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殿添开耀日光,坚牢应自卜无疆。金人十二今销灭,铁柱还闻铸汉王。
宝殿添开耀日光,坚牢应自卜无疆。金人十二今销灭,铁柱还闻铸汉王。

tiězhù殿diànèr--zhèngxuéchún

bǎo殿diàntiānkāi耀yàoguāngjiānláoyīngbojiāngjīnrénshíèrjīnxiāomiètiězhùháiwénzhùhànwáng

郑学醇

郑学醇

广东顺德人,字承孟。隆庆元年举人。任武缘知县。有《句漏集》。 ▶ 5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日月不肯迟,四时¹相催迫。
译文:日月如梭不肯缓慢流逝,四季互相催促不停步。
注释:¹四时:四季。
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寒风拂(fú)枯条,落叶掩长陌。
译文:寒风吹动枯枝条,落叶覆遮满道路。
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
弱质¹与运颓,玄发早已白。
译文:薄弱的才能与时运共减损,黑发早白已是满头。
注释:¹弱质:薄弱的才能。
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素标¹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译文:白发就像一个标记一般在头上,步入晚年前途也越来越窄。
注释:¹素标:指白发。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
家为逆(nì)¹旅舍,我如当去客。
译文:家就像迎宾的旅店,我就像一个即将离去的行客。
注释:¹逆:迎。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¹
译文:前行将要去哪里呢?南山陶氏的祖坟啊。
注释:¹旧宅:祖坟。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溪水将¹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gāo)开。
译文:溪水流过小桥后一去不返,小船还得依靠着短篙撑开。
注释:三江: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¹将:本义行、进,此处引申为流过。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交情得¹似山溪渡²,不管风波去又来。
译文:友情应该像山中溪水上的摆渡一样,不管风吹浪打却依然存在。
注释:¹得:应该。²山溪渡:常年设在山中溪水上的摆渡(船)。

  杨万里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六年授赣州司户参军,绍兴二十九年调任永州零陵县丞,隆兴元年赴调临安因张浚之荐除为临安府教授,乾道三年赴临安上政论《千虑策》,乾道六年除为隆兴府奉新知县,乾道六年因虞允文之荐除为国子博士,淳熙元年除知漳州,淳熙四年除知常州,皆不在吉水,唯有隆兴二年至乾道二年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及其父逝世为父丁忧与淳熙元年至三年养病期间,居于吉水,故此诗应作于此二时期其中之一。又《诚斋集(江湖集)卷二》有诗《甲申(隆兴二年)上元前闻家君不伏西归见梅有感二首》于本诗之前,《诚斋集(江湖集)卷三》有诗《丙戍(乾道二年)上元和昌英叔李花》于本诗之后,故此诗断然不可能作于淳熙元年至三年养病期间,而只能作于隆兴二年(一一六四)至乾道二年(一一六六),杨万里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及其父逝世为父丁忧期间。

  隆兴二年正月,杨万里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同年八月四日,杨万里之父逝世,杨万里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丁父忧时期。在此之前,杨万里方才于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及第,开始初次进入南宋官场,并由地方小吏一步步入职京城(因张浚之荐除为临安府教授),这正是一个读书人可以借机施展“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好时机。忽闻其父之病,出于孝道,不得已放弃大好机会,西归故里,这在政治上对于杨万里来说不吝于一个打击。同时,对于杨万里来说,其父之病,在亲情上对于杨万里也不吝于一个打击。然而西归故里吉水之后,同年八月杨万里之父的逝世对于杨万里来说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根据封建礼法的要求,父母之死皆应为之守孝三年,对于一个适才走上宦途不久,又有一定前途的读书人来说,这三年是极为艰难的,以前在官场上的一切都将归于破灭,一时前功尽弃,极易生出失意之感,对于杨万里来说更是这样。同时,杨万里之父的逝世在亲情上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古代讲求孝道,父母之死,特别是父亲之死,对于其子女来说是沉痛的,是失怙般的痛楚,这极易造成一种愁苦的心情。

  在这般官场失意、亲人离去的愁苦心情中,却又是为友人送别之时,在三江小渡口,杨万里作了本诗。此诗前两句,作者简单描绘了三江小渡口周边的环境,营造了一种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氛围。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使用比喻手法将“交情”比做“山溪渡”,并以自然界“风波”象征社会风浪,然后用“不管风波去又来”一句与首句“溪水将桥不复回”进行对比,深刻地表达了全诗的主旨。

参考资料:
1、 莫砺锋.论杨万里诗风的转变过程[J].求索,2001,4:105-106
2、 辛更儒.杨万里集笺校.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135-136

sānjiāngxiǎo

yángwàn sòngdài 

shuǐjiāngqiáohuí xiǎozhōuyóuduǎngāokāi 
jiāoqíngshān guǎnfēngyòulái 
愁。几片飞花过小楼。春归否,尚在柳梢头。
愁。几片飞花过小楼。春归否,尚在柳梢头¹
译文:愁眉紧锁。几片凋零的花瓣被风裹挟着飞过小楼。(甚至来不及感受这美好的春光,她就要走了,低头叹息,无法接受这现实)春日到底是归去了吗?(急忙从小楼上寻她)幸好,她尚且还在那嫩绿的柳树梢之头。
注释:¹梢头:树枝的顶端。

shíliùlìngchūnwàng--xiá

chóupiànfēihuāguòxiǎolóuchūnguīfǒushàngzàiliǔshāotóu

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怀州。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即下驴来!”遂承伏。人问何以知之。行成曰:“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则引缰远过,怯也;以此知之。”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cè)¹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有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²怀州。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即下有来!”遂³承伏。人问何以知之。行成曰:“此有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则引缰(jiāng)远过,怯(qiè)也;以此知之。”捉送县,有顷,有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译文:唐朝怀州河内县,有个叫董行成的人,能一眼就分辨出对方是否贼匪。 有一名贼人在河阳长店偷得路人一头驴和皮袋,在天快破晓时赶到怀州境内,正巧碰到董行成迎面而来。董行成一见他就大声喝道:“你这贼子给我站住!立即从驴上下来!” 那人一听立即下驴认罪。 事后有人问董行成如何看出那人是贼,董行成说:“这头驴是因为一段时间的急行而流汗,不是走了很长的路;而且这人见了路人也会引驴绕路,这一定是因他心虚;所以我判定他一定是贼。” 董行成将盗贼送到县衙,不一会儿,驴的主人寻着踪迹找来了,实际情况和董行成说的一模一样。
注释:¹策:辨认。²至:到。³遂:于是。⁴以:凭借。⁵之:代词,代这个小偷。

dǒngxíngchéng--míng

táng怀huáizhōunèixiàndǒngxíngchéngnéngzéiyǒuréncóngyángzhǎngdiàn,,dàoxíngréntóubìngdàitiānxiǎo,,zhì怀huáizhōuxíngchéngzhìjiēzhōng,,jiànzhīchìyuēzéizhùxiàláisuìchéngrénwènzhīzhīxíngchéngyuēxíngérhànfēizhǎngxíngjiànrényǐnjiāngyuǎnguòqièzhīzhīzhuōsòngxiànyǒuqǐngzhǔxúnzōngzhìjiēyán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广开¹兮天门²,纷³乘兮玄云
译文:天宫大门大开,我乘驾起一团团连接的黑云。
注释:¹广开:大开。²天门:天帝所居紫微宫门。按,以下四节为扮大司命的神尸所唱。³纷:多。⁴吾:大司命自谓。⁵玄云:黑云。乘玄云即以玄云为车,犹云乘云车。
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
令飘风¹兮先驱,使涷(dōng)²兮洒尘。
译文:命令旋风在前面开路,指使暴雨洗净空中的飞尘。
注释:¹飘风:大旋风。²涷雨:暴雨。
君回翔兮㠯下,逾空桑兮从女。
¹回翔兮㠯(yǐ)²下,逾空桑³兮从女(rǔ)
译文:大司命你自天上盘旋降临,我则跨越空桑山与您相随同行。
注释:¹君:指大司命。祭祀女巫以少司命的口吻迎神娱神。²㠯:同“以”。³空桑:山名。⁴女:汝。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纷总总¹兮九州,何寿²³兮在予
译文:纷扰扰的九州众生,为何其生死大权掌握在我的手中?
注释:¹纷总总:众多的样子,指九州之人。²寿:长寿。³夭:早亡。⁴予:我。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¹兮御阴阳²
译文:高高地飞呀缓缓地飞,乘着天地间的正气,驾驭着阴阳二气的变化。
注释:¹清气:天空中的元气,也称作“精气”。²阴阳:阴阳二气,此处兼及阴阳变化而言。
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
¹与君²兮齐³速,导兮九坑(gāng)
译文:我与你恭谨地在前趋走,引天帝直到达九冈山上。
注释:¹吾:大司命自谓。²君:指少司命。³齐:原作“斋”,朱熹《楚辞集注》作“齐”,今据改。齐速,严肃地快步走,也叫“趋”,为恭谨之貌。⁴导:引导。⁵帝:天帝。⁶之:到。⁷九坑:当即《左传·昭公十一年》说的冈山,楚人曾祭天于冈山。“坑”同“阬”,一本作“阮”,即古“冈”字。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
¹衣兮被被²,玉佩兮陆离³
译文:云彩的衣裳长长地飘动,腰间的玉佩叮叮当当。
注释:¹灵:《北堂书钞》等所引作“云”,二字繁体同为雨字头,相近致误。云衣,以云霞为衣。²被被:衣长的样子。³陆离:长的样子。
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
壹阴兮壹阳¹,众莫知兮余所为。
译文:凭借着万物阴阳生成之理,谁也不知道我的作为职掌。
注释:¹壹阴兮壹阳:指万物生成之理。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折疏麻¹兮瑶华,将以遗(wèi)²兮离居。
译文:折下茎断丝连的疏麻白花,将它赠给离居者聊表思念。
注释:¹疏麻:升麻(王逸称为“神麻”,神升声近)。麻的秆茎折而皮连,有藕断丝连之意。按,此下三节为女巫以少司命口吻娱神所唱。²遗:赠。离居:本来亲近而现在分离的人。
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
老冉冉¹兮既极²,不寖(jìn)³近兮愈疏。
译文:老暮之年已渐渐地来到,不能再亲近反而更加疏远。
注释:¹冉冉:渐渐地。²极:至。³寖:同“浸”,渐。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乘龙兮辚辚¹,高驰(chí)兮冲天。
译文:驾起龙来云车隆隆,高高地奔驰冲向天空。
注释:¹辚辚:车声。
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
结桂枝兮延伫¹,羌²愈思兮愁人。
译文:我编结着桂树枝条远望,为什么越思念越忧心忡忡。
注释:¹延伫:“伫”借为“眝”。延眝,远望。²羌:何为。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¹兮无亏²
译文:令人忧愁的思绪摆脱不清,但愿像今天这样不失礼敬。
注释:¹若今:像今天一样。²亏:亏损。
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
¹人命兮有当²,孰³离合兮可为
译文:人的寿命本来就各有短长,谁又能消除悲欢离合之恨?
注释:¹固:本来。²当:当然,本来的样子。³孰:谁。⁴为:作为,起作用。

  《九歌·大司命》是屈原的所做的祭大司命之神的歌舞辞,是组曲《九歌》中的一篇,是《九歌·少司命》的姊妹篇。大司命是先秦时代中国传说中的神,是掌管人的寿夭之神。其中大司命的主巫的唱辞,既有他的自述,也有他对少司命的唱辞。通过这些唱辞,描绘出了大司命威严、神秘、忠于职守、 督察人的善恶、握有生杀大权的形象。形神毕肖,准确的写出了大司命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或作者屈原对生与死、个人的生死命运与其善恶修为关系的认识及对大司命神的敬畏之情。折疏麻兮瑶华之后则是少司命的唱词,大司命与少司命的形象在篇中形成了富有意味的对照。主死 的大司命威严、神秘、令人敬畏;主生的少司命亲切、爱人、令人爱戴。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谏雨兮洒尘。”这是大司命的唱词,这两句是说,大开天门,我驾起滚滚的乌云,令旋风为我开路,令暴雨为我洒尘。这里写大司命的上场,从开天门的叙述里,我们可以推断他的天神地位,从以黑云为乘,令旋风为先驱和暴雨洒尘的清洁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权威,他的威严,他的冷酷和可怖。吉神降临往往有祥云为伴,有满堂的芳香,凶神的降临往往伴有黑云、狂风和暴雨。死对常人来讲是可怕的,而掌管人寿命的大司命在人心目中自然也是可怕的凶神。

  “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这是迎神女巫的唱词。这两句是说你从天上盘旋而下,我则跨越空桑山与你相随通行。大司命是受了迎神女巫的礼祭从天而降的。而迎神女巫的追求则是出于对大司命的爱恋。先民的娱神的目的往往是通过男女情事来达到的,这一手段同样适用于人对大司命神的祭祀。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这是大司命的唱辞。谓纷扰扰的九州众生,为何其生死大权掌握在我的手中?面对迎神女巫的追求,大司命高傲地亮明自己的权威与身份,带有自我炫耀的成分一一这或许就是人神离别的根本原因。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这是迎神女巫的唱辞。谓高高地飞呀缓缓地飞,乘着天地间的正气,驾驭着阴阳二气的变化。我与您并驾齐驱,引导您到九冈山去。她顺承大司命自炫的心理,一方面赞项了神的功德无量,一方面表现了对神的虔诚恭谨。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这是大司命的唱辞。谓我穿的神衣随风轻轻飘舞,我佩戴着长长的玉饰。我时隐时现、变化无常,我的所作所为,平凡人都莫知其详。这里仍是大司命夸耀其衣饰华美、神力非常的目炫之辞。至此,高高在上、冷酷无情、神秘莫测的大司命形象已塑造完成。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老冉冉兮既极,不寝近兮愈疏。”这是迎神女巫的唱词。谓采摘美丽如玉的花朵,将把它送给即将离别远去的大司命。人已经渐渐地进入老境,若不多加亲近,就会变得更加疏远。它表现了迎神女巫对神的崇敬、依恋,也表现了因年纪既老而情意愈疏的悲伤,流露了冀幸延年的情绪。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中说:“神以巡览而至,知其不可久留,故自言折其麻华,将以备别后之遗。以其年已老,不及时与神相近,恐死期将及,而益以琉阔也。盖诉而寓祈之意。”可谓深得其中三昧。

  “乘龙兮磷磷,高驰兮冲天。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这仍是迎神女巫的唱辞。谓大司命驾着滚滚的龙车离去,他高飞远举,直冲云天。我手持编好的桂枝久立凝望,越是想念他啊越是忧愁悲伤。上四句从抒清主体的角度,言因感于老境渐至却不能愈力睐近而有折疏麻以挽留之举,重点抒写了迎神女巫的复杂情感;而此四句则从另一角度,写大司命全然不顾迎神女巫的挽留,乘龙冲天而去,既表现了大司命的冷酷无情,又表现了迎神女巫的痴情与忧愁。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这仍是迎神女的唱辞。谓神已离去使人忧愁,可又有什么办法呢?但愿自今而后事神之心不减。本来人的寿夭是有定数的,难道是由人神的离合可以改变的么?这是神去之后迎神女巫的自我宽解之辞:既然人的命运由天而定,又何必苦苦追求,又何必因与神的离合而徒增忧伤呢?从表面来看,作品以这样的口吻作结,显示了迎神女巫对生死寿夭的达观态度,展示了她既现实又乐观的性格。但仔细品味,其中却充满了追求不得的失落和惘怅,流露出对人生命运的无可奈何。

  作品以对话和独白的形式,成功地塑造了大司命和迎神女巫(追求者)的形象。在大司命与迎神女巫的对话中,重点突出了大司命冷酷无情、自命不凡、自鸣得意、高高在上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均自大司命口中说出,又带有明显的自炫性质。同时,在对话中还表现了迎神女巫对神的虔敬与崇拜,表现了互目寸神的热爱与追求。但二者的对话却有异乎寻常的特点:它不是承前启后的相互对答,而是大司命一方只顾炫耀自己的威灵和神秘,迎神女巫乘势表述自己对他的爱慕与追求,反映出地位尊卑的殊异。而这样的对话形式,更有利于对大司命性格的塑造。在迎神女巫的独白中,则主要突出了迎神女巫的痴情和惆怅,表现了她对命运的无可奈何。而这种种情感均以独白的方式说出,更加重了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乎引唐色彩,将一个“终被无情弃”的女子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哀怨动人。

  作品寄慨遥深,富有寄托。先民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既观照了草木的零落,也观照了自我的衰亡。他们将自己生死无常、寿夭不齐的抽象思考,塑造成为具体可感的大司命神的形象,并在迎神、送神的过程中寄托了自己长生不老的愿望。这就是民间《九歌·大司命》的原始意图。当诗人屈原利用这一形式抒发情感的时候,他则在人神离合的情节中,寄寓了自己君臣离合变化的情思和希冀,以及追求不得的失落与惆怅。而其中“老冉冉兮既极,不寝近兮愈疏”与《离骚》中的“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情感何其相似!“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与“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意味又复相同;“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与“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又同是遇合难成的牢骚与无奈。

参考资料:
1、 刘树胜; 孙玉藏.《大司命》解读[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6-30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