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妆成镜未收,倚栏人在水精楼。
王母妆成镜未收,倚栏人在水精楼。
笙歌莫占清光尽,留与溪翁一钓舟。
笙歌莫占清光尽,留与溪翁一钓舟。

zhōngqiūyuè--chéngyànxióng

wángzhuāngchéngjìngwèishōulánrénzàishuǐjīnglóu

shēngzhànqīngguāngjǐnliúwēngdiàozhōu

成彦雄

成彦雄

成彦雄[约公元九六0年前后在世]字文干,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周末宋初间前后在世。南唐进士。彦雄著有《梅领集》五卷,(《文献通考》作《梅顶集》二卷。此从《全唐诗》)传于世。 ▶ 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汗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汉血¹到王家,随鸾(luán)²(hàn)玉珂(kē)³
译文:汗血马从西域来到帝王的官苑,随着銮舆摇动玉珂谁不称羡?
注释:¹汗血:古代的一种骏马名。²鸾:指鸾舆,天子所乘之车。³玉珂:指缀在马络头上的玉饰。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少君¹骑海上,人见是青骡(luó)²
译文:如果是被方士乘骑走在海边,人们以为是匹青骡谁投青眼?
注释:¹少君:李少君,汉代方术之士。²青骡:《太平御览》卷九〇一引《鲁女生别传》曰:“李少君死后百馀日,后人有见少君在河东蒲坂,乘青骡。帝闻之,发棺,无所有。”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水边杨柳曲尘丝¹,立马烦君折一枝。
译文:沿着河岸依依行走,河边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细嫩的长条,这不禁勾起了我这个将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于是我停下马来,请送行的您帮我折一枝杨柳吧。
注释:¹曲尘丝:指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尘:一作“烟”。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yīn)勤更向¹手中吹。
译文:只有春风最懂得珍惜,仍然多情地向我手中已经离开树干的杨柳枝吹拂。
注释:¹向:一作“肯”。

  折柳赠别的风俗始于汉人而盛于唐人。《三辅黄图》载,汉人送客至灞桥,往往折柳赠别。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箫声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即指此事。这首诗虽未指明地点,从诗意看,写的大概也是灞陵折柳赠别的事。

  诗的开头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了这样的场景:初春,水边(可能指长安灞水之畔)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微黄的长条。一对离人将要在这里分手,行者驻马,伸手接过送者刚折下的柳条,说一声:“烦君折一枝!”此情此景,俨然是一幅“灞陵送别图”。

  末两句“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就语气看,似乎是行者代手中的柳枝立言。在柳枝看来,此时此地,万物之中只有春风最相爱惜,虽是被折下,握在行人手中,春风还是殷勤地吹拂着,可谓深情款款。柳枝被折下来,离开了根本,犹如行人将别。所以行者借折柳自喻,而将送行者比作春风。这层意思正是“烦君折一枝”所表现的感情之情的深化和发展。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生动贴切,新颖别致。

  这首诗是从行者的角度来写,在行者眼里看来,春风吹柳似有“相惜”之意与“殷勤”之态,仿佛就是前来送行的友人。这是一种十分动情的联想和幻觉,行者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到物象之中,本来是无情的东西,看去也变得有情了。这种化无情之物为有情之物的手法,常用于中国古典诗歌中,如唐元稹《第三岁日咏春风凭杨员外寄长安柳》云“三日春风已有情,拂人头面稍怜轻。”宋刘攽《新晴》诗曰:“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都是移情于物,中国古代文学评论称为“物色带情”(《文镜秘府论·南·论文意》)。这不是一般的拟人化,不是使物的自然形态服从人的主观精神,成了人的象征,而是让人的主观感情移入物的自然形态,保持物的客观形象,达到物我同一的境地。

  末两句之所以耐人寻味,主要是因为采用了巧妙的比喻和物色带情的艺术手法,这正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参考资料:
1、 林东海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37-738 .

zhéyángliǔ

yángyuán tángdài 

shuǐbiānyángliǔchén fánjūnzhézhī 
wéiyǒuchūnfēngzuìxiāng yīnqíngèngxiàngshǒuzhōngchuì 
不剪春衫愁意态。过收灯、有些寒在。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
不剪¹春衫愁意态。过收灯²、有些寒在。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
译文:无意缝制春衫,春来一副愁苦样态。已经过了元宵灯节,仍然有袭人的寒气在。霏霏细雨家家门帘虚掩,深巷寂寂无人影,却早有杏花儿叫卖声。
注释:夜行船:此调又名“明月棹孤舟”。双调五十五字或五十六字,仄韵格。¹剪:裁剪。²过收灯:指过了收花灯的时间。收灯:宋代习俗,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前后数日燃灯纵赏,赏毕收灯,市人争先出城探春。
白发潘郎宽沈带。怕看山、忆他眉黛。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
白发潘郎¹宽沈带²。怕看山、忆他眉黛(dài)³。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
译文:白发潘郎的我,腰身瘦损宽衣带,害怕看那苍翠的远山,那会让我忆起她的眉黛。绿草茵茵,像她拖到地面的长裙。迷蒙的云烟,令人想起她如云的双鬓。故乡二月二的挑菜节又快到了,常想起和她相见的情景。
注释:¹白发潘郎:潘岳中年鬓发斑白。潘郎:借指妇女所爱慕的男子。²宽沈带:指沈约因瘦损而衣带宽,此句为自指。³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画眉,因此称眉为“眉黛”。⁴挑菜:唐代风俗,农历二月初二曲江拾菜,士民观游其间,谓之挑菜节。

  词的首句极写春日无聊况味。“不剪春衫”,有两重意:一是无人为剪春衫,一是无意出外春游。作者在《寿楼春·寻春服感念》词中写道:“裁春衫寻芳。记金刀素手,同在晴窗。”此时心事重重,意趣索然,唯有闭门不出。“愁意态”三字,补足句意。次句转接得极妙,仿佛是由于春寒料峭才不剪春衫,用意便觉渺远。元宵节赏完收灯,本该出门去探春,可是,作者却无心探春,只轻点一笔“有些寒在”,便把词人难以为怀的境况托出,为下片追忆往事作了铺垫。接以“小雨”三句,写听到卖杏花的情景。尽管词人意绪寥落,不愿出门探春,可是,春天的信息还是传到这无人的深巷中。写杏花之诗,宋人多有佳句,陈与义云:“杏花消息雨声中”,陆游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皆脍炙人口,而此词云“小雨空帘,无人深巷,些早杏花先卖”,余韵悠长,却是典型的词语。在恼人的春寒中,帘外,飘洒着丝丝细雨,深巷里阒寂无人,忽然,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勾起了词人无名的怅惘。情与景遇,一拍即合,下文便转入感慨与追忆。

  “白发潘郎宽沈带”,是关键之笔。晋代潘岳《秋兴赋》中说自己三十二岁时便鬓发斑白,南朝梁沈约在写给徐勉的信中说自己因病消瘦,腰带也觉得宽了。潘鬓沈腰,是诗词中常用的典实。点出愁怨与无奈,芳节重临,年华荏苒,索居憔悴,往事凄迷——“怕看山、忆他眉黛”,至此方转入正题,点出佳节不出的真正原因,与上文“不剪春衫”等语相呼应。《西京杂记》描写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故诗词中常将佳人之眉与青山互喻。作者《绮罗香》词云“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而此词说怕看山而想起伊人的眉黛,当有同样的感受。末三句,尽态极妍,辞情俱到,诚为妙笔。念念不忘的是伊人当年在故园中踏青挑菜的情景;她那绿如芳草的罗裙,拖曳在如茵的芳草地上;春日的艳阳,透过烟霭,斜照着她如云的鬓发。结句为全词着意所在。二月二日,为“挑菜节”,城中士女相率到郊外或园林中游现戏乐,这也是男女约会幽欢的好时机。题中“闻卖杏花有感”之意,至此全出。正月十八收灯之后,再过十多天便是挑菜节,卖花声声,触起心中的隐痛,中年情怀,就更是难堪了。

  上下片今昔对比,均以清丽之笔出之,写芳春景物情事,风致嫣然,唯于两片首句略点愁意,正见梅溪词笔高处。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403页

xíngchuán ·zhēngyuèshíwénmàixìnghuāyǒugǎn

shǐ sòngdài 

jiǎnchūnshānchóutài guòshōudēng yǒuxiēhánzài xiǎokōnglián rénshēnxiàng zǎoxìnghuāxiānmài 
báipānlángkuānshěndài kànshān méidài cǎotuōqún yānguāngbìn chángyuántiāocài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羽檄(xí)¹如流星,虎符²合专城³
译文:插着羽毛的征兵文书疾如流星,朝廷调兵的虎符发到了州城。
注释:¹羽檄:古代军中的紧急文书因用鸟羽插之,以示紧急,故称“羽檄”。²虎符:古代调兵之符信。多为虎形,一剖为二,一半留京师,一半给地方将帅,必须二者相合方能发兵。³专城:古代州牧、太守称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译文:紧急救边喧呼声震动四野,惊得夜鸟群起乱叫。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白日¹(yào)紫微²,三公³运权衡
译文:皇帝在宫中像白日一样高照天下,三公大臣运筹帷握,各司其职。
注释:¹白日:谓帝王。²紫微:星名,象征朝廷。³三公:唐时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⁴权衡:权柄。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天地皆得一¹,澹(dàn)然四海清。
译文:天地皆循大道,自然运行,天下清平,四海安宁。
注释:¹“天地”句:语出《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¹
译文:请问现在为什么这样紧急调兵?回答说是要在楚地征兵。
注释:¹楚征兵:泛言南方征集士卒。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渡泸及五月¹,将赴云南征。
译文:准备五月即渡泸水,将赴云南征讨南诏。
注释:¹“渡泸”句:古以泸水多瘴气,五月才能过渡。泸,泸水,即今云南境内的金沙江。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译文:所征的士卒懦怯而不能战斗,再加上南方炎热,难以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长号¹别严亲,日月惨光晶²
译文:征夫们哭着与家人告别悲啼之声使日月为之惨淡无光。
注释:¹长号:放声大哭。严亲:古称父为“严父”,这里指父母双亲。²惨光晶:形容日月惨淡,失去了光辉。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¹
译文:泪尽而泣之以血,被征发的士卒与亲人都哭得肠断心裂,声音嘶哑。
注释:¹两无声:指征夫及其亲人皆泣不成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jīng)¹
译文:他们与南诏作战简直是像驱困兽以偿猛虎,送穷之鱼去喂长鲸。
注释:¹“困兽”二句:喻南诏军似猛虎、奔鲸,而唐军似困兽与穷鱼。
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
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
译文:有去无回,无人全生。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如何舞干¹(qī),一使有苗平!
译文:多么希望大唐能像舜一样修德以召远人,手舞干戚,跳一个象征性的舞蹈,便能使有苗臣服。
注释:¹干:盾牌。戚,大斧。

  此诗的开篇四句,便直接了当地表现战事,渲染了全国各地被紧张、恐慌的气氛所笼罩着,人们都在惊惧不安。“羽檄”,指上插羽毛的征调军队的文书,表示紧急;“虎符”,是朝廷调兵遣将的凭据,以铜刻作虎形,劈为两半,调兵时需二者验合。说“羽檄”像夜空里的流星一样快速地飞来,可见急上加急;说“虎符”在各州各郡一个个地合着。更见征调之多、频繁不已,边疆告急,形势紧张的情况则不言而喻了。继之“喧呼”一句,紧承前两句诗意,写出催迫应边之状。是谁在“喧呼”呢?诗中并没交代,但不难体会,这里既有传檄人的呼声,也有调兵长官的命令、嘈嘈嚷嚷,一片慌乱,以至连林中的鸟雀在深夜中为之惊动都鸣叫不已,则人之被惊扰不宁可以想见了。这几句诗,尽管没有描写刀光剑影相互拼杀的战斗场面,没有具体叙述官吏随便抓兵拉夫的情景,但却把紧张慌乱形势下,人们的惊恐之状和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和盘托出,起势有力,文辞奇挺,扣人心弦。

  接着,犹如影、视镜头转换一般,“白日”以下四句诗,又展示了一幅升平安宁的画图。“白日”象征皇帝,“紫救”比喻朝廷;“三公”指太尉、司徒、司空,为朝臣中官位最高的,故合称“三公”。他们掌握着国家的命运,按道理说应该把天下治理得清明太平,借用老子的话就是“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即天下统一、四方安定。这里在颂扬以往承平的景象之中,暗暗谴责了当权者,通过前后鲜明的对照,对于征南诏的发动者策划者给予了讽刺,诗人和广大人民反对不义之战的思想自然地渗透其中,意蕴深刻、耐人寻味。

  “借问此为何?答言楚征兵”。这两句是对以上诗意的具体说明,意思是:国家原来很安定。现在为什么陷入一片惊慌混乱之中呢?这完全是因为南侵而大肆征兵造成的。古时以“楚”泛指南方,“楚征兵”,即征讨南方的军队。这里运用问答的形式,不仅在句式上显得灵活变化,而且在前后意思的构架上也起到了勾联纽结的作用,可谓匠心独运。“渡泸及五月”,这个“泸”指金沙江,古时称“泸水”,相传江边多瘴气,以三、四月间最为厉害,五月以后稍好些,诸葛亮的《出师表》有“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句。“将赴云南征”,这不仅是诗人的叙述,也表达了士兵的心情,他们听说要渡过泸水,去遥远的云南打仗,心头紧缩,都感到有去无回,很少有生还的希望。写到这里,诗人对统治者这样的穷兵黩武,而不顾惜人民的生命,感到异常愤概,充满不平之气,于是议论道:“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意思是说,他们都是被抓来的百姓,没有经过阵势,是难以上战场的,更何况去边陲之地的云南呢?把李唐王朝驱民于死地的罪恶深刻地揭露出来了。

  从“长号”到“心摧”四句,具体地描写了出征战士被迫离家时的悲惨情景。被抓去充军的人们,临行前和他们的父母、亲人告别,这是生的分离,也是死的作别,彼此号大哭,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直到哭尽了泪水,流出了血水,心肝摧断,两无声息。诗中连用“长号”、“惨”、“泣尽”、“心摧”,充满感情色彩,从听觉视觉上造成强烈效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展现了这种生离死别惨绝人寰的悲剧。

  “困兽”四句,又是议论,以“困兽”、“穷鱼”喻没有战斗力的“怯卒”、以“猛虎”、“奔鲸”喻凶悍强大的敌人。在这样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势下,进行着扩边的战争,其结果是注定要失败的,众多的应征士卒,也只能白白地送死,“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葬身于沙场之上,成为统治者进行不义之战的牺牲品。这几句通过形象的比喻,适当的夸饰,对当权者的罪行给予了批判和控诉,也体现出诗人对广大人民的深切同情,闪烁着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

  诗的结末两句,内容上又发展到一个深的层次,进一步地揭示了诗的主旨,表达了个人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干”是盾牌,“戚”是大斧,以这两种兵器用在误乐上,表示行德政而不用征伐。“有苗”,古代部族名,传说舜时有苗叛乱,大禹建议用武力去征服他们,舜不同意,于是修明德政,三年以后,他举行了一次操舞盾牌、大斧的演习,有苗氏便归服了。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正是暗讥“当国之臣不能敷文德以来远人”(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动辄诉诸于武力,更加明确地表达了偃武修文、实现清明政治的美好愿望。显然这里的意思与“白日”以下四句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相互呼应的。在结构上如此巧妙的安排,前后勾联、浑然一体,亦可见诗人艺术构思上的独到之处。

  李白诗歌向以浪漫主义著称于世,这首诗在运用传说、夸张及想象方面,虽也体现出来了这些特点,但基本上是以写实为主的。叙的是实事,写的是实景,抒的是实情,并运用对比、问答手法,将描写、议论、抒情等巧妙地融合起来,达到了精湛的程度,这一点可以说是他的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26-29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09-211

fēng ·sānsānshí

bái tángdài 

liúxīng zhuānchéng 
xuānjiùbiān qúnniǎojiēmíng 
báiyàowēi sāngōngyùnquánhéng 
tiānjiē dànránhǎiqīng 
jièwènwéi yánchǔzhēngbīng 
yuè jiāngyúnnánzhēng 
qièfēizhànshì yánfāngnányuǎnxíng 
chángháobiéyánqīn yuècǎnguāngjīng 
jìnxuè xīncuīliǎngshēng 
kùnshòudāngměng qióngěrbēnjīng 
qiānhuán tóuquánshēn 
gān shǐ使yǒumiáopíng 
梓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草虫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
梓树花香月半明,棹(zhào)¹歌归去草虫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zēng)²
译文:梓树花开,芳香阵阵,月影半明,更显清幽,划着小船唱着渔歌回家,一路上听见草中不知名小虫的鸣叫声。沿着弯弯曲曲的河道走进柳林深处,有一间矮小的茅屋,农院中挂满了渔网。
注释:摊破浣溪沙:词牌名,为“浣溪沙”的别体。¹棹:棹:船桨,此指船。²鱼罾:渔网。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修竹纸窗灯火里,读书声。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修竹纸窗灯火里,读书声。
译文:笑问我的家究竟在哪里?在那长满荷叶的池塘畔,那横架着的小桥旁。从修长竹林中的茅舍的纸窗里透出灯火,还有阵阵的读书声。

tānhuànshā--chén

shùhuāxiāngyuèbànmíngzhàoguīcǎochóngmíngliǔwānmáoǎiguàzēng

xiàozhǐchùshìchíxiǎoqiáohéngxiūzhúzhǐchuāngdēnghuǒshū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