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有雄豹,隐雾成变化。
奇姿惊世人,毛物亦增价。
天上房星浥瑞光,孕成白马而黑章。
为谁容易来中国,风雪天山道路长。
头为王,欲得方。
目为相,欲得明。
脊为将军欲得强,腹为城郭欲得张。
绝怜此马皆具足,十五肋中包肾肠。
嗟予老去有马癖,岂但障泥知爱惜。
千金市骏已无人,秃笔松煤聊自得。
君侯昔如汗血驹,名场万马曾先驱。
山林钟鼎今何有,岁晚江湖托著书。
白云未信仙乡远,黄发鬖鬖健有余。
饮酒百川犹一吸,吟诗何嫌万夫敌。
我持此马将安归,投之君侯如献璧。
君侯作诗凛驰鹜,八荒满盈动雷雨。
定知此马知此意,独欠老奚通马语。
曹将军,杜工部,
各有一心存万古。其传非画亦非诗,
要在我辈之襟期,君侯君侯知不知。
南山有雄豹,隐雾成变化。
奇姿惊世人,毛物亦增价。
天上房星浥瑞光,孕成白马而黑章。
为谁容易来中国,风雪天山道路长。
头为王,欲得方。
目为相,欲得明。
脊为将军欲得强,腹为城郭欲得张。
绝怜此马皆具足,十五肋中包肾肠。
嗟予老去有马癖,岂但障泥知爱惜。
千金市骏已无人,秃笔松煤聊自得。
君侯昔如汗血驹,名场万马曾先驱。
山林钟鼎今何有,岁晚江湖托著书。
白云未信仙乡远,黄发鬖鬖健有余。
饮酒百川犹一吸,吟诗何嫌万夫敌。
我持此马将安归,投之君侯如献璧。
君侯作诗凛驰鹜,八荒满盈动雷雨。
定知此马知此意,独欠老奚通马语。
曹将军,杜工部,
各有一心存万古。其传非画亦非诗,
要在我辈之襟期,君侯君侯知不知。
龚开

龚开

宋淮阴人,字圣予,号翠岩,一号龟城叟。尝与陆秀夫同居广陵幕府。理宗景定间为两淮制置司监官。宋亡不仕。家甚贫,坐无几席。精于经术,工诗文、古隶,善画人物、山水。 ▶ 40篇诗文

猜您喜欢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¹
译文:到哪儿去寻访吴道子的画?普门和开元两座寺院的墙壁。
注释:¹普门、开元:即普门寺和开元寺,都在凤翔。吴道子在两寺画有佛像,王维在开元寺画有墨竹。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开元有东塔,摩诘(jié)留手痕¹
译文:开元寺有东塔,留存着王维绘画的手迹。
注释:¹手痕:手迹,即谓开元寺的东塔上有王维的画。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吾观画品¹有,莫如二子尊。
译文:我看古往今来的画家,没有谁比得上这两位先生尊贵的品级。
注释:¹画品:画的品格、品评。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道子实雄放¹,浩如海波翻。
译文:道子的画风实在雄奇奔放,浩浩荡荡如同海浪翻滚。
注释:¹雄放:奔放,豪放。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译文:当他下笔时灵感像疾风骤雨,画笔未到处气势已先夺人。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亭亭¹双林²间,彩晕³扶桑(tūn)
译文:在那高高的两棵娑罗树间,灿烂的朝阳从扶桑冉冉东升。
注释:¹亭亭:高高耸立。²双林:吴道子画有所画的两株娑罗树。³彩晕:五彩光华。⁴扶桑:古代神话有的日出之处。暾:太阳升起。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有有至人¹谈寂灭²,悟者悲涕(tì)迷者手自扪³
译文:画中间有至高无上的佛祖,在讲说寂灭的教义是超脱死生。觉悟的信徒全都在悲哀哭泣,也有人手扪胸膛表示理解不深。
注释:¹至人:至高无上的人,指释迦牟尼佛。²寂灭:佛家语,“涅槃”的意译,意谓超脱世间入于不生不灭之境。³手自扪:以手捶胸,这是形容听者未解寂灭之意时的状态。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蛮君¹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yuán)²
译文:天竺的众多君长和千千万鬼王,互相拥挤争听佛法,像鼋一样拼命把头伸。
注释:¹蛮君:天竺国的君王。鼋:大鳖,背青黄色,头有疙瘩,能伸缩,此处形容信徒众头攒聚、伸长。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摩诘本诗老,佩芷(zhǐ)袭芳荪(sūn)¹
译文:摩诘本是一位可敬的老诗人,如佩香草诗风秀美芳芬。
注释:¹佩芷袭芳荪:这是以美人佩带香草的形象来形容王维的诗风。佩、袭,穿戴。芷、荪,香草。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¹
译文:现在观看他的壁画,也像诗品一样朴美清淳。
注释:¹清且敦:风格清秀而又浑朴。
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qí)园弟子¹尽鹤骨²,心如死灰³不复温。
译文:画中的祇园弟子个个清瘦如仙鹤,内心枯寂宛若死灰不会再温。
注释:¹祇园弟子:佛徒。²鹤骨:形容佛徒的清瘦。³心如死灰:此处指佛门弟子六根清净断绝尘念,内心孤寂。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¹
译文:门前的两丛竹子,霜雪般清劲竹节贯连着竹根。
注释:¹雪节、霜根:形容竹子内在的清劲品格,不单指其颜色。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交柯¹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译文:枝干交错,繁乱的叶子像在摇动,一一都能找到根源和经脉。
注释:¹交柯:枝叶交叉。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译文:吴先生的画虽然绝妙,还只能看作杰出的画工技艺超迈。
注释:画工:指重视艺术技巧。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摩诘得之以象外¹,有如仙翮(hé)²³笼樊(fán)
译文:摩诘得到了物象内在的精神,就如仙鸟飞离樊笼超脱于形迹以外。
注释:¹象外:外部形象之外,指内在的精神实质,脱略形迹的悠远情韵。²翮:鸟翎的茎,即指鸟。³谢:离开。⁴笼樊:鸟笼。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吾观二子皆神俊¹,又于维也敛(liǎn)(rèn)²无间言³
译文:我认为两人的画全都气势飞扬寓于神采,对于王维我尤其崇敬说不出一句异议的话来。
注释:¹神俊:精神饱满,气势飞扬。²敛衽:整理衣襟,是表示尊敬的做法。³无间言:完全同意。

  这首诗表达了对王、吴二人绘画艺术的观感及评价。

  诗的发端四句,以错落的句法,点切诗题,交待王、吴二人画迹的所在,使人了然于普门、开元二寺俱有吴画,而王维的画则在开元寺的塔中。下面“吾观”二句,紧接着对二人的成就作概要的评断,肯定他们在画苑中并列的崇高地位。下面即分别描写二人的画象及是人所感受到的各自的艺术境界。

  “道子实雄放”之下十句写吴道子画。“雄放”二字概括地道出吴画的艺术风格特点。“浩如海波翻”句以自然界的现象尽致地形容出雄放的气势。“当其”二句是诗人从画像中所感受到的吴道子运笔时的艺术气概。这种对吴道子创作过程的体会,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艺术思想。后来诗人在其《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曾说:“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么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若能意在笔先,成竹在胸,才能“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这是艺术家的创作获得神妙境界的三昧所在,只有内具于自身,才能领会到他人获得这种成就的匠心所在。“亭亭双林间”以下六句写吴画的形象,极精要地勾勒出画的内容,生动地显现出释迦临终说法时听众的复杂情态,他们或感悟悲涕,或扪心自省,而那些“相排竞进”者的状貌,又表现得非常情急,这一切都栩栩如生。

  “摩诘本诗老”以下十句写王维的画。“摩诘”从王维的身份提起,寓含王维画品的精神特质。即所谓“画中有诗”。“佩芷”句是对王维的人品和艺术的高度赞赏,即王维的人品和诗画艺术都是芳美的。“今观”二句照应前面“诗老”句,引用人所熟知的王维的诗的成就来喻其画风。“清且敦”意谓其画亦如其诗之形象清美而意味深厚。“祇园”以下六句写王维画的内容。前二句写画中人物情态,不似吴道子画表现的强烈,而意味颇蕴蓄。后四句写画中景物,为吴画所无,俨然是一幅竹画,再现了竹的茎叶动摇于清风中的神姿。纪昀说“交柯”句“七字妙契微茫”,王文诰说这四句即“公之画法”,这里面即寓有诗人画竹的艺法。这六句的画面,都具有“清且敦”的艺术风味。

  诗末“吴生”六句,就对王、吴二人画的观感作总的评论,在尊重之中又对二人艺术造诣的境界,有所抑扬。对吴道子画评为“妙绝”,是对吴画中听众情态毕现形象的评价,而“妙绝”仅在迹象,只是画工的高艺。诗人认为王维画“得之于象外”,如神鸟离开樊笼,超脱于形迹之外,精神自然悠远,于是心中佩服,觉得无所不足。这里也体现了诗人美学理想的又一个方面。他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中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又说:“瘦竹如幽人,幽花如处女。”认为绘画不能但求形似,正如赋诗不能只停在所赋事物的表面,而要在形迹之外,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启发,有所感受。瘦竹、幽花与幽人、处女,物类的质性迥异,而从瘦竹之感到幽人的韵致,从幽花如见处女的姿态,俱是摄取象外的精神,意味无穷。这种脱略形迹、追求象外意境的美学思想,长期支配中国文人画的创作,形成中国绘画艺术独具的风貌。

  这首杂言诗以七言为主。七言古诗是盛唐诗人的一个胜场,李白、杜甫在这一诗体上是并峙的两座高峰。七古与五古同是在创作上极少拘束的,而七言长古更宜于纵情驰骋,在章法结构及气势节奏各方面更可变化无方,臻于奇妙之境。李、杜之后,中唐惟有韩愈能有不少佳作,再后就很寥落。苏轼的七言长古名篇迭出,成就之高,足与李、杜、韩相抗衡,这篇《王维吴道子画》即为其早年意气骏发之作。这首诗的章法很值得注意,整首诗的内容都在发挥诗题,而起结分合,条理清晰完密。诗的开始四句总提王维、吴道子,为全诗的纲领。“吾观”二句,又在分写王、吴画前先作总评。“道子实雄放”及“摩诘本诗老”两层,依次分写王、吴画面,为全诗的腹身。最后六句以评论收束,前四句分评吴、王,末二句于一致赞赏之余又稍有高低轻重,重申总评的精神。起和结的两节诗句于整齐中有参差,虽始终将王、吴二人并提,并极灵活而极错落之致。全诗章法如诗中所说:“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原。”

  全诗的韵调具有优美的节奏感。开端四句闲闲而起,似话家常,语极从容。结尾六句,因评论而有所抑扬,语气于转折间呈矫健之势,而掉尾又觉余音袅袅,悠扬无尽。中间写吴道子一层,形象奇突,如峰峙涛涌,使人悚异;而写王维一层,景象清疏,如水流云在,使人意远。作为诗的中心的这两层,意象情调,迥然异趣。而全篇四节,波浪起伏,如曼音促节,递相转换,在大体上为七言句中适当间以五言,整体形成谐美的旋律,而气势仍自雄健。这是七言长古所必具的,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19-322

wángwéidàohuà

shì sòngdài 

chùfǎng访huà ménkāiyuán 
kāiyuányǒudōng jiéliúshǒuhén 
guānhuàpǐnzhōng èrzūn 
dàoshíxióngfàng hàohǎifān 
dāngxiàshǒufēngkuài suǒwèidàotūn 
tíngtíngshuānglínjiàn cǎiyūnsāngtūn 
zhōngyǒuzhìréntánmiè zhěbēizhěshǒumén 
mánjūnguǐqiānwànwàn xiāngpáijìngjìntóuyuán 
jiéběnshīlǎo pèizhǐfāngsūn 
jīnguānhuà ruòshīqīngqiědūn 
yuánjìn xīnhuīwēn 
ménqiánliǎngcóngzhú xuějiéguànshuānggēn 
jiāoluàndòngshù jiēxúnyuán 
shēngsuīmiàojué yóuhuàgōnglùn 
jiézhīxiàngwài yǒuxiānxièlóngfán 
guānèrjiēshénjùn yòuwéiliǎnrènjiànyán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杏花含露团香雪¹,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²,觉来闻晓莺(yīng)
译文:杏花含着晶莹的晨露,一簇簇好似凝香的雪团。在我们分手的小路上,自古就有很多伤心的离别。孤灯摇曳在残月朦胧中,梦醒时闻晓莺啼鸣。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¹香雪:杏花白,故比作香雪。²胧明:形容月色朦胧。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玉钩¹(qiān)²翠幕,妆浅旧眉薄³。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bìn)
译文:翠帐还需玉钩挂起,隔宿的淡妆黛色已轻。梦中情景惹引情思种种,凝眸,镜中的蝉鬓薄又轻。
注释:¹玉钩:挂窗帘的玉制之钩。²搴:揭起。³旧眉薄:旧眉指昨日所画的黛眉,因隔夜而颜色变浅,故称“薄”。⁴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两鬓薄如蝉翼,故称。⁵轻:即薄。

  首句以杏花之芳美点明时节,也暗逗思妇致梦之因。春物这样芳美,独处闺中的少妇,不禁思绪牵萦而梦魂颠倒。这句写物色极为清丽。“香”和“雪”形容杏花的气色,着一“团”字,则花朵丛集的繁密景象宛然。再于前面着上“含露”二字,赋予“香雪”以更清鲜的生气,使人感到春物的芳妍。这句也表明时间是夜晚,如果说“含露”也可说是早晨景象,杏花如雪则定是夜间。韩愈《杏花》诗“杏花两株能白红”方世举注:“杏花初放,红后渐白。”其红者入夜暗不可见,白者得月色照映而愈显。证以杨万里诗“近红暮看失燕支,远白宵明雪色奇。‘花不见桃惟见李’,一生不多退之诗”,确是如此。

  次句写主人公的梦中情节。“绿杨陌”是绿杨夹立两旁的大道,这是梦中的离别之地。“多”字极妙,因别事萦心,故频见梦中,着一“多”字,以见伊人梦魂之颠倒零乱。

  “杏花”两句亦似梦境,而吾友仍不谓然,举“含露”为证,其言殊谛。夫入梦固在中夜,而其梦境何妨白日哉!然在前章则曰:“雁飞残月天。”此章则曰:“含露团香雪。”均取残更清多之景,又何说耶?故首两句只是从远处泛写,与前谓“江上”两句忽然宕开同,其关合本题,均在有意无意之间,若以为上文或下文有一“梦”字,即谓指此而言,未免黑漆了断纹琴也。以作者其他《菩萨蛮》观之,历历可证。除上所举“翠翘”“宝函”两则外,又如“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殆较此尤奇特也。更有一首,其上片与此相似,全引如下:“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一样的讲起梦来,既可以说牡丹,为什么不可以说杏花?既可以说院中杨柳,为什么不可以说陌上杨柳呢?吾友更曰:“飞卿《菩萨蛮》中只‘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是记梦境。”

  “灯在”二句写梦初醒时的感觉。帘内残灯尚明,帘外残月朦胧,而又闻多莺恼人,其境既迷离倘恍,而其情尤可哀。“灯在”,灯尚在也;“月胧明”,残月也;此是在下半夜偶然醒来,忽又朦胧睡去的光景。“觉来闻多莺”,方是真醒了。此两句连读,即误。 “觉来”句既点明“绿杨”句为梦境,又与首句相映,增浓春的美感。这句收束上阕,启开下阕,上阕前三句所写皆为觉前之事,下半则为觉后起来的活动情态。

  “玉钩”二句写主人公晨起后的活动情态,与上阕末二句在时间上有一段距离。“玉钩”句晨起之象。“妆浅”句宿妆之象,即另一首所谓“卧时留薄妆”也。从“月胧明”看,主人公被多莺惊醒时天还未大明,而“褰翠幕”当在既明之后,这其间当是醒后萦思梦境,长久饮卧床榻而慵于起一身之故。“褰翠幕”即挂起翠色窗幕。“妆浅”意谓淡淡梳妆。“旧眉薄”意谓旧来画的眉已经黛色淡薄了,表明未重新画眉,活现出主人公的慵惰心情。这种情态的表现,正是由上阕描写梦别醒来的心情滋生的。

  “春梦”句是对上句情态表现的申释,更点明“绿杨”句所写之为梦境。“关情”意谓梦中之事牵系情怀,中间连一“正”字,可想见弄妆时的凝思之状。末句突出人物形象。“蝉鬓”形容女子鬓发梳得匀薄如蝉翼。对镜妆梳,关情断梦,“轻”字无理得妙。《古今注》载:魏宫人莫琼树“制蝉鬓,缥缈如蝉,故日蝉鬓”。蝉鬓已极薄,而更日“轻”,用以形容鬓发之枯槁,即以见其人之面容憔悴。发槁容悴,绝非一夕梦思而致,当为已忍受长期相思折磨的征验,春梦离别,不过是这种生活中的一折而已。对镜而觉蝉鬓轻。正当春梦关情之际,其中心当如何难堪,然并未明言,只从人的观感略点一句,则其中蕴蓄人情,极为微婉易感。

  这首词和作者同调其他诸作一样,通体只作客观的描写,从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及行动中体现其深刻隐微的情绪,即在景物动作上亦只作扼要的勾点。使读者从所勾点的事物中想象到丰富的境象及其中隐含的深微的人情,初读稍苦难入,既入则觉包蕴层深,体味无尽,这就是温词的“深美闳约”所在。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隔花人远天涯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 胡国瑞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5-46

mán··xìnghuāhántuánxiāngxuě--wēntíngyún

xìnghuāhántuánxiāngxuě绿yángshàngduōbiédēngzàiyuèlóngmíngjuéláiwénxiǎoyīng

gōuqiāncuìzhuāngqiǎnjiùméibáochūnmèngzhèngguānqíngjìngzhōngchánbìnqīng

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
高台不见凤凰游¹,浩浩长江入海流。
译文:登上了金陵凤凰高台,已经看不见凤凰游的盛景了,只见浩浩长江汹涌澎湃,入海东流。
注释:凤凰台:故址在南京市城西风凰山。相传刘宋元嘉年间,有三只状如孔雀之异鸟集此,人谓凤凰,遂筑此台。¹凤凰游:用李白诗首句“凤凰台上凤凰游”意。
舞罢青蛾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舞罢青蛾(é)¹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²丘。
译文:那一批粉黛青蛾也都被掳离故国,唯有当年弃下的白骨,依旧掩埋在长江边野草丛中的古墓中。
注释:¹青蛾:原指美人之眉,此泛指美女。²盈:满。
风摇落日催行棹,湖拥新沙换故洲。
风摇落日催行棹(zhào)¹,湖拥新沙换故洲²
译文:傍晚起风了,风助浪势,不断地催送着那些船,湖水拥来的新沙,便改换了故洲,如今只能见新洲了。
注释:¹棹:摇船工具,泛指船。²故洲:白鹭洲,在南京西南长江中,李白诗有“二水中分白鹭洲”句。
结绮临春无处觅,年年荒草向人愁。
结绮(qǐ)临春¹无处觅,年年荒草向人愁。
译文:临春、结绮两阁已经找不到了,荒草年年发,清风徐来时,随风飘动,如同在诉说着不尽的愁意。
注释:¹结绮临春:两阁名。《陈书·张贵妃传》:南朝陈后主至德二年(584年),于光昭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高数十丈,并数十问。后主自居临春阁。张贵妃等居结绮、望仙,以复道交相往来。

  这首诗首联写眼前景物。诗人此日登上了金陵凤凰高台,已经看不见凤凰游的盛景了,唯剩脚下的一座空台。台下,浩浩长江汹涌澎湃,入海东流,这联意思实际上相当于李白诗的第二句:“凤去台空江自流。”但由于郭祥正的诗以二句扩展一句的内容,因此他便得以在第二句中缀以“浩浩”、“入海”二词,来壮大长江的气势,使永恒的江山与下面衰歇的人事形成强烈对比。首联的意思并非仅仅如此而已。在古代。凤凰向来被认为是祥瑞的象征,惟太平盛世方始出现。此时,此地已“不见凤凰游”了,当年建都此地、盛极一时的六朝也相继随凤之去而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而唯有高台、大江在作着历史的见证人。

  颔联承上,很自然地转入怀古。诗人想起了六朝之中的最末一个王朝——陈的最末一个君王——后主陈叔宝。想当年,那个荒淫奢侈的昏君日日灯红酒绿,沉溺在歌舞、美女之中,纵情作乐。不料笙歌未彻,隋军鼙鼓已动地而来,惊破了“玉树后庭花”之曲,藏于景阳宫井中的后主被搜出,抓到长安,那一批粉黛青蛾也都凄凄惶惶跟着他一起被掳离故国,再无时日重返陈宫翩跹起舞了。唯有当时两军激战而弃下的白骨,依旧满满地掩埋在长江边野草丛中的累累古墓中,令人触目惊心。

  颈联先宕开一笔,然后又拉回到追念古昔的思路之上。夕阳西下时,刮起了风,滔滔长江中正行着几条船,风助浪势,不断地催送着那些船向前、向前;西半天上,渐渐下沉的红日也不时随着云朵晃动着,仿佛要被那风摇落下来似的。这种景象,使诗人想到: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巨大的,那湖水不断地拥来新沙,日久天长,便改换了故洲的结构,如今只能见新洲而不见故洲了。

  尾联紧承上联,并以感慨兼讽谕作结。诗人说:真是沧海桑田呀,岂止故洲如此?诗人进而又想到那陈后主于至德二年(584年)营造的结绮阁、临春阁两阁,它们都高数十丈,并数十间,门窗、栏槛之类。都是用檀香作成,又饰以金石、珠翠,如此华关、坚固的建筑,此时却已不在了。与那寻欢作乐的陈后主一样,都无处寻觅了。楼阁的故址处,荒草年年发,清风徐来时,随风飘动,如同在诉说着不尽的愁意。讽谕之意于此已溢于言表,足够发人深省的了。

  这首发挥李白诗神韵的怀古伤今七律,作者用敏捷的诗思追念古昔,叙述今朝,用独特的方式抒发吊古讽今的感慨,其蕴意使人回味不尽。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李元强,卢晋等编著.宋诗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02:154-155
2、 缪钺等撰写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 :476-477 .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天命玄鸟¹,降而生商²,宅³(yīn)土芒芒。古命武汤,正(zhēng)域彼四方
译文:天命玄鸟降人间,简狄生契商祖先,住在殷地广又宽。当时天帝命武汤,征伐天下安四方。
注释:¹玄鸟:黑色燕子。传说有娀(sōng)氏之女简狄吞燕卵而怀孕生契,契建商。²商:指商的始祖契。宅³:居住。⁴芒芒:同“茫茫”,广大的样子。⁵古:从前。⁶帝:天帝。⁷武汤:即成汤,汤号曰武。⁸正:同“征”。又,修正疆域。⁹方:遍,普。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方命厥(jué)后,奄¹有九有²。商之先后³,受命不殆(dài),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mǐ)不胜
译文:昭告部落各首领,九州土地商占遍。商朝先王后继前,承受天命不怠慢,裔孙武丁最称贤。武丁确是好裔孙,武汤遗业能承担。
注释:¹奄:拥有。²九有:九州。传说禹划天下为九州。有:“域”的借字,疆域。³先后:指先君,先王。⁴命:天命。⁵殆:通“怠”,懈怠。⁶武丁:即殷高宗,汤的后代。⁷武王:即武汤,成汤。⁸胜:胜任。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龙旂(qí)¹十乘(shèng)²,大糦(chì)³是承。邦畿(jī)千里,维民所止,肇(zhào)域彼四海
译文:龙旗大车有十乘,贡献粮食常载满。国土疆域上千里,百姓居处得平安。
注释:¹旂:古时一种旗帜,上画龙形,竿头系铜铃。²乘:四马一车为乘。³糦:同“饎”,酒食。宾语前置,“大糦”作“承”的前置宾语。⁴承,捧,进献。⁵邦畿:封畿,疆界。⁶止:停留,居住。⁷肇域四海:始拥有四海之疆域。四海,《尔雅》以“九夷、八狄、七戎、六蛮”为“四海”。或释“肇”为“兆”,兆域,即疆域。开辟疆域以至于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四海来假(gé)¹,来假祁祁²。景³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hè)
译文:开拓疆域达四海,四夷小国来朝拜,车水马龙各争先。景山外围黄河绕,殷受天命人称善,百样福禄都占全。
注释:¹来假:来朝。假,通“格”,到达。²祁祁:纷杂众多之貌。³景:景山,在今河南商丘,古称亳(bó),为商之都城所在。景,广大。⁴员:幅员。⁵咸宜:谓人们都认为适宜。⁶百禄:多福。⁷何:通“荷”,承受,承担。

  这是殷商后代宋国祭祀其祖先武丁的乐歌。《毛诗序》云:“《玄鸟》,祀高宗也。”郑笺云:“祀当为祫。祫,合也。高宗,殷王武丁,中宗玄孙之孙也。有雊雉之异,又惧而修德,殷道复兴,故亦表显之,号为高宗云。崩而始合祭于契之庙,歌是诗焉。”郑玄的意思是《毛序》所说的“祀”是合祀,而他所讲到的“雊雉之异”,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是这么一回事:“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雊)。武丁惧。祖己曰:‘王勿忧,先修政事。’” 据今人的研究,商是以鸟为图腾的民族,“雊雉之异”的传说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不无相关。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则是关于商的起源的最珍贵的早期文献资料。传说中商的祖先契是其母有娀氏之女吞下燕卵之后生下的。《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上古典籍中对此传说有相当多的记载。《楚辞·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凤鸟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楚辞·天问》:“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诒,如何喜?”《吕氏春秋·音初》:“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嗌嗌。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此外如《太平御览》卷八二引《尚书中候》,《史记·三代世表》褚少孙补引《诗含神雾》等纬书也记录了这同一传说。更有意思的是:传世的晚商青铜器《玄鸟妇壶》上有“玄鸟妇”三字合书的铭文,其含义表明作此壶者系以玄鸟为图腾的妇人。玄鸟是商部族的崇拜图腾,“天命玄鸟”的传说正是原始商部族的起源神话。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审视这一神话,可发现它作为一种原型,有其典型意义。有关鸟卵生子的传说长期流传于东北地区,如《论衡·吉验》:“北夷橐离国王侍婢有娠。王欲杀之。婢对曰:‘有气大如鸡子,从天而下,我故有娠。”’《清太祖武皇帝实录》:“长白山,……有神鹊衔一朱果置佛古伦衣上,……其果入腹,既感而成孕。”高丽李奎极《李相国文集》中亦有鸟卵生子的传说,与《魏书·高句丽传》所记之事略同。而据傅斯年考证,商部族正是发迹于东北渤海地区。

  由此可见,所谓的“雊雉之异”是为了显示高宗武丁的中兴而造出的神话,它正基筑于商民族的玄鸟图腾信仰。商至盘庚而迁殷,发展兴旺,政局稳定。盘庚死后,传位二弟小辛,小辛不幸三年而亡,又传位三弟小乙,小乙即位十年而亡。其时殷道又衰,小乙之子武丁立,用傅说为相,伐鬼方、大彭、豕韦,修政立德,终使国家大治。诗云:“龙旂十乘,大糦是乘。”郑玄笺曰:“交龙为旗,高宗之孙子有武功,有王德于天下者,无所不胜服。乃有诸侯建龙旗者十乘,奉承黍稷而进之者,亦言得诸侯之欢心。十乘者,由二王后,八州之大国与?”中原部族建立联盟后,统以龙为标志,“龙以建旗”。商族在东北兴起后,南下黄河流域,进而控制诸夏。高宗武丁时,中原各部族以车载稻米进贡。诗云:“四海来假,来假祁祁”,则不但是中原诸夏部族,即使是氐、羌等四边民族也纷纷进贡朝见。武丁功业之隆,于此可见。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22-724

xuánniǎo

míng xiānqín 

tiānmìngxuánniǎo jiàngérshēngshāng zháiyīnmángmáng mìngtāng zhēngfāng 

fāngmìngjuéhòu yǎnyǒujiǔyǒu shāngzhīxiānhòu shòumìngdài zàidīngsūn dīngsūn wángshèng 

lóngshíshèng chìshìchéng bāngqiān wéimínsuǒzhǐ zhàohǎi 

hǎilái lái jǐngyùnwéi yīnshòumìngxián bǎishì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è)¹人也。衡少善属(zhǔ)²,游于三辅³,因入衡师,观太学,遂五经,贯六艺¹⁰。虽才高于世¹¹,而无骄尚之情¹²。常从容¹³淡静¹⁴,不好交接俗人。永元¹⁵中,举孝廉不行,连¹⁶¹⁷公府¹⁸不就¹⁹。时²⁰天下承平²¹日久²²,自王侯²³以下,莫²⁴不逾侈(chǐ)²⁵。衡乃²⁶²⁷班固²⁸《两都²⁹》作《二衡赋》³⁰,因³¹³²讽谏³³。精思傅会³⁴,十年乃³⁵成。大将军邓骘(zhì)³⁶³⁷其才,累召³⁸不应³⁹
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注释:¹南洋西鄂:南阳郡的西鄂县,在今河南南阳。²属文:写文章。属,连缀。³游于三辅:在三辅一带游学。游,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⁴衡师:指东汉首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⁵太学:古代设在衡城的全国最高学府,西汉武帝开始设立。⁶遂:于是。⁷通:通晓,全面透彻地理解。⁸五经:汉武帝时将《诗》《书》《礼》《易》《春秋》定名为“五经”。⁹贯:贯通,与“通,为近义词。¹⁰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¹¹高于世:比世上的人高明。于:比。¹²骄尚之情:骄傲自大的情绪。尚:矜夸自大。¹³从容:从容稳重,不急躁。¹⁴淡静:恬淡宁静,不追慕名利。¹⁵永元:东汉和帝刘肇的年号(公元年-年)。¹⁶连:屡次。¹⁷辟:(被)召请(去做官)。¹⁸公府: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¹⁹不就:不去就职。以上几句的主语“衡”,承前省略。²⁰时:当时。²¹承平:太平,指国家持续地太平安定。²²日久:时间长。²³王侯:封王封侯的大官贵族。²⁴莫:无指代词,表示“没有谁”的意思。²⁵逾侈:过度奢侈。²⁶乃:于是,就。²⁷拟:模仿。²⁸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²⁹《两都》:指《两都赋》,分《西都赋》《东都赋》。³⁰《二衡赋》:指《西衡赋》《东衡赋》。³¹因:介词,通过。后省宾语“之”。³²以:连词。³³讽谏:用委婉的语言进行规劝而不直言其事。³⁴精思傅会:精心创作的意思。³⁵乃:才。³⁶邓骘:东汉和帝邓皇后的哥哥,立安帝,以大将军的身份辅佐安帝管理政事。奇其才: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奇,认为……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³⁷奇:奇特,少有的。³⁸累召:多次召请。³⁹应:接受。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衡善机巧¹,尤致思²³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¹⁰郎中¹¹,再迁¹²为太史令¹³。遂乃¹⁴研核¹⁵阴阳¹⁶,妙尽¹⁷(xuán)(jī)¹⁸之正¹⁹,作浑天仪²⁰,著《灵宪》²¹《算罔(wǎng)²²论》,言甚详明²³
译文: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注释:¹机巧:设计制造机械的技艺。巧,技巧技艺。²致思:极力钻研。致,极,尽。³于:对于。于……:介宾短语后置,译时提前作状语。⁴阴阳:指日月运行规律。⁵历算:指推算年月日和节气。⁶雅闻:常听说。雅,副词,素来,常。⁷术学:关于术数方面的学问,指天文历算等。⁸公车:汉代官署名称,设公车令。⁹特征:对有特出才德的人指名征召,为的与平常的乡举里选相区别,故称特征。¹⁰拜:任命,授给官职。¹¹郎中:官名。¹²再迁:再,两次。迁,调动官职。¹³太史令:东汉时掌管天文历数的官,与西汉以前掌管天象历法兼有修史之责的太史令职责不完全相同。¹⁴遂乃:于是就。¹⁵研核:研究考验。¹⁶阴阳:哲学名词,指两种对立的事物,如日月,寒暑等,这里指天象历算。¹⁷妙尽:精妙地研究透了。¹⁸璇玑:玉饰的测天仪器。¹⁹正:道理。²⁰浑天仪:一种用来表示天象的仪器,类似的天球仪。²¹《灵宪》:一部历法书。²²《算罔》:一部算术书。²³详明:详悉明确。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顺帝初,再转¹,复²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³,所居之官辄(zhé)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译文:(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注释:¹再转:两次调动官职。第一次由太史令调任公车司马令,第二次由公车司马令又调任太史令。²复:又。³当世:指权臣大官。⁴辄:常常,总是。⁵积年:多年。⁶徙:指调动官职。⁷自:自从,表时间。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阳嘉¹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²。以³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zhuàn)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¹⁰行八道,施关发机¹¹。外有八龙¹²,首¹³衔铜丸,下¹⁴有蟾(chán)(chú),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¹⁵,皆隐在尊中¹⁶,覆盖周密无际¹⁷。如有地动¹⁸,尊则¹⁹²⁰龙,机发²¹吐丸,而²²蟾蜍衔(xián)之。振声激扬²³,伺者²⁴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²⁵,而七首²⁶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²⁷之以事,合契若神。自²⁸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²⁹一龙机发而³⁰地不觉动,衡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³¹³²,果³³地震陇(lǒng)西³⁴,于是皆服其³⁵³⁶。自此以后,乃³⁷令史官记地动³⁸所从方起³⁹
译文: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注释:¹阳嘉:东汉顺帝刘保的年号。²候风地动仪:测验地震的仪器。据竺可桢考证,这是两种仪器,一是测验风向的候风仪,一是测验地震的地动仪。³以:用。⁴员径:圆的直径。员,通“圆”。⁵合盖隆起: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隆,高。⁶尊:同“樽”,古代盛酒器。⁷饰:装饰。“饰”后省宾语“之”,“之”代候风地动仪。⁸以:用。据有人研究,候风地动仪外部八方书写不同的篆文以表明方位,脚部装饰山形,东南西北分别绘画代表四方的龙朱雀虎玄武(龟蛇)。⁹都柱:大铜柱。都,大。“都柱”就是地动仪中心的震摆,它是一根上大下小的柱子,哪个方向发生地震,柱子便倒向哪边。¹⁰傍:同“旁”,旁边。¹¹施关发机:设置关键(用来)拔动机件,意思是每组杠杆都装上关键,关键可以拨动机件(指下句所说的“龙”)。¹²龙:指龙形的机件。¹³首:头。¹⁴下:指龙首下面。¹⁵其牙机巧制:互相咬合制作精巧的部件。¹⁶尊中:酒樽形的仪器里面。¹⁷覆盖周密无际:指仪器盖子与樽形仪器相接处没有缝隙。¹⁸地动:地震。¹⁹则:就。²⁰振:振动。²¹机发:机件拨动。²²而:顺承连词,不必译出。²³激扬:这里指声音响亮。²⁴伺者:守候观察候风地动仪的人。²⁵发机:拨动了机件。²⁶七首:指其余七龙之首。龙首,互文,都指龙首。²⁷验:检验,验证。²⁸自:在,可译为“在……中”。²⁹尝:曾经,曾有一次。³⁰而:可是。³¹驿:驿使,古时驿站上传递文书的人。³²至:指来到衡师。³³果:果然。³⁴陇西:汉朝郡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陇西县一带。“陇西”前省介词“于”(在)。³⁵其:它,代候风地动仪。³⁶妙:巧妙,神奇。³⁷乃:便。³⁸地动:地震。³⁹所从方起:从哪个方位发生。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¹政事渐损²,权移于下,衡因³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wéi)(wò),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¹⁰者。宦(huàn)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¹¹,衡乃诡对¹²而出。阉(yān)¹³恐终为其患,遂共谗(chán)¹⁴之。衡常思图身之事¹⁵,以为吉凶倚伏¹⁶,幽微难明¹⁷。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¹⁸
译文: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注释:¹时:当时。²损:腐败。³因:于是。⁴迁:升迁。⁵帷幄:指帝王。天子居处必设帷幄,故称。⁶讽议:讽谏议论;婉转地发表议论。⁷左右:身边。⁸尝:曾经。⁹疾:憎恨。¹⁰恶:指坏人坏事。¹¹目之:给他递眼色。目:名词活用为动词。¹²诡对:不用实话对答。¹³阉竖:对宦官的蔑称。¹⁴谗:毁谤。¹⁵图身之事:图谋自身安全的事。¹⁶吉凶倚伏:祸福相因。出《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¹⁷幽微难明:幽深微妙,难以看清。¹⁸宣寄情志: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意。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永和¹初,出为河间相。时²国王³骄奢(shē),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¹⁰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¹¹,称为政理。视事¹²三年,上书乞骸(hái)¹³,征拜尚书¹⁴。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zú)¹⁵
译文:(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chi]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注释:¹永和:也是东汉顺帝的年号(公元-)。²时:当时。³国王:即河间王刘政。⁴典宪:制度法令。⁵豪右:豪族大户,指权势盛大的家族。⁶不轨:指行动越出常轨的事,即违反法纪的事。⁷下车:官员初到任。⁸治:整治。⁹整法度:整顿法纪制度。¹⁰阴知,暗中察知。¹¹肃然:这里是敬畏恭顺不敢为非做歹的意思。¹²视事:这里指官员到职工作。¹³乞骸骨: 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¹⁴尚书:官名,不同朝代的尚书职权不一样,东汉时是在宫廷中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¹⁵卒:死。
《张衡传》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范晔继承了司马迁、班固等人关于史传文写作的传统,并因人取事,因事敷文,形成了自己记写人物传记的特色。张衡一生行事众多,成就卓著,品格高尚,如何取其精又不失于偏,虑及全又不流于繁,写其形又得其神,确要费一番匠心。
  叙学习,显示其成就的基础。张衡的朋友崔瑗曾称赞他说:“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瑰辞丽说,奇技伟艺,磊落炳焕,与神合契。”张衡多才多艺,德高品洁,是和他的学习、实践分不开的。范晔写他的学习,说他“少善属文”,自幼聪颖明慧,而更突出了他的“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张衡系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而游学到“三辅”之地,并进入京城洛阳太学参观、学习。当时学界盛行的是“章句之学”,完全是一套陈腐的死学问,张衡涉足社会,不惜远游,目标远大,直入太学,这就使他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地步。把五经、六艺都融会贯通了,他不是食而不化,也非固步自封,不仅读书本而且看实际,不只钻典籍而且研技艺,不单捧册页而且知世情。张衡贯古通今,知书识世,明道谙理,可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谦虚谨慎,既是取得重大成就的条件,也是为人处世的美德。作者仅用了三十四个字,就概及张衡学习的各个方面:内容、方法、精神、成就。这真可谓用墨精当得能收海于勺,缩龙成寸。作者先叙张衡的学习,为下文叙述他的善为人、善作文、善机巧、善理政奠定了基础。
  叙品行,显示其高尚的节操。张衡对为官作宦,“从容淡静”;对贪官酷吏,嫉恶如仇;对科学技术,不遗余力。有的人把学问作为沽名之具,钓利之饵,登官之梯,而张衡参透人生,洁身自守,他辞谢了多次的举荐与征召。作者连用“连辟”“累召”“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强调了他的不慕利禄,无意仕途。后来的出仕,也只是“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一些从事科技、史学方面的业务性职务。“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不想握权柄以抬高地位,居高位以谋私利。
  张衡没有官欲,但并非没有官才。他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明的政治手腕。他看到“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不惜花了十年工夫,模拟班固的《两都赋》,而写了《二京赋》。在《西京赋》和《东京赋》中,极力铺写了二京的所有宫室、动植物、游侠辩论之士、角牴大傩之戏,讽谏当朝的穷奢极侈。这是婉转的讽喻。有时他也挺身而出“上疏陈事”,“讽议左右”,向皇上直言进谏,弹劾奸佞。一旦由他掌握了一定权力,也就大力剪锄奸徒丑类。他出为河间王刘政的相时,看到刘政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他一到任就能“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收到“上下肃然,称为政理”的效果,可见张衡不仅具有如何做官的认识、理论,而且有着实际施行的本领。
  张衡上究天文,下穷地理,精于历算,擅于机械,自然也洞察当时社会世情。官场之中,有日天地黑,无风海生浪,所以他先是不做官,想洁身避祸,后来不得不入官场,顺帝“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避其锋芒,巧为应对。即令这样,那帮阉竖还“共谗之”,使他更明白在那种政治漩涡中,如履春冰,如捋虎尾,确实是“吉凶倚伏,幽微难明”,而要“常思图身之事”。当他狠狠打击了河间王的恶势力后,也就急流勇退,做出了极明智的决策:“上书乞骸骨”,请求退休还乡了。从他的《四愁诗》《思玄赋》《归田赋》中,都看出作为一个正直的官吏、有为的学者,在当时内心的苦闷,无力除恶,无法避祸,只有独善其身了。
  叙术业,显示其卓著的成就。张衡在天文、数学、地理、气象、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在文学、诗赋、绘画方面成绩斐然。郭沫若曾评价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万祀千令,令人敬仰”。范晔为之作传时,既要顾及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文中以“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概及了他多方面的贡献,而重点写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张衡首创,在科技史上居重要地位。传记从地动仪的质地、尺寸、规模、形体、文饰以至整个结构的“巧制”、测定时的效验,做了井然有序的详明介绍。“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着一“神”字,极写仪器功效。“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表明此乃史无前例的独创。更用京师学者最初“咸怪其无征”,后来“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的典型细节,充分证明了张衡“妙尽璇机之正”的“妙”,“善机巧”的“善”。
  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全文以时间为序,叙其一生;以“善”为纲,统率题材;以“妙”为目,传其精神,因而所写方面多而不杂,事迹富而不乱,文虽简而概括全。范晔之所以能“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文心雕龙·附会》),就在于抓住了总纲领,并内蕴着相互关系。张衡正由于潜心于学才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境界,才使他具有了“善机巧”的知识与才干,也使他具有了“不慕当世”的胸襟。不去追名逐利,求官谋宦,才能居郎中的微职“积年不徙”,得“约己博学,无坚不钻”,有了创造发明。他的做官,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以利于科学研究。当不得不被推上政治舞台时,还始终保持着明智的头脑。作者将张衡于自然科学、文学、政治活动方面的表现统一了起来,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
  本文除揭示了张衡多方面事迹的内在的联系外,善于剪裁也是使本文成功的重要因素。如写“善属文”,就以写《二京赋》为主,略涉《思玄赋》,其他甚至不提及;写“善机巧”,以详写候风地动仪为主,其他科技成果则为辅;写“善理政”,以整治法度、收擒奸党为主,请求辞职、上调擢升则为次。在文学、科学、政事三方面,都体现了他“从容淡静”的个性,又突出了“善机巧”的特点,使张衡这么个伟大的形象辉耀于读者面前。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