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鲜常在,奄忽便一生。
兹辰俄重九,令节谁所名。
把菊见南山,吟诗忆渊明。
素琴不具弦,大雅留遗声。
伯始真粪土,饮水空遐龄。
异时东坡下,尚有酒可倾。
老难信遇否,物变更枯荣。
此翁独醒者,贫贱胡为情。
怅焉服九华,觅醒何由成。
斯人鲜常在,奄忽便一生。
兹辰俄重九,令节谁所名。
把菊见南山,吟诗忆渊明。
素琴不具弦,大雅留遗声。
伯始真粪土,饮水空遐龄。
异时东坡下,尚有酒可倾。
老难信遇否,物变更枯荣。
此翁独醒者,贫贱胡为情。
怅焉服九华,觅醒何由成。
苏泂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 550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
丹木生何许?乃在峚(mì)¹山阳²
译文:丹木生长在何方?就在峚山南坡上。
注释:¹峚:逮本作“密”,今从李本、焦本改。²山阳:山的南面。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黄花复朱实¹,食之寿命长。
译文:黄色鲜花红果实,食之可以寿命长。
注释:¹朱实:红色的果实。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白玉凝素液,瑾(jǐn)(yú)¹发奇光。
译文:白玉凝成白玉膏,瑾瑜发出奇异光。
注释:¹瑾瑜:皆美玉。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岂伊¹君子宝,见重²我轩黄³
译文:岂止君子视为宝,轩辕黄帝早赞扬。
注释:¹伊:彼。²见重:被重视,被看重。³轩黄:黄帝轩辕氏。

shānhǎijīngshísānshǒu ·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dānshēng nǎizàishānyáng 
huánghuāzhūshí shízhīshòu寿mìngcháng 
báiníng jǐnguāng 
jūnbǎo jiànzhòngxuānhuáng 
在荥阳,是所知今遂宁萧侍郎牧荥阳日作矣。
在荥(xíng)¹,是²所知³今遂宁萧侍郎牧荥阳日作矣。
注释:夕阳楼:旧郑州之名胜,始建于北魏,为中国唐宋八大名楼之一,曾与黄鹤楼、鹳雀楼、岳阳楼等齐名。¹荥阳:在河南省郑州市荥阳一带。²是:指夕阳楼。³所知:所熟悉的人。⁴萧侍郎:即萧澣。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花明¹柳暗²郎天愁³,上尽重(chóng)更上楼
译文:花明柳暗,忧愁郎着天时转。登上了高高城楼,又上高楼。
注释:¹花明:九月繁花凋谢,菊花开放,特别鲜明。²柳暗:秋天柳色深绿,显得晦暗。³郎天愁:忧愁随着天时循环运转而来,秋天有秋愁。⁴重城:即“层楼”,指高高的城楼。⁵楼:指夕阳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yōu)悠。
译文:要想问孤飞的鸿雁,你将飞向何方?岂不知自己的身世,同样悠悠茫茫!

  这首诗以眼前看到的景物入手,以艺术的手法来诠释心中的愁绪和感慨,读起来沉郁真挚,依稀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幅花明柳暗、高楼独立、孤鸿飞翔的画面。李商隐用他生动的笔墨,既写出了夕阳楼的真实风景,也尽情倾诉了他的心事和渴望。

  “首两句”是倒装语。“花明柳暗”的风景是在“上尽重城更上楼”后所见。但第二句对于第三句的“欲问孤鸿向何处”,又是顺叙。可见诗人构思炼句之巧妙。像《登乐游原》一样,诗人的身心异常疲累,灵与肉遭受着痛苦的煎熬,心灵的宇宙愁云密布,内心深处感到异乎寻常的压抑与孤独。所以诗人“上尽重城更上楼”时,不愿,不甘,乏力,又无可奈何,“上尽”,还要“更上”,成了一种负担,一种难以承受的体力和精神的负担。这与王之涣“更上一层楼”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诗人登楼所见景物有二:一曰花明柳暗。二曰悠悠孤鸿。众所周知,任何诗人描摹景物,都有他自己的独特的审美选择,并把选择对象在自己的心灵中加以主观化的熔铸。成为诗人自己的经过改造了的景物。《夕阳楼》诗中所出现的“花明柳暗”,说明时值春色烂漫的季节,大自然本应是一派生机盎然的天地。但是李商隐却没有“峰回路转”、“又一村”的那种感觉,而是把弥漫在诗人自己胸际黯淡的愁云,又转而弥漫到“花明柳暗”的景物之上,使如许春色也蒙上了一层万里愁云万里凝的黯淡色彩,而且诗人胸际的愁云又放而大之,弥漫充塞到了天地间,成了“郎天愁”,此愁不同于它愁,此愁悠长、纷乱。李商隐诗在遣词造句上是非常讲究的,同一事物,他不说“柳暗花明”,而写成“花明柳暗”,词序排列由明而暗,而愁,以显出情绪变化的层次,如按通常“柳暗花明”的说法,便乱而无序了。由此可见诗人对意象的关注,造境的巧妙。

  诗中三 、四两句专就望中所见孤鸿南征的情景抒慨。仰望天空,万里寥廓,但见孤鸿一点,在夕阳余光的映照下孑然逝去。这一情景,连同诗人此刻登临的夕阳楼,都很自然地使他联想起被贬离去、形单影只的萧澣,从内心深处涌出对萧澣不幸遭际的同情和前途命运的关切,故有“欲问”之句。但方当此时,忽又顿悟自己的身世原来也和这秋空孤鸿一样孑然无助、渺然无适,真所谓“不知身世自悠悠”了。这两句诗的好处,主要在于它真切地表达了一种特殊人生体验:一个同情别人不幸遭遇的人,往往未有意识到他自己原来正是亟须人们同情的不幸者;而当他一旦忽然意识到这一点时,竟发现连给予自己同情的人都不再有了 。“孤鸿”尚且有关心它的人,自己则连孤鸿也不如。这里蕴含着更深沉的悲哀,更深刻的悲剧。冯浩说三四两句“凄惋入神 ”,也许正应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而“欲问”、“不知”这一转跌,则正是构成“凄惋入神”的艺术风韵的重要因素。此诗体现了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98-1199

yánglóu

shāngyǐn tángdài 

zàixíngyáng shìsuǒzhījīnsuìníngxiāoshìlángxíngyángzuò 

huāmíngliǔànràotiānchóu shàngjìnchóngchénggèngshànglóu 
wènhóng鸿xiàngchù zhīshēnshìyōuyōu 

平湖渺渺波无际,难认旧时青盖。荻絮横飞,蓼红斜眩,秋光无赖。拚不含愁,据香密裹, 泠泠珠佩。伴江妃、泪颗盈盈,怕谁厮恼,幽房里,深深缀。
平湖渺渺¹波无际,难认旧时青盖。荻(dí)²横飞,蓼(liǎo)红斜眩,秋光无盖。拚不含愁,据香密裹, 泠(líng)³珠佩。伴江妃、泪颗盈盈,怕谁厮恼,幽房里,深深缀。
译文:平静的湖面波光渺渺,无边无际,旧时青青的荷叶已经凋谢,难以再见。荻花在空中飞舞,红色的水蓼花有种炫目的美丽,秋天的景致有别样的可爱。一颗颗莲子就像清泠泠的珠佩,强忍着愁情,把清香密密地裹藏。又像陪伴着江上神女的盈盈泪滴,是怕谁厮恼,把自己深藏在幽幽的莲房之中。
注释:¹渺渺:悠远的样子。²荻絮: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荻絮就是指它的花,类似柳絮。³泠泠:清白、洁白的样子。
十斛明珠谁买。空望眼、 悬愁碧海。露冷昆明,霜凋玉井,兰舟罢采。自抱冰魂,海枯石烂,千年不坏。莫抛掷、 一点孤心,苦留得、秋容在。
十斛(hú)¹明珠谁买。空望眼、 悬愁碧海。露冷昆明,霜凋玉井,兰舟罢采。自抱冰魂,海枯石烂,千年不坏。莫抛掷、 一点孤心,苦留得、秋容在。 
译文:谁会用十斛明珠去买莲子?空望着这无边无垠的碧海,仿佛海上无处不悬挂着愁情。昆明池的露水寒冷,也没有人乘着兰舟来采摘了。独自怀抱着冰清玉洁的魂魄,即使海枯石烂,也还是千年不坏。不要抛掷自己的一点孤忠之心,要苦苦挽留住,秋天的最后一点颜色。
注释:¹斛: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武帝¹爱神仙,烧金²得紫烟。
译文:汉武帝祈求长生迷恋神仙,让方士烧炼金石药物却只得到一缕青烟。
注释:¹武帝:汉武帝刘彻,汉景帝之子,《史记·孝武本纪》谓其“尤敬鬼神之祀”,《汉武内传》称其“好神仙之道”。据《汉书·武帝纪》载,武帝又喜爱西域汗血马,使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得马甚众。²烧金:谓烧炼金石药物以制丹,迷信者认为服之可以长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jiù)¹中皆肉马²,不解上青天。
译文:御马棚里饲养的全是痴肥的凡马,这种马啊又怎能懂得驰上蓝天?
注释:¹厩:马棚。²肉马:痴肥的马,凡庸的马。

  诗人借古喻今,用诙谐、辛辣的笔墨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

  前二句写汉武帝炼丹求仙的事。汉武帝一心想长生不老,命方士炼丹砂为黄金以服食,耗费了大量钱财。结果,所得的不过是一缕紫烟而已。“得”字,看似平常,却极有份量,对炼丹求仙的荒诞行径作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嘲讽,深得“一字褒贬”之妙。

  后两句写马,紧扣诗题。“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迫切希望能飞升成仙的汉武帝,不豢养能够“拂云飞”、“捉飘风”的天马,而让不中用的“肉马”充斥马厩。用“肉马”形容马平庸低劣,非常精当。由于是“御马”,吃住条件优越,一个个喂得肥大笨重。这样的马在地面上奔跑都有困难,更不可能骑着它上天。这两句寓意颇深,除了暗示汉武帝求天马上青天的迷梦破灭之外,还隐喻当时有才有识之士被弃置不用,而平庸无能之辈,一个个受到拔擢,窃据高位,挤满朝廷。依靠这些人是不可能使国家蒸蒸日上,实现清明的政治理想的。此诗集中地讽刺了当时最高统治者迷信昏庸,所用非人,颖锋内藏,含蕴丰富,而又用“嬉笑”的口吻说出来,读来使人感到轻松爽快,这在李贺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shīèrshísānshǒu··èrshísān--

àishénxiānshāojīnyān

jiùzhōngjiēròujiěshàngqīngtiān

曩有愚者,常于户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nǎng)¹有愚者,常于户外县²(lǚ)³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pái)(huái)不进。妻见之,曰:“是¹⁰¹¹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¹²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译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经常在门外悬挂鞋子作为标志。一天他出门,到了中午,忽然下起暴雨。他的妻子把鞋子收了进来。到了接近傍晚的时候,他回到家,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走了吗?”他一直在门外徘徊不进去。他的妻子看见了,说:“这是你的家,为什么不进屋呢?”愚蠢的人说:“门口没有挂鞋子,这就不是我家。”妻子说:“你难道不认识我了?”愚蠢的人仔细察看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
注释:¹曩:从前。²县:通“悬”,悬挂。³履:鞋。⁴志:标记。⁵及:等到。⁶暴:又猛又急的。⁷薄暮:临近傍晚。薄:临近。⁸讶:惊讶。⁹徙:搬迁。¹⁰是:这。¹¹汝:你。¹²识:认识。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