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落日塞尘起¹,胡骑(jì)猎清秋²。汉家组练³十万,列舰耸(sǒng)层楼。谁道投鞭(biān)飞渡,忆昔鸣髇(xiāo)⁵血污,风雨佛(bì)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qiú)
译文:落日雄浑,边境上战争的烟尘涌起,秋高气爽,金兵大举进犯我领地。看我雄壮的十万大军奋勇迎敌,江面上排列的战舰如高楼耸立。谁说苻坚的士兵投鞭就能截断江流,想当年冒顿谋杀生父,响箭上染满血迹,佛狸南侵在风雨中节节败退,最终也死在他自己的亲信手里。年轻时我像苏秦一样英姿飒爽,跨着战马身披貂裘为国奔走效力。
注释:¹塞尘起:边疆发生了战事。²胡骑猎清秋:古代北方的敌人经常于秋高马肥之时南犯。胡骑:此指金兵。猎:借指发动战争。³组练:组甲练袍,指装备精良的军队。⁴投鞭飞渡:用投鞭断流事。此喻完颜亮南侵时的嚣张气焰,并暗示其最终败绩。⁵鸣髇:即鸣镝,是一种响箭,射时发声。⁶血污:指死于非命。⁷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字佛狸,曾率师南侵,此借指金主完颜亮。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今老矣,搔(sāo)白首,过扬州。倦游¹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²,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mì)富民侯。
译文:如今我一事无成人已渐老,搔着白发又经过这扬州旧地。我已经厌倦了官宦生涯,真想到江湖间种桔游憩。你们二位都是东南的名流,胸藏万卷诗书前程无比。让我尝试着为你们出谋划策:不要学李广在南山闲居射虎,去当个“富民侯”才最为相宜。
注释:¹倦游:倦于宦游,即厌于做官。²名胜:名流。

  此词上片是“追昔”。作者的抗金生涯开始于金主完颜亮发动南侵时期,词亦从此写起。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常在秋高马肥的时节南犯中原,“胡骑猎清秋”即指完颜亮1161年率军南侵事。前一句“落日塞尘起”是先造气氛。从意象看:战尘遮天,本来无光的落日,便显得更其惨淡。准确渲染出敌寇甚嚣尘上的气焰。紧接二句则写宋方抗金部队坚守大江。以“汉家”与“胡骑”对举,自然造成两军对峙,一触即发的战争气氛。写对方行动以“起”、“猎”等字,是属于动态的;写宋方部署以“列”、“耸”等字,偏于静态的。相形之下,益见前者嚣张,后者镇定。“组练十万”、“列舰”“层楼”,均极形宋军阵容严整盛大,有一种必势的信心与气势。前四句对比有力,烘托出两军对垒的紧张气氛,同时也使人感觉正义战争前途光明,以下三句进一步回忆当年完颜亮南进溃败被杀事。完颜亮南侵期间,金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军事上屡受挫折,士气动摇军心离散。当完颜亮迫令金军三日内渡江南下时,被部下所杀,这场战争就此结束。

  “谁道投鞭飞渡”三句即书其事。句中隐含三个典故:《晋书·符坚载记》载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侵东晋,曾不可一世地说“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结果一败涂地,丧师北还。《史记·匈奴传》载匈奴头曼单于之太子冒顿作鸣镝(即“鸣髇”,响箭),命令部下说:“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后在一次出猎时,冒顿以鸣镝射头曼,他的部下也跟着发箭,头曼遂被射杀。“佛狸”,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南侵中原受挫,被太监所杀,作者融此三事以写完颜亮发动南侵,但丧于内乱,事与愿违的史实,不仅切贴,三事连用,更觉有化用自然之妙。宋朝军民,军容严整同仇敌忾而金国外强中干且有“离合之衅”可乘,这正是恢复河山的大好时机。当年,作者二十出头以义军掌书记策马南来,使义军与南宋政府取得联系,希望协同作战,大举反击。“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正是作者当年飒爽英姿的写照。苏秦字“季子”,乃战国时著名策士,以合纵游说诸候佩而后佩六国相印。他年轻时曾穿黑貂裘“西入秦。作者以”季子“自拟乃是突出自己以天下为已任的少年锐进之气。于是,在战争风云的时代背景上,这样一个“锦襜突骑渡江初”(《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的少年英雄,义气风发,虎虎有生气,与下片搔白首而长吟的今“我”判若两人。

  过片笔锋所及转为“抚今”。上片结句才说到“年少”,这里却继以“今老矣”一声长叹,其间掠过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跨度。老少,对比强烈叹中之愁闷顿显突出。这里的叹老又不同一般文人叹老嗟卑的心理,而是类乎“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属于深忧时不我待、老大无成的志士之愁苦。南渡以来,作者长期被投闲置散,志不得伸,此时翘首西北,“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真有不胜今昔有别之感。

  过片三短句,情绪够悲怆的,似乎就要言及政局国事,但是“欲说还休”。接下来只讲对来日的安排,分两层。第一层说自己,因为倦于宦游,想要归隐田无,植橘置产。三国时吴丹阳太守李衡在龙阳县汜洲种柑橘,临死时对儿子说:“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见《三国志》)颇具风趣又故意模仿一种善治产业、谋衣食的精明人口吻。只要联想作者“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词句,不难体味这里隐含的无奈、自嘲及悲愤的复杂情绪。作者一心为国,希望能效力沙场,而朝廷无能、力不能伸,想解甲而去但终心系祖国,说“欲去”而而又不忍去,正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矛盾。为将来打算第二层是劝友人。杨济翁原唱云:“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其彷徨无奈可谓与弃疾相通。作者故而劝道:“您们二位(二客)乃东南名流,腹藏万卷,胸怀大志,自不应打算像我一样归隐。但有一言还想与君等商议一下:且莫效李广那样南山习射,只可取‘富民侯’谋个安逸轻闲。”《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曾“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汉书·食货志》:“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李广生不逢高祖之世,空有一身武力,未得封侯,而“富民侯”却能不以战功而取。二句暗指朝廷“偃武修文”。放弃北伐,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其意不言自明。要之,无论说自己“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也好,劝友人“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也好,都属激愤语。如果说前一层讲得较好平淡隐忍,后一层“莫射”“直觅”云云,语意则相当激烈。分两步走,便把一腔愤懑不满尽情发泄出来。

  此词上阕颇类英雄史诗的开端,然而其雄壮气势到后半却陡然一转,反添落寞之感,通过这种跳跃性很强的分片,有力表现出作者失意和对时政不满而更多无奈气愤的心情。下片写壮志销磨,全推在“今老矣”三字上,行文腾挪,用意含蓄,个中酸楚愤激,耐人寻味,愤语、反语的运用,也有强化感情色彩的作用。

shuǐdiàotóu ·zhōuyángzhōurényùn

xīn sòngdài 

luòsàichén lièqīngqiū hànjiāliànshíwàn lièjiànsǒngcénglóu shuídàotóubiānfēi míngxiāoxuè fēngchóu zhèngniánshào hēidiāoqiú 
jīnlǎo sāobáishǒu guòyángzhōu juànyóujiāngshàng shǒuzhòngqiāntóu èrdōngnánmíngshèng wànjuànshīshūshì chángshìjūnmóu shènánshān zhímínhóu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落日雄浑,边境上战争的烟尘涌起,秋高气爽,金兵大举进犯我领地。看我雄壮的十万大军奋勇迎敌,江面上排列的战舰如高楼耸立。谁说苻坚的士兵投鞭就能截断江流,想当年冒顿谋杀生父,响箭上染满血迹,佛狸南侵在风雨中节节败退,最终也死在他自己的亲信手里。年轻时我像苏秦一样英姿飒爽,跨着战马身披貂裘为国奔走效力。

如今我一事无成人已渐老,搔着白发又经过这扬州旧地。我已经厌倦了官宦生涯,真想到江湖间种桔游憩。你们二位都是东南的名流,胸藏万卷诗书前程无比。让我尝试着为你们出谋划策:不要学李广在南山闲居射虎,去当个“富民侯”才最为相宜。

注释

塞尘起:边疆发生了战事。

胡骑猎清秋:古代北方的敌人经常于秋高马肥之时南犯。胡骑:此指金兵。猎:借指发动战争。

组练:组甲练袍,指装备精良的军队。

投鞭飞渡:用投鞭断流事。此喻完颜亮南侵时的嚣张气焰,并暗示其最终败绩。

鸣髇:即鸣镝,是一种响箭,射时发声。

血污:指死于非命。

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字佛狸,曾率师南侵,此借指金主完颜亮。

倦游:倦于宦游,即厌于做官。

名胜:名流。

鉴赏

  此词上片是“追昔”。作者的抗金生涯开始于金主完颜亮发动南侵时期,词亦从此写起。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常在秋高马肥的时节南犯中原,“胡骑猎清秋”即指完颜亮1161年率军南侵事。前一句“落日塞尘起”是先造气氛。从意象看:战尘遮天,本来无光的落日,便显得更其惨淡。准确渲染出敌寇甚嚣尘上的气焰。紧接二句则写宋方抗金部队坚守大江。以“汉家”与“胡骑”对举,自然造成两军对峙,一触即发的战争气氛。写对方行动以“起”、“猎”等字,是属于动态的;写宋方部署以“列”、“耸”等字,偏于静态的。相形之下,益见前者嚣张,后者镇定。“组练十万”、“列舰”“层楼”,均极形宋军阵容严整盛大,有一种必势的信心与气势。前四句对比有力,烘托出两军对垒的紧张气氛,同时也使人感觉正义战争前途光明,以下三句进一步回忆当年完颜亮南进溃败被杀事。完颜亮南侵期间,金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军事上屡受挫折,士气动摇军心离散。当完颜亮迫令金军三日内渡江南下时,被部下所杀,这场战争就此结束。

  “谁道投鞭飞渡”三句即书其事。句中隐含三个典故:《晋书·符坚载记》载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侵东晋,曾不可一世地说“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结果一败涂地,丧师北还。《史记·匈奴传》载匈奴头曼单于之太子冒顿作鸣镝(即“鸣髇”,响箭),命令部下说:“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后在一次出猎时,冒顿以鸣镝射头曼,他的部下也跟着发箭,头曼遂被射杀。“佛狸”,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南侵中原受挫,被太监所杀,作者融此三事以写完颜亮发动南侵,但丧于内乱,事与愿违的史实,不仅切贴,三事连用,更觉有化用自然之妙。宋朝军民,军容严整同仇敌忾而金国外强中干且有“离合之衅”可乘,这正是恢复河山的大好时机。当年,作者二十出头以义军掌书记策马南来,使义军与南宋政府取得联系,希望协同作战,大举反击。“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正是作者当年飒爽英姿的写照。苏秦字“季子”,乃战国时著名策士,以合纵游说诸候佩而后佩六国相印。他年轻时曾穿黑貂裘“西入秦。作者以”季子“自拟乃是突出自己以天下为已任的少年锐进之气。于是,在战争风云的时代背景上,这样一个“锦襜突骑渡江初”(《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的少年英雄,义气风发,虎虎有生气,与下片搔白首而长吟的今“我”判若两人。

  过片笔锋所及转为“抚今”。上片结句才说到“年少”,这里却继以“今老矣”一声长叹,其间掠过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跨度。老少,对比强烈叹中之愁闷顿显突出。这里的叹老又不同一般文人叹老嗟卑的心理,而是类乎“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属于深忧时不我待、老大无成的志士之愁苦。南渡以来,作者长期被投闲置散,志不得伸,此时翘首西北,“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真有不胜今昔有别之感。

  过片三短句,情绪够悲怆的,似乎就要言及政局国事,但是“欲说还休”。接下来只讲对来日的安排,分两层。第一层说自己,因为倦于宦游,想要归隐田无,植橘置产。三国时吴丹阳太守李衡在龙阳县汜洲种柑橘,临死时对儿子说:“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见《三国志》)颇具风趣又故意模仿一种善治产业、谋衣食的精明人口吻。只要联想作者“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词句,不难体味这里隐含的无奈、自嘲及悲愤的复杂情绪。作者一心为国,希望能效力沙场,而朝廷无能、力不能伸,想解甲而去但终心系祖国,说“欲去”而而又不忍去,正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矛盾。为将来打算第二层是劝友人。杨济翁原唱云:“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其彷徨无奈可谓与弃疾相通。作者故而劝道:“您们二位(二客)乃东南名流,腹藏万卷,胸怀大志,自不应打算像我一样归隐。但有一言还想与君等商议一下:且莫效李广那样南山习射,只可取‘富民侯’谋个安逸轻闲。”《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曾“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汉书·食货志》:“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李广生不逢高祖之世,空有一身武力,未得封侯,而“富民侯”却能不以战功而取。二句暗指朝廷“偃武修文”。放弃北伐,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其意不言自明。要之,无论说自己“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也好,劝友人“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也好,都属激愤语。如果说前一层讲得较好平淡隐忍,后一层“莫射”“直觅”云云,语意则相当激烈。分两步走,便把一腔愤懑不满尽情发泄出来。

  此词上阕颇类英雄史诗的开端,然而其雄壮气势到后半却陡然一转,反添落寞之感,通过这种跳跃性很强的分片,有力表现出作者失意和对时政不满而更多无奈气愤的心情。下片写壮志销磨,全推在“今老矣”三字上,行文腾挪,用意含蓄,个中酸楚愤激,耐人寻味,愤语、反语的运用,也有强化感情色彩的作用。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淳熙五年(1178年)。是年夏秋之交,作者被调任为湖北转运副使,溯江西行。船只停泊在扬州时,与友人杨济翁(炎正)、周显先有词作往来唱和。作者在南归之前,到过扬州,又读到友人伤时的词章,心潮澎湃,遂写下这一首抚今追昔的和韵词作。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488-1490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8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秦嘉,字士会,陇西人也。为郡上计。其妻徐淑,寝疾还家,不获面别。赠诗云尔。
人生譬朝露,居世¹多屯蹇(jiǎn)²
译文:人生有如清晨露水,居处世上动辄遭难。
注释:¹居世:处世生活。²屯蹇:《周易》上的两个卦名,都是表示艰难不顺利的意思,所以通常用此语来表示艰难阻滞。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¹
译文:忧患艰险时常降临,欢欣愉悦迟来姗姗。
注释:¹苦晚:苦于来得太晚。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念当奉时役(yì)¹,去²³遥远。
译文:顾念即将奉命出差,离开你啊日益遥远。
注释:¹奉时役:即指被派遣以上计吏入京致事,报告当年人口土地财政刑狱等情况。时:通“是”,就是此。²去:离开。³尔:你,指徐淑。⁴日:一天一天地。
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¹还,空往复空返。
译文:派遣帷车迎你归来,空空而去空空而返。
注释:¹子:您,指秦嘉的妻子徐淑。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
省书¹情凄怆(chuàng)²,临食不能饭³
译文:见你书信倍感心伤,面对美食不能下咽。
注释:¹省书:秦嘉派遣车子去接妻子时,曾给徐淑写了一封信,即《与妻徐淑书》。妻子不能回来,也给秦嘉写了一封回信,即《答夫秦嘉书》。省:察看,阅看。书:即指徐淑的《答夫秦嘉书》。²凄怆:伤感,悲痛。³饭:这里作动词,即吃饭。
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¹
译文:孤独一人静坐空房,谁能给我安慰宽勉?
注释:¹劝勉:劝解,勉励。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zhǎn)¹
译文:漫漫长夜难以成眠,独自伏枕翻复辗转。
注释:¹辗转:屡次翻身,不能入睡。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
忧来如循环¹,匪席不可卷²
译文:忧思无穷循环无尽,苇席可卷我愁难遣。
注释:¹循环:周而复始,比喻愁思无穷无尽。²匪席不可卷:是说席子可以卷起来,但心的忧思不是席子,是无法卷起来的。这是形容自己的忧思不可解脱。
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皇灵¹无私亲,为善荷²天禄。
译文:神灵秉公没有偏爱,行善之人承享天福。
注释:¹皇灵:神灵。²荷天禄:享受天赐之福。荷:担负,承受。
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
伤我与尔身,少小¹(lí)²(qióng)³
译文:可叹你我命运不济,从小遭逢凄凉孤独。
注释:¹少小:指年轻。²罹:遭遇。³茕独:孤独。茕:孤单,孤独。
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
既得结大义¹,欢乐苦不足。
译文:虽然我俩结为夫妻,欢乐太少使人凄楚。
注释:¹结大义:指结为婚姻。
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
¹当远离别²,思念叙款曲³
译文:想起将要长久离别,殷切眷恋倾诉心曲。
注释:¹念:疑为“今”字之讹。²离别:指离家乡赴京师。³款曲:衷肠话,知心话。
念当远离别,思念叙款曲。
河广无舟梁,道近¹隔丘²³
译文:江河宽阔苦无舟桥,路程虽近为高山隔阻。
注释:¹道近:是说自己和徐淑所在之地相距道路很近。虽然很近但不能相见,所以说“隔丘陆”。²丘:指丘陵。³陆:指高平之地。
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
临路¹怀惆怅²,中驾³正踯(zhí)(zhú)
译文:临当出发心怀惆怅,行进途中不时停驻。
注释:¹临路:指起程。²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³中驾:指车在途中。踯躅:徘徊不进的样子。
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
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
译文:浮云涌起高耸的山岳,悲风激荡深深的幽谷。
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
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gǔ)¹
译文:良驹驰骋欲马不停蹄,人心留恋而车不转毂。
注释:¹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用以插轴。车行则毂转。
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
针药¹可屡进,愁思难为数²
译文:针药虽痛苦常能忍耐,最难承受是穷愁无数。
注释:¹针药:针刺和药物。²数:屡次,频繁。
针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
贞士¹²终始,恩义³不可属
译文:正士诚笃终始如一,情谊深长连续稳固。
注释:¹贞士:指言行一致,守志不移的人。²笃:敦厚,忠实。³恩义:即情谊。⁴不可属:疑为“可不属”。属,同“续”。
贞士笃终始,恩义不可属。
肃肃¹仆夫²³,锵(qiāng)扬和铃
译文:仆夫驾车迅捷疾速出发,和铃锵锵扬声鸣响不停。
注释:¹肃肃:速度很快的样子。²仆夫:赶车的人。³征:行。⁴锵锵:铃声。⁵和铃:古代系在车前横木上的铃叫和铃。
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
清晨当引迈¹,束带待鸡鸣。
译文:清晨将要离别家乡远行,漏夜整装坐以等待天明。
注释:¹引迈:启程。迈:远行,前进。
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
顾看¹空室中,仿佛²想姿³
译文:回首环望寂寞幽静的空室,仿佛想见你的仪容身影。
注释:¹顾看:回望。²仿佛:模糊,看不分明。³姿:容貌,姿态。⁴形:形象,形体。
顾看空室中,仿佛想姿形。
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
译文:此番别离心怀万般遗恨,忽起忽坐心神片刻不宁。
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
何用叙我心,遗思¹致款诚。
译文:将用什么来记叙我的心意,留下信物以表白款曲忠诚:
注释:¹遗思:指写信。秦嘉临出发前,又给妻子徐淑写了一封信,题为《重报妻书》。
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
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译文:饰玉宝钗可使容颜生辉,无尘明镜可以照鉴我心。
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芳香去垢秽,素琴¹有清声。
译文:纯净芳香能够洁身除秽,悦耳素琴能够奏鸣清音。
注释:¹素琴:没有装饰的琴。
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
诗人¹感木瓜,乃欲答瑶(yáo)(qióng)²
译文:诗人有感情人所赠木瓜,故想回报琼瑶美丽晶莹。
注释:¹诗人:指《木瓜》的作者。²瑶琼:美玉。
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
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¹轻。
译文:深切感念你待我情长意厚,惭愧啊回赠礼物价值太轻。
注释:¹往物:送去的东西。
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
虽知未足报,贵用¹叙我情。
译文:虽然知道不足以报答万一,可贵处在于寄达我一片真情。
注释:¹用:以。这两句是说,虽知我这点微薄的礼物不能报答你对我的深思,但可贵的是可以用它来表达我的一点心意。
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这三首诗,都是写秦嘉奉役离乡,想与妻子留别,但妻子因病不能回来相见。本来,奉役远别,已是令人感伤之事,又不能与爱妻留别,那更是悲上生悲,因此作诗三首以表达对妻子的依依惜别,苦苦思念之情。

  第一首诗歌以议论开头,首先大发对人生的感慨:“人生譬朝露……欢会常苦晚。”诗本应该靠形象思维,此四句却为逻辑思维,这样写一般是容易破坏诗情的,然而这里不仅没有,反而增强了此诗的艺术效果。究其原因,是议论中带着强烈的情感,字字浸血,深切感人,情感的氛围被这四句话造得浓浓的,呈现出直抒胸怀式的议论。而且四句话从大的范围高度概括了人生的短暂和艰辛,使全诗提到一个重要高度来认识诗人和妻子的不能面别之事,给全诗造成一种高格境界。诗歌由虚到实,由议论到叙事,紧接着就将自己未能和妻子面别的前后经过叙写出来。自己要“奉时役”,要和自己的妻子相距一天天遥远,遣车想让妻子回来面别,谁知妻子竟不能回来,看到妻子捎来的信,心情凄怆,“临食不能饭”,痴坐空室,长夜不眠。这段叙述不事假借,不用比兴,只是敷陈其事,但由于叙事中处处含情,字字有情韵,情深意浓。另外由于在叙事时能选取有特征的事物,如写车子的“空往复空还”,看信时的“情凄怆”,临食时的“不能饭”,空房中无人“劝勉”,直至心怀,潸然泪下,不抒情而情自溢于言外。

  第二首起笔突兀,以向皇灵发问,一下子将情感推向高峰。人在悲伤的时候,常常要埋怨苍天和神灵。屈原放逐,作《天问》篇,一口气向苍天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为什么。蔡文姬在《胡笳十八拍》中,也呼喊“天不仁兮降离乱,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秦嘉在这首诗中开头就提出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既然“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那为什么“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为什么“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作者忿忿不平的心情一下子达到高峰,给全诗定下情感的基调。下面稍作收煞,用和缓的语气,如泣如诉,表达离别之情。或通过比喻:“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表示这一去不管道路远近,中间都有种种阻拦,使他和妻子难得相见。或寓情于景:“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感觉到当时高山像起了愁云一样,连深谷中也像发起一阵悲风,以此造成凄清的气氛。或寓情于物,说好马也不听使唤了,车在途中不肯前进。种种主观感受,使周围的一切都染上了依依惜别的感情色彩。后四句直抒胸怀,又使情感激起一个高潮。“针药可屡进”,而连续不断的愁思是难以忍受的,然后表示自己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从而使全诗的惜别之情得到与前面一致的表现,形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第三首一开头就造足了起程的气氛。室外,车夫已经赶到,车铃声响起。并用叠字“肃肃”“锵锵”来形容赶车的速度,扬和铃的声音,有匆匆欲行之感。室内却是另一番情景:诗人束带整装,准备起程,再回过头看空房,只能在想像中依稀见到妻子的容貌和形体,在这奉役远行之时,不能与妻子面别,诗人起坐不宁,室内室外,情形不同,但都统一于“起程”,使起程的气氛造得浓浓的。诗人还用赠礼表达对妻子的深情厚意。宝钗、明镜、芳香、素琴都是秦嘉临行前留赠妻子的。秦嘉在《重报妻书》有云:“间得此镜,既明且好,形观文彩,世所希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并致宝钗一双,价值千金,龙虎组履一绷,好香四种各一斤。素琴一张,常所自弹也。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去秽,麝香可以辟恶气,素琴可以娱耳。”可见这四样东西之珍贵。由于珍贵,自然表达了作者的一片心意。然而作者仍然感叹《诗经·木瓜》中应当拿更好的东西报答对方,自谦地认为:妻子过去赠给自己的东西很珍贵,很多,自己赠给妻子的东西仍然显得很少,很不值钱,因此不能报答妻子对自己的深恩,但可贵的是可以用它来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意。惟其珍贵却自谦,才更显出诗人的爱是无私的,是极其深厚的。这种一层深似一层的表现方式,又比《诗经·木瓜》篇更胜一筹,得到了更为理想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杨辇宗,杨实诚.爱情诗注析.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57-59页

zèngshīsānshǒu

qínjiā liǎnghàn 

qínjiā shìhuì lǒng西rén wéijùnshàng shū qǐnhuánjiā huòmiànbié zèngshīyúněr 

rénshēngzhāo shìduōzhūnjiǎn 
yōujiānchángzǎozhì huānhuìchángwǎn 
niàndāngfèngshí ěryáoyuǎn 
qiǎnchēyínghuán kōngwǎngkōngfǎn 
xǐngshūqíngchuàng línshínéngfàn 
zuòkōngfángzhōng shuíxiāngquànmiǎn 
chángnéngmián zhěnzhǎnzhuǎn 
yōuláixúnhuán fěijuǎn 

huánglíngqīn wéishàntiān 
shāngěrshēn shàoxiǎoqióng 
jié huān 
niàndāngyuǎnbié niànkuǎn 
guǎng广zhōuliáng dàojìnqiū 
línhuái怀chóuchàng zhōngjiàzhèngzhízhú 
yúngāoshān bēifēngshēn 
liánghuíān qīngchēzhuǎn 
zhēnyàojìn chóunánwéishuò 
zhēnshìzhōngshǐ ēnzhǔ 

zhēng qiāngqiāngyánglíng 
qīngchéndāngyǐnmài shùdàidàimíng 
kànkōngshìzhōng fǎng仿xiǎng姿xíng 
biéhuái怀wànhèn zuòwéiníng 
yòngxīn ywèizhìkuǎnchéng 
bǎochāihàoyào耀shǒu míngjìngjiànxíng 
fāngxiānggòuhuì qínyǒuqīngshēng 
shīréngǎnguā nǎiyáoqióng 
kuìzènghòu cánwǎngqīng 
suīzhīwèibào guìyòngqíng 

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登南昌滕王阁,赣(gàn)¹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²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³,而楼制工然奇丽,立黄鹄(hú)(jī)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yǎo)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译文:登上南昌的滕王阁,赣江大水从西面而来流向北方,滕王阁与水相对,非常高大,雄伟壮观。然而却比不上武昌的黄鹤楼。虽然江水的走向与滕王阁没有差别,但是黄鹤楼楼体的建造工巧奇丽,立在黄鹄矶上,并且三面临水,又以对着晴川楼、汉阳城的西面那一面为最佳。总之黄鹤楼和滕王阁又都比不上岳州的岳阳楼。君山一点青,洞庭湖碧波万顷,水天一色,远远看上去无边无际,不像滕王阁和黄鹤楼,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就能看完,所以岳阳楼的风景最好,三座楼都面向西,岳阳楼更加雄伟。
注释:¹赣:赣江,江西省最大河流,注入鄱阳湖,长江中游重要支流。²杰:高大。³殊:差异。⁴矶:指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⁵杳无:了无,不存在。⁶际涯:边际。⁷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
寄语林和靖(jìng)¹,梅花几度开。
译文:想要问一问西湖岸边的隐士,自我离别后梅花已经开了几次了呢?
注释:在燕京作:原诗见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标题为《宋诗纪事》所加。燕京,大都。¹林和靖:即林逋,北宋著名诗人,隐居西湖,在孤山种梅甚多。
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黄金台¹下客,应是不归来。
译文:我这黄金台下的异乡之客,怕是再也不能够返回故家。
注释:¹黄金台:黄金台:古台名。又称金台、燕台。故址在今河北省定兴县高里乡北章村台上。相传战国·燕昭王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贤士,故名。此处代指燕京。

  这首诗前二句写出对故国山川风物的深深眷念,后二句对身为降王客居燕地不得返回故乡的悲剧命运,寄无限哀感。

  诗意很简单,他不敢明说怀念临安,因为临安是宋朝的故都,一怀念就可能被杀,南唐后主李煜就是因为写下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首《虞美人》词而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作者自己今天的境遇,和三百年前的李煜完全相似,他必不敢怀念临安。于是,他想到了西湖孤山的梅花,想到二百年前栽种梅花的林和靖。“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十字,可以解为:两者都是无意识的“痴语”,牵扯不到“故国之思”上去,而淡淡的哀愁却从这“痴语”中流露出来。

  接着,他写了“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十字,似乎想表明自己是燕昭王黄金台下之“客”,受到元廷厚礼相待,不打算回临安去了。事实上已经命定永远不可能回去了。他不敢像李煜那样,说什么“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因为这样很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赵㬎不会不懂得这一点。但“应是不归来”的“应是”二字,仍然包含了“无可奈何”的感情。平淡如白水的二十个字中隐含着无限悲戚,读来令人黯然神伤。

  宋朝的皇帝大都能诗,最受人称赞的是宋太祖的咏月诗:“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有一种恢弘浩大的帝王气象。赵㬎这首诗则以凄凉深沉感人,代表了没落的歌。时代造就诗人,诗风反映时代,这是文学创作的规律。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462-1463

zàiyānjīngzuò

sònggōngzōng sòngdài 

línjìng méihuākāi 
huángjīntáixià yìngshìguīlái 
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莺窗人起未梳妆。
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闺中红日奈何长。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闺中红日奈何长。

  这首小令写春日少妇的寂寞。上阕前二句以瑰丽的彩笔描绘出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鹅黄的新柳,娇红的桃杏,映着青青的芳草,织就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春到青门”四字极有诗意,词人把春天来到人间的景况形象地比拟为春姑娘翩翩地来到大自然的芳草青青的门槛,这想象是多么新奇,美丽而又得体贴切,“柳色黄”三字也用得妙,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季节,柳梢最初缀着的是米粒大的新芽,而新芽初茁之际,柳条上便缀满了鹅黄的嫩叶,渐渐才变成淡绿碧绿的成叶。前人有“柳垂金线拂平桥”之句,即是描写这一“柳色初黄”的情景。次句“一梢红杏出低墙”一出,画面就更为之增色,,在鹅黄淡绿的背景上加添了绯红瑰丽的一笔——一枝红艳艳的杏花探出低低的墙垣,呈现在我们眼前,就益发感到春色的迷人。北宋词人宋祁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南宋诗人叶绍翁也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绝唱,但他们皆在冯延巳之后,从字句的安排与意境的经营上都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渊源关系,后二者较之前者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最早能吟出这样佳句者却有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

  前二句对于“莺窗人起未梳妆”来说是一种反衬,即以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与万紫千红来反衬人物的慵懒无绪与黯然寂寞。“莺窗”这一意象也捕捉得十分美妙,它使我们听到窗外莺啼的婉啭,也使我们联想到草长莺飞的美丽意境,还使我们想起“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的名篇。黄莺儿真的惊破了丽人的好梦了吗?她悻悻地、懒懒地起了床,却恹恹地、迟迟地不去梳妆打扮。“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悦己者远在他乡,是没有心思去拭容饰貌的。

  下阕紧承上阕第三句,描写少妇起床后呆呆地出神、默默地痴想的神态:方才在绣帐中萦回的别梦已成为依稀的碎影,而玉炉中袅袅香篆更增添了心境的寂寥。“玉炉空袅寂寥香”一句,把女主人公寂寥的心境形象化:她那落寞心绪正象袅袅香篆悠悠地舒卷、轻轻地飘散着。词人在这里找到了一个最能外化主人公心境的意象。尾句“闺中红日奈何长”乃点题之笔,良辰苦短,愁日倍长,这是人的心理时间在起作用。对于一个无所事事只盼良人归来的闺中少妇来说,她肯定感到时间是无可奈何的漫长。这也正是有闲阶级的妇女不幸之所在。

huànshā··chūndàoqīngménliǔhuáng--féngyán

chūndàoqīngménliǔhuángshāohóngxìngchūqiángyīngchuāngrénwèishūzhuāng

xiùzhànglánbiémèngkōngniǎoliáoxiāngguīzhōnghóngnàizhǎng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大雨落幽燕(yān)¹,白浪滔天²,秦皇岛³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译文: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外的打渔船,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里。
注释:浪淘沙:词牌名。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著名夏季休养地。¹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²滔天:形容水势很大,大到好像与天连接起来一样。³秦皇岛:三面环海,是渤海湾一个不冻良港,现已设为市,相传秦始皇求仙曾到此,它因此得名。⁴汪:指水势大,深且阔。⁵谁边:何处,哪里。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往事¹²千年³,魏武挥鞭,东临碣(jié)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译文:往事已经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巡至碣石山吟咏留下诗篇。现在的北戴河,依旧秋风萧瑟,但是人间已经换了新颜。
注释:¹往事:过去的事,这里指公元二百零七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古代部族名)经过碣石山时写下《观沧海》一诗之事。²越:越过。³千年:只是一个大概数,实际已一千七百多年。⁴魏武:即曹操(公元155~220年)。⁵挥鞭:原指挥鞭策马,这里指骑马出征。⁶碣石:碣石是古代山名,位于现今何处,学术界尚有争议,河北乐亭说、河北昌黎说,山东无棣说等。本词应指的是位于河北昌黎。⁷遗篇:遗留下来的诗篇,指《观沧海》一诗。⁸人间:社会制度。

  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

  在《浪淘沙·北戴河》上阕中,毛泽东写道:“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道出了毛泽东同老渔民交谈的美好回忆,也寄托着毛泽东对海上渔船安危的牵挂和关怀。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的下阕中说到曹操,并将曹操的“秋风萧瑟”升华为“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豪迈激情。

  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秦皇岛外打鱼船”回应开头一句的“幽燕”,点明地点,又与题目相吻合。“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意境或也取轧于古人对大海惊涛骇浪的描写,但《浪淘沙》是小令,不直铺叙,用精炼的设问句式写出来,化实为虚,以简驭繁,真乃神来之笔!与其说是写人写船,不如说是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突出风雨中的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崖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上片写景,景中含情,而下片抒情,情中有景。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此时此地此景,自然会使人联想起一千七百多年前曹操登临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著名的《观沧海》诗。“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东汉末年,豪强群起割据,“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曹操《蒿里行》)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曹操雄才崛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经过几十年的征战,终于扫荡了分裂割据的世族军阀和豪强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他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清刘熙载《艺概·诗概》),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雄才大略和进取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开建安文学风气之先。这首词的下片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面。而“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挥鞭”是一个典型的蕴藉丰饶的动态意象,作为片断过程,它概括了人物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作为瞬间动作,它显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英武的性格特征。“遗篇”指曹操的《观沧海》诗,“东临碣石”乃该诗首句,引入词中,化“我”为“他”,翻出新义,以凝练的形式,浓缩了深厚的历史内容。“挥鞭”、“碣石”两句,辞约义丰,有英杰、骏马、高山、远空、大海组合的动态画面,有鞭声、蹄声、风声、涛声、诗声交汇的音响效果,表现了一种力量和气概之美,寄寓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武功文事的肯定性的审美感情和审美评价。

  下片的时间跨度极大。前三句回溯到遥远的过去,第四句则乘秋风以飞越,一笔勒回到眼前,由往昔的时空转为现实的时空。“萧瑟秋风”也是引用曹诗原句,加以倒装,以“今又是”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作者仿佛是在和一千多年前的历史人物一同观景对话:看,你笔下所描绘的萧瑟秋风如今又起,大海翻波,依然壮阔无比,而社会现实又如何呢?——“换了人间。”“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汉曹植《送应氏》),“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汉王粲《七哀诗》),是旧的黑暗的人间;“白鸽连翩奋舞前,工农大众力无边”,“平等自由成合作,匈奴南诏更于阗”(柳亚子《浣溪沙》),是新的光明的人间。“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是过去的时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是当今的时代。这难道不更值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么?

  这首词的机杼在结尾。“换了人间”,是议论,是感慨,也是描写,极大地表现了诗人与时代的胜概豪情,而且意味深长,余韵悠远,将读者引向一个无限性的时空,去寻味那无穷的言外之意。

làngtáoshā ·běidài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luòyōuyàn báilàngtāotiān qínhuángdǎowàichuán piànwāngyángdōujiàn zhīxiàngshuíbiān 
wǎngshìyuèqiānnián wèihuībiān dōnglínjiéshíyǒupiān xiāoqiūfēngjīnyòushì huànliǎorénj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