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斧临溪石,寻山度岭云。林深芳树合,涧转野泉分。
砺斧临溪石,寻山度岭云。林深芳树合,涧转野泉分。
细语听猿啸,狂歌散鹿群。不知城市里,何事日纷纷。
细语听猿啸,狂歌散鹿群。不知城市里,何事日纷纷。

qiáo--wèishímǐn

línshíxúnshānlǐngyúnlínshēnfāngshùjiànzhuǎnquánfēn

tīngyuánxiàokuángsàn鹿qúnzhīchéngshìshìfēnfēn

魏时敏

魏时敏

福建莆田人。以才辟为邑从事。后以诗文获吏部尚书赏识,历官无锡、桃源县丞,未几致仕。年八十余卒。善画山水,尤工诗,多与名流酬唱。有《竹溪诗稿》。 ▶ 5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
寄语林和靖(jìng)¹,梅花几度开。
译文:想要问一问西湖岸边的隐士,自我离别后梅花已经开了几次了呢?
注释:在燕京作:原诗见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标题为《宋诗纪事》所加。燕京,大都。¹林和靖:即林逋,北宋著名诗人,隐居西湖,在孤山种梅甚多。
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黄金台¹下客,应是不归来。
译文:我这黄金台下的异乡之客,怕是再也不能够返回故家。
注释:¹黄金台:黄金台:古台名。又称金台、燕台。故址在今河北省定兴县高里乡北章村台上。相传战国·燕昭王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贤士,故名。此处代指燕京。

  这首诗前二句写出对故国山川风物的深深眷念,后二句对身为降王客居燕地不得返回故乡的悲剧命运,寄无限哀感。

  诗意很简单,他不敢明说怀念临安,因为临安是宋朝的故都,一怀念就可能被杀,南唐后主李煜就是因为写下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首《虞美人》词而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作者自己今天的境遇,和三百年前的李煜完全相似,他必不敢怀念临安。于是,他想到了西湖孤山的梅花,想到二百年前栽种梅花的林和靖。“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十字,可以解为:两者都是无意识的“痴语”,牵扯不到“故国之思”上去,而淡淡的哀愁却从这“痴语”中流露出来。

  接着,他写了“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十字,似乎想表明自己是燕昭王黄金台下之“客”,受到元廷厚礼相待,不打算回临安去了。事实上已经命定永远不可能回去了。他不敢像李煜那样,说什么“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因为这样很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赵㬎不会不懂得这一点。但“应是不归来”的“应是”二字,仍然包含了“无可奈何”的感情。平淡如白水的二十个字中隐含着无限悲戚,读来令人黯然神伤。

  宋朝的皇帝大都能诗,最受人称赞的是宋太祖的咏月诗:“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有一种恢弘浩大的帝王气象。赵㬎这首诗则以凄凉深沉感人,代表了没落的歌。时代造就诗人,诗风反映时代,这是文学创作的规律。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462-1463

zàiyānjīngzuò

sònggōngzōng sòngdài 

línjìng méihuākāi 
huángjīntáixià yìngshìguīlái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风雨飘摇¹日,余怀范爱农。
译文: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我怀念着好友范爱农。
注释:范君:即范爱农(1883—1912),名肇基,字斯年,号爱农。¹风雨飘摇:指政治形势的险恶和动荡。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英俄帝国主义相继侵入新疆、西藏等地,国内政局很不稳定。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华颠¹²(liáo)³,白眼看鸡虫
译文:早生的白发,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几根,翻起眼白,蔑视那些争权夺利的害人虫。
注释:¹华颠:头发花白。华指颜色花白。颠:头顶。²萎:枯萎。³寥落:稀疏,指头发秃落。⁴白眼:表示藐视。⁵鸡虫:这里用来比喻那些争权夺利的政客。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世味秋荼(tú)¹苦,人间直道²³
译文:世道人情如秋荼般的苦啊,正直的人处处碰壁,无地容身。
注释:¹荼:苦菜。这一句说世态炎凉,使人觉得有秋荼似的苦味。²直道:正直的道路。³穷:困苦。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奈何三月别,竟尔¹失畸(jī)²躬。
译文:为什么才离别了三个月,就失去了这样一位刚毅不屈的友人?
注释:¹竟尔:竟然。²畸:不正,奇异。畸躬即畸人。范爱农为人正直而到处受排挤,所以作者也称他为畸人。
“风雨飘摇”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鲁迅作此诗的夜晚适值风雨大作,这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实录,也暗示了时局的动荡不安,着意烘托了范爱农致死的社会原因。作者把自然的风雨与政局的飘摇融合在一起,造成凄冷哀痛的氛围。紧接着两句展示了一个头发花白、精神不振却傲骨十足的知识分子形象,显示出作者以形传神的功力。“鸡虫”与“几仲”谐音,绍兴府学堂的何几仲正是范爱农的死对头,鲁迅这里一语双关,神来之笔。颈联从范爱农的处境继续写他“生成傲骨”的精神。范爱农所饱尝的“世味”,像秋天的老苦菜那样苦涩,而他所处的“人寥”,就因为他的正直不阿而使他处处碰壁。尾联感慨:怎么才分别了短短的三个月,你这样一位不同凡俗的人就不在了。表达了作者鲁迅对范爱农不幸遭际的深切同情,对恶势力强烈的鞭挞和控诉。“畸躬”一词,再次强调了范爱农的不同凡俗的个性。
参考资料:
1、 孙志军.鲁迅诗歌全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40-42页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张帆欲去仍搔(sāo)¹,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译文: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可作者却搔首踟蹰不忍离去,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之酒。以前天天写诗作词翘首盼望春天的到来,可等到了春天桃花刚了却要与友人匆匆离别。
注释:¹搔首:以手搔头,意为有所思的样子。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zūn)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héng)州。
译文:歌姬的歌声常常因离别之人而呜咽,还清楚记着离别席上的情形。明天酒醒后就要随着大江行舟离去,只能满满带着一船的离别之恨驶向衡州。

  这首词的写法是:“紧扣别宴,思前想后”。他把离别的情绪融贯到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别有一番风味。

  词的上片由别宴写起,进而追忆到过去相聚的时日。一开篇就说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久久不能离去,只是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的酒。这就把不得不离去又不忍离去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为什么“张帆欲去”?因为“携家作客真无策”、“长乘舴艋竟安归?”(《元日》)词人在战乱之中,携家南奔,屡次寄居,终非长策,但却非走不可。为什么“仍搔首”?因为与义和大光友情诚笃,不忍分别,所以搔首踟蹰。这里词人很自然地追忆起在腊月间相聚的时日,朋友们饮酒赋诗;同时,更盼望着春天的到来,以与友人更好地流连吟咏,然而春天到了,桃花才吐蕊,而自己却要与友人告别了!“匆匆”之中,包含了无限惜别之意。“吟诗”两句,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赞为“好在句中”,就是说其本身即为佳句,不待上下文关照,自然映发,自见妙处。

  词的下片仍写别宴。写过了酒,紧接着从歌上落笔。古人送别时唱“骊歌”,如苏轼《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所写“且尽一樽,收泪听《阳关》”宋代州郡长官设宴,有官妓陪侍,歌舞酒声远远飘去,可见宴会的盛大,此“歌声”就是歌妓所唱。“歌声频为行人咽”,临别之际,歌妓也为之动情,几度呜咽不能成声。因此感动了词人:“记著樽前雪”。“雪”为“雪儿”省略,而“雪儿”又是指代歌妓的。雪儿为隋末李密歌姬,善歌舞,能够根据音律填词而歌,称“雪儿歌”,后来泛指歌妓。词人因歌而记着歌者,即记着此别,记着饯别的主人,一语而三得。酒醉人,而歌声也足以醉人。“明朝酒醒大江流”,此笔回旋一转,想到明朝酒醒之后,此身已随舟漂到湘江。此行何去?相距一百二十里的衡州(今衡阳)是第一站。

  “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载人而曰“载离恨”,“离恨”而曰“一船”,“一船”而且“满载”,即满载离恨表达了作者不忍惜别的情意,与首句“张帆欲去仍搔首”紧密关连,也同作者《别大光》诗的“滔滔江受风,耿耿客孤发”相补衬。这最后两句,化用苏轼在扬州别秦观的《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词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而这里情感更为丰富。运用前人成句时切忌字句意义完全相同,但又不可距原句意思过远。与义此处构句可谓运用前人之后,却自然切合己事,变化处又别出心裁,较之上片之结,艺术上也不相上下。

参考资料:
1、 谷玉婷编著.宋词三百首详注: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04:第222页

měirén ·guāngzuìzhōngchángduǎn

chén sòngdài 

zhāngfānréngsāoshǒu gèngzuìjūnjiājiǔ yínshīdàichūnfēng zhìtáohuākāihòuquècōngcōng 
shēngpínwèixíngrén zhezūnqiánxuě míngzhāojiǔxǐngjiāngliú mǎnzàichuánhènxiànghéngzhōu 
功名不是关心事,富贵由来自有天。
功名不是关心事,富贵由来自有天。
译文:加官进爵从来不是我关心的事情,富贵荣华是否降临于我也完全看天意。
任是榷酤亏课利,不过抽得俸中钱。
任是榷(què)(gū)¹亏课利²,不过抽得俸中钱。
译文:即便是卖酒的行当欠收一些课税,对我而言仅仅是少得一点俸禄罢了。
注释:¹榷酤:亦作“ 榷沽 ”。 汉 以后历代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²课利:汉定额的赋税。

shìyóuxiǎosōnghuángyángběnzhígōngshǔzhī西chuāngzuòjuéchénglìngzhāngchéngsān--chénghào

gōngmíngshìguānxīnshìguìyóuláiyǒutiānrènshìquèkuīguòchōufèngzhōngqián

布衣何用揖王公,归向芦根濯软红。
布衣何用揖(yī)¹王公,归向芦根濯(zhuó)²软红。
译文:我一介平民,哪里需要向王公贵族拱手作揖,我要在湖边看芦苇飘荡,赏娇媚的红莲。
注释:¹揖:拱手行礼。²濯:洗涤、清洗。
自觉此心无一事,小鱼跳出绿萍中。
自觉此心无一事,小鱼跳出绿萍中。
译文:我自认为我的心中没有一件烦心的事,在湖边看见一条小鱼在层层的绿萍中跳出,跃出水面。

shàngyǒng ·

jiāngkuí sòngdài 

yòngwánggōng guīxiànggēnzhuóruǎnhóng 
juéxīnshì xiǎotiàochū绿píngzh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