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阁容栖集,心无外虑侵。夜凉秋气早,人静禁门深。
凤阁容栖集,心无外虑侵。夜凉秋气早,人静禁门深。
大政惭无补,微才恐不任。歌眠听宫漏,兰焰照青衾。
大政惭无补,微才恐不任。歌眠听宫漏,兰焰照青衾。
文彦博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 3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休息。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休息。
译文:国家的前途命运仍然艰难坎坷,硝烟弥漫的局面持续至今仍未终止。
注释:韦讽:成都人。浦起龙注:“韦讽,成都人。公宝应初(七六二年),先有送韦摄阆诗,兹岂归后即真,公复送欤?”上:恐当作赴。唐人多赴上连文。《唐书·来琪传》:“以填充淮西申、安十五州节度观察使,填上表称淮西无粮馈军,请待收麦毕赴上。”又《国史补》:“德宗非时召吴凑为京兆尹,便令赴上。”是其证。也可以单用一“上”字,如储光羲《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未上,即未赴上,是说还未去作太祝的官。又李商隐《白居易墓碑铭》:“(太和)九年,除同州,不上。”不上,是说不去做同州刺史。阆(làng)州:治所在今四川阆中。录事参军:官名,职责是掌管文书,督察治所,宣达教令,兼管狱讼捕亡等。国步:国运。《诗经·小雅·白华》:“天步艰难。”又《大雅·桑柔》:“国步斯频。”兵革:指战争。休息:停歇。
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
万方哀嗷(áo)嗷,十载供军食。
译文:全国各地哀鸣之声遍布田野山川,多年不断征收的军需负担已经达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
注释:万方:全国各地。嗷嗷:哀鸣声。十载:自天宝十四载安禄山造反至广德二年为十载。供军食:供给军队的费用。
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
(shù)官务割剥,不暇(xiá)忧反侧。
译文:众位官员致力宰割哀夺百姓的财富,对于人民的疾苦和需求几乎毫不关心,导致民心不安。
注释:庶官:众官。指一般下级官吏。他们缺乏远见,不知剥削过甚,百姓反侧不安,就要引起大乱。务:专心致力。割剥(bō):宰割剥夺。不暇:没有工夫。反侧:指民心不安。
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
(zhū)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
译文:以各种名目繁多的方式实行横征暴敛,贤者则更加强调将道德放在首位,强调品德的重要性。
注释:诛求:指横征暴敛。多门:名目繁多。贵为德:重视实行德政。
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
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
译文:韦生啊,你如今正值年轻力壮的时期,通达事理见识清明。
注释:富春秋:年岁还多,即年富力强。富春秋,谓年少。洞彻:通达事理。犹通达。清识:清明的见识。
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直。
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直。
译文:你前去掌管荆法纲纪,欣喜你执法始终正直不偏。
注释:操持:掌握、管理。纲纪:指法制伦常。《白帖》:“录事参军,谓之纲纪掾。”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操持纲纪,纠弹贪污,正须正直的人,故曰喜见。朱丝:染成朱红色的琴瑟弦,这里喻指正直无私。
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
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
译文:一定会让那些贪官污吏,从此之后再无脸面。
注释:当令:当使。豪夺吏: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无颜色:脸面。意谓使污吏害怕,不敢恣意侵渔百姓。
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
必若救疮(chuāng)(yí),先应去蟊(máo)贼!
译文:如果想要解救民生疾苦,那么首先必须严惩那些损害民众利益的罪犯。
注释:必若:若要。如果一定要。二句可谓一针见血。疮痍:创伤,比喻战争后民生凋熬。蟊贼: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
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
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
译文:眼含泪水,将你送至岷江之畔,上天似乎也感受到了我无尽的悲伤情绪。
注释:大江:指岷(mín)江。高天:上天。
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译文:你去做出好的政绩,来安慰我对你的深情忆念。
注释:行行:连续不断。树佳政:建立美好的政治。

  这首诗前四句描绘出一幅战争连绵未断、民生哀声遍野的景致,写出了国运艰难,人民疾苦。接着四句承上启下,揭示出最严重的时弊和人民疾苦的真正根源,流露出诗人对庶官的谴责,对民生艰难的忧愤。接着八句称赞友人见识卓绝、正直无私,实则揭示封建官吏“盗贼本王臣”的罪恶本质。末四句写诗人用友谊来勉励友人要为民谋福,友情与忧国忧民之情糅合一体,寄予美好的祝福。

  首段以八句为序,前四句为第一层,勾勒出一幅战火不断、百姓疾苦的画面,突显国家命运的艰难,着重关注人民的苦难。十载战乱,连绵不绝,沉重的赋税和劳役,令人民痛苦不堪,哀鸣声遍及乡野。这层描绘了时局中人民所承受的痛楚。然而,这场战争乃是捍卫统一的正义之战,因此尽管人民受苦,诗人并未过多谴责战争,而是真实地呈现,为下一层写作铺垫。随后四句组成第二层,揭示了严重的弊端和人民疾苦的真正源头:“庶官务割哀,不暇忧反侧”。这指出了最根本的弊端,描绘了贪官污吏的残酷行径,无视人民生死,恣意索取,苛捐杂税成风,导致百姓不安。诗人对庶官的谴责,对人民生计的愤怒,情感深厚,“贤者贵为德”与“庶官务割哀”构成鲜明对照,从而为上文提供了支撑,也为下文的展开作铺垫。。

  中间八句为第二段。“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直。”诗人赞颂友人智慧博学,洞悉事理,身为地方官员,喜欢看到清正的政策执行。“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剖析了权贵滥权的丑陋,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认可,期望他能整治弊政。而“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二句,则展示了诗人推崇的政治理念,呼吁先铲除害群之马,以拯救国家的弊病。这段文字通过表彰友人的品德和智慧,转而呼唤他为改革政风、扶正祸乱的重任,凸显了诗人希冀友人能够斩草除根、治理腐化的决心。

  最终四句归入第三节,融为一体:“挥泪临大江”,仿佛大江奔流之势,诗人的泪水涓涓而下。“高天意凄恻”,宛如高远的苍穹,蕴含着深沉的凄楚情感。这表达了诗人的深切关怀,如同天地广阔一般,贯穿全篇的情感得以更加充分地展示。同时,这挥泪之情,并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离情,更包含着对时局的忧虑和国家的兴衰。“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写出了诗人利用友谊来勉励对方,希望韦讽此去不断的为人民做点好事。把诗人的友情和忧国优民之情糅合一体,水乳难分、似漆如胶。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湖上微风入槛(jiàn)¹凉,翻翻²菱荇(xìng)³满回塘
译文:南湖上微风入槛习习生凉,随风飘动的菱荇叶子遍满池塘。
注释:南湖:指镜湖,即今浙江绍兴的鉴湖。¹槛:指上下四方加板的船,而非通常所指临水有栏杆的建筑。一说指栏杆,似指湖边台榭上的栏杆,亦泛指台榭。²翻翻:形容叶子随风飘动之状。³菱荇:二者皆为可食用的水生植物。⁴回塘:曲折回绕的池塘。此指镜湖边上的池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¹
译文:野船停靠在春草丛生的岸边;夕阳下,水鸟带着波光飞翔。
注释:¹飞夕阳:即“夕阳飞”的倒装,意谓在夕阳下飞。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芦叶有声疑雾雨¹,浪花无际似潇湘²
译文:风吹芦叶飒飒作响疑是天上落下蒙蒙细雨,浪花无边无际很像洞庭风光。
注释:¹雾雨:蒙蒙细雨。²潇湘:原指湘江与潇水,此指湘江。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飘然篷艇(tǐng)¹东归客²,尽日相看忆楚乡³
译文:整天看着篷船飘荡在湖上,我这东归客不禁想起太湖边的故乡。
注释:¹篷艇:即篷船。篷,一作“蓬”;艇,一作“顶”。²东归客:指作者自己。归,一作“游”。³楚乡:指作者在吴地(吴被楚灭,故又称楚地)太湖附近的旧乡。

  此诗前三联均写舟中所见南湖景色,宛然一幅颇富动态,明媚秀丽的湖上春景图,尾联由湖上景物引发对“楚乡”的思忆。全诗语言精工凝练,风格清丽流美,写景如画,颔联对句和颈联出句尤为出色。

  此诗前三联均写舟中所见南湖景色,而“湖上微风”四字实为所有景物特征之根由。举凡“入槛凉”之触觉感受,“翻翻菱荇”“野船着岸”“水满带波”“浪花无际”之视觉感受,“芦叶有声”之听觉感受,均缘“湖上微波”而生。而“浪花无际”一句又暗递到尾联“忆楚乡”。盖因诗人之旧乡即在烟波浩渺之太湖滨,故见此“浪花无际”之南湖遂自然引起对“楚乡”之思忆。

  诗人在遣词用字上颇见功力。颔联出句中的“野”字用得好,像是刻意凝练过才下笔的,其中透着一股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意蕴,而温庭筠之所以客居他乡,正是被俗事所扰。温庭筠笔下多次出现类似这般适于隐逸的景物,可见他对野趣是颇有眷恋的。还有“偎”字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小船轻倚着长满青草的湖岸时的温馨、静谧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喜爱之情。对句的“带”字生动形象地写出水满伴着余晖从水面飞掠而过的轻灵(轻盈)的动态美,使整幅画面活泼灵动。

  颈联的“疑”“似”二字有传神之妙,以虚托实,更见南湖景色之美。“疑”字用得尤为传神,蒙蒙如雾霭之雨仍嫌太大,故用“疑”字更进一步的将雨“细”化,细到只能闻声,不能辨形的程度。古代文学中,常有将动词用作形容词的,然而若使读者可以明显感觉到词性的转变,则雕凿之迹显矣,实非上品;而观温庭筠此“疑”字的用法,词性未变,但却有形容词之效,极妙。

  此诗风格清丽流美,写景如画,诗句于平淡之中见新奇,其中“水满”句和“芦叶”句尤为出色,宛然一幅颇富动态、明媚秀丽的春景图。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90-91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译文:谁在中秋的夜晚吹奏着玉笛?黄鹤飞回时不会认不得旧游之地。
注释:鄂州:隋开皇九年(589年)改郢州为鄂州,治所每江夏(今武昌)。南楼:指武昌黄鹤山上的南楼。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汉树¹有情横北渚,蜀江²无语抱南楼。
译文:汉阳的云树依然多情地横布在长江北岸,江水默默地环拥在南楼楼底。
注释:¹汉树:汉阳的云树。²蜀江:指长江。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烛天¹灯火三更市,摇月旌(jīng)旗万里舟²
译文:夜已深街市仍旧灯火通明照亮天空。舳船罗列,旌旗把月光搅动了。
注释:¹烛天:灯火照彻天空。²摇月旌旗万里舟:形容船舰之多,旌旗把月光搅动了。
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
却笑鲈(lú)¹垂钓手²,武昌鱼好便淹留³
译文:可笑我这鲈鱼乡里的钓鱼翁,竟然因为武昌鱼好吃,就滞留在此地!
注释:¹鲈乡:莼鲈乡,张翰见秋风起,而思故乡吴中菇菜(茭白)、莼羹、鲈鱼脍,即弃官南归。作者是吴郡人,故云。²垂钓手:作者自谓。武昌鱼:盛产樊口。即樊口鳊鱼。又称“缩项编”。³淹留:停留,久留。

  诗中出色地描绘了武昌的繁华的都市风光。此诗前三联写中秋之夜所见南楼及江、城形胜;尾联抒发思乡归隐之情。此诗多用典故,化而不露,气势亦较为遒壮,语言清丽,风格温婉,意境超脱。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句点出游南楼在中秋,并闻歌管之声。借用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诗意。一句从听觉写实,二句由视觉写虚。古人写吹笛常甩“弄”字,以表现吹笛人娴熟的技艺、勃勃的兴致和曲调的悠扬变化。“弄”字写出吹笛者缓吹闲赏、边吹边赏之态,和游者的心情合拍。不说笛声如何美妙动听,却说连“一去不复返”的黄鹤都被笛声吸引回旧日游过的地方,这种衬托手法的运用比直说效果更好,而且以无作有,以虚写实,以虚衬实,增加了诗的情趣。这一联笔调飘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写南楼形胜。南楼隔江遥对汉阳,西面、北面为长江所怀抱。“汉树”句自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化来;“有情”,加重感情色彩;“横北渚”,贴切形势。“蜀江”句,即《吴船录》所谓“岷江自西南斜抱郡城东下”。“无语”除加重感情色彩外,又渲染夜静。“横”字、“抱”字,锤炼有力。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写鄂州城市和江面的夜景。当时鄂州商业发达,市面繁荣,《吴船录》载:“沿江数万家,廛闹甚盛,列肆如栉,酒炉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夕可尽,其盛壮如此。”鄂州并且是长江中游的军事要地,官、商船舰云集,故以此二句状之。“灯火”是夜游所见,“月”字点明中秋;“三更市”,说夜市直到深更;舟来“万里",又多高插“旌旗”,江面喧闹非凡;“烛天”写灯火之盛,“摇”字写月兼联江水,气势极为雄壮。

  “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自嘲流连鄂州景色,不及早还乡。上三联叙事、写景,这联转为抒情,笔调应接起联,以飘逸胜,兼带风趣。鲈乡,指作者故乡苏州一带鱼米之乡,暗用张翰在洛阳思吴中鲈鱼脍之典;“垂钓手”,指隐者,用以自喻;“武昌鱼好”,化用三国时“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谣谚。此联蕴归隐之心,与同时《水调歌头》词所写:“想垣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辞异情同。

参考资料:
1、 严寿澄 贺银海.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第1032页
2、 杨建波等.黄鹤楼晴川阁诗词赏析:长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05月第1版:第77页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¹
译文:元和八年的十二月,接连五天大雪纷纷。
注释:¹“五日”句:形容天气极度寒冷,连经冬不凋的竹子和柏树都冻死了。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译文:竹子柏树都被冻死,何况那缺衣的农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回柏¹村闾(lǘ)²间,十室八九贫。
译文:遍观村里所有人家,十有八九户小家贫。
注释:¹回柏:遍柏。²村闾:村落、村庄。闾,里巷的大门,因以作里巷的代称。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北风利如剑,布絮(xù)不蔽身。
译文:寒风吹来好似利剑,衣衫单薄不能遮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唯烧蒿(hāo)(jí)¹火,愁坐夜待晨。
译文:只有点燃蒿草取暖,终夜愁坐盼望清晨。
注释:¹蒿棘:泛指柴草。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多种。棘,荆棘,多刺的灌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乃知大寒岁,农者¹尤苦辛²
译文:我才知道大寒年岁,农人更加痛苦酸辛。
注释:¹农者:种田的人。²苦辛:痛苦酸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¹我当²此日³,草堂掩门
译文:反思自己在此时刻,紧紧关上草堂屋门。
注释:¹顾:可是。²当:值,在。³此日:指在酷寒的时候。⁴草堂:茅草盖的房子,旧时自称山野间的住所。⁵深:隐藏。⁶掩门:闭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馀温。
(hè)(qiú)¹覆絁(shī)²,坐卧有馀温。
译文:穿着皮袍盖着棉被,不论坐卧都有余温。
注释:¹褐裘:布面的皮袍子。²絁被:绵绸被子。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lǒng)亩勤¹
译文:庆幸免遭饥寒之苦,且又不必躬耕力勤。
注释:¹垄亩勤:种田的辛苦,垄亩,田亩,田间。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念彼¹²可愧,自问是何人³
译文:想起他们我很惭愧,叩问自己算是何人?
注释:¹彼:指农民。²深:甚。³是何人:是什么样的人。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无垅亩之勤,却凭什么过着优裕的生活。

  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供养了大量军队,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侣、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柏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同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诗》)一样,是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写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过得十分痛苦,后一部分写作者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诗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农民的痛苦作了对比,深深感到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慨叹。

  古典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很多,把农民的贫困痛苦与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加以对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像此诗中把农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温饱作对比的却极少见,尤其这种出自肺腑的“自问”,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难能可贵的。除对比之外,这首诗还具有这样几个特点: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这些特点都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艺术风格。

cūnhán

bái tángdài 

niánshíèryuè xuěfēnfēn 
zhúbǎijiēdòng kuàngmín 
huíguāncūnjiān shíshìjiǔpín 
běifēngjiàn shēn 
wéishāohāohuǒ chóuzuòdàichén 
nǎizhīhánsuì nóngzhěyóuxīn 
dāng cǎotángshēnyǎnmén 
qiúshībèi zuòyǒuwēn 
xìngmiǎndòng yòulǒngqín 
niànshēnkuì wènshìrén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东阁¹官梅²动诗兴,还如何逊(xùn)在扬州³
译文:蜀州东亭,盛放官梅,尔乃勃发诗兴,就像当年咏梅扬州的何逊。
注释:¹东阁:阁名。指东亭。故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东。仇兆鳌注:“东阁,指东亭。”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²官梅:官府所种的梅。³何逊在扬州:典出《初学记》卷二十八。何逊:南朝梁诗人。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¹²自由?
译文:此时,面对雪景,自然遥遥相思,何况赶上送别在人,恰逢腊梅迎春,不由想起故人。
注释:¹春:一作“花”。²可:一作“更”。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幸不折来伤岁暮¹,若为²看去乱乡愁。
译文:幸亏没有寄来折梅,勾起我岁末伤情,赏阅折梅,怎勘那乡愁缭乱,思绪纷纷。
注释:¹岁暮:岁末,一年将终时。²若为:怎堪。唐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诗:“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江边一树垂垂¹发,朝夕²(cuī)人自白头。
译文:这里的江边,也有一棵梅花,渐趋吐蕊,朝朝暮暮,催得我白发丝丝,繁霜染鬓。
注释:¹垂垂:渐渐。²朝夕:时时,经常。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二句赞美裴迪咏早梅诗:你在蜀州东亭看到梅花凌冬盛开,诗兴勃发,写出了如此动人的诗篇,倒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咏梅那般高雅。何逊是杜甫所服膺的南朝梁代的诗人,杜甫《解闷十二首》之七,有“颇学阴(铿)何(逊)苦用心”的诗句,这里把裴迪与何逊相比,是表示对裴迪和他来诗的推崇。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二句上承“动诗兴”,说在这样的时候,单是看到飞雪就会想起故人,思念不已,何况你去东亭送客,更何况又遭遇到那恼人的梅花,要你不想起我,不思念我,那怎么可能?这样遥领故人对自己的相忆,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谢忱和心心相印的情谊。“此时”,即肃宗上元元年末、二年初,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裴杜二人又都来蜀中万里作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忆之情,弥足珍重。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早梅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易至,又能催人加倍思乡,渴望与亲人团聚。大概裴诗有叹惜不能折梅相赠之意吧,诗人说:幸而你未折梅寄来勾起我岁暮的伤感,要不然,我面对折梅一定会乡愁撩乱、感慨万千的。诗人庆幸未蒙以梅相寄,恳切地告诉友人,不要以此而感到不安和抱歉。在我草堂门前的浣花溪上,也有一株梅树呢。“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这两句是说:这一树梅花啊,如今也在渐渐地开放,好像朝朝暮暮催人老去,催得我早已白发满头了。倘蒙您再把那里的梅花寄来,让它们一起来折磨我,我可怎么承受得了!催人白头的不是梅,而是愁老去之愁,失意之愁,思乡之愁,忆友之愁,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千愁百感,攒聚一身,此头安得不白?与梅花梅树又有什么相干!可怜这“江边一树”,也实在晦气,自家无端挨骂不算,还牵连得百里之外的东亭梅花,也被宣布为不受欢迎者。

  此诗通篇都以早梅伤愁立意,前两联就着“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构思重点在于抒情,不在咏物,但历来被推为咏梅诗的上品,明代王世贞更有“古今咏梅第一”的说法(见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卷九引)。原来,诗歌大抵以写情为第一要义,咏物诗也须物中见情,而且越真挚越深切越好,王世贞立论的出发点,应该也是一个“情”字。这首诗“直而实曲,朴而实秀”(清人黄生语),在杜诗七律中,别具一种风格。

参考资料:
1、 赵庆培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516-517 .

péidēngshǔzhōudōngtíngsòngféngzǎoméixiāngjiàn

 tángdài 

dōngguānméidòngshīxìng háixùnzàiyángzhōu 
shíduìxuěyáoxiāng sòngféngchūnyóu 
xìngzhéláishāngsuì ruòwéikànluànxiāngchóu 
jiāngbiānshùchuíchuí zhāocuīrénbáit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