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馆寥寥辍棹过,酒醒无奈旅愁何。雨昏郊郭行人少,
候馆寥寥辍棹过,酒醒无奈旅愁何。雨昏郊郭行人少,
苇暗汀洲宿雁多。干禄已悲凋发鬓,结茅终愧负烟萝。
苇暗汀洲宿雁多。干禄已悲凋发鬓,结茅终愧负烟萝。
篇章早晚逢知己,苦志忘形自有魔。
篇章早晚逢知己,苦志忘形自有魔。

宿línjiāng驿--zhōng

hòuguǎnliáoliáochuòzhàoguòjiǔxǐngnàichóuhūnjiāoguōxíngrénshǎo

wěiàntīngzhōu宿yànduōgànbēidiāobìnjiémáozhōngkuìyānluó

piānzhāngzǎowǎnféngzhīzhìwàngxíngyǒu

李中

李中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28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枫老树流丹。芦花吹又残。系扁舟、同倚朱阑。还似少年歌舞地,听落叶、忆长安。
枫老树流丹。芦花吹又残¹。系扁(piān)舟、同倚朱阑。还似少年歌舞地,听落叶、忆长安²
译文:秋枫苍老枫叶已染成了红色,芦花在秋风中日渐凋残。将小船系在岸边,我与友人一起倚靠着朱栏。此地还像我少年时代征歌逐舞的地方,一边听着秋风扫下落叶,一边回忆着京师长安。
注释:¹“枫老”二句:化用唐白居易《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诗句。²长安:此借指京师。
哀角起重关。霜深楚水寒。悲西风、归雁声酸。一片石头城上月,浑怕照、旧江山。
哀角起重关¹。霜深楚水寒。悲西风、归雁声酸。一片石头城²上月,浑怕照、旧江山。
译文:悲哀的号角从重关上响起,遥望大地严霜深重楚水寒。顶着西风,南飞的大雁鸣声令人心酸。石头城上酒下一片月色,月亮啊就怕照见旧时的江山。
注释:¹重关:有几层防守的关险。²石头城:故址在今江苏南京清凉山。此指南京城。

  吴梅认为蒋鹿潭词不专尚比兴,常直言本事,是“真实力量”。又称这首《唐多令》“精警雄秀,决非局促姜、张范围者可能出此也”(《词学通论》)。确实,此词篇幅无多而境界苍凉,置之两宋词中,绝无愧色。

  读这首词,感觉其沉郁悲深,雄浑精警,全得之于时空上的大跨度。上片从写景入手:“枫老树流丹,芦花吹又残。”枫丹芦白,是深秋景色,如唐白居易《琵琶行》诗起句“枫叶荻花秋瑟瑟”,这里借用,无非交代季节,但色彩瑰丽,与下一句“系扁舟、同倚朱阑”的温馨情调又相洽合。既云“扁舟”,则地近水边可明,上句“芦花”便有了着落,下面回忆往昔的生活场景也获得了起点。鹿潭早年生活于道光年间,时局尚称清平,翩翩少年,风流名士,尝有与佳人同游之乐。张尔田《蒋鹿潭遗事》说他用钱无度,“歌楼酒馆,随手散尽”;他与爱妾黄婉君甚为相得,每有新词,命婉君歌唱,自己吹箫,颇有南宋词人姜白石“小红低唱我吹箫”(《过垂虹桥》)的风韵,晚年因婉君不能安于贫贱,过吴江垂虹桥为婉君饮药而死。据说死后其子落拓淮上,得受鹿潭当年恩遇的扬州某名妓资助。可见他真是一个深于情的人,“同倚朱阑”是写其当年冶游的实情。“听落叶”而“忆长安”,用唐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句意。宋周邦彦也曾用入《齐天乐》词中:“渭水西风,长安落叶,空忆诗情宛转。”贾岛诗句本是表友朋间欢聚而又离别之意,鹿潭用在此处既切合眼前萧瑟秋景,又承“少年歌舞地”而下,回想当年欢场,已如烟似梦,言语中颇有自悔“少年不识愁滋味”(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惆怅心情的流露;同时忆及早年满怀壮心,进北京(即“长安”所指)博取功名,却未能遂愿,又不免生出了老大无成的几许无奈。

  下片思绪仍折回当前:“哀角起重关,霜深楚水寒。”渲染一派寒秋境界,号角曰“哀”,秋霜曰“深”,楚水曰“寒”,下字用语,斟酌锻炼。尤其“背西风、归雁声酸”一句甚有功力,雁声曰“酸”,当然是辛酸的意思。词人调动起读者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创造了异样出色的艺术效果。与上片的秋景相比,可见时过而境迁,情异而景亦随之而变,显得黯然失色了。此词写时局的险恶,写人心的动荡,写自己的殷忧,却不直言之,但又不用比兴寄托,却在号角的凄哀、雁声的辛酸中,甚至是夜霜的浓重、江水的寒洌中,传达出了那个兵燹遍地的年月特有的时代特征。有人将这首词的内容强牵扯到“忧国忧民”的主旨上去,未必是合乎词人本意的确解,然而,说他着重表现了对那个动荡时代的深切感应,我想是符合事实的。结拍仍以景传情:“一片石头城上月,浑怕照,旧江山。”化用唐刘禹锡《石头城》诗“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照女墙来”句意,抒蒿目时艰之感。“石头城”明点南京,“旧江山”暗示南京已经陷落,考诸时局,当然词人指的是太平天国占领南京这一重大事件。上、下片将昔之盛时与今之衰时对照,将昔年北京之歌舞承平与如今南京之江山变色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展开上,笔力如椽,境界苍凉,陈廷焯谓鹿潭词于南宋诸家中“尤近乐笑翁(张炎)”(《白雨斋词话》),大概是就其词的感事伤时而言;唐圭璋说其词格“峭拔像白石”(《蒋鹿潭评传》),恐是就其笔力而言,而境界之苍凉似又过之。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译文:门前有客人从远方万里而来,我问他是什么地方的人。
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
(qiān)¹起从之,果得心所亲²
译文:我提起衣服去寻访,果然找见了自己心中所喜悦的友人。
注释:¹褰裳:提起衣服。²心所亲:心中所喜悦的友人。
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
挽裳对我泣,太息¹前自陈。
译文:他见到我很激动,挽着衣衫对我哭泣。叹息之后他便对我陈述起自己的经历。
注释:¹太息:同“叹息”。
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
本是朔(shuò)¹士,今为吴越民。
译文:他本来自朔方,但从北边迁徙到了南方吴越,今天已是吴越之人了。
注释:¹朔方:汉郡名称。在今内蒙古及宁夏一带。
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行行将复行,去去适¹西秦。
译文:但这迁徙的日子还没有结束,他还在不断迁徙,这次是要迁去西边的秦国了。如此频繁的迁徙,究竟哪里才是自己的定所呢?
注释:¹适:到。
这首诗写的是战乱中人们流亡四方的悲惨情状。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江上往来人,但¹²鲈鱼³美。
译文:江岸边行人来来往往,只是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注释:¹但:单单,只是。²爱:喜欢。³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¹看一叶舟²,出没³风波里。
译文: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注释:¹君:你。²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³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⁴风波:波浪。

  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味道鲜美的鲈鱼,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首句说江岸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自然引出第二句。原来人们往来江上的目的是“但爱鲈鱼美”。但爱,即只爱。鲈鱼体扁狭,头大鳞细,味道鲜美。人们拥到江上,是为了先得为快。但是却无人知道鲈鱼捕捉不易,无人体察过捕鱼者的艰辛。世人只爱鲈鱼的鲜美,却不怜惜打鱼人的辛苦,这是世道之不公平。

  后两句将人们的视线引向水面,向读者展示了以下一番景象:起伏的波浪中,一只小船,船上的渔夫正在捕鱼,那小小的渔船在波浪中飘摇颠簸,忽隐忽现,一会儿露出水面,一会儿又被风浪隐没。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啊,你们只知道喜欢鲈鱼味道鲜美,可以一饱口福,你看那像一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捕鱼多艰难多危险哪!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谢若松,《江上渔者》《陶者》《蚕妇》话异同,《云南教育(小学教师)》,1991(11)

jiāngshàngzhě

fànzhòngyān sòngdài 

jiāngshàngwǎngláirén dànàiměi 
jūnkànzhōu chūfēng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词,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
吴城¹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²,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词,拔其挺秀,若³不肯与众峰列。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
译文:吴县东面没有山,只在城西,山峰联在一起,山岭相叠,数量诸多;山势有起有伏,而联岩就在其中,拔奇挺秀,像是不肯和其他山峰混为一伍。远望过去,都知道联岩与众不同。
注释:灵岩:山名,又称砚石山,在江苏苏州西南,春秋末,吴王夫差建离宫于此,有古迹多处。¹吴城:吴县县城。吴县、苏州在同一治所。²纷纷靡靡:众多而富丽。³若:像是。⁴列:排列在一起。⁵咸:都。⁶有异:有特殊之处、与众不同。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空,虚明动荡,用号奇观。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¹行者²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窈(yǎo)³,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huàn)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¹⁰以直¹¹洞庭¹²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¹³之波,曰涵空,虚明动荡,用¹⁴¹⁵奇观。盖专¹⁶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译文:从山下往上走,有一座亭,在半山,大概建在这里,路人不必费太多体力就可以在此稍事休息;由亭往上,有一处幽深曲折的洞,有人说是西施洞;这里还有旺盛的泉水,相传是西施濯花之处,这里都是过去吴王夫差宴游的遗迹了。其上有草堂,可以宿息;有琴台,站在那里可以远眺四周;有轩,可以看到对面的洞庭山,轩名抱翠。有阁,可以俯瞰太湖水波,阁名涵虚;虚明动荡,因此称为奇观阁。吴郡最美的山是联岩,而联岩最美的地方,则是此处了。
注释:¹节:节省。²行者:路人。³窈然:深远曲折。⁴西施:春秋末越国美女。越王勾践把她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⁵泓然:形容水量大。⁶浣花池:相传为西施濯花之处。⁷容:供,让。⁸栖迟:宿息。⁹周眺览:向四周远看。¹⁰轩:有廊的房屋。¹¹直:当,对着。¹²洞庭:山名,在今苏州西南太湖中。¹³具区:太湖的古称。¹⁴用:因此。¹⁵号:称为。¹⁶专:独一。
启,吴人,游此虽甚亟,然山每匿幽閟胜,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幽显巨细,争献厥状,披豁呈露,无有隐循。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
启,吴人,游此虽甚亟(qì)¹,然山每²匿幽閟(bì)³,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氛岚¹⁰为之蹇(jiǎn)¹¹,杉¹²(guì)¹³为之拂舞。幽显巨细¹⁴,争献厥(jué)¹⁵,披¹⁶¹⁷¹⁸¹⁹,无有隐循²⁰。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
译文:我是吴县人,来这个地方很多次。但是每次联岩似乎都将幽境胜景隐藏了起来,因此看不到山色的美,也找不有什么不好来,也许联岩是存心鄙视我这样浅薄的人吧。今年春天,我跟随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介公和其他十个客人再来游玩。爬到了高处,优美的山景主动出现了;进入深山,奇石自然出现了;山间雾气也为之舒展,杉树桧树也随风起舞。联岩山,大的,小的,明显的,不明显的景色,都争着显现出它们的姿态,不再隐藏起来,毫无保留的呈现出来。这时候才知道自己对于这山是从今天才开始明白,其实过去并不了解。
注释:¹甚亟:次数甚多。亟:屡次。²每:每每,常常。³匿幽閟胜:把幽境胜景都隐藏闭塞起来。⁴莫可搜剔:意谓找不到幽胜佳境,也挑剔不了差错。⁵“如鄙”句:谓好像灵岩山存心鄙视我这样的浅薄的人。⁶淮南行省:张士诚在苏州称吴王(—)后,仿元代行省建制,设淮南行省,地处当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⁷参知政事:行省的副长官。饶公,名介,字介之,自号华盖山樵,临川(今属江西)人,元末自翰林应奉出佥江浙廉访司事,张士诚称吴王后,任饶介为淮南行省参知政事。吴亡,被俘处死。有《右丞集》。⁸客:门客,幕僚。⁹“升于高”四句:承上二句,意谓由于饶介这位长官来游,灵岩山就大显殷勤,登高山,就让优美山景自然出现;进深山,就让奇石突然出现。“悠然”,自在的样子。“奥”,深,指山的深处。¹⁰氛岚:山间雾气。¹¹蹇舒:舒展。¹²杉:杉树,乔木。¹³桧:也叫圆柏、桧柏,常绿乔木。¹⁴幽显巨细:不明显的,明显的,大的,小的。¹⁵厥状:它们的姿态。¹⁶披:打开。¹⁷豁:敞亮。¹⁸呈:显出。¹⁹露:显露。²⁰隐循:隐蔽躲闪。
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夫岂偶然哉!宜其目领而心解,景会而理得也。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启为客最少,然敢执笔而不辞者,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
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公¹顾瞻²有得,因命客赋诗,而属(zhǔ)³启为之记。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夫岂偶然哉!宜其目领而心解,景会¹⁰而理得¹¹也。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¹²?启为客¹³最少¹⁴,然敢执笔而不辞者,亦将有以私识(zhì)其幸¹⁵也!”十人者,淮海秦约¹⁶、诸暨(jì)姜渐¹⁷、河南陆仁¹⁸、会(kuài)(jī)张宪、天台詹参¹⁹、豫章陈增²⁰、吴郡金起、金华王顺²¹、嘉陵杨基²²、吴陵刘胜²³也。 
译文:山的景致不同与寻常,尚且能待人来看,更何况人不同与常人呢?饶公观看景色有得,命随同的客人赋诗,嘱咐我为之记。我说:“天下诡奇的地方不多,而人也并非每次登山都能体会到登临的乐趣。山被人欣赏,而人欣赏山,两相成映(意为有这样的山而遇到不到这样的人,或者有这样的人而见不到这样的山,都不能算完全获得游览的快乐,所谓这样,疑后面所指名山、名士)。现在联岩是名山,诸位是名士,想必真是互相不负其名。难道是偶然吗?是因为人们看到风景而心中理解,景物被领略到而理趣得以被体会吧。而我不过是粗陋的人,也跟随其中有所体会,不也是一种幸运吗?我是这里面最年轻的,不敢推辞执笔为记的任务,这样也可以私下将这份幸运记录下来”。同行的十个人是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和吴陵刘胜。
注释:¹公:指饶介。²顾瞻:观看。顾,回头看;瞻,向上或向前看。³属:通“嘱”,嘱咐。⁴诡奇:奇异。⁵“有其地”三句:大意是说,山被人欣赏,人欣赏山,是相应的。有这样的山而遇不到这样的人,或者有这样的人而见不到这样的山,都不能完全获得游览的快乐。其:这个,这样的。夫:这个。⁶须:待。⁷值:遇。⁸目领:眼睛看到、接受。⁹心解:心里理解。¹⁰景会:景物被领会到。¹¹理得:理趣被体会到。¹²“顾非”句:看起来不是一种幸运吗。欤:疑问助词。¹³为客:意思是算作饶介的一个门客;这是谦词。¹⁴少:年龄小。¹⁵私识其幸:私下里记着这种幸运。“识”,记。¹⁶淮海秦约:字文仲,太仓(今属江苏)人,郡望淮海。明初应召拜礼部侍郎,因母老辞归。后来再赴京城做官,因年老难以任职,为溧阳教谕。¹⁷诸暨姜渐:诸暨(今属浙江)人,元代末年客居吴郡,张士诚为吴王,任为行省从事,不久以病辞职。明初为太常博士。¹⁸河南陆仁:字良贵,号樵雪生,又号乾乾居士,河南人,客居昆山,是在野的大名士。会稽张宪:字思廉,号玉笥生,山阴(古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人。张士诚为吴王时,任为枢密院都事,吴亡,隐名遁世。¹⁹天台詹参:其人未详;“天台”,今属浙江。²⁰豫章陈增:其人未详;“豫章”,今江西南昌。吴郡金起,其人未详。²¹金华王顺:其人未详;“金华”,今属浙江。²²嘉定杨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陵(今属四川),生长吴郡。张士诚为吴王,任为丞相府记室;明初任山西按察使。他与高启、张羽、徐贲齐名,称明初吴中四杰。²³吴陵刘胜:其人未详。

  高启的《游灵岩记》,作于1364年——1366年(元代至正二十四至二十六年)张士诚据苏州自称吴王期间,记叙了作者奉陪张士诚所任命的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游苏州灵岩山及赋诗之事。

  《游灵岩记》文辞清丽,字句整饰,意在言外。明为游记,却不着意于正面记叙此次游山的历程;明是应命之作,却饱含讥讽挖苦之意。文中巧妙地表现了作者鄙夷权贵,不尚功利,洁身自好的志向。文如其人,结构精巧。

  文中明褒实贬,诡谲嘲弄。《游灵岩记》以灵岩之“异”,一贯到底,借记述灵岩之游,运用明褒实贬的手法,诡谲巧妙地嘲弄了一伙趋炎附势的新贵。作者先说灵岩山特异于苏州诸山。吴城东面是广袤的平原,只有西面是连绵起伏的峰峦叠嶂。“峰联岭属”之中,灵岩一山独秀,像是不肯和众峰排列在一起,独具匠心地突出灵岩山之“异”,也为下文的议论设下伏笔。接着,作者着重描述灵岩山以吴王夫差及西施诸古迹著名,以山上台、轩、阁可以四周远眺“虚明动荡”称胜,而对灵岩山本身的景物未予正面描述与称道。然后笔调一转,忽然说:“启,吴人,游此虽甚亟,然山每匿幽閟胜,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他自己是当地人,虽然常游灵岩山,但未发现灵岩有幽境胜景,用文中的话来说,仿佛灵岩山故意鄙薄本地人浅陋,把幽境胜景都隐藏起来,等待外来贵宾莅临欣赏。从而引出饶介及其随行的游山,见出饶介对灵岩山景物“幽显巨细”,莫不称道,而作者自认“浅陋”,从前不识灵岩山。最后借饶介“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发挥议论:山被人欣赏,人欣赏山,两相对应,有这样的山而遇不到这样的人,或者有这样的人而见不到这样的山,“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名山须待名士赏识,名士须遇名山共游。“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并且特意点明“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他只是“有幸”参与此游,其实并不在“名士”诸公之列。

  灵岩山是苏州的名山。作者是苏州人,又是饱学卓见、品位高雅之士,热爱家乡的山,热爱家乡的水,热爱家乡的名胜,又屡次游览灵岩山,并不是“不识”灵岩,也不是“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正是由于作者对灵岩十分熟悉,才能如此独到地把握和道出灵岩山之“异”,才能如此精准地领略并感叹:“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作者以“浅陋”的姿态自居,在《游灵岩记》的写景、记事以及议论之中蕴含了深意:以明褒实贬的笔法,寄寓比喻,嘲弄新贵大员饶介的附庸风雅,其实并不识灵岩,挖苦同游的十位幕僚“名士”的簇拥,其实是趋炎附势。高启犹如灵岩山,“拔奇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全文因此别有一番机趣。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今年游寓(yù)¹独游秦²,愁思看春不当春。
译文:今年外出游玩的时候,自己独自来到了长安,没有朋友同游心中带着春愁来看春天,没有了春天的感觉。
注释:¹游寓:寓寄他乡。²秦:指长安。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上林苑(yuàn)¹里花徒²发,细柳³营前叶漫(màn)新。
译文:上林苑中的花白白地开放了,细柳营前的柳叶也徒有新芽。
注释:¹上林苑: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这里借指长安园林。²徒:徒然。³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这里借指军营。⁴漫:随意,没有约束。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公子南桥¹应尽兴,将军西第²几留宾³
译文:朋友们这时在南桥应该玩得正是尽兴,将军府里朋友们欢聚都不愿散去。
注释:¹南桥:洛阳城中一游览处。²西第: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起府第在洛阳城西。这里泛指豪华府第。³留宾:汉游侠陈遵,豪饮好客,宴会时常取客人车辖投入井中,以防客人中途离去,留宾即出自此曲故。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寄语洛城风日¹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译文:我在这里向着遥远的洛阳,对着春天的景物说,等我和朋友再相聚的时候明年的春天一定要加倍地还给我一个更美的春色啊!
注释:¹风日:指洛阳的春日美景。这里是借代在洛阳赏春的朋友。

  此诗以平缓的语气叙述起,“今年游寓独游秦”,扣住题目的“京中”简洁地交代了宦游的时间、地点,勾勒出了整首诗的背景。宦游对诗人来说本为平常事,而今年所不同的是“独游秦”。“独游秦”三字,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情怀表现得既充沛又含蓄。

  这平静的叙述中寓有潮涌般的思绪。次句紧承前句的“独游秦”,顺流直下冲决了感情的闸门:“愁思看春不当春”,诗人直呼“这春天的景色多么美好,我却因为乡愁无心赏玩!”长安古都风物形胜,又置冬去春来,节序的推移,自然容易引起异乡人感昔怀今触动愁思。这联诗十四个字,生动地塑造出一个“相思不独欢,伫立空为叹”的诗人自我形象。由于诗中错落有致地巧用重字,“游寓独游秦”,“看春不当春”,使气韵回环,节奏和谐,声情摇曳生姿。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颔联描绘长安景色,上林苑里鲜花盛开却无人欣赏,细柳营前,柳枝新绿却无人看顾。花木随着季节开花结果,是自然规律,本无所谓“徒发”或“漫新”,然而诗句中却以“徒”和“漫”,赋予景物以人性。正应了清人吴乔所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绘景是为写情,这联是首联诗中“愁思看春不当春”的具体化描述,形象地表现诗人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颈联描绘的是诗人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他们在南桥群游兴尽而归,又在西第集宴豪饮。这欢畅的场面,正与自己“独游秦”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人运用这一虚笔来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怀念的深沉和思归之切。由于其中化用了陈遵的典故,不仅表现了友人英侠豪爽的性格,而且使诗歌具有豪放的气势。“公子南桥”句,虽没直接写景,然而景已自在其中,春游者风度翩翩,潇洒自得的神志跃然纸上。诗写至此,似乎已完题中“有怀”。但诗人犹觉未够,又引出尾联诗句。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尾联构思新颖,造语清新。语痴而情真。诗人太熟悉洛阳的一切了,他思念洛城的人,也怀念洛城的风日,更留恋洛城的春光美景。这首诗与一般“有怀”诗相比,它扩大了“有怀”的范围。“诗贵出于自心”(《围炉诗话》),这联诗正是独出心裁,“言人之所不能言”。

  杜审言这首《春日京中有怀》,结构齐整平密,起承转合极其自然,虚实相生,波澜起伏。其艺术手法对后世很有影响。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6-27

chūnjīngzhōngyǒu怀huái--shěnyán

jīnniányóuyóuqínchóukànchūndāngchūn

shànglínyuànhuāliǔyíngqiánmànxīn

gōngzinánqiáoyīngjǐnxìngjiāngjūn西liúbīn

luòchéngfēngdàomíngniánchūnbèihái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