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古琴曲有《风入松》,传为晋嵇康所作。又唐僧皎然有《风入松歌》,见《乐府诗集》卷五十九,调名由此而来。《宋史·乐志》入“林钟商”,调见晏几道《小山词》。又名《风入松慢》、《远山横》。双调,七十四字、七十六字,亦有七十二字体的。前后片各六句四平韵。《梦窗词》系七十六字体。
“为友人放琴客”,此“友人”系郭清华,“琴客”系“友人”小妾。此系用顾况《宜城放琴客歌》之典。详见前第六十五首《法曲献仙音》及第一百二十七首《婆罗门引》词注释。
“春风”两句,述从前两人恩爱,有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诗句意境。此言郭清华(友人)与琴客(小蛮)在吴地的窗前柳下曾快乐地度过了数年光阴。“小蛮”,即白居易歌姬,所谓“杨柳小蛮腰”是也。这里指代“琴客”,颇符其小妾身份。“梅花”两句,点题“放琴客”的原因。“梅花”,一词双关,既实指花,又是以女子梅花妆,指代琴客。“玉龙”,雪的代称,喑喻某种恶势力。此言琴客本想长久地跟随郭清华永不分离,却不料被某种人事横加干涉无情地分开了两人,造成了这“放琴客”的既成事实。“昨夜”两句,连结过去与现在。言清华在昨日以前可以经常看到琴客在灯前月下轻舒黛眉曼声歌吟的倩影;今天只能在这郊外见到她离别时的泪貌了。
“最怜”两句。“桃叶”,王献之小妾名,这里指代琴客。此言琴客将离郭远去,最可怜的还是那些受她教育抚养的郭的子女,从此失去了亲密的伴侣。“曲屏”两句,替郭设想。言郭设在屏风后的卧室,原总是琴客先替他暖被,如今只有郭孤衾独眠,所以深夜寒重难以成眠,不免辗转反侧思念琴客在时的种种好处。“莫道”两句。“蓝桥”,唐裴航遇仙处,详见前一百五十首《洞仙歌》词注释;又“行云”,也指琴客。此言蓝桥遇仙的传说虽是无稽之言,但蓝桥这个地方还是能探寻到的,可是现在你(指清华)与琴客分离之后,只恐怕要象阴阳殊途般的成为永诀了。
全词紧扣题意“放琴客”,反复歌吟,可见这“琴客”实是友人郭清华的心爱之人。又据杨氏《笺释》:“友人”疑是托词,“吴柳”与姬之家乡有关,“雏莺”又与姬之身世相似,且集中各词皆忆之于姬去之后,并无一似新去时作者,此则近之矣。
《风入松》,古琴曲有《风入松》,传为晋嵇康所作。又唐僧皎然有《风入松歌》,见《乐府诗集》卷五十九,调名由此而来。《宋史·乐志》入“林钟商”,调见晏几道《小山词》。又名《风入松慢》、《远山横》。双调,七十四字、七十六字,亦有七十二字体的。前后片各六句四平韵。《梦窗词》系七十六字体。
“为友人放琴客”,此“友人”系郭清华,“琴客”系“友人”小妾。此系用顾况《宜城放琴客歌》之典。详见前第六十五首《法曲献仙音》及第一百二十七首《婆罗门引》词注释。
“春风”两句,述从前两人恩爱,有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诗句意境。此言郭清华(友人)与琴客(小蛮)在吴地的窗前柳下曾快乐地度过了数年光阴。“小蛮”,即白居易歌姬,所谓“杨柳小蛮腰”是也。这里指代“琴客”,颇符其小妾身份。“梅花”两句,点题“放琴客”的原因。“梅花”,一词双关,既实指花,又是以女子梅花妆,指代琴客。“玉龙”,雪的代称,喑喻某种恶势力。此言琴客本想长久地跟随郭清华永不分离,却不料被某种人事横加干涉无情地分开了两人,造成了这“放琴客”的既成事实。“昨夜”两句,连结过去与现在。言清华在昨日以前可以经常看到琴客在灯前月下轻舒黛眉曼声歌吟的倩影;今天只能在这郊外见到她离别时的泪貌了。
“最怜”两句。“桃叶”,王献之小妾名,这里指代琴客。此言琴客将离郭远去,最可怜的还是那些受她教育抚养的郭的子女,从此失去了亲密的伴侣。“曲屏”两句,替郭设想。言郭设在屏风后的卧室,原总是琴客先替他暖被,如今只有郭孤衾独眠,所以深夜寒重难以成眠,不免辗转反侧思念琴客在时的种种好处。“莫道”两句。“蓝桥”,唐裴航遇仙处,详见前一百五十首《洞仙歌》词注释;又“行云”,也指琴客。此言蓝桥遇仙的传说虽是无稽之言,但蓝桥这个地方还是能探寻到的,可是现在你(指清华)与琴客分离之后,只恐怕要象阴阳殊途般的成为永诀了。
全词紧扣题意“放琴客”,反复歌吟,可见这“琴客”实是友人郭清华的心爱之人。又据杨氏《笺释》:“友人”疑是托词,“吴柳”与姬之家乡有关,“雏莺”又与姬之身世相似,且集中各词皆忆之于姬去之后,并无一似新去时作者,此则近之矣。
首句“觥船相对百分空”写觥船送别。在船上依依话别,对饮离杯,回首当年,真有百事成空之感。次句“京口追随似梦中”追忆京口旧游。当时陆游任镇江通判,恰好诗人来镇江省亲,两人同游金山,互相酬唱。一年后,诗人改任京官,又来镇江同游,与陆游有京口唱和一集,“道群居之乐,致离阔之思。”而诗人现在回想起来,往事竟像在梦中一样。这两句寄慨深沉,为全诗定了基调。
“落纸云烟君似旧”一句称誉陆游,言他虽然入蜀多年,而诗风慷慨,挥毫染翰,满纸云烟,气魄雄劲,不殊昔日。“盈巾霜雪我成翁”则感叹自己此刻已满头霜雪,在国事艰虞之秋,未能多为国家宣劳,匡扶时局,现在已经成为老翁了。这两句分别写两人当前的情况,表达了彼此都有壮志未酬的感慨。
接着五六两句,笔锋一转,借景抒情。“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诗人设想陆游到福建的时候,已是下一年的春天,那里的白叶茶,该争先吐出白色的芽叶了。而在此刻分手之际,已经腊尽春回,红梅好都已迎年开放一片嫣红了。这两句笔姿潇洒,深见诗人旷达的胸怀,不专为别情所牵恋;而情景交融,不落凡响。结尾两句“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旌节上凌风。”再振一笔,以慰行人,并回映前文,有余音绕梁之妙。诗人和陆游在壮年的时候,都曾任官闽中,陆游开始做官的时候,任福州宁德县主簿,那时正当秦桧死后,陆游年三十四岁,诗人也曾任过建安守。彼此对闽中溪山之胜,是非常熟悉的。现在陆游再度任官福建,旧地重来,已经相隔二十年了。所以结笔前一句是希望友人把妙笔重新点染那里的溪山。诗人守建安的时候,曾登过那里的凌风亭,建安地近福州,所以在结句“小迂旌节上凌风”语意双关,希望陆游此去福州,不妨稍为迂回一下道路,登上凌风亭,一访那里的胜景,那么诗人虽然未能同行,也可以因友人访问自己的旧游地而一慰平生了。
这首送别诗,从十几年前写到赴任以后,有感慨,但不颓唐,对未来有展望,但不虚发豪言,而且情感特别真挚。
这首绝句通过评论西晋太康诗人潘岳批评、嘲讽潘岳做人做诗的二重性格。元好问从诗写真情出发,鄙视诗写假话,言不由衷的作品。潘岳的作品描绘自己淡于利禄,忘怀功名,情志高洁,曾经名重一时,传诵千古。但是他的实际为人,却是躁求荣利,趋炎附势,钻营利禄,谄媚权贵的无耻小人。因此元好问认为,扬雄说的“心画心声”,以文识人是不可靠的,会“失真”,即言不真诚,言行不一的问题。识人,不能只观其文,还要看是否言行一致,心口如一。
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能绝对化,因为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充满矛盾、发展变化的,有时也会出现假象。这样就要善于分析复杂的矛盾现象,善于识别假象,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诗歌史上诗与人不统一的现象不独潘岳,元好问的针砭是深刻的。
此词是作者怀念苏州去姬的词。
“梦醒芙蓉。风檐近、浑疑佩玉丁东”二韵,从盼望去姬归来兴起。芙蓉帐中梦醒,听到房檐风声,还疑似去姬衣带上玉佩丁东作响。
“翠微流水,都是惜别行踪”一韵,见景思人,写惜别之情。门前的青山绿水,都引发对去姬行踪的怀恋之情。“都是”二字,形容思念之深,映入眼帘的一切景象,都能勾起对爱姬的惜别之情。这里可能就他们分手之处,当时离别的行踪,念念不忘。
“宋玉秋花相比瘦,赋情更苦似秋浓”一韵,写相思之苦。宋玉有悲秋之赋,今日“我”的痛苦,比宋玉悲秋更苦,这是更进一层的写法。衬出对去姬怀恋的苦衷。作者喜用“瘦”字,如:“泪鸿怨角,空教人瘦”(《瑞龙吟》);“玉痕消,似梅花,更清瘦”(《夜游宫》);“诗清月瘦昏黄”(《高阳台》)。这大概受李清照名句“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绿肥红瘦”(《如梦令》)的影响。
“小黄昏,绀云暮合,不见征鸿”一韵,写时间转瞬已是黄昏日落,但仍不见鸿雁传书。
词的上片,从梦醒至黄昏,终日思念去妾,依依惜别、望归之情,渗透纸上。
“宜城当时放客,认燕泥旧迹,返照楼空”一韵,承上回溯爱妾初去之时,如今燕泥旧迹犹存,但已人去楼空了。一个“认”字,写出对去妾的念念不忘。“返照”与上片“黄昏”相应。此韵用顾况《宜城放琴客歌》典故,隐示作者苏州去妾之事。
“夜阑心事,灯外败壁哀蛩”一韵写今情。夜深人静,心事重重,室外破墙根下,蟋蟀哀鸣。一个“哀”字,衬托出心事的哀苦。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江寒夜枫怨落,怕流作,题情肠断红”一韵,承上进一步写“夜阑心事”。由秋枫叶落联想到红叶题诗故事。这是唐代盛传的良缘巧合的传说。唐宣宗时,舍人卢渥偶从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面题有绝句一首,他就收藏在箱子里。后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前往择配,恰巧选中题诗者,婚后,宫女在箱中发现红叶,卢渥方知题诗者就是他的妻子。(见范摅《云溪议》卷十)这个典故本极平常,作者用一“怕”字,反其意而用之,完全融入个人爱情悲剧。“怨落”与“肠断”都是作者的心理反映。这里见出活用典故的方法。
“行云远,料淡蛾人在,秋香月中”一韵,写去姬远在月中。这里连用“行云”、“淡蛾”,暗喻去姬,引发读者联想美女的形象。人在月中,可望而不可即,一个“远”字,写出作者相思的怅惘之情。
词的下片重点描绘作者的“夜阑心事”,“哀蛩”、“怨落”,把昆虫、植物拟人化,又活用红叶题诗典故,都反射出作者对去姬思念之深,怀恋之切。
这首词描绘作者终日思念去姬的心绪,在艺术手法上有两点较为突出。
一是见景生情:清晨梦醒,听风声、水声、观秋花,处处都引发惜别之情。又“小黄昏、绀云暮合”夕阳西下,不见传来书信,内心何其失望与惆怅。由“灯外败壁哀恐”,搅扰“夜阑心事”。见到月中桂树,联想到“行云远”人在月中。情景相融,意境优美。
二是活用典故:如“宋玉秋花相比瘦,赋情更苦似秋浓”,用一层写法,自己怀人之苦,甚于宋玉悲秋。又如“宜城当时放客”,用顾况诗意自喻苏州去妾之事,亦较自然。又如以红叶题诗之典,加一“怕”字,境界耐人体味。尾韵暗用楚王与神女相会之事以及嫦娥奔月故事,与作者思念去姬之情,也较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