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射陂前是传邮,去程雕鹗弄高秋。
仆射陂前是传邮,去程雕鹗弄高秋。
吟抛芍药裁诗圃,醉下茱萸饮酒楼。
吟抛芍药裁诗圃,醉下茱萸饮酒楼。
向日迥飞驹皎皎,临风谁和鹿呦呦。
向日迥飞驹皎皎,临风谁和鹿呦呦。
明年二月仙山下,莫遣桃花逐水流。
明年二月仙山下,莫遣桃花逐水流。

qiūtiánsòngrénsuí

tányòngzhī dài 

bēiqiánshìchuányóu chéngdiāoènònggāoqiū 
yínpāosháoyàocáishī zuìxiàzhūyǐnjiǔlóu 
xiàngjiǒngfēijiǎojiǎo línfēngshuí鹿yōuyōu 
míngniánèryuèxiānshānxià qiǎntáohuāzhúshuǐliú 
谭用之

谭用之

谭用之,[约公元九三二年前后在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善为诗而官不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4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近郭西溪好,谁堪共酒壶。
近郭¹西溪²好,谁堪共酒壶³
译文:近郊这一带西溪的风光最美,可是有谁能和我一起共同把酒消忧。
注释:¹郭:外城。²西溪:位于梓州(今三台县城)西。³酒壶:这里指饮酒。
苦吟防柳恽,多泪怯杨朱。
苦吟¹²柳恽(yùn),多泪怯杨朱。
译文:苦吟诗句比柳恽还要入迷,伤心流泪成天像杨朱那样担忧犯愁。
注释:¹苦吟:反复吟咏,苦心推敲。言做诗极为认真。²防:这里念fāng,相比,抵当。
野鹤随君子,寒松揖大夫。
野鹤随君子,寒松揖大夫。
译文:只能和野鹤为友追随这位飞禽中的君子,以寒松为师向这位山中大夫稽首。
天涯常病意,岑寂胜欢娱。
天涯常病意¹,岑(cén)²胜欢娱。
译文:飘泊在海角天涯常常意绪恶劣,但这孤寂寥落的生活却胜过那喧闹烦嚣。
注释:¹常病意:常常意绪恶劣。²岑寂:冷清,寂寞。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伤怀之作。首联点题,并慨叹只能独游,无人相伴,即和结句“岑寂”相应。是此诗表现的主旨,可谓此诗诗眼

  以下三联均是表现诗人生活的孤独岑寂。颔联写每日里只能像柳恽那样苦吟诗歌,又像杨朱那样伤心流泪因傍徨无路而担心犯愁,写出生活的凄苦。解释这两句,历代注家所论,似均欠当。冯浩曰:“柳仲郢父子皆工诗文,而杨本胜贤而文,恳索其所作四六。此其藉欤?”如此释诗,可说是所有李商隐诗的注释者所犯的通病,殊不足取。由于李商隐之诗,每多朦胧隐晦,注家们遂不免疑神疑鬼了见有“柳”字,就疑是柳仲郢,见有“杨”字,就疑是指杨本胜。理解这两句,首先必须详细体会第二句,“谁堪共酒壶”中的“谁堪”二字,这两句即紧承第二句,落实“谁堪”二字。因此,这两句内在含义即是:有人比得上柳恽的文采,但我却怕他苦吟;有人比得上杨朱的见识,但我却又怕他过于多泪。

  颈联写只能与野鹤寒松为友,也是突出生活的孤独,从中也看出诗人对周围世俗的烦厌,诗人认为这西溪郊外的野鹤寒松远甚过那些世俗,才是自己的知己,见出诗人的孤高品性。尾联是诗人自我排解,远在天涯,人越来越“常病意”,在这样的时候,感到岑寂孤独远甚过烦嚣欢娱。关于尾联,历代往释家大抵偏于“病”字。如何焯曰:“第三句,因病废诗。”屈复曰:“天涯病客,以岑寂为佳耳。”对于本诗第七句,有必要分析这五个字的节奏:

  其一、如果将商隐看成有病,应读为“天涯多病——意”。且不要说唐人诗中极少上四下一格的句式,即使有,也不宜用在此句。因为如果变为上四下一格,则“意”字放在此句,简直毫无作用。

  其二、如果将这一句看成有病或多病,则与第二句“谁堪共酒壶”,委实大相矛盾。唐人诗中,凡说及有病,多提戒酒,绝不可能提到无人陪伴饮酒。

  其三、如果将这一句看成是多病,则多病正宜于“岑寂”,亦不可能有“欢娱”之事,是则第八句简直是画蛇添足,毫无意义。

  其四、如果将这一句看成是多病,则第一句“近郭西溪好”,也就毫无着落了。一个多病之人,还能出游郊外,还能欣赏西溪的景色,也是很难置信的。

  基于上述理由,此句中的“病”字不应释为名词,而应释为形容词,将“病意”二字连读,如此,则全诗脉络皆可贯通了。

  全诗写得孤傲清凉,但实际上诗人心中是悲苦已极,使全诗具有极凄苦感伤的情味。

参考资料:
1、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302-303
2、 邓中龙.李商隐诗译注(中):岳麓书社,2000:5-8

西--shāngyǐn

jìnguō西hǎoshuíkāngòngjiǔyínfángliǔyùnduōlèiqièyángzhū

suíjūnzihánsōngtiānchángbìngcénshènghuān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¹何事转²凄然³
译文:旅馆里透着凄冷的灯光,映照着那孤独的迟迟不能入眠的客人。这孤独的旅人是为了什么事情而倍感凄然呢?
注释:¹客心:自己的心事。²转:变得。³凄然:凄凉悲伤。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霜鬓 一作:愁鬓)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bìn)¹明朝(zhāo)²又一年。(霜鬓 一作:愁鬓)
译文:今夜故乡的人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新增一岁。
注释:¹霜鬓:白色的鬓发。²明朝:明天。

  高适素以边塞诗人著称,诗风浑厚雄放,这首《除夜作》却诗风平易自然,全诗没有一句生僻字句和华丽词藻,也没有塞外风景和异城奇观,都是浅近的口语,表达除夕夜的平常感受;却将他乡游子真实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旅馆寒灯独不眠”,诗的首句所包涵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启人联想,点明作者在除夕仍羁旅天涯,可以想见,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自己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两相对照,不觉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散发光和热的灯,竟也变得“寒”气逼人了。“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孤寂。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自然难于入眠,而“独不眠”自然又会想到一家团 聚,其乐融融的守岁的景象,那更是让人心情悲凉。因此这一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创造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

  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因身在客中,故称“客”。诗中问道:“是什么使得客人心里面变得凄凉悲伤?”原因就是他身处除夕之夜。晚上那一片浓厚的除夕气氛,把诗人包围在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此句中“转凄然”三个字写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单身一人的孤苦;对千里之外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

  “故乡今夜思千里。”“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在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晚。”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是表达的更加含蓄委婉。

  “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鬓增添新的白发。沈德潜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写法”,将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曲折含蕴。这三、四两句是对一、二两句的回答说明“独不眠”和“转凄然”的原因一是思乡心切,二是伤老大无成,岁月无情。

  明代胡应麟认为,绝句“对结者须意尽。如……高达夫‘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语不得乃可”(《诗薮·内编》卷六)。所谓“意尽”,是指诗意的完整;所谓“添著一语不得”,也就是指语言的精炼。“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正是把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了,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主题思想。因此,就这首诗的高度概括和精炼含蓄的特色而言,已经收到了“意尽”和“添著一语不得”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王永成编 .唐诗鉴赏大典 上 :金城出版社 ,2002 :387-388 .
2、 萧涤非等撰写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 :396-397 .

chúzuò

gāoshì tángdài 

guǎnhándēngmián xīnshìzhuǎnrán 
xiāngjīnqiàn shuāngbìnmíngzhāoyòunián  (shuāngbìnzuò chóubìn )
惊回一枕当年梦,渔唱起南津。画屏云嶂,池塘春草,无限消魂。
惊回一枕¹当年梦,渔唱²起南津。画屏云嶂(zhàng),池塘春草,无限消魂。
译文:当我正在梦中重忆当年美好生活,突然南面渡口,上的渔歌吵醒了我。抬望眼,我只看到重峦叠嶂被云雾遮挡着,眼前的景物已经大变,方知时光荏苒,令人销魂。
注释:人月圆:黄钟宫曲调。句式:上片七五、四四四,下片四四四、四四四,共十一句四韵(第二、五、八、十一句押韵),与词调全同。但曲调用韵往往较密,三组四字句文多作鼎足对,还是有它的特点。 ¹一枕:一卧。卧下必定躺在枕上,故称。²渔唱:渔人唱的歌。
旧家应在,梧桐覆井,杨柳藏门。闲身空老,孤篷听雨,灯火江村。
旧家¹应在,梧桐覆(fù)井,杨柳藏门。闲身²空老,孤篷³听雨,灯火江村。
译文:料想从前的宅院应还在,但梧桐枝叶已掩盖了水井,家门也被杨柳枝遮盖了。而自己则是一身清闲,无所作为,只能独自在小船上听着雨声,望着夜晚江彼岸渔村的孤寂灯火发呆。
注释:¹旧家:从前。宋元人诗词中常用。²闲身:古代指无官职的闲居之士。³孤篷:孤舟。

  这是一首作者浪迹江湖时思念家乡的作品,描写南边渡头打渔人唱起的歌声,惊醒了作者的好梦,回想刚才梦中,作者又回到了家乡,重温了当年在家中的生活。该小令在浓烈的思乡情绪中,又流露出一种岁月易逝、老大无成的人生感慨。该小令文笔俊美,结构严谨,风格疏淡。

  元末散曲多已雅化,近于词,此曲颇有词风,语辞清丽,情蕴伤感。另外,这首小令最突出的特点即是其绘画效果。倪瓒擅长以水墨绘江南景色,其山水画有简约、疏谈之风。受其画作影响,这首小令中的“旧家”与“江村”等仅以几个意象便已成图,如在目前。

  上片借梦境追忆过去之恬静生活。“惊回一枕当年梦,渔唱起南津”,作者采用倒叙手法,从梦醒后写起。南边渡口的渔歌阵阵,惊醒了作者的一场好梦,一个“惊”字写出了作者的无限惆怅,可见梦中场景令其流连不已。接着“画屏云嶂”三句,既是再现梦中情景,同时也是作者记忆中的家乡。“画屏云嶂”,重峦叠嶂掩映于云雾之间,恍若身处画中。“池塘春草”, 语出东晋谢灵运的《登池上楼》诗:“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早春的江南充满生机,正如当年意气风发的自己。这三句描述极为简洁,但却抓住了江南风光之精髓,令人心生憧憬。如此美景,叫人怎能不“销魂”?

  下片写如今栖身地之孤寂荒凉。作者的思绪从梦中回到故乡,遥想“旧家”,如今应是“梧桐覆井,杨柳藏门",处处寂寞,沓无人迹。这两句出自李白诗:“门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赠崔秋浦》)此处是反用其意,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旧家”的怀念。末三句又无奈地回到现实,自己“闲身空老”,无所作为,空待时光流逝,只能“孤篷听雨”,坐看“灯火江村”。最后二句以孤篷、雨、灯火和江村为主体,写作者孤身独坐,听雨打篷顶,飘忽间唯见远处点点渔火摇曳,显得寂寞悲凉。“闲”“空”“孤”等字,营造了一种孤寂、苍凉的意境。下片诗句,作者将情感与景物有机交融,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夜雨灯火图,在想象与现实的交替中,似乎可见作者飘零之现状。

  这首小令以作者夜间被渔歌惊梦作背景,将梦中的美好与当前的现实作对比,表达了对岁月沧桑的慨叹。这是元末社会动荡带给诗人的痛苦经历。一句“旧家应在”,点破了首句“当年梦”所指的是对从前的幸福田园生活的追忆:“梧桐覆井,杨柳藏门”则是如今落魄的样子;“闲身空老”及以下两句,把作者对以往的追忆又拉回到了现实中,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全篇透露出作者的悲凉与无可奈何的忧虑,将怀念与失望交结在一起,动人心肠。

参考资料:
1、 段颖龙主编. 元曲三百首 新编[M]. :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338-339.
2、 墙峻峰注评. 国学经典丛书 元曲三百首[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 ,294-295.
烟树寒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
烟树寒林¹半有无,野人²行李³更萧疏
译文:烟树寒林时隐又时现,我的行装轻便又简单。
注释:¹烟树寒林:笼罩在烟雾与微寒中的树林。²野人:在野之人,作者自指。³行李:即行装。⁴萧疏:稀稀落落,这里指行装轻便简单。
堠长堠短逢官马,山北山南闻鹧鸪。
(hòu)长堠短¹逢官马²,山北山南闻鹧(zhè)(gū)³
译文:到处都能遇到官家马,鹧鸪满山啼叫声不断。
注释:¹堠长堠短:指行程或长或短。堠,古代驿路旁边记里程的土堆。²逢官马:在路上常常遇到官马。³鹧鸪:鸟名,古人认为它的叫声很象“行不得也哥哥”,最容易引起旅人的愁思。
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呼卢。
万里关河成传舍¹,五更²风雨忆呼卢³
译文:万里关河都是派行舍,呼卢之声好像响耳边。
注释:¹传舍:古时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²五更:古代记时制度,将一夜分为五更,这里泛指夜间。³呼卢:古代博戏的一种,又名“樗蒲”,博具为五木,类似后世的掷色子,用五个木制杏仁形之子,一面涂黑,一面涂白,掷出后,五子皆现黑,即为“卢”,是最高之采,掷子时,往往呼叫,希望得到全黑,所以名叫“呼卢”。
寂寥一点寒灯在,酒熟邻家许夜沽。
寂寥(liáo)¹一点寒²灯在,酒熟邻家许夜沽³
译文:深夜只有一盏寒灯在,盅盅美酒未把愁闷遣。
注释:¹寂寥:寂寞。²寒:指灯光带有寒意,形容环境的冷清。³沽:买。

  “烟树寒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两句为后文的以酒浇愁作了张本。先写这一笔,正是他写此诗的目的,既能够哄起读者的联想,又有助于文章主题的表现。当然,这里没有提到一个“愁”字,然而诗人巧用“半有无”“更萧疏”自然景物和行装的点染,从中不难看出作者此时此地的心境,并为后句作了伏笔。这一笔虽很细小,而在结构上是十分关健的。其一是攀领全篇的点睛之笔,其二是理解全诗的要害之处。因此,作者于此是精力着著。

  第三句紧接首句,又作了环境氛围的补充:我为什么要长期离家不能归呢?因为“堠长季堠短逢官马”。这是一个意在言外之句。含蓄地点出了官差多,民役艰,百姓苦的现实。既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很深,又很难排遣。第四句用“行不得哥哥”的鹧鸪声,思归不能归,想回又回不去,来烘托自己伤感的心情。他所见的都是官家的驿马,所闻的又偏偏是让他羁旅难过的鹧鸪声,以悲景衬悲情,更显见愁思的浓烈。

  接下来“万里关河成传舍”这句是写他自己足迹之广,聊寂情怀之深。他走过许多地方:陕西、山西、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可见他离家的时间实在不短了。离家久远,又正逢季节变化,游子自然产生了归乡之念,何况又只有寂真陪伴自己。然而诗人没用更多的笔墨,只用追忆起当年与朋友博戏时的热闹生活场面,来反衬当前旅舍中的寂突。这里将过去热闹的“景”与现在寂宾的“情”联系起来,恰恰收到了相比一相衬的作用。诗人有意在追忆欢乐的场景中涂抹上与他当时感情并不太协调的色彩。本来写的“愁”,却故意把景写得“喜”,造成“景”和“情”的完全对立,在对立中构成情景间的一种特殊联系,其好处在于能使某种特定场合的特定情感,抒写得更加曲折和深刻,这正是王夫之提倡的以乐写悲的手法。

  末两句,用一盏寒灯为自己作伴,用饮酒来排忧解愁作结。当然,这也是作者的主旨所在,直抒了在百无聊赖的寂寥之中,以酒浇愁,一醉方休的情感。

  这首诗句式整齐,三、四两句“堠长堠短逢官马,山北山南闻鹤鸽”,五、六两句“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呼卢”对仗工整。可见诗人遣词造句工夫之深,非同一般。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2-14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木叶¹亭皋(gāo)²下,重阳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bìn),谩簪(zān)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liǎo)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¹⁰,人倚(yǐ)西楼。
译文:树叶纷纷飘落到水边平地上,重阳节近了,又到了捣寒衣的秋天。怎奈我愁绪萦绕心中.白发生于两鬓,即便随意地将菊花插在头上,花也应该感到被羞辱了吧。天色已晚,(我极目远望)直望到白苹烟尽之处,水边开花的红蓼深处。芳草脉脉含情,夕阳寂寂无语,大雁横在南浦上,人则斜倚西楼。
注释:¹木叶:即树叶。后世常以此写秋景,兼写乡思。²亭皋:水边平地。³重阳:即阴历九月九日;古时风俗,人们常在这天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有亲友在外,届时不免互相思念。⁴捣衣:古代妇女于秋季渐寒时,在砧石上捶打寒衣以备寄送远方的亲人过冬。⁵庾肠:即庾信的愁肠,喻思乡的愁肠。后人常以“庾愁”代指思乡之心。⁶潘鬓:即潘岳的斑鬓。这里词人以“潘鬓”自喻身心渐衰之貌。⁷楚天:南方的天空。⁸白苹:水中浮草名。⁹红蓼:生于水中者名泽蓼或水蓼,开浅红色小花,叶味辛香。¹⁰南浦:指分别的地方。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玉容知安否?香笺(jiān)¹共锦字²,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³沉浮。向风前懊(ào)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译文:不知你是否安好?书信和题诗,因两地相隔遥遥而无法见寄。只能空白怨恨那时聚时散的白云,青鸟在其中隐现。你在风中懊恼不已,一片芳心,两叶柳眉,怎能禁得起闲愁呢?情到不能言说之处,只能付与那东流水。
注释:¹“香笺”,即美好的书札。²锦字:织锦上的字,指女子给丈夫的书信。³青鸟:传说西王母饲养的鸟,能传递信息,后世常以此指传信的使者。据《汉武故事》,西王母曾令青鸟传书。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羁旅的愁思和对妻子的思念。上阙首尾写景,中间穿插议论。秋景自然引发乡愁,‘‘庾肠”、“皤髻”等连续用典,悲叹年华已逝。下阙写妻子思夫,想像对方思念之苦。结尾“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更是悲苦之极。

  上片落笔写景,首先点明季节。“木叶亭皋下”三句,写时近重阳,树叶纷纷飘落到平荡的水边地上,又是妇女为亲人捶打寒衣的深秋了。这种“捣衣”之声,最易引起闺中少妇对远方征人的痛苦思念。而远行之人也容易因此想到妻子在家为自己捣衣的情景,既感到痛苦又温暖。这里“木叶”“捣衣”连用,不仅写出了深秋特有的景色,为全词烘托出萧瑟凄清的背景,而且为下面的词意发展作了有力的铺垫。

  “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 这数句又紧承起句,意思说,怎奈我愁绪萦绕心中,白发现于鬓角,再轻慢地把黄菊插在头发上,那菊花也该感到羞辱吧。词人由于忧伤,鬓衰将不胜簪,故云:“谩簪黄菊,花也应羞。”以此反衬出暮感的深沉、乡愁的浓烈。

  “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在写景中寓离别相思之意。心中既然充满乡愁暮感,所以不仅遥望楚天的晚空,一直望到水气缭绕的白苹尽头,一直望到水边开花的红蓼深处。“白苹”,水中浮草,因其随波漂流,容易引起游子产生离家漂泊的伤感。

  词人是淮阳人,所以,遥望楚天,思乡之念便在不言中了;再加两点染,则把他乡愁之深烘托出来了。这里虽纯是写景,但景中含情,意在言外。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数句紧承“白苹”“红蓼”两句而来,含着情意的芳草,默默无语的夕阳,横渡南面水滨的大雁,是词人所望到的,但却没有望到故乡,在这种望而不得的情况下,他只好倚着西楼心往神驰了。这几句写景,将词人遥望故乡而不得的执着深情又推进了一层,词意含蓄,画面完整,真所谓“物以情观,情以物见”了。“人倚西楼”点出游子登眺之处,交代了“楚天晚”至“雁横南浦”六句都是极目之所见;由所见而引起所感,因而所见之景物都似有了人的感情。

  下片换头“玉容知安否?”点明所思之人,揭示了词旨所在,使上片所写种种情景明朗化。这句“玉容”,极言容貌之美如花似玉,这儿即指倚楼遥思的对象。“知安否?”曲尽对遥思对象的关切和挂念,由此而引起下面相思的倾诉、深情的抒发。

  “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意谓书信和题诗,由于两地渺远而无法见寄,徒然地怨那晴云分离,使者隐没。“碧云”这里借以写对于闺中人的怀思。由于香笺锦字,两处悠悠,碧云已合而佳人未来,青鸟杳然而音书全无。词人于此以铺叙写法表达两地分居、不见来信的怅怨,愈加显出“知安否”所包含的深沉挂念的分量。

  “向风前懊恼”四句,转以想象之笔,设想妻子思念自己时的痛苦情状。他想象妻子也许在风前月下,芳心懊恼,眉头紧皱,怎么也止不住那百无聊赖的愁思。写对方思念自己,正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妻子深挚的爱情与痛苦的思念。

  “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用质语绾合全篇。相思至极,欲说还休;不是不想说,而是说了愈加愁苦,倒不如将此情交付给东流之水带去为好。毛滂《惜分飞》曾云:“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构思、手法与此相同。

  这首词艺术上的一个特点是用典极丰,而又不露痕迹,毫无堆砌罗列之感,显得贴切自然、浑然天成;另外全词六副对偶,也令人叫绝。

参考资料:
1、 杨宗义 .宋词三百首详注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 :142-143 .

fēngliú ·tínggāoxià

zhānglěi sòngdài 

tínggāoxià chóngyángjìn yòushìdǎoqiū nàichóucháng lǎoqīnpānbìn mánzānhuáng huāyīngxiū chǔtiānwǎn báipíngyānjìnchù hóngliǎoshuǐbiāntóu fāngcǎoyǒuqíng yáng yànhéngnán rén西lóu 
róngzhīānfǒu xiāngjiāngòngjǐn liǎngchùyōuyōu kōnghènyún qīngniǎochén xiàngfēngqiánàonǎo fāngxīndiǎn cùnméiliǎng jīnshènxiánchóu qíngdàokānyánchù fēndōngli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