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处聊同蚁,巢居反借鸠。偶来依净土,常自对沧洲。
穴处聊同蚁,巢居反借鸠。偶来依净土,常自对沧洲。
云乱竹间度,泉分花下流。未须论出世,吾自乞吾休。
云乱竹间度,泉分花下流。未须论出世,吾自乞吾休。

èrshǒu--zhāngyuánkǎi

xuéchùliáotóngcháofǎnjièjiūǒuláijìngchángduìcāngzhōu

yúnluànzhújiānquánfēnhuāxiàliúwèilùnchūshìxiū

张元凯

张元凯

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 7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严陵滩势似云崩,钓具归来放石层。
严陵(líng)滩势似云崩,钓具归来放石层。
译文:翻滚的波浪拍在严陵滩上,溅起的水花似玉碎云崩。钓罢归来,像严陵一样将渔具放在重叠的石层。
烟浪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灯。
烟浪¹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bàng)²点渔灯。
译文:烟浪打湿了船篷,身上寒冷,难以入睡,我只好拿来干蚌壳再添点油,点亮我渔灯。
注释:¹烟浪:浪打在船头,溅起烟雾般的小水珠,故叫烟浪。²枯蚌:干了的蚌壳。

diàoèrzhāng ·èr

xiū tángdài 

yánlíngtānshìyúnbēng diàoguīláifàngshícéng 
yǎnlàngjiànpénghánshuì gèngjiāngbàngdiǎndēng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平临云鸟八窗秋¹,壮压²西川³四十州
译文:筹边楼高耸入云窗外一片清秋,气势雄伟豪壮威震西川四十州。
注释:筹边楼:唐代名楼,位于成都西郊。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十月李德裕出镇西川节度使,次年秋为筹划边事所建,故名。¹八窗秋:凭窗远眺,可见八方秋色。²壮压:谓高楼可震慑川西四十州之广阔土地。³西川:四川西部,为唐边境。⁴四十州:一说“十四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诸将莫贪羌(qiāng)¹马,最高层处见边头²
译文:各位将领不要贪图羌族的骏马,楼的最高层可看到边塞的尽头。
注释:¹羌族:古代羌族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四川西部,总称西羌,以游牧为主。²边头:边塞前沿。

  诗的开首两句写楼。说“平临云鸟”,则楼之高峻可知;说“八窗秋”,则天旷气清、四望无际的情景可见。次句“壮压西川四十州”,着一“壮”字,点明筹边楼据西川首府形胜之地。两句不但写得气象雄浑,而且连李德裕当时建楼的用意,诗人百端交集的今昔之感,也都包含其中。后两句寓严正谴责于沉痛慨叹之中,便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意思是说,由于将军们的目光短浅,贪婪掠夺,召来了与羌族的战争,而他们又没有抗御的能力,以至连这西川的首府成都,都遭受战争的威胁。

  诗以“最高层处见边头”作结,这“高”,这“见”,和首句的“平临云鸟”遥相呼应;而“见边头”,则和次句的“壮压西川”是个鲜明的对照。意思是这座巍然耸立的高楼,它曾经是全蜀政治军事的心脏,成为西川制高点的象征;而此时时过境迁,登楼便能看到边地的烽火了。通过这样的对照,西川地区今昔形势的变化,朝廷用人的得失,都从这座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建筑物集中地表现了出来;而诗人感时伤事、忧深思远的心情,亦即杜甫所说“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还仗出群才”(《诸将》)之意,也就深情若诉了。再从句法上来看,“诸将”句陡然一转,与上文跳脱开来,而末句又一笔兜了回来,仍然归结到筹边楼,说的仍然是登楼眺览,真是硬语盘空,力透纸背。

  此诗前两句写景,气象万千;后两句叙事,说明时移势异。诗人的沉痛感受与前两句的壮伟大不相同,在前后对比描写之中,充分显示出女诗人心系国势盛衰的宏深器识和忧国忧民的生动形象。在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里,有议论,有感慨;有叙述,有描写;有动荡开阖,有含蓄顿挫,在中唐诗中并不多见。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79-780
2、 佘正松.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295-296

chóubiānlóu--xuētāo

pínglínyúnniǎochuāngqiūzhuàng西chuānshízhōuzhūjiāngtānqiāngzuìgāocéngchùjiànbiāntóu

东府买舟船,西府买器械。
东府买舟船,西府¹买器械。
译文:<span style="color:#660000;">东府购买了船只,西府购买了器械。
注释:<span style="color:#660000;">东府购买了船只,西府购买了器械。
问侬欲何为,团结山水寨。
问侬¹欲何为²,团结³山水寨(zhài)
译文:要问他们买这些干什么?是为了组建山水寨。
注释:¹问侬:犹言借问。²何为:干什么,做什么。³团结:组织。⁴山水寨:即乡兵。宋兵制,官军之外有乡兵,选自百姓或自己应募,就地组织起来,作为防守部队。
寨长过我庐,意气甚雄粗。
寨长¹侬我庐,意气²甚雄粗³
译文:寨长经过我的家,盛气凌人,态度粗暴。
注释:¹寨长:指乡兵首领。²意气:精神;神色。³雄粗:雄豪、粗野。
青衫两承局,暮夜连勾呼。
青衫两承局¹,暮夜连勾呼²
译文:两个穿着青衣的公差,在黑夜里还忙着来拉人,大呼小叫。
注释:¹承局:公差。²勾呼:点名传唤。
勾呼且未已,椎剥到鸡豕。
勾呼且未已,椎(zhuī)¹到鸡豕。
译文:呼叫声没落,就催着杀鸡宰猪。
注释:¹椎剥:谓残酷搜刮。
供应稍不如,向前受笞箠。
供应¹稍不如²,向前受笞(chī)(chuí)³
译文:供应稍不如意,马上就被鞭打侮辱。
注释:¹供应:伺候,听候使唤。²不如:不如意。³笞箠:用鞭杖或竹板打。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
译文:做了乡兵被东驱西赶,没时间种田,田园都已荒芜。
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衣。
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¹衣。
译文:家中拿不出钱买刀剑,只好当尽妻子的衣服。
注释:¹浑家:妻子。也可作全家解。
去年江南荒,趁熟过江北。
去年江南荒,趁熟¹侬江北。
译文:去年江南受了灾荒,逃荒到了江北。
注释:¹趁熟:到未遭灾荒的地方去乞讨谋生。黄震《日抄》:“浙人乡谈……盖谓荒处之人于熟处趁求也。”
江北不可往,江南归未得。
江北不可往,江南归未得。
译文:在江北没法活命,回江南也没有生路。
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桑。
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gēng)¹
译文:父母生下了我,教我种田养桑;
注释:¹耕桑:种田与养蚕。亦泛指从事农业。
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
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¹
译文:从来不知道官府的规矩,怎能够当兵打仗?
注释:¹戎行:当兵打仗。
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
执枪不解¹刺,执弓不能射。
译文:拿着枪不知道怎样刺,拿起弓射不准目标。
注释:¹不解:不知道。
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译文:拉我来当兵干什么,只是白白劳民,毫无益处。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
译文:逃到了东边又逃往西边,忍受着寒冷又忍受着饥饿。
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谁谓天地宽¹,一身无所依。
译文:谁说天高地广?我居然没块地方安身立足!
注释:¹“谁谓”句:用孟郊《赠别崔纯亮》:“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
淮南丧乱后,安集亦未久。
淮南丧乱后,安集¹亦未久。
译文:淮南自从经过战乱,人民回归家园,安定不久。
注释:¹安集:安定、聚集。
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
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
译文:死去的人如麻数也数不清,生存的又有几口?
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
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
译文:荒芜的村庄斜阳西照,只见到破败的农家没有几户。
抚摩力不足,将奈此扰何。
抚摩¹力不足,将奈此扰何。
译文:他们没有力量医好战争的创伤,对这番扰害又怎能承受?
注释:¹抚摩:抚慰、体惜。

  这首诗的起首两句,描写的是当时情景。第三句是一问,第四句是一答,将诗的主题表现出来。宋代兵制,官军之外,尚有乡兵。诗中所说的山水寨,即当时淮南的一种地方武装。这种组织,对于抗击金兵,起过一些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许多骚扰危害,此诗所揭露的就是这种弊病。

  自“寨长过我庐”起,直至下面“一身无所依”,全是一个流离失所的难民的自述,具体描写了所受之苦。“寨长过我庐”一下八句,写抽丁时寨长粗暴傲慢,公差吆喝呼唤,乡人忙着杀鸡宰猪,如果供应稍有不合意之处,便会立即遭到一阵鞭打。这种敲诈勒索的情景,在古诗中常可看到。但即使这样,当地的人们还是难逃被征入伍的命运。“驱东复驱西”一下四句,写抽丁后之苦楚:既已应征,就是兵,而非农了,故整年被东驱西赶,疲于戎事,把农事全荒废了。但这兵又是乡兵,只有义务,没有薪饷,甚至连买刀剑之钱,也要自己承担。一个农民,不耕作,肯定没钱。为了买刀置剑,甚至于把妻子的衣服当光,由此更见山水寨扰民之烈。这种典衣卖地的情景,在古诗中也常可看到,此诗可注意的是尤袤揭示了一个矛盾:一方面官府不许人民务农,驱使他们从事戎行;另一方面官府又不承担任何责任,连军备开支也要他们自己承担——好比“既要马跑,又不供草”。组织山水寨,原是为了抗金保民,现反驱民于死地,那又要它就没什么用了。尤袤把这个矛盾深刻地揭示出来,也就揭露了当时一批官吏豪强,借建寨抗金为名,行夺民肥私之实的真相。这个矛盾在当时是没法解决的,百姓既在淮南无法为生,那又为何不远走高飞,而坐以待毙呢?“去年江南荒”一下四句,就对此作了回答,将诗意拓宽,由“团结山水寨”的扰民,进而言整个社会的不安。诗中所描写的这个淮民原居江南,因逃荒来到江北。江北以兵乱不能安生,江南因灾荒同样没有活路。这天灾人祸齐之,百姓流离、无家可归的情景,跃然纸上。

  “父母生我时”一下八句,言当地百姓本是农家子弟,只习耕田种桑,连官府规矩都不懂,是不能当兵打仗的。把这样的人召集起来,不加训练,连武器都不会使,也是没有用的。这是十分明显的事实,那些官吏、寨长也是看到的,明白的。事实上即使他们看到,也无动于衷,因为对不少人来说,组织山水寨,一方面是欺蒙上司,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趁机勒索,至于这支队伍究竟有多少战斗力,原非其所考虑之事。这就进一步揭露了建立这种山水寨徒劳百姓、无补于事的实质。“流离重流离”一下四句,和上面“驱东复驱西”以下八句呼应。想那唐代孟郊一生潦倒,难免冻馁,也尝作诗:“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别崔纯亮》)可如今这淮民惨苦之状,更甚于孟郊,颠沛流离,饥寒交迫,茫茫天地,竟无容身之所。残酷的现实,终于迫使诗中这个淮民发出了这样的愤激之言:“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结尾紧接上面官吏之言,针对当时形式,围绕诗的主题,抒发自己的感慨和议论。自“淮南丧乱后”以下,为作者戒辞,言淮南已经丧乱,安定未久,人口稀少,村落荒凉,用具体的描述,道出了“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这样的慨叹。对此,官府原应加以安抚、救济才是。但如今官府无力救济,反加以扰民,百姓是受不了的。在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民不堪其扰了!即“抚摩力不给,将奈此扰何!”尤袤此诗为民请命,也在结句中明白地表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1051-1054页

huáimínyáo--yóumào

dōngmǎizhōuchuán西mǎixiè

wènnóngwèituánjiéshānshuǐzhài

zhàizhǎngguòshénxióng

qīngshānliǎngchéngliángōu

gōuqiěwèichuídàoshǐ

gōngyīngshāoxiàngqiánshòuchīchuí

dōng西quèchú

qiánmǎidāojiàndiǎnjǐnhúnjiā

niánjiāngnánhuāngchènshúguòjiāngběi

jiāngběiwǎngjiāngnánguīwèi

shēngshíjiàoxuégēngsāng

shíguānyánānnéngshìróngxíng

zhíqiāngjiězhígōngnéngshè

tuánjiéwèiláodìng

liúzhòngliúrěndòngrěn

shuíwèitiānkuānshēnsuǒ

huáinánsàngluànhòuānwèijiǔ

zhěshēngzhěnéngkǒu

huāngcūn西xiéliǎngsānjiā

jiāngnàirǎo

水绕孤村,树明残照,荒凉古道秋风早。今宵何处驻征鞍?一鞭遥指青山小。
水绕孤村,树明残照,荒凉古道秋风早。今宵何处驻征鞍¹?一鞭遥指青山小。
译文:水环绕着孤村,夕阳残照着树木,荒凉古道上早早吹起了秋风。今天晚上在哪休息呢?执鞭遥指远处的青山。
注释:¹征鞍:指旅行者所乘的马。
漠漠长空。离离衰草。欲黄重绿情难了。韶华有限恨无穷。人生暗向愁中老。
漠漠¹长空。离离衰草。欲黄重绿情难了。韶华²有限恨无穷。人生暗向愁中老。
译文:漠漠苍茫的长空下衰草离离。衰草想要变黄又泛出绿意,鹅黄深绿近深秋。韶华易逝遗憾无穷,在人生尽头年老时更是愁苦。
注释:¹漠漠:广漠而沉寂。²韶华:美好的年华。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为爱红芳¹满砌(qì)阶,教(jiào)²人扇上画将来。
译文:因为喜爱开满阶前的红色牡丹花,所以找画师将它们画到扇子上来。
注释:¹红芳:红花。这里指红色牡丹花。²教:使;令;让。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叶随彩笔参(cēn)(cī)长,花逐轻风次第¹开。
译文:随着画笔的移动,参差不齐的叶子展现在了扇子上,一朵朵花儿也都随着清风依次盛开。
注释:¹次第:指依次 ,按照顺序或以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闲挂几曾停蛱(jiá)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译文:扇子闲挂着的时候多次引来蝴蝶在上面停留,频频摇动也不怕落了一身的灰尘。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héng)¹月里栽。
译文:画上的牡丹根系生长在地上,好似是嫦娥栽在月亮上一样。
注释:¹姮娥:指嫦娥。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