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下银河雁度频,囊中垆火几时真。
露下银河雁度频,囊中垆火几时真。
数茎白发生浮世,一盏寒灯共故人。
数茎白发生浮世,一盏寒灯共故人。
云外簟凉吟峤月,岛边花暖钓江春。
云外簟凉吟峤月,岛边花暖钓江春。
何当归去重携手,依旧红霞作近邻。
何当归去重携手,依旧红霞作近邻。

qiūtóngyǒurénhuàjiù--tányòngzhī

xiàyínyànpínnángzhōnghuǒshízhēnshùjīngbáishēngshì

zhǎnhándēnggòngrényúnwàidiànliángyínjiàoyuèdǎobiānhuānuǎndiàojiāngchūn

dāngguīzhòngxiéshǒujiùhóngxiázuòjìnlín

谭用之

谭用之

谭用之,[约公元九三二年前后在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善为诗而官不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4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
橘柚(yòu)¹垂华实,乃在深山侧。
译文:橘柚挂满了美好的果实,但却生长在深山旁侧。
注释:¹柚:或作“櫾(yòu)”,果名,橙类。
闻君好我甘,窃独自雕饰。
闻君¹(hào)²我甘,窃³独自雕饰
译文:听说您喜好我的甘美,我就暗暗自个修饰起来。
注释:¹君:指某位享用者。²好:喜爱。³窃:私下,私自。⁴雕饰:雕琢文饰。
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
委身¹玉盘中,历年²³见食。
译文:托身珍美光洁的玉盘,经历年月期待主人品尝。
注释:¹委身:托身。“委身玉盘”,比喻投入仕途。²历年:经历年岁。³冀:希望。
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
芳菲(fēi)¹不相投²,青黄忽改色。
译文:但主人不赏识我的美质,久搁而颜色由青变黄。
注释:¹芳菲:芳香,香气。²不相投:言不合意。
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
人倘¹欲我知²,因君为羽翼³
译文:倘若要人们深入了解我,还得凭借您作介绍啊。
注释:¹倘:假使,如果。²欲我知:想了解我的意思。这是“欲知我”的倒装。³羽翼:指辅佐的人或力量。

  这是一首比兴体的作品,诗人借橘柚为比,来写自己的遭际和心愿。咏橘见志,屈原早年就写有《橘颂》,其开头几句写道:“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意思是说,天地孕育的美好的橘树,它只适应南方的水土,它把根深深扎入南国的土地,再也不愿意迁徙。这显然是借以表现自己的独立不阿、洁身自好的品格。这首“古诗”的写法当受到屈原的启发,但用意却不同。

  此诗开头写道:“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前句着一“垂”字,见出佳果累累,后句以一“乃”字转折,见出所生非地、难为人知的遗憾。可见此橘并不“壹志”于“不迁”,而是觉得自己具备这样的美质,就要见食、见用。这是比喻自己本是怀才而隐居的人。

  “闻君好我甘,窃独自雕饰。”这里用第一人称。这表现了橘为人知时的欣喜、投其所好的心计。一旦听说就如此这般,也见出它的急不可待。由不为人知到为人知,这是橘的命运的一大转折。

  “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果然得以进献于某公了,托身于珍美光洁的玉盘中,更觉得殊荣莫比,这句顺承前句,有一种如愿以偿的快意。下句略作顿挫,说经历年月期待主人品尝,这既见它心情的迫切、专注,又微露主人的倦怠、冷淡,似有不祥的预兆。

  “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到底愿望还是落空了,主人不赏识它的美质。“芳菲”,是香气,“青黄”,是美色,也就是《橘颂》所云“纷媪宜修”“青黄杂糅”。一个“忽”字见出打击的沉重。似为人知、终究还不见用,这又是一大转折,也是它命运挣扎中的失败。这两句以橘柚具芳香而不能中人之意,比喻自己虽怀才而不见用,年华空掷。

  “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这两句是在“青黄忽改色”时还希望主人见食,主人见食它才能广为人知,若否,那就没有指望了.这是它忍着满腔的痛愤向主人恳求,见出心中的委屈、痛苦。这是希望在位者推荐的意思。此时它还没有完全绝望,用语也显得较委婉,可谓哀切。

  此诗通篇将橘人格化,除头两句外,都用第一人称,让橘自我表白,它的希冀,它的用心,它的颀喜,它的怨望,表现得很是真切。《橘颂》的橘还是居于客体位置,此处已为主体,就便于曲曲传出它的内心了。此诗仅十句,组织得法,两个波折,显示了命运的挣扎情状,也易动人观感。其作者的志趣与屈原相较,自有高尚鄙俗之分,却也是那个时代士人的常情常态。吏治的腐败,察举的荒谬,士人为求进身,只得投靠当权者。攀附请托,因人成事,是汉末吏治一大特征,所以有这种诗的出现,有“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的呼喊。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83-184

yòuchuíhuáshí

míng liǎnghàn 

yòuchuíhuáshí nǎizàishēnshān 
wénjūnhàogān qièdiāoshì 
wěishēnpánzhōng niánjiànshí 
fāngfēixiāngtóu qīnghuánggǎi 
réntǎngzhī yīnjūnwéi 

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
(qiāng)¹梅花引,吴溪²(lǒng)水情³
译文:羌笛声声吹起《梅花引》的曲子,却让人在这吴溪听到陇头流水般的伤情。
注释:¹羌笛:古代流行于西北地区的一种竹笛。²吴溪:指清溪,古属吴。³陇水情:“情”一作“清”。陇水:即《陇头水》,古乐府横吹曲。
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
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¹声。
译文:又使这月光下的秋浦寒山,响遍令人肠断的边关之声。
注释:¹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北,李白常以玉门关形容去国离乡的忧愁。

  “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以铺叙的方式来描绘出一幅羌笛笛声哀怨、陇头流水幽咽的荒凉凄美画。诗中荒凉壮丽与哀怨婉转也是直接用羌笛吹出的。诗人夜半闻笛声,或许笛子所奏的是《梅花引》之曲调,或许根本不是悲愁的曲调,但诗人联想到悲愁的身世和处境,从而引发了悲愁之情。《陇头歌》:“陇头流水,鸣声幽咽”,可见陇水之情乃是悲愁之情。李白《秋浦十七首》之第二首有“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之句,可见这里的“清溪陇水情”乃是断肠之情。

  “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此处的寒山当在秋浦,而玉关声应该是使人肠断的悲声,因“春风不度玉门关”,亦表达出诗人常以玉门关形容去国离乡的忧愁。月光、流水、笛声、断肠人便是构成这幅画图的基本元素。

  从此诗可以看出羌笛已经和表现征战之苦、思乡之痛 的《从军行》、《度关山》联系起来了,集中表现家国之思、思乡之痛。这主要是因为羌笛多与出塞、关山、陇头水等边塞的地名相联系,而这些地名令人自然而然想起荒凉的边关塞漠、流血厮杀的战场、久戍边疆未归的将士。而诗歌的基调是低沉的、伤痛的。

qīngbànwén

bái tángdài 

qiāngméihuāyǐn lǒngshuǐqíng 
hánshānqiūyuè chángduànguānshēng 
东风吹雨晚潮生,叠鼓催船镜里行。
东风吹雨晚潮生,叠鼓¹催船镜里行。
译文:东风吹来晚雨,江面上晚潮新涨;擂鼓起航,船只分波开浪,行驶在明镜一般的江面上。
注释:¹叠鼓:急促的鼓声,重沓的鼓声。
底事今年春涨小?去年曾与画桥平。
底事¹今年春涨²小?去年曾与画桥³平。
译文:为何知道今年的“春涨”比去年小,因为去年它们曾与画桥持平的。
注释:¹底事:何事,何原因。²春涨:春季的涨水。³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

  这是一首语言简单韵味亦不悠远的小诗,我们来看一下:

  “东风吹雨晚潮生,叠鼓催船镜里行。” 飒飒的东风,吹来晚雨,江面上,晚潮新涨,而我们的作者,不知什么缘故,却要在天将暮的时刻,坐船出行。古代船起航的时候,船工也就是水手都要擂鼓助威,以壮声色,这不就在一连串重沓、急促的鼓声中,作者乘坐的航船分波开浪,行驶在明镜一般的江面上。

  “底事今年春涨小?去年曾与画桥平。” 令人奇怪的是,站在船头看风景的作者,多少风光过眼,忽略不计,却偏偏注意上了今年的“春涨”,所谓“春涨”,就是春天的涨水,比如积雪融化,比如绵绵春雨——而且他不是一般性的注意到,而是精准的看到,今年的“春涨”却要比去年小,因为去年它们曾与画桥持平的,今年自然远低于画桥,而作者闹不清个中缘由,是故以“底事”这一设问性的词汇领起了后两句诗。 解读到这里,这首诗也就结束了,有什么很特殊的内涵吗?没有;有什么很悠远的余韵吗?也没有。那么它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呢?我个人以为,也许正体现在它的“无为而为”,作者不知何缘故有此一行,也许仅仅是坐船松散松散心情,因此行船当中,随便很普通的事情都可能引发他的极大兴趣,而他看到了,写下了,记入诗中,正可以体现天下万物莫不为诗材,有准备者随意点化,皆能使其散发韵味一二,纵不能成为经典,但忠实生活、写抒内心的目的却达到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首值得一读的小诗呢? 是为诗解。

参考资料:
1、 岁月如歌 . 原创 . 2021年2月18日

wǎncháo

fànchéng sòngdài 

dōngfēngchuīwǎncháoshēng diécuīchuánjìngxíng 
shìjīnniánchūnzhǎngxiǎo niáncénghuàqiáopíng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付,举止优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人形好丑,不逮延寿、下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市。京师画工于是差稀。
元帝¹后使²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³图召幸之。诸使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qiáng)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yān)(zhī)。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使第一,善应付,举止优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¹⁰其事,画工皆弃市¹¹,籍¹²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gōng)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人形好丑,不逮延寿、下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市。京师画工于是差稀。
译文:汉元帝后宫里的宫女已经够多了,不能经常见到,(元帝)就让画工画像,根据图象的面貌召见宠幸。所有宫女都贿赂画工,多的达十万贿钱,少的也有五万多。只有王嫱不肯行贿,因此就得不到皇帝的召见。匈奴来朝拜,想求得美人做王后。于是(元帝)查看画像,便让王昭君去匈奴。临去时召见她,长相是皇宫里最美的,而且擅长对答,举止沉静文雅。皇帝很后悔,但是名册已经定下来了。皇帝对外国注重信义,所以不再换人。就追究查明行贿画工的这件事,画工都被在市中斩首,抄没画工的家产,都有亿万巨额。画工有杜陵毛延寿,画人像,无论丑的美的老的少的,他都能画的跟真的一样;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一起画牛马飞鸟的各种姿势,画人物他们不如毛延寿,下杜阳望也擅长画人物画,尤其善于着色,樊育也善于着色,但他们一天被杀了,京城的画工因此而比较少了。
注释:¹元帝:指汉元帝。²后使:指后使美女。³案:通“按”,意思是按照。⁴幸:宠幸,指的帝王对后妃的宠爱。⁵赂:赠送财物。⁶不减:不少于。⁷阏氏:汉时匈奴单于之妻的称号,即匈奴皇后之号。⁸行:前行,这里指出嫁。⁹名籍:记名入册。¹⁰穷案:彻底追查。¹¹弃市:古时在闹市执行死刑,并把尸体暴露街头。¹²籍:登记,抄查没收。
本文选自《西京杂记》。作者葛洪,字稚川,东晋丹阳句容县人。文中通过封建帝王宫中生活的一个侧面,无情地揭露了汉元帝们的荒淫糜烂,醉生梦死。美丽正直的王嫱(昭君)因不肯贿赂画工,而未能得到皇帝的宠幸,最后落得远嫁匈奴的不幸下场;因此后人很多文学作品以“昭君出塞”为题材,替王昭君鸣不平,借以讽刺汉元帝,痛骂利欲熏心的画工毛延寿;表达了中华民间爱憎分明的纯朴民情风俗。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昼晷(guǐ)¹已云极,宵漏²自此长。
译文:夏至这天,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渐渐加长。
注释:¹晷:观测日影以定时间的工具。这里指日影。²漏:即漏壶,古代一种计时的装置,简称漏。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译文:还没来得及实施自己的计划,就已经忧虑气候的变化冷暖的交替了。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公门日多暇(xiá)¹,是月农稍忙。
译文:衙门每日空闲的时候居多,而这个月的农事却是比较忙活些的。
注释:¹暇:空闲的时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译文:老百姓在地里耕作,酷热也不知怎么抵挡的。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亭午¹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译文:正午时分那些人和物都在歇息,静悄悄的,惟独我自己在池塘里游来游去好不惬意。
注释:¹亭午:正午,中午。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译文:城墙高耸,城门紧闭,树木葱翠,绿荫静寂。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绿筠(yún)¹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译文:翠绿的鲜竹尚且含粉,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始散发阵阵的清香了。
注释:¹筠:竹子的青皮。这里指竹子。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于焉(yān)¹洒烦抱,可以对华觞(shāng)²
译文:在这里可以抛却烦恼忘掉忧愁,终日对影举着华丽的酒杯畅饮。
注释:¹于焉:在这里。²华觞:华丽的酒杯。

xiàzhìshǔběichí

wéiyìng tángdài 

zhòuguǐyún xiāolòucháng 
wèishīzhèngjiāo suóyōubiànyánliáng 
gōngménduōxiá shìyuènóngshāománg 
gāoniàntián āndāng 
tíngqún yóuàifāngtáng 
ményīn chénggāoshùcāngcāng 
绿yúnshànghánfěn yuánshǐsànfāng 
yānfánbào duìhuásh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