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动旗千干,霜明甲万联。愁边悲有泪,幽燧冷无烟。
风动旗千干,霜明甲万联。愁边悲有泪,幽燧冷无烟。
杀气藏金钺,台光照玉船。元丰韩相国,故事讲军前。
杀气藏金钺,台光照玉船。元丰韩相国,故事讲军前。

shūjiǔdēnggāoyùn--wángzhì

fēngdòngqiāngànshuāngmíngjiǎwànliánchóubiānbēiyǒulèiyōusuìlěngyān

shācángjīnyuètáiguāngzhàochuányuánfēnghánxiāngguóshìjiǎngjūnqián

王质

王质

王质(1135年—1189年),字景文,号雪山,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 ▶ 4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为乐未几时,遭时崄巇,逢此百离。
为乐¹未几时,遭时崄巇(xī)²,逢此百离³
译文:踏入仕途没有多久,便遭遇时世倾危,千忧万患尽相遇。
注释:满歌:即懑歌,写胸中烦闷的歌。¹为乐:指踏入仕途。²崄巇:崎岖危险,喻时世倾危。³离:同“罹”,忧也。
伶丁荼毒,愁苦难为。
伶丁¹(tú)²,愁苦难为。
译文:孤独苦痛,忧愁苦闷难以停止。
注释:¹伶丁:孤独。²荼毒:毒害,此指苦痛。
遥望极辰,天晓月移。
遥望极辰¹,天晓月移。
译文:遥望北极星,直到天晓月沉西。
注释:¹极辰:极星,即北极星。
忧来填心,谁当我知。
忧来填心,谁当我知。
译文:满腹恼人事,谁能做我知己,知我心事?
戚戚多思虑,耿耿殊不宁。
戚戚多思虑,耿(gěng)¹殊不宁。
译文:悲伤多疑虑,惶恐难安宁。
注释:¹耿耿:心中不安貌。
祸福无形,惟念古人,逊位躬耕。
祸福无形,惟念古人,逊位¹躬耕。
译文:祸福旦夕事,来去无踪影。想到古时贤人隐逸躬耕,避世远祸。
注释:¹逊位:避让官位。
遂我所愿,以兹自宁。
遂我所愿,以兹自宁。
译文:遂我平生志,求得心宁静。
自鄙栖栖,守此末荣。
自鄙栖(qī)¹,守此末荣²
译文:何苦忙公务,守住禄位哪里有光荣!
注释:¹栖栖:匆忙,指官场公务繁忙。²末荣:言其爵微禄薄。
暮秋烈风,昔蹈沧诲,心不能安。
暮秋烈风,昔蹈沧诲,心不能安。
译文:深秋的风吹得正急,我的心情如漂泊在海上,心七上八下不能安。
揽衣瞻夜,北斗阑干。
揽衣瞻夜,北斗阑干¹
译文:揽衣出户看夜空,北斗七星光芒四射正灿烂。
注释:¹阑干:纵横交错貌。
星汉照我,去自无他。
星汉¹照我,去自无他。
译文:银河照我行,归田无他念。
注释:¹星汉:银河。
奉事二亲,劳心可言。
奉事二亲,劳心可言。
译文:奉侍父母两老人,再劳再累心自甘!
穷达天为,智者不愁,多为少忧。
穷达天为,智者不愁,多为少忧。
译文:穷困通达皆天意,聪明的人不去愁,努力耕作,身劳少烦忧。
安贫乐道,师彼庄周。
安贫乐道,师彼庄周¹
译文:安贫乐道,学习庄周。
注释:¹庄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遗名者费,子遐同游。
遗名者费,子遐(xiá)¹同游。
译文:何须枉求名,乐与子遐一类的人去同游。
注释:¹子遐:情况不详,一说指惠施。
往者二贤,名垂千秋。
往者二贤,名垂千秋。
译文:昔日两贤人,圣名垂千秋。
饮酒歌舞,乐复何须。
饮酒歌舞,乐复何须。
译文:饮酒伴歌舞,行乐须及时。
照视日月,日月驰驱。
照视日月,日月驰驱。
译文:抬头看看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太阳、月亮不停驱驰如过隙。
轗轲人间,何有何无。
(kǎn)(kē)¹人间,何有何无。
译文:坎坷人间世,何必论得失?
注释:¹轗轲:即坎坷,车行不利,喻人事不顺。
贪财惜贵,此一何愚。
贪财惜贵,此一何愚。
译文:贪财惜富贵,岂不太愚痴!
凿石见火,居代几时?
凿石见火¹,居代²几时?
译文:人生短暂如石火,在世能几日?
注释:¹凿石见火:喻人生短暂,像石头上敲出的火星一闪即灭。²居代:居世。
为当欢乐,心得所喜。
为当欢乐,心得所喜。
译文:当欢乐时且欢乐,只要合自己的心意。
安神养性,得保遐期。
安神养性,得保遐期¹
译文:使心神安定,才能保长寿无限期。
注释:¹遐期:高龄。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汉乐府民歌的特色,这一特色也充分地体现在这首《满歌行》中。用铺陈的手法,通过对诗人自己的遭遇、志趣、思想、认识的叙述,剖白、刻画了抒情主人公这个远祸晋身、向往隐逸的封建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全诗共分为五解。开头一直到“谁当我知”为第一解,写自己乱世逢忧不被人理解的遭遇。踏入仕途没多久,便遇上乱离的世道。家国、自身、前途抱负,各种忧患一起向自己袭来。孤独痛苦,就如同难以治愈的疾病无法摆脱,无人理解。诗人在铺叙的过程中,抓住表现主人公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遥望极辰,天晓月移”,对深刻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解自“戚戚多思虑”到“守此末荣”,倾吐辞官归隐、躬耕陇亩之志。动荡的时局,多变的官场,使诗人对“祸福无形”的仕途生涯充满忧虑和恐惧,以致使他“耿耿殊不宁”,真有点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担惊受怕,就为那微爵薄禄,有何不可割舍呢?他要像古代许由一类隐士一样淡泊功名,躬耕陇亩,满足平日愿望,以此来求得内心的平静。

  从“暮秋烈风”到“劳心可言”为第三解,写归隐前的思想顾虑。“暮秋烈风”“昔蹈沧海”,诗人借助比喻、象征的手法,形象含蓄地表现归隐时的顾虑。正值暮秋烈风天气,漂泊大海上,心潮滚滚,犹如汹涌起伏的海涛一样难以平静。这种艺术手法,令人联想,耐人寻味。“揽衣瞻夜,北斗阑干”,既是对诗人动作的具体描写,又是对诗人心理活动的剖析。诗人内心忧虑,夜不能寐,揽衣出户星斗。银河照着诗人,使他辞官归隐,不再忧虑。奉养父母双亲,使心劳累何待言。

  第四解自“穷达天为”到“名垂千秋”,集中抒发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诗人面对战祸遍地的社会无能为力,但却不甘心,又要达到内心平衡,只好借助于“天命”,再加上颇具“圣名”的先行者,为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寻找堂皇的理由。他认为一个人处境的穷困和通达是由天决定的,因此明白穷达之理的“智者”就不会因处境困顿而犯愁。虽知躬耕之劳辛苦,但“身虽多为”,而“心自少忧”。“安贫乐道”以下六句,明确指出“安贫乐道”的主张,并且把庄周和子遐奉为榜样,要像他们那样处世。

  第五解从“饮酒歌舞”至篇末,写如何处世,才能长寿。这一解,诗人主要以议论的方式,抒写了人生在世如“凿石见火”,应及时行乐,修身养性,以保长寿,抒写了消极悲观的远祸晋身的处世态度。

  强烈的现实主义内容,对人生态度自然直率的表达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语言精练,富有理趣。无意塑造形象,但一个封建士大夫、忠臣、孝子、隐士的形象却跃然纸上。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 选注.乐府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47-50
2、 赵光勇.汉魏六朝乐府观止.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23-126
春色迷人恨正赊,可堪荡子不还家,细风轻露着梨花。
春色迷人恨正赊(shē)¹,可堪²荡子³不还家,细风轻露着梨花。
译文:春色迷人而愁怨却正长着,怎能忍受丈夫远游不归,和暖的春风吹拂,轻柔的雨露滋润,梨花盛开。
注释:¹赊:多。韦庄《出关》诗:“马嘶烟岸柳阴斜,东去关山路转赊。”恨正赊,即恨正长。²可堪:哪堪。³荡子:指辞家远出、羁旅忘返的男子。
帘外有情双燕飏,槛前无力绿杨斜。小屏狂梦极天涯。
帘外有情双燕飏(yáng)¹,槛前无力绿杨斜。小屏狂梦²极天涯。
译文:帘外的春燕似有情般相伴同飞,槛前的绿杨树无力地斜向一边,小屏风后只能空做着到天涯相随的梦。
注释:¹飏:轻轻地飞扬。²狂梦:荒诞之梦。一说即痴梦。《广雅·释诂》:“狂,痴也。”

  上片“春色迷人恨正赊”一句,起得出奇。“春色迷人”本应逗人喜爱,延之长久才好,因而每有叹惜春天“留不住”的诗词。可是此词却嫌恨它逗留人间的时间太长了,由“迷人”转而为“恨”,感情的落差似嫌太大,颇令人难以捉摸。但是紧接上一句“可堪荡子不还家?”以问作答,那原因再清楚不过了。这是少妇自问抑或问“荡子”抑或问别人,那无关紧要,总归她是在倾吐愁肠的来由:春色迷人,而荡子不在身边共赏,那闲愁怎能让人经受得了。又岂能不迁恨于惹她伤心的春色,嫌它漫长。

  “细风轻露著梨花”一句,是写景,也是写人写情。清晨,春风拂面而来,雪白的梨花上缀着晶莹的露珠,格外清新幽雅,却又不无冷清之感,给人以“梨花带雨”即少妇落泪的感受。这句寓情于景,写少妇面对春景伤心不语,潸然泪下,表现了思妇那孤苦纤弱的心。

  下片“帘外有情双燕飏,槛前无力绿杨斜”两句,是缘情写景。“有情”、“无力”相对而出,可见女主人公的心思不在乎赏春惜春,而在于寻求夫妻朝夕相伴的恩爱生活。在她看来,纵然是盎然滴翠的阶前杨柳,也以其无人伴赏而显得“无力”——黯然失色,毫无生机;只有象燕子那样结伴双飞,自由自在,才有情有意有乐趣。然而丈夫不在身边,眼前留给她的是一片索然。

  但是,少妇不甘心于这等寂寞闲愁,结句“小屏狂梦极天涯”,尽写出她执着的追求。写女子用“狂”字,似与身分不合,却恰能写出少妇那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急切心情,可知她定然能做出一个美梦。一句之中,“小屏”与“天涯”这样空间对比度极大的词语连用,也有极好的艺术效果。那屏后的少妇,为在梦中寻觅“荡子”,那怕到天涯海角,也无所顾及。纵然那里没有迷人春色,没有洁净的梨花,甚或没有双燕飞舞,没有杨柳依依,只要有他,便有情趣,有意义。于此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丈夫的钟情,对爱情的坚贞。前人认为此结句有“振起全片”之妙,此评宜哉。这首词缘情写景,起伏跌宕,错落有致,语言优美动人,比喻贴切,含蓄蕴藉,结句振起全篇,殊可玩味。

huànshā··chūnrénhènzhèngshē--xiòng

chūnrénhènzhèngshēkāndàngziháijiāfēngqīngzhehuā

liánwàiyǒuqíngshuāngyànyángkǎnqián绿yángxiéxiǎopíngkuángmèngtiān

辛苦钱塘江上水。日日西流,日日东趋海。两岸越山澒洞里。可能消得英雄气。
辛苦钱塘江¹上水。日日西流²,日日东趋海。两岸越山³(hòng)里。可能消得英雄气。
译文:钱塘江上的水是何等辛苦啊,日日向西回流,日日又东流入海。江水两岸的越山在这弥漫无际的水流中,岂日消尽英雄之气?
注释:蝶恋花: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¹钱塘江:旧称浙江。²日日西流:谓潮水涨潮。³越山:浙江一带越国故地。⁴澒洞:水势汹涌。⁵可:反诘之词。
说与江潮应不至。潮落潮生,几换人间世。千载荒台麋鹿死。灵胥抱愤终何是。
说与江潮应¹不至。潮落潮生,几换人间世²。千载荒台³(mí)鹿死。灵胥(xū)抱愤终何是。
译文:我想告诉江潮,不用这般辛苦来往。潮落潮生,换了几番人世。事过千年,姑苏台早已荒废,游于台畔的麋鹿也已死去,伍子胥的灵魂抱着终古的幽愤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¹应:表示料想之词。²人间世:人世。³荒台:此处指姑苏台。⁴灵胥:指伍子胥。

  这首词通过描写钱塘江潮的气势,及其与历史潮流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旧时代的追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革的理智认同。在艺术特点上,作者加入了西方哲学思想,但仍然保留了传统词的感发力度。

  “辛苦钱塘江上水,日日西流,日日东趋海”几句,是套用纳兰性德的“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珏”。纳兰那首词本来是用来悼念亡妻的,王国维却把这个“辛苦”拿来形容江潮,一开口就给了江潮人的感情。“日日西流”是写潮起,“日日东趋海”是写潮落。但那“西流”的势头是不可能持久的。

  “两岸越山澒洞里”的“两岸”曾作“终古”。是为了避免与前面的两个“日日”重复,因为前面的日日就有终古如此的意思。“澒洞”是形容大潮来的样子,就如同人们常说的山是永恒的,水是无常的。这是对钱塘水潮的描写。

  “说与江潮应不至”是王国维对潮神同情的劝告。王国维在这里讲诉了一些事实,多少历史朝代都成了过去。关于越国必然灭吴的预言固然成了现实,可是越国后来不是也被灭掉了。楚平王死了,伍子胥还可以鞭打他的尸体泄愤,而吴王夫差花费巨大财力修建姑苏台成了麋鹿游戏的荒野,一代人的是非恩怨纵然轰轰烈烈,但与永恒的大自然相比却是微不足道的。所以“灵胥抱愤终何是”一切的成败都是相对的,不要指望那么一天讨回一个绝对的公道。

  所以,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感情和理智实际上也像光泽的钱塘江潮水一样,一个西流,一个东趋。他的感情赞美潮起西流的悲壮,他的理智认同潮落东趋的结果。而这种潮起潮落的意象,正是作者内心矛盾冲突的形象化反映。这首词虽然也有悲观忧郁的色彩,但更以激情与义愤见长。它确实包含有哲理的理智,但它的形象和议论中都带有极强烈的直接感发力量。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243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岁晚¹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译文:一年又将过去,灯前还有一位客人相伴。
注释:¹岁晚:一年将尽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¹²中。
译文:我的前半生都在忧患里度过,梦中的东西在现实中却无法实现。
注释:¹有:指梦境。²无:指现实。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¹
译文:忧愁烦恼催短催白了头发,憔悴的容颜凭借酒力发红。
注释:¹酒借红:即是“借酒红”的倒装。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我歌君起舞,潦倒¹略相同。
译文:我唱起歌来,你且跳起舞,我俩潦倒的景况大致相同。
注释:¹潦倒:颓衰,失意。

  这首诗头两句写自己除夜孤单,有客来陪,自感十分快慰。中间四句回忆自己半生穷生,未老已衰。结尾两句与开首呼应,由于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怜,于是一人吟诗,一人踏歌起舞。诗中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生苦的心境,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作格律严整,对仗精彩,被清朝文人纪昀评价为:“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诗中第五、六句“发短生催白,颜衰酒借红”,被誉为名联。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是说明亮的油灯前,客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地喝酒猜拳。这些客人们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职,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们是那样无忧无虑。而诗人这一年又过去了,依然像无根的浮萍,随风飘荡,无所依托。除夕之夜,本应合家团聚,可妻子儿女却在远方,难以相见;一年终了,诗人托身何处仍无结果,心中感到抑郁不平。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这一年,诗人已三十四岁。古人说:“三十而立。”而诗人的半辈子却在忧患中度过,虽有才华,却无处施展;虽有抱负,却无法实现,只好在梦中寻求理想,寻求安慰。可梦境和现实截然相反。“有”,是指梦境,“无”,是指现实。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还有欢笑、有团圆、有衣食、有房舍……应有尽有;而现实中却一无所有。

  “发短生催白,颜衰酒借红。”是说严酷无情的现实粉碎了诗人美好的梦幻。眼见光阴流逝,生白了头。这里说“发短生催白”,他的头上不一定真有白发;说“颜衰酒借红”,他的颜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诗人这年才刚刚三十出头,在作于同年的《次韵答邢居实》中,诗人也说:“今代贵人须白发,挂冠高处未宜弹。”王直方以为“元祐(指1086-1094)中多用老成”,所以苏轼、陈师道、秦观皆有“白发”句(《王直方诗话》)。诗人此写生催白发,酒助红颜,无非是表示生之深、心之苦罢了。杜甫、白居易、苏轼、郑谷等人都曾写过类似的诗句,但诗人此联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对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窘况,带上了他个人特有的主观色彩。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生不能胜,苦不堪言,满腹牢骚,无人诉说。座中只有当时也是“布衣”的秦少章与诗人遭遇处境略同,可以作为他的知音了。所以在发泄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气后,诗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两个“潦倒略相同”的人,用歌声来排遣满腹生绪。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们只希望来年再努力了。全诗针对题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中透露出一丝亮光,却正衬出诗人无可奈何的心情。

  诗中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生苦的心境,也体现了诗人那种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人并非仅仅哀叹时光的流逝,他做梦也希望能一展平生抱负,他为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乐,而愤愤不平。此诗正是他的一曲高唱,情词奔骤、意气挥霍。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674-675页
2、 姜云.古人吟佳节——节令诗三百首:语文出版社,1989年:314-315
3、 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674-675页
4、 钱志熙著.活法为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145-147

chúduìjiǔzèngshàozhāng

chénshīdào sòngdài 

suìwǎnshēntuō dēngqiánwèikōng 
bànshēngyōuhuàn mèngyǒuzhōng 
duǎnchóucuībái yánshuāijiǔjièhóng 
jūn liáodǎolüèxiāngtóng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击筑(zhù)¹饮美酒,剑歌易水湄(méi)²
译文:像高渐离一样在燕市击筑饮酒,像荆轲一样在易水上弹剑悲歌。
注释:¹筑:一种古代的弦乐器。其状似琴而大。头安弦。以竹击之,故曰筑。²湄:岸边。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经过燕太子¹,结托并州儿²
译文:应结识像燕太子丹这样的爱贤之士,要结交像并州侠士一般的朋友。
注释:¹燕太子:名丹,燕王喜之太子。²并州儿:并州一带重义气轻生死的青年男子。儿,指年轻人。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译文:少年身负壮志,将来自有奋发激烈之时。
因击鲁勾践,争博勿相欺。
因击¹鲁勾践(jiàn)²,争博³勿相欺。
译文:若再遇到像鲁勾践这样的侠士,应该事先自报家门,若有争博之时,请多多包函,幸勿相欺啊。
注释:¹击:一作“声”。²鲁勾践:人名,赵国之侠客。³争博:因赌博而相争。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五陵¹年少金市²东,银鞍(ān)白马度春风。
译文:在长安金市之东,五陵的贵公子骑着银鞍白马,满面春风。
注释:¹五陵:本指汉朝五个皇帝的陵墓所在,为当时豪家贵族的聚居地。此泛指家居长安的豪贵之家。²金市:唐代东都洛阳有金市。此系指长安西市,因可兑换金银,故名。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¹酒肆(sì)中。
译文:他们在游春赏花之后,最爱到哪里去呢?他们常常笑入到胡姬的酒肆中饮酒寻乐。
注释:¹胡姬:泛指当时西域及外国的少女。当时长安多有胡人开酒肆者,店中多胡姬歌舞侍酒。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尽管专门吟咏少年的诗数量不及模山范水、状物言志之作,但这类诗大都写得富有诗味,颇具特色。李白的《少年行二首》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第一首用五古的形式,迹近咏史,实是抒情,写一个少年的信念和追求。诗开头运用荆轲的典故,表现少年对荆轲事迹的向往和憧憬。对英雄人物的追慕,是青少年们所共有的心理特征。整首诗从易水饯饮落笔,但不脱不粘,若即若离,从对荆轲的身世感慨跳跃到对自己的身世感慨,把由荆轲身上所焕发出来的豪情壮志,注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凝结成一种激扬奋发的豪情与坚定的人生信念:“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接着写鲁句践。鲁句践是战国时代的人,和当时的荆轲在邯郸下棋赌博,最后却互相争吵起来。这里仍然以荆轲的故事抒情达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少年的心理特征。

  第二首用七绝的形式,描摹刻画,情态毕露。三言两语就勾画出一个任气逞能的豪侠少年形象。“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说明他的家世豪贵,生活豪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显示其豪放、倜傥、爽朗、率真,展示其无限的青春活力。在春风得意之际,这些五陵侠少驰骋着骏马,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出入于花海酒肆,无拘无束,在欢歌笑语中忘怀了一切,不知什么叫时光与金钱,不知什么是愁苦与忧思。这里没有明显的是非褒贬,也没有暗示出什么微言大义。这些青少年,是幸福的。从这些青少年的身上,似乎可以让人感受到盛唐的国威给这些时代的幸运儿带来的狂欢与激情,似乎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其中倾注的人生理想。

  李白的《少年行二首》,刻划的是豪爽倜傥的少年形象,因而,诗中写少年紧扣其个性特点下笔。敲打着乐器喝着酒,背着宝剑唱着歌,骑着白马踏着落花,风流豪爽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从中,读者不难窥见任气逞能的少年李白的影子。这是李白对自己年轻时候的一种回忆,也只有李白才会写出这样的诗句。全诗语言豪迈俊爽,寓刚于柔,刚柔并济,浑然天成。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55-60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15-217

shàoniánxíngèrshǒu

bái tángdài 

zhùyǐnměijiǔ jiànshuǐméi 
jīngguòyàntài jiētuōbìngzhōu 
shàoniánzhuàng fènlièyǒushí 
yīngōujiàn zhēngxiāng 

língniánshàojīnshìdōng yínānbáichūnfēng 
luòhuājìnyóuchù xiàojiǔzh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