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
华胥(xū)¹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²。几点蔷(qiáng)(wēi)³香雨,寂寞闲庭户。
译文:如同华胥一样理想的安乐和平之梦做完了,人在何地?只听得黄莺啼于红树。蔷薇露珠如香雨般滴下,寂寞地进入了闲空的庭院。
注释:¹华胥: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也作梦境的代称。²红树:盛开红花之树。³蔷薇:植物名。
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暖风不解¹留花住,片片着²人无数。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译文:温暖的春风不懂得留住花,却将它一片片地吹落到人们身上。楼上人远看着春天快要过去,满地长长的芳草迷了人眼看不见归路。
注释:¹解:懂得。²着: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

  上片以神话之笔,写梦醒后词人在友人家所见之情景。“华胥梦断人何处”写醒景,理想安乐之境的梦做完了,主人不知何处去?“听得莺啼红树”写禽景,“莺啼”于“红树”。“几点蔷薇香雨”写物景,蔷薇露水如香雨点点滴下。“寂寞闲庭户”写院景,寂寞笼罩着空闲的庭院。四幅图景组缀,一“红”一“香”与“梦断”、“寂寞”对印,给读者以寂寞空旷之印象。

  下片以象征的笔法,回忆着写春游中所见到的景象,回答上片所提出的问题。“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这两句截取典型的镜头来突出暖风“不解”无情,花“着人”有情,那人是无情还是有情?“楼上望春归去”为回答之笔,“楼上望春归去。”楼上人是有情的,望春也应该有情,回到青春时期,永葆春意。然而纵观眼前景色,现实是无情的。最后一句“芳草迷归路”为点题之笔,正如词人《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其二所写:“草长江南莺乱飞,年年事事与心违。”尽管满目芳草,却不见归途。

  全词运用神话、象征的笔法与写实结合,借景喻意,含蓄深隽。借回忆寒食节出游之笔,巧妙袒露了词人自己对官场、功名的残酷的现实不满。尽管“莺啼红树”,“蔷薇香雨”,到头来却是“寂寞闲庭户”。“望春归去”,却是“芳草迷归路”,确属一场华胥梦。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85-186

táoyuánrén··chūn--shì

huámèngduànrénchùtīngyīnghóngshùdiǎnqiángwēixiāngxiántíng

nuǎnfēngjiěliúhuāzhùpiànpiànzherénshùlóushàngwàngchūnguīfāngcǎogu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如同华胥一样理想的安乐和平之梦做完了,人在何地?只听得黄莺啼于红树。蔷薇露珠如香雨般滴下,寂寞地进入了闲空的庭院。

温暖的春风不懂得留住花,却将它一片片地吹落到人们身上。楼上人远看着春天快要过去,满地长长的芳草迷了人眼看不见归路。

注释

华胥: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也作梦境的代称。

红树:盛开红花之树。

蔷薇:植物名。

解:懂得。

着: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暮春,苏轼在常润道中。该词是苏轼回忆起同友人陈襄,在寒食节出游西湖的情景所作。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85-186
赏析

  上片以神话之笔,写梦醒后词人在友人家所安之情景。“华胥梦断人何处”写醒景,理想安乐之境的梦做完了,主人不知何处去?“听得莺啼红树”写禽景,“莺啼”于“红树”。“几点蔷薇提雨”写物景,蔷薇露水如提雨点点滴下。“寂寞闲庭户”写院景,寂寞笼罩着空闲的庭院。四幅图景组缀,一“红”一“提”与“梦断”、“寂寞”对印,给读者以寂寞空旷之印象。

  下片以象征的笔法,回忆着写春游中所安到的景象,回答上片所提出的问题。“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这两句截取典型的镜头来突出暖风“不解”无情,花“着人”有情,那人是无情还是有情?“楼上望春归去”为回答之笔,“楼上望春归去。”楼上人是有情的,望春也草该有情,回到青春时期,永葆春意。然而纵观眼前景色,现实是无情的。最后一句“芳草迷归路”为点题之笔,正如词人《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其二所写:“草长江南莺乱飞,年年事事与心违。”尽管满目芳草,却不安归途。

  全词运用神话、象征的笔法与写实结合,借景喻意,含蓄深隽。借回忆寒食节出游之笔,巧妙袒露了词人自己对官场、功名的残酷的现实不满。尽管“莺啼红树”,“蔷薇提雨”,到头来却是“寂寞闲庭户”。“望春归去”,却是“芳草迷归路”,确属一场华胥梦。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85-186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33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月沉沉,人悄悄,一炷后庭香袅。风流帝子不归来,满地禁花慵扫。
月沉沉,人悄悄,一炷后庭香袅(niǎo)。风流帝子¹不归来,满地禁花慵(yōng)扫。
注释:¹帝子:当指妃子言。“风流帝子”四字,《历代诗余》作“草深辇路”。
离恨多,相见少,何处醉迷三岛?漏清宫树子规啼,愁锁碧窗春晓。
离恨多,相见少,何处醉迷三岛¹?漏清宫树子规啼,愁锁碧窗春晓。
注释:¹三岛:泛指仙境。
此词创设了这样的意境:沉沉月夜,悄无声息。落袅遍地而“帝子”不归。使人愁锁碧窗,离恨满怀。又听得杜鹃声声,隔窗传来,更增人愁思。这首词,抒写了寂寞冷清的宫廷生活。诗人写景抒怀,寄寓良深。

mǎngōnghuā··yuèchénchén--yǐnè

yuèchénchénrénqiāoqiāozhùhòutíngxiāngniǎofēngliúziguīláimǎnjìnhuāyōngsǎo

hènduōxiāngjiànshǎochùzuìsāndǎolòuqīnggōngshùziguīchóusuǒchuāngchūnxiǎo

天子思茂宰,天枝得英才。
天子思茂宰,天枝得英才。
译文:天子需要精明能干的县官,朝廷果然得到了你这样的干吏。
朗然清秋月,独出映吴台。
朗然清秋月,独出映吴台。
译文:你如朗然清秋之月,皎然独出照映吴台。
落笔生绮绣,操刀振风雷。
落笔生绮绣,操刀振风雷。
译文:你落笔即出绮绣文章,办理公务,雷厉风行。
蠖屈虽百里,鹏鶱望三台。
蠖屈虽百里,鹏鶱望三台。
译文:现如今虽然只是蠖屈百里之县官,将来可是鹏程无限,可望三台公相之位。
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
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
译文:公事完毕无他事,面对青山琴堂开。
绿水寂以闲,白云有时来。
绿水寂以闲,白云有时来。
译文:闲暇弄绿水,兴来约白云作客。
河阳富奇藻,彭泽纵名杯。
河阳富奇藻,彭泽纵名杯。
译文:你如河阳潘岳问才奇藻富丽,又如彭泽陶潜乐纵名杯,清明治理县务。
所恨不见之,犹如仰昭回。
所恨不见之,犹如仰昭回。
译文:长恨不能与他们为伍,就如时光循环而转,各在相对的地方。
元恶昔滔天,疲人散幽草。
元恶昔滔天,疲人散幽草。
译文:乱群之马罪滔天,疲困之民散布幽草之间。
惊川无活鳞,举邑罕遗老。
惊川无活鳞,举邑罕遗老。
译文:江川震荡没有活的鱼,整个县里连老人都罕见。
誓雪会稽耻,将奔宛陵道。
誓雪会稽耻,将奔宛陵道。
译文:誓言要雪会稽之耻,我将踏上去宣城之道。
亚相素所重,投刃应桑林。
亚相素所重,投刃应桑林。
译文:你素为御史大夫所重视,处理公务游刃有余,并有美妙的节奏如奏桑林之曲。
独坐伤激扬,神融一开襟。
独坐伤激扬,神融一开襟。
译文:独坐常思激浊扬清,有时与神明相融,胸襟为之一开。
弦歌欣再理,和乐醉人心。
弦歌欣再理,和乐醉人心。
译文:欣然再理弦歌,和乐陶醉人心。
蠹政除害马,倾巢有归禽。
蠹政除害马,倾巢有归禽。
译文:清除害马,铲除害民的政令,归禽回巢,人民返回故乡。
壶浆候君来,聚舞共讴吟。
壶浆候君来,聚舞共讴吟。
译文:人民壶浆箪食等候你的到来,讴吟聚舞,与君共乐。
农人弃蓑笠,蚕女堕缨簪。
农人弃蓑笠,蚕女堕缨簪。
译文:农人乐得丢弃了头上蓑笠,蚕女乐得堕落了头上缨簪。
欢笑相拜贺,则知惠爱深。
欢笑相拜贺,则知惠爱深。
译文:人民欢笑互相拜贺,都感觉到你的惠政遗爱深深。
历职吾所闻,称贤尔为最。
历职吾所闻,称贤尔为最。
译文:我所见闻过的县宰,你是最贤能的。
化洽一邦上,名驰三江外。
化洽一邦上,名驰三江外。
译文:你善于教化普沾一邦之内,名声传播到了三江之外。
峻节贯云霄,通方堪远大。
峻节贯云霄,通方堪远大。
译文:高尚的节操气贯云霄,通晓为政之道的深远。
能文变风俗,好客留轩盖。
能文变风俗,好客留轩盖。
译文:文章能变一地之风俗,款待客人之礼仪周全。
他日一来游,因之严光濑。
他日一来游,因之严光濑。
译文:他日我再来一游,因为这里也有严光的严子濑。

zèngcóngsūnxìngzǎimíng--bái

tiānzimàozǎitiānzhīyīngcái

lǎngránqīngqiūyuèchūyìngtái

luòshēngxiùcāodāozhènfēngléi

huòsuībǎipéngxiānwàngsāntái

退tuìshíwàishìqíntángxiàngshānkāi

绿shuǐxiánbáiyúnyǒushílái

yángzǎopéngzòngmíngbēi

suǒhènjiànzhīyóuyǎngzhāohuí

yuánètāotiānrénsànyōucǎo

jīngchuānhuólínhǎnlǎo

shìxuěhuìchǐjiāngbēnwǎnlíngdào

xiāngsuǒzhòngtóurènyīngsānglín

zuòshāngyángshénróngkāijīn

xiánxīnzàizuìrénxīn

zhèngchúhàiqīngcháoyǒuguīqín

jiānghòujūnláigòngōuyín

nóngrénsuōcánduòyīngzān

huānxiàoxiāngbàizhīhuìàishēn

zhísuǒwénchēngxiáněrwèizuì

huàqiàbāngshàngmíngchísānjiāngwài

jùnjiéguànyúnxiāotōngfāngkānyuǎn

néngwénbiànfēnghǎoliúxuāngài

láiyóuyīnzhīyánguānglài

暗上江堤还独立,水风霜气夜棱棱。
暗上江堤还独立,水风霜气夜棱(léng)¹
译文:晚来停舟,独立在岸边,深秋的江面,江风霜气寒意袭人。
注释:¹棱棱:严寒的样子。
回看深浦停舟处,芦荻花中一点灯。
回看深浦¹停舟处,芦荻(dí)²中一点灯。
译文:回望停船处,夜色中唯见船里透出的一点灯火。
注释:¹浦:水边。²芦荻花:生长于低洼阴湿处或浅水中,秋季开白花。

  这首小诗首句写人,次句写景,结尾两句写回头去看浦中小舟。诗人夜泊江中,信步江堤,霜冷风凄,黑夜漆漆、只有泊舟处一点孤灯,透一点光亮,送一丝温暖。此诗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尤其后两句,似乎从旁人的眼中看自己的船,更增添冷峻感觉。全诗景象平易,自然天成,但在布局上又颇见匠心。诗写夜泊之景,不从夜泊之地写,而是选择了堤上回看的视角,使四句小诗显得极为婉曲。

  一二句即紧扣题目,为下句铺垫,也为全诗伏笔。前两句描写诗人步出船舱,走上江堤,顿感江风寒冷刺骨,霜气凛冽袭人,并缀一叠词“棱棱”,不仅摹绘出江边秋夜的寒意,同时活画出诗人在江堤寒风中凄冷的情态。

  三四句写诗人伫立寒风中的江堤上,“回看”“夜泊”处的情景。“回看”二字绝妙,且含蕴丰富,既有站立江堤寒风中对舱内温暖的眷恋,又有一片漆黑夜色中欲有所发现的意愿。结句“芦荻花中一点灯”,在景致变化中使诗人心情为之一振,由“水风霜气”一抑中,情调为之一扬。“芦荻花”照应第二句“水风霜气”。诗人回看“深浦停舟处”,为浓厚夜幕所笼罩,为茂密芦荻所遮蔽,漆黑模糊夜色深沉,那既不显眼又不足道的“一点灯”,俨然“黑暗王国中一线光明,诗人心目中一丝暖意”。“灯”前置以“一点”,正面写灯,侧面烘托,使夜色更浓更广,使深沉的夜色具有了视觉形象,是以明写暗艺术手法的巧妙使用,因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全诗二十八字,所烘托的景象,形象贴切地衬托出“浦中夜泊”的情景。景象平易,但却自然天成;布局巧妙,又独具匠心。写夜泊,选择了江堤上回看的独特视点,形象地写出了一个没有月色、连视觉也失去作用的秋夜。之所以说“独特”,是由于全诗视角不凡、立意不俗、选材别致、烘托深广,由第二句的感觉,到三、四句转向视觉。尤其是写与“夜”与“月”有关的诗,白居易作品中举不胜举,除了著名的《琵琶行》《燕子楼》之外,还有《村夜》《江夜舟行》《襄阳舟夜》《舟夜赠内》《雨夜忆元九》《曲江夜归闻元八见访》等等,一般写夜景离不开月色的烘托,有月才具备韵味,有月才景色绚丽,有月才使人留连,而《浦中夜泊》,没有月色,避开白描,用侧面烘托的独特视角,生动地写出了“浦中夜泊”的别致景象。

参考资料:
1、 白居易.白居易集:三晋出版社,2008:第128页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译文:诗至于唐,本已难于再出奇境来,谁知宋人偏偏翻空出奇在奇境之外。标新的诗论刚一下垂,立刻就引来千万缕波纹、层出不穷的流派。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只知诗到苏黄¹尽,沧海横流²却是谁?
译文:我只知诗歌在苏黄之后再无新意,又有谁能够成为诗坛上的逆流,横流沧海?
注释:¹苏黄:苏轼、黄庭坚,北宋著名诗人。苏诗气象阔大,豪放飘逸;黄诗气象森严,生新瘦硬,对北宋诗坛都有很大的影响。²沧海横流:狂流泛滥,比喻诗坛上的逆流,可能是指江西诗派。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自苏、黄更出新意,一洗唐调,后遂随风而靡,生硬放佚,靡恶不臻,变本加厉,咎在作俑。先生(元好问)慨之,故责之如此。”

  这首诗是对求奇追险诗风及其流弊的批评。苏轼、黄庭坚是北宋影响巨大的著名诗人,两人的诗歌都有很高的成就。苏轼的诗歌气象宏阔,铺叙宛转,意境恣逸,笔力矫健,常富理趣,但苏诗散文化、议论化倾向明显。苏轼有满腹才学,难免在诗中卖弄,以出新意。黄庭坚作诗则力求新奇,选材僻熟就生,喜用他人未用的典故和字句,造拗句,押险韵,做硬语,诗风生新瘦硬峭拔,善于出奇制胜。他所用“夺胎换骨”、“点石成金”增加了“以才学为诗”的倾向。

  苏、黄两人在技巧上力求出新,对传统有所发展变化,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因此元好问承认了他们在诗歌上的成就“只知诗到苏黄尽”和影响力(“一波才动万波随”)。但是另一方面,苏黄的后学者却往往没有苏黄的才力,未得其长,先得其短,容易出现一味崇尚奇险、堆砌生典、搜罗怪异形象,语言生硬晦涩、词句雕琢不自然的弊端(“奇外无奇更出奇”)。元好问批评了苏、黄诗歌缺点所造成的不良风气,同时,这也反映了元好问崇尚自然、雅正,反对险怪、雕琢的诗歌思想。

lùnshīsānshíshǒu··èrshíèr--yuánhǎowèn

wàigèngchūcáidòngwànsuí

zhǐzhīshīdàohuángjǐncānghǎihéngliúquèshìshuí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¹,神人共远游。
译文:我真心地希望登上泰华山,和神仙一起远游。
注释:¹泰华山:华山,亦称太华山,为中国五岳之西岳,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的华阴县境内。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神人¹共远游。
译文:我真心地希望登上泰华山,和神仙一起远游。
注释:¹神人:神和人。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¹
译文:经过昆仑山,来到蓬莱仙山。
注释:¹蓬莱:东海中的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
飘飖八极,与神人俱。
飘飖(yáo)¹八极,与神人俱²
译文:和神仙们一起在天空中遨游八方。
注释:¹飘飖:飘荡,飞扬,风吹貌。²俱:一起,在一起。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思得¹神药,万岁为期。
译文:我想得到长生不老的神药,活到一万岁。
注释:¹思得:想得到。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译文:用诗歌表达心意,我愿登上高高的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¹长久,人道²居之³短。
译文:天地是多么地长久,与之相比,人生是多么地短暂。
注释:¹何:多么,为何。²人道:为人之道,人的道路。³居之:居天地之间。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译文:天地是多么地长久,与之相比,人生是多么地短暂。
世言伯阳,殊不知老。
世言¹伯阳²,殊(shū)不知³老。
译文:世人都说老子清静淡泊,从来都不知道年岁已老。
注释:¹世言:世人说道。²伯阳:道教创始人老子的字。³殊不知:犹言竟不知。
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赤松¹王乔²,亦云³得道。
译文:又说赤松子和王子乔得道成仙。
注释:¹赤松:赤松子,亦称“赤诵子”、“赤松子舆”。相传为上古时神仙。神农时为雨师,教神农入火。²王乔:王子乔,传说中的仙人。³亦云:也说。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
得之未闻¹,庶(shù)²³寿考
译文:没有听说过真正得道成仙的,也许得道的人可以长寿延年。
注释:¹得之未闻:得知以前从未听说之事。²庶:但愿,或许。³以:得以。⁴寿考:寿命的考量,长寿,寿数,寿命。
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译文: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天地是多么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¹日月光,何所不光昭(zhāo)²
译文:光明的日月啊照耀四方,何处没有它们的光芒呢!
注释:¹明明:光明貌。²光昭:光照,照耀,彰明显扬,发扬光大。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译文:光明的日月啊照耀四方,何处没有它们的光芒呢!
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
二仪¹合圣化²,贵者³独人不
译文:天地化育万物,最尊贵的难道不是人吗?
注释:¹二仪:天地,日月,阴阳,父母。²合圣化:合并圣化。³贵者:尊贵者。⁴独人不:唯独人不是。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万国率(shuài)¹,莫非王臣²
译文:各个诸侯管辖自己的封地,难道他们不是天子的臣民吗?
注释:¹率土:“率土之滨”之省。谓境域之内。²莫非王臣:没有不是王臣的。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译文:以施行仁义为本分,以遵行礼乐为荣耀。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译文:用诗歌表达心意,光明的日月啊照耀四方。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四时¹²逝去,昼夜以³成岁
译文:春夏秋冬交替远去,昼夜推移,成为一年。
注释:¹四时:指一年四季的农时,四季。²更:更加。再。³以:已经。⁴成岁:成为一年。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译文:春夏秋冬交替远去,昼夜推移,成为一年。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
大人¹先天²,而天³弗违(wéi)
译文:有德行的人遵从天意,所以他们行为始终与上天保持一致。
注释:¹大人:以人为大。²先天:以天为先。³而天:如天。⁴弗违:不要违逆。
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不戚(qī)¹年往²,忧世³不治
译文:他们从不忧虑年岁老去,只会忧虑社会不安定。
注释:¹不戚:不悲伤。²年往:年岁过去,年龄老去。³忧世:忧愁人世。⁴不治:不能治理,不安定。
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存亡¹有命²,虑之³为蚩(chī)
译文:生和死都由天命决定,因此,担心生死是愚蠢的行为。
注释:¹存亡:生存和灭亡。²有命:有天命。³虑之:忧虑这些。⁴为蚩:为痴愚。蚩,白痴,无知。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译文: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春夏秋冬交替远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qī)¹欲何念²?欢笑意所之³
译文:忧伤的时候将有什么想法呢?让欢笑永随自己的心意。
注释:¹戚戚:忧惧貌,忧伤貌。²欲何念:打算顾念什么。³所之:所去的地方。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译文:忧伤的时候将有什么想法呢?让欢笑永随自己的心意。
壮盛智惠,殊不再来。
壮盛¹智惠²,殊不³再来。
译文:盛壮年华和聪明智慧,将永远不会返回。
注释:¹壮盛:壮年盛年。²智惠:智慧和恩惠。³殊不:竟不。殊,很,甚。
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爱时¹进趣²,将以³惠谁
译文:珍惜时光,努力进取,将有惠于谁呢?
注释:¹爱时:爱惜时光。²进趣:追求乐趣,努力向上,立志有所作为,进取,追求,求取。³将以:将此用以。⁴惠谁:恩惠于谁。
泛泛放逸,亦同何为?
泛泛¹放逸(yì)²,亦同何为³
译文:轻浮放荡,逸乐苟安,又是怎样的行为呢?
注释:¹泛泛:泛泛地,寻常地,简单地。²放逸:放纵逸乐,豪放不羁。³亦同何为:又等同于什么。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译文:用诗歌表达心意,忧伤的时候将有什么想法呢?
这首诗写的都是虚幻的内容,写游仙时的情境和心态。先写与神人远游。诗人有感于“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希望得到神药,延长寿命。但人生短暂,有无神药,能否长寿,将信将疑。于是笔势陡转,由神仙世界直转世俗人间。写日月普照,“贵者独人”。在人间,应当尊君王,行仁义,守礼乐,不必追求长寿,需要忧虑的是乱世还没有得到治理。诗人虽然年老,但雄心不灭。“不戚年往,忧世不治”,在普遍的忧生意识中融入了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独有的生命价值观。但这种情思没有持续下去,因而最后笔势再次陡转,写想过随心所欲的放纵生活而又于心不安的矛盾心态。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96-200
2、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0-4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