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公堤上柳依依,闻说年来巳半稀。君向春风好培植,莫教庭院独芳菲。
苏公堤上柳依依,闻说年来巳半稀。君向春风好培植,莫教庭院独芳菲。

sònghángzhōubiéjiàchéndǐngshēngzhīrèn--zhāng

gōngshàngliǔwénshuōniánláibànjūnxiàngchūnfēnghǎopéizhíjiàotíngyuànfāngfēi

张弼

张弼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80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màn)¹都间断。
译文:骤雨过后,村子前方溪水漫流,四溢的溪涧淹没了平日的行路。
注释:¹迷漫:布满、充满。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孤洲¹尽日²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译文:与外界隔绝的孤州整天没有客人来访,只有一叶小舟孤独地栓岸边的垂杨树下。
注释:¹孤洲:孤独的水中高地。²尽日:整天。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主人¹空有济川心,坐见²门前水日深。
译文:本想乘舟渡河,但徒然看着门前的水势有增无减。
注释:¹主人:诗人自称。²坐见:徒然看着。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ōu)鸟自浮沉¹
译文:只好袖手回到茅屋下,任凭鸥鸟在水中忽上忽下。
注释:¹浮沉: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雨后溪水漫流,道路被淹没而时隐时现的迷漫景象,寓意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渺茫,杳不可知。颈联以比喻手法,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诗人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抱负无法施展的无奈和愤激之情。尾联两句承接上联,以海鸥不惊比喻与世无争的隐士,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不再以世事为怀的决心。

  诗的前四句写景,点出题目。开头两句写“水”,着重写水的“乱”,以切合诗题的“野”。“迷漫”写出了水的漫无边际,“间断”则写出由于地势的高低不平,被淹没的道路时隐时现,观察是很细致的。这两句写眼前实景,是赋,也是比,暗示了由于时代狂风骤雨的侵袭,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前途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前程茫茫,杳不可知。两句诗描绘了雨后溪流烟水迷漫的景象,从中也透露出作者的彷徨、迷惘的心情。

  下面两句由溪流、行路的全景推到孤舟小船的特写镜头,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洲”之“孤”与“舟”之“小”,可见诗人的凄苦孤寂,气氛幽冷而低沉。这两句写景,但景中有情。

  后面四句由写景转为咏怀,因为有前面四句的写景作基础,抒情便有了依据,不显得突然。这两句也是亦赋亦比,南宋末年,国势飘摇,每况愈下,诗人即使有恢复中原,振兴国家民族的宏伟抱负,也完全没有施展的可能。在黑暗的现实面前,诗人深感自己无能为力,着一“坐”字和“空”字,写出了诗人心情的绝望和愤惋。结尾两句即承接而来,在诗人一切的追求、希企都归于幻灭之时,自然逼出最后两句。以鸥鸟不惊喻与世无争的隐士,表面上恬淡闲适,似与尘世绝缘,其实这只是作者目睹国家残破而又无力回天的愤激之语。

  这首诗比兴深婉,颇具特色。以雨后野水比喻国事的不可收拾,以行路间断比喻前途渺茫,以水深而济川不果比喻抱负的无法施展,若隐若现,反复缠绵,给人们的联想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全诗只字不提国势,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焦灼以至失望愤慨的情绪,含蕴是深广的。

参考资料:
1、 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寒乡无异服,毡褐代文练。
寒乡无异服,毡(zhān)¹²代文练³
译文:你身处荒寒之地,却无精致轻暖的衣着,只能以粗毛短衣御寒。
注释:¹毡:用兽毛或化学纤维制成的片状物,可做防寒用品和工业上的垫衬材料。²褐:粗布或粗布衣服:短褐。³文练:有花纹的熟丝织品。
日月望君归,年年不解綖。
日月望君归,年年不解綖(yán)¹
译文:天天望君归,可是年复一年,这绷着的心弦总无缓解之时。
注释:¹綖 :古代覆盖在帽子上的一种装饰物。古通“延”,延缓;松懈。
荆扬春早和,幽冀犹霜霰。
荆扬¹春早和,幽冀犹霜霰(xiàn)²
译文:我这里早已春回大地,而你那儿大概还是冰霜犹在。
注释:¹荆扬:扬州,在南方,代指思妇所在之地;幽州、冀州,在北方,代指对方所在之地。²霰: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见。
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见。
译文:北地的寒冷我已知道,但是南方我望夫的心情你不知道。
谁为道辛苦?寄情双飞燕。
谁为道辛苦?寄情双飞燕。
译文:心中的辛苦给谁说道?只能托燕传情。
形迫杼煎丝,颜落风催电。
形迫杼煎丝,颜落风催电。
译文:自你离家之后,里里外外只我一人操持,紧迫得像织机上的梭子,奔个不停;长期的愁苦劳累,昔日的容颜姿色,早如风雨中的闪电,转眼即逝。
容华一朝尽,惟馀心不变。
容华一朝尽,惟馀心不变。
译文:就算容颜芳华一下子就到了尽头,还有我对你的情意始终不会变。

  这首诗一说吴迈远作,二说鲍令晖,此诗解说出处指的是鲍令晖的《玉台新咏》。

  全诗可分为三层。

  前四句为一层,“寒乡无异服,毡褐代文练。"是指想着对方身处荒寒之地,却无精致轻暖的衣着,只能以粗毛短衣御寒。

  “日月”二句写自己,意思还是承上而来,因为寒在他身,忧在己心,所以天天望君归,可是年复一年,这绷着的心弦总无缓解之时。第一层意指惦念不安、久盼不归。

  下面六句为第二层,荆州,扬州,在南方,代指思妇所在之地;幽州、冀州,在北方,代指对方所在之地。

  上一层先从对方落笔,由彼而己;这一层先从自己所处地写起,由己而彼。

  她说:我这里早已春回大地,而你那儿大概还是冰霜犹在。虽说如此,“北寒妾已知”,然而“南心”你却“不见”。这里的“北”、“南”二字,系承接“幽冀”、“荆扬”而来,既指地,也代指人;“寒”字意亦双关,地之“寒”,是明写;君去不归,音信渺然,“南心”不见,则情之“寒”(冷)亦令人可感,这是暗含;“南心”,一说“指自己在南方望夫的心”,这是对的,因为本来就是“日月望君归,年年不解綖”。不过这里要结合“春早和”的背景来理解。

  冬去春来,时不我待,青春易逝,你可知道?暖雨晴风,杨柳如丝,春色撩人春心动,你可知道?芳草萋萋人不归,春日偏能惹恨长,你可知道?说不尽的春愁、春怨、失望、孤寂,你全然“不见”,何等伤心,自在言外。

  无怪沈德潜称赞:“北寒南心,巧于著词”(《古诗源》)。“巧”在它紧接上文,自然生发,翻出深意;“巧”在它借时借地,遣词造句,词简意丰,妙语传情。不过,心事万千,谁与共论,左思右想,还只有托燕传情,这种怨“君不见”盼君“见”的矛盾,真实而细腻地刻画出她回肠百转、痛苦而又执著的心态。

  诗的最后四句为第三层,抒发她所要寄之情。“形迫杼煎丝,颜落风催电”。“形”指人之体,“颜”指人之貌;“杼煎丝,喻不休;风催电,喻甚速”(张玉谷《古诗赏析》)。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你离家之后,里里外外只我一人操持,紧迫得像织机上的梭子,奔个不停;“富贵貌难变,贫贱颜易衰”(吴迈远《长别离》)。长期的愁苦劳累,昔日的容颜姿色,早如风雨中的闪电,转眼即逝。“形迫”、“颜落”,用字灵活,形象鲜明,语意生动,既将上文“辛苦”二字补足,又自然地逗出容华虽尽,初衷不变的情意。细针密线,层折而下,最后再一次向对方表明“南心”,方才收束全文。反复致意,用心良苦,但不知此心暖得“北寒”无。余意萦怀,悠悠难尽。

  这是一首代思妇抒情写怀之作,然其突出之处在大量的叙事,妙在所叙之事皆孕满着浓郁的情意,这种事因情生,事中含情,情事相融的手法,不仅是抒情诗的一个值得重视的艺术经验,对于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影响则更是深远的。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799-800页

zèngjīnrén

bàolìnghuī nánběicháo 

hánxiāng zhāndàiwénliàn 
yuèwàngjūnguī niánniánjiěyán 
jīngyángchūnzǎo yōuyóushuāngxiàn 
běihánqièzhī nánxīnjūnjiàn 
shuíwèidàoxīn qíngshuāngfēiyàn 
xíngzhùjiān yánluòfēngcuīdiàn 
rónghuázhāojìn wéixīnbiàn 

落叶萧萧淮水长,故园归路更微茫。
落叶萧萧¹淮水长,故园²归路³更微茫
译文:秋夜落叶萧萧,江潮滚滚,我行进在回归故园的路上,因目迷心乱而前路茫茫
注释:客中:指于京都金陵任职。¹萧萧:象声词,这里是草木摇落声。²故园,故乡。³归路:回去的路。⁴微茫:无边无际的样子。
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一声新雁¹三更²雨,何处行人³不断肠
译文:在这半夜三更的沥沥细雨中,突然听得一声鸿雁啼叫怎么能不叫行路之人断肠流泪呢?
注释:¹新雁:初来的雁。²三更:半夜时分,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³行人:出门在外的人。⁴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这首诗诗前两句写悲凉的秋景,后两句写作者因回家路漫漫而悲伤的感交集,柔肠寸断的心情。这首诗因情会景,复因景生情,进而以景显情,将诗人欲归乡不得,极其凄清冷寂的心境渲染淋漓尽致。

  首句化用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合二为一。杜诗作于四川夔州,袁诗作于南京,但都在长江边,情境俱切。

  在这句所写的萧瑟景象中,已透出伤感的气氛,接着点出伤感的原因:“故园归路更茫茫”。“更”字比较的基础是前句的“江水长”。长江滔滔数千里,在南京一带,江面辽阔迷茫。而回到故园的道路,比它更为漫长,渺渺不可见。细心的读者马上会发现:从南京到松江,道路算不得太远,交通又十分方便,这样说是不合道理,但正是从这不合理的表述中,隐约透露真情。原来故园隔绝的原因,并不是天遥地远,而是身不由己,羁縻朝廷。况且又处处危险,弄不好就要送命。这样的处境中,遥望归乡之路是“茫茫”无尽头,此意闪烁,一点即止,下面转写,“夜坐”情怀。

  在思乡的焦虑中,听到南飞雁群的鸣声,想到人竟不如雁儿自由,可以往来高空,无所阻遏。说“一声新雁”,是突出心理的敏感,也就表现出思归的急切。但终究是无可奈何,长夜枯坐,不能入眠,听那淅淅沥沥的秋雨,飘洒到三更。不用多说,“三更雨”已经从侧面描绘出诗人百无聊赖的、沉闷的心情。结句不从第三句直接引申,作深一层的抒发,却眺开一步,说此情此景,令离乡之人,无不哀痛欲绝。这也是吞吞吐吐的笔法,避免对自身的境遇,切入太深。同时也隐含世路崎岖,伤心非我一人的意思。

  这诗字面很陈旧,看起来好像没有多少新意。但仔细地读,才感觉到种闪闪烁烁,欲说还休的沉痛,表述其实是很用心。选用陈旧的语言、意象,只是要把某些尖锐的情绪掩盖起来。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1309页

zhōngzuò--yuánkǎi

luòxiāoxiāohuáishuǐzhǎngyuánguīgèngwēimáng

shēngxīnyànsāngèngchùxíngrénduàncháng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
贾生¹西望忆京华²,湘浦(pǔ)³南迁莫怨嗟(jiē)
译文:贾生您举首西眺忆念京华,如今迁滴湘水之浦可别怨嗟。
注释:¹贾生:即西汉人贾谊。这里以贾谊比贾至。²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³湘浦:湘江边。⁴南迁:被贬谪、流放到南方。⁵怨嗟:怨恨叹息。
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圣主¹恩深汉文帝²,怜君不遣(qiǎn)到长沙³
译文:当今圣上恩典甚于汉文帝,怜爱您而未把您迁谪到长沙。
注释:¹圣主:泛称英明的天子。此处有讽刺意味。²汉文帝:贾谊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为博士,迁至太中大夫后受排挤,为长沙王太傅。³长沙:在巴陵南,离京师更远。汉文帝时贾谊被谪往长沙。

  唐人作诗,常常喜欢把历史上与现实中有同种遭遇的人联系在一起。因西汉的贾谊是洛阳人,能文,曾被贬长沙太傅,而贾至不仅与他同姓,而且同为洛阳人,也擅长作文,被贬岳州的地方与长沙也很相近,因此诗人开首就以贾谊来比贾至。由于西汉和唐代的京城都在长安,位在岳阳、长沙的西北面,故诗中称“西望”。而贾谊、贾至本来都是朝中京官,都是由京城被贬而出,但又时时关心朝政的状况,因此诗中又用上了“忆京华”三字,这一“望”一“忆”二字,实际上已将贾至当时被贬后的失意而又关心朝政的复杂心理揭示了出来。

  正因为贾至当时失意怨望,却又时时地向往着京城,故而诗人在第二句中就开始劝慰起友人,既然已被南贬迁徙到湘浦这地方来了,就不要再去哀怨嗟叹了,次句中的“莫怨嗟”三字,完全是从首句“西望忆京华”中来的;因为“望”、“忆”之中有怨嗟意,所以才劝其“莫怨嗟”。

  李白既然是劝慰朋友,总不能空口相劝,最好能找出一些劝慰的话或事来,这样对朋友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于是诗人想到:贾至虽然被唐肃宗贬至岳阳,但岳阳毕竟在长沙的北面,距离京城要比长沙近些,从这一点上来说,唐肃宗还不算太薄情,他至少没像汉文帝那样把贾至贬到长沙。于是,末二句中有所谓的“圣主恩深”、“怜君”等,都是从这个意思上来说的,都是一些宽慰之词,并不意味李白认为唐肃宗就是明君。相反,诗中话中有话,那唐肃宗与汉文帝的做法实只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差,屈才则同。这讽刺意味是十分委婉而深长的。

  此诗一无华词,二无想象,却一气流走,天然成韵,既有着关切同情,又有着安慰宽解和委婉的措意,充溢着诗人对被贬友人的一片真挚之情。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36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59-160

língzèngjiǎshěrén--bái

jiǎshēng西wàngjīnghuáxiāngnánqiānyuànjiē

shèngzhǔēnshēnhànwénliánjūnqiǎndàozhǎngshā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洒洒沾巾¹雨,披披²侧帽风。
译文:雨水沾满纶巾,头发散乱,帽子也被风吹斜了。
注释:¹巾:古冠之一种。以葛、缣制成,横著额上。²披披:散乱的样子。侧帽:帽子被风吹歪。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译文:繁花染红了山野,柳条卧在水面上。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石马¹燃当道,纸鸢(yuān)²鸣半空。
译文:石兽燃在道路两旁,纸也在半空中旋飞。
注释:¹石马:坟前接道两旁之石兽。²纸鸢:鹰形风筝。
墦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
(fán)¹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
译文:人们离开了坟墓以后,乌鸦小鸟们活跃起来,四处觅食。
注释:¹墦:坟墓。
诗人范成大就清明山行道中所见景象,一路叙来。山风、细雨,花燃,柳卧,唯独不见一个人影,在这样空廓的背景上.大自然显得颇有活力,但这只是一种艺术的对照。后四句写坟地上扫墓的人散去,只剩下石马、纸鸢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作伴。而令人憎恶的乌鸦之类则活跃起来,上下翻飞,四处觅食,暗示出长眠地下的死者亡灵的寂寞。反映出范成大离乡远行途中,心头泛起的一种怅惘、失落之感。

qīngmíngdàozhōng

fànchéng sòngdài 

zhānjīn màofēng 
huāránshān liǔshuǐshēngzhōng 
shídāngdào zhǐyuānmíngbànkōng 
fánjiānrénsànhòu niǎozhèng西d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