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绕屋树藏桥,我骑初来亦自骄。晓日初红寒未敛,冻岚输翠午全消。
青山绕屋树藏桥,我骑初来亦自骄。晓日初红寒未敛,冻岚输翠午全消。
白鸥近水如堪狎,黄鹄凌空不可招。拟扫閒云分半榻,帝城清梦未应遥。
白鸥近水如堪狎,黄鹄凌空不可招。拟扫閒云分半榻,帝城清梦未应遥。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君子法天运,四时可前知。
君子法天运,四时可前知。
译文:君子效法的是天道,可以提前知道四季变化。
小人惟所遇,寒暑不可期。
小人惟所遇,寒暑不可期¹
译文:小人只能知道自己遇到的,所以天气冷热都不能预知。
注释:¹期:预知。
利害有常势,取舍无定姿。
利害¹有常势,取舍无定姿。
译文:利益与损害总是固定的形势,如何取舍却没有一定脉络。
注释:¹利害:益处与害处。
焉能使我心,皎皎远忧疑。
焉能使我心,皎(jiǎo)¹远忧疑。
译文:怎样做才能让我的心,如同月光一样皎洁远离忧愁疑虑呢?
注释:¹皎皎:洁白。

jūnzitiānyùn--hán

jūnzitiānyùnshíqiánzhīxiǎorénwéisuǒhánshǔ

hàiyǒuchángshìshědìng姿yānnéng使shǐxīnjiǎojiǎoyuǎnyōu

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好天良夜,深屏香被。争忍便相忘。
一生赢得¹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好天良夜,深屏香被,争忍便相忘。
译文:一生落得凄凉。追忆往事,暗自心伤。那样美好的夜晚,幽深的屏风后香香的被子里,怎么忍心忘记呢。
注释:少年游:词牌名。双调五十字,平韵。¹赢得:落得。
王孙动是经年去,贪迷恋、有何长。万种千般,把伊情分,颠倒尽猜量。
王孙¹²是经年去,贪迷恋、有何长³。万种千般,把伊情分,颠倒尽猜量。
译文:王孙公子常常是一去经年,迷恋这样的人有什么好处呢?对你来说却是万种千般的情分,值得牵肠挂肚,反复回味。
注释:¹王孙:旧时对贵族子弟的通称。此处指歌妓的意中人。²动:往往,常常。³长:益处,好处。⁴颠倒:反复。

  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在长安为与其相知的汴京妓女所作,代歌妓抒写被遗弃的痛苦,表现词人对歌妓命运的同情。全词运用直接抒情的手法,语言明白如话。

  开端两句是说:又是一个无眠的夜,主人公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窗前,想起自己的风尘生涯,不由得暗暗伤心,潸然泪下。感慨自己的一生似乎总在歌舞欢笑中度过,可最终只落得凄凉满怀。接着她想起过去与意中人一起度过的无数良宵,风清月朗的好景良天,深闺中的温情蜜意,不能一下子就忘记。可是自己的意中人,他也许早就忘了,而是和另一位佳人去欢度良宵了。

  过拍两句是说:自己的意中人往往一去就音信皆无,几年都不回来一次,但自己仍这样苦恋着他。现在想来,只有自己安慰自己,这样苦苦地迷恋着他,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结末,但她仍然摆脱不了对情人的思念和猜测,反复思量他的万千柔情,猜测他也许遇到了什么事情,暂时不能回到自己身边,也许他过一段时间就会回心转意,最终能和自己长相守呢。

  这首词所写的多情歌妓,如同柳永《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等词中的形象,她对情人思念到不管对方感情如何也不改变自己思情的程度。此词没有用任何景物来烘托歌妓的痛苦心情,而是直接抒情,语言也明白如话,但把歌妓的心理活动描摹得很细腻。特别是结尾三句,生动地揭示了歌女的内心世界。那位“动是经年去”的王孙,对她的感情未必真的有多深厚,说不定只是一般的逢场作戏,但在这位歌妓看来,那却是万种千般的情分,值得她牵肠挂肚,反复回味。这种现象,与其说她多么多情,不如说她不由自主的不幸命运。沦落风尘的女子与仕途失意的文人,本来就有相通之处,最容易产生惺惺惜惺惺之感。这首词可以看作词人对歌妓的理解和同情,但也可以看作他自己的心声。“一生赢得是凄凉”,不止是歌女的感叹,也是柳永的心声,将这首词理解为男性词人的口气,也未尝不可。

参考资料:
1、 柳 永.柳永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80-88
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夜深听雨小红楼。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
寒意透云帱(chóu)¹,宝篆(zhuàn)²烟浮。夜深听雨小红楼³。姹紫嫣红零落否,人雨花愁。
译文:寒意透过带有云状图案的罗帐,香烟袅袅如篆字飘浮。夜深时在小红楼静听风雨。不知窗外的花朵是否已经凋零,人替花发愁。
注释: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¹云帱:带有云状图案的帐子。²宝篆:香烟袅袅如篆字。³小红楼:女子住所。
临远怕凝眸,草腻波柔。隔帘咫尺是西洲。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
临远怕凝眸¹,草腻波柔²。隔帘咫(zhǐ)³是西洲。来日送春兼送别,花雨人愁。
译文:绿草肥美,水波轻柔。将要远行时怕凝眸细看。隔着帘子很近却是话别之处。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发愁。
注释:¹凝眸:目不转睛地注视着。²草腻波柔:绿草肥美,水波轻柔。³咫尺:古时候称八尺为咫,形容距离很近。⁴西洲:南朝民歌《西洲曲》歌咏男女相思,其中有句云:“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这里化用情人话别意,借喻言姐妹情谊。

  不难看出,这首词显然受到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启发。上片写人,显然受到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启发,将女主人公惜花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真挚。下片写花,赋予花强烈的感情色彩。全词以人花互怜为题材,设想新奇,构思精巧。

  “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词一开头,就将人物置身于室内冷漠凄清的氛围之中。本来,浓浓的寒意透过印有云纹图案的罗帐,已足以使入夜不能寐,偏偏在夜深的时候又下起了潇潇的春雨,更让人睡卧不安。伴随着窗外不断的雨声,不知何时而来的一阵阵“姹紫嫣红零落否”的忧虑突然涌上心头,渐渐地“人替花愁”的怜惜之情涨满了少女的心房。

  词中抓住“寒意春雨”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意象,几乎不作任何渲染,便从触觉和视觉的角度,将周边的环境和人物的活动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传递出少女惜花的情怀。这里,可注意的是雨中之花何以会引起少女的垂怜,尤可注意的是“人替花愁”愁些什么。一眼看去,这愁已失去特定的指意,而演化为一种普遍性,不挟带多少痛苦,更无深意可供挖掘。果真如此,那么它还有何意味可言。欲求其解,知人论世当不可少。碧城自十二岁那年,父亲故世时起,家中屡遭恶族相逼,几陷绝境。不久,她奉母命离乡背井,只身投奔在塘沽做官的舅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因而她在低吟“姹紫嫣红零落否”的同时,更像在诉说自己的落花身世,怜花惜花,其实也是在自伤自怜。按照诗歌的传统说法,这是“兴在象外”,不实说人事而人事已隐约其中,自有余味不尽之妙。

  经过大半夜的风吹雨打,清晨雨住了。吕碧城此时宕开笔意,将背景由室内转向户外。这时映入眼帘的是意想不到的情景:水草肥美,水波柔碧。揆之常情,深夜雨打,有惊无险,并没有出现落英缤纷,满地狼藉的景象,少女应该感到宽慰才对,可是不仅未能如此,反而生出新愁。一个“怕”字引入深思,使词意跌宕起伏,逼人非往下看不可。在该词的初稿中,“草腻波柔”“隔帘咫尺是西洲”,原作“离思难收”“一生多病苦淹留”。两者相比,高下可分。原作在意象及色泽上皆逊于改动后的句子,有意尽于言,一览无余之感,但在帮助读者理解词意上还是自有其作用:词中所言“离思”“多病”,皆为吕碧城早期生活的真实写照。观此,不能不感叹作者对小词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认真态度。这一改,不但丰富了视觉的内容,而且使词意气脉贯通,避免了原作与“凝眸”语气不甚相接的毛病,非常委婉含蓄地表现了一种不可遏制的离情别思。

  南朝无名氏作《西洲曲》,写女子别后的相思之情,中有句云:“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据此,“西洲”当在女子住家的附近,也就是与情人相会话别之地,此当为吕碧城句中的“西洲”所本。所不同的是话别对象各有所指,古乐府中指的是情人,而碧城词中指的应是诸姊。从“临远怕凝眸”至“隔帘咫尺是西洲”,总共才有十几字,但在表现手法上却有不容忽视之处。“草腻波柔”,展示了春天特有的一派勃勃生机,可是这在多愁善感的离人眼中,反更能撩起愁思,触动愁肠,这是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不从正面说穿“怕”的缘由,只借用古乐府中“西洲”一词,关联离情,发人联想,可谓以少总多,深曲婉转。正是因为有了“草腻波柔”和“隔帘咫尺是西洲”的敏感之点,这才又进一步勾起了少女“来日送春兼送别”的伤感,而这种伤感又并非简单地着一“愁”字或“恨”字了事,相反通过移情于物来加以体现,更觉情意悠长。结句“花替人愁”,是将前四句反复曲折的描绘作一归拢,同时照应上片的“人替花愁”,将人花互怜表现得极为哀婉动人,真可谓匠心独运,缜密臻极。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历代绝妙好词.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04:第428-431页

làngtáoshā--chéng

hántòuyúnchóubǎozhuànyānshēntīngxiǎohónglóuchàyānhónglíngluòfǒurénhuāchóu

línyuǎnníngmóucǎoróuliánzhǐchǐshì西zhōuláisòngchūnjiānsòngbiéhuārénchóu

天地间,人为贵。
天地间,人为贵。
译文:万物生于天地,人类高贵无比。
注释:度关山: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立君牧¹民,为之轨则²
译文:设立君主管理百姓,成为世上正常规矩。
注释:¹牧:养育管理。²轨则:法度、准则。轨,应遵循的规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车辙(zhé)马迹,经纬¹四极²
译文:天子车辙国君马迹,畅通天下纵横各地。
注释:¹经纬:原指道路,南北之道为经,东西之道为纬。这里用作动词,指经由东西南北道路。²四极:四方极远之地。四境。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chù)(zhì)幽明¹,黎庶(shù)²繁息³
译文:决定人才优劣升降,掌握百姓繁衍生息。
注释:¹黜陟幽明:贬退不明事理的人,提拔干练的人。黜,降职或罢免。陟,提升,升迁。幽明,分别指昏庸者和德才兼备者。²黎庶:黎民庶民,即百姓。³繁息:指人繁殖生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wū)¹贤圣,总统²邦域³
译文:我要赞美圣贤君主,他们总管国家疆域。
注释:¹於铄:唔呀闪烁。²总统:总揽,总管。³邦域:国家,邦国的疆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封建¹五爵(jué)²,井田³刑狱
译文:分封诸侯授给官爵,建立井田颁布法律。
注释:¹封建:封赏建立,封邦建国。²五爵: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³井田:周代的土地制度。以方九百亩为一里,划为九区,形如“井”字,故名。⁴刑狱:刑罚狱讼。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有燔(fán)¹丹书²,无普³(shè)
译文:宁烧丹书废除刑罚,也不乱开释罪先例。
注释:¹燔:焚烧。²丹书:古代用朱笔记载犯人罪状的文书。一说指传说中赤雀所衔的瑞书,即《洛书》。³无普:不能普及。⁴赦赎:允许犯人用钱物赎免罪刑。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yáo)¹甫侯²,何有失职。
译文:舜时皋陶周时甫侯,作为狱官错在哪里?
注释:¹皋陶:亦作“皐陶”。亦作“皋繇”。传说虞舜时的司法官。狱官或狱神的代称。²甫侯:一作“吕侯”,周穆王时任司寇。泛指司法官。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jiē)¹后世,改制易律²
译文:可惜可叹后代人们,制度办法统统改易。
注释:¹嗟哉:感叹词。²改制易律:更改制度变换律法。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劳民¹为君,役赋²其力。
译文:驱使百姓辛劳奉君,摊派徭役榨取民力。
注释:¹劳民:使人民劳苦。²役赋:劳役赋税。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shùn)漆食器¹,畔者²十国,
译文:虞舜下令漆饰食具,激起众国纷纷叛离。
注释:¹舜漆食器:虞舜用漆器为食器。食器,饮食用具。²畔者:叛离者。畔,同“叛”。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不及唐尧,采椽(chuán)不斫(zhuó)¹
译文:哪如唐尧俭朴实在,用柞做椽且不削齐。
注释:¹采椽不斫:采用柞木作椽,不加砍凿修整。椽,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世叹伯夷¹,欲以厉俗²
译文:难怪世人赞赏伯夷,盼望搞好社会风气。
注释:¹伯夷:商朝末年孤竹君的长子。²厉俗:激励世俗。厉,劝勉。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侈恶¹之大,俭为共德。
译文:奢侈本是最大罪恶,节俭美德不容怀疑。
注释:¹侈恶:奢侈的罪恶。俭为共德:言节俭是上下一致遵守的道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许由¹推让,岂有讼曲²
译文:如果天下都以许由推让的精神作为榜样,哪里还会有什么诉讼和争辩呢?
注释:¹许由:传说中的隐士。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并且认为是对他的侮辱。²讼曲:打官司,辨曲直。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兼爱¹尚同²,疏者为戚(qī)³
译文:只要实行兼爱尚同,再疏也会和睦亲密。
注释:¹兼爱:同时共爱。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²尚同:崇尚同德。墨子的政治思想。³戚:亲近。

  《度关山》一诗表现了曹操的政治理想。其内容讲的是执政者要勤俭、爱民、守法。曹操用法严峻,有犯必纠,这是一种法家精神,他反对滥用刑罚,提出要依法而行。曹操提倡节俭,《三国志·魏书》记载曹操“不好华丽,后宫衣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褥取温,无有缘饰”。“俭为共德”是作者极力提倡的。

  此诗开头直接提出“天地间,人为贵”,凸现了诗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接着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君主贤明,制定法规,全国统一,以奢侈为大恶,以俭朴为美德。退昏庸,举明智,官吏尽职,百姓安定,人口繁息,设立刑狱,执法正当。人与人之间,退让不争,上下相同,彼此亲爱。

  全诗表达了诗人以“让”与“兼爱”为基础的大同思想,为了充分表达这一思想,诗人并写两面,一是通过叙述古代君主治民的法则,认为退小人任用德才兼备者是国家昌盛的基本保证;二是通过尧舜之间的对比,提出纠正“侈恶之大”的方式,即“俭为共德”,在此基础上,提出“让”与“兼爱”,即国君贤明,君民平等,执法公正,讼狱不兴的大同思想。从中可见诗人渴望国家统一,天下安定的愿望。

  这首诗在内容上,反对“劳民为君,役赋其力”,蕴涵着孟子倡导的民本思想。在写作上,除了采用正面颂扬的形式之外,“嗟哉后世”八句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肯定了民本思想,揭示了奢华造成的后果。

参考资料:
1、 曹操 曹丕 曹植.三曹诗集.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4-6
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
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
微行声断长廊。熏炉衾换生香。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
微行声断长廊。熏炉衾换生香。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

  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黄庭坚曾赞云:“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他的词纤细平易,如《蝶恋花》:“路转河回寒日暮,连峰不计重回顾。”《南乡子》:“花样腰身宫样立,婷婷,困倚阑干一欠伸。”《菩萨蛮》:“天上隔年期,人间长别离。”都是较有名气的词句。但是,最足以代表他的词风的,则是这首《清平乐》。

  这首词描绘秋天景色。上片写晨景,下片写夜晚。

  “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开宗明义,写秋景,“秋光”、“秋意”,一派秋天的气氛。“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进一步写秋景,含着露水的树叶,由于秋风的吹动,纷纷落下,连树上的鹊雀,也被惊动了。言简意赅,细腻生动,几个字,便勾勒出一个正在落叶的生动画面。“一叶知秋”,作者抓住了这一最有特征性的动态,一下子把秋景写活了。语言、画面、意境,都活灵活现地摆在读者的面前。

  “微行声断长廊,熏炉衾换生香。”入夜了,秋天的夜晚是凄凉的:走廊的脚步声没有了;火炉里散发出木柴燃烧后的香气。夜深了,“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吹熄了蜡烛,月光却照进屋中;词人感到秋天的凉意,将衣披在身上。

  这首词,情意深婉,用语精警,笔力拗峭,颇能代表陈师道的词风。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陈无己所作数十首,号曰语业,妙处如其诗。但用意太深,有时僻涩。”这样的优点与缺点,在这首词中均有所体现。

qīngpíngyuè ·qiūguāngzhú

chénshīdào sòngdài 

qiūguāngzhú liánshēngqiū fānfēngjīngquèzhuì ànluòqīnglínhóng 
wēixíngshēngduànchánglǎng xūnqīnhuànshēngxiāng mièzhúquèyánmíngyuè lǎnxiānqièwēili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