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酒红亭紫禁东,不堪行色苦匆匆。
正期霄汉登黄霸,又见江湖复鲁恭。
沙气半蒸梅子雨,浪花初过鲤鱼风。
道涂跋涉须珍重,自古循良简帝衷。
绿酒红亭紫禁东,不堪行色苦匆匆。
正期霄汉登黄霸,又见江湖复鲁恭。
沙气半蒸梅子雨,浪花初过鲤鱼风。
道涂跋涉须珍重,自古循良简帝衷。
刘溥

刘溥

苏州府长洲人,字原博。祖、父皆以医得官。宣德初,以善医授惠州局副使。后调太医院吏目。博通经史,精天文律历之学,亦善画工诗,与晏铎、王淮、汤胤绩、苏平、邹亮、蒋忠等号“景泰十才子”,常被推为盟主。有《草窗集》。 ▶ 6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东风飘拂雨纤纤,吹向空中草木沾。
东风飘拂雨纤纤¹,吹向空中草木沾。
译文:东风拂过,细雨纤纤,草木都被细雨浸湿。
注释:¹纤纤:细长的样子;柔细的样子。
记得传喧三殿日,恍疑天半撒珠帘。
记得传喧三殿日,恍(huǎnɡ)¹天半撒珠帘。
译文:还记得雨下了整整三日,雨声传进殿中,还以为是空中撒下了半边天的珍珠帘。
注释:¹恍疑:仿佛。

zhēnzhūlián--chénxiángdào

dōngfēngpiāoxiānxiānchuīxiàngkōngzhōngcǎozhān

chuánxuānsān殿diànhuǎngtiānbànzhūlián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
春草绵(mián)¹不可名²,水边原上³乱抽荣
译文:春天的野草长得茂密,连绵成片,无法用语言形容,在水边、在土丘上随意发芽蓬勃生长。
注释:¹绵绵:形容草生得茂密,连绵成片。²不可名:无法用语言形容。³原上:原野上。⁴荣,花。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似嫌(xián)车马繁华地¹,才入城门便不²生。
译文:似是不喜欢车水马龙的繁华地方,一到城门旁边就再也看不到它生长的痕迹。
注释:¹地:一作“处”。²便不:一作“不见”,这两句是说,春工草似乎厌倦城市的繁华喧嚣,一到城里就不再生长。

  第一二两句“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抽荣”,一作抽茎;“荣”,本指草本植物的花,这里指抽芽。诗的前两句描写春草在乡野上旺盛生长的景象,无边无际、无名无誉的春草,在溪水边、在原野上发芽、生根、绵延生长,闲适自在、任意为家,它们不重花名,不以萱、兰等骄世同类自骄,努力保持自尊自信的品格和精神。它们看似平凡,却洋溢着生命本原的葱绿。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这些天涯海角处处家的春草,一进入“城门”的“车马繁华地”竟不再生长了!因何缘哪?“似嫌车马繁华地”!好一个“嫌”字,既交待了“不生”城门之内的原因——厌恶城门内那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繁华与喧嚣,所以才绝诀地拒绝在城内生存,更突显了春草的品格。

  知人论诗,品诗至此,我们自然会联想到诗人的作为品性。作者借咏春草,表达自己厌恶官场,鄙弃世俗,乐于归隐,誓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样的取意,暗合了罗邺《赏春》诗的“芳草和烟暖更青,闲门要地一时生。年年点检人间事,惟有东风不世情”之旨,又与唐末于武陵的《东门路》“东门车马路,此路有浮沉。白日若不落,红尘应更深。从来名利地,皆起是非心。所以青青草,年年生汉阴”相协。

  刘敞这首七绝同样运用比兴手法,借咏春草,寄寓他对一种人生品格的赞颂。在白居易的绝唱《赋得古原草送别》之后,刘敞从春草中发现了足以陶冶与启迪人心的新鲜诗意,并能营造出独特的意象,把新鲜的诗意含蓄地表达出来,堪称宋诗中咏春草的佳篇。诗作表达的情感,更指它带给我们的自然之理:要想使客观事物健康成长,必须给予它们宽松的生长环境,这是使其赖以生长壮大的客观条件。

chūncǎo--liúchǎng

chūncǎomiánmiánmíngshuǐbiānyuánshàngluànchōuróng

shìxiánchēfánhuácáichéngmén便biànshēng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新绿 一作:花落)
(lí)¹落疏(shū)²一径³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新绿 一作:花落)
译文: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注释: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一说在今湖北省京山县东北,一说湖南攸县东北,一说当涂县(今属安徽马鞍山)东五十里。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¹篱:篱笆。²疏疏:稀疏。³径:小路。⁴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童急走¹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注释:¹急走:奔跑。走,跑的意思。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

参考资料:
1、 陈器之主编.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09:1094
2、 徐思源主编.古代诗歌精品阅读 初中卷: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02:235

宿xīnshìgōngdiàn

yángwàn sòngdài 

luòshūshūjìngshēn shùtóuxīn绿wèichéngyīn  (xīn绿zuò huāluò )
értóngzǒuzhuīhuángdié fēicàihuāchùxún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xiǎo)¹行云浮日光。
译文:巫峡的暮春三月似乎要比其他地方长一些,上空的白云随风疾行,映着日光,很是明亮。
注释:¹皛皛:洁白明亮貌。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¹
译文:突然传来雷声,马上就下起大雨,天地之间,高山群峰都笼罩在苍茫雨中,大雨骤聚骤散,清新的空浮中马上充满了各种花香。
注释:¹百和香:形容山野间花气的浓郁。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xián)泥湿不妨¹
译文:娇弱的黄莺遇到雷雨,惊恐翻回,栖止不定;而燕子就不同了,它冒雨劳作,迎风飞翔。
注释:¹湿不妨:湿而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¹只少对潇湘。
译文:打开我窗前的卷帘,眼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峡中的风景图画是壮丽的,山高水险,雷雨千峰,但还缺少潇湘洞庭的广阔浩茫。
注释:¹虚无:空旷平远。仇兆鳌《杜诗详注》:“空旷貌。”

  旧时注释家都称赞此诗“写景之妙”,清代的黄生说这首诗“可作暮春山居图看”。

  第一句,“暮春三月巫峡长”。自重庆奉节到湖北宜昌之间的长江两岸,层峦叠嶂,无处不峡,其中最险者称“三峡”。晋代左思的《蜀都赋》中就写道:“经三峡之峥嵘。”但历代关于三峡的名称的说法不一,如明月峡、黄牛峡也曾被列入三峡中,在杜诗中也有“三峡传何处”的发问句。通常习惯上把瞿唐峡、巫峡和西陵峡称为三峡。在三峡中,巫峡数长,所谓“巴东三峡巫峡长”。暮春,春将过去。在唐代以前,南北朝人写诗,不时表达惜春的感情,如“无令春色晚”,“处处春心动,常惜光阴移”,“不愁花不飞,倒畏花飞尽”,等等。杜甫写“暮春三月巫峡长”,把暮春和“巫峡长”联系起来,似乎峡中的暮春三月也较其他地方的暮春三月为长,这就一反惜春的老调,有了新意。

  第二句,“皎皎行云浮日光”。清代著名杜诗注家仇兆鳌解释道:“云浮日光而过,其色皎皎然,雷雨将作矣。”仇氏的意思是说诗人写这第二句是为了引出写雷雨的第三句。清代另一位注家杨伦也作同样的理解。按照一般的诗法观念,说七言律的第二句引出第三句,或者说第三句承应第二句,大致无错。但对于大诗人的作品,却也不能一概地用诗法模式去套,从而作出刻板的解释。杜甫的这首《即事》诗是拗体七律,对拗体诗,前人常从它的平仄、黏连等形式不合常规律诗的格律这点上作解释。杜甫的拗体诗不仅在平仄形式上表现为“拗”,就是在诗意的起承转合上也会表现出“拗”。这首《即事》诗的第二句未必就是起到引出第三句的作用,而且,“皎皎”是形容皎明之貌,陶渊明诗句“皎皎川上平”,即为例证。杜甫写皎白的行云轻疾而过,并不是写阴云密布,所以仇氏“雷雨将作矣”的见解未必正确。

  第二联的上句“雷声忽送千峰雨”是兀起之笔,也反映了彼时彼地忽晴忽雨的实际风光。而且,正是这一句,写出了壮丽场面。凡写暮春风光,即使能够避免哀愁,却也不易写得壮丽。雷雨千峰,却正是一种壮丽的场面。

  第二联的下句“花气浑如百和香”是由雨写花。如按老套,就会有雨打花落,或者湿花垂枝之类。杜甫摒却这些,却采用前人写雨后花更艳的意境,李世民《咏雨》诗就写“花沾色更鲜”,虞世南也有“山花湿更燃”的诗句。这里杜甫稍作变化,写雨后花气更浓。关于“百和香”,宋代著名杜诗研究者赵次公引古诗“博山炉中百和香,郁金苏合及都梁”,说明“百和香”是各种香物的混称。沈约《和刘雍州绘博山香炉》也云:“百和清夜吐,兰烟四面充。”或谓在实际吟唱时,杜甫此诗中“百和香”的“和”字当读仄声。可备一说,可惜未见训诂文献根据。

  第三联写莺燕:“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前人咏春诗中常要出现莺燕,却又最易流入老套。杜甫由雷雨而捕捉住黄莺的一种特殊情状,“黄莺过水”即“过水黄莺”,被雨水打湿了翅膀。仇兆鳌解释道:“莺畏雨,故翻回”。浦起龙《读杜心解》说:“翻回去,雨中栖止不定也”。不少杜诗中写黄莺都很可爱,这首诗中却写它的狼狈形状。娇弱的黄莺遇到雷雨,惊恐翻回,栖止不定,这才真符合它的“性格”。

  燕子就不同,诗人写它冒雨劳作,“燕子衔泥”即“衔泥燕子”,浦起龙说“湿,不指泥”,也很有见地,这里写燕子身湿。如果仅仅理解为燕子衔湿泥筑巢,那就流于一般了。细雨蒙蒙,燕子衔泥是常见的,但隆隆雷雨中不一定有燕子飞翔。诗人这里未必是实写,而是赋予想象。既然他写过水黄莺的狼狈,必然要写衔泥燕子的豪壮。诗人必然会凭借石燕的传说,《湘州记》:“零陵山有石燕,遇风雨即飞。”零陵燕作为一个壮勇的形象,南北朝时人就有描写:“讵得零陵燕,随风时共舞。”(张正见《赋新题梅林轻雨应教诗》)杜甫巧妙地把勤劳的衔泥燕和豪壮的迎风燕结合起来描写,却也正切合这春雷千峰雨的环境,也就使这首《即事》诗的壮丽意境再次升华起来。

  尾联上一句“飞阁卷帘图画里”是总结即景风光,此时诗人客居夔州西阁,“飞阁卷帘”当是实写。但结句宕开得很远,一下子说到湖南,“虚无只少对潇湘”。这看来似为突兀,其实也不奇怪。早在阴铿《渡青草湖》诗中就写道:“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源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青草湖即洞庭湖,这是描写“潇湘”之诗,却联系到上游,出现“江连巫峡长”的句子。而杜甫此诗分明写峡中光景,却纵笔飞思,一直写到下游。杜甫曾说他自己“颇学阴何苦用心”,阴是阴铿,何是何逊。杜甫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或许也是受到了阴铿《渡青草湖》诗的启发。峡中的风景图画是壮丽的,山高水险,雷雨千峰,但还缺少一点什么,缺少浩茫广阔。潇湘洞庭,正是浩阔所在。杜甫《长江》诗中就写道:“色借潇湘阔”。有的注家释为:“潇湘之阔,其色皆借资于此,以潇湘乃江水下流也。”为有长江之水,更呈洞庭之阔;长江虽然壮丽,洞庭却为浩旷。诗人本极状峡中暮春景色,忽然荡开作结,写它的不足——“虚无只少对潇湘”,这才真叫大家笔法。杜甫的《去蜀》诗中说:“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东下潇湘,是他早有的打算。他写《即事》诗时正滞留峡中,这“虚无只少对潇湘”句正是他东下意念的自然流露。正如他在《暮春》诗中写“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一样,所以这种宕开作结更显得情景交融。

  此诗诗体属七言拗律,第二联本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格式,却作了平起格式,这样就构成首联、颔联和颈联都作平起式。首句末三字作“平仄平”,由于此诗首句取平起式,也就呈现所谓“孤平”现象,也属拗句。大凡细检唐代著名诗人近体诗,这类拗体大致自成一格,尤其首句末三字作“孤平”,不时可见,或许自有其规律在,当也不害吟唱。

参考资料:
1、 邓绍基.杜诗别解.北京:中华书局,1987:249-251

shì

 tángdài 

chūnsānyuèxiácháng xiǎoxiǎoxíngyúnguāng 
léishēngsòngqiānfēng huāhúnbǎixiāng 
huángyīngguòshuǐfānhuí yànxiánshī湿fáng 
fēijuǎnliánhuà zhǐshǎoduìxiāoxiāng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liáo)(kuò)¹凉天静,晶明²白日秋。
译文:天空寥廓环境清凉幽静,秋天的太阳特别明亮。
注释:¹寥廓:空旷深远。²晶明:明亮耀眼的样子。
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圆光¹含万象²,碎影³入闲流。
译文:太阳光包罗万象,光影倒映在安静的河中。
注释:¹圆光:指日光。²万象:宇宙间一切事物或景象。³碎影:细碎的光影。⁴闲:静。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
(jiǒng)¹与光冥²合,遥同江甸(diàn)³浮。
译文:秋光原阔与青天相合,远远望去同江湖同沉浮。
注释:¹迥:远。²光冥:形容光苍幽远。指光天。³江甸:指遥远的江边。甸,通“淀”。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昼阴¹²众木,斜影下危楼³
译文:白昼里阴气远离众树木,夕阳的斜影投向高楼。
注释:¹阴:指阴气。²殊:绝,离。³危楼:高楼。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沮水》:“危楼倾崖,恒有落势。”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¹
译文:宋玉登高埋怨秋气,张衡望远产生秋愁。
注释:¹张衡句:张衡《四愁诗》中有“侧身东望涕沾翰”、“侧身南望涕沾襟”等。
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yú)¹如可托,云路²岂悠悠³
译文:太阳余辉如果可寄托,仕宦之云路怎会遥远?
注释:¹馀辉:即余晖,比喻天子的恩泽。²云路:上天之路,升仙之路。喻仕宦显达。³悠悠:形容遥远。
此诗为命题写景之作。首联上句“寥廓”、“凉天”皆点出物候变化,暗指试题中的“秋”。下句更是明点“白日”、“秋”,直接破题。二联上句正面写日光,下句以水中之倒影暗指日光,且一“碎”字形容出水波摇动,更显动感。三联从远处落笔,更分“青冥”、“江甸”上、下两个层次来写秋光。且“合”字可见上句为静态之描写,下句“浮”字为动态之描写。四联从近处落笔,以“昼阴”、“斜影”衬写日光,“殊”、“斜”二字又写出季节变化,点出诗题之“秋”字。五联用典,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古人以悲秋为传统,故此联亦有点题之意。然末联突起,一反上联之悲凉情调,代之以对仕宦之向往,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10-1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