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腰摘菜穿云里,山嘴吹烟接云起。响边樵唱路幽幽,白处鹅群波瀰瀰。
山腰摘菜穿云里,山嘴吹烟接云起。响边樵唱路幽幽,白处鹅群波瀰瀰。
临堤野毛槽盛水,破璧方帘自撩纸。相应不望袅蹄金,落得清闲养妻子。
临堤野毛槽盛水,破璧方帘自撩纸。相应不望袅蹄金,落得清闲养妻子。
张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4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奈何。
汉宫¹曾动伯鸾(luán)²,事去英雄可奈何。
译文:巍峨的汉宫辉煌壮丽,曾引发梁鸿的《五噫》之歌,惨痛的旧事已经过去,便是那英雄也无可奈何。
注释:都(dū):这里指金国的故都——中都燕京,就是今天的北京。自金海陵王完颜亮贞元二年(1153)把都城从上京(今属黑龙江哈尔滨)迁到燕京,至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燕京失陷,六十余年间,这里一直是金国的政权中心。¹汉宫:汉代宫廷,这里指汉章帝朝。²伯鸾歌:即《五噫歌》。东汉扶风平陵人梁鸿,字伯鸾,家贫博学,隐居霸陵山,以耕织为业。后因事进京城洛阳,见宫室华丽,便作《五噫歌》说:“陟彼北邙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巍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抨击朝廷的奢华,同情人民的劳苦。汉章帝听后很不高兴,下令搜捕梁鸿。梁鸿因而改名换姓,跑到山东一带隐居。诗中是借用这一典故来抨击金朝统治者骄奢淫逸,大营宫室而不顾人民疾苦,招致了亡国之祸。“事去”句:意思是说国家已亡,机会已失,已没有挽回的可能了。
但见觚棱上金爵,岂知荆棘卧铜驼。
但见觚(gū)棱上金爵¹,岂知荆棘(jí)卧铜驼²
译文:只看到觚棱上耸起了金雀,哪可道荆棘中倒卧着铜驼!
注释:¹“但见”句:借用班固《西都赋》中:“设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雀”之意。爵,同“雀”。觚(gū)稜(léng),指宫阙上转角处之瓦脊成方形棱瓣之状。《西京赋》,写西京的壮丽辉煌,穷奢极侈。诗里指中都燕京。²荆棘卧铜驼:据《晋书·索靖传》记载说,索靖遇事有远见,知道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说:“将要在荆棘中见到你了。”后来便用荆棘铜驼来形容亡国后的残破景象。铜驼,铜铸的骆驼,古代放置在宫门外,道路两边各有一只,夹道相向。
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
神仙不到秋风客¹,富贵空悲春梦婆²
译文:成仙长生之事已经轮不到秋风客,昔年的富贵徒然悲坏了春梦婆。
注释:¹“神仙”句:汉武帝迷信神仙之说,终日求仙服药,但也终究不免一死,因此说是“神仙不到秋风客”,也就是说成仙长生之事轮不到汉武帝。这里是借用这一典故来哀悼金朝皇帝。秋风客,汉武帝刘彻曾作《秋风辞》,因此后人称他为秋风客。这里是用来指代金朝的皇帝。²春梦婆:据赵德麟《侯鲭录》记载说,苏东坡晚年流放海南,曾身背大瓢在田野上行吟,遇一老太婆对他说:“内翰(指苏东坡)昔日富贵,一场春梦。”后人们便把这老太婆称为春梦婆。春梦,比喻人间荣华像春天的梦一样短暂。
行过卢沟重回首,凤城平日五云多。
行过卢沟¹重回首,凤城²平日五云³多。
译文:我走过芦沟桥头,禁不住频频回首,这宫城在往日,五彩的祥云缭绕着几多。
注释:¹芦沟:就是芦沟桥,横跨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金代称芦沟河)上,始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成于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²凤城:这里指燕京。传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很会吹箫,箫声引得凤鸟降临京城,因而称秦京城为丹凤城。后来便泛称京都为凤城。³五云:五色的云彩,古人认为是祥瑞。也用来指皇帝所在的地方。

  这首诗以汉代之事咏金朝,写金朝统治者当年在燕京大营宫室,招致亡国之祸感慨事过境迁,即使有英雄豪杰,也无可奈何了。

  首联破空而来,落笔不凡。汉宫曾经因为过度奢华而引来伯鸾的《五噫歌》,诗中赞叹了汉宫的雄伟壮观,但更多流露出的,是对豪奢宫殿旁民不聊生景象的哀叹。高亢激愤的歌声撼动了朝野上下,使得统治者闻之惊心。该诗一开始就引用了一个典故,以汉宫喻金朝,意在谴责金朝统治者过于奢华,不顾民生疾苦,大营宫室,招来亡国之祸事。而今时过境迁,即使当年的梁鸿再现,也已回天无力,徒唤奈何。

  颔联紧承首联,抨击当年金朝统治者只求豪奢,不知道亡国的惨祸将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诗人怀着凄怆的心情徘徊在金朝故都草一木、一砖一瓦俱在,但已物是人非,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涌上心头。看看宫殿高的瓦脊,上面仍然站立着象征吉祥富贵的金风,然而这宫殿的主人已沦为阶下之囚。前一句流露的是诗人的伤感无奈,后一句则蕴涵了锋芒:宫殿仍在,金凤依旧,而那些象征着皇权的铜制骆驼,不再威风凛凛地排列宫门两侧,却像他们的主人一样沦落,横卧在寒烟衰草之中,默默地成了沧桑巨变的见证。该联对仗精工,对比鲜明:“但见”句写眼前之景,“岂知”句忆往昔之事;“觚棱”是富贵繁华之所,“荆棘”乃荒芜凄凉之物;“上”处高位,“卧”为沦落。抚今追昔,诗人百感交集,心潮难平。

  颈联借用两个典故,一用“秋风客”借以指金朝的故帝,有伤悼讽刺之意;二用“春梦婆”,借以对金朝的没落命运表示悲伤。该联使用典故,借以哀叹金朝覆灭的命运,同时又寄托了遗山对于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诸多感慨:没有人能够逃脱死亡的最终结局,也没有永恒的荣耀和富贵,一切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感慨是深沉的,有着历史的厚重和哲理的意味。

  尾联对故都燕京的变迁表示无限的哀伤。离开燕京之后,诗人一路上心情郁闷,走走停停,频频回首:暮色中故国的景物依旧,燕京还是那样飘荡着吉祥的五色云朵,丝毫不因为江山易主而有所改变。诗人将浓重的伤感潜藏在淡淡的叙述中,不动声色地透露着心中的落寞悲凉。

  该诗在艺术上极为工炼纯熟,苍劲老道,警策凝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伤怀故国故都的深沉感情,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 (金)元好问著.《元好问集》:三晋出版社,2008.08:第90-92页
2、 本社编.《宋辽金诗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第476-477页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
译文:此行离去家不远,回顾悲凄风正凉。
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
春燕¹应节²起,高飞拂尘梁。
译文:春燕依时已返家,高飞恋恋绕屋梁。
注释:¹春燕:春天的燕子。²应节:适应节令。
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
边雁燕无所,代谢¹归北乡。
译文:悲哀大雁无居处,陆续北飞归故乡。
注释:¹代谢:交替。
离昆鸣清池,涉暑经秋霜。
离昆鸣清池,涉暑经秋霜。
译文:落落鵾鸡鸣清池,历经夏暑与秋霜。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译文:我今惆怅言难尽,漫漫煎熬春夜长。

shīsān--táoyuānmíng

xíngwèiyúnyuǎnhuícǎnfēngliáng

chūnyànyīngjiégāofēichénliáng

biānyànbēisuǒdàixièguīběixiāng

kūnmíngqīngchíshèshǔjīngqiūshuāng

chóurénnánwèiyáoyáochūnzhǎng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杨柳丝丝弄轻柔¹,烟缕(lǚ)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²
译文:杨柳在风中摆动着柔软的柳丝,烟缕迷漾织进万千愁愁。海棠的花瓣还未像雨点般坠,梨花的白色花瓣已经如雪花般纷纷飘落。由此知道,原来愁天已经过去一半了。
注释:¹弄轻柔:摆弄着柔软的柳丝。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²海棠三句:指春分时节。海棠常经雨开花,梨花开时似雪,故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而今往事难重省(xǐng)¹,归梦绕秦楼²。相思只在:丁香³枝上,豆蔻(kòu)梢头。
译文:而今往事实在难以重忆,梦魂归绕你住过的闺楼。刻骨的相思如今只在那芬芳的丁香枝上,那美丽的豆蔻梢头。
注释:¹难重省:难以回忆。省:明白、记忆。²秦楼: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所居之楼。此指王雱妻独居之所。³丁香:常绿乔木,春开紫或白花,可作香料。⁴豆蔻:草本植物,春日开花。

  这首词触眼前之景,怀旧日之情,此词为王雱怀念妻子所作,表现了伤离的痛苦和不尽的深思。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上片第一句“杨柳丝丝弄轻柔”,柳条细而长,可见季节是在仲春。“弄轻柔”字写杨柳在春风中轻摇的柔美,分外点出垂柳初萌时的细软轻盈、盎然春意。以“烟缕”来形容轻柔的杨柳,大概是由于四月的时候,垂柳的顶端远远望去,宛如一抹浅绿的烟云。杨柳如烟这个比喻并不新鲜,但“烟缕织成愁”,则出语新奇,耐人寻味。如烟的垂柳和心中的愁思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却用一个“织”字将二者绾合,仿佛杨柳能通晓人性。“愁”字的出现.为整首词披上淡淡哀愁的羽衣。然而这忧伤从何而来,词人并未解释。只是在写完垂柳之后,他将笔触转向春日的另两种花朵:海棠与梨花。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雨”“雪”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这句的意思是说,海棠的花瓣还未像雨点般坠,。梨花的白色花瓣已经如雪花般纷纷飘落。由此知道,原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在韶华易逝的感喟中,词人不禁触目生愁。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原来有一段值得留恋、值得追怀的往事。但是年光不能倒流,历史无法重演,旧地又不能再到,则只有凭借回归的魂梦,围绕于女子所居的值得怀念的地方了。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词人的相思之情,只有借丁香和豆蔻才能充分表达。这分明就是在感叹自己心底的深情正像丁香一般忧郁而未吐,但又是非常希望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像豆蔻一般共结连理。整个下片的意思是说,尽管一切的梦幻都已失落,然而自己内心缠绵不断的情意依然专注在那个可人身上,真是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境界。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 南宋·辽·金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03 :第2311页 .
2、 刘石主编;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 .宋词鉴赏大辞典 :中华书局 ,2011.08 :第1465页 .
3、 钱仲联主编 .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09, :第471页 .

yǎnérmèi··yángliǔnòngqīngróu--wángpāng

yángliǔnòngqīngróuyānzhīchéngchóuhǎitángwèihuāxiānxuěbànchūnxiū

érjīnwǎngshìnánzhòngshěngguīmèngràoqínlóuxiāngzhǐzàidīngxiāngzhīshàngdòukòushāotóu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高飞尽¹,孤(gū)云独去闲²
译文: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注释:¹尽:没有了。²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 一作:唯有)
相看两不厌(yàn)¹,只有敬(jìng)亭山²。(只有 一作:唯有)
译文: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注释:¹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²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这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首五绝的前两句是说,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的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参考资料:
1、 宛敏灏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50-351

zuòjìngtíngshān

bái tángdài 

zhòngniǎogāofēijìn yúnxián 
xiāngkànliǎngyàn zhǐyǒujìngtíngshān  (zhǐyǒuzuò wéiyǒu )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重冈(gāng)¹已隔红尘²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³,窗中远岫(xiù),舍后丰松。
译文:重重叠叠的山峰隔断了繁华喧闹的都市生活,更觉得年丰人寿在我们这个小村落。移居到想要去的人迹罕至之所,那里有窗口可以看到碧绿的山峰,还有屋后茂密的松柏一棵棵。
注释:¹重冈:重重叠叠的山冈。²红尘:这里指繁华的社会。³要就:要去的地方。⁴远岫:远山。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译文:种植那十年成材的树木,耕作那一年收获的谷物,都交给那些年轻人吧。老夫我所要做的,只是清早醒来,欣赏那将落的明月;醉饱之后,充分享受那山间的清风拂面而过。

  整首小令的上半阕,写他为什么要“卜居外家东园”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这就是诗人认为十分理想的卜居之地,是诗人心中向往的优美的幽居佳境。下半阕写移居新环境中的新生活,人活着,总要吃饭穿衣,作为平民种木、种谷之类的事,不干是不行的。而他年事已高,不宜体力劳动,所以“十年种木,一年种谷”的体力劳动,全都交付给子女去干。而自己呢?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这是诗人晚年的生活写照。

  整首小令表面上看,只是对山林间悠然自得的生活,没有任何一字提及诗人对当时的元朝暴政的不满之情。但细细咀嚼,又字字句句语含沉痛,蕴藏着对暴政的不满之意。虽不言情,但通过写景抒情,情藏景中,充满了诗人悲愤之情,情深意挚,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rényuèyuán ·wàijiādōngyuán

yuánhàowèn jīncháo 

chónggānghóngchénduàn cūnluògèngniánfēng yàojiù chuāngzhōngyuǎnxiù shèhòuchángsōng 
shíniánzhòng niánzhòng dōuértóng lǎowéiyǒu xǐngláimíngyuè zuìhòuqīngf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