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噫托高庑,台凿栖巍巘。方秉任卿节,遂枉庞参辇。
梁噫托高庑,台凿栖巍巘。方秉任卿节,遂枉庞参辇。
严能有强击,仁猷觌芳阐。中正绝鞶褫,耿砺谢金湎。
严能有强击,仁猷觌芳阐。中正绝鞶褫,耿砺谢金湎。
神标抗威明,善济协思远。四佐良守泽,一理赤藩典。
神标抗威明,善济协思远。四佐良守泽,一理赤藩典。
苍兆慰喜荫,天衡擢奇选。南别春羽交,北遵夏云展。
苍兆慰喜荫,天衡擢奇选。南别春羽交,北遵夏云展。
求兰狭辰秀,从凤密英隽。丝绳效忠荅,哲门履清践。
求兰狭辰秀,从凤密英隽。丝绳效忠荅,哲门履清践。
征翼不可攀,穆如赠江饯。
征翼不可攀,穆如赠江饯。

sòngwánglíngjùntuīzhuóběishàngshǒu--huángshěngcéng

liángtuōgāotáizáowēiyǎnfāngbǐngrènqīngjiésuìwǎngpángcānniǎn

yánnéngyǒuqiángrényóufāngchǎnzhōngzhèngjuépánchǐgěngxièjīnmiǎn

shénbiāokàngwēimíngshànxiéyuǎnzuǒliángshǒuchìfāndiǎn

cāngzhàowèiyīntiānhéngzhuóxuǎnnánbiéchūnjiāoběizūnxiàyúnzhǎn

qiúlánxiáchénxiùcóngfèngyīngjuànshéngxiàozhōngzhéménqīngjiàn

zhēngpānzèngjiāngjiàn

黄省曾

黄省曾

(1490—1540)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 ▶ 7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¹
译文:滔滔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注释:¹“山势”一句:这句说,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钟山¹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chéng)长风²
译文:而只有钟山山势由东向西,蜿蜒如龙,似乎要与江河相抗衡。
注释:¹钟山:即紫金山。²“欲破”一句:此句化用《南史·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语。这里形容只有钟山的走向是由东向西,好像欲与江流抗衡。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译文:长江与钟山相互争雄,两者之势堪称天下壮景。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秦皇空此瘗(yì)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¹
译文:相传秦始皇曾在钟山之下埋下黄金,以振“王气”,但这里山川灵秀之气象至今还是旺盛的。
注释:¹“秦皇”二句:《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名金陵”。瘗,埋藏。佳气,山川灵秀的美好气象。葱葱,茂盛貌,此处指气象旺盛。王,通“旺”。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我怀郁(yù)(sè)¹何由开,酒酣(hān)走上城南台²
译文:我心中的忧思怎样才能解开?醉着酒走上雨花台看看。
注释:¹郁塞:忧郁窒塞。²城南台:即雨花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坐觉¹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译文:雨花台上,面对荒烟落日,一种旷远迷茫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注释:¹坐觉:自然而觉。坐,自,自然。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石头城¹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dù)
译文:石头城下,江水震怒汹涌,北边的千万铁骑怎敢渡江?
注释:¹石头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以形势险要著称。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黄旗入洛¹竟何祥,铁锁横江²未为固。
译文:不过吴主孙皓,打着黄旗北去洛阳,竟成俘虏,这分明是凶兆,可见连铁索横江都不牢固!
注释:¹黄旗入洛:三国时吴王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的气象,于是就率家人宫女西上入洛阳以顺天命。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 此处说“黄旗入洛”其实是吴被晋灭的先兆,所以说“竟何祥”。²铁锁横江:三国时吴军为阻止晋兵进攻,曾在长江上设置铁锥铁锁,均被晋兵所破。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前三国¹,后六朝²,草生宫阙(què)何萧萧³
译文:历经前代吴国,后代南朝,六朝故都宫阙荒芜,草木已繁茂!
注释:¹三国:魏、蜀、吴,这里仅指吴。²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金陵,史称六朝。这里指南朝。³萧萧:冷落,凄清。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英雄¹乘时务割据²,几度战血流寒潮。
译文:一方霸主忙于割据称雄,几度厮杀之,只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一般。
注释:¹英雄:指六朝的开国君主。²务割据:专力于割据称雄。务,致力,从事。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我生幸逢圣人¹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²
译文:我这一生,遇到圣人很是幸运,起江南发兵,平定争霸之乱,如今已得休养生息。
注释:¹圣人:指明太祖朱元璋。²事休息:指明初实行减轻赋税,恢复生产,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事,从事。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从今四海永为家¹,不用长江限南北。
译文:从此四海之内永远一家人,长江不再用以限阻南北。
注释:¹四海永为家: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从今四海为家日”句,指全国统一。

  诗的开头描写所看到的景色:长江从万山丛中呼啸东下,锺山似蟠龙乘风西上。江山形胜,使诗人想起当初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玉杂宝,以镇压金陵的“天子之气”,但徒劳无功,金陵依然“王气”旺盛,此时又成了新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 接着笔头一转,写诗人自己的心绪和感慨。诗人说自己本是为了排遣胸中的“郁塞”而在酒后登台眺江的。建国之初,气象更新,何来愁思?读完全诗,便不难明白,他是从历史的教训而生忧患。“荒烟落日”的远景使他引发“苍茫万古意”,石头城下的涛声使他想起了三国、六朝的旧事。当年南朝陈后主君臣曾以为“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 后来却成为北军的阶下囚。三国吴主孙皓迷信“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的谣传,带了王室及后宫数千人要去洛阳称帝,结果途遇大雪,士卒怨怒,只好返回。过了九年,晋军伐吴,吴在长江险要之处设置铁链,横锁江面,可是依旧挡不住进攻,孙皓只好出城投降。此时自三国东吴建都以来的六朝宫殿,都已杂草丛生,残败破落,那些妄想凭藉长江天险割据一方的“英雄”,只能让血流如潮,给百姓带来灾难,而一无所得。

  最后四句又回到现实,诗人庆幸躬逢盛世,歌颂“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与民休息,从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长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联系全诗主旨,这与其说是诗人对现实的歌颂,毋宁说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居安思危,新建起来的明朝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呢?所以这四句声调是欢快的,但欢快中带有一丝沉郁的感情;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阴影。既豪放伟岸,又沉郁顿挫。

  全诗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纵横随意。

dēngjīnlínghuātáiwàngjiāng

gāo míngdài 

jiāngláicóngwànshānzhōng shānshìjìnjiāngliúdōng 
zhōngshānlóng西shàng làngchéngchángfēng 
jiāngshānxiāngxióngxiāngràng xíngshèngzhēngkuātiānxiàzhuàng 
qínhuángkōnghuángjīn jiācōngcōngzhìjīnwàng 
huái怀yóukāi jiǔhānzǒushàngchéngnántái 
zuòjuécāngmángwàn yuǎnhuāngyānluòzhīzhōnglái 
shítóuchéngxiàtāoshēng qiānqúnshuígǎn 
huángluòjìngxiáng tiěsuǒhéngjiāngwèiwéi 
qiánsānguó hòuliùcháo cǎoshēnggōngquèxiāoxiāo 
yīngxióngchéngshí zhànxuèliúháncháo 
shēngxìngféngshèngrénnánguó huòluànchūpíngshìxiū 
cóngjīnhǎiyǒngwéijiā yòngchángjiāngxiànnánběi 
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半世¹无归²似转蓬³,今年作梦到巴东
译文:我半世以来飘零不定,像蓬草随风;谁想到今年又往巴东,那地方,已多次出现在我的梦中。
注释:¹半世:半生,半辈子。²无归:无所归宿。³转蓬:蓬草随风飘转,因之比喻到处漂泊。⁴巴东:古郡名,辖今重庆奉节、云阳等县。陆游此行赴夔州,即奉节。
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身游万死一生¹地,路到千峰百嶂(zhàng)²中。
译文:我就要进入那险阻难行、万死一生的蜀地;行走在危机四伏的小路,面对高耸的百嶂千峰。
注释:¹万死一生:犹言九死一生。极言生命的危险。²千峰百嶂:形容山峦重迭。嶂,指高险像屏障的山。
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
邻舫(fǎng)¹有时来乞火²,丛祠(cí)³无处不祈风。
译文:邻船有人来借火种,荒野的神祠,总有人在祈求顺风。
注释:¹邻舫:相邻的船。²乞火:求取火种。³丛祠:乡野间的神祠。祈风:祈求一路顺风。
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
晚潮又泊淮南¹岸,落日啼鸦戍(shù)(dié)²空。
译文:乘着晚潮船泊在淮水南岸,戍楼空无一人,只有乌鸦啼叫,回荡在凄迷的夕阳中。
注释:¹淮南:陆游泊船的瓜洲所在地属淮南东路。²戍堞:瓜洲有石城,设兵戍守,此指守望的城楼。堞,城上的短墙。

  诗首联就抒发身世之感,说自己长期辗转道路,似随风飘转的蓬草一样,没想到今年又往巴东去。以蓬草喻生涯无定,是前人常用的比喻,陆游用在这里,不但很切合他的身世,更因为他此刻离家不久,还带着离别的遗愁,所以分外凄切。“无归”二字,结合陆游生平以收复国土为己任,渴望战斗在前线来看,不仅仅是说自己似飞蓬,不能安居,而是对此行是到夔州,仍是闲职,不能为国出力而感到不满。次句写赴官巴东,构思巧妙,不直说其事,而说自己做梦到巴东,既说出了目的地,又表现了自己复杂的心情。陆游在出发以前,曾作《投梁参政》诗,直率地说自己“残年走巴峡,辛苦为斗米”,“但忧死无闻,功不挂青史”,梦到巴东,正是这一心情的反映。当然,三峡蜀道之难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次联便遥想此行前程的苦难,说蜀道是万死一生的险地,自己将步入那千峰百嶂之中。这两句是想象之词,也可理解为上联所说的梦中所历,在写行路难中,不免也有世路艰难的感叹。

  诗的前两联是说明晚泊即乘舟出行的原因及黯然的心情,第三联正式入题写晚泊,通过泊船时的一件小事及眼前的景色来表现。邻舟乞火,乡间庙宇有船夫们祈祷顺风,看似漫不经心而出,实际上以借火说明夜泊,以庙宇说明所泊处不是很荒凉的地方;由此末尾再顺手带出晚泊的地点是淮南岸,眼前是落日、啼鸦、戍楼。尾句结得很萧索,与诗人的心情紧密相合。瓜洲属镇江,陆游曾在这里任职,当时斗志昂扬,满怀希望,以致他后来在诗中自豪地宣称他这段经历,有“楼船夜雪瓜洲渡”句。如今他旧地重到,见眼前萧然景色,叹仕途多艰,壮志难酬,心中感慨,可想而知。

  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说自己早年学诗,“残余未免从人乞”,自从四十八岁到南郑从军,从现实中汲取了创作源泉,遂悟出诗家三昧。这首诗是陆游从军南郑以前的作品,格调远不如他晚年作品那么苍劲雄健,或多或少还可看出他向江西诗派作家曾几学习的痕迹。

  但全诗看似随笔挥洒,仍能情意相贯,属对工整,是他前期诗中的佳章。清刘熙载《艺概》说陆游诗“明白如话,然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故足令人咀味”,就是指这一类诗。陈衍《宋诗精华录》说:“翁与石湖、诚斋皆倦游者,而石湖但说退居之乐,陆、杨则甚言老于道路之苦,似与官职大小亦有关系。”此评恐未真正说中放翁心事。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第918-919页
2、 陆游 .陆游经典作品选.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版 :第33页

wǎn--yóu

bànshìguīshìzhuǎnpéngjīnniánzuòmèngdàodōng

shēnyóuwànshēngqiānfēngbǎizhàngzhōng

línfǎngyǒushíláihuǒcóngchùfēng

wǎncháoyòuhuáinánànluòshùdiékōng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
新月又如眉¹。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yǐ)暮云初见雁,南飞²。漫(màn)³吹行人雁后归。
译文:又是新月弯如眉的时候,悠悠哀音,长笛月下为谁吹?独倚高楼,在暮云中第一回看到归雁正不住地向南飞去。可不要说远行的人要比雁还迟归啊!
注释:¹如眉:指月钩弯如眉状。²南飞:雁为候鸟,每年春分后往北飞,秋分后飞回南方。³漫:空,徒;又莫,勿。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意欲梦佳期¹。梦里关山路不知²。却待短书³来破,应迟。还是凉生玉枕(zhěn)时。
译文:意欲梦中一相见,山重重,路迢迢,却向何处寻!只待短信解离恨,信来应是太迟迟。岁月悠悠,还是凉生玉枕时。
注释:¹佳期:相会的美好时光。²“梦里”句:化用南朝粱沈约《别范安成诗》“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意,典出南朝粱萧统《文选》李善注引《韩非子》:“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吹,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此处借以表达男女相思之情。³书:信。⁴破:消解。⁵恨:指离恨。⁶应:是。⁷玉枕:玉制或玉饰的枕头,亦用为瓷枕、石枕的美称。

  这是一首抒写离思的怀人之作。

  上片以时景起笔,而归结于情思。

  “新月”颇有与“故人”暗成对比的意味,“如眉”则是不圆之意,暗点离思主题,愁上眉间。“又”是此景之叹,表明她已历见多次,既状时间之长,亦隐隐透出触目经心、怎堪又见的苦涩。“谁家玉笛暗飞声”(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恍惚间,耳际晌起声声长笛。“谁教”表面上探寻的是月下吹笛的缘由,实则却在千般埋怨它的不是时候,或许是因为不忍它“与倚春风弄月明”(十牧《题元处士高亭》)的欢乐情调,也或许是因为不忍它“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的愁伤动思,无论为何,此二字一变客体为主体,显示并非她有意闻笛,而是笛声无端相扰,牵动其离愁别恨。

  “楼倚”两句写其所见极具层次感,独倚高楼,先是看到天涯尽处一片“暮云”夕景,继而苍茫云间“初见”斑黑点点,尔后逐渐清晰扩大为可识别的“雁”,继而在雁过后醒觉它们所循的方向,点破时节。“南飞”两字独为一句,语音短促似结未结,仿佛状写了、也涵括了她凝眸追踪群雁行迹的整个时间过渡,直至影踪全无。“漫道”语极失落凄婉,别说希冀行人雁前归,怕是连“行人雁后归”也是一种徒然空盼。本片先由所见引其思,旋即思绪便被声音中断;再由所闻引其思,旋即思绪又被景物中断;复由所见引其思。几经转折,悱恻渐深,最终转入沉沉的哀伤。

  下片以情思起笔,而归结于时景。

  “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五代顾《浣溪沙》),她已不敢奢望现实中的“佳期”,唯有寄望于托梦圆愿,“意欲”表示她退而求其次的转念,也存了但求稍解离愁的期待,可却偏偏连这小小渴望也无法得偿。人说“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李白《长相思》),而她虽不畏“关山路”苦,奈何“不知”关山路!现实梦境两头空,离恨已不可能由“佳期”来解,那么就只能再退一步等待千里之外的尺素。“短”是一退再退,不求绵绵情话,但求只言片语便于愿已足;“破”状她极欲消除、从此远离别恨,一至于要将之彻底粉碎使其无法重拼再生;“却”又是一个满怀希望的期待之辞。然而“应迟”,这短书必是迟米的肯定判断,似乎出于她过去的经验。“簟凉枕冷不胜情”(顾《浣溪沙》(雁响遥天玉漏清)),等到那“短书来”,又已然是秋意深重寒侵闺衾的“凉生玉枕”时了。至此退无可退,“还是”两字,萧冷无边,思量无尽,幽怨无限,神伤无已。

  该词的一大特色,在于隐括大量前作前事,或诗境、或词句、或意象、或典故,但又不将之凝用一处,而散融于全篇,彼此呼应,互为伏笔,息息相关却又不着于形,而其佳妙处,更在以虚字点化、提挈全篇,紧松敛放之间,不仅使前人兴象浑化如一、浑化盘如己,更曲尽心念情绪之婉折深绵,抑扬顿挫,味中有味。(郭思韵)

参考资料:
1、 刘石主 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280页

nánxiāngzi··xīnyuèyòuméi--yàndào

xīnyuèyòuméizhǎngshuíjiàoyuèxiàchuīlóuyúnchūjiànyànnánfēimàndàoxíngrényànhòuguī

mèngjiāmèngguānshānzhīquèdàiduǎnshūláihènyīngchíháishìliángshēngzhěnshí

余谪居黄州五年,将赴临汝,作《满庭芳》一篇别黄人。既至南都,蒙恩放归阳羡,复作一篇。
余谪(zhé)¹黄州五年,将赴临汝(rǔ)²,作《满庭芳》一篇别黄人。既至南都³,蒙恩放归阳羡,复作一篇。
译文:我谪居黄州五年,将赴临汝,作《满庭芳》一篇告别黄州父老。已经到了南都,蒙皇上恩典,允许我回阳羡居住,于是再作一篇。
注释: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清真集》入“中吕调”,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¹谪居:官员因罪降级外调。作者元丰三年(1080)二月至元丰七年(1084)四月谪居黄州,前后五个年头。²临汝:又称汝州,今属河南。³南都: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⁴阳羡:今江苏宜兴,当时属常州所辖。
归去来兮,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画楼东畔,天远夕阳多。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驻平坡。
归去来兮,清溪无底,上有千仞(rèn)¹(cuó)(é)²。画楼东畔,天远夕阳多。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jiá)悲歌³。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驻平坡
译文:回到阳羡去,下有清澈的深溪,上有高峻的青山。快要落山的太阳,照红了住宅东面遥远的天边。年已半百,还未报答皇上的恩德。回首往事,不禁悲歌弹剑。调转船头,乘长风破万里浪。就像快马下坡一般。
注释:¹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叫一仞。²嵯峨:山势高峻貌。³弹铗悲歌:用战国冯谖典故,见《战国策·齐策》及《史记·孟尝君列传》。铗,剑。⁴驻平坡:形容快马疾驶,不可停留。这里是形容盼归阳羡的急切心情。驻一作“注”。
无何。何处有,银潢尽处,天女停梭。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顾谓同来稚子,应烂汝、腰下长柯。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缕挂烟蓑。
无何¹。何处有,银潢(huáng)²尽处,天女³停梭(suō)。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顾谓同来稚子,应烂汝、腰下长柯。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缕挂烟蓑(suō)
译文:空无所有的地方究竟在哪里?我来到银河尽头,织女停下梭子埋怨:“为什么不顾风狂浪险,长久嬉戏在人间?”掉头又问同行的童子:“你腰间的斧柄,恐怕早已腐烂。”一群仙女齐声笑我,穿的青衫像蓑衣一样,千丝万缕,破烂不堪。
注释:¹无何:“无何有之乡”的简称。²银潢:指星空。银为银河,潢为天潢星。³天女:即织女。⁴戏:角力,较量。⁵风波:喻政治斗争。⁶稚子:想象中的随从,非实指。一说指幼子苏过,其时十四岁。⁷“应烂”二句:用“王质烂柯”典故,见梁任昉《述异记》。柯,斧柄。⁸烟蓑:喻天宫烟云缠绕,仿佛蓑衣披身。一说即指蓑衣。

  此词上阕抒发作者回阳羡的喜悦和对宋神宗的感激之情,下阕借“天女”的问话,抒发了自己久戏人间,穷愁潦倒,一事无成的深沉感慨。全词含蓄蕴藉,慷慨悲凉,富有余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此词上阕抒发作者回阳羡的喜悦和对神宗皇帝的感激之情,但已掩盖不住“君恩未报”的悲凉心绪。下阕调子更为低沉,借“天女”看似轻松的问话,抒发了自己久戏人间,穷愁潦倒,一事无成的深沉感慨。

  词序中说“蒙恩放归阳羡”,说明词人对神宗皇帝对他请求回阳羡居住的批准是欣慰喜悦的,然细审词意,词人欣慰的心情中不仅残存着宦海沉浮的倦怠,也分明流露出夙志难酬的惆怅。放情阳羡山水固然是词人平素的向往,他早在二十来岁时就心生卜居阳羡之念。五月到阳羡后还再次吟道:“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随物外游。”(《菩萨蛮》)但以东坡这样倜傥不群的人物竟至于求田问舍、访水寻山,正说明严酷现实对他壮志的消磨。更令人慨叹的是,他归园田居的愿望并不能轻松实现,到宜兴不到一个月,就被起任为登州(今山东蓬莱)知州,又过了一个月,便匆匆离开了本欲“将老”的阳羡。

  词中对神宗皇帝的感激和乘风归隐愿望、放情山水的憧憬相互交织,语言骏发,风格明快。个别句子略显直露,但从全词总体看,仍堪称含蓄蕴藉,慷慨悲凉,富有余味。特别是下阕,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借天女责备,群仙讥笑以抒慨,充满天风化雨般的幻想色彩和浪漫情调,比作者直接发议论,具有更强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刘石 评注.苏轼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216-219
2、 曾枣庄 曾弢.苏轼诗文词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7:130-133
水木深不极,似将星汉连。
水木深不极,似将星汉连。
译文:树木高耸入云,溪流深不见底,像是要将天地连接在一起。
中州唯此地,上界别无天。
中州¹唯此地,上界²别无天。
译文:整个中华大地只有这么一片美景,连仙界也没有这一方天地。
注释:¹中州:中原地区。²上界: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
雪折停猿树,花藏浴鹤泉。
雪折停猿树,花藏(cáng)浴鹤泉。
译文:雪花飞落停留在猿猴攀爬过的树上,零落的花瓣藏身于仙鹤濯身的泉水中。
师为终老意,日日复年年。
师为终老意,日日复年年。
译文:我愿在此终老,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

chēngxīnzhōngdǎo--fānggàn

shuǐshēnshìjiāngxīnghànliánzhōngzhōuwéishàngjièbiétiān

xuězhétíngyuánshùhuācángquánshīwèizhōnglǎoniánn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