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巢父是尧时期的隐士。他居住在山中,不问世事,老了之后就以树为巢,睡在树上,当时的人都叫他“巢父”。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以告诉巢父。巢父说:“你为什么不隐藏你的身体,收起你的光芒?如果不这样,你就不是我的朋友。”巢父击打许由的胸口而让他下树。许由惆怅不已。许由过清泠的溪水时,用溪水洗耳,擦洗眼睛,并说:“一向听闻你贪从进言,辜负了我的友谊啊!”于是离去,终身不再和巢父相见。
许由,字武仲,尧听说他贤能,打算把天下让给他。许由不接受,退而隐居在中岳颖水的阳面,箕山之下。尧后来又召许由为九州长,许由都不想听,在颖水河边洗耳。当时巢父牵着牛打算饮水,看见许由洗耳,就问他为什么。许由回答说:“尧打算让我出任九州长,我很讨厌听到这个消息,所以洗耳。”巢父说:“你要是居住在深谷高山之中,都没有道路达到,谁能看见你?你在世间游览,故意留下声名,想要追求名誉,简直是污染了我的牛喝的水。”于是牵着牛到上游喝水。
注释
世利:世间的利禄。
膺:胸。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心情。
诗共十二句。开头四句,紧扣“不遇”题旨,连用四个“不”字,反复叙写自己困顿失意的情形。北阙,指朝廷。首句是说自己,向朝廷上书,陈述自己的政见,表达用世的要求,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次句化用汉代杨恽《拊缶歌》:“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的句子,意思是说自己退隐躬耕,因为天时不顺,没有获得好收成,衣食无着。第三句反用晋伏滔参加孝武帝召集的百人高会,受到孝武帝垂青的故事(《世说新语·宠礼》),借指自己不能挂名朝籍的不幸遭遇。五侯,用汉成帝同日封其舅王谭等五人为侯的典故(《汉书·元后传》),此处泛指权贵。第四句意思是:阿谀奉承权贵,可以获得利禄,但自己的性格刚正不阿,不愿这样做,只能沉沦困顿。
接着的四句,描写主人公不遇失意后漂泊困窘的生活。河朔,。茂陵,。主人公落魄以后,远游河朔,投靠一位朋友为生。但滞留他乡,依附他人的生活,使他心中产生了深沉的乡思。家人住在京城,风尘阻隔,音信全无,他们都平安无事吧?还是暂且留在北地,登山临水,流连赏玩吧。即使春天已经来到人间,和风吹拂,杨柳依依,最能惹起人的旅思,也全然不管。既思乡怀人,却又宁愿继续漂泊他乡,主人公这一矛盾的心理,极深刻地反映了他失意以后凄楚、哀伤悲愤的心情。
最后四句,主人公向友人陈述他对世俗的态度和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说:今天世上的人,只为自己着想,自私自利,我对这种现象大为不悦,内心十分鄙视。这一点,你是应当了解的。我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去过闲适的隐逸生活,岂肯一辈子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主人公在失意潦倒、栖迟零落的境遇下,仍然说出如此高亢激昂的誓言,表现出他仍然有强烈的用世要求。
这首诗每四句一转韵,诗意亦随之而转换,是七古体裁中典型的“初唐体”,说明了王维的诗歌创作受初唐的影响很深。但诗中所表现的虽失意不遇,仍然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则是盛唐封建知识分子普遍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