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柳荫浓罩绿溪。轻舟摇过小桥西。波潋滟,影迷离。
高柳荫浓罩绿溪。轻舟摇过小桥西。波潋滟,影迷离。
斜阳几树晚鸦栖。
斜阳几树晚鸦栖。

zizhōuzhōngwǎntiào--yùnzhū

gāoliǔyīnnóngzhào绿qīngzhōuyáoguòxiǎoqiáo西liànyànyǐng

xiéyángshùwǎn

恽珠

恽珠

(1771—1833)江苏阳湖人,字珍浦,别字星联,晚号蓉湖道人。恽毓秀女。能诗善画。嫁完颜廷璐。夫卒,教子严。长子完颜麟庆官至南河总督。纂有《兰闺宝录》、《国朝女士正始集》。 ▶ 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清晨闻叩门,倒裳(cháng)¹往自开。
译文:清早就听敲门声,不及整衣去开门。
注释:¹倒裳:倒着衣服,忙着迎客,还不及穿好衣服。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¹
译文:请问来者是何人?善良老农怀好心。
注释:¹好怀:好心肠。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¹
译文:携酒远道来问候,怪我与世相离分。
注释:¹乖:违背。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lán)¹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译文:破衣烂衫茅屋下,不值先生寄贵身。
注释:¹褴缕:无缘饰的破旧短单衣,泛指破烂的衣服。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一世皆尚同¹,愿君汩(gǔ)²其泥。
译文:举世同流以为贵,愿君随俗莫认真。
注释:¹尚同:同流合污。²汩:搅混。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深感父老言,禀气¹寡所谐。
译文:深深感谢父老言,无奈天生不合群。
注释:¹禀气:天赋的气性。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yū)(pèi)诚可学,违己讵(jù)非迷。
译文:仕途做官诚可学,违背初衷是迷心。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译文:姑且一同欢饮酒,决不返车往回奔!

yǐnjiǔ ·jiǔ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qīngchénwénkòumén dàochángwǎngkāi 
wènwèishuí tiányǒuhǎohuái怀 
jiāngyuǎnjiànhòu shíguāi 
lánmáoyánxià wèiwèigāo 
shìjiēshàngtóng yuànjūn 
shēngǎnlǎoyán bǐngguǎsuǒxié 
pèichéngxué wéifēi 
qiěgònghuānyǐn jiàhuí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君王¹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译文:隋炀帝已经再不可能见到,宫里的芳草却和旧时一样逢春而长。
注释:春草宫:宫殿名,隋炀帝于扬州所建十宫之一。故址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境内。¹君王:指隋炀帝。
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
犹带罗裙色¹,青青向楚人²
译文:仍是和昔日宫女们罗裙一样的绿色,青青的芳草心意仍向着楚人。
注释:¹罗裙色:代指草的绿色。见芳草而忆罗裙,以其同色也。²楚人:江都旧为楚地,故称当地人为楚人。

  此诗前两句发出昔人不可见而春草依旧的感慨;后两句诗人展开联想,转入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中,就春色芳草的点染来抒发怀古之情。全诗从芳草春色入笔,以景写情,结句不仅补足了句首之意,而且使诗意进入了一个回环往复的奇妙境界之中。

  自然的规律是严峻无情的,历史的法则是严峻无情的,曾不可一世的隋炀帝终被人民前进的激浪吞没。面对久已消沉的隋宫废殿遗墟,诗人在首句发出“君王不可见”的感慨,这既是对历史法则的深刻揭示,也同时深含着对暴君隋炀帝的鞭答。昔日豪华的楼台亭阁,现在只能看见茂盛的“芳草”在“旧宫”废墟中迎着春日疯长着,“芳草”是作者在诗中展示的最显著最明亮的可见物,这是紧扣诗题“春草宫”而来的,“芳草”二字不仅仅形象地展示出昔日“春草宫”今貌,而且也十分巧妙地把伤今怀古的主题自然顺畅地引入了自然的法规和历史的法则序列中。“春草宫”虽然在历史的进程中成为废殿遗墟,但一年一度草木枯荣,春色依然浓烈地妆扮着这里。

  而三四句中,“罗裙色”是从第二句中的“芳草”联想而引出来的,“芳草”在春色中的艳丽和花枝招展,自然使人想起昔日这里宫妃罗裙颜色,“犹带”从语法上来看,把“芳草”与“罗裙”进行了自然地承上启下式的连接,而更主要的是把读者的思路,从眼前所见之景物而一下子转入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中去,从诗意上紧紧地扣住了“怀古”的诗题,结句“青青向楚人”,又从历史的回顾中回到眼前“青青”的“芳草”,春回人间青青的芳草,随意根植生长在楚地,它的心意还是向着“楚人”的。昔日春草宫所在的江都古为东楚地,所以诗人把这里的人称为“楚人”,这自然是从“怀古”的角度,把笔锋扩展得很远,伸到历史的深层中去了。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自然历史前进的轨迹是向着人民心愿的。诗人在这里把“青青”的“芳草”拟人化,是为请出这里的自然景物作证,来阐明历史前进的严峻轨迹。

  春草宫以春草命名,可见此地春色芳草之浓盛。此诗也正是从芳草春色入笔,就春色芳草的点染来抒发怀古之情。年年春意宛然,而惟不见当年的隋炀帝,结句不仅补足了句首之意,而且使诗意也进入了一个回环往复的奇妙境界之中。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301-302页

chūncǎogōng怀huái--liúzhǎngqīng

jūnwángjiànfāngcǎojiùgōngchūn

yóudàiluóqúnqīngqīngxiàngchǔrén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江出西陵¹,始²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³。南合沅(yuán)、湘,北合汉沔(miǎn),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jìn),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zhé)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¹⁰,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译文: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注释:¹江出西陵:江,长江。出,流出。西陵,西陵峡,又名夷陵峡,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宜昌西北。²始:才。³奔放肆大:奔放,水势疾迅。肆大,水流阔大。肆,极,甚。⁴南合沅、湘,北合汉沔:沅,沅水(也称沅江)。湘,湘江。两水都在长江南岸,流入洞庭湖,注入长江。汉沔,就是汉水。汉水源出陕西宁羌,初名漾水,东流经沔县南,称沔水,又东经褒城,纳褒水,始称汉水。汉水在长江北岸。⁵益张:更加盛大。张,大。⁶赤壁:赤鼻矶,现湖北黄冈城外,苏辙误以为周瑜破曹操处。⁷浸灌:浸,灌,意思都是“注”。此处指水势浩大。⁸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清河,县名,现河北清河。张君梦得,张梦得,字怀民,苏轼友人。齐安,宋代黄冈为黄州齐按郡,因称。谪,贬官。居,居住。⁹即:就着,依着。¹⁰胜:胜景,美景。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盖亭之所见¹,南北百里,东西一舍(shè)²。涛澜汹涌,风云开阖(hé)³。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shū),动心骇(hài),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¹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¹¹之滨,故城之墟¹²。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pì)(nì)¹³,周瑜、陆逊之所骋(chěng)(wù)¹⁴。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¹⁵
译文: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令人惊心骇目,不能长久地欣赏。能够在几案旁边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数清。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到了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
注释:¹亭之所见:在亭上能够看到的(范围)。所见,所看到的景象。²一舍:三十里。古代行军每天走三十里宿营,叫做“一舍”。³风云开阖:风云变化。意思是风云有时出现,有时消失。开,开启。阖,闭合。⁴倏忽:顷刻之间,一瞬间,指时间短。⁵动心骇目:犹言“惊心动魄”。这是指景色变化万端,能使见者心惊,并不是说景色可怕。这里动和骇是使动用法。解释为:使……惊动,使……惊骇。⁶不可久视:这是说,以前没有亭子,无休息之地,不能长久地欣赏。⁷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可以在亭中的几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几,小桌,茶几。⁸举目而足:抬起眼来就可以看个够。⁹草木行列:草木成行成列非常茂盛,形容草木繁荣。¹⁰指数:名词作状语,用手指清点。¹¹长洲:江中长条形的沙洲或江岸。¹²故城之墟:旧日城郭的遗址。故城,指隋朝以前的黄州城(唐朝把县城迁移了)。墟,旧有的建筑物已被毁平而尚留有遗迹的空地。¹³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曹操(字孟德)、孙权(字仲谋)所傲视的地方。睥睨,斜视的样子,引申为傲视。赤壁之战时,曹操、孙权都有气吞对方的气概。¹⁴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周瑜、陆逊均为三国时东吴的重要将领。周瑜、陆逊活跃的地方。周瑜曾破曹操于赤壁,陆逊曾袭关羽于荆州,败刘备于夷陵,破魏将曹休于皖城。骋骛,犹言“驰马”,形容他们驰骋疆场。¹⁵称快世俗:使世俗之人称快。称快为使动用法,使……称快。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¹,有风飒(sà)然至者,王披襟(jīn)当之,曰:“快哉此风²!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³。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yù)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译文: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
注释:¹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宋玉有《风赋》,讽楚襄王之骄奢。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楚怀王之子。宋玉、景差都是楚襄王之侍臣。兰台宫,遗址在湖北钟祥东。从,使……从。披:敞开。当:迎接。²快哉此风:特殊句式,主谓倒装,应为“此风快哉”,解释为这风多么让人感到畅快啊!³盖有讽焉:大概有讽谏的意味在里头。讽,讽喻。宋玉作《风赋》,讽楚襄王之骄奢。焉,兼词 于之,在那里。⁴人有遇不遇之变:人有遇时和不遇时的不同时候。遇,指机遇好,被重用。⁵与:参与,引申为有何关系。⁶使其中不自得:使,假使。中,内心,心中。自得,自己感到舒适、自在。⁷病:忧愁,怨恨。⁸以物伤性:因外物(指环境)而影响天性(本性)。⁹适:往,去。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¹,窃会(kuài)计之余功²,而自放³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yǒu)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yī)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hè),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¹⁰
译文: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注释:¹患:忧愁。²窃会计之余功:窃,偷得,这里即“利用”之意。会计,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余功,公事之余。³自放:自适,放情。放,纵。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其,代词,指心胸。⁵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蓬、瓮,名词作状语。⁶濯:洗涤。⁷揖:拱手行礼。这里的意思是面对(西山白云)。⁸自适:自求安适。适,闲适。⁹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此,指“连山绝壑,长林古木”等快哉亭上所见景物。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人。胜,承受,禁(jīn)得起。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¹⁰乌……哉,哪里……呢。乌,哪里。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¹日,赵郡²苏辙记。
译文: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
注释:¹朔:夏历每月初一。²赵郡:苏辙先世为赵郡栾城(今河北赵县)人。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的散文《黄州快哉亭记》,因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历来被人推崇备至,公认是一篇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并融为一体的好文章。最能体现苏辙为文纡徐(从容缓慢)条畅(通畅而有条理)、汪洋(气度宽宏)澹泊(不追求名利)的风格,就同他的为人一样。这篇文章由写景叙事入手,而后转入议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过渡自然,不露痕迹。写景,能曲肖其景,但又不实不死,做到情景俱出,境界深远,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叙事,能于简要之中插入闲情,磊落跌宕,分外远致。这篇文章最杰出的地方,还在于它的议论。文章就同样的“风”,因帝王、庶人生活、思想之不同而感觉殊异的事实,得出“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结论。立论正确,论证有力,结论无可辩驳,令人信服。“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要能破理,立论首先要正确,要“贵是而不务华”。(汉·王充《论衡·自纪》)《黄州快哉亭记》以人对外物的感受是千差万别、因人而异的事实立论,这无疑是正确的。立论“贵是”,就要贵在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要能破理,在论证过程中还应做到,所“考引事实”必须“不使差忒”。(宋·洪迈《容斋随笔》)苏辙在文章中征引楚襄王兰台披襟当风故事,作为论证的例子,故事的出处在宋玉的《风赋》(见·梁·萧统《昭明文选》),确凿无误,足可传信。最难能的是,这篇文章的议论始终带着情韵,故虽有一股愤懑不平之气贯注其间,却不显出伧父面目。“风无雄雌之异……而风何与焉?”“连山绝壑……乌睹其为快也哉!”等等议论就是。这些议论都近乎于言情,近乎于绘景,显得情韵十足,无丝毫议论常有的逼人气势。唯其如此,文章纡徐条畅,汪洋澹泊的总体风格,也就不致因这些议论而遭受贬斥。

  本文通过记叙取名为“快哉亭”的原因,借题发挥,劝慰在谪居生活的张梦得和苏轼,“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当时苏辙也在贬中,写作此文,亦有自慰之意。

  全文分三段。第一段从长江水势落笔,写登临亭子能览观江流之胜,暗寓快哉之意。第二段揭出命名的缘由:一是从俯瞰、昼观、夜间、近睹、远眺诸角度,极言观赏亭子周围的山川胜景,足以令人称陕。第三段直议“快哉”:先引《风赋》中的有关文字,点“快哉”的出典,然后就楚王之乐、庶民之忧,联想到“士生于世”的两种不同处世态度,肯定张梦得不以物伤性,自放于山水之间的那种“何适而非快”的乐观倔强的情怀。最后从反面收结,进一步衬托出张梦得旷达胸襟的可贵。

  全文结构严谨,紧扣“快哉”着笔,一篇之中“快”字凡七见,既做足了题目,又把不以谪居为患,在逆境中自勉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文势宏放,笔致委曲明畅,能体现苏辙散文风格。《古文观止》评:“读之令人心胸旷达,宠辱俱忘。”这种评价,决非虚言。

  作者在本文中畅言“快哉”二字,不仅因为快哉亭所处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而且因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快。文章清新开阔,气势奔逸,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借用典故并加以发挥,把快意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玉蟾(chán)¹离海上,白露湿²花时。
译文:月亮从天边升起,渐渐地离开了海面,此时白露正沾湿了花瓣。
注释:¹玉蟾:指月。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²湿:此处是沾湿的意思。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云畔¹风生爪²,沙头³水浸(jìn)眉。
译文:风吹得云朵散乱,像云朵生出了爪子,沙洲水冷致使寒气沁湿眉毛。
注释:¹畔:旁边,边侧。²风生爪:意谓风吹得云朵散乱,像云朵生出了爪子。³沙头:沙滩边,沙洲边。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乐哉弦管¹风,愁杀²战征儿³
译文:歌吹弹唱娱乐了人们,却使得征战的士兵想起远在天边的家乡。
注释:¹弦管:指管、弦两种乐器。此处泛指歌吹弹唱。²愁杀:谓使人极为忧愁。杀,同“煞”,表示程度深。³战征儿:征战的士卒。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因绝西园¹赏,临风²一咏诗。
译文:想起这些我不再西园里赏月了,面对此情此景,吟诵出这首诗。
注释:¹西园:指铜雀园,在文昌殿西,故称。²临风:当风,迎风。

  这首诗通过对“山上月”和“水上月”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位置和环境,营造出一种明媚舒畅、迷离幽静的境界,并从音乐声联想到边塞征战士卒对家乡的思念。此诗语言清新,意境清幽。

  诗的开头“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两句描绘了初月的倩影,和月光下的花朵,夜色笼罩下彼此辉映,如同恋人般呢喃细语,营造出一种迷离幽静的意境。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两句的景色描写极为精彩,微风吹动白云,让白云也生出了爪牙;沙头的流水不经意漫上了岸边的草坪,看似静态的事物写得灵动活泼。“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两句,出句是环境描写,远处的客船上管弦清越,欢声笑语,是一帮人在做长夜之饮;对句写那些戍守边关、征战沙场的士兵,这音乐让他们躁动不安。最后“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写诗人拒绝游赏西园,独自来到江边,看着天上的明月和水里的月光,迎着温柔的晚风吟起诗来。

  这首诗并非严格的五言律诗,但已经非常讲究对仗和修辞。中间两联“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和“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对仗相当工整。此诗意境清幽,由月亮引出乡愁,是自古以来众多文人骚客所追捧的创作思路。因此,在中国,月亮早就和家乡绑在了一起,有月亮的地方,就会有思家的人。李白的诗,月亮有月亮的皎洁美,山水自然有山水的清新美。

参考资料:
1、 安 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上).成都:巴蜀书社,1990:1
2、 王国巍.李白诗歌鉴析[D].成都:西华大学,2013:4-6

chūyuè

bái tángdài 

chánhǎishàng báishī湿huāshí 
yúnpànfēngshēngzhuǎ shātóushuǐjìnméi 
zāixiánguǎn chóushāzhànzhēngér 
yīnjué西yuánshǎng línfēngyǒngshī 
行路迢迢入谷斜,系驴来憩野人家。
行路迢(tiáo)¹入谷斜,系驴来憩(qì)²野人家。
译文:漫不经心的边走边逛不知不觉来到一山谷,把驴拴好到一户山野人家歇歇脚。
注释:¹迢迢:遥远的样子。²憩:休息。
山童负担卖红果,村女缘篱采碧花。
山童负担卖红果,村女缘篱(lí)采碧花。
译文:一个小孩儿挑着刚摘下来的山楂在叫卖,村里的几个几个女孩儿正沿着竹篱采花。
篝火就炊朝甑饭,汲泉自煮午瓯茶。
(gōu)¹就炊朝甑(zèng)²饭,汲³泉自煮午瓯(ōu)茶。
译文:与老乡就着篝火吃过早饭,中午又取来泉水煮一壶香茶。
注释:¹篝火:古指用竹笼罩的火。²甑: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³汲:从下往上打水。
闲游本自无程数,邂逅何妨一笑哗。
闲游本自无程数,邂(xiè)(hòu)何妨一笑哗(huá)
译文:闲来出游本就没有什么计划,偶然遇到大家不妨一起谈笑风生。

chūyóu--yóu

xíngtiáotiáoxiéláirénjiā

shāntóngdānmàihóngguǒcūnyuáncǎihuā

gōuhuǒjiùchuīcháozèngfànquánzhǔōuchá

xiányóuběnchéngshùxièhòufángxiàoh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