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容色粉为腮,插向君家玉镜台。淡扫蛾眉看不厌,是谁收拾画中来。
天然容色粉为腮,插向君家玉镜台。淡扫蛾眉看不厌,是谁收拾画中来。
胡奎

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5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的皪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横笛。
(de)皪(lì)¹两三枝,点破暮烟²苍碧。好在屋檐斜入,傍(bàng)玉奴³横笛。好¹的皪:光亮、鲜明貌。²暮烟:傍晚的烟雾。³玉奴:美女。
月华如水过林塘,花阴弄苔石。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难觅。
月华¹如水过林塘,花阴弄苔石²。欲向梦中飞蝶³,恐幽香难觅。¹月华:月色。²苔石:长着青苔的石头。³飞蝶:用梁祝典故,二人两爱而无法长相守,最后化成彩蝶翩翩飞舞。

  陈亮的这首词初看是咏梅,但并不单纯是为了咏梅,而是有所寄托,作者想借梅的高风亮节来比喻自己的卓尔不然。

  词的上片,作者用凝炼的画笔,似乎毫不经意地就点染出屋角檐下那两三枝每天都见到但并未留心过的梅的绰约风姿。“的皪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的皪”,用这两字点出梅花的秀洁,但也只有两三枝,故并不显得繁艳。而在“苍碧”的暮烟衬托下,却还是十分醒目,所以特用“点破”二字,以示不凡。作者笔下没有给读者一个鲜花锦簇的热烈画面,而只以“两三枝”相点缀,似乎显得冷清。这是因为梅开于冬春之际,这使它与姹紫嫣红的春花不同,它的开放,要经受一番与严寒的搏斗。梅以虬劲的枝干和甚至显得稀疏的花朵,在万卉凋零的严寒中向世界显示了它独出的英姿,这孤傲给人以特殊的美感。人们折梅或画梅,往往只取一两枝,正不以繁华似锦为美。因此,词中“的皪两三枝”确是恰到好处的。而且,正因其少,才给人以“点破”“暮烟苍碧”的感觉。接下来,词人用带有主观情意的“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吹笛”,使这梅介入人事,并赋予它以情感。

  词的下片更以抒情为主。换头两句不仅有承转作用,而且极力渲染夜色,造成一种优美静谧的境界,为写朦胧梦境创造条件。然后,作者别出心裁地以梦中化蝶、追踪香迹抒发自己对梅的喜爱和追求之情,乃更出新意。再续以“恐幽香难觅”一句为结,却言梦中虽可化蝶穿花,却因无法再寻觅到梅的幽香而若有所失,写出爱梅人对梅可见而不可及的微妙心理。如此虚虚实实、或梦或醒,既真切而又光怪陆离,把这梅的品格和词人的心境交织在一起来写,表达得曲折尽意,饶有余味。

  借物咏怀的手法,是中国魏晋之际的阮籍首创,他用此法创作了80多首诗词,此后,很多身居战乱中怀才不遇的诗人常采用这种手法来借物寄心,写怀述志。“咏梅”更是历代诗词作家耳熟能详的题材。所以,关于梅,无论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总难免除落入俗套之运。像众所周知的梅的高洁品格,这当然是必须突出的重点,但若纯粹地只从这点着眼,就势必会步前人后尘。如何从这里独辟蹊径,写出新意,那就得看作者的功力了。陈亮的这首诗词,从表面上看,显得平淡无奇,没有惊人之语,运用历史典故亦不多。但仔细品读,便会发现它仍是以新的手段写出新的志趣,并未落入前人窠臼,而实在是独具一格,精妙独到。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651-1652
2、 郭晓慧.全宋词全注全评(三):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2117-2118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慱慱兮。
¹见素冠²兮?棘(jí)人栾(luán)³兮,劳心抟(tuán)兮。
译文:有幸见你戴白冠守礼如仪,见你身体是如此瘦弱憔悴,都是因为尽礼而忧伤劳累。
注释:¹庶:幸。²素冠:白帽。²棘人:罪人。棘,执囚之处。一说,瘦也。³栾栾:拘束,不自由。一说,瘦瘠貌。⁴抟抟:忧苦不安。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¹与子同归兮。
译文:有幸见你穿白衣守礼如仪,我也情不自禁地哀戚伤悲,好想和你一路同行相携归。
注释:¹聊:愿。一说“且”。
庶见素韠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
庶见素韠(bì)¹兮?我心蕴(yùn)²兮,聊与子如一³兮。
译文:有幸见你白冠白衣白蔽膝,我内心深处忧伤沉沉涌积,恨不得和你同悲融为一体!
注释:¹韠:即蔽膝,古代官服装饰,革制,缝在腹下膝上。²蕴结:郁结,忧思不解。³如一:如同一人。

  如果把此诗看成是一首痛惜贤臣遭受迫害斥逐的诗,那么,首章写那位遭受迫害斥逐的贤臣,他头戴素冠,身体瘦瘠赢弱,忧心忡忡,由外在形貌而及内心活动,将人物形象逐渐展现出来,颇有屈子行吟泽畔,“形容枯槁,颜色憔悴”的意味,带有浓厚的悲剧气氛。第二、三两章,首句仍写“棘人”服饰,前章“素冠”与此“素衣”、“素韠”由上而下地描绘出“棘人”全身服饰,“素”字使人想见贤臣清白高洁的形象。第二句“我心伤悲”云云,直抒诗人情愫。第三句“同归”、“如一”云云,表明诗人的意愿,思想情感较之“伤悲”、“蕴结”又进了一层。全诗人物形象鲜明,诗人情感深厚,每句均以语气词“兮”字煞尾,悲音缭绕,不绝于耳。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当贤臣遭受迫害斥逐之时,诗人毫无避忌之心,明确表示自己的同情心和与之同归的态度,此种精神难能可贵,于世情友道颇有教益。则诗人亦为贞良之士,可知也。

  此诗从第一章写素冠、第二章写素衣,第三章进一步转入素色蔽膝,自上而下,一路写来,诗人所遇君子全身素裹,洁白的装束,素朴的品德,令人见之肃然起敬。

  如果把此诗看成爱情诗,那么,每章首句就是以服饰代人,表示急切希望见到对方,次句诉说因见不到而忧思悲伤,末句说愿永结同心。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85-286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82-283

guān

míng xiānqín 

shùjiànguān <style= "color:red; " >  < /span>rénluánluán láoxīntuántuán 
shùjiàn <style= "color:red; " >  < /span>xīnshāngbēi liáotóngguī 
shùjiàn <style= "color:red; " >  < /span>xīnyùnjié liáo 

金山楼观何眈眈,撞钟击鼓闻淮南。
金山楼观何眈(dān)¹,撞钟击鼓闻淮南²
译文:金山的寺院楼阁多么壮伟深邃,撞钟击鼓的宏亮声音一直传到淮南。
注释:¹眈眈:深邃貌。²淮南:指扬州。
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
焦山¹何有有修竹,采薪汲(jí)水僧两三。
译文:焦山到底有什么?只有茂密长竹,打柴汲水的僧侣不过二三。
注释:¹焦山:在长江中,因汉末焦先隐居于此,故名,与金山对峙,并称“金、焦”。
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
云霾(mái)¹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²祈春蚕。
译文:翻卷的波涛汹涌人迹罕到,时有沙田农户前去祈求春蚕。
注释:¹云霾:阴云,形容翻卷的浪涛。²沙户:沙洲上的人家。
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怀惭。
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¹不到心怀惭。
译文:我来金山还在此地留宿,不去焦山让我心中自惭。
注释:¹此:指焦山。
同游尽返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
同游尽返¹决独往,赋命²穷薄轻江潭。
译文:同游的人都已返回,我决然独自前往,天生命穷运薄不惧怕险恶的江潭。
注释:¹尽返:一本作“兴尽”。²赋命:天生的命运。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
译文:清晨无风波浪兀自腾涌,舟行中流我高歌长啸趁着饮酒半酣。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
译文:老僧下山惊异我这远客来到,笑着迎接知是同乡,欣喜地亲切交谈。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¹为同龛(kān)²
译文:老僧说久客异地已忘怀故里,终年只是跟弥勒佛相随相伴。
注释:¹弥勒:佛名。弥勒是姓,为慈氏;字阿逸多,义为无胜。²同龛:意为同室相伴。龛,盛着佛像或神主的小阁。
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
困眠得就纸帐¹暖,饱食未厌山蔬甘。
译文:困眠时纸帐中十分温暖,饱食从来没嫌弃山中菜蔬味道不甘。
注释:¹纸帐:纸作的帐子。用藤皮茧纸缠于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绵拆缝,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
山林饥卧古亦有,无田不退宁非贪。
山林饥卧古亦有,无田不退宁非贪。
译文:居住在山林从古以来就会有饥饿,未置田产因此不肯退隐岂不太贪?
展禽虽未三见黜,叔夜自知七不堪。
展禽虽未三见黜(chù)¹,叔夜自知七不堪。
译文:我虽然没像展禽那样三次被罢,却如嵇康般自知出仕有七种不堪。
注释:¹黜:废免。
行当投劾谢簪组,为我佳处留茅庵。
行当投劾(hé)¹谢簪(zān)²,为我佳处留茅庵³
译文:我就要自己请求辞去官职,请为我在山水佳处留一茅屋且把身安。
注释:¹投劾:指自劾。劾,检举过失,古代官员检举某官过失,向上司或朝廷打报告,称“劾状”。凡是被劾或自劾的,视其过失大小,予以不同的处分。²谢簪组:辞去官职。谢,辞谢。簪,固冠的签子。组,系印的带子。簪组犹言冠带,指有官职的人。³茅庵:草舍。

  一、二两句略写游金山寺之情形。“金山楼观何耽耽”,金山楼寺耽耽而立,突兀江中,“中泠南畔石盘沱”(《游金山寺》)者是也。“撞钟击鼓闻淮南”,写寺院晨钟暮鼓,其声远播淮南之地,此二句,总写金山形制规模之盛。金山言毕,笔锋转入与之对峙之焦山。“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与金山之崇阁险石,洪钟大鼓相比,焦山仅有落落修竹,寂寂寺僧。“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沙田由江水冲积而成,肥沃非常,故有农户亦于其上经营农桑。焦山云霾在空,长浪逐空,拍岸击石,环境如此之劣,故而绝少人迹,偶有江上沙户,于此祈求春蚕无灾而已。关于焦山之险,苏辙有《和子瞻》诗,所言甚备。其云:“金山游遍人焦山,舟轻帆急须臾间。涉江已远风浪阔,游人到此皆争还。山头冉冉万竿竹,楼阁不见门长关。”同行诸人登览金山之后皆已回转行程,而诗人留宿金山而不访焦山,心下有惭,故决意独自前往。“赋命穷薄轻江潭”,诗人不惧江潭之险,只自独往,本是豪情所致,反言“赋命穷独”,云己身本贱,不足怜惜。其时诗人直言批评新法,遭毁非议,请求外任,因成此行。诗人深感仕途凶险,故有此一句。

  “清晨无风浪自涌”,焦山之险若此,诗人却仅以此七字托出。虽则浪险如此,诗人反而“中流歌啸倚半酣”。舟至中流,正是浪急之所,诗人反而吟啸自若,倚楫半酣。至此,非有如是之豪情,即无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苏词也。已而舟至焦山,诗人弃舟登岸,老僧惊而下山相迎:实是惊险之地,施主如何来此?惊罢即喜,而相与畅谈。此“老僧”,诗人自注“中江人也”,中江在四川,故此云僧作“巴人谈”。巴即蜀之代称。以下数语即是诗人记老僧所谈内容。老僧久客于此,乡井何方,已然相忘,惟有此青灯古寺相与为伴。“同龛”语出《法帖·褚遂良书》“久弃尘滓,与弥勒同龛”。困倦之时,就眠纸帐,亦感暖意;三餐若饱,食有山蔬亦甘。虽宿简食陋,亦是安之若素。山林之寺,忍饥而卧古亦有之,此虽无田,我亦能饱,故长居此地,并非我心存贪念,实是慕此山林雅趣,有心归隐所致。

  末四句是诗人抒其决不弃直以从枉,屈身以事人之志。“展禽虽未三见黜,叔夜自知七不堪”二句用典。《论语》中记载展禽任士师时遭到“二三黜”,有人劝其离开鲁国另觅新君。他回答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展禽既已三次见黜,而诗人此云“虽未”,是以反其事而用,言下之意为:即便展禽未见黜罢,其正直光明之志亦未有丝毫相异罢。嵇康与山涛同为“竹林七贤”之一,因恶乱世而归隐不仕。后山涛依附司马氏得获高禄,欲举荐嵇康。嵇康因此作了闻名于世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其信中以戏谑之笔言其于官场有“必不堪者七”。诗人用此典亦明其归隐之意。

  末二句即云:我愿谢却簪组,弃官而去。愿此焦山佳处,为我留庵以宿,然诗人终其一生,皆为民请命,直谏不止,故亦仕途艰辛,天地飘零。但其心存高远,出入儒释道之间,故于此浊世存真。全诗于纪游中多抒感慨,自然流利。

参考资料:
1、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26-27
2、 陈迩冬 .苏东坡诗词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13-15
3、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33-34
顷在维扬,陈师文参议家舞姬绝妙,赋此。
¹在维扬²,陈师文³参议家舞姬绝妙,赋此。
译文:最近,我在扬州陈师文参议家中,见到家姬的舞姿非常优美,就写下这首词。
注释:清平乐: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取义于海内清平之意。又称《清平乐令》《忆萝月》《醉东风》。双调,上片四句,押四仄韵,二十二字;下片四句, 押三平韵,二十四字,共四十六字。陈师文:生平不详。¹顷:最近。²维扬:扬州的别称。³陈师文:生卒未详,可姬是作者的朋友。⁴参议:官名。
宫腰束素,只怕能轻举。好筑避风台护取,莫遣惊鸿飞去。
宫腰束素¹,只怕姬轻举。好筑避风台²护取³,莫遣(qiǎn)⁴惊鸿飞去。
译文:舞女身着洁白素雅的罗绡,扭动着娇软纤细的腰。体态是那么轻巧,恐怕毫不费力,便可将她举得高高。应建个避风台将她保护好,别让她凌风飞入云霄。
注释:¹束素:形容女子细腰如一束素绢。²避风台:据《赵飞燕外传》载,赵飞燕身轻不胜风,汉成帝专为其筑建七宝避风台。³护取:护着。⁴遣:使、令。
一团香玉温柔,笑颦俱有风流。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州》。
一团香玉¹温柔,笑颦(pín)²俱有风流。贪与萧郎³眉语,不知舞错《伊州》
译文:肌肤如玉,芳香幽幽,满身的温柔。一颦一笑都透着风流令人着迷。只管与意中人,眉来眼去,不知不觉,舞步错乱,合不上乐曲《伊州》。
注释:¹香玉:形容女子芳香而貌美。²笑颦:欢乐与忧愁。³萧郎:本指梁武帝萧衍,这里借萧衍喻情郎,也泛指所尊重的对象。⁴《伊州》:舞曲名。

  词的上片极尽夸张之能事,描摹舞女的轻盈体态;下片前两句则侧重于对其风韵的刻画,末二句尤为传神之笔,将眉目传情的微妙动作,以及“舞错《伊州》”而不知的忘情举动刻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该词词语简洁,典故妙用,夸张铺垫,情意缠绵,结尾处尤有无穷语意。

  作为辛派词人的代表之一,刘克庄的词一向以豪放见长。但词人也并非不会婉约,而是不欲而已。偶为婉约之词,情意款款,自然又是一首佳作。比如这首《清平乐》,置于婉约词中,几不可辨识,以为又是哪一位多情妙手的快意所为。

  南宋时期上流社会有蓄家姬的风气。这首词所描写的就是一个以歌舞佐酒的家姬。一开始一束素绢比舞姬的纤腰,抓住了作为舞姬最重要的因素。由此

  开始,上半阕四句,句句使用夸张。刘勰《文心雕龙·夸饰》说夸张“可以发蕴而飞滞,披瞽而骇聋”。夸张手法在突出事物的特点方面,刻画得更有力。此外,这四句中有三处典故:“宫腰束素”用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腰如束素”,原句是描写一个据宋玉自己说是天底下最美丽的女子的。

  “好筑避风台护取”用赵飞燕的故事,据说赵飞燕体质轻盈,汉成帝恐其飘翥,为制七宝避风台。“惊鸿飞去”用曹植《洛神赋》里写洛神的句子“翩若惊鸿”。这三个成句全是写最美的女子的,用这些典故来写舞姬,自然上半阕的真正含义,就不只是写其的体态轻盈了。

  “一团香玉温柔,笑颦俱有风流”两句在继续作形态方面描绘的同时,开始着力烘托舞姬的精神风韵,上下两片之间在这里得到了自然地过渡。同时,这两句对舞女风韵正面、概括的描写,也给结尾两句作了最好的铺垫。

  “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州》”(萧郎,泛指为女子所爱恋的男子。《伊州》,舞曲名)两句,《词旨》推为“警句”,好在哪里?首先,“萧郎”在词中即指作者自己,亦或他人,彼此眉目传情,销魂荡魄之际,舞姬竟然舞错了《伊州》曲,其情其景,焕然生动,如在目前。其次,词的前面部分都是对舞姬的客观描写,到此作者才把自己融入其中。因为作者主观情感的融注,也就更加曼妙迷人了。

  刘克庄词多写人民疾苦和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多有慷慨大江东去的气概,很少剪红刻翠之辞。因此,不少评论家以为克庄词缺少含蓄微婉的力量。这阕词写粉黛,叙歌舞,读来虽不乏明快之感,但情绪缠绵,措词轻艳,结尾处尤有无穷余意,当可代表刘克庄词风的另一个侧面。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主编. 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M].北京: 长征出版社,1999 ,1486.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译文:秋天晚上的月色比春天的月色更好,世界宽广辽阔却安静非常。
近来数夜飞霜重,只畏娑婆树叶凋。
近来数夜飞霜¹重,只畏娑(suō)(pó)²树叶凋。
译文:最近的几个晚上降霜都很严重,树叶都在慢慢凋敝变得稀疏。
注释:¹飞霜:降霜。²娑婆:枝叶扶疏的样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