。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阔一道水中央一次联泼墨挥洒,江城万家灯火四面闪烁天际银阔倒映在江心。同首联所写海天茫茫、山高水阔,相互辉映。都是“夕望”之景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腹联使用了“晴天雨"、“夏夜霜"两个形象比喻。前者将风吹古木树叶的萧瑟声同雨声联系,说明酷似雨声;后者将皓月临照平沙的银白色同霜色比并说明形如秋霜。以强烈的主观想象把互相矛盾的自然现象通过艺术的对接,合情合理,使景色透射出一股清凉气息。

  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尾联以问答的形式,以江楼茅舍消暑“校清凉”亲切、诙谐,因口吻而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诗人登上江楼,向东望去,总览余杭山川形势,只见海天一色莽莽苍苍,山川分外开阔空旷。而当夜幕降临,城四周燃起了万家灯火,钱塘江中江船密集,待渔火纷纷点燃之时,就仿佛是天上的星阔映在了水的中央。森森古木高旷而幽寒,就是在晴天也像下雨一样阴凉潮湿,月亮照在平沙之上,就是在夏天也像是落下了层白霜那样清寒。

  于是,诗人描写了俯瞰万家灯火星阔灿烂的繁华夜景和月白风清的感受。用“晴天雨”来形容夜风,把风吹树叶的飒飒声和雨声联系起来;用“夏夜霜”来形容月光,又把月照白沙的颜色,和霜色结合起来,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于此可见一斑,壮美的山阔,凉爽宜人的气候,加上主人的殷勤,客人便欣然而至了。

  诗人把江城夏夜的景色描写得分外美丽。不仅有海天一色山川阔大的自然之美,又有万家灯火、水中渔火的人间安宁,繁华的气象。而·古木”、“平沙”二句的描绘,便把一片清朗幽寒写得淋漓尽致,让人顿觉暑意全消,精神为之一爽——这的确是一个消暑的好地方。

  诗中所写都是寻常景物:海、天、山川、灯火、星阔、风雨树木,月下的霜……但其妙处就在于在短短一首七律中用这么多事物组合出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面,就像一幅疏朗悠远的山水画,最后以人的心情作结,使整幅画更增加了人情之美。

参考资料:
1、 张黔、吕静平.白居易诗赏读.北京:线装书局,2007:150-151
2、 白居易.白居易集.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160-161
3、 张少康主编;邓芳选编.古诗名家诵读本 白居易.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44
4、 王一娟,傅绍良选注.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诗精选200首.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79
5、 姜洪伟注评.白居易诗词选.合肥:黄山书社,2008:119-120

jiānglóuwàngzhāo

bái tángdài 

hǎitiāndōngwàngmángmáng shānshìchuānxíngkuòcháng 
dēnghuǒwànjiāchéngpàn xīngdàoshuǐzhōngyāng 
fēngchuīqíngtiān yuèzhàopíngshāxiàshuāng 
néngjiùjiānglóuxiāoshǔfǒu jūnmáoshējiàoqīngliáng 
华萼楼头日初堕,紫衣催上宫门锁。
华萼楼¹头日初堕,紫衣²催上宫门锁。
译文:花萼楼头的太阳刚刚落下,宦官便已经在催促锁上宫门。
注释: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¹花萼楼:唐玄宗于兴庆宫西置,名花萼相辉,简称花萼楼。²紫衣:指宦官。
大家今夕燕西园,高爇银盘百枝火。
大家¹今夕燕西园,高爇(ruò)²银盘百枝火。
译文:皇上今天晚上在西园设宴,高高燃起银门上的百枝火烛。
注释:¹大家:指皇帝。²爇:燃烧。
海棠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
海棠¹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
译文:喧哗热闹得连贵妃都睡不安稳,灯光照着红妆显得更加分明。
注释:¹海棠:一说指杨贵妃。
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
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
译文:整个庭院灯火辉煌像春雾一样,看不见空中还有月亮。
新谱霓裳试初按,内使频呼烧烛换。
新谱霓(ní)(cháng)¹试初按,内使频呼烧烛换。
译文:刚谱成的霓裳羽衣舞正尝试弹奏,内使不断呼唤着更换蜡烛。
注释: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
知更宫女报铜签,歌舞休催夜方半。
知更宫女¹报铜签²,歌舞休催夜方半。
译文:负责时间的宫女报告铜签,歌舞正欢不要催促才夜半。
注释:¹知更宫女:宫中专管更漏,报告时间的宫女。²铜签:铜铸的更签。
共言醉饮终此宵,明日且免群臣朝。
共言¹醉饮终此宵,明日且免群臣朝。
译文:皇上说今夜要通宵醉饮,明天暂且让大臣不用上朝。
注释:¹共言:唐明皇说。共,敬词,以示恭敬或荣幸。
只忧风露渐欲冷,妃子衣薄愁成娇。
只忧风露渐欲冷,妃子衣薄愁成娇¹
译文:只是担忧风露渐冷,妃子受寒而现出令人爱怜的娇姿。
注释:¹愁成娇:害怕杨妃受寒而现出令人爱怜的娇姿。
琵琶羯鼓相追逐,白日君心欢不足。
琵琶羯(jié)¹相追逐²,白日君心欢不足。
译文:琵琶羯鼓各种乐器竞相演奏,皇上白天欢乐不会满足。
注释:¹羯鼓: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²相追逐:指各种乐器竞相演奏。
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
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¹
译文:这个时候还有什么时间化成光明烛,去照耀逃亡百姓的小屋。
注释:¹“此时”二句:化用聂夷中《田家》诗:“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姑苏台上长夜歌,江都宫里飞萤多。
姑苏台¹上长夜歌,江都宫²里飞萤多。
译文:想当年夫差在姑苏台上长夜欢歌,隋炀帝在江都宫里放飞萤火。
注释:¹姑苏台:在苏州城外姑苏山上。²江都宫:隋炀帝在江都郡(今扬州市)的行宫。今扬州古迹仍有隋萤苑。
一般行乐未知极,烽火忽至将如何?
一般¹行乐未知极,烽火²忽至将如何?
译文:这是一样的行乐不知道节制,战乱突然发起那又该怎么办呢?
注释:¹一般:一样。诗中说唐玄宗与前代因荒淫亡国的夫差、隋炀帝一样。²烽火:本指古代报警的信号,后指战乱。
可怜蜀道归来客,南内凄凉头尽白。
可怜蜀道归来客¹,南内²凄凉头尽白。
译文:可怜皇上成了蜀中的归来客,在兴庆宫内晚景凄凉头发全白。
注释:¹蜀道归来客:指唐玄宗。长安收复后,玄宗自蜀中回京,故称。²南内:即兴庆宫,以其在蓬莱宫之南,故名。明皇自蜀归后居于此。
孤灯不照返魂人,梧桐夜雨秋萧瑟。
孤灯不照返魂人¹,梧桐夜雨秋萧瑟²
译文:孤灯再照也见不到返魂人,深秋夜里雨滴打着梧桐显得更加萧瑟。
注释:¹返魂人:指杨贵妃。²“梧桐”句: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句意。

  这首题画诗分两大部分,从开头到“白日君心欢不足”写图上的宴乐情况,剩余部分为诗人就画面所发的感慨。

  第一部分按游前、游时、游后的时间顺序组织题材,写得流光溢彩、声沸人迷,把明皇的荒淫之状作了全景曝光。

  写游前,紧扣着个“急”字,表现唐明皇的急不可耐,宫人们的急于应承。“花萼楼头日初堕,紫衣催上宫门锁。”诗人落笔于花萼楼,因该楼在兴庆宫之西,系落日的方向,且该楼署为“花萼相辉之楼”,为诸王作乐寻欢之所。“日初堕”,时值傍晚,紫衣宦者就“宫门锁”,明皇的急切、宦者的匆忙,从这时间与动作的紧迫上透露了出来。于叙事之中写人物心理,由其行而见其心,言简意丰,事明意显。写游时,一以灯火渲染气氛。夜游西园,灯火辉煌是一明显特点。诗人写园中灯火,先行直叙“高爇银盘百枝火”,“百枝”言其多;“银盘”承托,映其光;“高爇”显得场面大。写烛多光亮,既表现了夜游的场景,又烘托了游乐的气氛。再从两个侧面写灯光,一是从“亮”的角度说:“海棠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此句通常注释都引《冷斋夜话》中《杨妃外传》中的一段记载:“明皇登沉香亭,诏妃子,妃子时卯酒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韵残妆,钗乱鬓乱,不能再拜。明皇笑曰:‘是岂妃子醉耶? 海棠睡未足耳。’”照此,海棠系指杨贵妃。海棠如醉美人的粉面飞霞,或贵妃似海棠红晕泛光,形象固然很美,比拟也熨贴。可是这却和“海棠欲睡不得成”不合。红烛高烧,杯盘交错,丝竹并作,轻歌曼舞之时,正是贵妃兴酣之际,岂会“欲睡”?这里“海棠”仍以指花为妥。以拟人化方法说海棠欲睡,而游人喧闹使之“欲睡不得成”,反衬欢腾声势之烈。高启诗中以海棠睡不成显示黑夜如白昼,同时又以“红妆照见殊分明”点染了园中景色。一是从“雾”的角度言,“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春雾固然有实写之意,而诗人说是“满庭紫焰”化成的,“百枝火”所以成了“紫焰”,则侍众之多可见。《新唐书·车服志》:“以紫衣为三品之服。”《宦者传序》:“开元天宝中,宦者黄衣以上三千员,衣朱紫千余人。”诗中先写“紫衣催上宫门锁”,这里讲“紫焰”,足见侍者犹如团团紫雾了。诗人由灯火的“亮”、人影的“雾”把夜游图上的热烈气氛和盘托出。

  二是写游时,以时久烘托情浓。唐明皇耽于玩乐,经久不衰,通宵达旦。夜愈深他们兴愈酣,时愈久他们情愈浓,“内使频呼烧烛换”,蜡烛要频频更换,这时还只是“新谱霓裳试初按”,可见持续时间之长。“知更宫女报铜签”,掌管更漏的宫女把报更的铜签铿然掷地,已是“夜方半”,还说不要催促歌舞,已是风露渐欲冷了,妃子愁衣薄,不胜晓寒,仍无罢意,“共言醉饮终此宵,明日且免群臣朝。”活画出唐明皇耽色误国的荒淫生活。诗人就是这么彩绘了明皇的行乐图。以上是诗人把《明皇秉烛夜游图》平面的画面立体化,无声的画面有声化,含意的画面明朗化,以语言手段描绘了一幅明皇秉烛夜游图。

  诗的后面部分是议论。高启谴责唐明皇的沉酣酒色,忘怀国事,引用适切的古人古事来作议论,文字承接榫合,比拟熨贴合度,警人眼目,发人深省。“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晚唐聂夷中《咏田家》诗:“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诗人反其意而用之,说明皇醉饮终宵,哪有心思想到贫苦受难的老百姓呢。“姑苏台上长夜歌,江都宫里飞萤多。”吴王夫差筑姑苏台,立春宵宫作长夜饮,结果为越所亡;隋炀帝于江都宫里放萤火取乐,也以覆亡告终。唐明皇如此豪饮娱色,荒政误国,自然免不了乱起奔蜀,酿成悲剧。诗人将唐明皇和夫差、杨广相比,指出“一般行乐未知极”必然导致国破家亡。

  这首题画诗,也是咏史诗。诗人以古人古事作为后人的鉴戒,说明了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只求自己享乐,乐极必然生悲。清代吴乔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围炉诗话》)此诗作者的旨意全由最后的论中托出。叙与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叙是论的基础,论是叙的升华,叙为论用,论从叙出,由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议论,结合得紧密无罅。

参考资料:
1、 高濯缨.明诗三百首.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4:48-49
2、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下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1082-1083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译文:身在夜郎的我因离居而怨恨愁闷,明月楼中音信稀疏。
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
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yù)¹书。
译文:北飞的大雁就要归尽了,仍然没有收到你的书信。
注释:¹豫章:郡名,即洪州,天宝元年改为豫章郡,在今江西南昌。

  李白《南流夜郎寄内》诗道:“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这是李白在盼望安陆妻子许氏的来信。“离居”和盼“豫章书”,都足以说明李白已经不是在途中流走了,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地址了。这首诗的标题中的“南流夜郎”和诗句中的“夜郎天外”说明这个固定的地点,只能是夜郎。首句中的“怨”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不平。次句言自己身在天外,妻子音信杳疏。最后写北飞的大雁都没有了,仍没有等到妻子的书信。

  可知宗氏在白上流途后仍然留在江西,宗璟又何能不陪姊而随李白?“南流”,更可知其不是溯江西去而是向南。时正是在乾元二年春天,按《大唐诏令集》卷八四《以春令减降囚徒制》:“其天下见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全免”之下有注曰“乾元二年二月”可知,李白正是依此诏免流,时正在洞庭舟中,还没有得闻诏令。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巴蜀书社,1988:233-288

nánliúlángnèi--bái

lángtiānwàiyuànmíngyuèlóuzhōngyīnxìnshū

běiyànchūnguīkànjǐnnánláizhāngshū

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
高登桥¹下水汤(shāng)²,朝涉河³边露气凉。
译文:我经过高登桥的时候,于朦胧夜色中,见得桥下水流汤汤,河边露气正浓,带有凌晨的丝丝凉气。
注释:淇(qí)县:今属河南,淇水流经此地。¹高登桥:桥名,在淇县城南。²汤汤:大水急流貌。³朝涉河:在淇县南。
行过淇园天未晓,一痕残月杏花香。
行过淇园¹天未晓,一痕残月杏花香。
译文:当我走过淇园的时候天还未破晓,远处的天边,挂着一钩下弦的残月,近处的杏花,在清晓淡淡的月光之下,正吐出沁人心脾的香气。
注释:¹淇园:在淇县西北。产竹。

  前两句写诗人早行经过高登桥与朝涉河。“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从这两句来看,可见诗人行之早。“汤汤”用词是极为恰当的。后一句写到清凉的露气,前面写到“朝涉河”,前后贯通一体,使人满心欢悦。这类遣词用语微细之处,乍看似妙手偶得,不甚经意,却表现出诗人的艺术素养。这里面包含着高超的语言技巧,却又使人读来不觉,此正大家手笔。

  后两句写诗人经淇园的竹园所感受到春夜的清气。“行过淇园天未晓”及前二句均写诗人早行经过的三个地方,皆为平列。“一痕残月杏花香”,既写早行所见,又描绘出此刻特有的景色。颇有画意。前面流水汤汤,写听觉;露气清凉,写触觉;这两句,写视觉和嗅觉。天边,残月一痕;眼前,杏花满枝;耳边,流水汤汤;肤上,凉露清清;鼻中,花香沁人。在朦胧的晨光和露气中,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读者仿佛能够感到,画面上满纸的水墨还湿漉漉的没有干。

  这一首短短七绝中,调动眼、耳、身、鼻多种感官,描绘了一个清新宜人、幽美可喜的环境,令人神往。小诗写得这样浑然天成,似信手拈来,清俊自然,别有韵致。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866
2、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清、近代.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1083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