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燕台,乱鸦啼近黄昏候。不多庭树弄秋声,听得人消瘦。
日落燕台,乱鸦啼近黄昏候。不多庭树弄秋声,听得人消瘦。
寒到霜前雁后。忍思量、江南病柳。画屏孤倚,一穗心焦,化成红豆。
寒到霜前雁后。忍思量、江南病柳。画屏孤倚,一穗心焦,化成红豆。
曾记联床,夜阑愁语同搔首。九逵烟月总相思,闲醉销魂酒。
曾记联床,夜阑愁语同搔首。九逵烟月总相思,闲醉销魂酒。
酒醒无聊依旧。为离人、疏更偏久。未堪重忆,帐晓炉温,蜡残珠溜。
酒醒无聊依旧。为离人、疏更偏久。未堪重忆,帐晓炉温,蜡残珠溜。
黄燮清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1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草绿裙腰山染黛,闲恨闲愁侬不解。莫愁艇子渡江时,九鸾钗,双凤带,杯酒劝郎情似海。
草绿裙腰山染黛(dài)¹,闲恨闲愁侬不解。莫愁艇(tǐng)子渡江时,九鸾(luán)²,双凤带,杯酒劝郎情似海。
注释:¹黛:青黑色。²九鸾钗:古代女子的头饰。
此词抒写爱情,清新流畅,灵活自然,别具风格,不落俗套,颇有民歌风味。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太史公¹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²。”虽不能山,然心乡³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zhī)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山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山圣矣!
译文: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去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祟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注释:¹太史公:司马迁的官名,用以自称。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xiá)》。仰,这里是仰慕、敬仰的意思。景行,大道。这里喻指高尚的品德。行,这里是效法的意思。止,句末语气助词,无意义。³乡:通“向”。⁴适:往。⁵祗(zhī)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有的版本作“低回”。⁶布衣:没有官职的人。⁷《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⁸折中:取正;调节。

  《孔子世家赞》开篇借用《诗经·车舝》里的两句诗,云: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行走。自己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心中对它却充满向往。——使人可望而不可即,这是太史公对孔子的总体评价。这种评价,很容易使人想起颜回、子贡等人对孔子的看法。颜回曾经感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子贡则说:其他贤人仅如丘岭,而孔子则如日、月,世人无法逾越。夫子仿佛数仞宫墙,不得其门而入,则无以发现其内部的富丽和华美。非深知孔子,不能有此种决断。

  赞语又云:“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对于司马迁来说,读孔子书即如面对孔子本人。读其谈坟羊、楛矢,可以见其渊博;读其意欲“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可以见其风雅;读其“以不义之富且贵为天边之浮云”,可以见其闲淡;读其“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可以见其整饬赞语用一个“读”字、一个“想”字,传达出作者对孔子人格的深深憧憬。“读”乃是投入地读,“想”乃是深情地想。尽管从时间上说,司马迁与孔子相差几百年,但从精神上说,司马迁与孔子之间却似乎没有丝毫间隔。司马迁尝云: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自孔子卒,至今又五百岁矣。司马迁似乎认定要做孔子第二。他创作《史记》五十余万言,其本意正在于继承孔子之《春秋》赞语接下来说:“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仲尼虽逝,然其遗物依然,其遗教犹在司马迁面对这一切,恍若重逢故人,不忍离去。一“低回留之”,一“不能去云”,写出了作者眷眷的深情。

  然而,生死是最最真实的问题,人鬼殊途是最最真实的分离。孔子那“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悲歌,早已成为司马迁深志不忘的绝响司马迁意识到:恰恰是一个人在后世影响的大小,增损着其生命本身的意义。天下君王、贤人众矣,他们生前的荣耀与其自身的生命一起完结;孔子身为平民百姓,可其思想学说在后世却一直广为流传,从天子王侯到其他所有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为准则。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司马迁给孔子无以复加的赞誉,即孔子“可谓至圣矣”。

  赞语开篇以总评揭出自己对孔子的无限景仰;继而从遗书、遗物、遗教三个方面,极言自己对孔子的向往;结篇再以总评写自己对孔子的崇奉。前一总评,主要是立足于孔子与作者自身的比照,主要从作者自身的感情落笔,因此显得亲切;后一总评,主要是立足于孔子与天子、王侯以及后世儒家学者的比照,主要从孔子的历史影响着墨,因此显得得体。二者相互映衬,而各有韵味。另外,赞语第一层主要是描写,第二层主要是叙事,第三层主要是议论。但描写含情,叙事含情,议论亦含情。读之,觉字里行间,深情无限。

参考资料:
1、 朱一清主编. 古文观止鉴赏集评 上[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0.01. 第210-213页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¹独难。
译文:做国君既不容易,做臣下实在更难。
注释:¹良:实在。《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为此二句所本。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忠信事不显¹,乃有见²疑患。
译文:当忠信不被理解时,就有被猜疑的祸患。
注释:¹显:明白,懂得。²见:被。疑患:猜忌。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周公¹佐成王,金縢(téng)²功不刊³
译文:周公辅佐文王、武王,“金縢”功绩不灭永传。
注释:¹周公,即姬旦,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曾辅佐武王建立周朝,制礼定乐。武王死,成王继位,年幼,以周公辅政。²金縢:指用金属捆封起来的柜子。³刊:削除,磨灭。指周公请求代武王死之功不可磨灭。
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
推心辅王室,二叔¹反流言²
译文:一片忠心辅助周王室,管叔、蔡叔反大造谣言。
注释:¹二叔:指管叔姬鲜和蔡叔姬度,成王的二位叔叔。²流言:指管、蔡二叔散布的周公要篡位的谣言。
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
待罪¹居东国²,泣涕(tì)³常流连
译文:周公待罪避居洛阳地,常常是老泪纵横长流不干。
注释:¹待罪:等待惩罚。²东国:东都洛阳,周公在流言起来的时候,到东都洛阳避居。当时曹植的封地在东方,东国一语也有隐喻诗人自己之意。³泣涕:流泪。⁴流连:接连不断。
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皇灵¹大动变²,震³雷风且寒。
译文:天帝动怒降下大灾难,雷鸣电闪卷地狂风猛又寒。
注释:¹皇灵:上天之灵。²动变:感动而生变。古人认为天人之间有感应,这是说周公的遭遇感动了上天。³震:打雷。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拔树偃(yǎn)¹秋稼²,天威不可干³
译文:拔起了大树吹倒庄稼,上天的威严不可触犯。
注释:¹偃:倒下。²秋稼:禾。³干:触犯,抗拒。
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
素服¹开金縢,感悟求其端²
译文:成王感悟身穿礼服开金縢,寻求上天震怒降灾的根源。
注释:¹素服:指没有文绣的衣服,古时祭天时所穿。²端:原由,原委。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
公旦事既显¹,成王乃²哀叹³
译文:周公忠信大白天下,成王感动伤心悲叹。
注释:¹事既显:指发现了周公愿以身代武王死的策文。²乃:于是。³哀叹:指周成王大为感悟,悲叹不已。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¹
译文:我真想奏完这支乐曲,可是这首乐曲又悲又长。
注释:¹“吾欲”四句:系诗末之套语,与诗旨无关,为合乐所加。竟:终。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译文:今日大家一起共欢乐,希望别后不要把它遗忘。

  该篇诗人用周公赤心为国,竭忠尽智辅佐周武王周成王,结果仍遭流言毁谤,并被周成王所疑的历史故事,感叹自己尽心王室,志欲为国立功,不但心愿未遂,反而遭受种种打击迫害的不幸与无奈。诗人客观地吟咏历史,实际上是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垒块,万千感慨充溢其间。

  该诗起句由《论语·子路》中的“为君难,为臣不易”化用而出,引出诗人“怨”的真实内涵是:“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这是全篇诗眼之所在。

  接着,诗人用“周公佐成王”至“成王乃哀叹”十四句诗,通过具体的历史事实表述诗眼,或者说运用历史事实,即通常说的例证法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天威不可干”的“干”,是冒犯之意。这句是诗人对“皇灵大动变”一事的直抒胸臆的评论:识忠奸颠倒易,教天理违物难。本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成王所疑,周公见毁与皇灵动变,其间并无必然的联系,然而人事与天道的偶然巧合,却引出了天地人物之间的深刻哲理: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成王昏庸固然可恶,然而“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他能知错认错仍有可取之处,暗讽曹汉集团的当政者竟不及成王。

  结尾“吾欲竟此曲”四句,又是诗的精彩之处:“竟”,终也。“悲且长”,意思是悲而情长,表示有倾诉不尽之意。本来,这四句是乐府歌辞中的套语,特别是“今日乐相乐”一句,汉乐府《艳歌何尝行》也有此句。无巧不成书,诗人在写作此诗结篇时,正遇魏明帝曹叡召见,君臣燕享时即景所见,而“别后莫相忘”既似恳求又似讽刺,冀希明帝不要在分手之后又把诗人撇在脑后。在貌似轻松的字句中蕴涵着深沉痛楚的矛盾心理,从而使这首咏史政治诗一下子明显地注入了诗人主观的爱和怨,颇有“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陶渊明《咏荆轲》)之感。

  该诗的前四句,“难”、“患”、“刊”押韵,后十二句,“言”、“连”、“寒”、“干”、“端”、“叹”等押韵,声调和谐,韵节响亮,从此诗中,曹植对于五言诗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姜汉林编著.《历代官怨诗赏析》:大连出版社,1996.02:第54-56页
韩愈谓柳子曰:“若知天之说乎?吾为子言天之说。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饥寒甚者,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而呼天曰:‘何为使至此极戾也!’若是者举不能知天。夫果蓏、饮食既坏,虫生之;人之血气败逆壅底,为痈疡、疣赘、瘘痔,虫生之。木朽而蝎中,草腐而萤飞。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物坏,虫由之生。元气阴阳之坏,人由之生。虫之生而物益坏,食啮之,攻穴之,虫之祸物也滋甚。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繁而息之者,物之仇也。人之坏元气阴阳也亦滋甚!垦原田,伐山林,凿泉以井饮,窾墓以送死,而又穴为偃溲,筑为墙垣、城郭、台榭、观游,疏为川渎 、沟洫、陂池,燧木以燔,革金以钅容,陶甄琢磨,悴然使天地万物不得其情,悻悻冲冲,攻残败挠而未尝息。其为祸元气阴阳也,不甚于虫之所为乎?吾意有能残斯人使日薄岁削,祸元气阴阳者滋少,是则有功于天地者也;繁而息之者,天地之仇也。今夫人举不能知天,故为是呼且怨也。吾意天闻其呼且怨,则有功者受赏必大矣,其祸焉者受罚亦大矣。子以吾言为何如?”
韩愈谓柳子曰:“若¹知天之说²乎?吾为子³言天之说。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饥寒甚者,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而呼天曰:‘何为使至此极戾(lì)¹⁰也!’若是者¹¹¹²不能知天。夫果蓏(luǒ)¹³、饮食既坏,虫生之;人之血气¹⁴败逆壅(yōng)¹⁵,为痈(yōng)(yáng)¹⁶、疣(yóu)(zhuì)¹⁷、瘘(lòu)(zhì)¹⁸,虫生之。木朽而蝎(hé)¹⁹²⁰,草腐而萤飞²¹。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物坏,虫由之生。元气²²阴阳²³之坏,人由之生。虫之生而物益坏,食啮(niè)²⁴之,攻穴²⁵之,虫之祸物也滋甚²⁶。其有能去之者²⁷,有功于物者也;繁²⁸而息²⁹之者,物之仇也。人之坏元气阴阳也亦滋甚!垦原田³⁰,伐山林,凿泉以井饮,窾(kuǎn)³¹以送死,而又穴³²为偃溲(sōu)³³,筑为墙垣³⁴、城郭、台榭(xiè)³⁵、观游³⁶,疏³⁷为川渎(dú)³⁸、沟洫(xù)³⁹、陂(bēi)⁴⁰,燧(suì)⁴¹木以燔(fán)⁴²,革⁴³⁴⁴以镕,陶甄(zhēn)⁴⁶琢磨⁴⁷,悴(cuì)⁴⁸使天地万物不得其情⁴⁹,悻悻⁵⁰冲冲⁵¹,攻⁵²⁵³⁵⁴⁵⁵而未尝息⁵⁶。其为祸元气阴阳也,不甚于虫之所为乎⁵⁷?吾意有能残斯人⁵⁸使日薄岁削⁵⁹,祸元气阴阳者滋少,是则有功于天地者也;繁而息之者,天地之仇也。今夫人举不能知天,故为是呼且怨也。吾意天闻其呼且怨,则有功者受赏必大矣,其祸焉者受罚亦大矣。子以吾言为何如?”
译文:韩愈对柳宗元说:“你知道关于天的道理吗?我给你谈谈关于天的道理吧。现今有人在患病疼痛、劳苦委 屈、饥饿寒冷最厉害的时候,就会仰面呼天说:‘残害人民的人反而昌盛,保护人民的人反倒遭殃!’又仰面怨天说:‘你为什么使世道达到这样极端不合理的地步 呀!’我看说这些话的人,都是不懂得天的。瓜果、饭菜坏了,虫子就会生出来;人的血气瘀塞不畅,就会长毒疮、肉瘤、痔瘘,并从中生出虫子;树木朽烂了,内 部就产生蠹虫;野草腐烂了,就有萤火虫飞出。这些难道不是因为物坏了才产生出来的吗?物坏了,虫子就由此而生;元气、阴阳坏了,人就由此而生。虫子生出来 后,物就更加坏了。虫子吃它、咬它,在它上面穿孔打洞,对物的损害就更厉害了。如果有人能除掉虫子,那他就有功于物;有人要是帮助虫子繁殖生长,那他就是 物的仇敌。人对于元气、阴阳的破坏实在日益严重:他们开垦田地,砍伐山林,凿井取水,挖穴埋人,而且还挖坑做厕所,修建内城外郭、亭台水榭、观楼别馆,疏 通河道、沟渠,挖池塘,钻木取火烧烤东西,熔化金属制造器物,制造陶器,琢磨玉石,使得天地万物衰败残破,不能顺从其本性发展。人类这样怒气冲冲、一个劲 地进行糟蹋破坏,从来没有停止过。这对元气阴阳造成的祸害,不是比虫子对物的损害更严重吗?我认为,如果有谁能够残害这些人,使他们一天天、一年年减少, 从而使祸害元气阴阳的人越来越少,那他就有功于天地;要是相反,让这些人不断繁殖增加,那他就是天地的仇敌。今天的人都不懂得关于天的道理,所以才发出那 样的呼叫和埋怨来。我想天是会听到他们的呼叫和埋怨的,只是对有功的进行大大的奖赏,对造祸的进行重重的惩罚罢了。你觉得我说得怎样?”
注释:¹若:你。²说:说法,道理。³子:你,亦指柳宗元。⁴夫:发语词。⁵倦辱:劳苦委屈。⁶甚:很,厉害。⁷残:伤害。⁸昌:昌盛。⁹佑:保 护。¹⁰极戾:极端不合理。¹¹若是者:像这样的人。¹²举:全、都。¹³果蓏:瓜类果实。¹⁴血气:指人体内的血和气。¹⁵败逆壅 底:(血气)败坏流通不畅。逆,不顺畅。壅,堵塞。底,停止。¹⁶痈疡:生在脖子上或背上的毒疮。¹⁷疣赘:肉瘤。¹⁸瘘痔:颈肿、痔疮。¹⁹蝎:蛀木的蠹虫。²⁰中:生在其中。²¹草腐而萤飞:古代人缺乏科学知 识,以为萤火虫是烂草变成的。²²元气: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朴素唯物主义者认为元气是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²³阴阳: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 指相互对立消长的两种因素。²⁴啮:咬,啃。²⁵攻穴:钻洞眼。²⁶滋甚:更加厉害。²⁷其有能去之者:如果有能除掉虫子的。²⁸繁:繁殖。²⁹息:生长。³⁰原田:田地。³¹窾墓:挖坟坑。³²穴:掘洞。³³偃溲:厕所。³⁴墙垣:围墙。³⁵台榭:建在高土台上的亭子。³⁶观游:楼台和行宫。³⁷疏:疏通,开浚。³⁸川渎:河道。³⁹沟洫:沟渠。⁴⁰陂池:池塘。⁴¹燧:古代取火的工具。⁴²燔:烧。⁴³革:改变。⁴⁴金:金属。⁴⁵镕:熔化。⁴⁶陶甄 :制造陶器。⁴⁷琢磨:修治玉器。⁴⁸悴然:衰弱不振的样子。⁴⁹情:本性。⁵⁰悻悻:怒气冲冲的样子。⁵¹冲冲:往来不绝的样子。⁵²攻:攻打。⁵³残:残害。⁵⁴败:破坏。⁵⁵挠:扰乱。⁵⁶息:停止。⁵⁷不甚于虫之所为乎:不是比虫子的破坏更厉害吗?⁵⁸斯人:这些人。⁵⁹日薄岁削:一 天比一天、一年比一年削减。
柳子曰:“子诚有激而为是耶,则信辩且美矣。吾能终其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 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是虽大,无异瓜蓏、痈痔、草木也。假而有能去其攻穴者,是物也,其能有报乎?蕃而息之者,其能有怒乎?天地,大果蓏也;元气,大痈痔也;阴阳,大草木也。其乌能赏功而罚祸乎?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子而信子之义以游其内,生而死尔,乌置存亡得丧于果蓏、痈痔、草木耶!”
柳子曰:“子诚¹有激²而为是耶,则信³且美矣。吾能终其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是¹⁰虽大,无异瓜蓏、痈痔、草木也。假而有能去¹¹其攻穴者,是物也,其能有报¹²乎?蕃¹³而息之者,其能有怒乎?天地,大果蓏也;元气,大痈痔也;阴阳,大草木也。其乌¹⁴能赏功而罚祸乎?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子而信子之义¹⁵以游其内¹⁶,生而死尔,乌置存亡得丧于果蓏、痈痔、草木耶!”
译文:柳宗元说:“你真是因有所感才发这种议论的吧?这番话确实是言词巧辩说得美妙。对我来说,能把关于天的道理说得透彻。那个在上面而且呈青色的东西,人们 把它叫做天;在下面颜色是黄色的东西,人们把它叫做地;那弥漫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东西,人们称它为元气;寒来暑往的变化,人们称它为阴阳。天地、元气、阴阳 虽然大,但无异于瓜果、痈痔、草木。假如有人能够除去瓜果、草木上穿孔打洞的蛀虫,瓜果、草木会报答他吗?假如有人把蛀虫繁殖培养得很多,瓜果、草木会恼 怒吗?天地就是大瓜果,元气就是大痈痔,阴阳就是大草木,它们怎么能赏功罚祸呢?有功劳的,是他自己创建的功劳;有灾祸的,是他自己招致的灾祸,希望天能 够赏功罚祸,是十分荒谬的;向天呼叫埋怨,希望天发善心可怜他,那就更加荒谬了。你如果相信你的道义而把它当作行动的规范,那你就为道义而生、为道义而死 好了,何必把生死得失的原因归之于和瓜果、痈痔、草木一样的‘天’呢?”
注释:¹诚:真、实在。²激:刺激、激动。³信:确实,实在。⁴辩:善辩,巧言。⁵美:动听。⁶吾能终其说:我能把关于 天的道理讲透彻。其,指天。⁷玄:青色,这里指天的颜色。⁸浑然:形容大而弥漫、到处充满的状态。⁹中处:处在中间。¹⁰是:这个,指天 地、元气、阴阳。¹¹去:除掉。¹²报:报答。¹³蕃:同“繁”,繁殖。¹⁴乌:何,怎么。¹⁵义:道义,道理。¹⁶游其内:行动……中 间。
牛羊犹恐他惊散,我子索手不住紧遮拦。恰才见枪刀军马无边岸,吓的我无人处走,走到浅草里听,听罢也向高阜处偷睛看。
牛羊犹恐他惊散,我子索¹手不住紧遮拦。恰才见枪刀军马无边岸²,吓的我无人处走,走到浅草里听,听罢也向高阜(fù)处偷睛看。
译文:担心骚动的牛羊散了群,我不得不张开手紧紧拦住它们。这才发现刀枪林立,军马纷纷,一眼望不到穷尽。吓得我往偏僻无人处躲逃,先伏在短草丛中细听,听了一会,才摸到高高的山坡上,悄悄窥望着情形。
注释:鏖兵:军队激战。¹子索:只得。²无边岸:无边无涯。
感皇恩
吸力力¹振动地户天关²,吓的我扑扑的胆战心寒。那枪忽地早剌中彪躯,那刀亨地³掘倒战马,那汉扑地抢下征鞍(ān)。俺牛羊散失,您可甚人马平安。把一座介休县,生扭做枉死城,却翻做鬼门关。败残军受魔障⁷,得胜将马顽彝,子见他歪剌(lá)剌赶过饮牛湾。荡的那卒律律红尘遮望眼,振的这滴溜溜红叶落空山。
译文:只见两军杀气震地冲天,吓得我心胆俱落,扑通扑通地心跳个不停。那杆枪猝不及防,刺人了魁梧的身躯;那刀呼的一声砍倒了战马,马上的汉子噗的一下栽倒在黄尘。我固然牛羊散失受损,你人马又何尝得到太平。把一块和平正常的地面,硬变成尸横遍地的恐怖之境。
注释:¹吸力力:形容旋风的象声词。²地户天关:指地的深处与天的高处。³亨地:呼的一声。下旬“扑地”,即噗的一声。⁴“把一座”三句:元代说唱文学习语,常作“介休县翻做鬼门关”,当是从有关唐代尉迟恭的说唱故事中衍出。介丘县,即介休县,今属山西。
吸力力振动地户天关,吓的我扑扑的胆战心寒。那枪忽地早剌中彪躯,那刀亨地掘倒战马,那汉扑地抢下征鞍。俺牛羊散失,您可甚人马平安。把一座介休县,生扭做枉死城,却翻做鬼门关。
败残军受魔障¹,得胜将马奔顽²,子见他歪剌剌赶过饮牛湾。荡的那卒律律红尘遮望眼,振的这滴溜溜红叶落空山。
译文:打败的一方溃不成军,遇上了灾星。得胜的一方乘势追击,战马不住地狂奔。只见队伍哗啦啦赶过了饮牛的河滨。淅沥沥扬起一团团烟尘,视界为之迷茫不清。震落了空山中的秋叶,滴溜溜在地上旋舞打滚。
注释:¹魔障:灾难。²奔顽:马不停蹄地奔跑。
采茶歌
采茶歌
败残军受魔障,得胜将马奔顽,子见他歪剌剌赶过饮牛湾。荡的那卒律律红尘遮望眼,振的这滴溜溜红叶落空山。
败残军受魔障,得胜将马奔顽,子见他歪剌剌赶过饮牛湾。荡的那卒律律红尘遮望眼,振的这滴溜溜红叶落空山。

  这是一段惊心动魄的两军厮杀的观战记,倏来忽往,更显出一种速写式的精炼与激烈。人手的角度也颇为新颖,是从一名牧人在无意中的遭遇和目击来展开全篇。和平的牧野转眼间变成了血肉纷飞的战场,这就更增添了战争的残酷意味。曲中插入的两组感受和评论:“俺牛羊散失,你可甚人马平安”,“把一座介丘县,生纽做枉死城,却翻做鬼门关”,更是老辣当行。这支散曲绘声绘色,情景栩栩如生,令人过目难忘。

  起笔从“牛羊”开始。牛羊感觉敏锐,觉察到情况异常,发生了骚动。牧人起初并未意识到危险,“犹恐”说明他全副心思都集中在牛羊的失常上,“子索”、“不住”,显示出他竭力控制牧群的手忙脚乱。“紧遮拦”的努力多少奏了效,这才发现了牲畜受惊的外界原因——“枪刀军马无住岸”。这一起笔细腻而真实,借机交代了对阵两军的突然出现与渐次逼近。由牛羊的惊散渐而写到牧人的惊走,战争的残酷气息便先已笼罩全篇。作者安排牧人由“走”到“听”,“听罢”再探出草丛爬上高阜“偷睛看”,既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氛围,又省略了两军交战的最初接触,使牧人作壁上观,一下子就目击到了短兵相接的关键景象。

  “吸力力振动地户天关”是杀声,更是一股杀气,这是从大处着笔。“那枪”等三句,则细绘了刀来枪往的三组具体镜头。“忽地”、“亨地”、“扑地”都是象声,而“忽地”兼有突然意,“亨(呼)地”兼有沉重意,“扑地”兼有扑倒意,加上“刺”、“掘”、“抢”等形象的动词,使激烈的战况显得惊心动魄。对于像牧人这样的平民百姓来说,这些血淋淋的景象是终生难忘的,因而他在惊魂未定中的现场感受,也就更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与认同。

  最后一支[采茶歌]中,胜负已成定局,于是败军惶惶然若丧家之犬,而胜方则毫不留情地乘势追击。末三句便表现了追赶的情形。“歪刺刺”在此是象声词,而三字又有东倒西歪的本义,作者有意用上,多少含有讽刺愤蔑的微意。特意表出“饮牛湾”,以及“红尘遮望眼”、“红叶落空山”的景色描写,都是在同时强调战争对宁静生活的骚扰与破坏。至此我们更可理解作者安排牧人为曲中主角的用心,正是为了表现无辜百姓对战乱带来惊恐威胁的愤怒与控诉。

  这支散曲绘声绘色,情景栩栩如生,令人过目难忘。语言上带有民间文学的强烈特色,如运用大量的口语、象声词,运用顶真手法,使用尖新生动的对仗等等。尤其是曲中插入的两组感受和评论:“俺牛羊散失,你可甚人马平安”,“把一座介丘县,生纽做枉死城,却翻做鬼门关”,更是老辣当行。前者利用“牛羊散失”与“人马平安”的字面对仗,化常语为尖巧;后者则搬用说唱中的习语,恰合“鏖兵”的题面与本质。无论从题材、语言及表现手法来说,这支无名氏的作品,在元散曲中都是别具一格、令人刮目相看的。

参考资料:
1、 《元曲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03月版,第296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