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溪上发仙舟,越水吴山漫意留。老去才名天上望,重来道路梦中游。
金华溪上发仙舟,越水吴山漫意留。老去才名天上望,重来道路梦中游。
敢向同门附籍湜,幸从异代师韩欧。俯仰乾坤今是昔,凭将诗句托风流。
敢向同门附籍湜,幸从异代师韩欧。俯仰乾坤今是昔,凭将诗句托风流。

shūgāojuǎnhòu--wáng

jīnhuáshàngxiānzhōuyuèshuǐshānmànliúlǎocáimíngtiānshàngwàngzhòngláidàomèngzhōngyóu

gǎnxiàngtóngménshíxìngcóngdàishīhánōuyǎnggānkūnjīnshìpíngjiāngshītuōfēngliú

王祎

王祎

王祎(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字子充,义乌来山人,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 3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荷芰风轻帘幕香,绣衣鸂鶒泳回塘,小屏闲掩旧潇湘。
荷芰(jì)¹风轻帘幕香,绣衣鸂(xī)(chì)²泳回塘,小屏闲掩旧潇湘。
注释:¹芰:菱科植物,生水中,叶浮水面,夏日开花,白色,果实为菱角。²绣衣鸂鶒:鸂鶒的羽毛如绣花衣裳。潇湘:这里指屏风上的画景。
恨入空帷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思量。
恨泳空帷鸾(luán)¹独,泪凝双脸渚莲光²,薄情年少悔思量。
注释:¹鸾影:鸾镜中的人影。²渚莲光:形容面如荷花,光彩诱人。

  这首词是写闺妇秋思。上片写室内外景物,“闲掩”二字,已见空虚无聊之意。下片写思妇的心情:空帷含恨,泪凝双脸,悔自己多情而少年薄情。“泪凝双脸渚莲光”一句,造形绝艳。

  顾敻八首《浣溪沙》,是写男女相互思念的词作。汤显祖评道:“此公管调,动必数章。虽中间铺叙成文,不如人之字雕句琢,而了无穷措大酸气。即使瑜瑕不掩,自是大家。”

huànshā··fēngqīngliánxiāng--xiòng

fēngqīngliánxiāngxiùchìyǒnghuítángxiǎopíngxiányǎnjiùxiāoxiāng

hènkōngwéiluányǐnglèiníngshuāngliǎnzhǔliánguāngbáoqíngniánshǎohuǐliàng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巫峡¹苍苍烟雨时,清猿(yuán)啼在最高枝。
译文:在这烟雨迷蒙的时节,巫峡一片苍茫幽远,凄清的猿啼声从最高的树枝上传来。
注释:¹巫峡: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湖北省巴东县西。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个里¹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译文:这里愁苦的旅人自然愁断肠,但从来不是因为那猿啼声音凄悲。
注释:¹个里:这里,其中。
这首诗描写三峡景色,尤其是猿啼的情景,抒发了诗人的断肠之情。诗意源自郦道元《水经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说,又以“烟雨”之境增加迷茫凄清之感。而最后两句翻出新意,与《水经注》上说的舟行三峡闻猿啼而断肠不同,而是说不听猿声也肠断,再听猿声,“愁人”的愁苦之情更是不堪忍受。这样更深一层,可谓新奇之笔。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37-841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84-486
3、 施蛰存.唐诗百话(中).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4:123-134
4、 李丽 刘志林.浅析刘禹锡《竹枝词》的内容特色.北方文学(中),2016(11):66.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李辅之¹在齐州²,予客济源³,辅之有和。
注释:¹李辅之:李天翼,字辅之,固安(今属河北省)人。²齐州:治所在今山东济南。 ³济源:今属河南省。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之湖¹上新秋。红妆翠(cuì)²木兰舟³。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译文:荷叶荷花当数初秋大明湖上的最好。水兰舟有如穿行于“红妆翠盖”之间,真是江山如画,人更风流。
注释:¹大之湖:在山东济南市西北。之时湖面占府治三分之一。后积土淤垫,湖面大为缩小。²红妆翠盖:指荷花荷叶。 ³木兰舟:用木兰树之木材造的船。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¹孤负²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yīn)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³
译文:畅游的欢乐已成往事,而今与故人远隔千里,只能共照一轮明月,遥寄相思,三年来浪费了许多的大好时光。想借“一尊白酒”以“ 寄离愁”。桥下的流水倒是善解人意,殷情传情,怎奈路途遥远,何时才能将这离愁寄到东州呢?
注释:¹三年:词人到河朔三年。²孤负:同辜负。³东州:代指济南。

línjiāngxiān··huāchùhǎo--yuánhǎowèn

zhīzàizhōuyuánzhīyǒu

huāchùhǎomíngshàngxīnqiūhóngzhuāngcuìgàilánzhōujiāngshānhuàréngèngfēngliú

qiānrénqiānyuèsānniánhuānyóuzūnbáijiǔchóuyīnqínqiáoxiàshuǐdàodōngzhōu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
江头¹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²
译文:天气渐渐暖和,江边的花儿又开放了,江心的旅人内心悠闲自在。
注释:¹江头:江边。²悠哉:悠闲自在。
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高阳酒徒¹半凋落,终心山色²空崔(cuī)(wéi)³
译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多半已经凋零故去,(没有了这些人)终心山景色徒然高大耸立。
注释:¹高阳酒徒: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²山色:山的景色。³崔嵬:高耸,高大。
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圣代¹也知无弃物²,侯门³未必用非才
译文:当代也知道世间没有无用之人,但是显贵门第却未必用我这种无才之人。
注释:¹圣代:旧时对于当代的谀称。²弃物:被丢弃之物;废物。比喻无用之人。³侯门:显贵之家。⁴非才:自谦之辞。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¹
译文:一艘船一支竹竿,顶着明月载着我,回到我在五湖的家里去吧!
注释:¹归去来:回去。

jiāngchūngǎn

luóyǐn tángdài 

jiāngtóunuǎnhuāyòukāi jiāngdōngxíngxīnyōuzāi 
gāoyángjiǔbàndiāoluò zhōngnánshānkōngcuīwéi 
shèngdàizhī hóuménwèiyòngfēicái 
chuánmíngyuègān竿zhú jiāzhùguīlái 
推挤不去已三年,鱼鸟依然笑我顽。
推挤¹不去已三年,鱼鸟依然笑我顽(wán)²
译文:推不去挤不走在这里已经三年,鱼鸟都嘲笑我愚顽过头。
注释:毛令:指於潜(今浙江临安)县令毛国华,字君宝。方尉:指於潜县尉方武,字君武。西菩提寺:一作“西菩寺”,寺在於潜县西十五里的西菩山上,始建于唐天祐年间,宋时易名为“明智寺”。¹推挤:排挤。²顽:愚钝。
人未放归江北路,天教看尽浙西山。
人未放归江北路¹,天教看尽²浙西山³
译文:没有放回江北的都城,老天有意让我把浙西的山水遍游。
注释:¹江北路:指返回帝京的道路。²看尽:一作“尽看”。³浙西山:浙江西部的山。
尚书清节衣冠后,处士风流水石间。
尚书清节¹衣冠²后,处士风流水石间。
译文:毛先生品节清正,是魏代著名尚书毛玠之后。方先生宛如唐朝高人方干,徜徉在水石间多么闲雅风流。
注释:¹清节:高洁的节操。²衣冠:指士大夫。
一笑相逢那易得,数诗狂语不须删。
一笑相逢那易得,数诗狂语不须删(shān)¹
译文:和他们相逢欢笑是这样难得,趁兴写出狂放诗篇不必把字句细究。
注释:¹不须删:谓不须增删、修改。

  苏轼生性爱好登山临水,对祖国山河具有浓厚的兴致。政治上的失意,使他更加纵情于山水之间,以领略人生的另一种乐趣。这组七律,即既写其游山玩水之乐,又抒其心中感慨。

  第一首前二联诗人的万端感慨已涌现于笔端了。诗人到杭州任,至此时已届三年。三年来,虽与知州陈述古唱酬往还,交谊颇深,但仍遭人排挤,故曰:“推挤不去已三年”。仕途既艰,则该稍敛锋芒

  熙宁初,因为诗人数次上书论新法不便于民,退而亦多与宾客讥诮时政,其表兄文同就极不以为然,故在他出为杭州通判时,就有《送行诗》相赠:“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可是诗人不听,继续不断作诗讥刺新政,诸如《山村五绝》、《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等等,不一而足。所以诗人自己也觉得好笑:这就怪不得连那鱼鸟也要嘲笑我的顽固不化了。首联诗人慨叹自己实在过于“赋性刚拙,议论不随”(见《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便也怨不得自己不能“放归江北路”了。诗人杭州之任,虽属自愿请行,但也形同放逐(那是由于政敌的攻击,不使安于朝廷),因道:放逐南来,既未蒙赐环,我也就乐得任性逍遥,这可是天教我“看尽浙西山”了。浙西这一带是山明水秀之区,真够诗人尽兴游赏的了。颔联在达观之言的后面,强抑着内心的愤懑。

  诗人为首,一行三人,迤逦而行,尽管感慨丛生,然而去游寺,毕竟是令人高兴的事,故而下面二联便转笔写同游者,写他自己随兴赋诗的心情。

  尚书,用毛玠典故。毛玠典选举,所用皆清正之士,故曹操尝叹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三国志·魏志·毛玠传》)处士——唐末诗人方干,终身不仕,隐居于会稽鉴湖之滨,以渔钓为乐,时号“逸士”。颈联先赞美县令毛国华是有清风亮节的毛尚书之后,又将县尉方武比作“风流水石间”的处士方干。同游者既都是清流雅望之士,诗人自然觉得十分难得:“一笑相逢那易得”,由不得他不兴致勃勃起来。诗人兴来必要赋诗,又自以为“数诗狂语不须删”——这几句诗乃我率真狂放的本色之言,不必过于认真,推敲删改。

参考资料:
1、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49-50
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0-6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