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巷三年六七坟,老年无泪哭交亲。
数声愿借辽阳鹤,唤醒人间未死人。
里巷三年六七坟,老年无泪哭交亲。
数声愿借辽阳鹤,唤醒人间未死人。
陈宪章

陈宪章

陈录,字宪章,以字行,号如隐居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传世作品有《万玉图》、《烟笼玉树图》、《梅花图》等。 ▶ 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火山¹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译文:五月的火焰山行人稀少,看着您骑马迅疾如飞鸟。
注释:¹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从吐鲁番向东断续延伸到鄯善县以南。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都护行营¹太白²西,角(jiǎo)³声一动胡天晓。
译文:都护军营在太白星西边,一声号角就把胡天惊晓。
注释:¹都护行营:指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行营。行营:出征时的军营。²太白:即金星。古时认为太白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³角:军中乐器,亦用以报时,略似今日的军号。

  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零一,是一首即兴口占而颇为别致的送行小诗。首句似即景信口道来,点明刘判官赴行军的季候(“五月”)和所向。“火山”即今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海拔四、五百米,岩石多为第三纪砂岩,色红如火,气候炎热。尤其时当盛夏五月,那是“火云满山凝未开,鸟飞千里不敢来”(《火山云歌送别》)的。鸟且不敢飞,无怪“行人少”了。所以此句还写出了火山赫赫炎威。而那里正是刘判官赴军必经之地。这里未写成行时,先出其路难行之悬念。

  接着便写刘判官过人之勇。“看君马去疾如鸟”,使读者如睹这样景象:烈日炎炎,黄沙莽莽,在断绝人烟的原野上,一匹飞马掠野而过,向火山扑去。可见那骑者身手是何等矫健不凡。以鸟形容马,不仅写出其疾如飞,又通过其小,反衬出原野之壮阔。本是“鸟飞千里不敢来”的火山,现在竟飞来这样一只不避烈焰的勇敢的“鸟”,令人肃然起敬。这就形象地歌颂了刘判官一往无前的气概。全句以一个“看”字领起,赞叹啧啧声如闻。

  “都护行营太白西。”初看第三句不过点明此行的目的地,说临时的行营远在太白星的西边──这当然是极言其远的夸张。这样写却显得很威风,很有气派。细细品味,这主要是由于“都护行营”和“太白”二词能唤起庄严雄壮的感觉。它们与当前唐军高仙芝部的军事行动有关。“太白”,亦称金星,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在某种情况下预示敌人的败亡(“其出西失行,外国败”,见《史记·天官书》)。明白这一点,末句含意自明。

  “角声一动胡天晓”这最后一句真可谓一篇之警策。从字面解会,这是作者遥想军营之晨的情景。本来是拂晓到来军营便吹号角,然而在这位好奇诗人天真的心眼里,却是一声号角将胡天惊晓(犹如号角能将兵士惊醒一样)。这实在可与后来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奇句媲美,显出唐军将士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联系上句“太白”出现所预兆的,这句之含蕴比字面意义远为深刻,它实际等于说:只要唐军一声号令,便可决胜,一扫如磐夜气,使西域重见光明。此句不但是赋,而且含有比兴、象征之意。正因为如此,这首送别诗才脱弃一般私谊范畴,而升华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之窠臼。它没有直接写惜别之情和直言对胜利的祝愿。而只就此地与彼地情景略加夸张与想象,叙述自然,比兴得体,颇能壮僚友之行色,惜别与祝捷之意也就见于言外,在送别诗中堪称独具一格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14-615 .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
少游醉卧古藤(téng)¹,谁与愁眉唱一杯。
译文:秦少游醉倒在那古藤花下,还会有谁紧敛愁眉再唱一杯?
注释:¹“少游”句:秦观,字少游,曾于梦中作《好事近》词,云“醉卧古藤阴下,杳不知南北”。后至藤州(今广西藤县)而死。这里指秦观逝世。
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解作¹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译文:能够写出江南肠断的好句,如今只剩下了贺方回。
注释:¹解作:能够写出。

  诗寄贺铸,却从秦观身上落笔,因为秦观既是黄庭坚的挚友,同为苏轼弟子,同时与贺铸亦是知交。秦观于绍圣元年(1094年)因被列入“元祐党籍”而被贬处州,绍圣三年(1096年)又徙郴州,而后贬横州、雷州,愈贬愈远,直至天涯海角,元符三年(1100年)五十二岁时才被赦北返,归途中卒于藤州(治所在今广西藤县)。这首诗第一句“少游醉卧古藤下”即写秦观的逝世。字面上并未明写其死,只是说“醉卧”,是因为不愿提及老友之死,他以这一描写抒发了对挚友深情绵邈的追念。但这样写,也并非杜撰,而是有事实为依据的。据惠洪《冷斋夜话》:“秦少游在处州,梦中作长短句曰:‘山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挂空碧。醉卧古藤阴下,杳不知南北。’后南迁久之,北归,逗留于藤州,遂终于瘴江之上光华亭。时方醉起,以玉盂汲泉欲饮,笑视之而化。”(《苕溪渔隐丛话》引)当时的人认为,这首词可能是一种谶语。尽管秦观历尽磨难,但临终时却以宁静的心境面对死亡。黄庭坚此句既是化用了秦观的词,又切合其视死如归的坦荡情怀。第二句说“唱一杯”,而不说“唱一曲”,这又是黄庭坚造语的生新之处。晏殊有词说:“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唱一杯”既包含了“一曲新词”的意思,也呼应了上面的“醉卧”,针线极密。这个问题极耐人寻思。接着诗人自己作答:“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这一转折使诗境从低回沉思中振起,然后一气贯注,收束全诗。这两句用逆挽的写法,形成衬垫,全力托出最后一句,挽住题目作结,有画龙点睛之妙。黄庭坚对贺铸的推重、赞美,全部凝聚在这句诗中了。在他看来,只有像贺铸这样的豪侠多才之士,才有资格为秦观唱出断肠之词。他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当时广为传诵,人称“贺梅子”。“江南断肠句”正是化用贺铸词中的成句,切合追悼秦观之意。秦观生前很喜欢贺铸这首词,《诗人玉屑》就载有黄庭坚的评价:“此词少游能道之。”

  此诗在尺幅之中,蕴含深情,表现了三个朋友相互间的情谊,构思精巧。但它不仅是一般的寄友怀人之作,黄庭坚的感叹中沉淀着深厚的内容。在北宋的激烈党争中,许多才识之士纷纷远贬,经历了种种磨难,有些人就死在岭南贬所。宋徽宗继位,朝野都希望能消弥党争,徽宗也以此标榜,宣布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因而所谓的“元祐党人”得以遇赦,但劫后余生也不能长久,苏轼、秦观、范纯仁等都在此时去世,陈师道也死于贫病,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任宰相,党祸再起,开列了包括苏轼、秦观在内的百余名“奸党”的名单,在全国刻石,并下令销毁苏轼父子三人及苏门弟子等的著作。黄庭坚在遇赦时也曾对徽宗寄以厚望,但朝政如此,他又重新陷于绝望之中。师友凋零,前途未卜,他忧患余生,心情十分悲凉落寞。就在作诗的这一年,黄庭坚再贬宜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不久即辞世。在这样的境遇下,他把贺铸视为知己,其寄慨之深沉,就非同一般了。贺铸虽是太祖贺皇后的族属,但秉性耿直,长期悒悒不得志,终于愤而退隐,卜居苏州、常州一带。所以他们的友谊是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作基础的。

参考资料:
1、 黄宝华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574-575

fānghuí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shàoyóuzuìténgxià shuíchóuméichàngbēi 
jiězuòjiāngnánduàncháng zhǐjīnwéiyǒufānghuí 
迥石直生空,平湖四望通。
(jiǒng)石直生空,平湖四望通。
译文:远望孤石,它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屹立在平阔的湖边,极目四方,空旷无际。
岩根恒洒浪,树杪镇摇风。
岩根恒¹洒浪,树杪²镇摇风。
译文:它的底部常有湖水拍打,浪花飞溅,石上生长的树木树梢伸向空中,承受着天风的吹拂。
注释:¹恒:常。²树杪:树梢。镇:通“整”。
偃流还渍影,侵霞更上红。
(yǎn)¹还渍恒,侵霞更²上红。
译文:孤石倒映在湖水之中的身恒,像是自身浸染在水中一般,上空彩霞铺洒,更是五色生辉。
注释:¹偃流:倒映在湖水之中。²还、更:皆同又,表示连接和递进的副词。
独拔群峰外,孤秀白云中。
独拔群峰外,孤秀白云中。
译文:它独立挺拔在群峰之外,不与争奇;独自于秀洁于白云之中,永保高洁。

  从南朝起,开始欣赏奇石,出现了以孤石为题材的咏物诗。刘宋鲍照、梁代朱超,陈代释惠标,都作有《咏孤石》诗,而写形传神,着墨孤傲雄姿的,要数此诗为冠。这首诗紧扣一个孤字,用多种手法,从多层侧面来突现孤石的孤高、孤坚、孤丽、孤秀的形态特征,蕴含着诗人孤傲于世的情怀、高洁于俗的美德。

  “迥石直生空,平湖四望通。”开篇把孤石放到一定的空间环境中来作总体描写;没有一定的空间环境,那孤石的“孤”就表现不出来。这里取远距离的视点,摄下了孤石及其整个背景的总体形象。开阔的平湖,浩浩渺渺,无边无垠。远望那孤石,像具有人的灵性那样从湖中生长起来,径直凌空,四面八方地瞭望整个湖面,没有任何遮拦和阻隔。这就以开阔的平湖作为背景,衬托和铺垫了湖中之石的孤高独拔,突兀凌空。孤石的这一整体形象,与人们的某种精神境界是相通的,它显示着诗人的某种情愫,而诗人又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它的身上,主客观相互交融的结果,就形成了形神兼备的诗歌意象,再不是自然界纯客观的“孤石”了。

  “岩根恒洒浪,树杪镇摇风。”第三、四句具体描写孤石的底部常有湖水拍打,浪花飞溅,其顶端长着树,树梢伸向空中,长久不断地承受着天风的吹拂。岩根,指岩石的底部;恒,常。镇,通“整”,如镇日,即整天;亦谓长久,褚亮《咏花烛》:“莫言春稍晚,自有镇花开。”孤石的上下左右,不是没有风,没有浪,诗人用一个“恒”字、一个“镇”(整)字,写出风吹浪打,四时不息,但孤石并没有随风摇摆,逐浪奔流,相反,则是“不管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这就是诗人所看重、所歌咏的崇高品格。

  “偃流还渍恒,浸霞更上红。”第五、六句从另一个侧面,具体描写孤石倒映在湖水之中,投射出清晰的恒子,像是自身浸染在水中一般,而它的形体沐浴在霞光之中,更象是被浸上了一层红色。偃流,倒映在湖水之中;渍,浸染;浸,浸泡,沐浴;上,染上;还,更,皆同又,表示连接和递进的副词。这里写孤石在霞光水色中怡然自得,借湖水而成恒,取红霞以着彩,孤石像是取得了人的灵性,获得了人在自然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不为外界自然所劳形、役使,而能驾驭自然、利用自然,使自然环境为我所驱遣,随我所怡悦。这就以孤石的美丽形象,展示了诗人的主观情操。

  诗人没有停留存外部形态的描写,而能更深一层的揭示孤石内在的精神美德。“独拔群峰外,孤秀白云中。”孤石可贵的美德就在于,它独立挺拔在群峰之外,不与争奇;独自于秀洁于白云之中,永保高洁。最后两句写形绘神,画龙点睛,透视了全诗咏物抒怀的思想主题。诗人明写孤石高洁的美德,暗写人的与世无争、出俗保真的纯洁情怀。诗人是南朝陈代僧人,虽然生平史书无载,而从他对孤石的激情赞美中,不难窥见这孤石的美德正是这位法师心灵的写照。

  这首诗大处落笔,宏观构象,孤石的总体特征鲜明夺目;气势雄浑,诗境深远,读之既有形态美的享受,又有神情美的启迪。这在六朝咏物诗中,而且出于一个来华求法的高丽法师之手,确为难得的佳作。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
译文:梅子熟了,从青色变成了黄色,地里的菜和麦子也都成熟了,又到了忙着养蚕缫丝的时节。
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lú)¹煮酒香。
译文:山里的僧人翻过山岭去看茶叶生长的情况,村里的姑娘站在酒垆边煮酒,酒香四溢。
注释:¹当垆:对着酒垆;在酒垆前。
祝枝山(字允明)的《首夏山中行吟》所写苏州西郊一带村女当垆煮酒的景象,让人读起来像吴语一般,轻快闲谈,很具姑苏特色。他的“有花有酒有吟咏,便是书生富贵时”,表达了那份满足,那份陶醉,一切功名利禄、人世烦恼,在诗酒风流前,烟消云散。这首酒诗反映了诗人人性的自由复归的愿望,重新发现自我,找到人生真正的归宿。

shǒuxiàshānzhōngxíngyín

zhùyǔnmíng míngdài 

méiqīng méihuáng càiféimàishúyǎngcánmáng 
shānsēngguòlǐngkànchálǎo cūndāngzhǔjiǔxiāng 
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白道萦(yíng)回入暮霞,斑骓(zhuī)¹嘶断七香车²
译文:大路曲折回环延伸到傍晚的天边彩霞中,骏马嘶鸣,像是要挣脱背上那用缰绳被其套住的香木车子。
注释:¹斑骓: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²七香车:用多种香木制作的车,最早现于商周时期,是西岐三宝之一,是一种法宝般的交通工具。
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译文:有了春情的女子独自地能够和谁一起欢笑呢?白白地让阳城十万户人家的倾心的男子们思愁的面容破愁为欢喜了。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