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āo)(miǎo)¹危楼²紫翠间,良辰乐事古难全。感时怀旧独凄然。
译文:高楼缥缈在紫绿双色之间,良辰与乐事都凑齐全,从古至今,着实很难。感时怀旧,独自凄然。
注释:¹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貌。²危楼:高楼。
(bì)月琼枝¹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来岁与谁看。
译文:圆月和玉树只闪现于夜夜,菊花与人貌却经行在年年。不知来年,我将跟谁一道赏观。
注释:¹璧月琼枝:玉璧似的明月,玉树的枝条。

  作品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以乐景写愁情。开端“缥缈危楼紫翠间”一句,写紫气升腾的青山中间隐约可见的高楼,这种神仙洞府般的美景作了饯别宴会的自然背景(略带人文色彩),然而“感时怀旧独凄然”,词人在这离别的时刻,禁不住感叹时光的流逝,怀念值得回首的往事,独自伤心起来。显而易见,这是以乐景写愁情。词人面对使人快乐的美景尚且有“凄然”之感,可以想见离别时悲伤情绪的浓重,是收到了双倍的艺术效果的。

  二是富于理趣。这首小词就有三处表现出哲理意趣。第一是上片的“良辰乐事古难全”一句,实际意思是说,天下良辰(美好的时光)、美景、赏心、乐事,这四者自古以来就是难以同时存在的。这里“良辰”涵盖“美景”,上承起句而言;“乐事”涵盖“赏心”,转出下句悲伤之意。虽有现成出典,却从词人的亲身体验出发,表达了自然与人生的高度和谐的境界(具有共时性)不可多得这样的感喟,还是耐人寻味的。第二是过片“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两句,写对别后岁月的想象,同样运用了有关语典。前一句以“璧月琼枝”状写美的境界,以“夜夜”形容时间的漫长,而由于不能与友人相聚,佳境也无法共赏,词人用一“空”字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深深遗憾;后一句以“菊花”与“人貌”对举,其实是“岁岁相似”与“年年不同”相形,或者说是以花开依旧来反衬人貌已非,从而深化了词人的人生感慨。第三,是篇末推想“不知来岁与谁看”。这里的“来岁”应指来年今日,所“看”的对象则包括开头所写的自然美景,也包括过片写到的“璧月琼枝”这种美的境界。而冠以“不知”二字,便传写出人生无常(由时间的推移引起人事的变化)、佳期难再的唱叹,

  总之,这首小词在抒写离愁别绪的同时,也写下了词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某些哲理性思考,而又不失诗的韵味;虽然调子低了一些,留下了佛家思想的痕迹,能给人以丰厚的启示。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250-252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楼缥缈在紫绿双色之间,良辰与乐事都凑齐全,从古至今,着实很难。感时怀旧,独自凄然。

圆月和玉树只闪现于夜夜,菊花与人貌却经行在年年。不知来年,我将跟谁一道赏观。

注释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貌。

危楼:高楼。

璧月琼枝:玉璧似的明月,玉树的枝条。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八日,是苏轼与杨绘(元素)分袂时写下的别情词。苏轼因对杭州的依依不舍和对杨绘人品的敬佩、赞赏以及出任州官的喜悦,写下了这首词。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250-252页
赏析

  作品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以乐景写愁情。开端“缥缈危楼紫翠间”一句,写紫气升腾的青山中间隐约可见的高楼,这种神仙洞府般的美景作了饯别宴会的自然背景(略带人文色彩),然而“感时怀旧独凄然”,词人在这离别的时刻,禁不住感叹时光的流逝,怀念值得回首的往事,独自伤心起来。显而易见,这是以乐景写愁情。词人面对使人快乐的美景尚且有“凄然”之感,可以想见离别时悲伤情绪的浓重,是收到了双倍的艺术效果的。

  二是富于理趣。这首小词就有三处表现出哲理意趣。第一是上片的“良辰乐事古难全”一句,实际意思是说,天下良辰(美好的时光)、美景、赏心、乐事,这四者自古以来就是难以同时存在的。这里“良辰”涵盖“美景”,上承起句而言;“乐事”涵盖“赏心”,转出下句悲伤之意。虽有现成出典,却从词人的亲身体验出发,表达了自然与人生的高度和谐的境界(具有共时性)不可多得这样的感喟,还是耐人寻味的。第二是过片“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两句,写对别后岁月的想象,同样运用了有关语典。前一句以“璧月琼枝”状写美的境界,以“夜夜”形容时间的漫长,而由于不能与友人相聚,佳境也无法共赏,词人用一“空”字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深深遗憾;后一句以“菊花”与“人貌”对举,其实是“岁岁相似”与“年年不同”相形,或者说是以花开依旧来反衬人貌已非,从而深化了词人的人生感慨。第三,是篇末推想“不知来岁与谁看”。这里的“来岁”应指来年今日,所“看”的对象则包括开头所写的自然美景,也包括过片写到的“璧月琼枝”这种美的境界。而冠以“不知”二字,便传写出人生无常(由时间的推移引起人事的变化)、佳期难再的唱叹,

  总之,这首小词在抒写离愁别绪的同时,也写下了词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某些哲理性思考,而又不失诗的韵味;虽然调子低了一些,留下了佛家思想的痕迹,能给人以丰厚的启示。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250-252页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33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逍遥芜皋(gāo)¹上,杳(yǎo)²望扶木³
译文:逍遥无皋之山上,远远望见木扶桑。
注释:¹芜皋:即无皋,传说中的山系名。²沓然:遥远的样子。³扶木:即榑(fú)木,亦作扶桑或榑桑。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洪柯¹百万寻²,森散³复旸(yáng)
译文:巨大树枝百万丈,纷披正把旸谷挡。
注释:¹洪柯:大树枝。²寻: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³森散:枝叶舒展四布的样子。⁴旸谷:同“汤(yáng)谷”,日所从出处。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灵人¹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译文:羲和服侍丹池旁,天天为日沐浴忙。
注释:¹灵人:指羲和,神话传说中太阳的母亲。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神景¹一登天,何幽不见烛²
译文:一旦太阳升上天,何方阴暗不照亮!
注释:¹神景:指太阳。景:日光。²何幽不见烛:什么阴暗的地方不被照亮。幽:阴暗。烛:照亮。

shānhǎijīngshísānshǒu ·liù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xiáoyáogāoshàng yǎoránwàng 
hóngbǎiwànxún sēnsǎnyáng 
língrénshìdānchí zhāozhāowèi 
shénjǐngdēngtiān yōujiànzhú 
晴野鹭鸶飞一只,水葓花发秋江碧。刘郎此日别天仙,登绮席,泪珠滴,十二晚峰青历历。
晴野鹭鸶飞一只,水葓花发秋江碧。刘郎此日别天仙,登秋席,泪珠滴,十二晚峰青历历。
踯躅花开红照水,鹧鸪飞绕青山觜。行人经岁始归来,千万里,错相倚,懊恼天仙应有以。
(zhí)(zhú)¹开红照水,鹧鸪飞绕青山觜(zuǐ)²。行人经岁始归来,千万里,错相倚³,懊(ào)(nǎo)天仙应有以。
注释:¹踯躅花:植物名,四、五月开红花,漏斗状,形似杜鹃花,又称“红踯躅”、“山石榴”、“映山红”等名。²青山觜:山口。觜:同“嘴”。³错相倚:言天仙错依靠了人间的刘晨、阮肇,不能白头偕老。倚:依靠。⁴懊恼:心中懊悔烦恼。以:因,缘由。

  这首词与《天仙子·晴野鹭鸶飞一只》一样,也是就题发挥,咏刘郎在天台山遇神女的事。据《神仙传》和《续齐谐记》载,汉明帝永平时,剡县有刘晨、阮肇二人人天台山采药,迷失道路,忽见山头有一颗桃树,共取食之,下山,得到涧水,又饮之。行至山后,见有一杯随水流出,上有胡麻饭屑。二人过水行一里左右,又越过一山,出大溪,见二女颜容绝妙,唤刘、阮二人姓名,好像旧时相识,并问:“郎等来何晚也!”因邀还家,床帐帷幔,非世所有。又有数仙客,拿三五个桃来,说:“来庆女婿。”各出乐器作乐,二人就于女家住宿,行夫妻之礼,住了半年,天气和暖,常如春二、三月。常闻百鸟啼鸣,求归心切。女子说:“罪根未灭,使君等如此。”于是送刘、阮从山洞口去。到家,乡里怪异,经查寻,世上已是他们第七代子孙。二人于是又想回返女家,寻山路,不获,迷归。至太康八年,还不知二人下落。唐五代词以《天仙子》为词牌的作品多用刘阮事,托意仙缘,实写人情。与《天仙子·晴野鹭鸶飞一只》不同的是,此词写天人相隔,仙人的恼恨与世人全同。

  此词“踯躅花开红照水”写环境,以“鹧鸪飞绕青山觜”写刘阮经岁而归人间的依依之情。最后不写刘阮恼恨不能复返,却从天仙懊恨人神千里之遥,不复再见,更觉深透一层。全词句丽而意清,语真而情挚。

tiānxiānzi··zhízhúhuākāihóngzhàoshuǐ--huángsōng

qíngfēizhǐshuǐhónghuāqiūjiāngliúlángbiétiānxiāndēnglèizhūshíèrwǎnfēngqīng

zhízhúhuākāihóngzhàoshuǐzhèfēiràoqīngshānxíngrénjīngsuìshǐguīláiqiānwàncuòxiāngàonǎotiānxiānyīngyǒu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十二三年就试¹期,五湖²烟月³相违
译文:十二三年我困于考场历尽艰辛,多少良辰美景也只能不去问闻。
注释:¹就试:应考,参加考试。²五湖:其说不一,《史记索隐》认为指太湖、洮湖、鄱阳湖、青草湖和洞庭湖。此处泛指一切佳山胜水之地。烟月:烟花风月,代指各种享受和嗜好。⁴奈:奈何。⁵相违:指无缘欣赏。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何如买取胡孙弄(nòng)¹,一笑君王便著(zhuó)(fēi)²
译文:还不如去购买一只小猴子耍弄,逗得君王开心一笑就绯袍加身。
注释:¹买取胡孙弄:一作“学取孙供奉”。胡孙:猴的别名。²著绯:穿绯色的官服。唐制,四品、五品官服绯。

  罗隐这首诗,用作者自己和孙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鲜明对比,以自我讽嘲的方式发感慨,泄愤懑,揭露抨击皇帝的昏庸荒诞。

  诗的前二句概括诗人仕途不遇的辛酸经历,嘲笑自己执迷不悟。“十二三年就试期”,说他十多年来一直应进士举,辛辛苦苦远离家乡,进京赶考,但一次也没有考中,一个官职也没有得到。“五湖烟月奈相违”是说为了赶考,只得离开美丽的家乡。科举入仕一直是诗人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前后屏居京城十四年以上,竟日苦读,奔走科场,几乎与一切人间美景隔绝。反过来说,倘使不赶考,他就可在家乡过安逸日子。所以这里有感慨、怨恨和悔悟。

  诗的后二句便对唐僖宗赏赐孙供奉官位事发感慨,自嘲不如一个耍猴的,讥刺皇帝只要取乐的弄人,抛弃才人志士。“何如买取胡孙弄”,诗人自嘲不如耍猴人,看似羡慕,实则是对君主的辛辣讽刺,其中蕴含着诗人巨大的悲愤。“一笑君王便着绯”,既痛刺唐僖宗的症结,也刺痛自己的心事:昏君不可救药,国亡无可挽回,其中蕴含着诗人对李唐江山每况愈下的隐忧。

  这是一首嘻笑怒骂的讽刺诗。诗人敢于将讽刺的矛头对准高高在上的皇帝,其胆识也是难得和值得褒奖的。诗人故意把辛酸当笑料,将荒诞作正经,以放肆嘻笑进行辛辣嘲骂。他虽然写的是自己的失意遭遇,但具有一定典型意义;虽然取笑一件荒唐事,但主题思想是严肃的,诗人心情是郁愤的。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83-1284

gǎnnònghóurénzhū

luóyǐn tángdài 

shíèrsānniánjiùshì yānyuènàixiāngwéi 
mǎisūnnòng xiàojūnwángbiàn便zhuófēi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儿将断肠。
秋江渺(miǎo)¹芙蓉芳²,秋江女儿将断肠³
译文:秋江无边无际荷花正芬芳,秋江的女儿们想你想断肠。
注释:兼善:即泰不华,字兼善,十八岁中右榜状元,曾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中台御史,以敢于直谏闻名于朝。¹秋江渺渺:秋天的江面浩大无边,看不到尽头。²芙蓉芳:荷花散发芳香。³断肠:形容极度的思念棚悲痛。即秋霜将至,荚蓉凋零,采莲女们无比怜惜。喻对贤良受挫而深表同情。
绛袍春浅护云暖,翠袖日暮迎风凉。
(jiàng)¹春浅护云暖,翠袖²日暮迎风凉。
译文:春天刚到红色袍带云护暖,夕阳西沉翠绿袖口迎风凉。
注释:¹绛袍:即绛纱袍,古代常用着朝服。²翠袖:绿色的长袖,即女人所穿。
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
鲤鱼¹吹浪江波白,霜落²洞庭³飞木叶。
译文:鲤鱼风吹动江中白浪,秋霜降落洞庭满地飞木叶。
注释:¹鲤鱼:即鲤鱼风,通常称九月风或秋风。²霜落:喻黑暗的社会邪恶势力。³洞庭:即洞庭湖。
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译文:采莲人要荡舟到何处,你要爱惜荷花的好颜色。

  有人将《芙蓉曲》解释为婉言进谏的政治隐喻诗,也有人认为此诗暗含感伤身世、知音未遇等意义。对于现代的读者来说,只将这首诗视为一首丽情乐府,分析和领略它的意境和艺术风格,也无不可。自古以来,尤其是南北朝乐府里,有诸多作品描写江南采莲这一风俗,以及由此而衍发的采莲人的各种情思。萨都剌这首《芙蓉曲》继承前人乐府诗之风,以芙蓉起兴,描写水乡女子触景生情,哀伤青春易逝。

  诗的首联描写了秋日江上的芙蓉和江上荡舟的女子。江上芙蓉盛开的美景,与女子的断肠愁思相对举,两相映衬。

  颔联两句进而描写秋江女儿的生活:温暖的春日里,她穿着一袭红衣,看护着满江的荷叶;秋日暮色里,她的翠色长袖和荷叶一起迎着凉风翻飞飘扬。“绛袍”和“翠袖”都是秋江女儿的穿着,这两种颜色又分别是芙蓉花和叶的颜色,暗示着人与花的关联,人如花,花似人。“春浅”、“日暮”相对,意为秋江女儿与芙蓉从春到秋、从晨至暮始终相依相伴。“翠袖日暮迎风凉”,很容易联想到杜甫《佳人》诗的最末两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描写的是一位居住在空谷中躲避战乱的女子,亲人已死,夫婿又抛弃她娶了新人。“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是旧时女子最凄惨的爱情悲剧。这就隐隐透露出秋江女儿愁思的根源了。

  颈联描写了江波,落叶等寒秋之景。从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开始,洞庭秋叶萧萧飘坠成为寒秋初至的鲜明标志。萨都剌化用这一典故,点出江上季节的变化。树木凋零,令人触景生情:木已如此,那比树木还娇嫩的莲花又该如何抵挡季节的摧残。

  尾联说秋江女儿面对满江盛开的莲花,因为爱惜这娇艳的花朵,不忍心划桨荡舟,唯恐碰伤了芬芳美丽的鲜花,更不愿意采折。这一片爱花惜花之心,也回答了诗的开篇提出的悬念:秋江女儿对着正盛开的芙蓉“将断肠”呢,原来是因为看到芙蓉盛放,正是最美的时候,但秋季也已来临,花朵马上就要凋落;娇艳只是短暂的,美丽并不能持久,这就是爱惜芙蓉的秋江女儿的哀叹。芙蓉尚有秋江女儿来爱护,秋江女儿却无人来怜惜。由花及人,秋江女儿对着满江云霞般的芙蓉,自然愁思无限。整首诗情感的展示非常细腻曲折。

  这首诗是萨都剌乐府诗的代表作。与萨都剌交情颇好的元代诗人杨维桢曾这样评价好友:“天锡诗风流俊爽,修本朝家范。宫词及《芙蓉曲》,虽王建、张籍无以过矣。”把这首《芙蓉曲》的成就与王建、张籍等人的诗歌相提并论,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诗的风格清丽婉转,以芙蓉起兴,曲折反复地表达了秋江女儿的心曲,她面对盛放的芙蓉以及萧萧落木,触景生情,产生了花木凋零、红颜易老、青春美丽无法永驻的愁思。在这里,花即是人,人亦是花,秋江女儿与秋江芙蓉两种意象是重叠在一起的。在女子发出的对花的哀叹和惋惜中,揭示了最盛之时即是衰败之始的道理。这首诗风格绮丽,但不俗艳;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句意境,但不生硬,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艺术感染力。作者用清丽的文笔,捕捉少女若有若无的心思:由伤花之凋零,到哀伤自己青春的易逝;由没有惜花之人,到自己没有知己的自怜自惜。似哀怨,又似期待,余韵悠然,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廖菊楝编著.萨都剌: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10:101-104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译文:门前有客人从远方万里而来,我问他是什么地方的人。
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
(qiān)¹起从之,果得心所亲²
译文:我提起衣服去寻访,果然找见了自己心中所喜悦的友人。
注释:¹褰裳:提起衣服。²心所亲:心中所喜悦的友人。
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
挽裳对我泣,太息¹前自陈。
译文:他见到我很激动,挽着衣衫对我哭泣。叹息之后他便对我陈述起自己的经历。
注释:¹太息:同“叹息”。
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
本是朔(shuò)¹士,今为吴越民。
译文:他本来自朔方,但从北边迁徙到了南方吴越,今天已是吴越之人了。
注释:¹朔方:汉郡名称。在今内蒙古及宁夏一带。
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行行将复行,去去适¹西秦。
译文:但这迁徙的日子还没有结束,他还在不断迁徙,这次是要迁去西边的秦国了。如此频繁的迁徙,究竟哪里才是自己的定所呢?
注释:¹适:到。
这首诗写的是战乱中人们流亡四方的悲惨情状。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