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忻应瑞,偏称上楼看。密洒虚窗晓,狂飘大野寒。
千门忻应瑞,偏称上楼看。密洒虚窗晓,狂飘大野寒。
园深宜竹树,帘卷洽杯盘。已作丰年兆,黎民意尽安。
园深宜竹树,帘卷洽杯盘。已作丰年兆,黎民意尽安。

péngzhèngxuějiàn--zhōng

qiānménxīnyīngruìpiānchēngshànglóukànchuāngxiǎokuángpiāohán

yuánshēnzhúshùliánjuǎnqiàbēipánzuòfēngniánzhàomínjǐnān

李中

李中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28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院落深沉,池塘寂静。帘钩卷上梨花影。宝筝拈得雁难寻,篆香消尽山空冷。
院落深沉¹,池塘寂静。帘钩²卷上梨花影。宝筝³(niān)难寻,篆(zhuàn)尽山¹⁰冷。
译文:夜晚的院落幽深隐蔽,池塘寂清谧静。我睡不着觉,把窗帘卷挂在帘钩上,映入眼帘的是满树梨花的花影。手指拢住古筝的弦,黑暗中筝面的雁柱也摸不到,音调也调不准。香炉中的盘香耗尽,懒得去添香料,身处屏风旁也徒然感觉到室内的寒凉。
注释:踏莎行:词牌名。亦称《踏雪行》。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各三仄韵,前后阕开始两句例用对仗。¹深沉:深邃隐蔽。北宋梅尧臣《邃隐堂》诗:“华宇何深沉,但闻列图籍。”²帘钩:卷挂帘帷的钩子。唐王昌龄《青楼怨》诗:“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³宝筝:筝的美称。⁴拈:原指手指捏取、搓搽东西。这里指弹筝时的捻、拢、挑等手法。⁵得:助词,用在动词谓语后,表示行为的实现。可灵活译出。⁶雁:雁柱,指筝面承弦的柱,排列如雁行。雁柱的作用是调整音高。两宋之交的吕渭老《薄悻》词:“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⁷篆香:是用香末盘绕成盘曲状的炉香。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满庭芳》词:“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⁸消:同“销”,耗费。⁹山:指屏风中所画的山。¹⁰空:徒然,无效果。
钗凤斜欹,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
钗凤¹斜欹(qī)²,鬓(bìn)³不整。残红慵看镜。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
译文:凤形的头钗倾侧在头发的一边,蝉形的鬓发发武零乱不整。憔悴面孔的脂粉颜色即刻减退,也懒得去照一下镜子。月下传来杜鹃鸟一声声催归的啼叫声,不经意间,一年中三春的美好时光就这样轻易终结了。
注释:¹钗凤:指饰有凤形的头钗。钗:古代妇女别在发髻上的首饰,由两股簪子合成。唐李洞《赠入内供奉僧》诗:“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钗。”²欹:斜,倾侧。³鬓蝉:即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两鬓薄如蝉翼,故称。亦借指妇女。南朝梁萧绎《登颜园故阁》诗:“妆成理蝉鬓,笑罢敛蛾眉。”⁴残红:落花。这里借指憔悴人脸上残留的脂粉。⁵立:副词。立刻,立即。唐周繇《送边上从事》诗:“提笔男儿事,功名立可夸。”⁶褪:减色,颜色变淡。南宋陈允平《恋绣衾》词:“缃桃红浅柳褪黄,燕初来,宫漏渐长。”⁷杜鹃:鸟名,又叫杜宇、子规,传为古蜀帝所化,其叫声若“行不得也哥哥”,人们认为有催归的意思。⁸等闲:随便,轻易。⁹三春:旧指阴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尽:终止。

  开头两句用“院落”、“池塘”写女主人的生活环境,而这环境的特点是“深沉”与“寂静”,一上来就透露了境中人的孤单与寂寞。第三句由“院落”、“池塘”写到“帘钩”,这正如电影镜头的推移,且的是让读者亲自巡视一下主人公的生活天地,从而加深空阔、冷清的感受。一般人喜欢用“帘幕低垂”写孤寂,这固然不错,但往往需要上下文的配合,否则,美满的家庭也能庭院深深、帘幕沉沉。也许洪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他又不愿意在上下文中点明主人公的哀乐,于是别出心裁,炼出“帘钩卷上梨花影”一句。如果帘钩卷上只有“梨花影”前来作伴的生活,那就太空虚和寂寞。以上三句着力渲染了环境。

  她在弹筝:“宝筝拈得雁难寻”,她在出神地望着烧尽的上香:“上香消尽山空冷”。吕渭老《薄幸》词:“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而这里的女主人公却是“宝筝拈得”而“雁难寻”,连音调也调试不准,有相思而无法于弦上诉说,这就加倍的不堪。眼看着“上香消尽”而懒得去添,以致帷冷屏寒,其难以入睡也可知矣。“山”是画屏上的山,如牛峤《菩萨蛮》所说的“画屏山几重”。这一句所写的情境,《花间集》中颇多见,如欧阳炯《凤楼春》“罗幌香冷粉屏空”,毛熙震《木兰花》“金带冷,画屏幽,宝帐慵熏兰麝薄”,张泌《河传》“锦屏香冷无睡,被头多少泪”,都可作为理解此句的参考。女主人公这一整夜都是在凄凉中度过,那么未来的一天,又将“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过片的“钗凤”三句写主人公形貌。在痛苦中熬着日子,“钗凤斜鼓”、“鬓蝉不整”、“慵看镜”,便是相思成疾之状的形象反映。《诗经·伯兮》中的句子:“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以及徐斡《室思》里的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这三句正是要表现其无穷的思念。“杜鹃啼月一声声”,表面上只写环境,只是在进一步创造冷清的气氛,因为“杜鹃啼血猿哀鸣”是自然界最凄厉的声音,实际上这里还用催归的杜鹃声表现思妇对行人的期待。前面已经说过,上半阕的结句是在暗示一夜将尽,到下半阕的结句则说“等闲又是三春尽”。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1133页

shāxíng··yuànluòshēnchén--hóngmài

yuànluòshēnchénchítángjìngliángōujuǎnshànghuāyǐngbǎozhēngniānyànnánxúnzhuànxiāngxiāojǐnshānkōnglěng

chāifèngxiébìnchánzhěngcánhóngtuìyōngkànjìngjuānyuèshēngshēngděngxiányòushìsānchūnjǐn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¹²美,古来共谈³。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备。晓雾将歇,猿鸟乱¹⁰鸣;夕日欲颓(tuí)¹¹,沉鳞(lín)竞跃¹²。实¹³是欲界之仙都¹⁴。自康乐¹⁵以来,未复¹⁶有能与(yù)¹⁷其奇¹⁸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¹山川:山河。²之:的。³共谈:共同谈赏的。⁴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⁵青林:青葱的树林。⁶翠竹:翠绿的竹子。⁷四时:四季。⁸俱:都。⁹歇:消散。¹⁰乱:此起彼伏。¹¹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¹²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¹³实:确实,的确。¹⁴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¹⁵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¹⁶复:又。¹⁷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¹⁸奇:指山水之奇异。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徵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抓住江南山林的特征,用简洁空灵的笔墨来写,这是《答谢中书书》突出的优点。“高峰入云”的磅礴气势在北方也能看到,但在同一个景观里,又相伴着“清流见底”直视无碍的澄澈之美,在北方就难以见到。

  写山林景色的瑰丽,作者只用了两组对偶句共十六个字,即“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已显得活脱精到,引人遐想。南宋人邓椿在他的《画继》里曾指出:“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山林的“神”(本质特征),高明的作家艺术家总有独特的感受。陶弘景以形写神,在他笔下茅山中一年到头“青林翠竹”已使人欣悦不置,更有谁领略过,在清流两岸壁立千仞的高峰之上,常年色彩变幻莫测。这奇幻瑰丽的色彩,当然是大自然奥秘的生命之彩,它的奇情壮采和迷离多变的性格,作者用“五色交辉”来形容,可谓恰到好处。而如果用工笔刻镂,即使做到“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文心雕龙·明诗》),也难免拖沓板滞,存形而略神。多种色彩奇妙的调谐而又变动不居,正是山林的逸趣神韵所在,然而这却是最难着笔之处。陶弘景用视觉形象和动感都很强的“五色交辉”四字来点染,自会引起读者对绚烂的山林形象的种种联想与记忆,在记忆里呈现的奇伟与色彩因人而异,具有无比的丰富性。这种能激起读者审美活动的活脱笔触,可称“字外之奇”(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陶弘景又是书法家,他与梁武帝萧衍讨论钟王书法的文字俱在(见萧衍《答陶弘景书》及陶弘景《与梁武帝启》),颇能显示他的艺术见解,这一点可存而不论。但陶弘景在书法艺术上讲究空间布白之美,和文学创作上用笔空灵是一致的。通过文字诱发读者的联想,虚实相生,形成字外的意境,让读者丰富的想象补充作者的艺术空白,正是此文成功之笔。

  写了茅山中一年四时之美后,作者又用两组并列对偶句写一日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如果说写茅山一年四时之美是以静见动:静到能窥见大自然的奥秘,大自然生命之律动是通过“交辉”的色彩奉献给作家的,那么,茅山中一日之美则是以动见静:天刚麻麻亮,“晓雾将歇”,花叶上露珠还未照上太阳时,山林就开始了欢唱,“猿鸟乱鸣”。这“乱”字有声繁悦耳,使人迷惑,动人心魄的意思。而到了“夕日欲颓”、金乌西栖之后,鱼儿避开了“鹰嶙鹗视”的威胁,此际竞跃腾欢,尽情享受空气中弥漫的芳馨。总之,从早到晚,山林中正是由于猿的柔声啼唤,鸟的恣意鸣哄和鱼的欢腾竞跃而显得格外静谧幽美。

  从结构上看,《答谢中书书》从富有审美意味的两句开头,接着有两个不同时空层次的描写,以静见动,以动见静,写出了茅山美的性灵。至此出声赞叹:“实是欲界之仙都!”就是应有之笔。接着以反接收束全篇,深憾于自谢灵运以来竟无人妙赏此佳山水,一唱三叹,摇曳生姿,文章虽短而含蕴不尽。

  以骈文的主要特征来看,《答谢中书书》或许不是很严饬的。四四四四的句式对属虽工,但基本上不用典藻饰。音律上平节和仄节的交替,也不完全合律。但它好就好在骈散兼行,散文的疏宕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炼之美结合得很好。谋篇见巧思,用语清丽含蓄,诗化了意境。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 .古文鉴赏辞典(上)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7 :707-709 .
2、 刘琦 编著 .历代小品文名篇赏析 .长春 :吉林文艺出版社 ,2011 :125-126 .

xièzhōngshūshū

táohóngjǐng nánběicháo 

    shānchuānzhīměi láigòngtán gāofēngyún qīngliújiàn liǎngànshí jiāohuī qīnglíncuìzhú shíbèi xiǎojiāngxiē yuánniǎoluànmíng tuí chénlínjìngyuè shíshìjièzhīxiān kānglái wèiyǒunéngzhě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老夫¹²发少年狂³,左牵黄,右擎(qíng),锦帽貂(diāo)(qiú),千骑(qí,旧时读jì)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语文教科书上为报倾城随太守: 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之随我出猎。),我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英姿。
注释:¹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岁。²聊:姑且,暂且。³狂:豪情。⁴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黄:黄犬。苍:苍鹰。⁵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⁶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⁷为报倾城随太守:此句在2020年语文初中教材中被译为“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报,报知。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太守:指作者自己。⁸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酒酣(hān)胸胆尚开张¹。鬓(bìn)微霜²,又何妨!持节³云中,何日遣(qiǎn)冯唐?会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¹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尚:更。²微霜:稍白。³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⁴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⁵会:定将。⁶挽:拉。⁷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⁸满月:圆月。⁹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他曾致书信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作者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下片前三句是说,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何妨?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是说,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样信任我)呢?此时东坡才三十八,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自请外任。此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军环、庆二州,四年占抚宁诸城。东坡因这次打猎,小试身手,进而便想带兵征讨西夏了。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是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一个文人要求带兵打仗,并不奇怪,宋代诗人多有此志。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末三句是说,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词人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参考资料:
1、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年17期
2、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08年Z2期
3、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年级), Zhonghua Loose-leaf Collection, 2012年10期

jiāngchéng ·zhōuchūliè

shì sòngdài 

lǎoliáoshàoniánkuáng zuǒqiānhuáng yòuqíngcāng jǐnmàodiāoqiú qiānjuǎnpínggāng wèibàoqīngchéngsuítàishǒu qīnshè kànsūnláng 
jiǔhānxiōngdǎnshàngkāizhāng bìnwēishuāng yòufáng chíjiéyúnzhōng qiǎnféngtáng huìwǎndiāogōngmǎnyuè 西běiwàng shètiānláng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凭阑干,窥细浪,雨萧萧。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¹。凭²(lán)³,窥(kuī)细浪,雨萧(xiāo)
译文:在这花红柳绿的春天,我闲游在绿萍池边,倚身在栏杆上,凝视着池上细波连连。那潇潇细雨如我的思愁绵绵。
注释:¹“花映”二句:花柳相映,正是好景,谁知风吹花落,坠于池上绿色浮萍中。闲,一作“吹”。²凭:倚。³阑干:即栏杆。⁴萧萧:一作“潇潇”,形容细雨连绵。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近来音信两疏索¹,洞房²空寂寞。掩银屏³,垂翠箔(bó),度春宵。
译文:近来他的书信稀疏难见,我更难忍洞房的寂寞无边。且打开银屏放下竹帘,苦熬这长长的春夜,只怕又是孤愁难眠。
注释:¹两疏索:指双方都未得到音信。疏索,稀疏冷落。²洞房:幽深的闺房。³银屏:镶嵌银丝花纹的屏风,以示华丽。⁴箔:一作“幕”,一作“泊”,意指竹帘子。

  这首词写春日闺情,抒写一位女子与相爱之人分别后寂寞、无奈的心情。

  上阕写女主人公池上凭栏闲望,用“花映柳条”领起,“雨萧萧”作结,两句都是写景,前句明艳,后句暗淡,寓意着好景不常,美人迟暮。中间“闲向绿萍池上。凭阑干,窥细浪”三句写女主人公的一系列动作,重点落在一“闲”字上,以示她凭栏窥浪,全不觉得赏心悦目,体现其百无聊赖的内心感受。

  下阕写女主人公深闺怀远的寂寞。换头二句写她的境遇和感受。“近来音信两疏索”七个字,将相思离情点出,以下的描写无不因这情思引起。音信疏索是心情寂寞的原因。接下来“洞房”“寂寞”以一“空”字修饰,与上片的“闲”字相应,足以体现其无比遗憾的心绪。最后“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三句紧承“疏索”“寂寞”,写女主人公掩屏垂帘,苦度春宵。

  全词以外显内,用女子的行动来表现了她空虚寂寞,无限惆怅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30-31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8-39
3、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0

jiǔquánzi··huāyìngliǔtiáo--wēntíngyún

huāyìngliǔtiáoxiánxiàng绿píngchíshàngpínglángànkuīlàngxiāoxiāo

jìnláiyīnxìnliǎngshūsuǒdòngfángkōngyǎnyínpíngchuícuìchūnxiāo

一番疏雨洗芙蓉。玉冷佩丁东。辘轳听带秋声转,早凉生、傍井梧桐。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
一番疏雨洗芙蓉¹。玉冷佩丁东²。辘(lù)(lu)³听带秋声转,早凉生、傍井梧桐。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
译文:夏天过去,秋凉已生,雨打荷池,洗净一池艳红。听着单调乏味的辘轳声,看着井台四周铺满了枯黄的梧桐叶,不禁哀叹秋已深。麓翁之宴既是欢宴,又逢良辰美景,在皎洁的月光下,清风习习,园中修竹摇曳,堂内佳人起舞,呈现出一幅富贵夜宴图。
注释:风入松:词牌名,古琴曲,又名“风入松慢”“松风慢”“远山横”“销夏”。以晏几道《风入松·柳阴庭院杏梢墙》为正体,双调七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此为双调七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的变体。麓(lù)翁:即史宅之,号云麓,为两朝宰相史弥远之子,与吴文英为同乡。淳祐八年(1248年) 以签枢密院事领财计,建议括浙西园田,一路骚动,怨嗟沸腾。据夏承焘《梦窗词集后笺》:“梦窗酬赠各词,或在其括田之前耶。”史在括田之前,宁波府志称其:“著异闻录,寓规弥远,避势远嫌,退处月湖。”前后判若二人。¹芙蓉:即荷花。²“玉冷”句:用李商隐诗意。李商隐《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渎尊严》:“鲍壶冰皎洁,王佩玉丁东。”原注:“挚虞《决疑要注》曰:汉末绝无玉佩,侍中王粲识旧佩,始复作之。今玉佩受法粲也,故云。”王佩:王粲识辨复制的玉佩,故称王佩。丁东:象声词。³辘轳: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⁴梧桐:一本无“梧”字。《梦梁录》卷四“七月”条:“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叶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古人常以“井梧”“桐叶知秋”表达秋之来临。⁵佳人修竹:化用杜甫诗意。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喻指宾客。⁶修竹清风:喻宾客清雅、温熙、倜傥的风仪。
临池飞阁乍青红。移酒小垂虹。贞元供奉梨园曲,称十香、深蘸琼钟。醉梦孤云晓色,笙歌一派秋空。
临池¹飞阁乍青红²。移酒小垂虹³。贞元供奉梨园曲,称十香、深蘸(zhàn)琼钟。醉梦孤云晓色,笙歌一派秋空。
译文:高阁临近水边,客人可以边饮酒边观望在月色朦胧中隐约显现在荷池中的红花绿叶。然而园堂宴饮还不能尽兴,所以大家又携酒至园中的“小垂虹”桥上,再次自在畅饮。宴席中自有乐工们为大家弹奏升平盛世中流行的乐曲,并且还拿出来醇酒斟满在玉杯中招待客人。我受到主人如此盛情款待,当然是高兴得乐而忘返了。所以不觉沉醉入梦,好梦至晓,并且梦中似乎还觉得自己飘飘然地身处在一派笙歌声中。
注释:¹临池:临近水边。²青红:指建筑物之油漆彩饰。³垂虹:彩桥。⁴贞元:唐德宗年号。⁵供奉:官名。唐代艺术造诣高深的艺术家,为皇帝服务者,后成为有一技之长的艺术家的通称。⁶梨园:唐玄宗时培养伶人的处所。后称戏班为梨园,称戏剧演员为梨园弟子。⁷十香、深蘸:指十指蘸酒、弹琴。由《猗觉寮杂记》:“酒斟满,捧觞,必蘸指甲”化出。“深蘸”暗指“指甲”,又化用杜牧《后池泛舟送王十》:“为君蘸甲十分饮,应见离心一倍多”造出“十香”一词,表明十指弹琴。

  这首词写史宅之家园景色与宴饮情况。词的上片以词人的哀愁悲秋衬托麓翁的欢宴,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从雨打荷花着笔,使全词笼罩在秋声秋韵之中,在“梨园”“笙歌”之外,另拓一艺术空间;下片赞颂主人好客,盛情招饮的情景。拈出“临池飞阁”扣紧题中之“园堂”,足见构思之精到绵密。全词浪漫主义色彩浓厚,构思巧妙,生动再现了一番雨打池荷的精彩情景,令人不忍释卷。

  词的上阙“一番疏雨洗芙蓉”二韵,描写史家园中景物:池塘上的荷花,在稀疏的秋雨洗涤下,显得晶莹光艳,那秋雨洒在荷花荷叶上,犹如玉佩丁冬作响。一开章就将秋雨秋荷写得有声有色,富有一种清新剔透的美感。“疏雨”“冷” 字,暗写了秋雨。“玉”写白荷皎洁晶莹。“辘轳听带秋声转”三韵,即桐叶知秋意。虽是点“秋”字,但以有形有声之语出之。“辘轳带秋声”言声响,“辘轳转”有形象,“早凉生、傍井梧桐”从感觉入手,一个抽象的“秋”字,写得有听觉、视觉、感觉,以通感的手法表达,颇有新意。“欢宴”两句,点题。十二字共分六层意思,全以一“欢”字领起。“欢宴良宵好月”一句,扣题“宴客”,宴客是秋夜,明月朗照之际。“佳人修竹清风”化用杜甫诗句以赞美主人具有高洁的品格。时史宅之首倡括田之议,一应天下沙田、围田圩、没官田等并行拨隶本所,名“田事所”,一路骚动,怨嗟沸腾。(见俞文豹《吹剑录外集》)词中赞其高洁,有阿谀之嫌。

  词的下阙,从“欢宴”展开笔墨。过片“临池飞阁乍青红”二韵,写宴饮之处,在湖边彩绘的飞阁中,后又泛舟饮酒过彩虹桥。写宴会地点园堂周围的景色,此是赞扬主人的好客豪爽之情。“贞元供奉梨园曲”一韵,写宴饮之乐:由技艺高超的琴师、歌女们弹奏音乐。“琼钟”形容音乐的旋律美妙动听。最后“醉梦孤云晓色,笙歌一派秋空”二句,以写景叙事作结。言歌声乐声响彻云霄,人人酣醉尽兴,宴饮达旦。“晓色”与“好月”呼应,写出时间推移。“笙歌”与“梨园曲”呼应,“醉梦”与“欢宴”呼应,“秋空”与“秋声”呼应,可谓首尾圆合,针密线连。

  此词在章法上,上片写园中之景,歇拍“欢宴”扣题“宴客”,下片皆从此二字展开,作到“脉络井井。”(清冯煦《蒿庵论词》)此词不足之处,有的地方用僻典,造词近晦欠畅达,如“贞元供奉梨园曲,称十香、深蘸琼钟”,其本意是说有技艺高超的女艺人演奏了美妙的音乐。但化用众多僻典,在用僻典时又有几番转义,自然被人指为“其失在用事下语,太晦处人不可晓。”(宋沈义父《乐府指迷》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上》:中国书店,2007:第517-518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