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落照天,物景似当年。忆昔携村酒,相将上钓船。
长江落照天,物景似当年。忆昔携村酒,相将上钓船。
狂歌红蓼岸,惊起白鸥眠。今日趋名急,临风一黯然。
狂歌红蓼岸,惊起白鸥眠。今日趋名急,临风一黯然。

jiāngnánzhònghuìyǒuréngǎnjiùèrshǒuèr--zhōng

zhǎngjiāngluòzhàotiānjǐngshìdāngniánxiécūnjiǔxiāngjiāngshàngdiàochuán

kuánghóngliǎoànjīngbáiōumiánjīnmínglínfēngànrán

李中

李中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28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孤屿(yǔ)¹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注释:¹孤屿:在温州南四里永嘉江中,屿有二峰。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孤屿媚中川。”后人建亭其上。
故人官就此,绝境与谁同。
故人官就此,绝境与谁同。
隐吏逢梅福,看山忆谢公。
隐吏逢梅福¹,看山忆谢公。
注释:¹梅福:九江人,补南昌尉。王莽专政,一朝弃妻子去,隐于会稽,至今传以为仙。《汝南先贤传》称郑钦为吏隐。
扁舟吾已僦,把钓待秋风。
扁舟吾已僦(jiù)¹,把钓待秋风。
注释:¹僦:雇舟也。
此诗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黄鹤注:“天宝十一载,公献《三大礼赋》,委官试文,但送有司参选。其《赠集贤学士》诗云‘故山多药物,胜概忆桃源’,盖有南游之志矣,与此诗扁舟之说相合。梁氏编在十三载,或相近。又曰:裴虬,大历四年为道州刺史。公有《暮秋枉裴道州手札》诗:‘忆子初尉永嘉去。’考《世系表》,虬终于谏议大夫,乃洗马裴之后。”诗为送别而作。尉本微员,无事功可见,故就永嘉山水写出登临韵事。隐吏承官,切县尉。游山承兴,切永嘉。未乃不忘故交,兼有失志远游之意。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秋风江口听鸣榔(láng)¹,远客归心正渺茫。
译文:在秋风中伫立江口听船家敲打船舷,远在他乡作客回乡的心情一片渺茫。
注释: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¹鸣榔:用木条敲打船舷发出响声。渔民常鸣榔驱鱼,渡船则用作将开船的信号。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译文:乾坤万里独对着这无尽的江水,人生百年能遇上几个风和渺丽的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烟中树色浮瓜步¹,城上山形绕建康²
译文:瓜步镇的样貌逐渐从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里浮现出来,建康城四面环绕着连绵的山冈。
注释:¹瓜步:镇名,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南瓜步山下,东临长江。²建康:今江苏南京市。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影宿维扬。
直过真州¹更东下,夜深灯影宿维扬²
译文:一直过了真州再向东驶去,到深夜就可住宿在灯火通明的维扬。
注释:¹真州:今江苏仪征,在长江北岸。²维扬:今江苏扬州市。

  诗中,诗人从瓜步烟树、建康山形,联想到自身如今寄寓天涯,思乡之念顿起,从而得出滋生无穷的慨叹。全诗清丽流畅,辞情兼美,确为佳构。

  首联由舟中所见过渡到舟中所想。秋渺江上,渔帆片片。诗人乘舟东下,江上所见,惟渔帆为多。渔人以鸣榔为信号,关照着,催促着同行者抓紧捕捉。他们以捕鱼为乐,毕竟与归客之乐不同。“渺茫”者,时地远隔,模糊不清也。归返是愉快的,及登程,则不免又百感交集,一时间出现了复杂的心态,思绪纷乱,竟理不出头绪了。“归心正渺茫”,道的就是诗人这种复杂的心绪。对比之下,诗人反不如渔翁之乐。但这应理解为诗人责己严而周,又在考虑北归之后要做的事了。

  颔联两句写诗人的“归思”。一从空间,一从时间立说。诗人当此重九佳节,却舟行江水之上,既念天地之无穷,复念时间之有限,前句用比,后句直叙。以有限对无穷,往往使之感慨系之。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发的正是诗歌革新的事业做不及做不完的感慨。诗人主天下文柄,又留心于政务,则其一生要做的事,当如山积。然时间有限,天地悠悠,以有限的一生,无法做完天地间的伟业。这是诗人发出的感慨。这四句从总体上看,思路前后一致,是“归心正渺茫”的进一步充实,表现出诗人积极的生活态度。

  颈联两句由前面的舟中所想再过渡到舟中所见,此诗所写的风帆由北转东却尚未转东之时,故所见远则瓜步,近则建康,遥川、平原尚不收眼底。诗人远远看到的瓜步上迷茫的烟树像是飘浮在江水之中一般,虽不及“乾坤渺夜浮”的洞庭湖那样浩瀚无际,却也够表现了长江的壮阔气势了。近看金陵,诚是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其雄奇险要,与长江气势相辅相彰,此时也许冲走了诗人的种种心态。

  尾联两句写到达真州时,天未暮,“直过”,正描述风帆之速与不肯稍事停息之意。“更东下”,则本次航行的目的地乃是扬州,而到达扬州之时已是深夜了。诗写到旅客留宿维扬而诗亦随之戛然而止。诗人在此诗中所要表现的基本内容也圆满地完成了。

  诗中将两岸风光、思乡情结、人生感慨、身世飘零等传统诗歌题材揉为一体,兼具杜甫诗的沉郁顿挫和李白诗的清新明快。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277-278页
2、 吴振标主编.中国古代名篇分类精赏第一卷:文汇出版社,2000年04月第1版:第254页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初 一作:还)
中原¹初逐鹿²,投笔事戎(róng)³。(初 一作:还)
译文:如今是一个群豪并起争夺天下的时代,男儿当弃文从武成就一番事业。
注释:述怀:陈述自己的怀抱、志向。¹中原:原指黄河南北一带,这里代指中国。²逐鹿:比喻争夺政权。³事戎轩:即从军,戎轩指兵车;亦以借指军队、军事。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纵横计¹不就²,慷(kāng)(kǎi)³犹存。
译文:我曾经向李密献计但不被他采纳,但我心中的壮志并没因此丧失。
注释:¹纵横计:进献谋取天下的谋略。²不就:不被采纳。³慷慨志:奋发有为的雄心壮志。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¹²(yè)³天子,驱马出关门。
译文:我拿着自己的计谋献给天子,领命纵马西出潼关。
注释:¹杖:拿。²策:谋略。³谒:面见。⁴关:潼关。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请缨(yīng)系南越,凭轼¹²东藩³
译文:终军当年请缨缚南越王,我乘车东去招降李密旧部和各路豪强。
注释:¹凭轼:乘车。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²下:是敌人降服。³东藩:东边的属国。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yù)(yū)¹(zhì)²高岫(xiù)³,出没望平原。
译文:盘旋在崎岖的山路间,放眼望去山下的平原时隐时现。
注释:¹杖纡:山路盘曲迂回,崎岖难行。 ²陟:登。³岫:山。⁴出没:时隐时现。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古木¹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译文:山林间寒鸟悲鸣,深山中不时传来猿啼。
注释:¹古木:老树。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既伤千里目¹,还惊九逝魂²
译文:远望去一片荒凉,不知前途几何,凶吉难卜。
注释:¹千里目:荒凉冷落,令人凄伤的景象。²九逝魂:旅途遥远而艰险。九:表示多次。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岂不惮(dàn)¹艰险?深怀²国士³
译文: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会不担心个人的人身安全,但一想到唐王以国士之礼相待,不敢不尽心以报其知遇之恩。
注释:¹惮:畏惧、害怕。²怀:感。³国士:一国之中的杰出人才。⁴恩:待遇。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季布¹无二诺²,侯嬴(yíng)³重一言。
译文:季布、侯嬴都是千金一诺的人物。
注释:¹季布:楚汉时人,以重然诺而著名当世,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²诺:答应,诺言。³侯嬴:年老时始为大梁监门小吏。信陵君慕名往访,亲自执辔御车,迎为上客。魏王命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中途停兵不进。侯嬴献计窃得兵符,夺权代将,救赵却秦。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人生感¹意气²,功名谁复论³
译文:人活在世上意气当先,又何必在意那些功名利禄。
注释:¹感:念。²意气:指志趣投合,君臣际遇,必须实践诺言,感恩图报。³谁复论:谁还能去计较。

  前四句“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主要表现的是诗人在这之前的胸襟怀抱。那时候作者先后投到元宝、李密帐下,自以为胸有珠玑,频频向故主献策,但都不为故主所用,很有些怀才不遇的感慨。

  “中原”等二句,表明了天下纷扰,各地豪强并起,争夺天下。正是投笔从戎的时机,与其做个刀笔之吏,还不如从军,谋定天下。《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后汉书·班超传》:“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纵横句,魏徵借此指自己曾向李密献下策,但不被李密所采纳,反被其耻笑为老生常谈。颇有苏秦不得志时的情景,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慷慨志犹存”一句充满了转折之意,表明了自己虽然屡遭挫折,但心中热血未灭、壮志依旧还在。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四句,主要勾勒诗人遇到明主,颇受唐高祖重用,为报高祖的知遇之恩,自告奋勇出潼关去招降山东的群雄,并表现所负使命之重大。“杖策”句指出作者果断为李渊献策,并义无反顾去实现这条计谋。“驱马”表达出作者奉命安抚山东时的豪迈、敏捷和急迫之态。“请缨”等二句,则用汉终军和郦食其的故事比拟自己的山东之行,表明所负使命的性质之非同凡比。“系”、“下”二动词轻捷活脱,生动地表现出其安邦定国的宏图大志,蕴含着大唐江山的辟建就在此行之意,显示了诗人卓越的政治远见。

  “杖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四句,表明作者在路途中的艰险景况。“杖纡”等二句,是写因为山路萦回,崎岖不平,行迹在群山中放眼望去,那些平原时隐时现、时出时没,反衬出作者心情因任务艰巨,前途未卜而起伏不平,忐忑不安。“古木”等二句,从听觉的角度来渲染旅途的荒凉凄楚。古老的丛林里寒鸟悲啼,深山夜间猿猴哀鸣,构成了一幅荒无人烟,战乱留给人民的是一片凄凉。诗人把复杂的心情,都融汇到生动的旅途景物描写中,做到意境两浑,情景交融,形象地暗示了完成使命的艰难和诗人心情的沉重。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四句,既有对出关前景的展望,也有其肺腑的坦露。“既伤”二句既表现作者不但知道前途的艰险,个人也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伤千里目:是说远望心里伤感的意思。《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九逝魂:屈原《哀郢》中有“魂一夕而九逝”的诗句。“岂不”二句的自问自答,更显示出诗人胸襟的坦荡。“岂不惮”意为有所惮,如同不掩饰自己对未知危险的恐惧,这不但无损于主人公的高大形象,反而更真实的展现了人性,更为作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更突现了他重意气、报太祖的知遇之恩。

  最后四句“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是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重视信义,有恩必报,不图功名的思想。这里,诗人以季布、侯赢自比,表达了自己既然请缨就决不负使命的决心。“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明确地反映出魏徵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气势雄伟,意境开阔,诗人善于抓住在历史进程中的巍峨奇观,以粗犷的笔触,一扫汉魏六朝绮靡浮艳的诗风,成功地展示了诗人急欲建功立业的感情世界。魏徵后来在《隋书·文学传序》中提倡一种将南朝的清绮与北国的气质合一的“文质彬彬”的雅体,《述怀》就基本上实践着这一主张。它一方面措语朴素,直抒胸臆,慷慨激昂,与声色大开的南朝诗风相异。另一方面又融汇典语,自铸新辞,对仗妥贴,与理胜其辞的河朔诗风不同。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M].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3
2、 邓诗萍.唐诗鉴赏大典[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7.
凤飞九千仞,五章备彩珍。
凤飞九千仞(rèn)¹,五章²备彩珍。
译文:<span style="color:#660000;">凤凰从九天之上下来,身上五彩缤纷。
注释:<span style="color:#660000;">凤凰从九天之上下来,身上五彩缤纷。
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
(xián)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
译文:它衔着瑞书来到长安,却一无所获,失望而归。
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
横绝¹历四海,所居未得邻。
译文:它又周游四海,也都无所遇,没有知音。
注释:¹横绝:横越;横度。
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
吾营紫河车¹,千载落风尘。
译文:我流落于风尘之中,且炼此紫河车之仙药。
注释:¹紫河车:道家称修炼而成的仙液。色紫,谓服之可长生。
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
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
译文:此药深藏在大海和深山之中,我为采铅便来至清溪之滨。
时登大楼山,举首望仙真。
时登大楼山,举首望仙真。
译文:登上大楼山,举首眺望仙人。
羽驾灭去影,飚车绝回轮。
羽驾灭去影,飚(biāo)¹绝回轮。
译文:可是仙人在哪里?他们的羽驾云车一去无回,不见踪影。
注释:¹飚车:指传说中御风而行的神车。
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
尚恐丹液迟,志愿¹不及申。
译文:我恐炼丹已迟,求仙的愿望来不及实现。
注释:¹志愿:志向和愿望。
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
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
译文:但悲镜中白发已衰,羞对仙人。
桃李何处开,此花非我春。
桃李何处开,此花非我春。
译文:人间盛开的桃李花,并不能常开不衰。
唯应清都境,长与韩众亲。
唯应清都境,长与韩众¹亲。
译文:惟有到天上的清都仙境,才能与韩众一样的仙人一样与天同寿,永驻青春。
注释:¹韩众: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出自《楚辞·远游》。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陶侃(kǎn)¹²³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rǔ)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biān)¹⁰。是以¹¹百姓勤于农植¹²,家给¹³人足¹⁴
译文:陶侃曾经外出游玩,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还未成熟的稻穗,陶侃问:“你为什么用这个呢?”那人说:“我走在路上看见的,姑且取来玩玩罢了。”陶侃非常生气地说:“你既然不种田,还随意戏弄别人的庄稼!”于是把那人抓住用鞭子抽打。因此老百姓都勤恳地耕地,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注释:¹陶侃:史称陶侃为荆州刺史,在所辖的长江中游地区,甚至“道不拾遗”。这显然与他的爱惜民力,重视生产有关。²尝:曾经。³出:外出。⁴持:拿着。⁵何为:即“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指干什么。⁶云:说。⁷聊取之耳:随便取来玩玩罢了。聊:姑且。耳:罢了。⁸汝既不田:你既不努力种田。汝:你。不田:不种田。田:名词作动词,种田。⁹戏贼人稻:为了游戏破坏农民的庄稼。贼:毁害,毁坏,损害,伤害。¹⁰持而鞭之,而:表转折。执:抓住。鞭:名词作动词,抽打。¹¹是以:因此。¹²勤于农植:即“于农植勤”,对农业肯下苦力。¹³给:富裕。¹⁴足,丰足。

  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品质。

  节俭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劳动果实,则是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实际行动传承了这一美德,并因此换来了一方百姓的丰衣足食。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应该珍惜粮食。

  作者对陶侃态度是赞扬,表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的特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