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神如在镜中归,七宝妆成入眼稀。人立嘉名称近侍,天留奇品殿芳菲。
花神如在镜中归,七宝妆成入眼稀。人立嘉名称近侍,天留奇品殿芳菲。
药笼重此长医国,诗阵凭谁一解围。坐对薰风看未足,半帘斜日下龙扉。
药笼重此长医国,诗阵凭谁一解围。坐对薰风看未足,半帘斜日下龙扉。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雨儿飘,风儿飏。风吹回好梦,雨滴损柔肠。风萧萧梧叶中,寸点点芭蕉上。风雨相留添悲怆,雨和风卷起凄凉。风雨儿怎当?风雨儿定当。风雨儿难当。
雨儿飘,风儿飏(yáng)¹。风吹回好梦²,雨滴损柔肠。风萧萧梧叶中,寸滴滴芭蕉上。风雨相留添悲怆(chuàng),雨和风卷起凄凉。风雨儿怎当³?风雨儿定当。风雨儿难当。
译文:雨在飘洒,风在吹扬。地场好梦风惊醒,细雨断人肠。风过梧桐叶,寸滴落芭蕉。风雨交加令人增添悲怆,雨和着风卷起阵阵凄凉。风雨让人如何承受?但是它却一定让人承受。它实在难于让人承受啊!
注释:¹飏:即“扬”,吹动。²“风吹”句:意谓风声打断了好梦。³怎当:怎么禁受得住。当,抵挡。
这是一首抒情曲,题作“愁怀”,但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一个风雨交加之夜,写环境的凄凉,以自己对风雨的独特感受,来曲折地表达自己内心悲怆的愁怀。此曲以风雨起兴,用复沓手法,交错嵌入“风雨”二字,反复咏叹,语义回环,气势贯注,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作者没有直接写愁,而且似乎说自己正在做着“好梦”,愁是风雨“卷起”的。这种含蓄的写法,令人更感到愁怀的深切难言。全曲每句均以风、雨起头,风、雨排列的次序有所变化,而风雨始终贯穿全篇。这在诗词中是大忌,而在散曲中,却是别具一格的文字体式。这样营造出一种情景交融、一唱三叹的效果,使全曲别有一种音乐的美。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985-986页

tiān··érpiāo--zhāngmíngshàn

érpiāofēngéryángfēngchuīhuíhǎomèngsǔnróuchángfēngxiāoxiāozhōngcùndiǎndiǎnjiāoshàngfēngxiāngliútiānbēichuàngfēngjuǎnliángfēngérzěndāngfēngérdìngdāngfēngérnándāng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róng)¹
译文:春天来了,到处是一片葱茏的绿色,柔嫩的芳草,散发出阵阵清香,极目眺望,只见越往远处,草色越是浓密。
注释:¹茸茸:茂盛的样子。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六朝¹旧恨斜阳里,南浦(pǔ)²新茸细雨中。
译文:想起六朝旧恨,南浦送别的场景。再回到眼前的景物,在迷离的草色中。
注释:¹六朝:历史上吴、东晋、宋、齐、梁、陈皆建都与南京,因此称为六朝。²南浦:泛指水滨。后多指以送别之处。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近水欲迷歌扇¹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译文:水边的春草和野花都似乎变成了当年的歌扇和舞裙,当年的歌扇和舞裙化作了今日的春草和野花。
注释:¹歌扇:唱歌时用的扇子。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译文:平川十里,牧入暮归,在茫茫的草色中,只见无数牛羊在慢慢蠕动,晚风习习,传来一阵阵悠扬的笛声。

  《春草》是杨基的代表作,写于南京。融融春辉,激起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沉思。却又寓情于景,自然流出,不着痕迹。

  首联“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以写实领起,春天来了,到处是一片葱茏的绿色。柔嫩的芳草,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肺腑。极目眺望,只见越往远处,草色越是浓密,仿佛整个宇宙都浸透了浓浓的春意。此时此地,游子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颔联“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翻空。写出两种不同的愁滋味。上句有芳草斜阳想起六朝旧恨,与唐代诗人韦庄的名句“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台城》)出于同一机抒。下句由细雨春草想起南浦伤别。这两句一句吊古,一句伤别,情景不同,却都是因春草惹起的愁思,隐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立意恰与李白《忆秦娥》同。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颈联回想到眼前景物,在迷离的草色中,我们仍可看出六朝烟花歌舞的痕迹。在诗人眼里,水边的春草和野花似乎都变成了当年的歌扇和舞裙,当年的歌扇和舞裙又化作了今日的春草和野花。历史与现实奇妙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部梦幻般的图画。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结尾两句翻出新意,平川十里,牧入暮归,在茫茫的草色中,只见无数牛羊在慢慢蠕动,晚风习习,传来一阵阵悠扬的笛声。六朝旧梦已完全隐去,代之而起的是一幅充满了田园气息的牧人晚归图。

  从整体上了。这首诗以春草为题,借题发挥,写出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哲理性审视,以及他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朦胧追求,同时,又笔笔紧扣主题,几乎每一句都有春草的风情在摇曳,意境隽永,余韵不绝,不失为写景咏物诗中的珍品。

参考资料:
1、 马博士教育网.春草

chūncǎo--yáng

nèn绿róuxiāngyuǎngèngnóngchūnláichùrōngrōng

liùcháojiùhènxiéyángnánxīnchóuzhōng

jìnshuǐshàn绿huāpiānchènqúnhóng

píngchuānshírénguīwǎnshùniúyángfēng

百花洲上新台,檐吻云平,图画天开。鹏俯沧溟,蜃横城市,鳌驾蓬莱,学捧心山颦翠色,怅悬头土湿腥苔。悼古兴怀,休近阑干,万丈尘埃。
百花洲上新台,檐(yán)吻云平¹,图画天开²。鹏俯³沧溟(míng),蜃(shèn)横城市,鳌(áo)驾蓬莱,学捧心山颦(pín)翠色,怅悬头土湿腥苔。悼古兴怀,休近阑干,万丈尘埃。
译文:登上姑苏台,举目四望,沙洲上百花盛开。檐角与云齐平,画栋倒映长空。好比大鹏俯视海洋,世鳌驼着蓬莱仙山,现出一片海市蜃楼。远山青翠,就像西施捧心后的蛾眉,惆怅当年伍子胥吴门悬头,血酒乡土腥苔片片。吊古伤今,莫靠近栏干,台下有万丈尘埃。
注释:折桂令:曲牌名。又称《蟾宫曲》、《天香引》、《秋风第一枝》、《步蟾宫》等。兼作小令、套曲。¹檐吻云平:言飞檐画栋,高与云平。²图画天开:风景如画,自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³鹏俯 :像大鹏之俯瞰海洋。⁴沧溟,海水弥漫的样子。⁵蜃横城市:像“蜃景”横理成城市一样。“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的密度层,把远处的景物折射在空中或地面所成的奇异幻景。⁶学捧心山颦翠色:此句把山拟人化,言山之苍翠是在学习美人的眉黛。⁷悬头:伍子胥被吴王赐死,死前对舍人说,将其头悬于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万丈尘埃:指宦海险恶。

  “百花洲上新台,檐吻云平,图画天开。”首三句写总写了姑苏台的高峻的形势。使得整首曲子一开始便有了一种开阔的气势,为接下来的怀想和抒情做好了铺垫。“百花洲上”点明了姑苏台的位置,即在苏州城西南的百花洲上,靠近太湖。苏州是春秋时吴国的都城,《述异记》记载,“吴王夫差筑姑苏之台,三年乃成。周旋诘屈,横亘五里。崇饰土木,殚耗人力”,《越绝书》也记载说“吴王阖庐起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三百里”,可见其非凡气势。“新台”是相对于阖庐所筑旧台而言,由此大约可以推断姑苏台的建造始于阖庐,终于夫差。“檐吻云平”,可见其势之高。而加一“图画天开”四字,将姑苏台自然而然地展现在人们面前,颇有自然天成,鬼斧神工之境。

  “鹏俯沧溟,蜃横城市,鳌驾蓬莱。”写登台远眺时的感受。美景如斯,作者心中感慨万千,不禁陷入想象和追忆之中。“鹏俯沧溟”站在姑苏台上向下望去,就如同鹏鸟在天空中俯瞰海洋。“蜃横城市”,作者眼前所见之景,就仿佛海市蜃楼一样奇幻美丽。“鳌”、“蓬莱”都是幻景,和“蜃横城市”一样,都带有一丝不真实的恍惚之意。这种夸张的比喻既充分展示了姑苏台的雄伟壮阔,也反映出作者心中对此物此景的感受,即其并不赞赏这种奢华,也为下文怀古伤今埋下了伏笔。

  “学捧心山颦翠色,怅悬头土湿腥苔。”化用了西施和伍子胥两个典故,这是乔吉惯用的手法。“西施捧心”这里是用拟人的手法,也暗喻吴王夫差当年宠爱美人的奢淫享乐。唐代诗人李白亦有诗“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所写也是此事。而往事越千年,一个“怅”字,表现了作者的浓重感情。他不仅为往事而怅惘,而且还着眼于现实。作者不止是为了吊古,而且也为了感今。

  “悼古兴怀,休近阑干,万丈尘埃。”这三句作总收,表明曲的主旨。伤悼古事而思绪万端,之所以不要靠近阑干,乃是因为怕万丈尘埃迷了双眼。这一句的真正内涵结合元朝末年的黑暗统治来看,是说吴王夫差覆国的故事将要重演,大元的天下不长。尾末这三句既点明了主旨,也体现了作者心中的无奈叹惋之意。

  事实上,在吴国未亡之前,姑苏台已被越国毁灭,以后是否重建,史无记载;即令重建,到作者生活时的元朝,也不可能有遗构存在。早在唐朝李太白登临时,所看到的已经是“旧苑荒台杨柳新”(《苏台览古》)了;这首小令的艺术特色正在于作者丰富的想象,造语沉着,气势宏放,但又不发泄无余,有沉郁顿挫之妙,含义深远,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蒋星昱.元曲鉴赏辞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541
2、 陈思思、于湘婉.元曲鉴赏大全集·下.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509

zhéguìlìng··dēngtái--qiáo

bǎihuāzhōushàngxīntáiyánwěnyúnpínghuàtiānkāipéngcāngmíngshènhéngchéngshìáojiàpéngláixuépěngxīnshānpíncuìchàngxuántóu湿shīxīngtáidàoxìng怀huáixiūjìnlángànwànzhàngchénāi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荒郊一望欲消魂¹,泾(jīng)²(yíng)(yū)³傍远村。
译文:春日里遥望荒郊,看着泾水曲折地流去,环绕着远处的村落,无限愁绪从胸中升起。
注释:¹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²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³萦纡:旋绕曲折。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¹田耕(gēng)破古碑存。
译文: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原上春草殆尽。耕破了田地,发现了古碑,证实了这里就是秦国故地。
注释:¹原:同“塬”,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四边陡,顶上平。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¹绿树昏。
译文:积雪茫茫的山峦,在黄昏中变得更加苍茫;夕阳伴着云烟,让树林变得更加昏暗。
注释:¹残阳:夕阳。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译文:行走好几里路,还都是茫茫黄沙。太荒凉了,想想这秦地当年的繁盛,的确让人不堪回首。

  《春日秦国怀古》是晚唐诗人周朴的一首作品,此诗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的语文试题中。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表现手法上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这首诗在格律上用韵规范,对仗工整,景情关系的处理是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

chūnqínguó怀huái--zhōu

huāngjiāowàngxiāohúnjīngshuǐyíngbàngyuǎncūn

niúfàngduōchūncǎojǐnyuántiángēngbēicún

yúnxuěcāngshānwǎnyānbàncányáng绿shùhūn

shùhuángshāxíngkānhuíshǒuqínyuán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雨过横塘(táng)¹水满堤(dī),乱山高下²路东西³
译文:春雨迅猛,池塘水满与堤齐平,远处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
注释:¹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²乱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³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译文:热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已经凋谢,只能看见萋萋的春草,碧绿一片。
诗人通过桃花、李花容易凋谢与小草青色长久相对比,暗示了这样的一个哲理:桃花、李花虽然美丽,生命力却弱小;青草虽然朴素无华,生命力却很强大。 《城南》二首描写了暮春时节大雨过后的山野景象,笔调流畅优美,读来琅琅上口,令人赏心悦目。特别是“惟有青青草色齐”这一句,沁着水珠的草地鲜亮碧绿,表明雨后的大自然依然充满生机,这是作者的神来之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格调超逸,清新隽永。

chéngnánèrshǒu ·

zēnggǒng sòngdài 

guòhéngtángshuǐmǎn luànshāngāoxiàdōng西 
fāntáohuākāijìn wéiyǒuqīngqīngc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