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芙蓉。风檐近、浑疑佩玉丁东。翠微流水,都是惜别行踪。宋玉秋花相比瘦,赋情更苦似秋浓。小黄昏,绀云暮合,不见征鸿。
梦醒芙蓉¹。风檐近、浑²疑佩玉丁东³。翠微流水,都是惜别行踪。宋玉秋花相比瘦,赋情更苦似秋浓。小黄昏,绀(gàn)云暮合,不见征鸿
译文:从睡梦中醒来,看到盛开的芙蓉花。屋檐的近处,风铃声使人以为是美人的佩玉叮咚之声。自与所爱之人别过后,山流水,仿佛都存有她的影子。宋玉悲秋,大概与秋花一样消瘦。黄昏时,天青色的云彩聚集起来,而征鸿却始终没有出现。
注释:新雁过妆楼:词牌名。一名“雁过妆楼”。双调,九十九字,上片九句五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¹芙蓉:指帐幔。²浑:简直,几乎。³丁东:象声词。多用来形容漏声,玉佩声等,也作“丁冬”。⁴秋:一本作“春”。⁵绀:蓝色系中的一种颜色,带有紫色的深蓝色。⁶征鸿:远飞的大雁。
宜城当时放客,认燕泥旧迹,返照楼空。夜阑心事,灯外败壁哀蛩。江寒夜枫怨落,怕流作题情肠断红。行云远,料澹蛾人在,秋香月中。
宜城当时放客¹,认燕泥²旧迹,返照楼空。夜阑(lán)³心事,灯外败壁哀(qióng)。江寒夜枫怨落,怕流作题情肠断红。行云远,料澹(dàn)蛾人在,秋香月中
译文:唐朝柳浑当年因自己年老而让爱妾琴客另他人,燕子楼的旧迹尚可辨认,夕阳照着人已离去之空楼。夜深了,怀念爱人的心思更甚,灯外的破墙有蟋蟀在哀鸣。夜里江冷,枫叶不愿被风吹被有情人在叶上题诗随水漂流而去。去妾已远,料想那淡扫娥眉的美人正在清寒而明亮的秋月月光的照射之下。
注释:¹宜城放客:唐代顾况有《宜城放琴客歌》。琴客为柳浑侍儿。宜城:借唐朝柳浑以自指。客:借琴客以指姬。²燕泥:燕子筑巢所衔的泥土。³夜阑:夜残,夜将尽时。⁴外:一本作“前”。⁵哀:一本作“寒”,一本作“残”。⁶秋香月中:一本作“秋月香中”。

  此词是作者怀念苏州去姬的词。

  “梦醒芙蓉。风檐近、浑疑佩玉丁东”二韵,从盼望去姬归来兴起。芙蓉帐中梦醒,听到房檐风声,还疑似去姬衣带上玉佩丁东作响。

  “翠微流水,都是惜别行踪”一韵,见景思人,写惜别之情。门前的青山绿水,都引发对去姬行踪的怀恋之情。“都是”二字,形容思念之深,映入眼帘的一切景象,都能勾起对爱姬的惜别之情。这里可能就他们分手之处,当时离别的行踪,念念不忘。

  “宋玉秋花相比瘦,赋情更苦似秋浓”一韵,写相思之苦。宋玉有悲秋之赋,今日“我”的痛苦,比宋玉悲秋更苦,这是更进一层的写法。衬出对去姬怀恋的苦衷。作者喜用“瘦”字,如:“泪鸿怨角,空教人瘦”(《瑞龙吟》);“玉痕消,似梅花,更清瘦”(《夜游宫》);“诗清月瘦昏黄”(《高阳台》)。这大概受李清照名句“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绿肥红瘦”(《如梦令》)的影响。

  “小黄昏,绀云暮合,不见征鸿”一韵,写时间转瞬已是黄昏日落,但仍不见鸿雁传书。

  词的上片,从梦醒至黄昏,终日思念去妾,依依惜别、望归之情,渗透纸上。

  “宜城当时放客,认燕泥旧迹,返照楼空”一韵,承上回溯爱妾初去之时,如今燕泥旧迹犹存,但已人去楼空了。一个“认”字,写出对去妾的念念不忘。“返照”与上片“黄昏”相应。此韵用顾况《宜城放琴客歌》典故,隐示作者苏州去妾之事。

  “夜阑心事,灯外败壁哀蛩”一韵写今情。夜深人静,心事重重,室外破墙根下,蟋蟀哀鸣。一个“哀”字,衬托出心事的哀苦。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江寒夜枫怨落,怕流作,题情肠断红”一韵,承上进一步写“夜阑心事”。由秋枫叶落联想到红叶题诗故事。这是唐代盛传的良缘巧合的传说。唐宣宗时,舍人卢渥偶从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面题有绝句一首,他就收藏在箱子里。后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前往择配,恰巧选中题诗者,婚后,宫女在箱中发现红叶,卢渥方知题诗者就是他的妻子。(见范摅《云溪议》卷十)这个典故本极平常,作者用一“怕”字,反其意而用之,完全融入个人爱情悲剧。“怨落”与“肠断”都是作者的心理反映。这里见出活用典故的方法。

  “行云远,料淡蛾人在,秋香月中”一韵,写去姬远在月中。这里连用“行云”、“淡蛾”,暗喻去姬,引发读者联想美女的形象。人在月中,可望而不可即,一个“远”字,写出作者相思的怅惘之情。

  词的下片重点描绘作者的“夜阑心事”,“哀蛩”、“怨落”,把昆虫、植物拟人化,又活用红叶题诗典故,都反射出作者对去姬思念之深,怀恋之切。

  这首词描绘作者终日思念去姬的心绪,在艺术手法上有两点较为突出。

  一是见景生情:清晨梦醒,听风声、水声、观秋花,处处都引发惜别之情。又“小黄昏、绀云暮合”夕阳西下,不见传来书信,内心何其失望与惆怅。由“灯外败壁哀恐”,搅扰“夜阑心事”。见到月中桂树,联想到“行云远”人在月中。情景相融,意境优美。

  二是活用典故:如“宋玉秋花相比瘦,赋情更苦似秋浓”,用一层写法,自己怀人之苦,甚于宋玉悲秋。又如“宜城当时放客”,用顾况诗意自喻苏州去妾之事,亦较自然。又如以红叶题诗之典,加一“怕”字,境界耐人体味。尾韵暗用楚王与神女相会之事以及嫦娥奔月故事,与作者思念去姬之情,也较吻合。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著. 宋词鉴赏辞典 下[M]. 上海辞典书出版社, 2013.08.第1879-1881页
2、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 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M]. 北京:中国书店, 2007.01.第809-812页

xīnyànguòzhuānglóu··mèngxǐngróng--wényīng

mèngxǐngróngfēngyánjìnhúnpèidīngdōngcuìwēiliúshuǐdōushìbiéxíngzōngsòngqiūhuāxiāngshòuqínggèngshìqiūnóngxiǎohuánghūngànyúnjiànzhēng鸿hóng

chéngdāngshífàngrènyànjiùfǎnzhàolóukōnglánxīnshìdēngwàibàiāiqióngjiānghánfēngyuànluòliúzuòqíngchángduànhóngxíngyúnyuǎnliàodànérénzàiqiūxiāngyuèzhō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睡梦中醒来,看到盛开的芙蓉花。屋檐的近处,风铃声使人以为是美人的佩玉叮咚之声。自与所爱之人别过后,山流水,仿佛都存有她的影子。宋玉悲秋,大概与秋花一样消瘦。黄昏时,天青色的云彩聚集起来,而征鸿却始终没有出现。

唐朝柳浑当年因自己年老而让爱妾琴客另他人,燕子楼的旧迹尚可辨认,夕阳照着人已离去之空楼。夜深了,怀念爱人的心思更甚,灯外的破墙有蟋蟀在哀鸣。夜里江冷,枫叶不愿被风吹被有情人在叶上题诗随水漂流而去。去妾已远,料想那淡扫娥眉的美人正在清寒而明亮的秋月月光的照射之下。

注释

新雁过妆楼:词牌名。一名“雁过妆楼”。双调,九十九字,上片九句五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芙蓉:指帐幔。

浑:简直,几乎。

丁东:象声词。多用来形容漏声,玉佩声等,也作“丁冬”。

秋:一本作“春”。

绀:蓝色系中的一种颜色,带有紫色的深蓝色。

征鸿:远飞的大雁。

宜城放客:唐代顾况有《宜城放琴客歌》。琴客为柳浑侍儿。宜城:借唐朝柳浑以自指。客:借琴客以指姬。

燕泥:燕子筑巢所衔的泥土。

夜阑:夜残,夜将尽时。

外:一本作“前”。

哀:一本作“寒”,一本作“残”。

秋香月中:一本作“秋月香中”。

创作背景

  吴文英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他曾为江南东路提举常平司幕宾,在苏州流连十二年,此段时间他倘佯于六桥烟柳,多有姬妾存情。此篇即为忆苏州去妾之作。此妾在夏秋之际去世,所以每当秋季作者就不免思念她。

参考资料:
1、 王学泰著. 清词丽句细评量[M].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15.07.第463页
2、 夏承焘著. 宋词鉴赏辞典 下[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3.08.第1879-1881页
赏析

  此词是作者怀念苏州去姬的词。

  “梦醒芙蓉。风檐近、浑疑佩玉丁东”二韵,从盼望去姬归来兴起。芙蓉帐中梦醒,听到房檐风声,还疑似去姬衣带上玉佩丁东作响。

  “翠微流水,都是惜别行踪”一韵,见景思人,写惜别之情。门前的青山绿水,都引发对去姬行踪的怀恋之情。“都是”二字,形容思念之深,映入眼帘的一切景象,都能勾起对爱姬的惜别之情。这里可能就他们分手之处,当时离别的行踪,念念不忘。

  “宋玉秋花相比瘦,赋情更苦似秋浓”一韵,写相思之苦。宋玉有悲秋之赋,今日“我”的痛苦,比宋玉悲秋更苦,这是更进一层的写法。衬出对去姬怀恋的苦衷。作者喜用“瘦”字,如:“泪鸿怨角,空教人瘦”(《瑞龙吟》);“玉痕消,似梅花,更清瘦”(《夜游宫》);“诗清月瘦昏黄”(《高阳台》)。这大概受李清照名句“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绿肥红瘦”(《如梦令》)的影响。

  “小黄昏,绀云暮合,不见征鸿”一韵,写时间转瞬已是黄昏日落,但仍不见鸿雁传书。

  词的上片,从梦醒至黄昏,终日思念去妾,依依惜别、望归之情,渗透纸上。

  “宜城当时放客,认燕泥旧迹,返照楼空”一韵,承上回溯爱妾初去之时,如今燕泥旧迹犹存,但已人去楼空了。一个“认”字,写出对去妾的念念不忘。“返照”与上片“黄昏”相应。此韵用顾况《宜城放琴客歌》典故,隐示作者苏州去妾之事。

  “夜阑心事,灯外败壁哀蛩”一韵写今情。夜深人静,心事重重,室外破墙根下,蟋蟀哀鸣。一个“哀”字,衬托出心事的哀苦。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江寒夜枫怨落,怕流作,题情肠断红”一韵,承上进一步写“夜阑心事”。由秋枫叶落联想到红叶题诗故事。这是唐代盛传的良缘巧合的传说。唐宣宗时,舍人卢渥偶从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面题有绝句一首,他就收藏在箱子里。后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前往择配,恰巧选中题诗者,婚后,宫女在箱中发现红叶,卢渥方知题诗者就是他的妻子。(见范摅《云溪议》卷十)这个典故本极平常,作者用一“怕”字,反其意而用之,完全融入个人爱情悲剧。“怨落”与“肠断”都是作者的心理反映。这里见出活用典故的方法。

  “行云远,料淡蛾人在,秋香月中”一韵,写去姬远在月中。这里连用“行云”、“淡蛾”,暗喻去姬,引发读者联想美女的形象。人在月中,可望而不可即,一个“远”字,写出作者相思的怅惘之情。

  词的下片重点描绘作者的“夜阑心事”,“哀蛩”、“怨落”,把昆虫、植物拟人化,又活用红叶题诗典故,都反射出作者对去姬思念之深,怀恋之切。

  这首词描绘作者终日思念去姬的心绪,在艺术手法上有两点较为突出。

  一是见景生情:清晨梦醒,听风声、水声、观秋花,处处都引发惜别之情。又“小黄昏、绀云暮合”夕阳西下,不见传来书信,内心何其失望与惆怅。由“灯外败壁哀恐”,搅扰“夜阑心事”。见到月中桂树,联想到“行云远”人在月中。情景相融,意境优美。

  二是活用典故:如“宋玉秋花相比瘦,赋情更苦似秋浓”,用一层写法,自己怀人之苦,甚于宋玉悲秋。又如“宜城当时放客”,用顾况诗意自喻苏州去妾之事,亦较自然。又如以红叶题诗之典,加一“怕”字,境界耐人体味。尾韵暗用楚王与神女相会之事以及嫦娥奔月故事,与作者思念去姬之情,也较吻合。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著. 宋词鉴赏辞典 下[M]. 上海辞典书出版社, 2013.08.第1879-1881页
2、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 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M]. 北京:中国书店, 2007.01.第809-812页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3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万木冻欲折,孤根¹暖独回²
译文: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却像独凝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
注释:¹孤根:单独的根,指梅树之根。孤:突出其独特个性。²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译文: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风递¹幽香²出,禽(qín)(kuī)³素艳来。
译文:微风吹拂携裹着淡淡的幽香,素雅芳洁的姿态令鸟儿偷偷贪看。
注释:¹递:传递。²幽香:幽细的香气。³窥:偷看。⁴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明年如应律¹,先发望春台²
译文: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先开到人们喜欢的望春台。
注释:¹应律:古代律制分十二律,有“六律”、“六吕”,即黄钟、大吕之类。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²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颜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首联是说,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催折,梅树汲取地下暖气生机独回。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并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冻欲折”说法略带夸张。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的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颔联是说,皑皑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

  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白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据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这一联像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的说“昨夜”开,明白的告诉读者,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颈联是说,微风吹拂梅香四溢别有情味,素雅芳洁的姿态令禽鸟惊窥。

  第三联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此联对仗精致工稳。“递”字,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而“窥”字,是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的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神态。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益发见于言外。

  以上三联的描写,由远及近,有虚而实。第一联虚拟,第二联突出“一枝”,第三联对“一枝”进行形象的刻画,写来很有层次。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尾联是说,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开在众人爱赏的春台。

  末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此联字面意不难理解。这里“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自己处于山林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又因为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寂寞,而是满怀希望: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词意充满自信。

  全诗咏物写景,语言清丽传神,为读者描摹出一幅风韵十足的“寒雪早梅图”,有“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之神;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借物喻己,含蕴深藉,诗人怀才不遇、清高孤傲、坚贞不屈、执著自信的节操情怀蕴含景中,又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妙 。神妙毕备,意蕴隽永,堪称诗林“咏物台”上的一枝独秀!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1375-1376页

zǎoméi

 tángdài 

wàndòngshé gēnnuǎnhuí 
qiáncūnshēnxuě zuózhīkāi 
fēngyōuxiāngchū qínkuīyànlái 
míngniányìng xiānwángchūntái 
平明走马上村桥,花落梅溪雪未消。
平明¹走马²上村桥,花落梅溪(xī)雪未消。
译文:天色刚明,我们骑马送你到村口桥头。大雪连下几日积雪未消,枝头的梅花花瓣随风飘落,随着水流而去。
注释:¹平明:犹黎明。天刚亮的时候。²走马:骑马疾走;驰逐。
日短天寒愁送客,楚山无限路迢迢。
日短天寒愁送客,楚山无限路迢迢。
译文:冬日昼短夜长,天寒地冻。在这黎明时分你离去,心中万般不舍啊。那绵延无际的楚山,想着路途遥远,沿途险阻,不得不为你担心。
樱桃花底,相见颓云髻。的的银釭无限意,消得和衣浓睡。
樱桃花底,相见颓云髻¹。的(dí)(dí)²银釭³无限意,消得和衣浓睡
译文:那时在樱桃花下相见,她低垂着头,如云般的发髻也倾侧了。在闪烁的银灯下,怀着无限的情意,如今却要忍受和衣而睡的寂寞。
注释:¹颓云髻:如云的发髻低垂下来。颓,下垂。²的的:鲜明显著貌。³银釭:银白色灯盏。⁴消得:谓怎禁得起。⁵和衣浓睡:不脱衣而沉睡。
当时草草西窗,都成别后思量。料得天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
当时草草¹西窗,都成别后思量²。料得³天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
译文:分离时我们在西窗下匆匆欢聚的时光,如今都成了别后的相思。你我各在天涯一方,何日才能相见,今晚想到这里内心更感凄凉。
注释:¹草草:匆忙仓促或草率。²思量:想念,相思。³料得:也有稿作“遮莫”二字,大约之意。⁴应思:也有稿作“转思”二字,更思之意。

  这首词虽然很短,但却贯串了好几个不同的时空。“樱桃花底,相见颓云髻”在时间顺序上是最早的过去,是回忆与那个女子相见时的情景。“樱桃花底”是以环境的美丽衬托人物;“颓云髻”是形容那个女子因羞涩腼腆而低下头来的样子。人与花互相衬托,那女子的美丽多情可想而知。“的的银釭无限意,消得和衣浓睡”是离别后的现在。“的的”,形容灯光在昏暗的房间里明亮显眼的样子。“无限意”既是灯对人的情意,也是我对那个女子的情意,因为我也在为相思而痛苦,那痛苦无异于灯油的自我煎熬。“消得”带起一个问句,意思是“怎禁得起”;“和衣浓睡”是说自己孤独无聊。

  “当时草草西窗”,是对过去和那女子相处的回忆。西窗之下与相知之人剪灯共语,何等安静,何等温馨,何等从容,而王国维却冠以“草草”的状语。“草草”是匆忙仓促,亦有草率的意思,因此这里就含有一种悔恨之意:当时苦知有现在的离别,就一定会加倍珍惜那短暂的相聚,可惜当时自己却把这种相聚视为很平常的事情,随随便便就把那段时间打发过去了。

  “料得天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是遥想今后。既然说“天涯异日”,可见现在虽已和那人离别,但还没有身在天涯。这两句说明,不但今日与那个女子相聚无望,而且今后更是无望,因为今后自己还要漂泊到比现在更远的天涯海角,与情意却只能越来越深,所以到那时候,今夜这种孤灯下的相思也将成为难忘的场景,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里。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 ,2006:63-68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译文:十年的游历惟有一处曾到过的青山,时常出现在梦中。
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紫绶(shòu)¹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译文:高官厚禄金山银山,都比不上安稳的睡眠和安贫乐道的生活。
注释:¹紫绶:紫色丝带。古代高级官员用作印组,或作服饰。代指达官贵人。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愁闻剑戟(jǐ)扶危主,闷听笙歌聒(guō)醉人。
译文:世间最使人发愁的莫过于打打杀杀后新立了君主,而最使人苦闷的正是那人们用来醉生梦死的笙歌。
携取琴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携取琴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译文:归隐去吧,带上喜爱的古琴,和平日常读的书籍就可以了,到山间赏野花,听鸟儿自由自在的鸣叫,享有这最自然最美好的春光去吧。

  修道的人一般讲求修心养性,与世无争。也讲因果循环,众生平等。这首作品里也有这样的观点出现。可能这正是作者隐居前最后对红尘的回顾,里面还有看破尘世的意思。

  像许多隐士一样,诗人也曾远足游历,因此寻到了心中理想的隐居地点,这可能是武当山,又可能是华山。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华山上也有道观。深山历来为修道者的所爱,因为山中就连四时也不于山外的相同,有安静的环境,又有简朴的生活必需品,如山泉、野蘑菇、山野菜、古刹遗迹也是山林里保存的最好。因此诗里最后也表示诗人最终还是要回归山林,隐居起来的。这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印记。

  说他看破红尘,其实在第一句里“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中就点明了。后面的两句可以说是对这一句的补充说明,最后则是对立志归隐修道的表白。红尘游遍,唯有青山是最向往的,说明对诗人来说俗事已经是如过眼云烟般了,诗人通过十年的磨砺,终究决定归隐修道,这除了消沉,还有一种独特的清醒。这从后面对选择归隐的解释“紫绶纵荣怎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中可以领会到。说诗人隐居有时代因素,也是因为这两句中还有对世事的一些批评。最后表露出的对自然的欣赏和喜爱似乎说明了他并非不爱热闹,繁华的世间,只不过逃避的是不该有的战乱和人祸罢了。大自然的生机正是诗人向往的,他要远离的是腐败和颓废的环境。所以诗里就有“野花鸣鸟一般春”这样的句子。与其说诗人想弃世,不如说诗人是想洗刷自己的思想,用朴素的生活历练自己,以达到修道的本来目的。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郑谷的《竹》,意境优美,句句如画,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 这首小诗吟咏竹,通篇不着一个“竹”字,但句句均未离开竹。诗中不仅描写了竹的形象,还特别写了竹;拂动流水,掩映村庄,与树相伴的美。诗中透露出诗人对竹的喜爱之情。

zhú--zhèng

yānyòufēngshuǐcángcūnjiānsōng

xiāosāocóngyuǎnláishūjìngjiànqiánfēng

qīnjiēxiǎnchāichūnbèngràojìngshāwēixiàyīnnóng

làixìnghuāduōshùzhī穿chuāncuìhǎoxiāngr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