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暮色冥蒙,雷风唤起双龙舞。吸乾彭蠡,须叟*作,一川烟雨。汉女霓旌,湘妃翠盖,冯夷鼍鼓。想祝融指挥,涛奔浪卷,来赴世间端午。此地番君旧境,问当年军容何许。垂杨断岸,几回想像,水犀潮弩。风景依然,英雄远矣,悠悠汉楚。笑邦人只记,饭筒缠彩,汨江怀古。
平湖暮色冥蒙,雷风唤起双龙舞。吸乾彭蠡,须叟*作,一川烟雨。汉女霓旌,湘妃翠盖,冯夷鼍鼓。想祝融指挥,涛奔浪卷,来赴世间端午。此地番君旧境,问当年军容何许。垂杨断岸,几回想像,水犀潮弩。风景依然,英雄远矣,悠悠汉楚。笑邦人只记,饭筒缠彩,汨江怀古。

shuǐlóngyínjūnguānjìng--cún

píngmíngméngléifēnghuànshuānglónggānpéngsǒuzuòchuānyānhànjīngxiāngfēicuìgàiféngtuóxiǎngzhùróngzhǐhuītāobēnlàngjuǎnláishìjiānduānfānjūnjiùjìngwèndāngniánjūnróngchuíyángduànànhuíxiǎngxiàngshuǐcháofēngjǐngrányīngxióngyuǎnyōuyōuhànchǔxiàobāngrénzhǐfàntǒngcháncǎijiāng怀huái

吴存

吴存

(1257—1339)元鄱阳人,字仲退。私淑饶鲁之学。部使者劝以仕,不赴。仁宗延祐初,强起为本路学正,改宁国教授。后聘主本省乡试,寻卒。有《程朱传义折衷》、《月湾集》。 ▶ 3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昔拟栩仙人王云鹤赠予诗云:“寄与闲闲傲浪仙,枉随诗酒堕凡缘。黄尘遮断来时路,不到蓬山五百年。”其后玉龟山人云:“子前身赤城子也。”予因以诗寄之云:“玉龟山下古仙真,许我天台一化身。拟折玉莲闻白鹤,他年沧海看扬尘。”吾友赵礼部庭玉说,丹阳子谓予再世苏子美也。赤城子则吾岂敢,若子美则庶几焉。尚愧辞翰微不及耳。因作此以寄意焉。
昔拟栩(xǔ)仙人¹王云鹤赠予诗云:“寄与闲闲傲浪仙,枉随诗酒堕(duò)凡缘。黄尘遮断来时路,不到蓬山五百年。”其后玉龟山人云:“子前身赤城子也。”予因以诗寄之云:“玉龟山下古仙真,许我天台一化身。拟折玉莲闻白鹤,他年沧海看扬尘。”吾友赵礼部庭玉说,丹阳子²谓予再世苏子美³也。赤城子则吾岂敢,若子美则庶几焉。尚愧辞翰(hàn)微不及耳。因作此以寄意焉。
译文:过去王云鹤曾赠云给我,意思是:告诉你这个高傲散漫的仙人闲闲居士,你因为既喜饮酒又爱吟云而堕入了尘世。漫天黄尘遮蔽了来时的道路,你不到蓬莱仙山已五百年了。斯有个隐士玉山人对我说,你的前身是神仙赤城子。于是我写了一首七绝回答他们,云的意思是:玉龟山下的真仙人,说我是天台山上神仙的化身。准备骑着白鹤去折仙境的玉莲花,待到将来再看沧海变桑田时扬起的尘埃。我的朋友礼部官员赵庭玉告诉我说,丹阳子说我是北宋文学家苏舜钦的后身。说我是神仙赤城子,那真担当不起,说是苏舜钦再世还差不多,惭愧的是我的文章比他还差一点。因此,我写了下面这首《水调歌头》以寄意。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花犯念奴”“花犯”。¹拟栩仙人:王云鹤(中立)的别号。²丹阳子:马钰(从义)的别号。³苏子美:北宋文学家苏舜钦(字子美)。
四明有狂客,呼我谪仙人。俗缘千劫不尽,回首落红尘。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时真。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
四明有狂客,呼我谪(zhé)仙人。俗缘千劫¹不尽,回首落红尘。我欲骑鲸(jīng)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时真。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
译文:像当年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一样,友人也称我为“谪仙人”。我历尽千劫依然尘缘未了,就落到了红尘中。我原本想骑着大鲸返回仙界,又担心神仙官府中的规矩会约束我,嫌我太过于率真。在梦中我几度和群仙畅谈,言笑晏晏。
注释:¹千劫:千世。劫为佛教用语,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称一劫。
倚长松,聊拂石,坐看云。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语沧浪流水,曾识闲闲居士,好为濯冠巾。却返天台去,华发散麒麟。
倚长松,聊拂石,坐看云。忽然黑霓(ní)落手,醉舞紫毫(háo)¹春。寄语沧浪流水,曾识闲闲居士²,好为濯冠巾。却返天台去,华发散麒麟³
译文:倚长松,聊拂石,坐看云起云落,乐哉悠哉。不时以紫毫之笔,蘸天上的黑霓作墨,醉酒当书,狂放恣意。告诉那沧浪之水,可识得我闲闲居士,我要用你去洗净那尘世间的肮脏,把清白还给人间,然后我再返回天台,在那里披着头发骑着麒麟遨游于仙界。
注释:¹紫毫:笔的一种,用紫黑色的兽毛制成。²闲闲居士:作者自号。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州境内,是仙霞岭的余脉。³麒麟:传说中的神兽。

  这是一首充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游仙词。

  上片借神仙境界、前代才人的文坛佳话引发开来。“四明狂客”即唐代才子贺知章,因是四明人,故自号四明狂客。“谪仙人”指唐李白,传说贺知章初见李白文章,惊为天人所作,故称之为“谪仙人”。所以首句既借用了李白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的典故,又用“四明狂客”来指作者自己的朋友,用“谪仙人”来自比,语句双带,一举两得。“俗缘千劫不尽,回首落红尘”意为因“俗缘未尽”,所以仙人谪落凡世,与首句相联。“我欲骑鲸归去”三句,典故颇多。“骑鲸人”仍指李白,传说李白死后骑鲸归去,而李白自己也曾自称“海上骑鲸客”。“神仙官府”缘自唐顾况集《王源诀》:“下界功满方超上界,上界多官府,不如地仙快活。”意思是神仙也不自在,照样要受管束,“嫌我醉时真”就是原因之一,所以倒不如谪去仙籍,反倒自在。“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是以“谪仙”身份,对还是仙人的人们谈大彻大悟的感慨。上片围绕“谪仙”层层展开,从古到仙,浑然一体。

  下片承上片,进一步发挥词人的丰富想象,“倚长松,聊拂石,坐看云”区区九字,一幅地仙游乐图跃然约上,悠然自得,潇散闲逸之态表现淋漓尽致。然“忽然”二字,急转笔锋,由静至动,以紫毫之笔,蘸天上的里霓作墨,醉酒当书,这时的词人的兴致更加高昂。“寄语”三句,化用古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闲闲居士”乃词人自号,意思是用沧浪之水洗净尘世间的肮脏与不平,还一个清白人间,抒了作者的高远理想。“却反天台去”意“返回天台作地仙”,“华发散麒麟”缘自韩愈《杂云》“被发骑麒麟”,这更进一步道出了词人意欲远离尘嚣的欲世,追求清明境界的愿望。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10-2411页

shuǐdiàotóu··míngyǒukuáng--zhàobǐngwén

xiānrénwángyúnzèngshīyúnxiánxiánàolàngxiānwǎngsuíshījiǔduòfányuánhuángchénzhēduànláishídàopéngshānbǎiniánhòuguīshānrényúnziqiánshēnchìchéngziyīnshīzhīyúnguīshānxiàxiānzhēntiāntáihuàshēnzhéliánwénbáiniáncānghǎikànyángchényǒuzhàotíngshuōdānyángziwèizàishìziměichìchéngzigǎnruòziměishùyānshàngkuìhànwēiěryīnzuòyān

míngyǒukuángzhéxiānrényuánqiānjiéjǐnhuíshǒuluòhóngchénjīngguīzhǐkǒngshénxiānguānxiánzuìshízhēnxiàopāiqúnxiānshǒumèngzhōngshēn

zhǎngsōngliáoshízuòkànyúnránhēiluòshǒuzuìháochūncānglàngliúshuǐcéngshíxiánxiánshìhǎowèizhuóguānjīnquèfǎntiāntáihuásànlín

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
(dì)(lì)¹流光²小,飘飖(yáo)³弱翅轻。
译文:灵巧的身躯发出微弱的光芒,纤弱的翅膀轻轻飘动。
注释:萤:昆虫,身体黄褐色,触角丝状,腹部末端有发光的器官,能发带绿色的光。¹的历:小粒明珠的光点,灵巧微弱的样子。²流光:闪烁流动的光芒。³飘飖:飘飘摇摇,很不稳定的样子。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恐畏¹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译文:只怕没有人认识自己,独自暗中飞来飞去发出光明。
注释:¹畏:怕。

  这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咏物诗,作者借咏流萤表达了物虽小而不碍其光华的哲理,同时又借物自喻,寄寓身世之感。因有所寄托,因而别具情致。

  此诗前两句从流萤的飞翔之形、发光之态的角度开始写,“流光小”与“弱翅轻”衬托出了萤火虫的弱小。这种手法,有点类似唐朝李嘉的《咏萤》:“映水光难定,凌虚体自轻。夜风吹不灭,秋露洗还明。向烛仍分焰,投书更有情。犹将流乱影,来此傍檐楹。”此诗通过萤火水上轻舞、空中展翅、风吹不灭、露洗还明、输光伴夜读、流连在楹檐等形象的刻画,突出了其飞翔之姿、发光之征。但虞世南的诗并不以绘形为目的。诗的三、四两句则由表及里,一下子窥视到萤的内心世界:“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多么顽强的个性,多么可贵的追求,尽管自己的生命弱小,但它不甘默默无闻,不愿自暴自弃,偏要在暗夜中闪光,顽强地表现自己的存在,执著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那出现在读者眼前的萤火,就不是一只小小的飞虫,一个微不足道的生命,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精灵,一个个性独特、胸怀不凡的刚毅之士,其伟岸形象,令人肃然起敬,又促人深思猛省。

  《老子》云:“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意思是说,道虽然是无名而质朴的,很小不可见,但是天下谁也不能降服它,令其称臣。人生在世,应该努力进取,刻苦学习,即使先天条件不足或有所限制,但是无碍于人通过后天努力获得学识。这首小诗也即阐述了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1、 王定祥,黎时龙编著. 唐人咏物绝句评注选绎[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2.12.第55页
2、 韩达编著. 古代哲理诗词三百首[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14.09.第40页

yǒngyíng

shìnán tángdài 

liúguāngxiǎo piāoyáoruòchìqīng 
kǒngwèirénshí ànzhōngmíng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山海经》
炎帝¹之妻,赤水之子听訞(yāo)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山海经》
译文:炎帝的妻子,是赤水的孩子,名叫听訞,她生下了炎居,炎居生了节并,节并生了戏器,戏器生了祝融。
注释:¹炎帝: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
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史记》
重黎¹为帝喾(kù)高辛居火正,甚²有功,能光融³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史记》
译文:重黎就是帝喾高辛氏火正,有功劳,能光照天下,帝喾命名叫祝融。
注释:¹重黎:风姓,为羲、和二氏之祖先。²甚:很,非常。³光融:光大、昭明。
祝诵氏,一曰祝和,是为祝融。……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都于会,故郑为祝融之墟。其治百年,葬衡山之阳,是以谓祝融峰也。《路史》
祝诵氏,一曰祝和,是为祝融。……以火施化¹,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都于会,故郑为祝融之墟。其治百年,葬衡山之阳,是以谓祝融峰也。《路史》
译文:祝诵氏,也叫祝和,就是祝融。……祝融用火照耀大地,被称为炎帝。后世的火官都被这样称呼。祝融建都在会,所以郑是祝融的领地。他治理一百年,死后被葬在衡山之南,这座山峰也因此被称为祝融峰。
注释:¹施化:实施教化。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子¹相梁²,庄子往见之。或³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yuān)(chú),子知之乎?夫(fú)¹⁰鹓鶵发于南海¹¹,而飞于北海¹²;非梧桐不止,非练实¹³不食,非醴(lǐ)¹⁴不饮。于是¹⁵(chī)¹⁶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¹⁷!’今子欲以子¹⁸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惠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了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是从南海起飞,要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就不栖息,不是竹子所结的子就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就不喝。在此时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鹞鹰看到仰头发出‘喝!’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惠
注释:¹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²相梁:在梁国当宰相。梁:魏国的都城,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的别称。根据史实魏国都城叫大梁,所以魏也叫梁。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³或:有人。⁴于是:与现代意思相同,可直接翻译为“于是”。⁵恐:害怕。⁶国:国都。⁷三:虚指,多次。⁸往:前往。⁹鹓鶵:鶵,古同“雏”。鹓鶵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¹⁰夫:句首语气词,可以不译,也可以译作那。¹¹发于南海:于,从。¹²飞于北海:于,到。¹³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因为色白如洁白的绢,故称。¹⁴醴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¹⁵于是:在这时。¹⁶鸱:王力《古代汉语》中解释为鹞鹰。¹⁷吓: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¹⁸子:你,指代惠子。

  这篇短文中,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故事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成鲜明对照,比喻巧妙贴切,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庄子往见惠子,表明自己的清高,无意功名利禄,指责惠子为保住官位而偏狭猜忌的心态,但这些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寓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隽永,具有更强的讽刺性。

  善于运用比喻。其中的“鹓鶵惠“鸱惠和“腐鼠惠都具有明显的比喻义,且比喻自然生动形象,特别是把鸱吓鹓鶵的情景刻画地惟妙惟肖,活画出了惠子因怕丢掉相国的官职而偏狭猜忌的丑态。按:庄子和惠子本是朋友,惠子先于庄子而逝,在《庄子·徐无鬼》中表现了庄子对墓中的惠子的怀念。

  本篇表现了庄子无意于功名利禄的清高的品质。比起《逍遥游》中表现的虚无主义和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来,还是值得肯定的。

huìxiàngliáng

zhuāngzhōu xiānqín 

    huìxiàngliáng zhuāngwǎngjiànzhī huòwèihuìyuē  zhuānglái dàixiàng  shìhuìkǒng sōuguózhōngsānsān zhuāngwǎngjiànzhī yuē  nánfāngyǒuniǎo míngwéiyuānchú zhīzhī yuānchúnánhǎi érfēiběihǎi fēitóngzhǐ fēiliànshíshí fēiquányǐn shìchīshǔ yuānchúguòzhī yǎngérshìzhīyuē    jīnzhīliángguóér  
吴王宫里色偏深,一簇纤条万缕金。
吴王宫¹里色偏深²,一簇(cù)纤条万缕(lǚ)³
译文:昔日的吴王宫里,柳色总比别处深,一簇簇鹅黄的细丝,如阳光洒下万缕黄金。
注释:¹吴王宫:此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造的馆娃宫,今江苏苏州西南灵岩山上有灵岩寺,即其故址。²色偏深:指柳树多而色浓郁。³万缕金:指柳枝上初发嫩芽,似万缕金黄。
不愤钱塘苏小小,引郎松下结同心。
不愤¹钱塘苏小小²,引郎松下结同心。
译文:不服那钱塘的苏小小,她为什么哟,偏偏要去松树下,与情郎缔结同心。
注释:¹不愤:不平,不服气。²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才倾士类,容华绝世,其家院多柳。

  这首词是借柳咏情。一、二句写柳色,一簇簇,一条条,如缕如金,形象娩媚。三、四句是借题发挥,写柳色与松色一样,而苏小小偏偏要在松下与郎定情,却不在柳下,对此,一般有情之物都将怪怨苏小小厚此薄彼。而词中的柳却“不愤”,可见柳之宽厚温柔,能对苏小小之情的体谅。从咏柳中,也称道了人的情操。

  此词提到馆娃宫和苏小小,周啸天教授认为是说苏州之柳胜于钱塘,似乎与白居易的《杨柳枝》词唱着反调。前两句是说吴王宫柳非常繁富。后两句是说,要是钱塘的柳色更好,苏小小就不会约郎到松柏之下去“结同心”了。周啸天把“不愤”解为不服,认为词人是根据古乐府《苏小小歌》,对白词进行了反讽,词意是说苏州宫柳胜于杭州。

  不过,这首词的意味还不止于此。它留有丰富的想象余地。杨柳枝柔,本来是可以绾作同心结的,但苏小小却和她的情人为何不来柳下。刘禹锡《杨柳枝》“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原来柳下结同心,乃有与情人分别的寓意。而松柏岁寒后凋,是坚贞不渝的象征,自然情人们愿来其下结同心而作山盟海誓了。如果作者有将宫柳暗喻宫人之意的话,那么“不愤钱塘苏小小,引郎松下结同心”就不但不是贬抑,反倒是是羡慕乃至嫉妒了。

参考资料:
1、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73-74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