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家天子忆扬州,厌坐深宫傍海游。穿地凿山开御路,
隋家天子忆扬州,厌坐深宫傍海游。穿地凿山开御路,
鸣笳叠鼓泛清流。流从巩北分河口,直到淮南种官柳。
鸣笳叠鼓泛清流。流从巩北分河口,直到淮南种官柳。
功成力尽人旋亡,代谢年移树空有。当时彩女侍君王,
功成力尽人旋亡,代谢年移树空有。当时彩女侍君王,
绣帐旌门对柳行。青叶交垂连幔色,白花飞度染衣香。
绣帐旌门对柳行。青叶交垂连幔色,白花飞度染衣香。
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枝好。驿骑征帆损更多,
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枝好。驿骑征帆损更多,
山精野魅藏应老。凉风八月露为霜,日夜孤舟入帝乡。
山精野魅藏应老。凉风八月露为霜,日夜孤舟入帝乡。
河畔时时闻木落,客中无不泪沾裳。
河畔时时闻木落,客中无不泪沾裳。

biànliǔběnzuòbiānliǔ--wánglíngrán

suíjiātiānziyángzhōuyànzuòshēngōngbànghǎiyóu穿chuānzáoshānkāi

míngjiādiéfànqīngliúliúcónggǒngběifēnkǒuzhídàohuáinánzhǒngguānliǔ

gōngchéngjǐnrénxuánwángdàixièniánshùkōngyǒudāngshícǎishìjūnwáng

xiùzhàngjīngménduìliǔxíngqīngjiāochuíliánmànbáihuāfēirǎnxiāng

jīncuīcányòngdàoshùcéngzhīhǎo驿zhēngfānsǔngèngduō

shānjīngmèicángyīnglǎoliángfēngyuèwèishuāngzhōuxiāng

pànshíshíwénluòzhōnglèizhānshang

王泠然

王泠然

王泠然(?692--?725),字仲清。太原(今属山西)人。开元五年登进士第,后官太子校书郎。曾上书张说自荐,未果。秩满,迁右威卫兵曹参军。工文赋诗。气质豪爽,当言无所回忌,乃卓荦奇才,济世之器。惜其不大显而终。有集今传。 ▶ 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¹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²于斯³,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yǎn)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rú)子其图之!”
译文:晋国献公的丧期,秦国穆公派人慰问公子重耳,并且传达自己的话说:“寡人听说:失去国家(君主权)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国家(君主权也)常常在这个时候。虽然我的先生您恭敬严肃,在忧伤的服丧期间,居丧也不可太久,时机也不可失去啊,年轻人,请考虑一下吧!”
注释:¹吊:致吊唁。²恒:经常。³斯:此,这。⁴俨然:形容庄重、严肃。
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shú)能说¹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²吊亡臣重耳。身丧³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qǐ)(sǎng)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译文:(重耳)将这事告诉舅舅子犯。舅舅子犯说:“年轻人还是推辞吧。居丧之人没有值得宝贵的东西,可珍贵的只有仁爱和亲情。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还要用这事来谋利,那么天下谁能说清(我们无罪过)啊?年轻人还是推辞吧。”公子重耳(便)对(秦国的)客人说:“君王赏脸吊唁流亡的我重耳,(我)在父亲死去居丧(的时候),不能参与到哭泣(表达)悲哀的丧礼中去,而让您操心了。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我)哪里还有其他的图谋来辜负您(来慰问我)的情义啊?”(重耳)行稽颡之礼但不拜谢(秦国来的客人),哭着起身,起身后但不(跟秦国来的客人)私下交谈。
注释:¹说:解释。²惠:施予恩惠。³丧:流亡在外。⁴或:表疑问。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¹而不拜,则未为后²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译文:子显复命将事情告诉穆公。穆公说:“仁人啊,公子重耳!叩拜但不拜谢,是他没以晋献公的继承人而自居,所以没有拜谢  。哭着起身,就表示敬爱父亲。起身但不私谈,就表示远离个人利益啊。”
注释:¹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读音qǐsǎng。²后:君主。

  公子重耳由于受骊姬的陷害,在晋献公在世时流亡国外。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晋国无主,秦穆公派使者到重耳处吊唁,并试探他是否有乘机夺位的意思。重耳和子犯摸不清穆公的真实意图,怕授人话柄,于己不利,于是婉言表态,得到穆公倍加赞许。

  问过舅舅才做决定、学舌舅舅的话:“父死之谓何?”都充分显示出政客的虚伪、善于表演的实质。“爱父”、“远利”之说完全就是欺世盗名之辞。这些话由劝人夺权的秦穆公嘴中说出,就更是刻画出工于权谋的政客众生像。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¹²我享³,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gǔ)¹⁰文王,既¹¹¹²(xiǎng)¹³之。我其夙夜¹⁴,畏天之威,于时¹⁵保之。
译文:奉上祭品献神灵,祭品有牛还有羊,祈求上天佑周邦。效法文王的典章,日日谋求安四方。伟大文王英名扬,配祀上天祭品享。我们早晚勤努力,遵循天道畏天威,才能保佑我周邦。
注释:¹我:周武王自称。²将:捧。³享:献祭品。⁴右:通“佑”,保佑。⁵仪式:法度。⁶刑:通“型”,效法。⁷典:典章制度。⁸靖:平定,治理。⁹伊:语助词。¹⁰嘏:福。一说通“假”,伟大。¹¹既:尽。¹²右:助。朱熹《诗集传》则以为神灵“降而在祭牛羊之右”。¹³飨:享用祭品。¹⁴夙夜:早晚,指勤政。¹⁵于时:于是。

  《大武》的乐曲早已失传,虽有零星的资料,但终难具体描述。然其舞蹈形式则留下了一些粗略的记录,可以作大概的描绘。第一场,在经过一番擂鼓之后,为首的舞者扮演武王,头戴冕冠出场,手持干戚,山立不动。其余六十多位舞者扮武士陆续上场,长时间咏叹后退场。这一场舞蹈动作是表示武王率兵北渡盟津,等待诸侯会师,八百诸侯会合之后,急于作战,而周武王以为伐纣的时机尚不成熟,经过商讨终于罢兵的事实。第二场主演者扮姜太公,率众舞者手持干戈,奋臂击刺,猛烈顿足。他们一击一刺,做四次重复,表示武王命太公率敢死队闯犯敌阵进行挑战,武王率大军进攻,迅速获胜,威振中原。第三场众舞者由面向北转而向南,表示周师凯旋返回镐京。第四场开始时,众舞者混乱争斗,扮周、召二公的舞者出而制止,于是众舞者皆左膝跪地,表示成王即位之后,东方和南方发生叛乱,周、召二公率兵平乱的事实。第五场,众舞者分成左右两大部分,周公在左、召公在右,振动铃铎,鼓励众舞者前进,表示成王命周公镇守东南,命召公镇守西北。第六场,众舞者恢复第一场的位置,作阅兵庆典和尊崇天子成王的动作,表示周公平乱以后,庆祝天下太平,各地诸侯尊崇周天子。

  按传统说法,《诗经》是配乐舞的歌词,即诗乐舞三位一体。王国维曾怀疑这一说法,但他撰《周大武乐章考》研究《大武》的歌辞时还是按这一原则进行的,即认为《大武》六成有诗六篇。据《毛诗序》“《武》,奏《大武》也”、“《酌》,告成《大武》也”的说明,与《大武》有关的诗为《武》、《酌》,又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武王克商,作《颂》曰:……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其三曰:‘铺时绎思,我徂惟求定。’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数语,提及《大武》中诗有《武》、《赉》、《桓》。这样,六篇就确定了四篇。王国维又根据《周颂》末四篇的排列顺序,认为《般》诗为其中一篇。又据《礼记·祭统》“舞莫重于《武宿夜》”一语,推断还有一篇诗,其中有“宿夜”一词,“宿夜”即“夙夜”,他认为《昊天有成命》即《武宿夜》,当为《大武》之第一篇歌诗,以下依次为《武》、《酌》、《桓》、《赉》、《般》。后经冯沅君、陆侃如,尤其是高亨的详细考辨,断定《大武》第一篇当为《我将》(详见高亨《周代大武乐考释》一文),并重新排列了后四成歌诗的次序。于是,《大武》六成的六篇诗的排列次序确定为:《我将》、《武》、《赉》、《般》、《酌》、《桓》。

  《周颂·我将》诗始言奉献牺牲于天帝,祈求天帝保佑。据《乐记》,《大武》一成象征武王出征,周人出征,必先祭祀天帝,求得天帝的保佑,此诗的首三句说的就是这事。次言继承文王之遗志,以求“日靖四方”,也就是统一并安定天下。文王时代,伐犬戎,伐密须,伐耆,伐邘,伐崇,文王殁后,武王欲完成文王未竟事业,伐纣克商,追思文王创业之功,深觉当遵循文王行之有效的种种法典。末言夙夜“畏天之威”,是说自己日夜不忘天帝和文王之命,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早日安定天下。对武王而言,天命和文王之典是一致的,文王的遗志也就是“天威”(天命之威)。这就是此诗把祭祀文王和祷告上天合而为一的缘故。全诗自始至终,都用第一人称的口气,即周武王出兵之前向父亲的神灵和上天陈述出兵的目的,并祈求保佑。其语言质朴,充满敬畏之情。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54-656

jiāng

míng xiānqín 

jiāngxiǎng wéiyángwéiniú wéitiānyòuzhī shìxíngwénwángzhīdiǎn jìngfāng wénwáng yǒuxiǎngzhī  wèitiānzhīwēi shíbǎozhī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微官¹易得罪,谪(zhé)去济川²³
译文:官职卑微最容易获罪,我被贬谪到济水之滨。
注释:¹微官:小官。²济川:济水。³阴:水南为阴。
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
执政¹方持法²,明君³此心。
译文:执政者正坚持以法办事,圣明之君主原无贬斥之心。
注释:¹执政:掌握国家大权的人。²持法:执法。³明君:贤明的君主。⁴照:一作“无”。
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闾阎(yán)¹政润²上,井邑(yì)³海云深
译文:村落在黄河浸润的岸边,城镇的上空海云浓深。
注释:¹闾阎: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²政润:指沿政湿润之地;政流沿岸。³井邑:城镇。⁴海云深:近海云气浓重。
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
纵有归来¹日,各²愁年鬓(bìn)³侵。
译文:纵然有回到京城的一天,只怕岁月早已染白了双鬓。
注释:¹归来:指回到京城。²各:一作“多”。³年鬓:年龄与鬓发。

  这首诗用曲折委婉的笔法,表现了作者被贬谪的怨愤和归期难测的愁情。

  首联“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二句点题,首句写自己官职卑微,动辄得咎,言外之意,执政者为所欲为,怨愤之情已溢于言表。当时的执政者是张说,他和太乐令刘贶的父亲刘知几有矛盾,王维是和刘贶同时遭贬的。

  颔联“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写得怨而不怒,表面上为唐玄宗开脱,也说执政者是执法办事,其实是托讽。钟惺说:“持法二字周旋感慨,立言甚妙。”谭元春也说这两句表现得“极忠厚,极不忠厚”,都认为是委婉地点出了唐玄宗是听了张说之言,至有此行。

  颈联“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作跌宕之气,由眼前的离别悬想济州的风土情况。

  尾联“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则又进一步表示自己负罪不轻,正当年少,却远愁年鬓之改,邈无归期,慨叹转深。

  全诗充分反映了王维对此次获罪被贬的打击心有余悸,然而又并非完全心灰意冷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00-102
2、 杨宇宁.王维奉佛原因之探究.延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2011,06

chūchūzhōubiéchéngzhōngrén--wángwéi

wēiguānzuìzhéchuānyīn

zhízhèngfāngchímíngjūnzhàoxīn

yánrùnshàngjǐnghǎiyúnshēn

zòngyǒuguīláichóuniánbìnqīn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万里家山¹一梦中,吴音²渐已变儿童。
译文:万里之外故乡的山川像是在梦里,久住这里的孩子也已习惯说吴语了。
注释:秀州:今浙江省嘉兴市。乡僧:苏轼的同乡僧人。文长老:文及长老,报本禅院的方丈。¹万里家山:苏轼是四川人,当时来到万里之外的浙中,所以这样说。²吴音:江浙一带的乡音。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每逢蜀叟(sǒu)¹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译文:每当自己与文长老作整日的长谈,便好像看到家乡的峨嵋山上浓郁得要融入天空的翠色。
注释:¹蜀叟:指文及长老。峨眉:四川峨眉山。苏轼为四川眉山人,所以诗中每每出现“峨眉”的字样,亦表现对家乡风物的眷恋。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师已忘言¹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译文:师父您已达到忘言境界是真正有道行的人,而我除了吟诗作文没有任何作为。
注释:¹忘言:默喻所悟妙意,不必再用语言说明。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明年采药天台¹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译文:明年我要到天台山采药去,更想将诗句题满浙东的大地。
注释:¹天台:浙江省天台山,当时是佛教圣地。

xiùzhōubàoběnchányuànxiāngsēngwénzhǎnglǎofāngzhàng--shì

wànjiāshānmèngzhōngyīnjiànbiànértóng

měiféngshǔsǒutánzhōng便biànjuééméicuìsǎokōng

shīwàngyánzhēnyǒudàochúsōubǎigōng

míngniáncǎiyàotiāntáigèngshīmǎnzhèdōng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hún)¹山中今始发。
译文:洛阳城里,花儿已经开得如雪一般铺天盖地,而陆浑山中的花儿,如今才开始发芽。
注释:别业:即别墅。¹陆浑:地名,在今河南嵩县。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旦别河桥杨柳¹风,夕今伊(yī)²桃李月。
译文:早上刚刚辞别了河桥那掠过杨柳吹来的风儿,晚上又卧在这伊川桃李间的月色中。
注释:¹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俗。清明亦有插柳、戴柳之俗。²伊川:水名。即“伊河”。洛河支流,在河南西部。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¹
译文:伊川的桃李正是芬芳面新鲜的时候。在寒食节里,山中的酒也是醉香宜人的。
注释:¹酒复春:唐人名酒多用春字,如竹叶春、松醪春、烧春等。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野老不知尧(yáo)(shùn)力,酣(hān)歌一曲太平人。
译文:山野间的老人安居乐业,快活地唱上一曲,唱一唱这身在太平盛世中的人。

  起二句紧扣题目,谓值此寒食清明节候,洛阳城中已是繁英飘荡、缤纷如雪,而陆浑山中则花始绽放。其意并不在说明城中与山中气候景物之异,而是表现诗人追随春天的脚步,从城里转向山中寻觅春光的浓厚兴趣,和对春天由洛阳转至山中这一发现的诗意感受。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对照此诗首二句,可见宋之问早在白氏之先就感受并发现了春之转移这一诗材诗境,只不过白氏明白挑出自己的诗意感悟,近乎宋诗的表现理趣;而宋之问的这两句诗则仅客观展示这一现象,而将自己的感受含蓄于诗中而已。“今始发”,则山中春光方兴未艾,正可尽情享受,开启下文。

  三、四两句紧扣题内“还”字,写自己清晨从洛阳出发,晚上已在陆浑别业。这点意思如果直白道出,则根本不能成其诗。诗人不说“早发洛阳”“夕至陆浑”,而说旦别河桥”“夕卧伊川”,这一“别”一“卧”,不仅表达了对洛阳春光的留恋,而且透出了卧赏山庄春夜美景的惬意与喜悦。将洛阳与陆浑改成“河桥”与“伊川”,也使干巴巴的地名有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和诗意。尤为出色的是在“旦别河桥”与“夕卧伊川”之下分别缀以“杨柳风”和“桃李月”这两个全新的组合意象,不仅生动地展示了洛阳繁花飘雪之后“春风杨柳万千条”的幕春景象和陆浑山中月映桃李正芬芳的景象;而且由于用“杨柳”来形容“风”,用“桃李”来形容“月”,读者仿佛能闻到这“风”中飘送的杨柳的气息,这“月”下散发的桃李的芳香,造语新颖,意象优美。上下两句,对仗工整,又一气呵成,显得特别流丽圆转。两句诗就像是两幅情调意境很美的图画,完全可以用它们来作为两幅画的题目。音调的婉转流畅、圆转自如也同样非常突出。可以说兼有诗境美、绘画美和音乐美。虽不像“桃李春凤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那样凝练概括,但自有一种天然的风韵和流走的意致。

  第五句用顶针格,重复上句“伊川桃李”,以突出陆浑山中春色正浓,蝉联中有流走之势。第六句点明“寒食”节令,应上“桃李正芳新”,并渲染春酒又正新熟。不但春色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花香之外更兼酒香。一“正”一“复”,相互勾连呼应,传达出一种顾盼神飞的神情意态。

  七、八两句,以陆浑山中风物之美、生活之惬作收。“野老”指当地居民,也可兼包诗人自己。谓处此山中人无异于尧舜太平盛世的百姓,当酣歌一曲,终老此地。这个结尾,不无歌咏升平的意味。但话说得很艺术,很富诗情,并不是硬贴上去的颂圣尾巴,与全诗的内容风格也比较统一。武后统治时期,统治集团内部尽管矛盾斗争不断,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诗人所歌咏的“太平”,并非纯粹的粉饰之词。

  全篇的突出特点是风调的自然流美。清新流丽的语言,一气流走的格调,圆转如珠的韵律,和贯串全诗的浓郁的春天气息,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撰.唐诗选注评鉴 上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09:第75页

hánshíháihúnbié--sòngzhīwèn

luòyángchénghuāxuěhúnshānzhōngjīnshǐ

dànbiéqiáoyángliǔfēngchuāntáoyuè

chuāntáozhèngfāngxīnhánshíshānzhōngjiǔchūn

lǎozhīyáoshùnhāntàipíng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