飨礼具,利事成。伫旒冕,肃簪缨。金奏终,玉俎撤。尽孝敬,穷严絜。
飨礼具,利事成。伫旒冕,肃簪缨。金奏终,玉俎撤。尽孝敬,穷严絜。
人只分,哀乐半。降景福,凭幽赞。
人只分,哀乐半。降景福,凭幽赞。
猜您喜欢
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
路有论冤谪(zhé),言¹皆在中兴²
译文:行路的人们都在议论您的冤情,您的言论全是为着国家的中兴。
注释:刘司户蕡(fén):刘蕡,唐代宝历二年(826年)进士,善作文,耿介嫉恶,祖籍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大和元年(827年)参加“贤良方正”科举考试时,秉笔直书,主张除掉宦官,考官赞善他的策论,但不敢授以官职。后令狐楚、牛僧孺等镇守地方时,征召为幕僚从事,授秘书郎。终因宦官诬害,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客死异乡。¹言:指刘蕡应贤良方正试所作的策文。²中兴:中途振兴;转衰为盛。《诗经·大雅·烝民》序:“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
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
空闻迁¹(jiǎ)²,不待³相孙弘。
译文:空听说昔年贾谊曾被召回任用,已等不到公孙弘那样拜相高升。
注释:¹迁:在这里是迁升之意。²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却遭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汉文帝又把他召回京城,任文帝爱子梁怀王太傅,常向他询问政事。孙弘:即公孙弘,汉武帝时初为博士,一度免归,后又举为贤良文学,受到重用,官至丞相,封平津侯。³不待:用不着;不用。《尹文子·大道上》:“善人之与不善人,名分日离,不待审察而得也。”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
江阔惟回首¹,天高但抚膺(yīng)²
译文:隔着辽阔的大江唯有频频回首,仰视高远的苍天只能痛苦抚膺。
注释:¹回首:回头;回头看。汉司马相如《封禅文》:“昆虫闿怿,回首面内。”²抚膺:抚摩或捶拍胸口。表示惋惜、哀叹、悲愤等。《列子·说符》:“昔人言有知不死之道者,燕君使人受之,不捷,而言者死……有齐子亦欲学其道,闻言者之死,乃抚膺而恨。”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líng)¹
译文:想起去年我和您依依惜别之地,那时候纷飞的春雪正洒满黄陵。
注释:¹黄陵:地名。在湖南省湘阴县北,滨洞庭湖。传说舜二妃墓在其上,有黄陵亭、黄陵庙。

  此诗的前半写刘蕡冤谪而死。诗先不写自己的看法,而是从引述旁人的议论落笔。行路之人都在议论刘蕡遭贬柳州确是冤屈,都说他在贤良对策中的言论全是为着国家的中兴。言“中兴”而遭“冤谪”,可见蒙冤之深,难怪路人也在为之不平了。诗人借路人之口谈论冤谪,当然比直说更加有力。这不但表现了人们对刘蕡的同情和敬重,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宦官诬陷刘蕡的痛恨,对朝廷软弱昏庸的谴责。

  下面两句接着引贾谊与公孙弘两个历史人物,写诗人对刘蕡之死的痛惜。两句是说:空自听说昔年贾谊被召回朝廷,刘蕡却被远谪柳州,客死异乡,不可能像公孙弘那样再次被举,受到重用了。此联用典妥帖,何焯特别称第四句“最为精切”(《李义山诗集辑评》)。“空闻”、“不待”二语,顿挫有力,透出诗人深感怅惋痛惜之情。

  诗人视刘蕡为“师友”,而他竟死于冤屈,不能不使诗人伤心痛哭。五、六两句,即扣住题面,写诗人痛哭情状。刘蕡最后似死在浔阳(今江西九江)。诗人是在长安作此诗的。遥隔大江,只有频频回首南望,望空洒泪;天高难问,沉冤难诉,死不复生,惟有捶胸痛哭。长恸之后,痛定思痛,诗人回想起一年前与刘蕡在黄陵(山名,在今湖南湘阴)相别的最后一面。那时,正当刘蕡冤谪柳州,天空阴暗,春雪凄寒。结尾两句不但烘托着二人相别时的悲凄心情,且与诗人写此诗时悲痛欲绝的心境亦融为一体,留下不尽的哀思。纪昀说:“逆挽作收,结法甚好。”(《李义山诗集辑评》)

  这首诗,整篇都浸透着诗人的泪水,贯穿着一个“哭”字:始则是呜咽悲泣,随后是放声痛哭,继而是仰天悲号,最后则又变为抽噎饮泣。读完全诗,仿佛诗人的哭声还萦绕在耳际。写法上,诗人把叙述、议论、抒情三者结合在一起。前面四句全是叙述、议论,但叙述中含着很强的抒情色彩。后面四句抒情,而结联于抒情中又含着叙述成分。如果全是叙述和议论,容易干枯乏味;如纯用抒情,又与引诗所写的具体内容不太相合,难于写出刘蕡的沉冤。此诗将这三者结合起来,使公义私情,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从而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王思宇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24-1225

liúfén--shāngyǐn

yǒulùnyuānzhéyánjiēzàizhōngxìng

kōngwénqiānjiǎdàixiāngsūnhóng

jiāngkuòwéihuíshǒutiāngāodànyīng

niánxiāngsòngchūnxuěmǎnhuánglíng

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
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
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晚秋霜霰莫无情。
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晚秋霜霰莫无情。

  此为咏物词。词中借咏和风细雨中盛极一时、风情万种的柳枝,塑造了虽青春年少、红极一时而终归要红颜老去、潦倒落拓的歌妓舞女形象,表达了词人对于被侮辱、被损害的风尘女子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寄寓了作者自身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词借助形象上的比拟与联想,将物与人的命运浑然一体地交织一起,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上片借柳喻人,以风流蕴藉、温馨旖旎的春风杨柳象征歌妓舞女年轻时的生活和形象。起首一句点明时令。“碧城”是丛丛柳树的形象化比喻。此句从容自而又明快轻灵,给人以和煦的春风飘然而至的感觉,而“碧城”的字面又造成重翠叠碧的视觉印象,故虽平直叙起,却有鲜明的形象感。次句“绿相迎”应上“到碧城”,不仅画出了柳枝迎风飘拂、如有情相迎的动人意态,突出了和风的化煦作用,也传出词人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景象时欣喜的心情。第三句“舞烟眠雨过清明”以概括之笔收结上片。柳枝暮春的晴烟轻霭中飘舞,暮春的霏霏丝雨中安眠,梦一般温馨的环境中度过了清明三月天。过片巧妙地以眉和柳叶将物与人联系起来。美人对镜梳妆,爱把双眉画成柳叶的形状,歌楼宴席上演唱的清歌也用柳枝作为曲名。词人巧妙地借柳叶眉、《柳枝》曲的流行来渲染柳枝的声名。结句点明主题,情深意切,希望霜霰莫打杨柳,实际上是说歌妓舞女到人老珠黄时备受摧残,寄托了词人对她们的同情。总之,此词借柳喻人,寄托了作者对不幸女子的深切同情,给读者以心灵上的震撼。

huànshā ·èryuèfēngdàochéng

yàndào sòngdài 

èryuèfēngdàochéng wàntiáoqiān绿xiāngyíng yānmiánguòqīngmíng 
zhuāngjìngqiǎoméitōuyàng lóuyánjièzhīmíng wǎnqiūshuāngxiànqíng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
有客¹有客字子美²,白头乱发垂过耳。
译文:有个游子字子美,满头蓬乱的头发盖过了耳朵。
注释:¹有客:杜甫是寓居,故自称有客。²子美:杜甫的字。杜甫和李白一样,都喜欢在诗中用自己的姓名或字号。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岁拾¹(xiàng)(lì)²随狙(jū)³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译文:终日跟在猿猴后面捡些橡树籽充饥,还是大冷天,山谷里太阳也下山了。
注释:¹岁拾:“岁”指岁暮,因下句有“天寒日暮”之文,故可从省,兼以避重。²橡栗,即橡子,江南人常用来做成豆腐。³狙:猕猴。狙公,养狙之人。芧:音序,亦即橡子。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cūn)¹皮肉死。
译文:中原还是音信不通不能回去,我手脚都冻开裂了,皮肉坏死。
注释:¹皴:皮肤因受冻而坼裂。皮肉死,失了感觉。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¹
译文:啊,我唱起第一首歌来已是悲伤不已,凄凉的风又为我从天上刮来。
注释:¹“悲风”句:仿佛风也为我而悲恸。
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
长镵¹长镵(chán)白木柄,我生托子²以为命。
译文:长铲长铲有白木头做的杆啊,我就靠你活命。
注释:¹镵:锄类。²子:是称呼长镵。
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黄独¹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jìng)²
译文:山上大雪找不到黄精的幼苗,我的衣服怎么拉扯也盖不住小腿骨。
注释:¹黄独:是一种野生的土芋,可以充饥。戴叔伦诗“地瘦无黄独”。因雪大,所以无苗,难于寻找。²胫:膝以下。衣短,故不及胫。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此时与子¹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译文:我和你一块空手回来,屋里男女饿的直哼哼,再没有别的声音。
注释:¹子:仍指长镜。因雪盛无苗可寻,故只好荷镵空归。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怅。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怅。
译文:啊,我刚唱起第二首歌来,邻居也为我惆怅不堪。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¹
译文:有三个弟弟在远方,想来三人都很消瘦没有哪个好一点。
注释:¹强:强健。何人强,是说没有一个强健的。
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
生别展转¹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²
译文:生离死别辗转不相见,胡天尘土黑暗道路遥远。
注释:¹展转:到处流转。²“胡尘”句:申明不相见之故。
东飞鴐鹅后鹙鶬,安得送我置汝旁。
东飞鴐(jiā)¹后鹙(qiū)(cāng)²,安得送我置汝旁。
译文:东飞的鴐鹅后面跟着鹙鸧,怎么才能够送我到你们身旁!
注释:¹鴐鹅:似雁而大。²鹙鸧,即秃鹙。弟在东方,故见鸟东飞而生“送我”之想。
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
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
译文:啊,我刚唱起第三首歌来,你回到什么地方收取兄长我的骨头?
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殁诸孤痴。
有妹有妹在钟离¹,良人²早殁(mò)诸孤痴³
译文:我有个妹妹在钟离,她丈夫早早去世留下幼稚的儿女。
注释:¹钟离:今安徽凤阳县。²良人:丈夫。³痴:幼稚。
长淮浪高蛟龙怒,十年不见来何时。
长淮浪高蛟(jiāo)龙怒¹,十年不见来何时。
译文:淮河浪高如蛟龙发怒,兄妹不见十年了,什么时候能相见?
注释:¹“长淮”句:钟离在淮水南。浪高蛟龙怒,形容水路的艰险。
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
(piān)舟欲往箭满眼,杳(yǎo)杳南国¹多旌(jīng)²
译文:想乘船前往相见因战乱难以成行,南国遥远旌旗众多。
注释:¹南国:犹南方,指江汉一带。²箭满眼,多旌旗,极言兵乱。二句补写不见之由。
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
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¹
译文:啊,我唱起了第四首歌,树林中猿猴白日里也为我悲啼!
注释:¹“林猿”句:猿多夜啼,今乃白昼啼,足见我之悲哀,竟使物类感动。同谷多猿,故有此事。林猿旧作竹林,云是鸟名,非。
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树湿。
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sà)飒枯树湿。
译文:四面山里多风溪水水流湍急,冬天寒雨飒飒枯树被淋湿。
黄蒿古城云不开,白狐跳梁黄狐立。
黄蒿古城云不开¹,白狐跳梁²黄狐立。
译文:这座黄蒿古城上空云雾晦冥化不开,因人烟稀少白狐黄狐到处欢腾跳跃。
注释:¹云不开:云雾晦冥。²跳梁:犹跳跃。
我生何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
我生何为在穷谷¹,中夜²起坐万感集。
译文:我为什么会生长在穷乡僻壤?半夜未眠坐起百感交集!
注释:¹穷谷:即上面四句所写的。²中夜:半夜。
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
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¹
译文:啊,我唱起第五首歌,声音悠长,魂早归故乡去了,故招之不来。
注释:¹“魂招”句:是倒句。魂早归故乡去了,故招之不来。古人招魂育两种:一招死者的魂,一招活人的魂。
南有龙兮在山湫,古木巃嵸枝相樛。
南有龙兮在山湫(qiū)¹,古木巃(lóng)(zōng)²枝相樛(jiū)³
译文:同谷南边有龙生在万丈潭,古树的枝桠弯曲下垂。
注释:¹湫:龙潭。²巄嵷:楂桠貌。³樛:枝曲下垂貌。
木叶黄落龙正蛰,蝮蛇东来水上游。
木叶黄落龙正蛰(zhé)¹,蝮蛇²东来水上游。
译文:树叶枯黄飘落龙正伏藏,东来的蝮蛇竟敢在龙湫上游泳。
注释:¹蛰:伏藏。²蝮蛇:一种毒蛇。
我行怪此安敢出,拔剑欲斩且复休。
我行怪此安敢出¹,拔剑欲斩且复休。
译文:我对此感到非常奇怪,哪里还敢出来?我想拨剑斩掉这怪物却犹豫不决。
注释:¹“我行”句:是说蝮蛇竟敢出游于龙湫,未免可怪。杨伦释“怪”作“畏”,以为杜甫怕蝮蛇而不敢出。
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
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hè)为我回春姿¹
译文:啊,我从容地唱起第六首歌,溪谷为我也好像带有春意。
注释:¹“溪壑”句:心有犹疑,故歌思亦迟,迟则从容不迫,故觉得溪壑也好像带有春意。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¹饥走荒山道。
译文:男子汉如果不成名很快就会老去,三年来忍饥挨饿走在荒山野岭。
注释:¹三年:从至德二载(年)至乾元二年(年)为三年。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长安卿相多少年¹,富贵应须致身早。
译文:长安卿相都是少年人,富贵应该要趁早。
注释:¹“长安”二句:是愤激、嘲笑的话。并不是杜甫真的羡慕富贵,真的劝人争取富贵。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¹伤怀抱。
译文:山中的读书人都是旧相识,只与他们谈起那些令人很不愉快的往事。
注释:¹宿昔:曩昔,即昔日。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¹
译文:啊,我唱起第七首歌,终止了吟唱,搁笔望天,只见白日在飞速地奔跑。
注释:¹“仰视”句:杜甫是一个入世主义者,又有他的政治抱负,而今年老无成,故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是杜甫行路最多的一年。所谓“一岁四行役”,说的便是这一年。这一年也是他一生中最苦的一年,像这七首诗所写的,真是到了“惨绝人寰”的境地。他采用七古这一体裁,描绘流离颠沛的生涯,抒发老病穷愁的感喟,大有“长歌可以当哭”的意味。

  在内容上,第一首从自身作客的窘困说起;第二首写全家因饥饿而病倒的惨况;第三首写怀念兄弟;第四首写怀念寡妹;第五首,由悲弟妹又回到自身,由淮南山东又回到同谷;第六首由一身一家说到国家大局;第七首集中地抒发了诗人身世飘零之感。在结构上,七首相同,首二句点出主题,中四句叙事,末二句感叹。

  从艺术上说,组诗末首是较为精彩的篇章。此诗开头使用了九字句:“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浓缩《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意,抒发了身世感慨。杜甫素有匡世报国之抱负,却始终未得施展。如今年将半百,名未成,身已老,而且转徙流离,几乎“饿死填沟壑”,怎不叫他悲愤填膺!六年后杜甫在严武幕府,曾再次发出这种叹穷嗟老的感慨:“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莫相疑行》)其意是相仿的。

  次句“三年饥走荒山道”,把“三年”二字缀于句端,进一步突现了诗人近几年的苦难历程。“三年”,指至德二载(757)至乾元二年。杜甫因上疏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而遭贬斥,为饥饿驱迫,在“荒山道”上尝够了艰辛困苦。

  三、四句,诗人追叙了困居长安时的感受,全诗陡然出现高潮。十二年前,杜甫西入长安,然而进取无门,度过了惨淡的十年。他接触过各种类型的达官贵人,发现长安城中凭借父兄余荫,随手取得卿相的,以少年为多:“长安卿相多少年。”这不能不使诗人发出愤激之词:“富贵应须致身早。”“致身早”,似是劝人的口吻,却深蕴着对出现“少年”“卿相”这种腐败政治的愤慨。这和他早年所写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显然同属愤激之言。

  五、六句又回到现实,映现出诗人和“山中儒生”对话的镜头:“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诗人身处异常窘困的境地,当然感叹自己不幸的遭遇,因而和友人谈起的都是些令人很不愉快的往事。忧国忧民的“怀抱”无法实现,自然引起无限伤感。

  第七句“呜呼七歌兮悄终曲”,诗人默默地收起笔,停止了他那悲愤激越的吟唱,然而思绪的巨潮如何一下子收住?“仰视皇天白日速”,搁笔望天,只见白日在飞速地奔跑。这时,一种迟暮之感,一种凄凉沉郁、哀壮激烈之情,在诗人心底涌起,不能自已。

  《同谷七歌》在形式上学习张衡《四愁诗》、蔡琰《胡笳十八拍》,采用了定格联章的写法,在内容上较多地汲取了鲍照《拟行路难》的艺术经验,然而又“神明变化,不袭形貌”(沈德潜《唐诗别裁》),自创一体,深为后人所赞许。此诗作为组诗的末篇,集中地抒发了诗人身世飘零之感。艺术上,长短句错综使用,悲伤愤激的情感,犹如潮水般冲击着读者的心弦。文天祥曾拟此体作歌六首。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36-140
2、 陶道恕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04-505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何处名僧到水西¹,乘舟弄月宿泾(jīng)溪。
译文:你是何处的名僧来到水西山,乘着扁舟而赏月,宿于泾溪。
注释:¹水西:即水西山,在泾县西五里。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平明¹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cè)²踏云梯。
译文:天亮时分与我只别去上山,手持禅仗去攀登山中蹬道。
注释:¹平明:天明、天亮。²金策:禅仗。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腾身转觉三天¹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译文:向上腾起身体顿觉离天很近,抬足向回而视只见众多的山岭很低很低。
注释:¹三天:佛教称色界、欲界、无色界为三天。这里是指高空。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xuè)浪肯居支遁(dùn)¹下,风流还与远公²齐。
译文:戏谑放浪哪里肯居支遁之下,风流俊赏与远公慧远而齐名。
注释:¹支遁:晋代名僧,常隐于剡中,不游人事。好养鹰马,而不乘故,人或讥之。遁曰:“贫道爱其神骏。”见《世说·言语》注。²远公:即慧远,晋名僧。居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宗炳、慧水等结白莲社,净土宗推为初祖。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míng)猿啼。
译文:你我此番别离何日才能相见,相思难眠唯听得猿声阵阵。

  李白自从天宝三载辞京还山后,便浪迹天涯,过着游山览水,访僧问道、纵情诗酒的漫游生活,在天宝末年,他在皖南宣州(今安徵宣城)一带,盘桓最久,他为这里的山水风光和风土人情所迷恋。除了与山翁樵夫、屠沽渔商、隐士逸人相交往外,还常常走观串寺,广与和尚道士交朋友。和李白交游的僧人道士,一般都是些精通佛玄、能诗善文的诗僧、学问僧或有学识才情的道士。此诗中所赠别的“山僧”,即是这样的一位多才多艺、道行高深的名僧。

  水西寺是唐代一所著名的寺院。此寺座落在安徽泾县城西。据《江南通志》记载,水西寺建在泾县西五里的水西山上。这里“林壑邃密,下临深溪,旧建宝胜、崇庆、白云三寺。浮屠对峙,楼阁参差,碧水浮烟,咫尺万状。”水西寺是对水西山三寺的泛指。宝胜寺又叫水西奇,白云寺又叫水西首寺,崇庆寺又叫天宫水西寺。历代名人多到此游览,一些游方的僧人也常封这里挂锡访学。李白所结识的这位山僧,就是外地的云游僧,他也和李白—样是到水西寺游访,二人因此才相逢相识。因此,此诗开头就写道:

  “何处名僧到水西?”何处,并不表示诗人不知道这位僧人是从哪里来,而是说这位名僧不是此寺的僧人,而是从外地来的客僧。次句是说明这位僧人来自何方和来访的目的:“乘舟弄月宿泾溪”。“乘舟”一作“乘杯”。“乘舟”较为普通,“乘杯”更富有神奇色彩,以“乘杯”为善。既然诗中说的是位名僧,就应该有些传奇本领。传说刘宋时期有一位杯渡和尚,他能乘木杯渡水,无假风棹,轻疾如飞。此处说这位僧人也如同杯渡和尚一样,颇有灵异之气,是乘杯来到水西的。他来这里似乎不是为了学佛练禅,而是“弄月”。即他来泾溪是为了欣赏这里的风月美景。当然,高僧们不一定像普通和尚一样去坐禅诵经,苦苦修练,清风明月,无非禅心,只要有所妙悟,也一样能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这也许就是高僧之所以高明之处。“宿泾溪”,泾溪就是在水西寺旁。不宿寺中而宿泾溪,足见此僧的脱俗之处。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第二天清晨此僧就与李白告别而去,手携锡杖上山走了。此僧来时是乘舟(或乘杯)顺水路而来,而分别时却走的山路。“金策”即锡杖,“云梯”,指的是山上的磴道。因远观登山,如登梯而上,高入云中,故云“踏云梯”。诗中不说此僧是扛着锡杖,沿着山中磴道攀山而去,这样写太平凡了,而是说他“手携金策踏云梯”,就把此僧的飘然之状,神异之色突现了出来。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这是从山僧站在山顶上的角度,来写他的感觉。仿佛他是腾身云中、离天宫很近,而回看千山万岭,却都在脚下。而更进一层的意思是借此来寓意此僧的佛学修养之高,说他已近佛界三天(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中的最高天,而下视尘寰,远在脚下。以此来突出此僧道行的高深。紧接着后—联又顺手拉来历史上两位高僧来与此僧比较:是东晋时的高僧。他精通《庄子》和《维摩经》,常与当时名士殷浩、郗超交往。他为人放浪不羁、善于玄辩。

  《世说新语》载:“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他博综六艺,尤善老庄,曾与陶渊明等名士三十多人结莲社,谈玄论道,吟诗作赋,颇有风流名士风度。为后代文人所赞赏。此联的意思是:此僧放浪形骸、谑浪口辩,风流名士的派头,足可以与慧远相提并论!李白将他与历史上的名僧相比,更是为了突出此僧的风度和才情。由此可见,此僧还是一位善于谈玄论道、诗酒风流的放浪人物,以致于与他萍水相逢的李白也对他赞赏有加。于此,一个佛学高深,诗酒啸傲,行迹诡异,举止不凡的高僧形象,已从诗中唤之欲出,廖廖数句就刻画出了一位神态飘洒的高僧。可见诗人的技巧之高超。

  诗的尾联抒写了诗人对这位高僧的深切怀念。“此度别离何丑见,相思一夜瞑猿啼。”刚刚分别就想着何日能再见面。这样的朋友尤其是在僧人中的朋友,对李自来说不是很多的。“相思一夜”暗寓出李白因相思此友而一夜没有合眼。正是整夜相思不寐,所以李白才会感觉到夜间的哀猿一直在山间悲啼。而这哀猿的悲啼,更增加了诗人与朋友的相思离别之苦。虽然这首诗就在凄迷的夜猿声结束了,但是诗人对朋友的深厚友情,却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心上。

  此诗是一首七言排律,这实在令人意想不到,一贯不愿受格律束缚的自由浪漫诗人的李白,却用七言排律写诗。李白这首七言排律,也和李白其他律诗一样,有“以古入律”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著.李白思想艺术探骊: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2月第1版:373-375

biéshānsēng--bái

chùmíngsēngdàoshuǐ西chéngzhōunòngyuè宿jīng

píngmíngbiéshàngshānshǒuxiéjīnyún

téngshēnzhuǎnjuésāntiānjìnhuíkànwànlǐng

xuèlàngkěnzhīdùnxiàfēngliúháiyuǎngōng

biéjiànxiāngmíngyuán

暖日宜乘轿,春风堪信马。恰寒食有二百处秋千架。对人娇杏花,扑人飞柳花,迎人笑桃花。来往画船边,招飐青旗挂。
暖日宜乘轿,春风堪信马¹。恰寒食²有二百处秋千架。对人娇杏食,扑人飞柳食,迎人笑桃食。来往画船边,招飐(zhǎn)³青旗挂。
译文:春天的白昼是那样温暖,煦和的春风把大地吹遍。这样的天气既适宜乘轿出游,骑马信行也令人怡然。正值寒食,秋千林立,处处可见。杏食逞娇斗媚,柳食飞扑人面,桃食绽开笑脸。彩画的游船在水中来来往往,酒家的青旗高挂着迎风招展。
注释:¹信马:骑马任其驰骋。²寒食: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是日有禁止生火,食冷食的习俗。³招飐:招展,飘动。⁴青旗:旧时酒店前悬挂以招客的幌子。

  日暖风和,是春季晴日的基本特征。所以起首的两句,是互文见义,意谓在暖日春风之中乘轿信马都十分适宜。一句分作两句表达,是为了细细品示春天的好处,也带有轿儿马儿陆续登程,络绎不绝的意味。

  由“宜”、“堪”的无往不适,带出了下文的游赏。作者首先印象至深的是“恰寒食有二百处秋千架”。为什么要强调这许多秋千架呢,原来这与唐代传沿下的风俗有关。据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嬉笑以为宴乐。”可见秋千林立,是寒食节特有的景观。寒食节在旧历冬节后一百零五日,与清明的节气毗连,正是百食齐放的大好时光。接下三句,就用排比的句式,拈写了其中的代表——杏食、柳食与桃食。杏食妍丽雅洁,如玉容呈露,是“对人娇”;柳食飘舞轻飏,如依依随身,是“扑人飞”;桃食艳美夺目,如佳人多情,是“迎人笑”。这三句不仅刻画了春食各自的妍态,并且将原本无情的食木拟人化,从而显示了游人悦目赏心、全身心陶醉于大自然美景的情态。

  结末又用一组对仗,添出了“画船”与“青旗”的新景。前者不仅补充了“轿”、“马”之外的又一游览工具,而且隐示了郊野之中水流的存在。后者则以青旗招展表现酒店的诱惑,有食有酒,这春日的游赏就更尽兴了。全曲纯用白描,却因典型景物的选置与生动形象的表述,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到了春日郊野的勃勃生机与游人的畅乐心情。此曲又见于马致远《新水令·题西湖》套数中的第二支曲子,其全套衍出十二支曲子,由此可见这首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量。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庆东原·暖日宜乘轿

qìngdōngyuán··nuǎnchéng轿jiào--bái

nuǎnchéng轿jiàochūnfēngkānxìnqiàhánshíyǒuèrbǎichùqiūqiānjiàduìrénjiāoxìnghuārénfēiliǔhuāyíngrénxiàotáohuāláiwǎnghuàchuánbiānzhāozhǎnqīngguà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