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离亭鞍马,从远道、此地分襟。燕宋秦吴千万里¤
草草离亭鞍马,从远道、此地分襟。燕宋秦吴千万里¤
无辞一醉。野棠开,江草湿,伫立,沾泣,征骑駸駸。
无辞一醉。野棠开,江草湿,伫立,沾泣,征骑駸駸。
离棹逡巡欲动,临极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
离棹逡巡欲动,临极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
金船满捧。绮罗愁,丝管咽,回别,帆影灭,江浪如雪。
金船满捧。绮罗愁,丝管咽,回别,帆影灭,江浪如雪。

shàngxíngbēi--sūnguāngxiàn

cǎocǎotíngāncóngyuǎndàofēnjīnyànsòngqínqiānwàn¤¤zuìtángkāijiāngcǎo湿shīzhùzhānzhēngqīnqīnzhàoqūnxúndònglínrénxiāngsòngzhùxīnqíngzhīgòng¤¤jīnchuánmǎnpěngluóchóuguǎnyànhuíbiéfānyǐngmièjiānglàngxuě

孙光宪

孙光宪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属鸡,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二有传。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北梦琐言》传世。词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刘毓盘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又有王国维缉《孙中丞词》一卷。 ▶ 61篇诗文

猜您喜欢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黄落¹山川知晚秋,小虫²³女献功裘(qiú)
译文:山川田野上草木枯萎凋零,知道季节已到了晚秋。天气渐凉,促织鸣声四起,催促妇女赶制裘衣。
注释:¹黄落:谓草木枯萎凋零。²小虫:指促织(即蟋蟀)。³催:有催促之意,用拟人手法。⁴功裘:古代天子赐给卿大夫穿的一种皮袄,其做工略粗于国君所穿的“良裘”。此处泛指冬天的裘衣。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
老松阅世¹卧云壑(hè)²,挽著沧江³无万牛。
译文:老松饱尝人间世态,高卧云壑。要想把它拖走,如果没有沧江挽纤的上万头牛是办不到的。
注释:¹阅世:经历时世。²云壑:云气遮覆的山谷。³沧江: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苍色,故称。

  此诗虽只短短四句,却蕴含着相当丰富的情感。开头两句,表面上是在描写晚秋自然景物的凋落,而实际上是借此来反衬诗人落魄无依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又到了晚秋的季节,妇女们都在辛劳不息,自己当年也曾想过要干一番事业而落魄至今,一事无成,再也难以展露才华。一个“知”字,一个“催”字,表达出“光阴徒催人老”之意。这两句运用了拟人和烘托的手法,借景抒情,借描写晚秋自然景物的凋落与蟋蟀催促妇女织布赶制裘衣来表现了诗人这种难遣的郁闷心情。

  三四句,诗人的笔锋陡然一转,把自己比作高卧云壑的老松,早已饱尝了人间的炎凉世态,对功名富贵之类都看透了。因此,绝不与时俗同流合污。“挽著沧江无万牛”,说没有一万头牛都拉不动老松,言外之意是:此志甚坚,难以动摇。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做高卧云壑的老松,生动形象、 瘦硬蕴藉的语言有力地寄托了诗人拒绝与恶浊的社会现实同流合污的孤傲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慰勉之意。同时,诗人在这里化用了杜甫“云壑布衣鲐背死”和“万牛回首丘山重”两句诗,显得贴切自然。

  此诗精雕细刻,瘦劲拗峭,体现了黄庭坚诗作瘦硬的特色。诗人曾说过:“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此诗正是他对上述主张的实践。全诗除第一句外,句句用典,但并不显得晦涩难懂,亦无斧凿之痕。

  前人评黄庭坚诗,有所谓“草蛇灰线”之说,意即章法娴熟,结构细密,似断实连,不露痕迹。此诗正具有这样的特点。诗人感秋抒怀,但不明言,而把情融入景,写得十分含蓄,足见诗人笔力之高。

参考资料:
1、 张兵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501-502

qiūziyóu--huángtíngjiān

huángluòshānchuānzhīwǎnqiūxiǎochóngcuīxiàngōngqiú

lǎosōngyuèshìyúnwǎnzhecāngjiāngwànniú

小娉婷,清铅素靥,蜂黄暗偷晕。翠翘欹鬓。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认。睡浓更苦凄风紧。惊回心未稳。送晓色、一壶葱茜,才知花梦准。
小娉(pīng)¹,清铅素靥(yè)²,蜂黄³暗偷晕。翠翘欹鬓。昨夜冷中庭,月晕相认。睡浓更苦凄风紧。惊回心未稳。送晓色、一壶葱茜(qiàn),才知花梦准。
译文:仿佛一位仙女,雪白的花瓣带着笑纹。峰黄色的花蕊暗自含羞而微带红晕。碧叶如翡翠的头饰斜在鬓。昨夜的空庭中寒风凄紧,在朦胧的月光下忽然把你泪认。北风凄紧,一阵凉意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平静。刚刚送走拂晓的晨风,友人便送来一盆碧绿的水仙,这才惊诧花梦的确准。
注释:¹聘婷:美貌。²清铅素靥:喻水仙花白瓣。靥:笑窝。³蜂黄:喻水仙花蕊。⁴翠翘:翠玉妆饰,喻水仙绿叶。⁵一壶葱茜:即一盆青翠水仙。
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遗恨。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熏炉畔、旋移傍枕,还又见、玉人垂绀鬒。料唤赏、清华池馆,台杯须满引。
湘娥¹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遗恨。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熏炉畔、旋移傍枕,还又见、玉人垂绀(gàn)²(zhěn)³。料唤赏、清华池馆,台杯须满引。
译文:是湘水水神化成此花的淡香鲜新,似乎凌波走过很远的水路,尚带有古岸荒云的遗恨。在台阶前如果出现你的身影,淡淡的香气芬芳氤氲。连那经冬耐寒的冬梅,也要悄悄收藏她的神韵。把你放置在熏炉的旁边,忽儿又移放靠着精美的绣枕,以便我可以时刻欣赏美人的丝丝鬟鬓。料想友人也和我一样,对你格外喜爱关心,在清华池馆畔里与你朝夕相守,为你把酒言欢。
注释:¹湘娥:湘水女神。²绀:黑青色。³鬒:美发。⁴清华:梦窗词有《婆罗门引·郭清华席上为放琴客而有所盼赋以见喜》,清华疑即郭希道。⁵台杯:大小杯重叠成套,称台杯。

  “小娉婷”六句,为词人未得水仙前的梦中之景。此处是说:昨天晚上我在梦中行走在一处明亮的月光照射下的庭院里,只见那里放着一盆小巧玲珑的水仙花。在这洁白的水仙花之中还有着一晕淡黄色的花蕊,青翠鲜嫩的绿叶横枝斜倚地衬托在玉白色水仙花的四周围,在月光映照之下水仙花更象似一个飘飘欲去的仙子。这里“清铅”句绘花瓣,“蜂黄句”状花蕊,“翠翘”句喻绿叶。用白、黄、绿三种高洁、典雅的色泽,来描绘水仙,这既是实写,也是以妙句状物。“睡浓”两句,梦中醒。此处是说:我在酣睡中,觉得有凌冽的劲风在抽打着那高雅的水仙花,冻醒以后才知道自己才是被寒风刺骨之后因冷激而惊醒过来的。所以醒转来还被噩梦吓得心中嘣嘣直跳。“送晓色”两句,醒后见花。此言词人清晨起床之后,却意外地发现希道已经差人送过来这一盆碧玉般葱翠透剔的水仙花。词人说:我这才知道,昨夜的梦做得真准啊!

  “湘娥”三句,道水仙花的来历。此是以拟人手法言眼前的水仙原来是湘水女神的化身。“湘娥”,即湘水女神娥皇女英姐妹俩。她们由于找不到自己的亲人——舜帝,所以往来于烟波浩渺的水边砂岸四处寻找,但却始终没有找到亲人,因此才遗恨至今。为了纪念舜帝的逝世,她们仍旧作素色装束。“临砌”两句,述其香。此言词人将希道送过来的水仙花,放置在台阶旁的阴影之中。这水仙花散发出来的阵阵幽香,连傲霜斗雪的梅花也自愧不如,以致于她羞怯地退避在一旁,收起了自己的娇容。“熏炉畔”两句,谈催花之法及其对水仙的衷情。此言水仙花在暖炉的催发之下,显得越发精神奕奕。词人随即把它放置在床边的小几上,这样就可以使自己能够时时见到这位斜垂着稠密的白花翠叶的凌波仙子了。“料唤赏”两句,是为希道设想。“清华”句,据朱孝臧《梦窗词小笺》说:“清华疑即希道。”而根据前所引六首词推测也应该是指同一个人。“台杯”,即大小杯重叠成套的杯子。此处是说:我猜想,希道现在在自己的花园里,面对着这一盆盆洁白的水仙花,也必定会是在一边欣赏着水仙,一边连连举杯畅饮着吧。

  上片以梦引花,下片浮想联翩,重在描绘出水仙花的神韵。结句呼应词题中希道索赋之请,故以两人的共同爱好的话题“赏花与饮酒”对之也。全词紧扣题意,从容而道,又有奇思妙想连篇,实是咏物词中的一篇高作。

huāfàn ·guōdàosòngshuǐxiānsuǒ

wényīng sòngdài 

xiǎopīngtíng qīngqiān fēnghuángàntōuyùn cuìqiáobìn zuólěngzhōngtíng yuèxiàxiāngrèn shuìnónggèngfēngjǐn jīnghuíxīnwèiwěn sòngxiǎo cōngqiàn cáizhīhuāmèngzhǔn 
xiāngéhuàzuòyōufāng líng ànyúnshāhèn línyǐng hánxiāngluàn dòngméicángyùn xūnpàn xuánbàngzhěn háiyòujiàn rénchuígànzhěn liàohuànshǎng qīnghuáchíguǎn táibēimǎnyǐn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玉不自言如桃李¹,鱼目²笑之卞(biàn)³耻。
译文:美玉自知自身高洁无瑕,但不与桃李攀比,非要与之争个上下高低。但那些小人却不懂得谦虚、不争是一种美德,反而鱼目混珠,不分优劣,把劣质的当成好的,把美玉当成引以为耻的东西。
注释:¹桃李:古谚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人不善于言谈而很优秀。这里用的就是这个意思。²鱼目:指伪造的劣质品。张协有诗“鱼目笑明月”。³卞和:春秋时代的楚国人。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楚国青蝇(yíng)¹何太多,连城白璧²遭谗(chán)毁。
译文:堂堂楚国,颠倒黑白的小人怎么那么多呢?价值连城的美玉屡次遭到谗言和毁弃。
注释:¹青蝇:比喻颠倒黑白的小人。²连城白璧:指和氏璧,价值连城。赵惠王得和氏璧,秦昭王愿意用十五座城作为交换。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荆山长号泣血人¹,忠臣死为刖(yuè)足鬼²
译文:怀抱美玉而痛哭于荆山下的卞和,本是忠信之臣,却遭到割足砍脚的不幸。
注释:¹泣血人:指在荆山之下哭泣的卞和。²忠臣死为刖足鬼:卞和本是忠臣,但两次被君王截去自己的脚。
听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
听曲知甯(níng)戚,夷吾¹因小妻。
译文:宁戚报国无门,在桓公门前唱小曲。管仲经过小妾的解释而最终获得了齐桓公的重用。
注释:¹夷吾: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xī)¹
译文:里奚流亡到楚国,秦穆公用五张牡黑羊皮把他赎回来,并任用他为大夫。
注释:¹百里奚:春秋时秦国的大夫。后来他流亡到楚国,被楚国国君扣留。秦穆公就拿五张牡黑羊皮把他赎回,用为大夫。
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洗拂(fú)¹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注释:¹洗拂:洗涤与拂拭尘垢。
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
朝歌¹鼓刀叟²,虎变磻(pán)溪中。
译文:朝歌的屠夫吕望在渭水之滨垂钓,九十岁终于得到周文王的重用。
注释:¹朝歌:地名,殷代京城。在今河南省。²鼓刀叟:指屠夫吕望。
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一举钓六合¹,遂荒营丘东。
译文:周武王取得天下以后,封吕望在齐国营丘之地,治理齐国。
注释:¹钓六合:取得天下。
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
平生渭(wèi)水曲,谁识此老翁。
译文:吕望一生都在渭水之滨垂钓,有谁人认识他,关注他呢?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¹
译文:如今的人,更是无人来关注像他这样的垂钓者了,目送飞鸿而去,却无意于他的报国之心。
注释:¹双目送飞鸿:这里用的是典故,这里指想对君王谈治国王霸之策,但却无人肯听,欲报国而无门。
《鞠歌行》,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李白在这首诗中借卞和、宁戚、百里奚、吕望等人抒发了自己强烈的用世之心,他期望施展自己的抱负,但报国无门,在诗中流露出了他抑郁不得志的愤懑。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¹,常道²也。其在于天,谓之命³;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gèn)古今¹⁰,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¹¹。其应乎感也¹²,则为恻(cè)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¹³,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译文:经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它在天称为“命”,秉赋于人称为“性”,作为人身的主宰称为“心”。心、性、命,是一个东西。它沟通人与物,遍及四海,充塞天地之间,贯通往古来今,无处不存,无处不是同样,无处可能改变的存在,所以它是永恒不变之道。它表现在人的情感里,便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谦让之心,是非之心;它表现在人际关系上,便是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兄弟之序,朋友之信。因此恻隐心、羞恶心、谦让心、是非心,也就是亲、义、序、别、信,是同样一件东西;都是心、性、命。这些都是沟通人与物,普及四海,充塞天地,贯穿古今,无处不存,无处不相同,无处可能改变的存在,即永恒不变之道。
注释:¹经:此为对儒家典范著作的尊称。²常道:指常行的义理和法则。³命:天命。朱熹言:“物所受为性,天所赋为命。”⁴性:人的本性。⁵心:通称思想和意念。⁶一:统一。此句谓这三者是统一的。⁷通人物:适用于各种人物。⁸达四海:谓畅游天下。⁹塞天地:谓充满天地之间。¹⁰亘古今:贯串古今。¹¹“无有乎弗具”四句:没有不具备的,没有不相同的,没有任何改变的,这就是常道。¹²其应乎感也:它反应在情感上。¹³其见于事也:它表现在事情上。见,即“现”。
以言其阴阳消息之行焉,则谓之《易》;以言其纪纲政事之施焉,则谓之《书》;以言其歌咏性情之发焉,则谓之《诗》;以言其条理节文之着焉,则谓之《礼》;以言其欣喜和平之生焉,则谓之《乐》;以言其诚伪邪正之辨焉,则谓之《春秋》。是阴阳消息之行也,以至于诚伪邪正之辨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夫是之谓六经。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
以言其阴阳¹消息²之行焉,则谓之《易》;以言其纪纲政事³之施焉,则谓之《书》;以言其歌咏性情之发焉,则谓之《诗》;以言其条理节文之着焉,则谓之《礼》;以言其欣喜和平之生焉,则谓之《乐》;以言其诚伪邪正之辨焉,则谓之《春秋》。是阴阳消息之行也,以至于诚伪邪正之辨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夫是之谓六经。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
译文:这永恒不变之道,用以阐述阴阳盛衰的运行,便称它为《易》;用以表明纪纲政事的施行,便称它为《书》;用以传达歌咏性情的感发,便称它为《诗》;用以显示体统仪节的表征,便称它为《礼》;用以宣泄欣喜和平的跃动,便称它为《乐》;用以辨别真假邪正的标准,便称它为《春秋》。因此阴阳盛衰的运行,以至于真假邪正的评价,同样是一个东西;都是心、性、命。这些都是沟通人与物,普及四海,充塞天地,贯穿古今,无处不存,无处不相同,无处可能改变的真理,唯其如此所以称为六经。六经不是别的,就是我们心中永恒不变之道。
注释:¹阴阳:指宇宙间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²消息:增减,盛衰;谓变化。³纪纲政事:指国家的法度政务。⁴歌咏性情:以诗歌吟咏思想感情。⁵条理节文:指礼节秩序。⁶欣喜和平:指欢喜而平和的乐声。⁷诚伪邪正:真诚、虚伪、邪恶、正义。⁸六经:儒家的六种经典著作,即《易》《书》《诗》《礼》《乐》和《春秋》。
是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着焉,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时生焉,所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辨焉,所以尊《春秋》也。
是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¹者也;《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²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着焉,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时生焉,所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辨焉,所以尊《春秋》也。
译文:因此《易》这部经,是记我们内心的阴阳盛衰的经:《书》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纪纲政事的经;《诗》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歌咏性情的经;《礼》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体统仪节的经;《乐》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欣喜和平的经;《春秋》这部经,是记我们心中的真假邪正的经。君子的对待六经,省察心中的阴阳盛衰而使之及时运行,这才是尊重《易》;省察心中的纪纲政事而使之及时施行,这才是尊重《书》;省察心中的歌咏性情而使之及时感发,这才是尊重《诗》;省察心中的体统仪节而使之及时表露,这才是尊重《礼》;省察心中的欣喜和平而使之及时跃动,这才是尊重《乐》;省察心中的真假邪正而及时地辨明,这才是尊重《春秋》。
注释:¹消息:发展变化,同“消长”。²时:适时,合于时宜。后文五个“时”,同此。
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由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
盖昔者圣人之扶¹人极²,忧后世³,而述六经也,由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¹⁰,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¹¹名状¹²数目而已。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¹³于影¹⁴¹⁵之间,牵制¹⁶于文义之末¹⁷,硁硁然¹⁸以为是六经矣。是犹¹⁹富家之子孙,不务²⁰守视²¹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窭人²²丐夫²³,而犹嚣(xiāo)嚣然指其记籍曰:“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
译文:大抵古代圣人的匡扶人间正道、耽心后世的颓败而著述六经,正如同富家的上一辈,耽心他们的产业和库藏中的财富,到子孙手里会被遗忘散失,不知哪一天陷入穷困而无以自谋生活,因而记录下他们家中所有财富的账目而遗留给子孙,使他们能永世守护这些产业库藏中的财富而得以享用,以避免贫困的祸患。所以六经,是我们内心的账本,而六经的实际内容,则具备在我们内心,正如同产业库藏的财富,各种各样的具体物资,都存在家里。那账本,不过记下它们的名称品类数目罢了。而世上学六经的人,不懂得从自己的心里去探求六经的实际内容,却空自从实际之外的仿佛的形迹之中去探索,拘守于文字训诂的细枝末节,鄙陋地以为那些就是六经了,这正像富家的子孙,不致力守护和享用家中的产业库藏中的实际财富,一天天遗忘散失,而终于变成穷人乞丐,却还要晓晓地指着账本,说道:“这便是我家产业库藏的财富!”同这有什么两样?
注释:¹扶:匡扶,扶正。²人极:即纲纪,指社会的准则。³忧后世:犹为后人着想。⁴述六经:对六经进行阐述释解。⁵卒:最终。⁶困穷:艰难窘迫。⁷自全:保全自己。⁸记籍:造册登记。⁹贻:遗留。¹⁰种种色色:各种各样。¹¹特:仅仅,只不过。¹²名状:名称及形状。¹³考索:研求探索。¹⁴影:影子。¹⁵响:回声。影响谓空泛无据的传述。¹⁶牵制:犹拘泥束缚。¹⁷文义之末:指文章中非根本的、次要的义理或内容。¹⁸硁硁然:形容固执浅陋貌。¹⁹犹:犹如,好像。²⁰务:致力于。²¹守视:看护守卫。²²窭人:穷苦之人。²³丐夫:讨饭的人。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之所以为尊经也乎?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¹;习²训诂³,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chǐ)淫辞,竞诡辩¹⁰,饰¹¹奸心盗行¹²,逐世¹³垄断¹⁴,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¹⁵。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¹⁶复之所以为尊经也乎?
译文:唉!六经之学,它的不显扬于人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重视功利,崇奉谬论,这叫做淆乱经义;学一点文字训诂,教授章句背诵,沉陷于浅薄的知识和琐屑的见解,以掩蔽天下的耳目,这叫做侮慢经文;肆意发表放荡的论调,逞诡辩以取胜,文饰其邪恶的心术和卑劣的行为,驰骋世间以自高身价,而还自命为通晓六经,这叫做残害经书。像这样一些人,简直是连所谓账本都割裂弃废掉了,哪里还知道什么叫做尊重六经呢!
注释:¹“尚功利”三句:崇尚功名利禄,信奉荒谬有害的言论。²习:反复学习。³训诂:此指对古书字句所作的解释。⁴传:传授。⁵记诵:歌记背诵。古人认为“以明六经大法之归”为上,记诵其次也。故言。⁶没溺:沉迷。⁷浅闻小见:浅薄的见解。⁸涂:堵塞,蒙蔽。⁹侈淫词:张扬邪僻荒诞的言论。¹⁰竟诡辨:辨,通“辩”。为貌似正确而实际上颠倒是非的言论争辩。¹¹饰:粉饰,伪装。¹²奸心盗行:作恶之心与行为。¹³逐世:近世、近期。¹⁴垄断:把持。¹⁵贼经:损害、败坏经典。¹⁶宁:副词,用于反问句中,可译为“难道”。
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冈,荒废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另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又为尊经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越城¹旧有稽(jī)²书院³,在卧龙西冈,荒废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末学¹⁰之支离¹¹,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¹²另吴君瀛(yíng)(tuò)¹³书院而一新¹⁴之,又为¹⁵尊经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tè)¹⁶矣。”阁成,请予一言,以谂¹⁷多士¹⁸,予既不获辞¹⁹,则为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²⁰其心焉,其亦庶乎²¹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译文:越城过去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岗,荒废已久了。知府渭南人南大吉君,在治理民政之暇,即慨然痛惜晚近学风的颓败,将使之重归于圣贤之道,于是命山阴县令吴瀛君扩大书院使之一新,又建造一座尊经阁于书院之后,说道:“经学归于正途则百姓就会振发,百姓振发那便不会犯罪作恶了。”尊经阁落成,邀我写一篇文章,以晓喻广大的士子,我既推辞不掉,便为他写了这篇记。唉!世上的读书人,掌握我的主张而求理于内心,当也大致接近于知道怎么样才是真正地尊重六经的了。
注释:¹越城:即今之绍兴,因为古越国之都而得名。²稽山:会稽山的简称。³书院:宋至清代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有专人主持。清光绪二十七年后废此名。⁴卧龙:山名,位于浙江绍兴县,越大夫文种葬于此,故又名种山。⁵郡守:此袭用旧称,称知府为郡守。⁶南君大吉:南大吉,字元善,渭南(今陕西渭南市)人,正德进士,官绍兴知府。⁷敷政:施行教化。⁸慨然:感慨貌。⁹悼:伤感。¹⁰末学:犹后学。¹¹支离:流离、流落他处。¹²山阴:旧县名,秦置,因位于会稽山之北而得名,今为浙江绍兴县。¹³拓:扩大。¹⁴一新:全部装饰如新建的。¹⁵为:此处犹建立、建造。¹⁶邪慝:意同邪恶,指行为不正而又凶恶的人。¹⁷谂:规谏,劝告。¹⁸多士:众多的贤士。¹⁹不获辞:推辞没有获准,无法拒绝。²⁰诸:之乎的合音词。²¹庶乎:犹言“庶几乎”,差不多。

  这篇文章题目虽名为“记”,但实际上是一篇论文。着眼点不是“阁”而是“尊经”,所以文章的重点并未放在其阁之规模、样式及内部结构上,而是阐述儒家经典的作用和意义,抨击不能正确对待儒家经典的现象,从理论上说明了“尊经”的重要性。充分表现了王守仁看问题的思想的深度、角度与一般文人的不同。

  文章的中心是要人们尊经,所以作者开篇首先指明儒家经典是泳但而普遍的规范、法则,由此引发,作者说,它在自然界叫做命。它给予人时叫做性,主导人身时叫做心。心、性、命,其实都是同一东西,它们都是由儒家经典来主宰的。所以儒家经典是‘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它是永恒而普浪的规范、法则。这一段可说是全文的纲,它强调了儒家经典涉及的范围之广,作用之大,影响之深。

  第二段作者开始具体深人地说明濡家经典在指导人们为人处事方而所起的作用。反映在情感上,它可以指导人们能同情他人,知道羞耻,懂得谦让,明辨是非。这是儒学中所说的四端(仁、义、礼、智)。反应在人事上,它可以教导人们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达是儒学中所说的五伦。由此,作者进一步强调家经典确是“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那么,儒家经典究竟指的是什么。作者在第三段引出“六经”,说明“六经”就是儒家的经典。这“六经”包括《易》,它用来解释自然现象的发展变化;《书》,它用来说明典章法制的实施;《诗》,它用来歌唱思想感情的抒发;《礼》,它用来讲解各种不同礼仪制度的规定;《乐》。它用来表达欢愉与和平心理的产生;《春秋》,它用来记录真假与邪正的区别。“六经”可说是从自然变化的运用一直到诚伪邪正的区别。真是涵盖天地、包罗古今,无所不在起作用。所以作者又一次强调濡家经典是‘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直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

  作者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他认为“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传习录》)这个“心”实际上是指人的思想意识。他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因此在强调儒家经典“六经”时,尤其重视它主宰人心的作用。所以,在第四段作者重点提出“六经者非他,奋心之常道也。”作者认为,《易》是记录人们内心的矛盾变化的;《书》是记录人们内心的典章政事的;《诗》是记录人们内心的歌咏性情的;《礼》是记录人们内心的礼仪制度的;《乐》是记录人们内心的欢愉与和平的;《春秋》是记录人们内心的真伪与邪正的。人是具有“良知良能”的,因此,儒家经典是人们心灵中永恒普遍的规范,也是人们内心的自然反映。那么,作为一个真正的君子,要尊祟儒家经典,就必须以经为准则,时时反求自己的心灵,以经书与内心相验证,所以作者说:“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着焉,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时生焉,所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辨焉,所以尊《春秋》也。”作者就这样从不同的角度为人们指出,以六经的规范来端正自己的心灵,恢复良知,尊祟六经才是成为真正的君子的途径。

  第五段,作者从端正心灵的角度进一步指出人们应如何对待六经,学习六经。作者先用了一个鲜明的比喻:古代圣人为了树立做人的录高道德标准,虑及后世,而著述了六经;这正像有钱人积蓄了财产担心后代子孙遗亡散失,不能自保而登记在帐簿上传给子孙一样。这一形象的比喻明,六经是古代圣人传给后世的精神财富,并非仅仅是单纯形式上的六经。如何对待这笔精神财富呢,作者接着前喻又一次设喻说明应该继承六经的精神实质,把它牢记在心,正象把财富积蓄在家里一样,而帐簿上记载的只是名称,数量等形式罢了,作者服着又设一喻:有些人不从自已内心探求六经的实质,而只是对六经进行毫无根据的猜测、考订,或只在文字词义的细节上纠缠,这正象有钱人家的子孙不尽力看守、享用先辈留下的财富,直到它遗亡散失殆尽,变成穷人、乞丐,却还指着帐簿说:“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一样。这个比喻也是根据前两个比喻而设,三个比喻层层深人,形象而鲜明地说明学习六经应采取的方法,纠正了当时一些学经者不正确的倾向。

  在第六段中,作者进一步深人分析批判了在借家经典学习研究中的不良倾向。其中,看重功利、崇尚邪说的是“乱经”,只学习注解、死记硬背,沉溺在浅薄的见识里的是“侮经”;大放厥词,争相诡辩。掩饰奸邪的思想和丑恶的行径,追随世俗,垄断利益,却还以为精通经典的是“贼经”。正因为社会上有这种“乱经、侮经、贼经”的现象,所以六经的学问在世上不能发扬光大。作者在这里指出这些不良倾向,一方面是对之批判、讽刺,使之丑态暴尽无遗;另一方面也是与前面所说的尊经对比,对比之下,孰是孰非,便一目了然了。在段末,作者又一次设喻:“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之所以为尊经也乎?这结合上段的比喻面设的比喻,再加一态度明确的反请,更深一步说明这种人的作为尤不可取。

  最后一段,作者说明自已写这篇文章的缘由及目的,希望世上研习借家经典的人,读过这篇文章后认真进行反思,以求有所悟解,这样也许就能够知道该怎样做才算是尊经了。真是满怀希望、语重心长,可谓用心良苦。

  全文的主旨是号召人们尊祟借家六经。在论述中,作者将自已“天下无心外之物”(《传习录》)的哲学观点应用在学习、尊崇播家的经典上。让人们以儒经为本,反求内心,加强个人的内心修养。不过作者只注重内心的省察却忽视了客观外界对人思想的影响,因此论述也只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盲目空谈,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作者在论述中,强调了从自已内心探求六经的实质,否定了在学习六经时只重视字句的考证、探索,衰无根据地猜测和崇尚邪说的做法,认为这样做只是舍本求末,是“乱经。侮经、贼经”。这种论述对当时盛行的、死守教条的程朱理学是有一定的冲击作用的,对打破传统、解放思想也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朱一清.古文观止鉴赏集评(四):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341-348
2、 王馥庆,求诸其心:鉴赏《尊经阁记》 ,芒种,2012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yù)(jiē)此转蓬,居世何独然¹
译文:可叹我这流转的飞蓬,活在世上偏偏如此艰难。
注释:¹“吁嗟”两句:以秋天的蓬草离去本根,随风飘荡,比喻曹植的屡次迁徙封邑。
长去本根逝,夙夜无休闲。
长去本根逝,夙(sù)¹无休闲。
译文:永远地离开了根茎随风飞去,朝朝与暮暮不得安闲。
注释:¹夙夜:从早晨到夜晚。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东西经七陌¹,南北越九阡²
译文:由东至西横过了多少曲路,从南向北越过了多少荒田。
注释:¹陌:田间东西的通道。²阡:田间南北的通道。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cù)¹遇回风²起,吹我入云间。
译文:突然遇上旋起的回风,把我吹入蓝天上的云间。
注释:¹卒:同“猝”,突然。²回风:旋风。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yuān)
译文:我以为来到了天路便是尽头,谁知又堕入无尽的深渊。
惊飙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惊飙(biāo)¹接我出,故归彼中田²
译文:暴风再一次将我卷起,仍旧把我送回最初的那片田野。
注释:¹飙:从上而下的狂风。²中田:即田中。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译文:我正要往南,却忽然朝北,正想往东,却被吹到了西边。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译文:飘飘荡荡的我不知所归,一时间霍然消失,一时间又霍然出现。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飘飖 一作:飘飘)
飘飖(yáo)周八泽¹,连翩(piān)历五山²
译文:我曾去飞遍了八大湖泽,也曾去走遍了五岳的山颠。
注释:¹八泽:指八薮,八个地名。²五山:指五岳。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译文:尝尽了人生流离无定的痛楚,有谁能体会我内心的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愿为中林草¹,秋随野火燔(fán)
译文:我愿做那林中的小草,随着秋播的野火,化作一缕缕尘烟。
注释:¹中林草:指林中草。
糜灭岂不痛,愿与株荄连。(株荄 一作:根荄)
(mí)灭岂不痛,愿与株荄¹连。(株荄 一作:根荄)
译文:就算要承受野火烧燎的痛苦,能与株荄生死相连,我也心甘情愿。
注释:¹株荄:指草的根株。
《吁嗟篇》乃曹植拟乐府旧题《苦寒行》之作,取句首“吁嗟”二字命篇,实际上是一首歌咏“转蓬”的咏物诗。“转蓬”属菊科植物,秋日花朵干枯,“遇风辄拔而旋(转)”(《埤雅》),与人们离乡漂泊的景况很相像,因此常被诗人所歌咏。曹操《却东西门行》,就曾以它的“随风远飘扬”,抒写过“何时返故乡”的感情。但曹植之瞩目于转蓬,却与他政治上的坎坷遭际有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