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同上蹑天风,望入苍茫眼界空。象纬分明星阙近,河山环绕帝都雄。
高台同上蹑天风,望入苍茫眼界空。象纬分明星阙近,河山环绕帝都雄。
日斜江口潮初白,露冷林梢叶渐红。王事有期乡梦杳,一尊相属思无穷。
日斜江口潮初白,露冷林梢叶渐红。王事有期乡梦杳,一尊相属思无穷。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昔游三峡¹见巫山,见画巫山²宛相似。
译文:当年游三峡时见过巫山,如今看见这幅屏风画上的巫山又仿佛回到了从前。
注释:¹三峡:今四川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的长江三峡。具体所指,历代说法不一。今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²巫山:巫山县有巫山。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
疑是天边十二峰¹,飞入君²家彩屏(píng)里。
译文:我心疑是天边的巫山十二峰,飞进您家的屏风里边。
注释:¹十二峰:巫山山峰之尤著者,其初本无确指,后世也说法不一。²君:指元丹丘。
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寒松萧瑟(sè)¹如有声,阳台²微茫如有情。
译文:寒松摇曳若有声,依稀可见的阳台如有深情。
注释:¹萧瑟:风声,多形容秋风。²阳台:今巫山县北有阳台山,盖因此而名。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锦衾(qīn)¹瑶席²何寂寂³,楚王神女徒盈盈
译文:棉衣瑶席多么寂寞,楚王和神女当年的热恋也是徒然。
注释:¹锦衾:锦制之被。²瑶席:用瑶草编织的卧席。瑶草,传说中的仙草名。³寂寂:冷落寂静。⁴徒:空,徒然。⁵盈盈:美好的样子。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如绮。
高咫(zhǐ)¹,如千里,翠屏丹崖²(càn)如绮(qǐ)³
译文:小小屏风咫尺千里,青山红崖如同锦绣灿烂。
注释:¹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此形容距离短。高咫尺,如千里,谓画有咫尺千里之势也。²翠屏丹崖:屏,喻指山峰。翠屏:形容峰峦排列的绿色山岩。均指画中景物。丹崖:绮丽的崖壁。³绮:华美的丝织物。
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苍苍远树围荆(jīng)¹,历历²行舟泛³巴水
译文:琶苍远视掩映着荆门,巴水上的行舟历历可见。
注释:¹荆门:山名,位于巫山下流,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²历历:分明貌。³泛:飘流。⁴巴水:当泛指巴地所经之水,非专指巴江。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
水石潺(chán)(yuán)¹万壑(hè)²分,烟光草色俱氛(fēn)(yūn)
译文:万壑间水漫石滩,烟光里草色新鲜。
注释:¹潺湲:水流貌。²壑:山谷。万壑分,万壑分流。
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
溪花笑日¹何年发²,江客³听猿几岁闻。
译文:日光下溪畔的山花是何年盛开,江客听猿始自哪年?
注释:¹笑日:向日而笑。²发:开放。³江客:江行之客。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使人对此心缅(miǎn)(miǎo)¹,疑入嵩丘梦彩云。
译文:令人在画前心胸高远,我真疑心自己是在梦中遇到了神仙。
注释:¹缅邈:思绪遥远的样子。

  此诗起笔四句,即以真形画,疑画为真,写出乍见巫山屏风时的感受。接下来,“如有声”、“如有情”,诗人由疑而入迷,竟从画中听出有声,见出有情;可是转眼间幻觉顿失——“徒盈盈”,眼前只是一片寂静——“何寂寂”,诗人复由迷而生疑;“高咫尺,如千里”,原来只是一幅画,并非实景,诗人又由迷而悟。

  然而,审美过程并没有到此为止,诗人进一步对画面作了仔细观照,“苍苍”以下六句,即随着诗人视线的转移,由远而近,从大到小,有层次地展现出画面景物。正是在这一凝神观照的过程中,由于画面的逼真,使诗人再一次心生幻觉,坠入迷境。把诗人审美过程中上述微妙而复杂的心理感受及其变化,表现得如此真切生动,是本诗最显著的特色。

  此外,诗中对画面景物的再现,纯从实处着笔,但由于它是围绕诗人的审美心理感受及其变化为中心而展开的,因而既给人历历在目之感,又毫无呆板琐细之嫌,其中所隐含的美妙神话传说,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更能激起人们美好的情感联想。

参考资料:
1、 王启兴 张金海.唐代艺术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3月第1版:29-30

guānyuándānqiūzuòshānpíngfēng--bái

yóusānxiájiànshānjiànhuàshānwǎnxiāngshì

shìtiānbiānshíèrfēngfēijūnjiācǎipíng

hánsōngxiāoyǒushēngyángtáiwēimángyǒuqíng

jǐnqīnyáochǔwángshényíngyíng

gāozhǐchǐqiāncuìpíngdāncàn

cāngcāngyuǎnshùwéijīngménxíngzhōufànshuǐ

shuǐshíchányuánwànfēnyānguāngcǎofēnyūn

huāxiàoniánjiāngtīngyuánsuìwén

使shǐrénduìxīnmiǎnmiǎosōngqiūmèngcǎiyún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霹雳¹收威暮雨²开,独凭栏槛(jiàn)³倚崔嵬(wéi)
译文:傍晚时分,云开雨散,雷电也收起威势;我凭倚着栏杆,独自观赏大自然的瑰丽。
注释:儋(dān)耳:即今海南儋县。¹霹雳:疾猛之雷。²暮雨:傍晚的雨。³栏槛:栏杆。⁴倚崔嵬:依傍嵯峨的高山。崔嵬:山高的样子。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垂天雌霓(ní)¹云端下,快意雄风²海上来。
译文:一双彩虹自云端垂天而下,雄风从海上吹来顿感快意。
注释:¹雌霓:霓即虹。双虹并出,色彩浅淡者为雌霓。这里似暗喻小人。²雄风:凉爽的风。此句隐以雄风喻王命。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野老¹已歌丰岁²语,除书³欲放逐下回。
译文:村野老人发出丰年的赞歌颂语,圣上的赦书将把流放的大臣放回。
注释:¹野老:村野老人。²丰岁:丰收年。³除书:拜官之诏书。除去旧官,改授新官日除。这里指令苏轼移廉州安置的诰命。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残年饱饭¹东坡老,一壑(hè)能专²万事灰。
译文:苏东坡已至晚年,只求余生吃饱饭,有一块地能退居隐身即可,其他万事俱成灰。
注释:¹残年饱饭:化用杜甫《痛后过王倚饮赠歌》:“但得残年饱吃饭”句。残年,一生将尽的年月,指人的晚年。²一壑能专:占有一丘一墼。这里指有一块地能退居隐身即可。

  这首诗表现了苏轼初得赦免诏书时的欣喜之情,抒发了风烛残年、万念俱冷的深沉感慨。

  首联写一阵雷雨之后的黄昏时刻,作者独自登高,凭栏远望。古人常以雷霆之怒,霹雳之威喻皇帝的威怒,这里既是写实景,也是以霹雳收威暗喻哲宗去世,徽宗继位,朝政更新。“暮雨”的“暮”,也是含义双关,暗示以前朝政的昏暗;“开”,表现了他对徽宗的幻想,以为朝政从此清明,徽宗刚继位,想清除朝廷的党争,似乎将大有作为,苏轼当时还不可能看清他的真面目。《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也说:“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四句几乎可作“霹雳”句的注脚,表现了同样的幻想。对句刻画了诗人凭倚栏槛遥望的神态。出句抒发的是欣喜之情,对句的“独”字则表现出孤寂之感,为尾联作好了铺垫。

  颔联写登高所见,既是写眼前实景,又是象征时局。这是全诗最好的一联。夏天雨后多出现虹霓,是眼前实景;但作者不以彩虹入诗,而以暗淡的雌霓入诗,这是有寓意的。元符三年(1100年)五月苏轼得到诏书时,迫害元祐党人的二惇(章惇、安惇)、二蔡(蔡京、蔡卞),已受到台谏的排击,“雌霓云端下”正象征了政敌的失势。雄风喻帝王之风,与“庶人之雌风”相对,语出宋玉《风赋》。儋耳四周皆海,雄风来自海上,这既是写海风之快意,又是暗喻内移诏命的降临。

  颈联记双喜临门。一是野老之喜,苏轼初到儋州,遇上连年灾害,元符三年(1100年)喜获丰收。苏轼与海南人民休戚与共,野老的喜事就是他的喜事。二是诗人之喜。苏轼谪居海南,无时不盼望北归。就在这年的正月七日,他还感慨说:“三策已应思贾让,孤忠犹未赦虞翻。”(《庚辰岁人日作》)贾让是汉哀帝时人,曾上治河三策,其中上策是引黄河北入海。苏轼在元祐年间也多次提出类似的主张,不被采纳。元符二年(1099年)黄河再次决堤北流,他的主张得到了应验。虞翻是三国时吴人,因得罪孙权,被长期流放交州。苏轼此时总算“赦虞翻”,赦书已到,逐下即将北归,他的心里十分高兴。

  尾联写以后的打算,说年事已高,只要能吃饱饭,有栖身之地,就再无奢求了。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有“但使残年饱吃饭”语,上句即用其意。《庄子·秋水》载坎井之蛙语:“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庄子是讥井蛙的浅薄,但后人却以“专一丘之欢,擅一壑之美”表现“轻天下,细万物”的隐逸思想(陆云《逸民赋序》)。苏轼的用法与此相同。他晚年思想很矛盾,由于政治上一再遭受打击,经常发出“心似已灰之木”(《自题金山画像》)一类的感慨。但其思想深处仍是“报国心犹在”(《望湖亭》),“少壮欲及物,老闲余此心。”(《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诗的末句虽略赚消沉,但全诗的基调清雄慷慨,颇具浩然之气。

参考资料:
1、 曾枣庄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62-463

dāněr--shì

shōuwēikāipínglánkǎncuīwéi

chuítiānyúnduānxiàkuàixióngfēnghǎishànglái

lǎofēngsuìchúshūfàngzhúchénhuí

cánniánbǎofàndōnglǎonéngzhuānwànshìhuī

独依浙江楼,满耳怨笳哀笛。犹有梨园声在,念那人天北。
独依浙江楼,满耳怨笳(jiā)哀笛。犹有梨园¹声在,念那人²天北³
译文:独自在浙江楼远眺,满耳传来的都是哀怨的胡笳和笛子声。好像宫廷的乐工.还在演奏,幼帝此时却已经被俘虏到遥远的北方。
注释: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倚秋千、秦刷子、翠圆枝等。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¹梨园:指宫廷乐工。²那人:指南宋的幼帝。³天北:遥远的北方,指大都(今北京)。
海棠憔悴怯春寒,风雨怎禁得。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烟荻。
海棠¹憔悴怯春寒,风雨怎禁得。回首华清池²畔,渺露芜(wú)烟荻(dí)
译文:高贵而柔弱的犹棠被人侵者如狂风暴雨般摧残,还怎能经得住风雨。回首望向临安,已经是荻叶瑟瑟,烟雾缥缈,一派荒凉了。
注释:¹海棠:一种较名贵的花木,我国古代词人常用它来比喻高贵而又不幸的人。在本词中,作者用它比喻南宋君臣,也包括作者自己。²华清池:今陕西西安临潼,这里借指南宋统治者灭亡前在临安的游乐之地。

  上片起首二句就烘托出一种极度悲怆的气氛,作者登高远眺,看见大好河山惨遭蹂躏,心如刀割,耳边又不断地传来阵阵哀怨的笳声和笛声,更让他感觉悲伤。

  下片“海棠”二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南宋君臣横遭洗劫的惨痛经历。入侵者就好像狂风暴雨,摧残了高贵而柔弱的海棠,使人悲愤不禁。最后“回首”二句,以低回哀婉的笔调倾吐了一个爱国志士对故国故君的无限眷恋:原来那繁华升平、笙歌曼舞的故地,如今已是一派荒凉,再也不复往昔景象。这种沉重的分离之悲为这首词涂上了一层浓浓的凄惨色彩,展现了一首祭奠南宋亡灵的沉痛的挽歌。

  全词写出了作者对被掳北上的幼帝与太后的怜念,及痛悼南宋的灭亡,表达了词人内心的伤感与无奈之情。

参考资料:
1、 (宋)苏轼等著;汪旭编著.豪放词:万卷出版公司,2014.08:第132页

hǎoshìjìn··zhèjiānglóuwén--wāngyuánliàng

zhèjiānglóumǎněryuànjiāāiyóuyǒuyuánshēngzàiniànréntiānběi

hǎitángqiáocuìqièchūnhánfēngzěnjìnhuíshǒuhuáqīngchípànmiǎoyān

云树岩泉景尽奇,登临深恨访寻迟。
云树¹岩泉景尽奇,登临深恨访寻²迟。
译文:高耸入云的树木和岩石间流淌的泉水都是奇观,登临此处更加悔恨没有早点来。
注释:¹云树:高耸入云的树木。²访寻:查访寻觅、访寻失去的踪迹。
长楼未得于何记,犹有君能雅和诗。
长楼未得于何记,犹有君能雅和诗。
译文:我还没有看到长楼,又能记录什么呢?但仍然可以和费君一起聊诗作词。

fèijūnyóushānzhīshén--zhōudūn

yúnshùyánquánjǐngjǐndēnglínshēnhèn访fǎngxúnchí

zhǎnglóuwèiyóuyǒujūnnéngshī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¹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yú)²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译文:魏文侯和群臣命酒,兴致正高时,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马上备车前往近郊。左右侍从劝说:“命酒正在兴头,天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文侯回答:“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命酒虽乐,但怎能失约呢?”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因下雨取消打猎的事。
注释:魏文侯:魏国君主。¹适:到……去。²虞:古代管理山泽的官。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译文: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和赵国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应你。”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同样拒绝。韩、赵两国使者皆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用意,都开始向魏国朝贡。自此,魏国开始强大,其他诸侯国不能跟它争锋。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使乐羊伐中山¹,克²之,以封其子击³。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huáng),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译文: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后,封给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的国君。”只有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魏文侯大怒,任座匆忙告辞。魏文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文侯再问:“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魏文侯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
注释:¹中山:中山国。²克:战胜、攻破。³击:文侯的儿子魏击。⁴任座:人名。⁵反:通“返”,返回。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