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晏多北风,塞向卧南壁。龟纹羃纸帐,规以安我室。
岁晏多北风,塞向卧南壁。龟纹羃纸帐,规以安我室。
宇宙岂不宽,盘礴入容膝。窗明读易朝,月冷谈道夕。
宇宙岂不宽,盘礴入容膝。窗明读易朝,月冷谈道夕。
风筝偶成韵,一笑付终日。严城传夜柝,曾是非戌役。
风筝偶成韵,一笑付终日。严城传夜柝,曾是非戌役。
惊飙动河汉,原野旷萧瑟。积阴荡寒气,历历星斗白。
惊飙动河汉,原野旷萧瑟。积阴荡寒气,历历星斗白。
龙钟感岁换,留滞眇天北。怀昔独悲辛,乾坤同寥阒。
龙钟感岁换,留滞眇天北。怀昔独悲辛,乾坤同寥阒。

suìyán怀huái--zhàobǐngwén

suìyànduōběifēngsāixiàngnánguīwénzhǐzhàngguīānshì

zhòukuānpánróngchuāngmíngcháoyuèlěngtándào

fēngzhēngǒuchéngyùnxiàozhōngyánchéngchuántuòcéngshìfēi

jīngbiāodònghànyuánkuàngxiāoyīndànghánxīngdòubái

lóngzhōnggǎnsuìhuànliúzhìmiǎotiānběi怀huáibēixīngānkūntóngliáo

赵秉文

赵秉文

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5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偶步¹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译文:偶尔来西边的走廊下散步,看到一朵兰花静静的开放着。
注释:¹偶步:偶尔散步。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译文:是谁先把消息传出去的呢?不然怎么会有蜜蜂比我早来?

ǒu

yuánméi qīngdài 

ǒu西lángxià yōulánduǒkāi 
shìshuíxiānbàoxìn biàn便yǒufēnglái 
人语梦频惊,辕铃动晓征。
人语梦频惊,辕(yuán)¹动晓征²
译文:暮宿客店时总是被人语喧闹声频频惊醒,辕铃叮呤准备即将早行。
注释:¹辕铃:驾马的车辕,马颈上的铃声。²晓征:早行。
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
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
译文:清晨湿润的露气夹带着尘土飞沙,天边的残月伴随着鸡鸣。
客路逾千里,归心折五更。
客路逾千里,归心折¹五更。
译文:旅途漫漫,远隔家乡千沉之遥,归心迢迢,萦绕他乡夜半五更。
注释:¹折:萦绕。
回怜江上宅,星汉近平明。
回怜江上宅¹,星汉近平明。
译文:回首怜望江上曾经栖身的住宅,正是星移斗转天色泛明的时分。
注释:¹江上宅:家人所在的汉阳草堂。

  全诗充分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艺术表现手法,形象真切地描绘出晓行途中的景色。诗的上半首以写景为主,描写了“飞沙”、“露气”、“残月”、“鸣声”等景物,下半首以抒情为主,情景交融,以景寄情,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诗清警空灵,意境幽切深远,语言清新。

  “人语梦频惊,辕铃动晓征。”两句,是为全诗引子。暮宿客店,一夜数惊,晓梦何以难圆,是因为诗人时时惦念着一早行期在即。犹带着未曾散尽的梦,推门而出,那备好的车马已等候在拂晓的夜色中了。上路了,车轮动处,寂静的黎明中抛下一串分外清脆而有节奏的铃声;这悦耳铃声似在宣告:漫漫长旅又开始了——次句中一个“动”字,兼有启动、催动、响动三义,同时又似传达出一种早起晓行的兴奋,用得非常巧妙熨帖。

  首联由第一句人语惊梦到次句铃催晓征,如同运用“蒙太奇”节奏,取镜由睡榻之上一下摇向户外,紧接着的画面已在行程之中了。就中省去了一系列动作过程,却不给人以突兀之感。首联紧扣“晓行”诗题,用语十分洗练。

  “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两句写晓行所见与所闻。呼吸着黎明湿润的露气,便道轻车,马蹄后,轮辐下,霜迹犹新,尘沙不飞。远远地,几处鸡鸣高低;天际,一弯褪了色的残月正渐渐下行。“露气”与“飞沙”间接一“沉”字,是驿道上尘沙不飞的原因。“残月”与“鸡声”间着一“带”字,更道出月渐下带起鸡鸣声的奇妙关系。“飞沙”两句连在一起读,即十分传神地写出早行人眼中黎明的独特景观。

  句法上,颔联用的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作“露气沉飞沙,鸡声带残月”。所以如此,不仅是由于全诗韵脚应和的需要,同时也为更着意突出一种语言警策的效果。

  “客路逾千里,归心折五更。”两句转入诗人内心感受。从汉阳到京都,其间需要路经很多山水。迢递陌路,此行一去,欲问归期未有期,诗人因此顿生百般思绪,真可谓离家愈远而思乡之心愈切。一个“折”字,便写尽了那种愁肠百结的感情。愈是远去,离情愈是在这未央夜、五更天曲曲折折百般萦绕。

  颈联两句由“景”入“情”,刻意托出诗人那种辞家初征、客路怀乡的心情,是为全诗重心所在。

  “回怜江上宅,星汉近平明。”紧承上联,续写诗人五步一太息,十步一回首的情形,渐行渐远的驿车已经走出几程了。掉首复回望,那江畔曾经投宿暂居过的客舍,远远看去就如同隐隐绰绰浮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让人依依留恋。而此时的天际,晨星阑珊;远处那一片朝霞正渐渐扩展,天就要放亮了。

  尾联“回怜”一句,既是颈联怀乡思绪进一步诉诸动作化的表现,同时又于暗中对首联起句所写的客店夜宿作出了照应,而末句所表现的天近平明的情形,实际上也暗寓了诗人天即晓、且振作精神抖擞上路的自我劝慰。

  “晓行”一诗,前半首重在写动态,写景色,笔触生动清警,白描中且能翻出新意。后半首重在写心态,写乡思,所叙低回曲折、沉郁悱恻又不失含蓄,整首诗特别表现出一种对词语的敏感,如首联中的“动”,次联中的“带”,颈联中的“折”等字,都反映了诗人于铸词的刻意锻炼。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1151-1152页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东望山阴¹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译文:向东望故乡山阴在哪里呢?来回相隔有一万三千里。一封家书写满纸,流着两行思乡怀亲的眼泪。时恐怕已是明年的事待得回信。
注释:¹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陆游的家乡。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寄语红桥¹桥下水,扁(piān)²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mèi)³,鬓(bìn)几缕茶烟里。
译文:遥问家乡红桥下的流水,何日才能驾扁舟到桥下寻找我的兄弟?我走遍天涯,已真的感到衰老疲惫。愁思满怀,长夜难寐。两鬓已白丝间黑发,在茶烟缭绕中虚度光阴令人悲。
注释:¹红桥:又名虹桥,在山阴近郊。²扁舟:小船。³愁无寐:愁中失眠。⁴鬓丝:形容鬓发斑白而稀疏。⁵茶烟:煮茶时冒出的水气。

  上片起二句:“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蜀中与故乡山阴距离之远,为后文写思家和思念仲高之情发端。“写得家书空满纸”和“流清泪”二句,是为着写思家之情的深切。“空满纸”,情难尽:“流清泪”,情难抑,作者的伤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作者道不尽的酸楚,岂是“家书”能表述清楚的。“书回已是明年事”句,紧接写信的事,自叹徒劳;又呼应起二句,更加伤感。一封家信的回复,竟要等待到来年,这种情境极为难堪,而表达却极新颖。

  前人诗词,少见这样写。这一句是全词意境最佳的创新之句。这种句,不可多得,也不能强求,须从实境实感中自然得来。陆游心境如此,感触自心中油然而发,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下片起二句,从思家转到思念仲高。“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巧妙地借“寄语”流水来表达怀人之情。红桥,在山阴县西七里迎恩门外,当是两人共出入之地,词由桥写到水,又由水引出扁舟;事实上是倒过来想乘扁舟沿流水而到红桥。词题是寄仲高,不是怀仲高,故不专写怀念仲高专写怀念高,只这二句,而“兄弟”一呼,已是情义满溢了。

  况寄言只凭设想,相寻了无定期,用笔不多,而酸楚之情却更深一层了。陆游离开南郑宣抚使司幕府后,经三泉、益昌、剑门、武连、绵州、罗江、广汉等地至成都;又以成都为中心,辗转往来于蜀州、嘉州、荣州等地在奔波中年华渐逝,已年届五十,故接下去有“行遍天涯真老矣”之句。这一句从归乡未得,转到万里飘泊、年华老大之慨。再接下去二句:“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典故用自杜牧《题禅院》诗:“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陆游早年即以经济自负,又以纵饮自豪,同于杜牧;而后老大无成,几丝白发,坐对茶烟,也同于杜牧。身世之感相同,自然容易引起共鸣,信手拈用其诗,如同已出,不见用典的痕迹。这三句,是向仲高告诉自己的生活现状,看似消沉,实际则不然。因为对消沉而有感慨,便是不安于消沉、不甘于消沉的一种表现。

  这首词从寄语亲人表达思乡、怀人及自身作客飘零的情状,语有新意,情亦缠绵,在陆游的词中是笔调较为凄婉之作。它的结尾看似有些消沉,而实际并不消沉,化愤激不平与热烈为闲适与凄婉,又是陆诗与陆词的常见意境。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386-1387

jiāào ·zhònggāo

yóu sòngdài 

dōngwàngshānyīnchùshì <style= "color:red; " >  < /span>wǎnglái<style= "color:blue; " >  < /span>wànsānqiān <style= "color:red; " >  < /span>xiějiāshūkōngmǎnzhǐ <style= "color:red; " >  < /span>liúqīnglèi <style= "color:red; " >  < /span>shūhuíshìmíngniánshì <style= "color:red; " >  < /span>
hóngqiáoqiáoxiàshuǐ <style= "color:red; " >  < /span>piānzhōuxúnxiōng <style= "color:red; " >  < /span>xíngbiàntiānzhēnlǎo <style= "color:red; " >  < /span>chóumèi <style= "color:red; " >  < /span>bìncháyān <style= "color:red; " >  < /span>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guó)国夫人¹承主恩,平明²骑马入宫门。
译文:虢国夫人受到皇上的宠恩,天刚亮就骑马进入了宫门。
注释:¹虢国夫人:杨贵妃三姊的封号。²平明:天刚亮时。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译文:只嫌脂粉会玷污她的美艳,淡描蛾眉就进去朝见至尊。
这首讽虢国夫人的骄纵风骚。虢国夫人是杨玉环的三姊,嫁给裴家,是当时名声极坏的人。她并非“后妃”,却“承主恩”,而且“骑马入宫”“朝至尊”。自恃美艳,不施脂粉,足见她的轻佻,也可见玄宗的昏庸。这两首诗语言颇为含蓄,看似是褒,实则是贬,讽刺深刻,入木三分。

língtái ·èr

zhāng tángdài 

guóguórénchéngzhǔēn píngmínggōngmén 
quèxiánzhīfěnyán dànsǎoéméicháozhìzūn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君为女萝¹草,妾作菟(tù)²花。
译文:新婚夫妇,夫君就像是女萝草,妻妾就如菟丝花。
注释:¹女萝:一种靠依附他物生长的地衣类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²菟丝:一种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上的寄生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轻条不自引¹,为逐春风斜。
译文:女子有了心上人,就好像轻柔的枝条,只有在春风里才会摇曳生姿。
注释:¹引:避开,退却。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百丈托¹远松,缠绵成一家。
译文: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
注释:¹托:寄托,依靠。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译文:谁说见一面很容易,我们各自在青色山崖的两边。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译文: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¹飘扬。
译文: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
注释:¹竞:争逐,比赛。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译文:我的归宿在哪里?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中巢(cháo)双翡(fěi)翠,上宿¹紫鸳鸯。
注释:¹上宿:指睡觉。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译文:夫君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

  这是一首怨妇诗。李太白乃浪漫主义豪放派诗人。很多作品均狂放不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细腻的描写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作品不是太多。

  “君为女萝草,妾作冤丝花”。古人常以“菟丝”、“女萝”比喻新婚夫妇,优美贴切,因而传诵千古 。冤丝花为曼生植物,柔弱,茎细长略带黄色,常常缠绕在其他植物之上;女萝草为地衣类植物,有很多细枝。诗人以“菟丝花”比作妻妾,又以「女萝草」比喻夫君,意谓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即所谓“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大意可能是说,夫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我只想用一个字来理解——怨。过去,男主外、女主内。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我的归宿在哪里?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妻妾向夫君表明态度:夫君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海枯石烂不变心”吧!

--bái

jūnwèiluócǎoqièzuòhuā

qīngtiáoyǐnwèizhúchūnfēngxié

bǎizhàngtuōyuǎnsōngchánmiánchéngjiā

shuíyánhuìmiànzàiqīngshān

luóxīnxiāngduànréncháng

zhīzhīxiāngjiūjiéjìngpiāoyáng

shēngzizhīgēnyīnshuígòngfēnfāng

zhōngcháoshuāngfěicuìshàng宿yuānyāng

ruòshíèrcǎoxīnhǎicháolià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