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度荷芰风,舟舣鸳鸯浦。
落帆憩篙师,辟此白淙雨。
长征取惬快,留滞不云苦。
适喜县麻势,为荡铄石暑。
去年舟系柳,卧看虹饮渚。
龙公会事发,尚记跳珠语。
崎岖不谐俗,似为龙所予。
一杯酬新凉,开瓶先酹汝。
窗度荷芰风,舟舣鸳鸯浦。
落帆憩篙师,辟此白淙雨。
长征取惬快,留滞不云苦。
适喜县麻势,为荡铄石暑。
去年舟系柳,卧看虹饮渚。
龙公会事发,尚记跳珠语。
崎岖不谐俗,似为龙所予。
一杯酬新凉,开瓶先酹汝。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东陵侯既废,过司马季主而卜焉。季主曰:“君侯何卜也?”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者思嚏。吾闻之蓄极则泄,閟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无往不复。仆窃有疑,愿受教焉。”季主曰:“若是,则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为?”东陵侯曰:“仆未究其奥也,愿先生卒教之。”季主乃言曰:“呜呼!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夫蓍,枯草也;龟,枯骨也,物也。人,灵于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有昔者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颓垣,昔日之歌楼舞馆也;荒榛断梗,昔日之琼蕤玉树也;露蛬风蝉,昔日之凤笙龙笛也;鬼燐萤火,昔日之金釭华烛也;秋荼春荠,昔日之象白驼峰也;丹枫白荻,昔日之蜀锦齐纨也。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过;昔日之所有,今日无之不为不足。是故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秋一春,物故者新。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为?”
东陵(líng)¹既废²,过司马季主而卜焉。
译文:东焉侯被废弃以后,往司马季主那儿去占卜。
注释:¹东陵侯:指召平。秦朝时为东陵侯,秦朝灭亡后,为布衣,在长安城东种瓜,瓜的味道很美,称为东陵瓜。见《史记·萧相国世家》。²废:指秦亡后失侯爵。

  这是一篇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文章,是讲“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唐诗),实际讲的是元代末年的种种腐败都是从前胡作非为恶性发展的结果。在现代看来,这篇对话也是对当时统治者的一声警钟。

  全文可分两段:

  东陵侯的问卜为第一段。东陵侯在秦时为侯,在汉却下落成了庶人。这对其来说,自然不是什么值得荣耀的事情。他虽然也认识到了“蓄极则泄,闷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的道理,但由于“身在此山中”,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这样便只好借问卜来寻找解脱。

  司马季主对东陵侯的回答为文章的第二段。在这一段中,司马季主充分肯定了人的理性精神,而否定了占卜的偶然性和荒唐。“鬼神何灵,因人而灵”,“人,灵于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的观点,反映出作者进步的思想认识。在这一段中,作者阐述了事物发展的相对性,又论析了它们的矛盾性与统一性,并且也表明了自己的处世态度。应该说,作者在这里阐述和表明的一切,对于中国古代哲人来讲都不陌生,如《老子》、《庄子》等一些道家著所论证的大多就都有这种意味,而苏轼于《前赤壁赋》中写下的那句“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名言,简直更可以看作为本文的结论。刘基的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在只是复述前人已表达过的思想的情况下,仍为人们所乐道,所欣赏,原因就在于他把抽象的哲理形象化了。

  这篇文章尽管具有浓郁的哲理意味,具有较为深刻、启人心性的思想,但其中无比深沉的感慨与难以排遣的牢骚还是明显可感的。这篇文章虽然采取了主客问答的形式,但无论是提问或是解答,都表明了旨在寻找自我解脱这一目的。问者的困惑,实际上也就是答者的困惑,而答者的困惑归根到底也是作者本人对世事的无可奈何、因此从总的方面看,作品所集中反映的无非是一种委运任化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1、 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zhǔlùn

liú míngdài 

    dōnglínghóufèi guòzhǔéryān zhǔyuē  jūnhóu  dōnglínghóuyuē  jiǔzhě jiǔzhézhě jiǔmènzhě wénzhīxiè  fēng yōngtōng dōngchūn shēn  wǎng qièyǒu yuànshòujiàoyān  zhǔyuē  ruòshì jūnhóuzhī yòuwéi  dōnglínghóuyuē  wèijiūào yuànxiānshēngjiàozhī  zhǔnǎiyányuē   tiāndàoqīn wéizhīqīn guǐshénlíng yīnrénérlíng shī cǎo guī   rén língzhě tīngértīng qiějūnhóuzhě yǒuzhěyǒujīn shìsuìtuíyuán zhīlóuguǎn huāngzhēnduàngěng zhīqióngruíshù qióngfēngchán zhīfèngshēnglóng guǐlínyínghuǒ zhījīngānghuázhú qiūchūn zhīxiàngbáituófēng dānfēngbái zhīshǔjǐnwán zhīsuǒ jīnyǒuzhīwéiguò zhīsuǒyǒu jīnzhīwéi shìzhòu huákāizhěxiè qiūchūn zhěxīn tuānzhīxià yǒushēntán gāoqiūzhīxià yǒujùn jūnhóuzhīzhī wéi  
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小隐隐陵薮(sǒu)¹,大隐隐朝市。
译文:小隐之人需要住进山泽,大隐之人就隐居在朝市。
注释:¹陵薮:指山陵和湖泽。
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
伯夷窜首阳,老聃(dān)¹伏柱史²
译文:所以伯夷要逃往首阳山中,老聃则隐伏当个柱下史。
注释:¹老聃:即李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做过周朝柱下史。相传他即是道家创始人老子。²柱史:即柱下史,官名。《史记·张丞相列传》:“张丞相苍者,阳武人也。好书律历。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索隐》:“周、秦皆有柱下史,谓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恒在殿柱之下,故老子为周柱下史。今苍在秦代亦居斯职。”
昔在太平时,亦有巢居子。
昔在太平时,亦有巢居子¹
译文:在尧统治的夷平时期,也还有隐居之人巢居子。
注释:¹巢居子:相传是尧时隐士。因巢居树上,人称巢父。
今虽盛明世,能无中林士。
今虽盛明世,能无中林士。
译文:今天虽也是盛明世道,怎会没有隐居山林之士?
放神青云外,绝迹穷山里。
放神青云外,绝迹穷山里。
译文:他们寄托精神于青云之外,住进深山不再涉足尘世。
鹍鸡先晨鸣,哀风迎夜起。
(kūn)¹先晨鸣,哀风迎夜起。
译文:破晓前鹍鸡啼鸣总扰人清梦,一夜风声凄厉让人难安寝席。
注释:¹鹍鸡:鸟名。《楚辞·九辩》:“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洪兴祖补注:“鹍鸡,似鹤,黄白色。”
凝霜凋朱颜,寒泉伤玉趾。
凝霜凋朱颜,寒泉伤玉趾。
译文:严霜容易使人颜貌过早衰老,山泉夷冷会冻伤你的脚趾。
周才信众人,偏智任诸己。
周才信众人,偏智任诸己¹
译文:万事想得周全好与众人相处,老钻牛角尖乃是放纵自己。
注释:¹“周才”二句:周才,考虑问题周详全面之人。偏智,犹今所谓片面偏颇。李善注:“以出仕为周才,隐居为偏智。”亦可备一说。
推分得天和,矫性失至理。
推分¹得天和,矫性²失至理。
译文:随遇而安才能享受自然祥和,矫揉造作违反养生至理。
注释:¹分:命。²矫性:改变本性。
归来安所期,与物齐终始。
归来安所期¹,与物齐终始²
译文:呼唤归来有什么期望?只望你能像万物一样以终天年。
注释:¹安所期:何所望。²终始:指人一生。《荀子·礼论》曰:“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
一自萧关¹起战尘,河湟(huáng)²隔断异乡³春。
译文:自从萧关一战后,春风便再也吹不到河湟地区了。
注释:¹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北。²河湟:黄河与湟水,指河西、陇右地区。³异乡:此谓异域。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译文:而今汉家儿童都说胡人语,却向着城头骂着汉人。

  前两句诗人用精炼的语言说明了吐蕃借唐朝内乱乘机攻占河湟的历史事实。萧关当时为河湟与内地之间重要军事关塞。萧关一陷,河湟阻绝,诗中用“隔断异乡春”形象地表明河湟与内地音讯不通,处于西地分裂局面的状况。此处,“春”者,非仅言季节或气候,更是指民族习惯,民族情感而言。郎士元《送李将军赴邓州》诗中有“春色临关尽,黄云出塞多”,是偏重于对边地气候环境的特征来说的。司空图在“春”字之前,冠上“异乡”,再形容为“隔断”,足见其非仅言河湟气候与内地不同,而是欲为读者指出,处于吐蕃统治下的河湟地区,人们已无法感受唐朝教化,况“蕃音虏曲直难分”,汉人也逐渐蕃化,民族感情亦渐消失,十分让人伤痛啊。句中“一自”和“隔断”包含时间的先后,也是事件的因果,暗含了诗人对分裂局面的沉痛心情。

  后两句写诗人对汉儿学胡语感到不幸和痛心。“汉儿学得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写出诗人为之痛心,为之落泪的不幸事实。本来,华夷杂居,彼此感化,是很正常的,亦为史书或诗文所常见。“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胡儿向化新长成,犹自千回问汉王”。都反映了彼此和睦相处的情况。然而,这首诗中诗人所悲叹的是,因为长期沦陷,河湟汉儿已是语言改变,民族情感淡薄。诗人对此痛心嫉首,扼腕叹息。南宋陆游《送范舍人归朝》:“东都儿童作胡语,常时思此气生瘿。”写处于金朝统治的开封,汉家儿童的语言变化,与司空图反映的是同一种情况。

  这首诗不重叙事,而在抒发感慨,寄寓情怀。四句中,前半偏重虚写,指出河湟失陷局势;后半采用实写,选用一典型事例作结,引出失地所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又是河湟长期失陷的结果,引人深思。诗人很少运用感情色彩浓厚的词汇来表现情感,但从“一自”、“却”等表时间和转折意义的词中,可以使读者体会到诗人内心强烈的感受。这种悲慨的诗风,会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参考资料:
1、 孙育华.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908
2、 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隋唐五代部分).湖南:湖南出版社,1996:669

huángyǒugǎn--kōng

xiāoguānzhànchénhuángduànxiāngchūn

hànérjǐnzuòérquèxiàngchéngtóuhànrén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泽国¹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qiáo)²
译文: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被战云笼罩,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都不能实现。
注释:¹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布,故称。²樵苏:一作“樵渔”。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译文:请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你们可知,一位将领功成名就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传闻¹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译文:传说一旦开战连众神灵都发愁,两岸军队连年混战一直不停休。
注释:¹传闻:一作“波间”。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译文:谁还说沧江总是太平没有祸事,近来江水混着鲜血争先向东流。

  这组诗载于《全唐诗》卷七百一十七。“己亥岁”这个醒目的诗题,就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是活生生的社会政治现实。

  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这两句首先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征伐不断,民不聊生的乱世图。首句中的“泽国”,即指江汉流域。这一句说汉江流域都被画入了作战图,言外之意就是说战火已经从大江以北蔓延到了大江以南。由此,一个到处打仗的乱世就被形象地描绘出来了,然而表达上却含蓄委婉。次句通过刻画乱世中百姓的普遍心理,反映他们流离失所,无以为生的情形。“樵”指打柴,“苏”则为割草。在和平的年代,这本是两种极为艰辛的生计,根本谈不上什么快乐。但是如今,它们却成为百姓心目中的一种理想生活。为什么呢?因为在眼下这样的乱世,能给以打柴,割草平安地活着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除此以外,还能有什么更高的要求呢?然而即便是这一卑微、渺小的要求,对于百姓来说仍然是一种奢望,当真要让闻着落泪,见者伤心了。这一句只七个字,描述的事情也极为简单,但是语意却几度转折,不得不让人佩服诗人的写作功力。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封侯”之事,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公元879年(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受到封赏,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了。一个“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词苦声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来。

  “一将功成万骨枯”,更是一篇之警策。它词约而义丰。与“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张蠙《吊万人冢》)之句相比,字数减半而意味倍添。它不仅同样含有“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刘商《行营即事》)的现实内容;还更多一层“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李白《战城南》)的意味,即言将军封侯是用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取的。其次,一句之中运用了强烈对比手法:“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令人触目惊心。“骨”字极形象骇目。这里的对比手法和“骨”字的运用,都很接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惊人之句。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本质,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气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这组诗以干支为题,以示纪实,明确表明了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全诗概况地写出了战争对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以冷峻深邃的目光洞穿千百年来封建战争的实质,写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19-1320

hàisuìèrshǒu ·zōngguǎng广míngyuánnián

cáosōng tángdài 

guójiāngshānzhàn shēngmínqiáo 
píngjūnhuàfēnghóushì jiànggōngchéngwàn 

chuánwénzhànbǎishénchóu liǎngànqiángbīngguòwèixiū 
shuídàocāngjiāngzǒngshì jìnláichánggòngxuèzhēngliú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呼救命。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曰:“我富者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但予十金?”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捕鱼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或曰:“何以不就?”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济阴之贾(gǔ)¹,渡河而亡²其舟,栖于³浮苴(chá)之上,号呼救命。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曰:“我富者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¹⁰许百金而¹¹今但予十金?”贾人勃然¹²作色¹³曰:“若¹⁴渔者也,一日捕鱼能获几何¹⁵?而骤(zhòu)¹⁶得十金犹为不足¹⁷乎?”渔者黯(àn)¹⁸而退。他日¹⁹,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²⁰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²¹。或²²曰:“何以不就?”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chóu)者也!立而观之,遂没²³
译文: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船,趴在浮在水面的水草上呼救。一位渔夫驾着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济北的大户,你能救了我,我送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渔夫问他:“我救你的时候你亲口许诺给我一百两银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马上变了脸说:“你是个打渔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过了些日子,这位商人坐船沿着吕梁河东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有人见渔夫没动,便问他:“你怎么不去救救他?”渔夫轻蔑地回答说:“这是那位答应给我百两银子却又说不算的人。”于是,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看着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就沉没于河水之中了。
注释:¹贾人:商人。²亡:倾覆。³于:在。⁴浮苴:浮在水面的水草。⁵号:大叫,呼喊。⁶以:用。⁷予:给。⁸金:银子。⁹则:就。¹⁰向:刚才。¹¹而:表转折,但是。¹²勃然:发怒的样子。¹³作色:改变神色。¹⁴若:你。¹⁵几何:多少。¹⁶骤:一下子。¹⁷足:满足。¹⁸黯然:灰溜溜的样子。¹⁹他日:另一天。²⁰薄:碰,撞。²¹焉:代词,此指这里。²²或:有人。²³没:沉没。
诚实与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欺诈与背信是卑劣的行为。当今市场经济活跃,不少人抛弃诚信:假药、假烟、假酒满天飞;虚假的广告、骗人的营销手段、设陷阱的买卖不一而足。这种行为,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rénshíyán

zōutāo qīngdài 

    yīnzhīrén érwángzhōu zhīshàng háojiùmìng yǒuzhězhōuwǎngjiùzhī wèizhì rényuē  zhě néngjiù ěrbǎijīn  zhězàiérshēngzhū shíjīn zhěyuē  xiàngbǎijīnérjīndànshíjīn  rénránzuòyuē  ruòzhě nénghuò érzhòushíjīnyóuwéi  zhěànránértuì退  rénliángérxià zhōushí yòu érzhězàiyān huòyuē  jiù  zhěyuē  shìjīnérchóuzhě  érguānzhī su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