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锁虹梁,稽山祠下当时见。横斜无分照溪光,珠网空凝遍。姑射青春对面。驾飞虬、罗浮路远。千年春在,新月苔池,黄昏山馆。
莓锁虹梁,稽山祠下当时见。横斜无分照溪光,珠网空凝遍。姑射青春对面。驾飞虬、罗浮路远。千年春在,新月苔池,黄昏山馆。
花满河阳,为君羞褪晨妆茜。云根直下是银河,客老秋槎变。雨外红铅洗断。又晴霞、惊飞暮管。倚阑祗怕,弄水鳞生,乘东风便。
花满河阳,为君羞褪晨妆茜。云根直下是银河,客老秋槎变。雨外红铅洗断。又晴霞、惊飞暮管。倚阑祗怕,弄水鳞生,乘东风便。

  “德清县圃古红梅”,词人在其《贺新郎·为德清赵令君赋小垂虹》词中也提到过“但东阁、官梅清瘦”,可以互为参照。此系词人晚年重游德清之作。  

  “莓锁”两句。言德清县县圃内有株年代久远盘旋如虹入天的红梅树,树身上长满了斑剥的莓苔。由此,词人想起:我在绍兴城外稽山下禹王殿见到的正梁,恐怕就是这种梅树做的吧。“横斜”两句,叹梅树之无人赏识。言梅树栽在县圃中,无法使它像“疏影横斜水清浅”似的受到诗人们的赏识,满树花蕊似珠网般的横布枝梢,却独自在县圃内放香,没有人前来欣赏。《贺新郎·为德清赵令君赋小垂虹》也说到:“东阁官梅清瘦”,喻清高落魄之人遭受冷落,这里也是一语双关,以梅喻人。“姑射”两句,赞红梅树。言其实这株古老的红梅树郁郁葱葱可以与姑射山上的仙树相媲美;其苍老的枝干仿佛可以化为虬龙,驾乘它去遥远的罗浮山。“姑射”,“罗浮”皆古之仙山名。“千年”三句,点题中一“古”字,并写梅树四周及远处景色。此言红梅树的树龄估计已经有“千年”之数,然而树木葱郁,青春犹存。梅树旁有一弯新月型的池塘,水面上苍苔青碧;黄昏时分,从树下眺望,隐约可看到墙外远处山上的小馆舍。  

  “花满”两句赞花。“花满河阳”句,用“晋潘岳为河阳县宰时,在县中横植桃花,举世传为美谈”的典故。说是河阳县满城桃花,在红梅花的对比下,将黯然失色,自愧不如,羞得消失了它们的红颜色。“蒨”即红色。“云根”两句,以夸张手法誉树。言树旁流入小水池的溪流仿佛是从山上流下来的“银河”水,所以词人觉得这株老梅树恐怕就是仙人乘之而来后,被遗忘在这里的仙筏变成的。“雨外”两句,叹花遭残。言春雨潇潇树上的红梅花将会被淋去颜色,晴天转暖后又将落尽了残留在枝上的花萼。此虽自然规律,但由多情的词人看来,仍觉伤感。“倚阑”三句,呼应首句。此言词人倚栏凝望古梅树,突生遐想:如果梅树沾上了水,恐怕也会像禹庙梅梁那样化作虬龙,乘东风而飞逝吧。

鉴赏

  “德清县圃古红梅”,词人在其《贺新郎·为德清赵令君赋小垂虹》词中也提到过“但东阁、官梅清瘦”,可以互为参照。此系词人晚年重游德清之作。  

  “莓锁”两句。言德清县县圃内有株年代久远盘旋如虹入天的红梅树,树身上长满了斑剥的莓苔。由此,词人想起:我在绍兴城外稽山下禹王殿见到的正梁,恐怕就是这种梅树做的吧。“横斜”两句,叹梅树之无人赏识。言梅树栽在县圃中,无法使它像“疏影横斜水清浅”似的受到诗人们的赏识,满树花蕊似珠网般的遍布枝梢,却独自在县圃内放香,没有人前来欣赏。《贺新郎·为德清赵令君赋小垂虹》也说到:“东阁官梅清瘦”,喻清高落魄之人遭受冷落,这里也是一语双关,以梅喻人。“姑射”两句,赞红梅树。言其实这株古老的红梅树郁郁葱葱可以与姑射山上的仙树相媲美;其苍老的枝干仿佛可以化为虬龙,驾乘它去遥远的罗浮山。“姑射”,“罗浮”皆古之仙山名。“千年”三句,点题中一“古”字,并写梅树四周及远处景色。此言红梅树的树龄估计已经有“千年”之数,然而树木葱郁,青春犹存。梅树旁有一弯新月型的池塘,水面上苍苔青碧;黄昏时分,从树下眺望,隐约可看到墙外远处山上的小馆舍。  

  “花满”两句赞花。“花满河阳”句,用“晋潘岳为河阳县宰时,在县中遍植桃花,举世传为美谈”的典故。说是河阳县满城桃花,在红梅花的对比下,将黯然失色,自愧不如,羞得消失了它们的红颜色。“蒨”即红色。“云根”两句,以夸张手法誉树。言树旁流入小水池的溪流仿佛是从山上流下来的“银河”水,所以词人觉得这株老梅树恐怕就是仙人乘之而来后,被遗忘在这里的仙筏变成的。“雨外”两句,叹花遭残。言春雨潇潇树上的红梅花将会被淋去颜色,晴天转暖后又将落尽了残留在枝上的花萼。此虽自然规律,但由多情的词人看来,仍觉伤感。“倚阑”三句,呼应首句。此言词人倚栏凝望古梅树,突生遐想:如果梅树沾上了水,恐怕也会像禹庙梅梁那样化作虬龙,乘东风而飞逝吧。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3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湿红笺纸回纹字。多少柔肠事。去年双燕欲归时。还是碧云千里、锦书迟。
湿红笺纸回纹字。多少柔肠事。去年双燕欲归时。还是碧云千里、锦书迟。
南楼风月长依旧。别恨无端有。倩谁横笛倚危阑。今夜落梅声里、怨关山。
南楼风月长依旧。别恨无端有。倩谁横笛倚危阑。今夜落梅声里、怨关山。
这是一首思妇之词。上片写的是曾给男子寄信诉说思念之情,却始终未见回音。“红笺”、“回纹”虽然都属词藻,具有美化与夸张的作用,但与女主人的心境都是联系密切的。“湿红笺纸”的“湿”表示流泪,而“红”字固然是笺纸的颜色,却又同时暗寓“泪尽继之以血”的极度悲伤的含义。“回纹字”既表示书信是用尽心思拟写而成,同时又暗示表示自己的愁绪是千回百转连绵不断的,且与下文的“柔和”紧密联合。女主人写了信,寄了出去,而回信却一直没来。春天,燕子北归飞去;秋天,鸿雁南飞归来;这些候鸟都是恪守信用准时不误的,而女主人企盼的回信呢?却是“还是碧事千里、锦书迟”。句前加上“去年”,加上“还是”,说明希望落空已不止一次,等待的日子已经相当的长了。下片写思妇的愁闷无聊却又无从排遣。“风月长依旧”,日常生活几年如一,沉沉闷闷,没有波澜,没有变化。“别恨”二字,点出全篇主题。女主人知道自己的愁苦来源于离别之恨,但这别恨为什么又是如此的索系缠绕,纷纭杂乱呢?自己却说不清,道不明,故而说它“无端”。这样写来,虽略嫌含混,而所抒之情却更加深入细致了。书信不来,人更未还,思妇的心情由愁而生怨,也是很自然的,但是,这一种怨情又如何表达呢?说“倩谁”吹笛,是无人吹笛的意思,故而“今夜落梅声里、怨关山”也就只能是自己的心头所想了。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晏几道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01-01

měirén··湿shīhóngjiānzhǐhuíwén--yàndào

湿shīhóngjiānzhǐhuíwénduōshǎoróuchángshìniánshuāngyànguīshíháishìyúnqiānjǐnshūchí

nánlóufēngyuèzhǎngjiùbiéhènduānyǒuqiànshuíhéngwēilánjīnluòméishēngyuànguānshān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译文:天台山邻近四明山,华丽清秀的山顶是百越国的最高峰。
注释:华顶峰:在天台县东北六十里,乃天台山第八重最高处,可观日月之出没,东望大海,弥漫无际。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译文:赤城山红霞般的崖石迎入朱门,沧岛的明月喜欢栖息的山上的高楼。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¹渤。
译文:登高望远,一直可以看到苍茫溟渤的大海。
注释:¹溟:渤海也,见 七卷注。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云垂大鹏¹翻,波动巨鳌没。
译文:天空中云彩如同大鹏的翅膀一样翻腾,苍海里巨大的鲸鱼随波逐浪。
注释:¹大鹏、巨鳌:俱见一卷注。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译文:巨浪追逐着旋风,汹涌澎湃,神仙和妖怪如电闪一样快速往来。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译文:看到这奇异的景色,却找不到神仙的踪迹,学道的心思难以平静。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译文:攀缘着树枝,采摘下通红的果实,烧起火热的丹炉炼出丹药,以脱胎换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译文:如何才能身长羽毛,千秋万代,在蓬莱仙岛逍遥自在呢?

  此诗大约作于李白赐金还山后,与杜甫高适分手以后,来四明山镜湖看望老朋友贺知章,但此时贺老已经去世.

  此时李白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可以炼金丹了.当然,李白到天台山的次数很多,在26岁的时候就来过这里.但是从用词与修仙的愿望看,比较符合40多岁以后的事.

  从诗的情绪看是很高涨的,李白一上来就是四句对仗: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接下来对证也不少: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等。可见天台山给李白的感觉是相当的好(如此看来,也有可能是初次到天台山的时候写的,次数去去多了,感觉应该会迟钝一些的).

tiāntáixiǎowàng--bái

tiāntáilínmínghuádǐnggāobǎiyuè

ménbiāochìchéngxiálóucāngdǎoyuè

pínggāodēngyuǎnlǎnzhíxiàjiànmíng

yúnchuípéngfāndòngáoméi

fēngcháozhēngxiōngyǒngshénguài

guānhǎodàoxīnxiē

pāntiáozhāizhūshíyàoliànjīn

ānshēngmáoqiānchūnpéngquē

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
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
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
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
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
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
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
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

qiūjìng--bǎoxiān

shānzhúqīngyīnxiánxíngyǒupíng

liángshēngchūguòjìngguīsēng

chóng穿chuānyōuxuétáihénjiēduànléng

fānshēnyǐnchùfēngdǐngxiàcéngcéng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定¹青山不放松,立根²³在破岩(yán)中。
译文: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地扎在了岩石缝隙中。
注释:¹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²立根:扎根,生根。³原:原来。⁴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磨¹万击²还坚劲(jìng)³,任东西南北风。
译文: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然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注释:¹磨:折磨,挫折,磨炼。²击:打击。³坚劲:坚强有力。⁴任:任凭,无论,不管。⁵尔:你。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并全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zhúshí

zhèngxiè qīngdài 

yǎodìngqīngshānfàngsōng gēnyuánzàiyánzhōng 
qiānwànháijiānjìng rèněrdōng西nánběifēng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qì)¹更堆墙。
译文: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教人触目愁肠,更哪堪残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铺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呢?
注释:落梅:即掉落的梅花。¹砌:台阶。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sāo)¹去赴湘。
译文:飘零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坠落的梅花犹如不得已赴湘的骚人。
注释:¹骚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诗人。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译文:那么多原来美好高洁的花朵,如今却沉沦泥土与莓苔为伍,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香气,还久久不去。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东风谬(miù)¹掌花权柄²,却忌孤高³不主张
译文:啊,让东风执掌对百花的生杀予夺大权,真是差矣错矣,它忌妒梅花的孤高,对梅花任意摧残,根本不讲怜香惜玉。
注释:¹谬:不合情理的。²权柄:犹权利。³孤高:孤特高洁;孤傲自许。⁴主张:主宰;作主。

  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每一片落梅都使诗人触目愁肠,更何况那如雪花般飘落下来的铺满台阶又堆上了墙头的落梅呢?面对如此凄凉的景象,自然引起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颔联进一步刻画落梅:“飘如迁客来过岭,坠更骚人去赴湘。”这两句对仗工整,化用典故,寓意深刻。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而且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的坎坷一生。“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暗喻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坠更骚人去赴湘”中的“湘”,指湘江流域,今湖南一带,暗用屈原失宠被逐,投汨罗江而死的故事。然而,这里的“迁客”、“骚人”不仅指屈原、韩愈,而且泛指历史上一切仕途坎坷的有志之士。诗人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

  颈联写落梅的最后结局:“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这两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落梅虽零落成泥,但香气经久不灭。诗人在此表面是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对那些遭迁谪放逐但是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的赞颂,用笔委婉,言近旨远。

  上三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这两句看更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即不怜香惜玉。实际上,“东风”者,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这首咏梅诗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有着深刻的寓意,寄托着诗人浓烈的悲愤之情。简直可视为一篇浓缩了的《离骚》。 呜呼!“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刘克庄咏梅诗词之丰无人可及。不啻于斯,他的一生针对南宋“国脉微如缕”的现状,写下了大量抒发感慨的不同题材的诗篇,爱国之心“更放翁”,高洁之志“更稼轩”,其身其品一如梅花。

luòméi--liúzhuāng

piànnéngjiàoduànchángkānpínggèngduīqiáng

piāoqiānláiguòlǐngzhuìshìsāorénxiāng

luàndiǎnméitáiduōshùǒuzhānxiùjiǔyóuxiāng

dōngfēngmiùzhǎnghuāquánbǐngquègāozhǔzh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