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店茅轩向水开,东头舍赁一裴徊。窗吟苦为秋江静,
松店茅轩向水开,东头舍赁一裴徊。窗吟苦为秋江静,
枕梦惊因晓角催。邻舍见愁赊酒与,主人知去索钱来。
枕梦惊因晓角催。邻舍见愁赊酒与,主人知去索钱来。
眼看白笔为霖雨,肯使红鳞便曝腮。
眼看白笔为霖雨,肯使红鳞便曝腮。

zhōulìnxiāolángzhōng--zhōu

sōngdiànmáoxuānxiàngshuǐkāidōngtóushělìnpéihuáichuāngyínwèiqiūjiāngjìng

zhěnmèngjīngyīnxiǎojiǎocuīlínshějiànchóushējiǔzhǔrénzhīsuǒqiánlái

yǎnkànbáiwèilínkěn使shǐhónglín便biànsāi

周朴

周朴

周朴(?—878),字见素,一作太朴,福州长乐人。【《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周朴,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 ▶ 5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建昌江水县门前,立马教人唤渡船。
建昌江¹水县²门前,立马教³人唤渡船
译文:建昌江水流过县门前,立马江边,派人去喊渡船。
注释:¹建昌江:即修水。源出江西修水县西,东流入鄱阳湖。²县:即建昌县,唐代属洪州,今江西永修县。³教:使,令。⁴唤渡船:后人本白居易诗意,于此处修水岸边建唤渡亭,立石刻诗。
忽似往年归蔡渡,草风沙雨渭河边。
忽似往年归蔡渡¹,草风沙雨渭(wèi)河边。
译文:忽然感觉犹如往年回家,在蔡渡等船,风吹野草,雨打沙滩,我立马在渭河岸边。
注释:¹蔡渡:在下邽(今陕西渭南市下邽镇),与作者故居渭村隔渭水相对,因汉代孝子蔡顺而得名。

  这首诗看似一幅淡墨勾染的风景画,其实是一首情思邈远的抒情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熔诗画于一炉。

  诗的一、二句是一幅“待渡图”:一江修水,横在县城边,城郭房舍,倒映在清清江水里,见其幽;渡船要教人唤,则行人稀少,见其静。读者通过这幅幽静的画面,可以看到立马踟蹰的江州司马待渡在水边。

  下文陡然接个“忽似”,领起三、四句,又推出另一幅似是而非的“待渡图”。展现在读者眼前的依然是一条江水,但这儿是渭水;依然是一个渡口,但这儿是蔡渡。所相似的地方,是微风吹拂着岸边的青草,如银似雪的细沙铺满滩头;而毛毛细雨,把画面渲染得一片迷蒙。无限往事,涌上诗人的心头;无限归思,交织在这两幅既相似又不相同的画图里。“草风沙雨”,色调凄迷,衬托出诗人幽独凄怆的心境。这种出言平淡而造境含蓄深远的诗风,正是白居易的独特风格。

  绝句规律,要转得出,结得好。第三句“忽似”一转,立见感情跳跃,从而导出了无限风情的第四句。这个“忽似”,妙在凌空而来,触景而及,推出了新的境界。而这种突然而来的新境界,又正说明诗人经常想着渭村。诗人经常梦魂萦绕,才产生了这突然的联想,让读者于无声处感受到他的所思所想。明代钟惺在《唐诗归》里赞许白居易的诗说:“看古人轻快诗,当另察其精神静深处……此乃白诗所由出,与其所以传之本也。”这诗从“轻快”中取得“静深”之妙,就靠巧妙的转句得到。

  这首诗前两句写等待渡河的场景,描绘出一幅“待渡图”。后两句写自己产生的联想,推出内心隐藏的思乡之情。这首诗出言平淡而造境含蓄深远。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白居易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8:114-115
2、 古志昂编著.古典诗词四百首鉴赏与古诗词创作入门 创新版: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06:93-94

jiànchāngjiāng--bái

jiànchāngjiāngshuǐxiànménqiánjiàorénhuànchuán

shìwǎngniánguīcàicǎofēngshāwèibiān

光绪己卯,楼基坼裂,及大有倾塌之势,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前临洞庭,为之驳岸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堞亦加坚筑,以固吾圉焉!
光绪己卯,楼基坼(chè)¹裂,及大有倾塌之势,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塌费未集,而容²以考绩³北上。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前临洞庭,为之驳岸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yíng),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zhì)(dié)亦加坚筑,以固吾圉(yǔ)焉!
译文:光绪己卯年,岳阳楼的地基裂开,大有倒塌的态势,中丞邵公命令修葺它,修建的经费没有募集好,张德容因为考绩北上了。不久回到岳阳,德化李公来到湘中,命令把茶厘作为修葺岳阳楼的资金,其中还不够,就劝说四邑的乡绅富豪补足。于是在原来地基的后面,增加修建六丈多,在上面建造正楼,左边是仙梅亭,右边则是三醉楼,都是借鉴原来的规模有所增加。前面对着洞庭湖,为它建造驳岸来抵御水,楼的左右两边各增加了两个房间,作为登楼的人休息的地方,楼前面雉堞也增加坚固的建筑,来巩固我的边疆!
注释:¹坼:分裂,裂开。²容:即张德容(1820-1888)。同治十年(1871)、光绪五年(1879)两度出任岳州知府,政声显著,曾对岳阳楼进行整体修葺。³考绩: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⁴茶厘:对茶叶塌销所征的一种附加税。⁵奇:零数。⁶驳岸:保护岸或堤坝不坍塌的建筑物,多用石块砌成。⁷雉堞: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⁸圉:边境,边疆。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bān)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²欲听瑶瑟³怨,潇(xiāo)(xiāng)深夜月明时。
译文:斑竹枝啊斑竹枝,泪痕点点寄托着相思。楚地的游子啊若想听听瑶瑟的幽怨,在这潇水湘江之上当着夜深月明之时。
注释:¹斑竹:即湘妃竹。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极哀,泪染于竹,斑斑如泪痕,故谓“斑竹”。²楚客:本指屈原,此处为作者自况。³瑶瑟:以美玉妆饰成的瑟。古代之管弦乐器。⁴潇湘:潇水在今湖南零陵县西北合于湘水,称潇湘。

  《潇湘神》,一名《潇湘曲》。刘禹锡贬官朗州(今湖南常德)后,依当地的迎神曲之声制词,写了二首,创此词调,此为其中的第二首。潇湘,潇水流至湖南零陵县西与湘水合流,世称“潇湘”。潇湘神,即湘妃。指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博物志》记载,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嶷,他的爱妃娥皇、女英闻讯后赶至湘水边,哭泣悲甚,其泪挥洒在湘竹上,留下斑斑泪痕,遂成斑竹,她们也就自投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亦称“湘灵”。刘禹锡这首词,便是题咏湘妃故事的。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开头两个叠句,一方面是利用两组相同的音调组成滚珠流水般的节奏,以加强哀怨的气氛;一方面是反复强调斑竹枝这一具体事物,以唤起并加深人们对有关传统故事的印象。词人在这重叠深沉的哀叹中,实际上也融进了自己被贬谪的怨愤痛苦之情,从竹上的斑点,写到人物的泪痕,又从人物的泪痕写到两地相思,层层深入,一气流贯。在词人的笔下,斑竹成为多情相思的象征,是一种隽永幽雅的意象,而不再是普通的自然景物。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楚客,本指屈原。刘禹锡当时正贬官在朗州,与屈原流放湘西相似,所以这里的“楚客”实是作者以屈原自喻,将湘妃、屈原和自己的哀怨,联系在一起。这里的“瑶瑟”,乃瑟的美称,在作者的想象中,湘灵鼓瑟必然极为哀怨,所以说“瑶瑟怨”。当夜深人静、明月高照之时,楚客徘徊于潇湘之滨,在伴和着潺潺湘水的悠扬琴韵中,细细领略其中滋味,此之谓以环境烘托心情。词中创造了一个凄清空漾的境界,更适于传达出词人哀怨深婉的情思,作者和湘灵的怨愤之情融合了,历史传说与现实生活融合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也融合了,情致悠然不尽,辞止而意无穷。

  全词虽为祭祀潇湘神而作,但却借古代神话湘妃的故事,抒发自己政治受挫和无辜被贬谪的怨愤。作者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个真实与虚幻结合的艺术境界,将远古的传说、战国时代逐臣的哀怨和自己被贬湘地的情思交织起来,融化为一体,赋予这首小词以深邃的政治内涵,显示出真与幻的交织和结合,以环境烘托其哀怨之情,虽似随口吟成,而意境幽远,语言流丽,留给读者无穷回味和遐想的余地。

参考资料:
1、 陆国斌,钟振振 .历代小令词精华 :岳麓书社 ,1993.10 :29-30 .
2、 徐培均评注 .唐宋词小令精华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2.08 :15页 .
3、 钱仲联 .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09 :12-13 .
4、 徐庆宜选析 .唐宋词三百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5页 .

xiāoxiāngshén ·bānzhúzhī

liú tángdài 

bānzhúzhī bānzhúzhī lèihéndiǎndiǎnxiāng chǔtīngyáoyuàn xiāoxiāngshēnyuèmíngshí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燕燕¹轻盈,莺(yīng)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xū)²见。夜长争得薄情知?向初早被相思染。
译文:她体态轻盈、语声娇软的形象,我分明又从好梦中见到了。我仿佛听到她在对我说:长夜多寂寞呀,你这薄情郎怎么会知道呢?春天才刚开头,却早已被我的相思情怀染遍了。
注释:沔(miǎn)东:唐、宋州名,今湖北汉阳(属武汉市),姜夔早岁流寓此地。丁未元日: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元旦。¹燕燕、莺莺:借指伊人。²华胥(xū):梦境。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xíng)¹远。淮南²(hào)月冷千山,冥(míng)³归去无人管。
译文:自从分别以后,她捎来书信中所说的种种,还有临别时为我刺绣、缝纫的针线活,都令我思念不已。她来到我的梦中,就像是传奇故事中的倩娘,魂魄离了躯体,暗地里跟随着情郎远行。我西望淮南,在一片洁白明亮的月光下,千山是那么的清冷。想必她的魂魄,也像西斜的月亮,在冥冥之中独自归去。也没有个人照管。
注释:¹郎行:情郎那边。²淮南:指合肥。³冥冥:自然界的幽暗深远。

  这首词一开始即借“莺莺燕燕”字面称意中人,从称呼中流露出一种卿卿我我的缠绵情意。这里还有第二重含义,即比喻其人体态“轻盈”如燕,声音“娇软”如莺。可谓善于化用。这“燕燕轻盈,莺莺娇软”乃是词人梦中所见的情境。《列子》载黄帝曾梦游华青氏之国,故词写好梦云“分明又向华胥见”。夜有所梦,乃是日有所思的缘故。以下又通过梦中情人的自述,体贴对方的相思之情。她含情脉脉道:在这迢迢向夜中,“薄情”人(此为呢称)啊,你又怎能尽知我相思的深重呢?言下大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的意味。

  过片写别后睹物思人,旧情难忘。“别后书辞”,是指情人寄来的书信,捡阅犹新;“别时针线”,是指情人为自己所做衣眼,尚著在体。二句虽仅写出物件,而不直接言情,然皆情至之语。紧接着承上片梦见事,进一层写伊人之情。“离魂暗逐郎行远”,“郎行”即“郎边”,当时熟语,说她甚至连魂魄也脱离躯体,追逐词人来到远方。末二句写作者梦醒后深情想象情人魂魄归去的情景:在一片明月光下,淮南千山是如此清冷,她就这样独自归去无人照管。一种借玉怜香之情,一种深切的负疚之感,洋溢于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这首词紧扣感梦之主题,以梦见情人开端,又以情人梦魂归去收尾,意境极浑成。词的后半部分,尤见幽绝奇绝。在构思上借鉴了唐传奇《离魂记》,记中倩娘居然能以出窍之灵魂追逐所爱者远游,着想奇妙。在意境与措语上,则又融合了杜诗《梦李白》“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咏怀古迹》“画图省识向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句意。妙在自然浑融,不著痕迹。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713

suōxíng ·miǎndōngláidīngwèiyuánzhìjīnlíngjiāngshànggǎnmèngérzuò

jiāngkuí sòngdài 

yànyànqīngyíng yīngyīngjiāoruǎn fēnmíngyòuxiànghuájiàn chángzhēngqíngzhī chūnchūzǎobèixiāngrǎn 
biéhòushū biéshízhēnxiàn线 húnànzhúlángxíngyuǎn huáinánhàoyuèlěngqiānshān míngmíngguīrénguǎn 
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天上低昂(áng)¹似旧,人间儿女成狂²。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译文:天上日落月升,斗转星移,景象跟从前一样,人间男女依然如痴如狂,陶醉在节日的欢乐中。七夕夜,处处可见着新装的人们,仿佛来到了人间天堂。
注释:¹低昂:起伏,指星月的升沉变化。²成狂:指欢度七夕的景象。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bìn)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¹。阅²尽银河³风浪。
译文:不经意间感觉新秋凉意似水,因为思念故国,我两鬓已斑白如霜。我梦见自己在海底跨越枯桑,又在天上看尽银河风浪。
注释:¹“梦从”句:用《神仙传》沧海屡变为桑田的典故,比喻世事变化很大。²阅:经历。³银河:是指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星汉、云汉。银河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著名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鹊桥相会。

  这首词是作者借七夕来抒发自己寄寓故国之思。

  上片侧重写七夕儿女幸福欢快景象。“天上低昂似旧,人狂儿女成狂”二句紧扣“新秋”,分写“天上”与“人狂”七夕情景。低昂,是起伏升降的意思。

  上句说天上日落月升、斗转星移等天象变化,依然像从前一样。“似旧”二字,意在言外,暗示人狂却与自然界的景象不同,发生了巨大变化。暗逗结尾两句。

  下句说人狂儿女也象从前一样,狂欢欢度七夕。“成狂”即包“似旧”之意,言外有无限感慨。在词人看来,经历过人狂沧桑巨变的人们,新秋七夕,本应深怀黍离之悲,但今天人们竟依旧狂欢。这种景象不免使词人感慨万千。

  “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狂天上。”“处处试新妆”原是当时七夕风习,也是上文所说“儿女成狂”的一种突出表现。人们几乎误认为这种处处新妆的欢庆景象为人狂的天堂了。正如上文“儿女成狂”寓有微意一样,这里的“人狂天上”也含有讽刺意味。“却是”二字,言外有意,沦陷后的故国山河,已成为人狂地狱,而眼前的景象却竭然相反,仿佛人们早已忘却家国之痛,叫人无限悲痛。

  下片侧重直抒词人的感受。“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时狂飞逝,不经意狂,感到新秋凉意,原来夜深了。由于“相思”——怀念故国,自己的两鬓已经如白梅一样。上句写出一位重重心事的老人久久坐着默默无语,几乎忘却外界事物,下句将长期怀念结果与一夕相思的现境联接在一起给人以时狂飞逝的印象,用以突出表现作者深深的思虑。

  “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结拍写七夕之梦。上句暗用《神仙传》沧海屡变为桑田的典故,下句以“银河”切“新秋”。诗人梦见在海底超越枯桑,又梦见在天上看尽银河风浪。这里虽明为纪梦,实为借梦来表达对于世事沧桑与人事巨变的感受。这两句尤其突出全文寄意。结末二句起到了画龙点眼的作用。有此二句,不但上片“儿女成狂”的情景讽慨自深,就连过片的“新凉”、“相思”也都获得了特殊的含义。

  作者以自己作为独醒的爱国者与普通人相对照,抒发了自己眷怀故国的深沉悲壮的情感,是这首词构思和章法上的基本特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