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色东西客路,江声早晚春潮。别后思君何处,鸣禽疏雨兰苕。
草色东西客路,江声早晚春潮。别后思君何处,鸣禽疏雨兰苕。

chūnjiāngsòngbiésòngsōngjiāngwángyǐnèr--bēn

cǎodōng西jiāngshēngzǎowǎnchūncháobiéhòujūnchùmíngqínshūlánsháo

徐贲

徐贲

(1335—1393)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 5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李廙为尚书左丞,有清德。其妹,刘晏妻也。晏方秉权,尝诣宅,延至室。晏见其门帘甚弊,乃令人潜度广狭,后以粗竹织成,不加缘饰,将以赠廙。三携至门,不敢发言而去。
李廙(yì)¹尚书左丞²,有清德。其妹,刘晏(yàn)妻也。晏方秉³权,尝诣宅,延至室。晏见其门帘甚弊(bì),乃令人潜广狭,后以粗竹织成,不加缘饰¹⁰,将以赠廙。三携至门,不敢发言而去¹¹
译文:李廙担任尚书左丞时,有清廉的美德。他的妹妹是刘晏的妻子,刘晏当时正掌管大权,他曾经拜访李廙,李廙请他到家里坐。刘晏看到李廙的门的帘子十分破旧,就命令手下偷偷地测量门的长和宽,然后用没打磨过的竹子编成帘子,不加修饰,将要把它送给李廙。刘晏多次带着门帘去李廙家,都不敢提这件事就离开了。
注释:¹为:担任。²尚书左丞:官职名称。²方:正。³秉:执掌。⁴诣:拜访。⁵延:邀请。⁶弊:破旧。⁷潜:偷偷地。⁸度:量。⁹以:把(它)。¹⁰缘饰:修饰。¹¹去:离开。
老态龙钟疾未平,更堪俗事败幽情。
老态龙钟疾未平,更堪俗事败幽情。
译文:年老体衰身上的疾病还没有痊愈,又有世间的烦心事扰乱自己的幽静的心情。
纱幮笛簟差堪乐,且听萧萧暮雨声。
纱幮(chú)¹笛簟(diàn)²差堪乐,且听萧萧暮雨声。
译文:躺在床上只觉得差了一点音乐,暂且听着傍晚时分的潇潇雨声聊以慰藉吧!
注释:¹纱幮:亦作“纱厨”。纱帐。室内张施用以隔层或避蚊。²笛簟:笛竹做的席子。

tīng--yóu

lǎotàilóngzhōngwèipínggèngkānshìbàiyōuqíngshāchúdiànchàkānqiětīngxiāoxiāoshēng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旻天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浩浩¹(hào)²,不骏³其德。降丧饥馑(jǐn),斩伐四国。旻天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既¹⁰¹¹其辜¹²。若此无罪,沦胥(xū)¹³以铺¹⁴
译文:你这浩瀚无际的长天上苍,从不肯普照你的恩惠之光。只管降下遍地丧亡和饥荒,残害四方诸侯让百姓遭秧。老天爷挟着秋风施展暴虐,肆无忌惮不管不顾也不想。放任那些有罪的逃之夭夭,让他们的罪行全得以隐藏。相反像这些无罪的老百姓,一个挨一个相继沦落丧亡。
注释:¹浩浩:广大的样子。²昊天:犹言“皇天”。³骏:长,美。⁴降丧饥馑:上天降下了死亡和饥荒。⁵斩伐:犹言“残害”。⁶四国:四方诸侯之国,犹言“天下四方”。⁷疾威:暴虐。⁸虑、图:二字同义,都是考虑、谋划的意思。⁹舍:舍弃。¹⁰既:尽。¹¹伏:隐匿、隐藏。¹²辜:罪。¹³沦胥:沉没、陷入。¹⁴铺:同“痡”,病苦。
周宗既灭,靡所止戾。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庶曰式臧,覆出为恶。
周宗¹既灭,靡(mí)²止戾(lì)³。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yì)。三事大夫,莫肯夙(sù)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庶曰式(zāng)¹⁰,覆¹¹出为恶。
译文:大周天子宗亲已经被灭亡,哪里也找不到落脚的地方。爵高位显的大夫四散流亡,全然不理解我的劳苦忧伤。那些司徒公卿中下大夫们,不肯早起晚睡为国事奔忙。各邦国君王和列位诸侯啊,不肯朝夕陪王伴驾在身旁。望王能自己改悔而用善人,谁知往反出教令而行恶事。
注释:¹周宗:即“宗周”,指西周王朝。²靡所:没处。³止戾:安定、定居。⁴正大夫:长官大夫,即上大夫。⁵勩:劳苦。⁶三事大夫:指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⁷邦君:封国的君主。⁸莫肯朝夕:庶:庶几,表希望。⁹式:语首助词。¹⁰臧:好,善。¹¹覆:反。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如彼行迈,则靡所臻。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如何昊天,辟言¹不信。如彼行迈²,则靡所臻(zhēn)³。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译文:你为什么这样啊我的苍天?合法度的话你一句听不见!就好比那走路的慢慢腾腾,永远不能到达目的地终点。你们这些自命不凡的君子,一个个明哲保身不敢承担!为什么再不敬畏周室天子,为什么再不敬畏浩浩长天?
注释:¹辟言:正言,合乎法度的话。²行迈:出走、远行。³臻:至。所臻,所要到达的地方。⁴敬:谨慎。⁵胡:何。
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曾我暬御,憯憯日瘁。凡百君子,莫肯用讯。听言则答,谮言则退。
戎成不退,饥成不遂¹。曾²我暬(xiè)³,憯(cǎn)日瘁。凡百君子,莫肯用讯。听言则答,谮(zèn)则退。
译文:兵祸已经酿成一时难退却,饥荒已经成灾局面扭转难。我们这些昔日的近臣侍卫,愁惨惨一天天地憔悴不堪。你们这些自命不凡的君子,一个个不肯勤于问政进谏。听到顺耳的话就随口搭腔,听到谗言委委琐琐退一边。
注释:¹遂:通“坠”,消亡。²曾:何。³暬御:侍御。国王左右亲近之臣。⁴憯憯:忧伤。⁵瘁:劳苦、憔悴。⁶讯:读为“谇”,谏诤。⁷听言:顺耳之言。⁸答:应。⁹谮言:诋毁的话,此指批评。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¹,维躬²是瘁³。哿(gě)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译文:可怜啊!那不善言谈之人,其实他们并不是笨嘴拙舌,他们是投入工作鞠躬尽瘁!可贺啊!那能言善辩之辈,靠能说会道一套套如流水,做了不倒翁永远处高官位!
注释:¹出:读为“拙”,笨拙。²躬:亲身。³瘁:病。或谓憔悴。⁴哿:欢乐。⁵能言:指能说会道的人。⁶休:美好。
维曰予仕,孔棘且殆。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¹曰予仕²,孔³(jí)且殆(dài)。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译文:世人都说这从政为官之事,要求非常之高高而且危险。如果说话办事不顺从旨意,就会从天子那里招致罪愆。如果说话办事顺从了旨意,就会从朋友那里受到埋怨。
注释:¹维:句首助词。²予仕:去做官。³孔:很。⁴棘:比喻艰难。⁵殆:危险。
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鼠思泣血,无言不疾。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
谓尔¹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鼠²思泣血,无言不疾³。昔尔出居,谁从尔室?
译文:明明告诉你快点迁到王都,你张口就说还没建成房屋。闻听此言我忧愤血泪哭出,没有一句不痛彻我的肺腑!想当初你仓皇出逃的时候,又有谁给你造好华舍大屋!
注释:¹尔:指上言正大夫、三事大夫等人。²鼠:通“癙(shǔ)”:忧伤。³疾:通“嫉”,嫉恨。⁴从:随。⁵作:营造。

  此诗题为“雨无正”,可是,从全篇诗句中,并无“雨多”之意,也无“政多如雨”之言,因而历朝历代很多人都怀疑诗题与诗意不合。有人疑为“雨无止”;有人疑为“周无正”(正,同“政”);更有人说韩诗有《雨无极》篇,诗文比毛诗篇首多“雨无其极,伤我稼穑”二句。各执一说,莫衷一是。姚际恒《诗经通论》说:“此篇名《雨无正》不可考,或误,不必强论。”

  全诗七章。一、二章章十句,三、四章章八句,五、六、七章章六句,共五十四句,能于参差错落中见整饬。

  诗的第一章首先以无限感慨、无限忧伤的语气,埋怨天命靡常:“不骏其德”,致使丧乱、饥馑和灾难都一起降在人间。但是,真正有罪的人,依然逍遥自在,而广大无罪的人,却蒙受了无限的苦难。这里,表面是埋怨昊天,实际上是借以讽刺幽王。接着,第二章就直接揭示了残酷的现实问题:“周宗既灭,靡所止戾”。可是在这国家破灭、人民丧亡之际,一些王公大臣、公卿大夫们,逃跑的逃跑,躲避的躲避,不仅不能为扶倾救危效力,反而乘机做出各种恶劣的行径。因而,第三章作者就进一步揭示出了造成这次灾祸的根本原因:国王“辟言不信”,一天天胡作非为,不知要把国家引向何处;而“凡百君子”又“不畏于天”,反而助纣为虐,做出了一系列既不自重、又肆无忌惮的坏事。第四章,作者又以沉痛的语言指出:战祸不息,饥荒不止,国事日非,不仅百官“莫肯用讯”,国王也只能听进顺耳的话而拒绝批评,只有他这位侍御小臣在为危难当头的国事而“憯憯日瘁”了。第五章,作者再次申诉自己处境的艰难。由于国王“听言则答,谮言则退”,致使自己“哀哉不能言”,而那些能说会道之徒则口若悬河。自己“维躬是瘁”,而他们却“俾躬处休”。不是自己拙口笨舌,而是国王是非不分、忠奸不辨的行为使自己无法谏诤了。对比鲜明,感情更加深沉。因此,在第六章里,作者又进一步说明了“于仕”的困难和危殆。仕而直道,将得罪天子;仕而枉道,又见怨于朋友。左右为难,忧心如焚。最后一章,作者指出:要劝那些达官贵人迁向王朝的新都吧,他们又以“未有家室”为借口而加以拒绝,加以嫉恨,致使自己无法说话,而只有“鼠思泣血”。其实,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外地虽然没有家室,也照样纷纷逃离了。

  由此可见,这是一首抒情诗。作者面对国破、世危的局面,思前想后,感愤万端。既埋怨天命靡常,又揭露国王信谗拒谏、是非不分。执事大臣或苟且偷安,或花言巧语,致使天灾人祸,一起降临人间。面对昏君乱世,他忧国忧时,苦恼悲哀,虽想要勤于国事,救危扶倾,而又处境孤危,不知所措。因此只有忧伤、悲痛,怨天尤人,无可奈何。真可谓处饥馑、危亡、离乱之世,心有救乱济世之志,而行无救乱济世之力,所以只有揭示现实真象,以发泄他满腔的忧愤罢了,其感情是深沉的、真挚的。这是时代的呐喊和哀怨,因而对读者进一步认识那个时代的历史和那个时代的思想感情,也是有意义的。

  作者在抒发他那复杂而深厚的思想感情时,通篇采用了直接叙述的方式来表达,少打比喻,不绕弯子,语言质朴,感情真实,层层揭示,反覆咏叹,时而夹杂一些议论,颇有一种哀而怨、质而雅的艺术之美。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437-442

zhèng

míng xiānqín 

hàohàohàotiān jùn jiàngsāngjǐn zhǎnguó míntiānwēi  shěyǒuzuì  ruòzuì lún 

zhōuzōngmiè suǒzhǐ zhèng zhī sānshì kěn bāngjūnzhūhóu kěnzhāo shùyuēshìzāng chūwéiè 

hàotiān yánxìn xíngmài suǒzhēn fánbǎijūn jìngěrshēn xiāngwèi wèitiān 

róngchéngtuì退 chéngsuì zēngxiè cǎncǎncuì fánbǎijūn kěnyòngxùn tīngyán zènyántuì退 

āizāinéngyán fěishéshìchū wéigōngshìcuì néngyán qiǎoyánliú gōngchǔxiū 

wéiyuēshì kǒngqiědài yúnshǐ使 zuìtiān yúnshǐ使 yuànpéngyǒu 

wèiěrqiānwáng yuēwèiyǒushìjiā shǔxuè yán ěrchū shuícóngzuòěrshì 

亭馆连城敌谢家,四时园色斗明霞。
亭馆连城敌谢家¹,四时园色斗明霞(xiá)²
译文:亭台楼馆,连绵不侯,与城相接,规模超过了东晋的谢家;园中四季如春,百花斗妍,如云似霞。
注释:金乡:今山东金乡县。¹谢家:东晋谢安家。²明霞:彩霞。
窗迎西渭封侯竹,地接东陵隐士瓜。
窗迎西渭(wèi)封侯竹,地接东陵(líng)隐士瓜¹
译文:推开小窗,迎面是一大片修竹,苍翠欲滴;踱出园门,毗邻有一大块瓜田,景色如画。
注释:¹东陵隐士瓜:秦末东陵侯召平,秦王后,为隐士,种瓜长安东门外,瓜味甜美,俗称东陵瓜。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侯树交花。
译文:禽鸟相亲相近,你呼我答;满树的繁花相续,香气弥漫,清幽淡雅。
纵游会约无留事,醉待参横月落斜。
纵游会约无留事¹,醉待参横月落斜。
译文:我尽情地游赏着园中的美景,无牵无挂;喝醉了酒,等待着月亮西落,参星横斜。
注释:¹无留事:没有闲事牵挂。

  这首金乡张氏园亭是他在宋仁宗天圣四年的时候应张氏园亭的主人之约而写的。全诗的佳处在于生动的描写。诗歌的前四句利用典故阐明了张氏花园的富庶与高雅。“亭馆连城敌谢家”,开首便气势恢宏,将张氏园亭的繁华述说殆尽。亭台楼阁像城墙一样绵延起伏,勾勒出一条触目的天际线,谢家指的是东晋的谢氏大家族。曾经富甲一方,经营东南,世代为冠带豪门。张氏园亭既然如此繁华恢弘,其四季的风景也足以和天上的彩霞之美一比高下。

  在首联的铺陈之后,诗人笔锋一转,跳出描写富贵离不开满堂金玉的窠臼,将笔触伸到了隐士的故事上去。高层的文人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物质生活.还必须有高雅的情调。颔联的“窗迎西渭封侯竹,地接东陵隐士瓜”,接连用了两个《史记》里的典故,《货殖列传》里说:“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JlI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然是富给之资也,不窥市井,不行异邑,坐而待收,身有处士之义而取给焉。”东陵隐士瓜的典故来源于《史记·萧相国世家》,里面说“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在这里引用这两个典故是说明张氏园亭的主人不仅富裕非常,而且有高雅的隐士之风。

  诗歌的颈联“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是历来被人称颂的佳句,这句诗将园林中鸟禽对语,鲜花争相斗艳的情景活灵活现地描写了出来。

  尾联与颈联之意相同,并抒发诗人的情感。园中景色迷人,主任又是如此好客,而我呢,有无政务缠身,正好在园中尽兴玩赏,与主人一醉方休,直至参横月落,再领略园中的夜景。此联一句直抒喜悦无比的心情,二句进一步拓展延伸白天所见美景,虚构最后夜园景色更让人陶醉,“醉”暗说园主人待客热情。此联回应首联写得面面俱到,情意深长。

  这首诗虽是写游园,尽情刻画园林美丽,但写出了景物情意交融的境界,另辟蹊径的写作技巧,使人读后顿感无情之物有深情,全诗虽一字未提到园主人,但园主人无时不在陪伴你在园中赏玩。此诗用典密切景情,体制章法严谨细密,对偶工稳,是宋初诗“每首必有一联工,又多在景联,晚唐之定例也”的典范。

参考资料:
1、 李元强,卢晋.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2、 乐云.唐宋诗鉴赏全典.武汉市:崇文书局,2011.02:712-714

jīnxiāngzhāngshìyuántíng--shíyánnián

tíngguǎnliánchéngxièjiāshíyuándòumíngxiá

chuāngyíng西wèifēnghóuzhújiēdōnglíngyǐnshìguā

xiāngguānqínduìshēngxiāngduànshùjiāohuā

zòngyóuhuìyuēliúshìzuìdàicānhéngyuèluòxi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北场¹(yún)(huò)²罢,东皋(gāo)³(yì)(shǔ)归。
译文:在房屋北边的菜园锄豆完毕,又从东边田地里收割黄米归来。
注释:处士:对有德才而不愿做官隐居民间的人的敬称。¹北场:房舍北边的场圃。²芸藿:锄豆。芸,通“耘”,指耕耘。藿,指豆叶。³东皋:房舍东边的田地。皋,水边高地。⁴刈:割。⁵黍:即黍子。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生长在北方,耐干旱。籽实淡黄色,常用来做黄糕和酿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yíng)¹飞。
译文:在这月圆的秋夜,恰与老友王处士相遇,更有星星点点的秋萤穿梭飞舞。
注释:¹萤:萤火虫。

  作者王绩由隋入唐,诗风朴实自然,一洗齐梁华靡浮艳的旧习,在唐初诗上独树一帜。这首描写田园生活情趣小诗,质朴平淡中蕴含着丰富隽永诗情。颇能代表他艺术风格。

  前两句写农事活动归来。北场、东皋不过泛说屋北场圃家东田野并非实指地名。“东皋”暗用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诗句点明归隐躬耕身分。芸(通“耘”)藿就是锄豆,它和“刈黍”一样都是秋天农事活动。这两句平平叙述没有任何刻画渲染,平淡到几乎不见有诗。但这种随意平淡语调和舒缓从容节奏中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习惯和一片萧散自得、悠闲自如的情趣。王绩归隐生活条件优裕。参加“芸藿”、“刈黍”一类田间劳动,只是他田园生活一种轻松愉快的点缀。这种生活所造成心境和谐平衡,是下两句所描绘“秋夜喜遇”情景的背景与条件。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带着日间田野劳动后轻微疲乏和快意安恬,怀着对归隐田园生活欣然自适,两位乡居老朋友在宁静美好的秋夜不期而遇了。这一个满月之夜,整个村庄和田野笼罩在一片明月辉映之中,显得格外静谧、安闲、和谐。穿梭飞舞着星星点点秋萤,织成一幅幅变幻不定的图案。它们的出现,给这宁静安闲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动意致和欣然生意,使它不致显得单调与冷寂。同时这局部流动变幻又反过来更衬出了整个秋夜山村宁静安恬。这里对两相遇场面没有作任何面描写也没有一笔写“喜”字,但透过这幅由溶溶明月、点点流萤所组成山村秋夜画图,借助于“相逢”、“更值”这些感情色彩浓郁词语点染诗人那种沉醉于眼前美好景色中快意微醺,那种心境与环境契合无间、舒适安恬以及共对如此良夜幽景,两位朋友别有会心微笑和得意忘言情景都已经鲜明地呈现读者面前了。

  以情驭景,以景托情,是这首诗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选取“北场”、“东皋”、“秋月”、“夜萤”这不同方位的四景对诗人逢友的兴奋心情进行点染,但每景又都饱含着诗人喜悦的情愫。前两句描绘在满载劳动的喜悦中与好友相逢的场景,有喜上加喜的意味蕴含其中。后两句写天公作美,友人得团聚,以喜庆之景来烘托遇友之喜,使诗歌境界弥漫着一种欢快的氛围。

  王绩不少诗篇尽管流露出对封建礼教羁束不满却又往往表现出遗世独立、消极隐遁思想。他名篇《野望》同样不免有这种消极倾向。这首小诗虽写田园隐居生活却表现了乡居秋夜特有美以及对这种美的心领神会,色调明朗富于生活气息。他诗有真率自然、不假雕饰之长但有时却过于率直质朴而乏余蕴。

  这首诗则既保持朴素自然优点又融情入景,不经意地点染出富于含蕴意境。从田园诗发展上看,陶诗重写意,王维田园诗则着意创造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王绩这首诗不妨看作王维田园诗先声。从诗中还可以看到陶诗影响,但它从整体上说已经属于未来诗歌发展时代作品了。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4页
2、 雅瑟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1-2页 .

qiūwángchǔshì

wáng tángdài 

běichángyúnhuò dōnggāoshǔguī 
xiāngféngqiūyuèmǎn gèngzhíyíngfē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