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云结华氛,川岳降灵才。总岁翔文圃,玉版靡不开。
卿云结华氛,川岳降灵才。总岁翔文圃,玉版靡不开。
绵络研群典,稡拾多所裁。怀此游夏珍,龙息于丘莱。
绵络研群典,稡拾多所裁。怀此游夏珍,龙息于丘莱。
凤凰有奇音,时乎不我来。日月迅西流,苞羽安无摧。
凤凰有奇音,时乎不我来。日月迅西流,苞羽安无摧。
竹花食东海,岑寂岂尔怀。扶摇从南飞,敛彩丹丘隈。
竹花食东海,岑寂岂尔怀。扶摇从南飞,敛彩丹丘隈。
沉耀同归尽,尼蹠皆已灰。所羡在删述,驾与往哲陪。
沉耀同归尽,尼蹠皆已灰。所羡在删述,驾与往哲陪。
敷辞振扬马,万代长昭回。
敷辞振扬马,万代长昭回。

zèngzhùjīngzhàozhéshǒu--huángshěngcéng

qīngyúnjiéhuáfēnchuānyuèjiànglíngcáizǒngsuìxiángwénbǎnkāi

miánluòyánqúndiǎnzuìshíduōsuǒcái怀huáiyóuxiàzhēnlóngqiūlái

fènghuángyǒuyīnshíláiyuèxùn西liúbāoāncuī

zhúhuāshídōnghǎicéněr怀huáiyáocóngnánfēiliǎncǎidānqiūwēi

chén耀yàotóngguījǐnzhíjiēhuīsuǒxiànzàishānshùjiàwǎngzhépéi

zhènyángwàndàizhǎngzhāohuí

黄省曾

黄省曾

(1490—1540)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 ▶ 7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造物¹无言却有情,每于²寒尽觉春生。
译文: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每当寒冬将尽便促使春意萌生。
注释:¹造物:指天,古人认为天创造万物。又作“造化”。²每于:常常在。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千红万紫¹安排著²,只待新雷³第一声。
译文:大自然早已安排好了万紫千红,只等春雷一响,百花就将竞相开放。
注释:¹千红万紫:指春天时百花齐放的局面。²著:妥当,明显。又作“着”。³新雷:春天的第一个雷声。这里象征着春天将很快来临。

  新雷,就是春雷。经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天一声春雷,引来明媚如画的春天,人间重新呈现出勃勃生机。这首诗写了诗人渴望春天尽快到来的急迫心情,以及春天即将来临的喜悦。

  首先,诗人的移情手法,赋予自然界具有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

  “造物无言却有情”造物,万物的创造者,指天。造物无言,来自孔子《论语。阳货》:“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原意是,天什么时候说过话呀,但四季的轮转,百物的生长,都由它来掌管。这句是说:天不会讲话,但却是富有情感的。

  “每于寒尽觉春生”寒,寒寒冷,指冬天。觉,启发,催动。意思说:每当冬天将要完了时,就催动着春天到来。这就是诗人认为天有情的地方。其实,四时变化,冬去春来,是一种自然规律。诗人把它说成是天有情感,有意这样做的,正是诗人自己有情,他感到春天即将来临了,产生了无限的喜悦,和对天——造物主的感激之情。同时,还有渴望尽快让春天到来的希冀。

  其次,诗人在处理全诗情绪的转换时,巧妙地利用最富于孕育性的时刻这一美学手段。

  诗人不写新雷之后满目欢愉的情形,而集中写新雷炸响前夕,万物俱备而万物俱待这一关键时刻,使画面更富悬念,更具戏剧色彩。因为造物有情,寒尽春生,千红万紫的百花正含苞待放,自然界一时间仿佛处于静止的等待之中。这是巨大变化前夕的平静,是第一声春雷炸响前的寂静。所以,平静、寂静之中,蕴藏着即将爆发的巨变。在人们的情绪上,只有这样的时刻,最令人紧张,也最富于想象力。诗人抓住了第一声春雷炸响前夕这个富于孕育性的时刻,更能表达他对春天的渴望,对新的生活环境的渴望。

  这首诗写诗人呼唤春天,是自然界的春天,也是社会的春天。当时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末期,黑暗落后,诗人希望改变这种现状,社会发展也必然要改变它。诗入借新雷的描写,渴望和坚信社会变革的到来。诗的构思巧妙,情调激昂向上,语句清新,寓意深刻。读着它,仿佛感受到诗人激动的脉博,不由产生奋发的力量。

参考资料:
1、 王洪.《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952

xīnléi

zhāngwéipíng qīngdài 

zàoyánquèyǒuqíng měihánjìnjuéchūnshēng 
qiānhóngwànānpáizhuó zhǐdàixīnléishēng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赤兔¹无人用,当须吕(lǚ)²骑。
译文:骏马赤兔没人用,只有吕布能乘骑。
注释:¹赤兔:骏马名。吕布的坐骑。²吕布:勇将名。字奉先,东汉末期人。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吾闻果下马¹,羁(jī)²任蛮(mán)³
译文:听说矮小果下马,蛮儿都可任驾驭。
注释:¹果下马:一种非常矮小的马,骑之可行于果树下。²羁策:驾驭,驱使。³蛮儿: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李贺《马诗》共二十三首,诗人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这是其中的第八首。此诗通过猛将骑良马,庸人骑劣马的对比,表明良才必须英主才能任用的道理。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不能做到“才尽其用”的现象表示极大的愤慨,对趋炎附势的庸才进行无情的嘲讽。

shīèrshísānshǒu··--

chìrényòngdāng

wénguǒxiàrènmánér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虚空¹落泉²千仞(rèn)³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译文:瀑布如落泉般从高空笔直地倾泻而下,如雷轰鸣般奔涌入江海,没有片刻停歇。
注释:庐山瀑布:即指庐山香炉峰瀑布,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高峰。¹虚空:即空中。²落泉:比喻瀑布,泉本自地下上涌,它却从天上落下。³千仞:极言其高,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⁴雷奔:如雷轰鸣般奔涌。⁵暂息:片刻停歇。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今古 一作:千古)
今古¹长如白练²飞,一条界破³青山色。
译文:从古到今就像一条巨大的白练飞悬半空,划开青山浑然一体的苍翠之色。
注释:¹今古:自古到今。²白练:白色熟绢。³界破:划开。

  这首诗首句写眼之所见,香炉峰瀑布由天空落下,直垂千仞,破空而来,气势雄伟。次句写耳之所闻,瀑布发出雷鸣般的响声,从“奔”字看出其连续不断,滚滚奔流,直泻江底。三句是上句的延伸,但不是想象,而仍是实写,从古至今瀑布都如柔软洁白的丝绸一样飘飞。上句有声,此句有色,形象鲜明,对瀑布极其叹赏。四句再写瀑布,一条瀑布把青山的颜色破分成两半。四句诗句句没有离开瀑布,先写瀑布的长,次写瀑布的声,三四句写瀑布的色,纯以形胜。最后以青山作衬托,衬出“白练飞”的“白”,给人以洁白的感觉。

  《庐山瀑布》这首诗,一二句的用语,近似于李白的诗的三四句。全诗也看不出庐山的特点,这是徐不及李之处。但是,两诗又各有千秋。李白的诗是通过此地瞬间的审美感受所引起的幻觉,将读者带入自由的艺术联想之中,让读者自己去寻味、去创造、去领略大自然所赐与的一派生机,去揣摩诗人所追求的自由的精神境界。那种个性色彩十分鲜明的浪漫主义诗情,那位远观瀑布的诗人的形象,都从字里行间凸现出来了。徐凝的诗却是以现实主义手法写的。他不是写瞬间感觉,而是通过写瀑布的纵横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思索。与其说他是在赞美“一条界破青山色”的“白练”,不如说他是在感慨源头泉水万世不竭,生命运动生生不息的真理。这从“千古长如白练飞”、“雷奔入江不暂息”两句诗可以体会到。一首诗给人以幻想,一首诗给人以思索,一首诗动之以情,一首诗晓之以理。这正是各有千秋,不可代替。

  如果作诗仅是反映,那么不同的人写同一条瀑布内容必然雷同。由于诗是表现不同审美主体的理想、情感、愿望、趣味的。因此,相同的景物才能表现出不同的美来。李白受道家审美意识的影响,追求自由不羁、潇洒超脱的美,所以庐山瀑布也染上了神话幻想的色彩,打上了他的精神烙印。徐凝看来是现实主义者,理性精神强烈,他观察自然时,也相应地思考着历史和人生的同异。所以他眼中的瀑布是虚空而落,奔流而去,“不舍昼夜”,像生命一样跃动,仅仅在历史的时间与空间里划破一道痕迹。因此,他对人生的得失采取了达观的态度,《庐山瀑布》就是徐凝精神的写照。

参考资料:
1、 李薇.唐诗三百首.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2006:313-314
2、 徐涛.唐诗明画欣赏.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7:141-144

shān

níng tángdài 

kōngluòquánqiānrènzhí léibēnjiāngzàn 
jīnchángbáiliànfēi tiáojièqīngshān  (jīnzuò qiān )
一夜冰澌满玉壶。五更喜气动洪炉。门前桃李知麟集,庭下芝兰看鲤趋。
一夜冰澌(sī)¹满玉壶。五更喜气动洪炉²。门前桃李知麟集³,庭下芝兰看鲤趋(qū)
注释:¹冰澌:冰消溶。²洪炉:大炉。喻天地造化之功。³“门前”句:“桃李”指生徒。麟集:言人材荟萃。⁴“庭下”句:“芝兰”喻兄弟子侄。
泉脉动,草心苏。日长添得绣工夫。试询补衮弥缝手,真个曾添一线无。
泉脉动,草心苏。日长添得绣工夫。试询补衮(gǔn)弥缝手,真个曾添一线无¹
注释:¹添一线:冬至后白昼渐长,古有“吃了冬至面,一日添一线”之谚。
这首小词作于冬至前一日。特意胪列佳气,讴歌鼎盛。虽使事用典稍觉板重,毕竟典丽工整,气度自在。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jù)¹坐。泊²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³千余树,夹道如锦幄(wò),花蕊(ruǐ)藉地寸余,流泉汩(gǔ)汩。溯(sù)源而上,屡陟(zhì)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译文: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景点名,桃源八景之一)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概有上千棵桃树,两边如设锦帐,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的流淌。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
注释:¹踞:蹲坐。²泊:停泊。³可:大约。⁴溯:逆流而上。⁵弥:更加。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